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經入門

 

第一章    什麼是《易經》

    《易經》在世界影響很大,流傳約六千年了,由伏羲氏創立先天八卦,到周文王(西伯侯姬昌),改變了伏羲氏的坐標系,創立了後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記錄與寫了每一卦的卦辭,歷史上稱為《周易》,這也可以說是最早最完整的《易經》。在漢代以前,稱《周易》,到了西漢,儒學將《周易》、《詩》、《書》、《禮》、《樂》、《春秋》作為經典之作,《周易》列為六經之首,從此就正式叫《易經》了。

    《易經》分為 《經》與《傳》 兩部分。

    《經》主要講的是64卦和384爻,分別附有卦辭和爻辭。《經》內用兩個基本符號反映陽爻「▅▅▅▅▅」 和陰爻「▅▅  ▅▅」。兩個符號又列出八種組合,即:

▅▅▅▅▅      ▅▅ ▅▅      ▅▅▅▅▅      ▅▅ ▅▅

▅▅▅▅▅      ▅▅▅▅▅      ▅▅ ▅▅      ▅▅ ▅▅

▅▅▅▅▅      ▅▅▅▅▅      ▅▅▅▅▅      ▅▅▅▅▅

    乾              兌              離              震 

▅▅▅▅▅      ▅▅  ▅▅      ▅▅▅▅▅      ▅▅ ▅▅

▅▅▅▅▅      ▅▅▅▅▅      ▅▅  ▅▅      ▅▅ ▅▅

▅▅ ▅▅      ▅▅ ▅▅      ▅▅ ▅▅      ▅▅ ▅▅

    巽              坎              艮              

    以上八種組合就叫八卦。用這八種組合再進行排列組合,就成了64卦。這64卦的每一卦有6個基本符號「陰爻與陽爻」,又有了384 爻。

    《傳》是指解釋卦辭,爻辭的文字,共十篇,又叫十翼,翼是輔助的意思,以此來對《經》的說明。相傳《十翼》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所作。

    由於《易經》和陰陽學、玄學等有密切關係,許多人把它當作迷信的依據,甚至片面的加以排斥,這是非科學的精神。

    《易經》的歷史很久,有不少流派。《易經》從陰陽兩個方面闡明了宇宙與人生髮展的規律。它之所以流傳幾千年,盛極一世又一世,本身就說明它具有普遍的科學價值,它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源泉,值得後人系統地發展和研究。

 

 

第二章    《易經》的「易」怎麼講?

    《易經》的「易」字,歷史上有多種觀點,一曰:「易」字是飛鳥的象形,像也 ;二曰:「易」字是蜥蜴,蜥蜴善於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改變自己的顏色,取其善於變化之義,命為「易」;三曰:「易」字是日與月的組合,上為日,下為月,分別代表陰與陽 ,所以命為「易」。我認為第三種說法比較接近科學。《易經》據史書記載,曾有三易:一為《連山》,是夏朝的易學;二為《歸藏》,是商代的易學;三為《周易》,是周代的易學。前兩種,據說已經失傳了。

    《易經》有人只把只它看成占卜的經書,當然它是一部占卜的書,但是,它就是這點功能嗎?不是的!它絕不是單純的一部占卜書。 

第三章    《易經》的基本概念是什麼?

    《易經》的基本概念是陰與陽的對立與統一。陽代表天,陰代表地。上與下、男與女、正與反、好與壞、剛與柔都是對稱的對立統一,它說明了萬事萬物變化的現象與規律。陰陽學說和哲學的矛盾說不同,它有相對相反的一面,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類似的地方。相對不一定相剋,而是錯綜複雜,促進雙方的變化,在變化中成長前進。這裡自然需要一定的條件,才能建立和諧統一。

    《易經》通過占卜說明天道、地道和人道的變化規律,反映了《易經》產生於古代當時人們對天、地、人的命運和變化還不清楚。但《易經》中所闡明的哲理、規律和法則之所以在當時與後世發生巨大影響,說明它具有深刻的科學道理。

