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清靜心4)

------------------------------------------------------------------------------------------------------------------------------ 

凈空法師法語:善惡兩邊都沒有,叫清凈心

 

 發布:心慧 []   日期:2012-1-10 18:25:00    

 

1 佛法里常講造業,造業後面必定有果報。你造善業在三善道輪迴,造惡業是三惡道輪迴,總而言之一句話,是造六道輪迴之業,這個錯了,大錯特錯!

2 佛教我們斷惡修善,那個善不是善惡之善。有善有惡,相對的不是真善;二邊都離掉了,那才叫真善。

3 諸位想想,二邊都離掉,六道就沒有了,這才能超越三界,所以它不是善惡的善,我們必須要把它搞清楚。

4 念佛修行人,善惡兩邊都沒有,叫清凈心。清凈心是真正的善心,善心就是善惡兩邊都不要。   上一篇:凈界法師:你以前很有錢,出家了以後全部舍掉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400.html) ------------------------------------------------------------------------------------------------------------------------------ 凈空法師法語:他為什麼能往生?他不謗法!

 

 發布:釋眾苦 []   日期:2012-1-30 12:11:00    

 

1 我們信佛,真信了嗎?這常常說,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這一萬個念佛的人,真的能往生也不過三、五個。你要問什麽原因?不信! 2 那三、五個往生的,他為什麽能往生?他信,他不謗法,難。 3 我們說是非、說長短,批評道場、批評四眾(四眾是出家二眾、在家二眾),常常在一塊聊天,不知不覺的就是是非長短,這叫謗法。 4 幾個不謗法的?有!老太婆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問她什麽都不知道,那個人不謗法。所以往往他們修行能預知時至,站著走、坐著走。為什麽?她不謗法,她真信。 5 我們有意無意當中都在謗法,不知道、不覺得,還認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都是正確的。 6 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一句話我們要常常記在心上;蕅益大師教導我們,「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他們兩個說的話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 7 境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換句話說,一切人、一切物沒有一個不是清凈平等,沒有善惡,沒有邪正,沒有是非,沒有好惡。善惡、邪正、是非、好惡從哪裡來?是我們自己不善的心起來的,我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於外面境緣不相干。 8 幾個人懂得這個道理?幾個人認識事實真相?唯有真正明了事實真相的人,徹底懺悔了,真的回頭了。 。。 11 。。我們把每一個人都看作是諸佛菩薩,一律平等的恭敬,一律平等的供養,我們就沒有過失。這是真正懺悔,真正回頭,他的行持決定是這個樣子。回過頭來的人,他的思想變了,行為當然也變了。思想剛才說,他的根本善,心善,念頭善,所以他的言行一定是善。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884.html)  ------------------------------------------------------------------------------------------------------------------------------ 凈空法師:善惡兩邊都離開,那叫真善

 

 發布:心源 []   日期:2011-3-1 20:45:00       

 

  摘自凈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講記》  今天底下接著說,「若如是菩薩中,修一切善法,滿足究竟,得離無明」,這個人叫佛。此地「一切善法」,什麼叫一切善法?我們一看到善法,就認為是善惡相對的善法,錯了。善惡相對的善法,成不了佛,也成不了菩薩,你的果報只是在六道裡頭三善道受報。此地講的善法,善惡兩邊統統都離開,那叫真善;凡是相對的就不善。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六祖對惠明的開示,這逃難的時候,惠明是個將軍出家的,六祖正是被他逮到了。但是他也很難得,他知道六祖是個好人,真正得道,所以向他求法。他怎麼說?他坐在那裡,叫惠明冷靜下來,然後提示他:「不思善,不思惡,這個時候,什麼是惠明的本來面目?」他從這裡就醒悟過來,那叫真善;善惡兩邊不善。所以這個地方字字句句,你要懂得它的真實義。此地講的修行一切善法,後面要講「滿足究竟」。觀法如化,觀一切法相,法相是夢幻泡影,觀性常寂,那是善法。你每天六根接觸外面六境作如是觀,這是修行一切善法,你怎麼會有煩惱?你怎麼會有無明?這用現代話講改變你的觀念,你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你的觀念錯誤了;觀是觀察,念是念頭,你觀察你的想法看法,錯了。你把你觀念改正過來,這是決定正確的,這叫修行一切善法,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統統包括在其中,一法都不漏;細心去觀察,細心去體會。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54096.html) ------------------------------------------------------------------------------------------------------------------------------  凈空法師:發心親近阿彌陀佛,這就是無上菩提心

 

 發布:清夢居 []   日期:2011-8-20 12:05:00     

 

發心親近阿彌陀佛,這就是無上菩提心凈空老法師 [全屏觀看]      「聞名發心」,智慧現前,哪有不發心的?發什麼心?發心去親近阿彌陀佛。給諸位說,發心親近阿彌陀佛,這就是無上菩提心。你想想菩提心是什麼意思?還不是成佛道度眾生嗎?不就這個意思嗎?到了極樂世界,見了阿彌陀佛,成佛道度眾生全得到了。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說的,發願往生就是發無上菩提心。因為我們有很多人懷疑,有很多鄉下老阿公、老阿婆念佛往生,人家字也不認識,沒念過書,也就知道念這句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他什麼都不知道,為什麼往生有那麼好的瑞相?不生病,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這經上講得很清楚,「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沒發菩提心,他怎麼能往生?蕅益大師這句話把我們點破了,他一心求凈土,一生一心見阿彌陀佛,這就是無上菩提心。他發了,他自己也不知道。你要問他有沒有發菩提心?他說我不知道、我不曉得。什麼叫菩提心,他不懂。其實他真發了,他不是假的。所以那些人到極樂世界才叫唯證方知,到那個地方他就開悟了,就不迷惑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84510.html)  ------------------------------------------------------------------------------------------------------------------------------ 凈空法師:如何是真發無上菩提心

 

 發布:wwdxk []   日期:2012-1-30 10:08:00    

 

