中國東部最有魅力的自駕路線,沿著大運河從南往北沉醉千年不歸
先上我們的車,一輛小紅車。它將帶我們開始我們無比龐大的自駕旅行計劃,週遊世界從周遊中國開始,周遊中國,從走通千年大運河開始。
我們準備開始周遊全國的小紅車,寫上了我們的名字
還來不及上牌照,路上會有麻煩嗎?先離開上海,再說
以下是我們的路線圖,10天的行程
D1:上海-餘姚-杭州,住杭州
D2:杭州-塘棲-石門-嘉興-平望-蘇州,住蘇州
D3:蘇州-無錫-常州-鎮江,住鎮江
D4:鎮江-揚州
D5:揚州-高郵-淮安
D6:淮安-宿遷-邳州-徐州-沛縣-濟寧
D7:濟寧-梁山-聊城-臨清
D8:臨清-德州-吳橋-滄州-天津
D9:天津-北京
D10:北京
紅色MG是我們的座駕,猶如我們嚮往自由的心
在如此熱烈顏色的照耀下,在馬達強烈的轟鳴聲中
我們將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在中國版圖中最大限度地留下自己的印記
曾聽到一個說法,說當一個人死去,靈魂會飄去他去過的每一個地方,拾他留下的腳印,然後才飄往天堂
我要為自己的靈魂找一個再次遊歷的理由:我要在路上!
拱宸橋
拱宸橋作為京杭大運河起點的標誌。拱者,作揖打躬,宸,北方之所。拱宸橋,就是面朝北方(京城所在,皇帝所在)的意思。
京杭大運河上的拱宸橋近景
小河直街
去過拱宸橋之後,我們又去了有名的小河直街。小河直街曾經是大運河起點繁華的集鎮。
我們在小河直街
上午自杭州出發,走國道至塘棲。我們首先來到大運河上的廣濟橋,這座橋是塘棲第一寶,是如今遺留在古運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橋,也的確是漂亮,流經塘棲的這段運河河面寬廣,廣濟橋飛於其上,橋下石獸鎮於水面,保佑一方被河水滋養的人們。
廣濟橋
廣濟橋橋面
廣濟橋近景
到達塘棲廣濟橋,陽光直射,我們走在臨河的街上,靈魂似乎都要隨著汗水蒸發上天了,終於,找到了掩在民居中的塘棲第二寶,乾隆石碑,乾隆皇帝的確可謂是富二代或者是富三代,不用工作,成天遊玩,在江南一帶遊玩總是很容易找到和他有關的古迹。
乾隆碑
出塘棲,我們再經海寧,過崇福入石門鎮,到偶像豐子愷的緣緣堂小坐,豐子愷大師我非常喜歡,他的畫如其文,文如其人,簡單自然,整個人生與作品一脈相承。當年豐子愷一家為躲避日軍轟炸,就是乘船走運河到杭州,在塘棲有過一段精彩描述。
豐子愷舊居
豐子愷故居
在石門鎮吃了簡單的午餐後,下午出發行至蘇州,聽得寒山寺鐘聲,體會大運河上楓橋夜泊之意境,話不多說,上圖!
楓橋
楓橋
江村橋
盤門是蘇州古城的八個城門之一。由於蘇州是水城,進城也自然有兩個門,一為陸門,一為水門。
盤門城樓
登城樓的馬道
登上城樓,發現此城門還有一個瓮城,若敵人進來,便無處遁逃,或被活捉或被城牆上的士兵射死,電影《墨攻》里便有一段描寫瓮城殺敵的場景,可謂慘烈。
瓮城
盤門的水門
盤門景區還有一座塔,叫瑞光塔,是三國時期的孫權為紀念他的生母所建,從建成到現在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1000多年的塔,至今屹立不倒!瑞光塔共有7層,從第四層開始便有一棵筆直的原木插於塔中,直到第七層將塔頂頂住,這原木一人無法合抱,歷經千年此木表面已經斑駁,卻更顯堅毅,據守塔人介紹,這棵是楠木,就是它鎮住瑞光寶塔,此木生有千年,死後作為鎮塔之木又屹立千年,可謂棟樑!
