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夫妻爭吵時,到底在吵些什麼?

置頂 兒童心理課堂,伴你探索解讀兒童心理,閱讀、看見

作者:李瑩

當同學們都做了媽媽以後,聚會的話題就增加了寶寶和老公的內容,特別是新媽媽們每次聚會都必須包含相互吐槽老公的環節。

兩歲孩子媽曉凡最近就說,每次孩子生病她熬夜照料孩子,卻聽見隔壁房間自己老公打鼾的聲音,心裡就莫名生氣,想著我明天也要上班,為什麼你就可以睡覺,她說老公在帶孩子這件事情上純屬搭便車。我們就說,那就跟他說好,他照顧前半夜你照顧後半夜唄。她又說,他睡熟了孩子哭鬧根本是聽不見的。

簡言之就是,缺乏戰鬥經驗的爸爸帶孩子媽媽不放心。

這樣下去,夫妻的角色就變成爸爸工作賺錢,媽媽白天上班晚上帶孩子,媽媽負責安排周末生活,爸爸負責參與配合。

每次見到曉凡一家人,都會以曉凡跟老公的激烈討論開始,以老公的沉默結束,因為最後曉凡都會說一句,你沒帶孩子當然就不知道怎麼辦啦。

誰來管孩子其實是個關於孤獨的問題

後來我回憶了一下,自己和老公在小明(孩子的小名)出生前並沒有太多爭吵,各自為自己的夢想奮鬥,相互鼓勵相互扶持。而小明出生以後,明爸的生活重心還是事業上的自我實現,偶爾參與下養育小明的討論。我的生活重心從學業上的自我實現變成了學業與育兒並重。

就像曉凡說的,她又要上班又要帶孩子,覺得很不公平,畢竟養育孩子是夫妻共同的事情,而賺錢養家不能成為父親缺席教育的理由。

說到這裡你可能已經發現了,有了孩子以後女性的角色轉變很大,但男性往往從心理上轉變得較慢,當然相反情況也存在,因此,夫妻爭吵的大多數問題就是誰來管孩子。

同學劉月說,孩子的父親一點小感冒就不帶孩子了,自己發著燒也要帶著口罩照顧孩子,老公還說要二胎,自己是怎麼也不想再生了。

不得不承認,有了孩子以後,作為母親,我們生活重心會不自覺地朝小孩傾斜,但照顧家庭與實現自我兩者間衝突時,難免患得患失。

在照顧小明的第一年裡我的感覺是,我得到了家,但好像失去了丈夫。

也許就如聖經里說的,人本是一體,上帝嫉妒人類無憂無慮的生活,把人分成兩半,一半為男,一半為女,讓他們一生下來就不得不面對孤獨與不完整,只有努力找到另一半,才能擺脫寂寞的折磨。所以,讓夫妻一方獨自面對家庭問題難道不是將他(她)重新置於孤獨中嗎?這完全有悖於夫妻結合的初衷。

既然他(她)可以陪你上山陪你下海,為什麼不能陪你帶娃。

很長一段時間,我和明爸討論的主題都是他如何不露聲色的參與到小明的成長中,從洗衣服到洗衣服加買菜,到陪玩玩具計划出游,我們逐漸脫離了老一輩的照顧,慢慢學著自己經營家庭,用明爸的話說就是,現在我們是一個team了。

不是誰付出的多誰就有控制權

記得有學者說,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期望的與實際的不一致。

婚姻中的女性由於管理著家庭的資金流和信息流等,付出越多越容易陷入所有權和控制權的怪圈,進而誇大自己的作用,忽視其他家庭成員的貢獻。

曉凡一邊說老公不管孩子,即便老公管了孩子也說管不好,久而久之老公就真的不管孩子了。

母親是個很複雜的職業,該集權的時候要集權該分權的時候要分權。夫妻之間是要相互補充相互尊重的,這個家真的不是你一個人在付出,即便你主要照顧孩子也不能成為決定一切家庭事務的理由。

這個道理我是在明爸跟我說,「我在跟小明說話,你能配合我一下嗎」的時候悟出來的。

相關文章:

真正的夫妻,都會無數次重複這2件事!別說你沒有


推薦閱讀:

婚姻真相:夫妻間的爭吵根本無法解決
為什麼有些家庭成員之間溝通交流是以爭吵的形式的?
為小事就爭吵,彼此無慾望,婚姻怎麼辦?
九言 | 簡單事不爭吵,複雜事不煩惱,發火時不講話,生氣時不決策。
男女容易爭吵的六個場合

TAG:夫妻 | 爭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