真正覺悟,真正念佛,真正念佛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放下萬緣,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沒有懷疑、-沒有夾雜。這樣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不可思議。決定不為這個世間所影響,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影響你念佛,這叫會念,都不影響你研教,你叫會學。會念的人肯定往生,會學的人肯定開悟。聽經的人多,聽-懂得的人不多,聽懂得又肯乾的人就更少了。老師、菩薩用真心來教導,學生也用真誠心來接受,確確實實被佛菩薩感化了。怎麼知道?-他發心了,真懂了,曉得這個好,世出世間最上之法、最妙之寶,佛菩薩傳給我們了,就是這部經,就是這個名號,世出世間無上妙寶。-我要發心作佛,我要發心生淨土,這就是無上菩提之心。對這個世間,對這個十法界,決定不再留戀,無上菩提心真發了。發心功德不可-思議,《華嚴經.初發心功德品》說得很詳細。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O六集)2011/2/27 檔名:02-039-0306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860.html)  ------------------------------------------------------------------------------------------------------------------------------     「是聖如意法,唯佛獨有。」。。。用清凈心念佛。   念佛最高指導原則,覺明妙行菩薩說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真正有愛心的人,捨己為人,像什麼樣的人?像李老師講的鄉下老阿婆這樣的人,她沒有妄想,她沒有雜念,心裡頭有阿彌陀佛,口裡頭有阿彌陀佛,念念不間斷。如果全世界有一萬個這樣的人,我們這個世界上災難會化解。你不要瞧不起她,她什麼都沒有才叫什麼都乾淨,身心清凈。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多的財富,心裡頭是貪瞋痴慢疑,不幹凈,那個念佛沒有效。什麼都沒有的,那個念佛心乾淨。我們能不能舍?放下是個手段、是個方法,對初學的人確實能產生效果。所以放得下看得破,放不下沒看破,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理!放下是心放下,不是事,事放下,心沒有放下,不管用;心放下了,事沒有放下,管用。因為他知道事是假的,他心裡頭不著事相,這是真功夫。凈宗的方便就是指方立相,我們的心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除此之外一無所有,這就行,叫指方立相。我們自己能修,自己決定成就,功德迴向苦難眾生,那叫真行菩薩道,真正是福慧雙修,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資料恭摘:凈空法師專集網站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二集)  2012/1/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52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471.html) ------------------------------------------------------------------------------------------------------------------------------------------------------------------------------------------------------------------------------------------------------------   凈空法師:禪裡面得小成就,回頭專修凈土,沒有不往生的

 發布:清夢居 []   日期:2011-8-31 11:57:00      

 禪裡面得小成就,回頭專修凈土,沒有不往生的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解演義第39集    再看下面一位,「永明大師於天台韶國師發明心要」,這句就是講的永明大師他開悟的因緣。他的老師,現在講指導的老師、傳法的老師,幫助他、指導他大徹大悟,發明心要就是大徹大悟。他老人家原先也是修禪宗的,「法眼宗嫡孫」,這是六祖以後,六祖的學生分了五派,這一個大宗里分了五個小宗,法眼宗。「後專志凈宗」,這我們知道了,他的身分暴露了,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在那個時代禪風很盛,大家都學禪,他也學禪,從禪宗裡面大徹大悟之後,再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修凈土。大師為什麼這麼做?用意很深!知道禪宗裡面許許多多人不是上上根器,禪是接上上根人的,他不是這個根器;換句話說,他這一生在禪宗里開不了悟,見不了性,頂多得禪定而已,那算不錯的了。得禪定,他將來到哪裡去?命終之後多半生四禪天、四空天,出不了六道輪迴。佛菩薩慈悲,為這些人做示現,你勸他修凈土他不相信,他說那是老太婆教,他瞧不起,參禪他又不具條件,不是那個上上根人。諸位要知道,貢高我慢的習氣在,他放不下。所以佛菩薩做這樣的示現給他們看,你學禪我也學禪,你還沒開悟,我開悟了,我已經明心見性,回過頭來專修凈土,把他們帶到凈土來。做這樣方便的示現,善巧方便把這些修禪的人帶到凈土,在凈土裡頭沒有不成就的,個個成就。禪裡面得一點小成就,回過頭來修凈土宗,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果然在禪裡面得禪定,有了功夫,能夠把分別執著看淡,看得很淡,分別執著心不起作用了,沒斷,他的禪定的功夫能伏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在方便有餘土。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86049.html) ------------------------------------------------------------------------------------------------------------------------------ 凈空法師:鍋漏匠和修無師是老實念佛的典範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2-6 11:33:00      

        我們聽倓虛老法師在錄音帶裡頭講的故事。諦閑老法師早年有個徒弟不認識字的,中年出家,老和尚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三年,人家站著往生。死了以後還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就一句阿彌陀佛。他為什麼念到這樣的功夫?我們在這經上得到答案三業專精,沒有別的。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往生,我們在大光法師記錄的《念佛論》裡頭看到過,那也是一個不認識字的。凡是專勤的人都是很苦的人、都是文盲不認識字,他們了不起,上上根人!最糟糕的就是我們今天講知識分子,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自以為了不起,其實跟那些人比一比差遠了!那些人心清凈,我們心不清凈,這比不上人家。這是一定要曉得自己毛病在哪裡,把自己這個毛病消除掉,向這些人學習,我們也能到他那樣的境界。換句話,真能放下、真能舍!一切都捨得乾乾淨淨,緊緊抱住這句佛號。你只要把這句佛號真的抱住,你跟阿彌陀佛就心心相應,那個滅罪功德不可思議,臨終的時候佛來迎接。    當然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念我、也想我,他當然會來,他不能不來的。觀音、勢至我們很熟悉,也天天想他,當然他也跟著來。還有一些人我們想不來的,他也跟來了,那些是些什麼人?我們早忘掉他了。我們忘掉他,他沒有忘掉我們,所以他也來了。哪些人?是我們過去生中的家親眷屬、同參道友已經往生的。過去生的事情忘掉了,不知道了,他沒有忘掉,所以他也跟阿彌陀佛來接引。這一見面,他就給我們介紹說哪一生在哪個地方我們是什麼關係,他一說我們就明了,立刻就想起來。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熟人多,不會陌生,熟人很多。這些人統統都跟到阿彌陀佛來了。這是說來接引你。  上一篇:凈空法師法語:惡報來了他不怕

下一篇:凈空法師:請問念佛用廣東話、用普通話都可以嗎?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572.html)------------------------------------------------------------------------------------------------------------------------------凈空法師法語:惡報來了他不怕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2-6 11:30:00   