瑞光塔
楠木棟樑之才
繼續循著大運河往北,從蘇州去無錫,古運河上的清名橋,清名橋原名清寧橋,是明代兩位兄弟所建,由於他們的名字中各有一個清字和寧字,所以橋名清寧,到了清朝,道光皇帝大名愛新覺羅旻寧,為了避他名字中的「寧」字,才把清寧橋改為清名橋,真是皇權無極啊!
無錫清名橋
無錫還有一個叫黃埠墩的地方,就是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的辦公地點
大運河上的孤島,黃埠墩
接著我們繼續上路,常州的篦箕巷,運河上著名的碼頭,也有乾隆皇帝的身影,一旁的古運河,還是一如既往的載著船家,安靜而又繁忙地流動著。
西津古渡有千年歷史,是鎮江的長江渡口,與對面揚州的瓜洲古渡遙遙相望,古運河上的商船從鎮江段運河出,橫穿長江,再進揚州,而人們若想渡江,須從西津渡坐船至瓜洲渡。
西津古渡
如今的西津古渡早已不見蹤影,但渡口上的商賈住家卻在此繁衍,於是西津渡街就一直在使用中發展著。
空無一人的西津渡街
整條西津渡街隨不長,但由於歷史久遠,遺留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建築。
元代昭關石塔
觀音洞前的大香驢
英國領事館舊址
清朝晚期,鎮江被迫開為通商口岸,英國人在此建了個領事館,以利英人。
西津渡人家
西津渡人家
離開西津古渡,我們去往不遠處的金山,就是金山寺的坐落處,由於法海和尚和白娘子,使得金山寺非常出名,我一直以為金山寺上的那座塔就是鎮住白娘子的塔,但其實並不是這樣,這座塔名叫慈壽塔,始建於齊梁,後來多次毀廢,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清朝光緒年間重建的。
金山慈壽塔
出得金山景區,我們直奔汽渡碼頭,開著車坐船過長江,還是第一次。當地人說還是走大橋快,可我們還是願意體驗從西津渡到瓜洲渡的樂趣。
坐渡輪嘍
到達揚州,雨下得更大了,揚州汽渡站就在瓜洲鎮旁邊,我們在當地人的指導下,順利到達瓜洲古渡公園,說是一個公園,但完全沒有公園的景緻,大門上除了掛著「瓜洲古渡公園」幾個字,其它就如同一個單位入口,後來才知道,瓜洲古渡被規劃入一個水文水利站中。
沒有指路牌,沒有景觀標誌,這是我們停車的小路
「公園」大門緊閉,僅留側邊小門,看門人冒雨開門,並借傘一把,外加囑咐「把車開到開不進的地方就下車走,小路上已經被荒草覆蓋,要當心。」
園內滿目的雜草,以及一個廢棄的游泳池,一路走去,還看到廢棄的舞廳、餐廳,雨大天暗,走了好久都沒看到古渡口,衣褲早已淋濕,被風一吹冷颼颼,令人頓生恐懼。
廢棄的游泳池
正當我們以為迷路的時候,後面來了個人,腳踏布鞋,撐著把斷了傘骨的傘,說「一起走吧」。他是重慶人,一位大學語文老師,也是尋古運河而來,風雨入瓜洲,偶遇同道人,那就結伴而行吧。
走著走著,一個轉身,赫然發現「瓜洲古渡」的石碑立在石級之上,終於找到了!後面還有一座新修的小塔,道路已完全被荒草覆蓋。爬上那塔,語文老師連連感嘆:這就是文人商賈匯聚的瓜洲古渡啊,太蕭瑟太荒涼了。
瓜州古渡
昔日繁華的瓜州渡就在這裡?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寫下這詩的時候,大概不會想到昔日繁忙的瓜洲渡竟會成為如此摸樣。再想到對面的鎮江的西津古渡,以及揚州另一古渡口東關古渡,都被修繕得很好,就更替瓜洲古渡感到可惜了。