    《易經》中所闡明的天與地,剛與柔是統一的,而又有微妙的關係,這種關係說明萬物萬事均變。人如果能夠認識自然界萬事萬物的變化、知變、應變,從而掌握變的規律,就會從被動到主動,甚至可以去惡向善,趨吉避凶,達到預定的目標。

    《易經》反映這種自然和人類的規律,說明了宇宙有一種秩序井然的規律,具體的反映在八卦之中,陰陽、剛柔、動靜、男女等等存在於宇宙的對立物反映了事物的發展、進化、調和、統一。 

    《易經》在道德精神上,闡明的仁、義、禮、智、信等道德教義,是人類長期積累的精神財富,是人類追求美好的一種哲學觀。

    《易經》對宇宙總的看法,那就是恆久無窮的變化、發展。

    《易經》主張需要自強、奮鬥,做有益的、順應自然規律的事。

    《易經》認為宇宙的生成、發展、進化又是統一的。

第四章    八卦的形式它說明了什麼?

    「八卦」由八個名詞構成,即乾1、兌2、離3、震4、巽5、坎6、艮7、坤8,這八個字與八個數,從發展觀點看,又與太極、兩儀、四象相聯繫。從一階段「太極」,到二階段「兩儀」,再到三階段「四象」,發展到四階段「八卦」,再到五階段「六十四卦」,以及384爻,再往前發展可以無窮無盡,「其小無內」。

    八卦代表著宇宙間八種物質元素。從符號來看「▅▅▅▅▅」代表陽,「▅▅  ▅▅」代表陰。八卦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兌代表澤;離代表火;震代表雷;巽代表風;坎代表水;艮代表山。

    從季節來分析,乾代表冬天「霜降、立冬、小雪」;坎代表冬天「大雪、冬至、小寒」;艮代表冬春之交「大寒、立春、雨水」;震代表春天「驚蟄、春分、清明」;巽代表春夏之交「穀雨、立夏、小滿」;離代表夏天「芒種、夏至、小署」;坤代表夏秋之交「大暑、立秋、處暑」;兌代表秋天「白露、秋分、寒露」。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反映了宇宙間氣象的變化與更換。

 

第五章    《八卦》的符號形式說明了什麼?

    卦由兩個符號構成,陽爻「▅▅▅▅▅」, 是男性生殖器的形象符號,陰爻「▅▅  ▅▅」是女性生殖器的形象符號。陽性符號,代表太陽、剛強、男性、雄偉、君子、主動、積極、向上、光明、富有生命力;陰性符號,代表月亮、溫柔、女性、小人、被動、消極、向下、黑暗、沒有生命力。當然,男性中的弱者或女性中的強者也有,這叫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三個陰陽爻上下重疊,就出現了八卦。八卦代表了大自然的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天、地、水、火、雷、山、風、沼澤。這是《易經》的最初內容。 再上下兩兩重疊,就變成為六十四卦了。

六十四卦分為上經卦,共三十卦: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盅、臨、觀、噬磕、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共三十卦。

六十四卦分為下經卦,共三十四卦:

咸、恆、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垢、翠、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既濟、未濟。共三十四卦。

    據《史記》記載:「西伯候拘湵里,演《周易》。西伯候在被紂王囚禁期間,寫了「卦辭」,對每一卦都作了解釋,寫了「爻辭」。後來孔子又對《易經》作了解說,稱為「十翼」,即:《彖》上下、《象》上下、《繫辭》上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十翼」也是《易經》的傳,即《易經》的說明。

    《史記》中說:「孔子晚年對《易經》十分喜愛,做到「韋編三絕」,可見孔子對《易經》的解釋和流傳做了大量工作與貢獻。

 

 

第六章    六十四卦特定的規律是什麼?