1 佛經上常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到果報來的時候害怕,菩薩果報來他不害怕,他曉得怕也沒有用,逆來順受。2 菩薩怕什麼?怕造惡因、怕有惡念,他怕這個。所以說,修行是在起心動念處。3 菩薩聰明,知道果報之可怕,所以他起心動念、一切造作,他很小心、很謹慎。4 什麼人是菩薩?覺悟的人是菩薩。菩薩對於造因很謹慎,一定造善因,決定不造惡因。5 菩薩覺,眾生迷!眾生迷惑顛倒,敢造惡因、敢造惡業,果報現前的時候,他後悔就莫及了。6 眾生愚痴,胡作妄為,造作種種惡業,果報現前他才害怕,那個害怕沒有用,他還得要受!7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不怕果報,菩薩怕造惡因,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他絕不造惡業。不造惡業,當然就沒有惡報。8 真正學佛的人,惡報來了他不怕,逆來順受,那是報,報了就完了,受報當中決定不造惡因。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571.html) ------------------------------------------------------------------------------------------------------------------------------ 

凈空法師法語:這樣的福報,還是敵不過業力

發布:心慧 []   日期:2012-2-15 19:54:00  

 

 

1 往生沒有病苦是大福報!福要修,那個福報最要緊的根源是心清凈,心清凈是第一福。

2 我們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全心全力幫助別人,那當然是福,那個福還不夠大;在生死當中想走得很自在,一點病苦都沒有,這種福報還不行。

3 有很多在家的大居士護持佛法,出家的這些法師弘法利生,到臨終時還有病苦,你才曉得這樣的福報還是敵不過業力。

4 真正能夠敵過業力,就是清凈心。清凈心中一念不生,不但惡念沒有,善念也沒有,這才能敵過業力,自在往生。我們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事實也搞清楚,我們將來走,要走得自在、走得瀟洒。

 

 ------------------------------------------------------------------------------------------------------------------------------ 

凈空法師法語:預知時至,坐著往生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2-16 9:40:00  

 

 

1 有位同修來找我,他說女兒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每次勸女兒學佛,女兒馬上就拒絕,他問我:「用什麼方法能勸她學佛?」

2 用什麼方法?實在講,方法是有。香港何東爵士的老太太何東夫人,就是何世禮將軍的母親,她就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

3 何東爵士全家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家裡只有老太太學佛。老太太在往生的那一天,開了個往生大會,把她的親戚朋友都找來,對他們說:「我今天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給你們告別。」

4 老太太把兒子、媳婦也找來,她對兒子說:「家裡信仰自由,我們各信各的教,彼此互不干涉。今天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我們母子一場,你能不能念幾聲佛號送送我?」

5 老太太一生對兒子都沒有要求,最後要求兒子念幾聲佛號送送她,這是合情合理,所以兒子、媳婦也就參加了她的往生表演大會。

6 老太太盤腿打坐,大家念佛助念,不到一刻鐘,她真的走了。家人看到母親預知時至,就這樣走了,從此不再進基督教堂,大家都老實念佛了,為什麼?親眼看到的!

7 老太太現身說法,把一家人都度過來,這很厲害!所以要度人,平常不必多說,在往生時做出樣子給他看,到時候統統都會得度、都會回頭。

8 你看老太太多聰明,多有智慧,在她往生的時候,把一家人都度了。所以,我們家人不信佛沒關係,你臨終的時候也表演一套,全家就得度了。

 

------------------------------------------------------------------------------------------------------------------------------  凈空法師法語:稍稍想圖一點利,那就壞了

 發布:心慧 []   日期:2012-1-31 20:18:00    

 

1 我學佛之後,一生印經,這是跟印光大師學的。我們印的書流通到全世界,全部都是免費贈送,沒有要人家一分錢。為什麼?因為這些成本都是佛門四眾同修供養的,我們怎麼可以去賣錢? 2 我們印經布施,有人倡議:「我們能不能收回一點成本,拿回成本以後再印?」我說:「不可以。」我們堅持原則,大家供養得多,我們就多做;供養得少,我們就少做;沒有供養,我們就不做。3 這麼多人送錢來供養,你要懂得替他修福。他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善事、好事,他看得起我,他相信我,求我幫他做,我們受人之託,一定忠人之事,盡心儘力把它做好——對得起他、對得起佛菩薩、對得起眾生、對得起自己,給社會做個好榜樣。4 如果你不相信因果,不相信佛菩薩的教誨,你想在這供養裡面稍稍圖一點利,那就壞了,壞在哪裡?你把佛法形象破壞了,你讓許多眾生因你而造毀謗三寶的罪業,你不墮地獄誰墮地獄? 上一篇:凈空法師法語:我執不破,不能超越輪迴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040.html)------------------------------------------------------------------------------------------------------------------------------ 凈空法師:禮敬諸佛

 發布:隨喜功德 []   日期:2012-2-6 9:34:00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這個小題目是解釋行願的相,就是禮敬諸佛的樣子。那麼這個裡面有三個小段,這是第一小段,是"所禮果境』,果是諸佛,是我們禮敬的對象,那麼這個裡面必須要跟諸位說明。所有盡法界虛空界,一個都不漏,完全都包括了,真是稱性。十方是講的空間,四方四維上下,這是十方。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釋迦牟尼佛以我們的境界來看。那是過去佛,他老人家已經過世了。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是現在佛,他還沒有入涅槃,現在佛。過去的諸佛無量無邊,現在諸佛也是無量無邊,我們不難懂。那未來佛在那裡呢?禮敬過去佛,禮敬現在佛,我們曉得未來佛在那裡?未來佛就是每一個眾生,每一個人都是未來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那麼換句話說,叫我們對於每一個人要把他看作佛一樣地禮敬。 我見到釋迦牟尼佛,見到阿彌陀佛禮敬,我見到另外一個人不禮敬,你這一條願沒修,因為普賢菩薩行願,禮敬的時候,他是平等的。所以修普賢菩薩行願的時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上品上生,比我們念阿彌陀佛,那功夫高太多了。我們念阿彌陀佛念成功了,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你要修十大願王,那是實報莊嚴土,沒話說的,決定實報莊嚴土,你就從這一願你就能體會到。我們今天誰把一切眾生當作佛那麼樣恭敬,你們都有分別心;他有什麼了不起,他不如我,我對他為什麼要恭敬?好了,你十大願王就沒有份了,頭一條就沒有份,以後條條都沒有份。這個十願就好像十層大樓一樣,這是第一層,你沒有第一層,當然就沒有第二層,後面統統沒有。要緊啊!所以諸位要曉得,我們對於每一個人,乃至於對蚊蟲螞蟻,只要是有情眾生,我們要跟他看成佛,完全平等。

 