到揚州,不早茶是不可能的。所以按計劃,我們一早便去了有名的冶春茶社。 冶春茶社在揚州北門外大街,確切的說是古揚州城的護城河外,至今已經200多年的歷史。康熙年間揚州北郊有好幾座茶社,如野園、七賢居、冶春社等,到如今,也只剩下冶春茶社這一家百年以上的茶肆了。
冶春茶社
冶春茶社店內成設一般,但點心確實好吃,其中最美味的當屬蟹黃湯包,此物有小碗般大,裡面一包湯汁,咬開後可見十足的蟹肉蟹黃,偶爾還會吃到些殘留的蟹殼,可謂貨真價實。我們點了30元的套餐,含了8件點心,外加一人一杯龍井,這早茶吃得舒心。
吃時閑聊,說起在中國四川人、廣東人、揚州人是出了名的愛喝早茶,大概因為這三地或土地肥沃利於農作,或商業發達利於貿易,所以人們較為富庶,這才有閑時在早晨的黃金時間篤悠悠地喝早茶吧。
冶春茶社的蟹黃湯包,需先用一根吸管插於其中,吸其湯汁,再咬開包子皮,嘗裡面的蟹肉蟹黃
冶春早茶
吃了早茶,出發去高郵,那兒有一座水馬驛「盂城驛」,所謂水馬驛,就是水路和陸路的公用驛站。
盂城其實就是高郵的別稱,而驛站在古時的功能其實就是郵局,這座盂城驛是京杭大運河上的又一處有名的驛站,始設於明洪武八年,也就是1375年,據當地人自豪地說,這是中國保護得最好,也是唯一開放的古驛站,在古時這驛站就非常大,擁有良馬120匹(普通驛站才80多匹),現在重修的面積只是原來驛站的一小部分。如果不是為了探運河來到這裡,我可能會一直以為高郵只有鹹鴨蛋出名呢,因為高速公路高郵服務區總是有賣一盒一盒的精品鹹鴨蛋。
盂城驛亭
盂城
飼馬處和明代石板
出得驛站,當地人建議我們再去運河邊的鎮國寺看看,那兒有座鎮國寺塔,始建於唐代,鎮國寺是為了這個塔修建的,坐落在一個小島上,面積不小,聽寺內的僧人說,現在寺里連同方丈一共只有12位僧人,不知再過幾年來會是怎樣的景觀。
運河邊的鎮國寺
離開鎮國寺已經是12點半超過,於是我們便在運河船家吃了船菜,天忽然下起大雨,運河頓時煙雨迷濛。
從運河船上人家望運河
雨停,復而上路,古運河似乎是要犒賞我們對她的迷戀,展現出如此一幅溫柔迷人的景象
停車看雨後的運河俏麗模樣
13點40,我們開始出發去淮安,我們選擇貼著古運河的S239省道向北行駛,實際證明我們的這個決定是無比正確的。 S239省道從高郵開始到淮安楚州區,約100KM的行程,一路樹高蔽日,真是名副其實的林蔭大道,路左側為大運河,水面開闊,常可見到成噸的水泥大船駛於其中;右側或密林叢生,或農舍人家,似在谷中,實於堤下。我們把車天窗打開,可聽見蟬鳴鳥啾,實在美哉,不禁再次感嘆自駕游的益處,若不選擇這種方式旅行,可能永遠無緣如此美景。
美麗的運河堤岸公路
享受了2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淮安楚州區,欲訪漕運總督府。沒想到見到的卻是現代淮安市民與古代遺址的親密節奏。
總督漕運部院
總督漕運部院,是這條大運河的最高管理機構了吧,如今已經成為了淮安老人休閑聊天的去處
小孩在漕運部院內的遺迹石碓上玩耍
漕運總督的行政機構
這個在鼓樓做功課的小孩,現在應該讀高中了吧
到淮安,其中最大的樂趣就是找到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它坐落在淮安城北的廢黃河上,廢黃河也叫老淮河,也就是地理意義上的南北分界「秦嶺——淮河」線的淮河。
整座橋由紅藍兩種顏色組成,南邊紅色的寓意南方,北邊藍色的則為北方,我們在橋上從南跨到北,又從北走回南,頗有些意思
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的標誌