    有人認為太極、八卦、64卦的道理很深,不易理解,可望而不可及,也有人認為太極、八卦是看風水和算命占卜的理論依據,這兩種說法都是片面的。

    中國古人認為,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太極化為八卦,六十四卦有它特定規律,具有樸素唯物辨正法的觀點。但是,八卦——六十四卦有它神秘的一面,所以在《易經》產生之後,用它來占卜算命運,這也是很自然的。《易經》的主流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文明的結晶。如果《易經》是一頭牛的話,那麼各種占卜、數術、方技就只能是牛身上的一根毛了,因此,《易經》一直受到歷代中外科學家和各界人士的重視。而且,用《易經》中太極八卦的觀點,科學地促進了現代文明的發展 

    1930年1月美國天文學家湯保發現了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冥王星。當時就有人提出如果按照《易經》觀點十天乾的排列,太陽系裡應當有第十顆行星。那麼到底有沒有呢?當時留法的27歲中國青年劉子華,他用八卦的卦位,發現太陽系的各星體與八卦的卦位有一種對應關係。他利用天文參數進行計算,證明每對應卦位所屬星體的平均軌道速度和密度均分別為一個密度。經過反覆運算,他終於第一個算出第十顆行星的平均軌道運行速度為每秒=公里,密度為每立方厘米0.424克,離太陽的平均距離為74億公里。劉子華根據這一科學分析,確定冥王星後的那顆星就叫「木王星」。他寫成了《八卦宇宙與現代天文》的論文,並很快獲得法國博士學位。

    現代不少人在探索「猜想」,試圖把《易經》弄明白,用科學的道理來說明。八卦是跳躍、變化、流動的。從八卦到六十四卦,八卦都是一分為二無窮無盡的進行下去。世界萬事萬物就是陰陽相分,相合的不同組織。有陰就一定有陽,有陽也一定有陰,失去陰陽,世界就變為混沌。宇宙萬事萬物都是陰陽搭配的,男與女、雄與雌、天與地、正與負、生與死、得與失等等,都是「相錯」的關係。宇宙從原來的混沌太極,經過無數環節的分離,產生了萬物萬事,陰陽抵觸,又平衡,就構成了宇宙的奧妙。  (本文已被瀏覽 257 次)第

 

 

第七章    《易經》中的辨正觀主要特徵是什麼?

    《易經》中的辨正觀其主要特點是:在方法論上,使用辨正邏輯;在言語上,具有道德原則。

    古代易學家認為:在萬物存在以前,「易」就存在了。這種「太易」就是「道」,又是一種「視而不見,聽之而不聞,循之而不得」的東西。它是「無所不包」的,是無形的東西,朦朧而又混沌的東西,似空又實。這種「道」,在《易經》上是以太極和陰陽來解釋。動則為陽,靜則為陰。因為動靜不同,「道」的功能也不同。所以《易經》中所言明的「道」,是動的、可變的,而不是死的。生命在於變動之中,當然,動的結果可能會被人類認為變成凶了,也可以變成被人類認為是吉了,但是宇宙規律它不管你是吉還是凶。

    《易經》指出:不同物的道,其特點是不相同的,是由「物自性」決定的。而這種「物」的特性又是變化的。全部《易經》就是根據變的原則,對天地萬物萬事作出不同的描述。64卦的各爻,每一爻都代表不同的變。「一陰一陽謂之道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

    一陰一陽是謂道,說明了道的內涵。《易經》中這種道與自然界的天地相連,樹立了乾坤學說,乾為陽,坤為陰。顯然,道是由兩種不同因素構成的。這兩者既矛盾,又對立,同時也是統一的。陰陽可以是獨立的個體,又是可以合二為一的統一體。這種獨立和合成,構成了社會、家庭和世界上種種集體、個體。許多不同的符號,不同的場,形成了宇宙、世界、社會、家庭、婚姻、兒女、萬事萬物。  

 

 

八章  《易經》之八卦

 

 