當然見佛我們五體投地頂禮;你見到人,你就不必五體投地了。如果見到人也五體投地,那街上人太多了,你磕頭磕不完了,那你又錯了,你又迷在事相上了。對待一切人,一切物,我們的恭敬心沒有兩樣,所以我們見人一鞠躬,或者點點頭,這是儀式上不一樣,敬心決定一樣,決定是相等的。見善人是一樣的,見惡人也一樣,不能說見惡人我們就不理他,那就錯誤了。惡人也有佛性,他也要成佛,你對他要生了差別的念頭,是你自己破壞你自己修行,毀掉了你的普賢行;普賢行是成無上道的,換一句話說,我自己要不要成無上道?要不要修普賢行?要修普賢行,不能跟一般人觀念一樣,要跟諸佛菩薩的觀念一樣,建立新的人生宇宙觀,是諸佛菩薩的人生宇宙觀,不是人間的人生宇宙觀,你才能真正修學十大願王。不僅是如此,對一切人恭敬,剛才講了,對一切物,對一切事,統統是諸佛。

 

所以華嚴經在末後講善知識,香爐、善知識,蠟台、善知識,桌子、善知識,板凳,善知識,沒有一樣不是善知識,為什麼呢?在無情的分上,它有法性,有情叫佛性,無情叫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只是名詞不一樣,是一個性,所以華嚴經才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樣才真正做到了禮敬諸佛。所以諸佛是包括了一切有情、無情眾生,統統在內,這個心多大!儒家禮裡面講無不敬,名字上想像不錯,其實境界沒有說到華嚴經這麼透徹。所以儒家講充其量只是對人,沒有講對物,沒有講對一切眾生,沒講到這個。而佛法裡面說,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包括在諸佛兩個字之內,這真正不可思議。

 

所以天天你們佛門裡面課誦本裡面,每一天作早晚課都要念禮敬諸佛,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都是口裡唱唱歌而已,什麼意思不懂得,完全沒有做到。對待一切人,勾心鬥角,一點恭敬的念頭都沒有,他怎麼能成就。這樣地念佛,一天念上十萬聲佛號,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不相應。一定要明理,你才能修,所以我明白之後,要努力向這個方向去做,向這個目標去精進,要認真地修禮敬,無不敬。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諸佛,就是我剛才講是廣義的,世尊是狹義的;世尊就在十法界裡面,他真的證到究竟果位,以佛的身分出現於世,這個稱為世尊。

 

那麼諸佛呢,講一切眾生都是諸佛,這是華嚴經;佛只有在兩部經上這樣講過,其他的經上沒有,第一部是華嚴,第二部是圓覺,這兩部經上佛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樣的字句在其他經上沒有,尤其是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華嚴經上有的,其他經上也沒有,所以諸佛的意思包括得非常寬廣。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554.html) ------------------------------------------------------------------------------------------------------------------------------ 凈空法師:云何禮敬,乃至迴向

 發布:隨喜功德 []   日期:2012-2-5 9:55:00    

  

 

"云何禮敬,乃至迴向。』從禮敬一直到普皆迴向,這是怎麼個修學法,請他詳細地說明。"普賢菩薩告善財言。』你看看這個用字,這個地方我們都要注意,為什麼呢?這修普賢行,普賢行第一個就是禮敬諸佛,所以首先要知道修敬。意敬,言詞也敬,身口意三業恭敬,你才能夠真正得到東西。因為敬是性德。是修我們自己的性德。說老實話,對人沒有關係,難道普賢菩薩一定要人對他恭敬,如果他有這種分別、執著,他是凡夫,他就不能稱為大聖了。所以這個敬,是修自己的性德,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絕對不是說老師一定要勉強叫學生對他恭敬,沒有這個道理。你自己不能修敬,你的性德沒有辦法開顯,道理在此地。

 

好,我們修敬,這修敬怎麼個修法呢?我們敬也要有個對象。好,我們拿父母,拿老師,拿佛菩薩,拿別人,來作個對象,使我們性德能夠顯現出來,是這麼個意思。不但出世間法,成佛從這個地方做起,世間法的修學也是從這個地方做起。所以諸位要打開禮記,你就明了了,禮記是儒家的,禮記在教學上也是禮敬放在第一個項目。那麼在此地,我們先講講這個禮,禮敬,我們先說禮。

 

在禮記,鄭康成的註解裡面說得很清楚;禮者,體也,體是本體,換一句話說,就是做人的大根大本,做人的根本。那麼又當作履也,履是什麼?鞋子,你走路要穿鞋子,這個比喻非常地恰當,這是真正說根本,統之於心,一體。鄭康成是漢朝的大儒,他那個時候,佛法已經到中國來了,可能也接觸到一點佛法。因為鄭康成比安世高早一點,安世高到中國來的時候,好像鄭康成過世大概十幾二十年的樣子,所以差不多他是在三國之前。他死了之後大概二、三十年之間;三十年,他死了以後三十年,三國那些人物出生,曹操那些人都那個時候出世的。比鄭康成;出生的時候,距離他們死的時候大概三十多年,是在那個時代,這佛法已經到中國來了。那麼他的說法,與佛經裡面講法非常接近,所以禮之體是心,真心。見而行之,悅之。以真心待人接物,這個叫禮,所以禮的本體是真心,儒家講誠意、正心,應用在生活上待人接物,這個就叫做禮。

 

所以禮有體有用,就是禮之作用是待人接物,用至誠心待人接物,這個叫禮,因此他要從敬開始,要從敬做起。在禮經,中國禮經通常指三禮,周禮、儀禮、禮記;而禮記,實在講它是周禮跟儀禮的註解,發明禮的意義,所以它是一本雜記一樣的,雜誌一樣的性質。那麼我們初學對這本書應當要重視。禮記裡面說,道德仁義禮,這五樣東西是一樁事情,但是有高下層次不相同。失道而後有德;德再沒有了,這就行仁;仁要沒有了,就講義;義沒有了,這才講禮;禮要沒有了,就天下大亂了。現在我們不講禮了,所以稱為亂世,亂世,人不講禮。

 