藍色就是南方
橋中間象徵地球的球體里還有中國地圖,南北分界線就在淮安穿過
尋得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後,從這裡開始,大運河進入北方,從今天開始,我們正式進入北方。
上高速,去宿遷,訪窯灣,尋古鎮,要去窯灣古鎮,需在駱馬河擺渡,這已經是我們第二次車渡,第一次在鎮江的西津渡去揚州的瓜洲。我們似乎已經完全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
我們又一次上了渡船
當我們到了窯灣古鎮,卻令我們失望,這個有千年歷史的古運河上的古鎮,曾經聚全國18個省的商人在此建商會。今天見到這個小鎮,處處在施工重建,走了一圈,竟然很難找到一座完整的古建築,問當地人,當地人說:都扒光了,東西南北四座城門也部沒了。
正在新修的窯灣古鎮
雖然對窯灣古鎮的風貌有些失望,但能踏上因古運河而生而息的千年古鎮,也應該滿足。離開窯灣古鎮再上高速向北,去往山東微山湖,微山湖由殷帝乙的長子微子而得名,現在微山湖揚名可能因為著名的革命故事《鐵道游擊隊》
第三次車渡,去微山湖
微山湖風光
十萬荷花盪,這些小船是必備的
可惜今天時間太緊無法再次坐木船進十萬畝荷花盪,只能拍小木船留念
離開微山湖時已經是傍晚時分,夕陽為今日的行程畫了一個大大的句號
北方的夏天比南方舒爽,雖然烈日當頭時氣溫還是很高,但吹來的風卻是涼爽的,而且如果在背陰處,就竟不覺得熱了,今天又是一個好天氣,一大早,出發!
今天第一個目的地是孔子故里曲阜,曲阜並不屬於運河帶上的城市,但由於孔子可謂是我國文化的開山鼻祖,實在不可坐視錯過,此地必游。
孔府。遊客如織,這是這次自駕游以來第一次看到那麼多遊客,進入孔府左右前後都有帶團的導遊,每個導遊身上都帶著擴音器,講解詞從四面八方傳來,我們時常是左耳聽這個導遊講,右耳聽那個導遊說,有時候會出現兩個導遊同時說一個故事,於是我們就得像聽歌曲從唱般得欣賞起來。
人太多,就拍拍牌匾吧
孔府,不得了。不是皇家,勝比皇家
孔子雖是中國儒家文化開創者,孔府可謂是封建禮教的濃縮之地,特別是男女觀念,長子嫡系的規矩,非常嚴格。其實孔府是孔家嫡系長子的住處,並非孔子住處,每次孔府嫡系生出第一個男孩,只要孔家報告一下,當朝皇帝就會封一個衍聖公名號給他,這樣世代相傳的衍生公有七十七代,只有衍聖公才有權利住孔府,直到清朝滅亡,這慣例才算停下。
我國有個孔令輝,也是孔子的後人,按照輩份,他應該是孔子第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的弟弟,而孔令貽出生在1872年,這樣算來,孔令輝有個比他大100多歲的哥哥,真是十分有趣。
在眾多導遊中聽到的故事中的一個:由於孔府非常之大,在中國除了帝王宮殿外,孔府之深大可排第一,前三進房屋為外事之用,家中女眷不可輕易進入,三進房屋之後的內宅才是女眷的生活場所,由於孔家及其重視男女關係,家訓男女不可授受不清,所有男性不可隨便進入,挑水的水夫更不可入內了,所以在內宅外設有這樣一個倒水的槽。
水槽的正面,倒水處
水槽的背面,接水處
這是隔著牆的倒水槽的背面,據說本來這導水槽背面是不分岔的,但由於水夫對內宅實在太好奇,所以就從牆外流水的空隙,往裡張望,偶爾能看到接水丫鬟的小手,天!這還了得?!於是就在原來孔的地方堵了塊石頭,這樣既能擋住了水夫的視線,又能讓水分叉流入內宅,這招真絕!