    ▅▅▅▅▅        ▅▅▅▅▅        ▅▅  ▅▅        ▅▅▅▅▅

乾    ▅▅▅▅▅    坤  ▅▅▅▅▅    震  ▅▅  ▅▅    巽  ▅▅▅▅▅  

    ▅▅▅▅▅        ▅▅▅▅▅        ▅▅▅▅▅        ▅▅  ▅▅

     代表父親         代表母親           代表長子         代表長女

    ▅▅  ▅▅        ▅▅▅▅▅        ▅▅▅▅▅        ▅▅  ▅▅

坎  ▅▅▅▅▅    離  ▅▅  ▅▅    艮  ▅▅  ▅▅    兌  ▅▅▅▅▅

    ▅▅▅▅▅        ▅▅▅▅▅        ▅▅  ▅▅        ▅▅▅▅▅

     代表中男          代表中女          代表少男         代表少女

 

 

 

第九章    《易經》為什麼引起中外廣泛關注?

   《易經》之所以引起中外廣泛的關注與注意,並不是偶然的。從物理學時空觀念的發展來看,牛頓的絕對時空是想像的非真實的慣性時空,無法解釋行星繞日運動的第一推動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空,雖然後來推廣到廣義相對論,但仍屬非慣性時空的範疇。而易學時空雖然與廣義相對論同為非慣性時空,但由於它認為時空是統一的,避免了牛頓的非真實性,也避免了愛因斯坦時空因素隔離的矛盾。因此,《易經》可以解釋行星繞日運動的第一推動力的問題。

    《易經》已經從東方傳統文化的「大道之源,眾經之首」被西方自然科學界所認識。十七世紀末,德國的數學家萊布尼茲通過與中國的閔明我、白晉等人的通信,知道了中國的《易經》和八卦太極圖。在1666年,他發明了二進位法。十九世紀德國古典主義哲學家黑格爾在他的自傳中承認,他創造的正反合的辨正邏輯定律得自《易經》的啟發。

    《易經》的英文版,1949年在美國再版。歐洲哲學家威榮格在序言中指出:「談到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領域,我們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恆古常新,相延6000多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多相同的地方。」

第十章    《易經》為什麼會在民間廣泛流傳?

    有不少人對《易經》感興趣,是與風水、算命、看手面相等有關係,也有人把這幾方面都認為是「迷信」。而實際上《易經》延伸出的各種術數方技等都是有「道理 」的。例如,風水術是什麼?它是中國古代建築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衍生出的營造學、園林學、風水術等等,它們都是一門科學。什麼叫看風水?就是把地理、氣候等自然條件以與人文景觀綜合起來考慮的一門建築學問。它內涵著建築地理學、建築地質學、建築氣象學、建築環境學、建築倫理學、建築哲學、建築美學等等。既然風水術中包含這麼多門類的科學,自然是不易掌握的,也自然會受到歪曲和誹謗,也有人學了一點所謂的「風水術」就給人家指點江山,誤人不淺,也自然就給《易經》抹了黑 

    手面相,如同每一個人的脈搏一樣,有你全身各部位健康狀況的信息,從手面相中完全可以診斷你的什麼病。再延伸一層,你全身各部位的健康、疾病既然能反映在手相、面相上,那麼也必然能記錄各種生理的變化、環境的變化、婚姻的變化、事業的變化、財運的變化等等,萬事萬物都是全息的嘛!因此手面相也是一門科學。

    其實,《易經》是一部包涵著「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經典著作,是人類與大自然長期共存而得出的規律性的結論,是非常有價值的 

 

 

第十一章    八卦與方位的對應

    我們今天預測所用的八卦方位相傳是周文王所制,故稱文王方點陣圖。八卦所代表的方位如下:

乾卦配方位:西北。    坤卦配方位: 西南。

巽卦配方位:東南。    艮卦配方位: 東北。

坎卦配方位:正北。    離卦配方位: 正南。

兌卦配方位:正西。    震卦配方位: 正東。

 

 

第十二章    《周易》與科學技術

    許多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歷史上中國一直處於世界文明的領先地位,而近代趨於沒落?為什麼近代科學崛起於西方,而不是中國?