我們學佛的同修,最低限度,我們講對社會有貢獻;要報佛之恩,我們迴向偈,上報四重恩,這個四重恩是國家的恩、父母的恩,佛是老師,師長的恩,佛是我們的老師之一,父母、師長、國家,以及眾生,一切眾生對我們都有恩德。你要想真正講到報恩,必須要從自己本身,從禮敬做起,這是真正的報恩。別人不守禮,我要守禮,我起一個帶頭的作用,從我本身做起,影響我附近的人,希望呢,能夠影響到整個社會,人人都講禮,人人都重禮節,這個社會才能祥和。我們在世界上每一個地方去走走發現最不講禮的是中國人,而中國人號稱禮義之邦;那是過去的中國人,過去的中國人講禮,現在這一代的中國人不講禮,對不起我們祖先,有愧於炎黃子孫。

 

我們在美國無論走在什麼地方,只要見到那些外國人,他都很笑嘻嘻給你點頭,打個招呼,這根本就不認識,他在態度度上非常地親切,這我們看看人家有禮,人家守法。美國人老實、守法;中國人頭腦靈,花樣多,美國人沒有,美國人獃獃板板像機器一樣。所以我們看到美國這個社會,在美國弘揚凈土最好,為什麼呢?不要去用多想,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了嘛!所以我發現凈土沒有人在美國弘揚,如果在美國弘揚,將來一定前途非常廣,他能接受,而且很樂意接受。你要給他講研究這些教理,他恐怕不大願意接受,為什麼?他不願意用腦筋,換一句話就是,美國人不願意分別;他很執著,執著他守法,只要指一條路,他就老老實實在這條路上走,他不會換一條路的。這個社會有它的好處,有它很多的優點。他人與人,他不會動腦筋,不會去傷害別人。

 

所以美國的法律尊重人權,任何法律都要老百姓同意,老百姓不同意,這個法律不能通過,這跟我們中國不一樣,所以真正是老百姓的意思為第一,這禮重要。在我們古代,三皇的時候行道,五帝的時候就行德,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三王的時候,像周文王、周武王,這三王的時候,行仁。到五霸的時代,春秋戰國的時代,行義。義以後這是講禮,禮是禮上往來,前面三種只有往沒有來,義是義務,義務就不能講報酬。但是禮呢,禮是講報酬的,這禮上往來,禮是最低的一級;就是真心起用,這是最低的一個層次,還要求報酬,這是最低的一個層次。這個層次守不住的話,那就完全是妄心起用,真心全部喪失掉了,全部迷失掉了。所以佛法著重在禮敬,儒家也著重在禮敬。

 

你看禮記打開第一篇曲禮,第一句話說,曲禮曰無不敬,跟我們佛法課頌裡頭,一切恭敬,一個意思。失去了恭敬心,就失去了禮,就失去了真心起用的最低的一個限度,這怎麼得了,全迷了,禮沒有是全迷;禮還有的時候,還有那麼一線光明存在。所以這個問題我們要細細地討論,我跟諸位講的,這是注子里沒有的;注子里有的,你們自己會看,我不要講了。注子裡面沒有的,而且非常重要的意思,我一定要告訴諸位。   

 上一篇:凈空法師:真的原因就是他沒有做到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473.html)  ------------------------------------------------------------------------------------------------------------------------------ 凈空法師法語:不要想自己

 

 發布:心慧 []   日期:2010-8-22 10:46:00    

 

1 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醒同修們:你今天在社會上有地位、有權勢、有財富,這些東西是暫時在你眼前過一下,你得不到!換句話說,你暫時有權去支配它,它不是永恆的。 2 如果你支配得妥當,做的是善事,你積功累德;如果你處理得不妥當,就造作罪業,要明白這個道理。 3 人生非常短暫,何況「黃泉路上無老少」,一口氣不來,就是第二世了。所以什麼都要看淡,都要放下,盡心儘力為社會、為大眾去造福,不要想自己,不要想家庭。 4 你真正積德修福,你的家庭自然有佛菩薩照顧,有護法善神照顧,比你自己照顧周到得多!

 上一篇:念佛成癮的方法

下一篇:凈空法師:你要不在事相上經歷,你所說的成就靠不住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4/39192.html)  ------------------------------------------------------------------------------------------------------------------------------  凈空法師法語: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

 發布:心慧 []   日期:2012-1-10 18:23:00    

 

1 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我們這個心很惡,要把它修成很善,固然是修心,你還是修的染業。假如你真正明了,心是空的,心什麼都沒有的,你修寂靜法,這叫真修行。2 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修心之後才會用心。用什麼方法修?就是用一句佛號,就用這個方法,直截了當修一心不亂、修心不顛倒。3 開始修學的時候,當然心還會亂,還是會顛倒,可是你要把握著,決定不能放棄、不能退墮,一定要提起精神把這一句佛號念好。念好之後,你才曉得效果不可思議,真正能達到一心不亂、心不顛倒。4 念佛人的目的是求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因此,念佛人要把身心世界看破、放下。少一分貪戀、少一分執著,就多一分往生的把握,這一點很重要。5 所以要記住,我修一心不亂的,我修清凈心的,總要記住:心凈則土凈,接觸外面社會,外面人事紛紛來擾亂,對我們來講是很大的恩惠,為什麼?我們在這個境界裡面,時時刻刻考驗自己功夫得不得力。6 我看到了、聽到了,心裡生煩惱,我的功夫不得力,那是菩薩,那是我老師,他來告訴我:你不行,功夫不得力;你面對這些人與事,不著相、不動心,很清凈,那他就告訴你:你的功夫得力了。7 所以真修行在哪裡?就在事相上,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大乘法里常講「歷事練心」,清凈心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離開這些人與事,你到哪裡去修?你沒地方修!8 你要是說把這些不如意的人事環境都離開,那你有多大的福報?釋迦牟尼佛僧團外面有提婆達多,裡面有六群比丘,他的徒弟裡面有不少是不聽話的,調皮搗亂的,連釋迦牟尼佛在世一生弘法利生都得不到一天清凈,你想得一天清凈,你有多大福報?我們不能不覺悟。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398.html)------------------------------------------------------------------------------------------------------------------------------ 凈空法師:阿彌陀佛的名號叫萬德洪名

 發布:果林果梅 []   日期:2012-1-31 22:25:00    

 

