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苦皆從貪慾起,人生的苦,坦白講都是求不得
恭摘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第一百三十五集)
蔡禮旭老師 2013/10/5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01-002-135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
我們上次課程談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在嚴以律己當中,我們從心地上下的功夫是不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首先我們看「不貪」,假如這個貪念不能調伏,我們就變成慾望的奴隸,怎麼可能能去教育好學生、能去感化他人呢?我們自己就在貪求的痛苦當中,自己不能覺,就不可能覺悟他人。諸苦皆從貪慾起,人生的苦,坦白講都是求不得。嬰兒一天笑一百八十次,剛好我們一個同事,她的孩子六個多月,她說不止,我算過了,超過。嬰孩每天笑這麼多,結果我們成年以後每天平均笑不到七次。根本上就是貪慾一直在增加,所以愈來愈多的求不得苦產生。
假如我們不貪了,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歡喜接受,那這個貪慾慢慢就淡了。「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對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歡喜去接受。不管是哪個人、哪個事情,都是來成就我的,那在這其中,就不生好醜了,沒有喜歡、不喜歡的問題。那假如一切境界都歡喜接受,一切境界就不能干擾我們的清凈心。人心一平靜、一清凈,就生智慧,不生煩惱。所以這個貪,要下功夫調伏。孔子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他不會去刻意要求物質上的享受,不然他的貪慾就愈來愈提高,欲令智迷,他怎麼會有智慧?所以儒家強調從「格物」下手,這個格物首先就是調伏貪念。
而且人有時候不只現在的當下會貪求,甚至會擔心未來,那也是貪求。俗話講說「做白日夢」,也是貪求未來。所以會對未來希求,或者會擔憂,首先要明白一個真相,就是「欲知將來結果,只問現在功夫」,「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需要去煩惱未來,現在跟未來是分不開的。農夫講,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耕耘。
推薦閱讀:
※一旦門口有這3種東西,主人一生難富,真是不得不防!
※令人哭笑不得的中國式標語
※為什麼劉邦不放過無罪的副將雍齒?怪不得他能走上人生巔峰!
※出大 事了:3月15號最 新政 策,有兒子的不得了 啦
※毛澤東和女文工團員不得不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