    《周易》以其博大精深,包涵萬象,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從產生到結果表述得清清楚楚,太過於超出當時當代的生產力水平以及人們的認識水平。文化是政治和經濟的反映,而又反作用於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作為一種上層建築,不論其落後或者超越社會歷史的現實,都將不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只有二者互相適應,才能產生歷史的變化。這也就是西方為什麼能在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中領先於中國的原因。

    「儒文化」是一種產生於中國,源於《周易》,而又與歷史社會結合得比較成熟的文化, 現代四小龍利用儒文化其精華迅速發展。現代許多學者提出,儒文化、易文化、道文化、佛文化這樣四個層次,很有道理,它從不同的層次說明了不同時代的歷史社會而與之相適應。

    梁漱溟先生認為:「佛文化要等到共產主義社會末期才能大行於世!太過成熟完善,太過超前,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現實。」一個剛剛解決了溫飽的人,你怎麼設想讓他去普渡眾生啊!按照歷史唯物論的觀點,如果沒有出現社會歷史的要求,就算你有經天緯地之才,也無濟於事。沒有歷史的召喚和社會基本條件的作用,不管它有多麼神聖、崇高、圓滿,還是等於零。

    「道文化」馮曉虎先生認為:「道文化,那是三十世紀,四十世紀的文化」當其它哲學還在為道德和物質的完整和豐富孜孜以求的時候,「道文化 」已經為完整和豐富之後的困惑給出了答案。

    《周易》的「易文化」是早產的科學,它領先西方科學太遠,遠遠地超越了現實可能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當西方在分析分子、引力、生物、遺傳基因而不得要領的時候,《周易》的易文化早已給出了答案。《周易》的易文化本質是「變」。封閉、保守、小農意識的封建社會不會運用「易文化」,要是「變化」了那還了得?現代的市場經濟要求「變化」,易學文化講「變化」之道。它有現狀分析、趨勢分析、策劃整合,是一種人生乃至宇宙價值、真相的體驗術,任何人一生無非在做一件事——通其變,極其數。

    現代社會的歷史條件已經具備了實踐「易文化」的可能,《周易》的易文化必將在中國乃至世界發揮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易文化」必將極大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繁榮,促進社會文化、生活環境的發展。願各位共同為「易文化」的繁榮推波助瀾,使我國早日強大起來!

第十三章    《周易》與流行和對待

    《周易》的符號包括天文、地理、預測未來、涉及人間宇宙,包羅萬象,也可以說是無限的意思,任何事物都可以套。一方面說明它的深度,另一方面說明它的廣度,真可謂「神無方而易無體」,馮友蘭教授根據這一點,把《周易》作為宇宙的代數學。

    我國古代「朱熹」和「蔡淵」認為《周易》有兩個基本原則,即:「流行」與「對待」。《周易》的哲理闡明了事物發展的一個過程,也就是「流行」。流行,現代人很容易理解,流行性感冒、流行一種什麼式樣、服裝、書、音樂、跑車、小蜜加可樂等等「流行」,而《周易》的原則是講「流行」的意義和過程。

    「對待」也是一種哲學範疇,講事物的矛盾的對立和統一。「一陰一陽謂之道」,「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仁與義」。

    「流行」與「對待」是一個過程,也可以說是一個環節,這可以用「二進位」的理論來說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複以至無窮,這也是一種「流行」與「對待」。第一次「流行」與「對待」總是超過第二次。世界是發展的、前進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勝於藍。