孔家後人墓葬群孔林及歷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孔廟,不去也罷。
離開曲阜孔府,向西去會經過水滸名城梁山,那裡有個水滸故事裡的水泊梁山,在古時,黃河沒有圍堤引流,每年都會泛濫至梁山,並在山下積聚成河,所謂水泊梁山,而故事中的梁山好漢也是坐船來到梁山的,如今的梁山沒有水,何來泊,與原貌相差太大,於是我們便在梁山寨下留了個影,也沒上山,走!
梁山門頭,新修的景區模樣,不值得停留我們繼續向西行駛,在省道上停車吃瓜,烈日當頭之際,在樹蔭底下吃
復而上路沒多久,我們到了一處浮橋面前,一打聽,前方竟是黃河!此處還竟是抗日戰爭時期劉鄧大軍過河處。我們竟然離黃河如此接近。這可謂是今日的最大收穫。
黃河浮橋
在浮橋上行駛很有意思,當車開過,浮橋便像一根帶子般起伏,讓人感覺立於黃河波濤之中。過了黃河,便是河南省,這段河南省如一小段窄窄的楔子嵌入山東省,從南到北大約只有30KM,之後我們便又進入山東省,車漸漸駛入黃昏
省道好美麗
路邊有羊
停車休息,老羊倌已在趕羊回家的路上,羊兒卻捨不得青草的鮮美,磨磨唧唧
傍晚趕到臨清,找到古運河邊的鰲頭磯,那裡已經成為山東省臨清市博物館,由季羨林老先生題字
臨清博物館,原來是運河上的鰲頭磯
臨清有清真北寺,這座清真寺和其他沿運河的建築一樣,擁有悠久的歷史,它始建於明代弘治年間,距今大約400多年,它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清真寺建築風格,而它卻是擁有中國建築特徵的建築。
臨清北寺,建築風格完全是中國化了
北寺規矩
清真寺的公告牌
我們
清真寺門前的街道,是臨清當地人的集市,山東到處都有賣豆腐的小攤,沒有遇到賣炊餅的武大郎,還錯過了臨清帕
臨清,有老豆腐和臨清帕
離開臨清後,北上去德州。
德州是我們在山東逗留的最後一個市,當地的扒雞非常著名,所有北來南歸的旅客,都會在經過德州的時候,帶一隻德州扒雞回家,香酥的雞肉,骨頭輕輕一抽便脫離,印象非常深刻,今天吃到了新鮮的扒雞,發現肉質更鮮美多汁,真令人滿足。
正宗的德州扒雞
在德州,我們還去訪了一位外國人的墓:菲律賓蘇祿國國王,這位國王在明代永樂年間訪京,沒想到訪京後沿運河行至德州市得了瘟疫,客死他鄉,永樂帝厚葬蘇祿國國王,並王妃王子等守靈,這支後裔便在德州北營地區繁衍,並於雍正年間以安、溫兩姓加入中國籍。我們向當地人打聽,問後裔中還有沒有人長得像菲律賓人。回答是:二十幾代嘍,早就是我們山東人的長相了!