    後面還一條,「護四口過得廣長舌相」,這就非常具體,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這是四種口過,決定不能犯,而這是最容易犯的,自己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犯這過失。口裡面,口業無比殊勝的,無與倫比的,就是念佛號。阿彌陀佛的名號叫萬德洪名,那個萬不是數字,萬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功德,都在這一句名號裡頭。    念一句佛號就是修萬德莊嚴,沒人知道,所以念佛懈怠,常常把念佛忘掉。如果要知道我念這一句是修萬德莊嚴,能不多念幾句嗎?能不真幹嗎?所以過去章嘉大師常說「佛法知難行易」,他老人家給我講過很多次,為什麼不幹?不知道。知道他能不幹嗎?你說知道佛號這麼大的功德他還會念別的嗎?他不念佛嗎?古人知道,所以教人「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對這個道理他知道透了。你說了一句話叫廢話,你念這一句佛是無量無邊功德。誰知道?佛知道、菩薩知道、阿羅漢也知道。所以一天到晚念佛,佛號不間斷,口裡念累了,口可以不念,心裡頭不能不念。無論在什麼境緣當中,他快樂,他法喜充滿,道理就在此地。 資料恭摘:凈空法師專集網站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四六集)  2012/1/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46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051.html)  ------------------------------------------------------------------------------------------------------------------------------ 凈空法師:凈念相繼,佛號不斷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31 9:44:00     

 

我們讀《楞嚴經》,曉得大勢至菩薩專修念佛法門,他的方法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他自己是這麼學,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從來沒有改變,一句佛號念到底。都攝六根是理,凈念相繼是事,一句阿彌陀佛聲聲相續,二六時中不間斷,這是念佛的好榜樣,有理有事。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什麼是凈念?凈念就是清凈心。六根怎麼攝法?專註憶念。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不間斷,不執著能念之心,也不執著所念之佛,不但不執著,連分別的心都沒有,這就叫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大勢至菩薩他念佛,佛號二六時中不中斷,雖然這個念佛之念也沒有了,也不執著了,可是佛號還是念,這個時候的念真正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無念而念,不是沒有念,還是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聲聲不絕,既然念了,為什麼又說無念?無念是講他自己的境界。 念是從形相上講,形相上確確實實他是在念佛,佛號沒有斷。 從他的境界上來說,他的境界高,真正入了三輪體空——能念之心不可得,所念之佛不可得,當中執持的名號也不可得。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自古以來,有不少念佛人,他能成就無上道,就是一生努力精進、信受奉行這八個字。學佛,最重要的是精進。祖師大德們一天十萬聲佛號,綿綿密密不間斷,這就是精進。不但我們初學要努力,就是到了等覺菩薩,佛號還是不中斷。大勢至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他是等覺菩薩的身份,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凈念早就圓滿了,佛號從來沒間斷過,這叫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真正精進。 前面我們曾經提過,都攝六根是理,凈念相繼是事,如果你執事廢理,能有成就,成就不高;你要是執理廢事,必定墮三惡道。什麼叫執理廢事?理上彷彿懂得,事上不念,自己認為不必要念佛,這大錯特錯。真正是理上通達的人,他事決定不廢;凡是事上廢棄的,他那個理並不是真正通達,這是我們自己要覺悟、要檢點的。所以我們心裏面的佛號不能中斷,口裡面斷沒關係,口念久了會累,心裏面不能中斷。口念,能調身,也能調心。當我們昏沉,佛號提不起來的時候,大聲念幾句,精神就提起來了,所以念佛緩急高低,隨自己的心來調,沒有一定,只要念得舒服、念得不昏沉,這樣就好。最要緊的是,天天念佛,天天勇猛精進,一天也不能懈怠。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一句阿彌陀佛聲聲相續,二六時中都不間斷,等覺菩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才初學?希望同修們要好好地勉勵自己。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990.html) ------------------------------------------------------------------------------------------------------------------------------ 凈空法師:不從外頭轉,從自己內心轉

 

 發布:果林果梅 []   日期:2012-1-31 22:07:00   

 

        我們今天同學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原因是什麼?都被眼前境界所轉,眼前境界對他都是魔境。這是事實,說出來大家都承認。我們今天如何把魔境轉變成佛境,我們就成功了。    怎麼轉法?不從外頭轉,從自己內心轉,外面轉是做不到的,從內心轉很容易。把一切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看成自己最殊勝的增上緣,善人是阿彌陀佛,惡人也是阿彌陀佛,你的境界就轉過來了。你的心完全定在阿彌陀佛上,順境善緣是阿彌陀佛,逆境惡緣也是阿彌陀佛。他們的示現為什麼?替我消業障的,順境善緣消我善業,善業也是障礙,逆境惡緣消我的惡業,你看善惡業全消掉,清凈心現前了。怎樣才消掉?如如不動就消掉了,順境善緣不生貪戀,這就消掉了;逆境惡緣不生瞋恚,惡業消掉了。好事,不是壞事,要沒有這些境界,你到哪裡去消!外面環境是中立的,沒好壞,好壞都是自己念頭所感應的。自己以為它好,自己以為它不好,全錯了,根本就沒有自己,哪有外面的環境!大乘教裡面教我們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順境善緣是虛妄,逆境惡緣也是虛妄,一般大乘教裡頭教我們這樣去做。    我們修凈土的人,把所有境界全看成阿彌陀佛,我們念念不離阿彌陀佛,這個佛號才能念好。順境裡頭,貪戀心才起來,阿彌陀佛;逆境惡緣,怨恨心才生起來,阿彌陀佛,都歸阿彌陀佛,好!心裡頭、口裡面、行裡頭,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別的雜念,這叫一心稱念,這叫一向念佛,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資料恭摘:凈空法師專集網站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0六集)  2011/12/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06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048.html)  ------------------------------------------------------------------------------------------------------------------------------ 凈空法師:是否真能做到幫幽冥界眾生往生極樂?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21 9:58:00     

  

 

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五十三)

   問:我們道場有幾位老師說,能把幽冥界眾生送到西方極樂世界,請問是否真能做到?   答:真能,這不是假的。現在幽冥界的眾生,他們念佛、聽經往往比我們人還要認真,所以現在變成人不如鬼。什麼原因?鬼知道災難,所以他們很害怕;人不知道,人真是最愚昧的。在前幾年我們聽到一個故事,這是東北的一位法師,很多人都知道。北朝鮮的山神,有三百多位山神,他們希望修凈土法門,想找個老師來帶領他們,到中國來找。派了八個代表,派了八個山神到中國找,找了半年找到了,他們想把她請回去。中國的護法神很厲害,在邊界把關,不讓她出境。以後這八個山神也不錯,八個山神也沒回去,統統皈依了。   她就問他們,你們當山神當了多少年?三千年了。這法師說,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你為什麼不學佛?那時候我們不知道,現在知道學佛了。他們說到處看,天上也不好,還是極樂世界好。真的,鬼神很用功。我們每次三時繫念的超度佛事,法會超度,真有效,這裡頭鬼神有沒有往生的?有,少數就是。多數也都超度了,譬如說餓鬼道超度到畜生道,就超度了;超度到人道就更高了,統統得利益。依舊在鬼道裡面,大概留下來差不多是一半,另外有一半其他各道去了,這真的是好事情。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92.html)  --------------------------------------------------------------------------------------------------------------------------------- 凈空法師:天下本無事,一句阿彌陀