    《周易》的哲理是樂觀的。歷史的事實有時會給人一種錯覺,好象一時間歷史倒退了,但歷史的發展卻說明——否定之後必然會有一個肯定,肯定與否定的循環不止,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宇宙的大「流行」是無始無終的,人對宇宙的認識遠沒有完成,為什麼幾十年前人們認為是不可能的,現代實現了呢!似乎是真理的若干原則忽然變成了可笑(如:萬歲,萬歲,萬萬歲)而被歷史所否定。《周易》作為一套比較完整的辨證的宇宙代數學,在古代沒有徹底完成,這一任務無疑的落在了現代人的身上。《周易》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什麼呢?根據宇宙規律,告訴我們一些哲理與原則,告訴我們宇宙和發展的若干重要規律,「流行」、「對待」以及「發展」等等,它教會我們認識論、方法論,以及讓我們學會科學地看問題。

    小「流行」、「對待」是圍繞著大「流行」、「對待」而進行的,一生二,二生三等等。

 

 

第十四章    學「易」要靈活

    《周易》內容很豐富,主要抓重點。金景芳先生指出:「學易應該是聰明人,光靠功夫不行」。學易有兩種方法,一是一字一句的死摳,雖查出了出處,但還是沒有弄懂,這不聰明;另一種是抓住《周易》的來龍去脈,理順、弄清實質的問題,這樣「聞一而知十」。例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有序列、有始終。八卦的每一卦代表一種意思,這是不能變的。「乾」卦的性質是健,不會變。「乾」可以象徵天,但不限於天,象徵自然界、社會、家庭、男、上、強、剛等,但不論它象徵什麼,不能離開「健」的意思。卦的每個特性是不能變的,不能說是男人又是女人。

    《周易》談到「元亨利貞」的地方很多,「元」代表春天,「亨」代表夏天,「利」代表秋天,「貞」代表冬天。又可以解釋為仁義禮智,東西南北,「元」是開始,「亨」是發展,「利」是成熟,「貞」是收穫,這與四季發展規律相合。

    《周易》涉及天地之間的萬物,從物的原始生長過程,到飲食的道理,再到種植和養畜等等。例如,「物不可以終盡,物富然後可養」,是講經濟規律的。此外,「夫婦之道,受之以恆」,「傷於外者必反其家,家道窮必乖」等,已對家庭問題提出了中肯的看法。

    《周易》的卦,有很深的辨證唯物論的內容。「乾剛坤柔,柔遇剛也,剛決柔也」,不但講對立,而且又是互相影響。陰與陽,又特別注意陽,即乾的地位。「陽之純而健之至也」陽在這裡起主導作用,「乾」卦在64卦中占首位,有很深的意義。「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它告訴人們,萬物成長發展,離不開陰陽的結合。

    《周易》是講事業和理想的,有人以為「易」講的是空東西,這是誤解,「知至至之」,第一個「知至」即是理想,「至之」是講達到理想的方法。

    《周易》也是治國的經驗總結,也是為人之「道」,「終日乾乾,行事也」,行事就是進德修業,終日就是強調奮鬥。「飛龍在天,上治也」講有道德的君子,才能治天下。「亢龍有悔,窮之災也」,講的不要過,過就會變。窮就是變的意思。「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窮實際是講量變到質變。

    《周易》講事物的發展,包括生,長,老,死的全過程。事物,也就是《周易》提到的萬物,又與四季,宇宙的變化相聯繫,構成錯綜複雜的關係。《周易》釋「變」,是螺旋式前進,不是筆直的,而是迂迴的,符合社會的發展規律。

    《周易》講合乎規律,「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無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無違,況於人呼!!況鬼神呼!」「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也」,是說人們要符合自然規律,按照自然規律辦事,還要辨證法。

    所以,學「易」一定要有靈活性,舉一反三,要突出一個「變」,但是,不是無規矩的亂「變」。


推薦閱讀:

水師講解 真宗入門第一課
醫學入門1(9)_
中國古代算命術:四柱預測學入門全解
周易入門
《詩詞格律簡捷入門》(下)

TAG:易經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