蘇祿國國王后人居住的北營地區
蘇祿國王墓
離開德州去往天津,目的地是楊柳青鎮,這是離京杭大運河終點北京最近的一個運河重鎮。
古時當地非常繁茂,據說中國的第一張地圖上是只有楊柳青而沒有天津的,老人說「先有楊柳青,後有天津衛」。由於以前的中國運河文化十分昌盛,所以這點應該可信。
吹糖人,80多歲。如今該有90多了
栗糕
做熟栗糕的師傅,這位師傅非常健談,他滔滔不絕地講了好多老楊柳青的風貌和故事,現在楊柳青的發展需要把一些古民宅拆掉,他十分惋惜,並珍藏了兩塊老磚在家中以紀念古老的楊柳青鎮。
熟栗糕的傳統製作方法,首先將籠屜中放入栗粉,再在中間挖個洞放上豆沙之類的餡料,最後再用栗粉封住餡料,放入高壓蒸汽上整,現在這位老人家為了更吸引顧客,便把餡料放於栗粉頂上,這絲毫不影響美味。大約5秒功夫,便能蒸熟,出籠後將熟栗糕放於麵餅之上,一口一個的吃,很是美味
栗糕
早晨再去楊柳青古鎮遊覽沿河的石家大院,這座宅院始建於1875年,與京杭大運河周邊動輒千年歷史的建築相比,並不算古老,但其規模可謂宏大,雖不及蘇州園林秀美,不及孔府具有濃厚的儒家文化氣息,但卻是北方商人宅院的華麗代表,處處盡顯氣派奢華。後來我們和工作人員聊天,才知道石家大院幾乎全部進過整新,真正的老房子也就是後面的大戲院和佛堂了。
還有,現在石家大院還被作為楊柳青博物館,展示一些楊柳青地區的房屋布置風格以及一些公共設施,如北方人的火炕洞房、水局(舊時的消防局)用具。
高牆門第
適合做春秋大夢的床
石家的戲樓,豪華
從石家大院出來,我們往楊柳青未拆遷的民宅深處走去,希望找到更多真正的老建築,可惜看到的是待拆遷的名宅,它們的命運幾乎和其他運河沿岸民宅一樣,人們大多已經遷走,院門緊閉,一派蕭條,等著國家統一規劃再建。與外面的旅遊景區相比,這完全是兩個世界。
新修的楊柳青的門樓
楊柳青舊物,攝於2009年
我們一路走一路看著那些因為沒人居住而破敗的房子,感慨曾經的亂世以及現今的商業使運河文化的逐漸消失。巧遇一位坐在路邊休息的老人,她看上去年齡已經很大了,背也微微曲著,朝我們點頭微笑,如一位真正的大家閨秀。與她攀談,知道她已經90多高齡,識字認理,當我們聽不清她的口音時,她會說:周家大院兒,周吳正王的周。想必她小時候必定受過很好的教育,像楊柳青鎮這樣繁盛了好幾個世紀的古鎮才能使文化沉澱,使百姓有機會讀聖賢書吧,於是問老人家祖上是不是也是大戶人家,老人家搖搖頭說「休要再提」;,這一搖頭,好像搖去了百年滄桑,搖去了楊柳青古鎮如煙塵般即將被人為消逝的運河文化。
這樣一位老人家,曾經歷了什麼,看到過什麼呢,我想,大概只有她才真正屬於楊柳青鎮,可惜的是,這樣一位見證了楊柳青古鎮繁華歲月的老人,又將看到楊柳青古鎮的一磚一瓦被拆除,她的心裡,又是怎樣的感受呢?
悶悶地離開楊柳青鎮,自駕京杭大運河終點,北京西邊的通州區就要出現在我們面前。
我們先去拜訪燃燈塔,燃燈佛是佛祖釋迦摩尼的師傅,這座塔便是紀念燃燈佛的,始建於遼代。據說以前運河通航時,北上的商船隻要看到這座高13層的燃燈塔,便知道終於安全到達京城了。
燃燈塔
三教廟
燃燈塔位於三教廟內,其中儒道佛和諧地融合在一起,供奉著佛教的燃燈佛,儒家的孔子,還有一座道教紫清宮,可見我華夏文化的兼容性之強。
我們來到了此次行程的終點,也就是京杭大運河的起點,北京通州運河文化廣場,此地的運河已被規劃為景觀河道,無實用價值,取而代之的是沿河的步行街以及一些雕塑。
通州的運河門樓
通州橋,算是運河起點
最後,我們的自駕游大運河行程收於夕陽之下。
此為回顧2009年我們開始的周遊全國遊記。
推薦閱讀:
※中資公司承建尼加拉瓜運河12月22日動工
※中資承建尼加拉瓜運河正式動工
※新浪專稿:中國公司建尼加拉瓜運河為何遭反對|尼加拉瓜運河|中國公司承保尼加拉瓜運河|中國香港HKND集團
※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通大運河
※中企承建尼加拉瓜運河開工推遲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