 發布:果林果梅 []   日期:2012-1-30 21:11:00    

 

    我舉的鄉下阿公阿婆念阿彌陀佛,他真的誠心,他沒有妄念,他心裡頭真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其他的事情他全不知道。你看他痴痴獃獃,對人謙虛、恭敬、和藹,滿面笑容,阿彌陀佛,一串念珠阿彌陀佛不間斷。你問他什麼,阿彌陀佛,笑咪咪的給你說阿彌陀佛;你跟他講多少話,他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有沒有聽進去不知道,他就是阿彌陀佛。讚歎他,阿彌陀佛,你罵他、侮辱他,阿彌陀佛,全阿彌陀佛。那是正覺起用,那是古人所說的愚不可及,他那種愚呆是比不上的,什麼人都不能跟他相比。他往生,給諸位說,實報土上上品往生,這個經可以做證明。他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懂,在他的心目當中,天下本無事,一句阿彌陀。這不得了,不可思議,那是真正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什麼叫念佛人?那種人才叫念佛人,那種人是一切諸佛所讚歎的人,給我們做出念佛的榜樣。我們自以為聰明、自以為伶俐、自以為有智慧,念了一輩子未必能往生。他是穩穩噹噹的,不但往生,實報土上上品往生。他壽命到的時候,佛來接引他,壽命沒有到想往生,佛也來接引他,真自在!這種人是人中最了不起的人,一般人都把他看輕了。 資料恭摘:凈空法師專集網   凈土大經科注  (第135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943.html) ---------------------------------------------------------------------------------------------------------------------------------

 宣化上人:無論什麼法門,只要你有忍耐心,都會有所成就

 發布:善因 []   日期:2011-10-15 15:28:00     

 

無論什麼法門,只要你有忍耐心,都會有所成就。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五日開示於觀音七  從無量劫以來,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經過有百千萬劫這麼長的時間,也沒有遇到過觀音法會,所以我們的習氣毛病絲毫沒有減少,而無明煩惱一天比一天多。現在既能遇到觀世音菩薩法會,這也可以說是在無量劫以前所種的善根,到今天才成熟,所以才能參加這樣微妙不可思議的法會。如果你沒有善根,沒有德行,是沒有機會讓你打觀音七的,所以要珍惜這七天的寶貴時間,不要打妄想,虛度光陰。如果盡打妄想,雖然參加這個法會,也等於沒有參加一樣,因為你不會得到什麼好處。  雖然,這法會才開始兩天,可是我知道有人已經見到菩薩、見到光……有種種不可思議的境界現前。又有人將要開五眼。所以沒有得到好處的人,應該生大慚愧,不要以為自己沒有得到好處,其他人也是這樣子,不是的。  金山聖寺,也可以說是沙里澄金的工廠。誰想要真修行,就不能離開金山聖寺,想再找修行的地方,就不容易找了。金山聖寺里的人,皆是有道心的修行人,縱使在極度艱難困苦的環境下,也要用功修行。  修道的法門,有八萬四千那麼多種。每一種法門,你都要明白一點,不要單單知道一種而已。若能每一種法門都知道一點,久而久之,就把所有的法門都明白了。單單只明白一個法門,就不容易體會佛法深如大海的境界。就好像愚人「以管窺天」,還以為天只有管口那麼大而已。你要是不用竹管子,且看天究竟有多大?所以學佛法,不要單單知道一種法門,應該法法皆通,法法皆明。現在打觀音七,是佛法中的一部分。你如果沒有修過這個法,就一定要來試驗一次,不要沒有試驗,就不修了。如果能圓滿打完這七天,對你身心定有好處。諸位千萬不要當面錯過,失之交臂!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93974.html)  ---------------------------------------------------------------------------------------------------------------------------------。。。 

持咒要「如法修持,天天不斷」___宣化上人

《楞嚴咒》是靈文,每一句有每一句的效力,你不必想:「我持《楞嚴咒》怎麼沒有效驗?」不管有沒有功效,你就去念,就好像打功夫,天天去打拳,不管功夫如何,鍛煉就有功夫,不可說不鍛煉就有功夫。

       同理,受持法要天天不間斷,在任何情形下,在百忙中都要修法。不要時間久了就生懈怠,對《楞嚴咒》不再有興趣。這不是說你一念,就見到什麼功效,就見、不見什麼功效,你也要天天受持讀誦。這必須要日久功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就有感應的。

   

       就好像讀書要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能真正有學問,修行亦復如是。持誦這個咒,你要念茲在茲的,時時刻刻都誦持這個咒,不要間斷,也就像穿衣、吃飯、睡覺那樣要緊,一天都不可以少的。不管它有什麼功效,你天天受持讀誦,時間久了就有基礎,自然就有它的功用。

  ------------------------------------------------------------------------------------------------------------------------------ 凈空法師:會修的人是修自己,凡夫修行都是修別人 

 發布:果林果梅 []   日期:2012-1-31 22:04:00    

 

    凡夫修行之所以感到非常困難,他不會修。怎麼說不會修?會修的人是修自己,凡夫修行都是修別人,都是看到別人錯,要修理別人。修理別人,造業!那些佛菩薩們,他們為什麼能夠成佛菩薩?他不知道修理別人,他知道修理自己。所以佛家常說「回頭是岸」。回頭修理自己,不能修理別人,別人沒有過失!別人做種種示現,是幫助我修理自己的,這叫修行。我們許多同修也曾經聽古人用比喻講人生如戲、人生如夢。如戲,一切眾生在演戲!看戲的,我一個人,我一個人看,大眾都在演。他們表演給我看,叫我學習。他表演正面的,表演善的,我要認真努力跟他學,要反省檢點自己有沒有善心善行?有,很好,保持,不要失掉;沒有,趕緊學,希望自己也跟他一樣。他表演是負面的,表演是個惡相惡行,我們看到了,反省,我有沒有?如果有,趕快改!這種心行,我看了不舒服,我看了不滿意,那我有這個心行,別人看到會滿意嗎?會歡喜嗎?趕緊改過,改惡。如果看到人家的噁心惡行,回頭想想我自己沒有?沒有,好,勉勵自己不要犯這個過失。你要能這樣用心,祖師大德就是說:你會了!會,不會,關鍵就在此地。你會了沒有?我們要在這裡學習,要會修,要會學,六根,眼會看,耳會聽,這六根逐漸聰明伶俐、管用,逐漸逐漸恢復到本能。  資料恭摘:凈空法師專集網站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六六卷)  2002/9/29  澳洲凈宗學會  檔名:12-017-0866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047.html) ------------------------------------------------------------------------------------------------------------------------------ 凈空法師法語:一向專念,業障就會消除

  發布:心慧 []   日期:2012-1-30 22:03:00     

 

1 學佛的人,都知道自己業障深重,都想消業障,實在說什麼是業障他不曉得。業障是什麼?業障是妄想執著。妄想累積就變成了所知障,執著累積就變成煩惱障,這是佛法常講的二障,這個東西害得我們生生世世搞六道輪迴。 2 業障是無量劫養成的煩惱習氣,很不容易消除。世尊在世的時候,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無非就是為這麼一樁事情。 3 消除業障的門徑,無量無邊。在這麼多法門裡面,世尊告訴我們,以念佛法門最為方便、最簡單、最容易、最有效果。 4 我們聽從佛的教誨,能夠把一切法門都舍掉,專修這個法門,一門深入、一向專念,三年就有效果——業障就會消除,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957.html)  ------------------------------------------------------------------------------------------------------------------------------  凈空法師:相信自己能往生

 

 發布:wwdxk []   日期:2012-1-17 5:23:00    

往生,第一個相信自己,這是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上說的,他講信講六個,第一個是信自己;第二個是信他,他是阿彌陀佛、是釋-迦如來,不相信自己信他,不能往生。信事、信理、信因、信果,講六個信。深入淨土,淨土裡面信講什麼?中峰禪師說得好,自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你沒有這樣的信心,你怎麼能往生?你怎麼能見佛?如果你有這樣的信心,我們-就深深相信阿彌陀佛加持你,你這一生勤修,決定不遭魔難,決定不招病苦。為什麼?制心一處,心裡沒有病,身怎麼會有病!身是物質-現象,是隨著你念頭轉的,念頭有病,你這個身體就不能不生病。所以佛在經上常常比喻,佛是大醫王,菩薩號藥師菩薩、藥王菩薩,佛-號藥師佛。藥師佛是誰?阿彌陀佛;藥王菩薩是誰?觀音、勢至之流。哪個佛不是!哪個菩薩不是!回歸自性就是你自己。問題在哪裡?-問題在你不相信,你不承認,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所以佛法愈深入,自信心就愈強,願心就愈堅定,這是我自己學習的體驗。信心一-年強過一年,願心一年勝於一年,才真正生歡喜心,才真正跟這個世間、跟一切萬事萬物不再沾染了。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O四集)2011/2/26 檔名:02-039-0304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978.html) ------------------------------------------------------------------------------------------------------------------------------  宣化上人:為什麼會被境界轉呢?因為有好奇的心

 

 發布:念念彌陀 []   日期:2011-11-5 13:27:00       

 在這個世界上奇奇怪怪的事情,多得數不過來那麼多,為什麼有這麼多奇怪事情呢?因為人的心裡好奇。人有一種好奇的思想,所以世界上奇奇怪怪的事情就出來了。一旦出來,就誘惑人,令你失去真正的主宰,令你把主人翁丟了。沒有主人,不管家也好,國也好,一切皆亂。這一亂,就各顯神通,令人東奔西跑,顛顛倒倒。各處去找奇妙的事情,貪神通,找靈驗,這都是被境界所轉了。為什麼會被境界轉呢?因為有好奇的心。好奇心,根本就是一個貪心。縱有奇奇怪怪的事發生,你若追究它的根本,也是由貪心而現出一種奇怪的樣子。若是沒有貪心,就不需要標新立異,來讓人看有什麼靈驗和異端。人也因為有貪心,才被這種奇怪的事情所吸引,所攝持。奇怪異端,是不正當的事情。不是正當的事情,就是屬於魔業。正當的事情,就是佛業。所以現在有很多人失去正知正見,你對他講真正的法,他聽得格格不入,總聽不進去。甚至左耳聽進去,右耳就冒出去了。可是,你對他說邪僻的事情,邋遢的事情,他就永遠都記得,不會忘了,這就是證明人的貪心在作怪。正經的事情,為何人都不記得?因為他覺得沒有什麼好處,對他沒利益,其實這才是真正利益。我們人在世界上都是認假不認真,認賊作子。所以你對一個人說幾句忠言實語,他不願意聽。你對他拍馬屁,他就很高興。所謂"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多數人都是不接受忠言,都不肯吃良藥。良藥苦了一點,他便把眉頭一皺說:"這真難吃!』可是你覺得難吃,病也就不好。這個時代就是這個樣子。我們現在講佛菩薩的事情,有人不願意聽。若講魔里魔氣的話,譬如男女不要守規矩,可以隨便,放任自在,規矩是最不好的,有人聽了便很高興,因為他們不願意守規矩。這就是下流的思想。所以有些人到萬佛聖城,受不了住不下,就跑了。為什麼呢?他就是沒有犧牲精神,沒有真正為法忘軀的思想。真正為法忘軀的人,你攆他也不走,打罵他都不走。他覺得這兒是正法住世的地方,他要接近正法。我們現在所研究的五十種陰魔,對於這個時代是最有用的。我們欲弘揚佛法,就要大犧牲,不要貪小便宜,看見人家封一包果儀,就眉開眼笑,這真是太沒出息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6951.html) -------------------------------------------------------------------------------------------------------------------------------------------------------------------------------------------------------------------------------------------------------------- 凈空法師:對佛法的修學要有法忍

 

 發布:wwdxk []   日期:2011-12-5 2:40:00    

 

    第三,「云何名菩薩法忍?佛於諸經說微妙義,諸法寂靜,諸法寂滅如涅槃相,不驚不怖。作是念言:我若不解是經,不知是法,終不得-菩提。是故菩薩勤求咨問讀誦,是名法忍。」法忍是什麼?修學佛法要忍,特別是大乘。我們從世尊一生教學的歷史就能看出,世尊開悟-之後,從鹿野苑度五比丘,這是教學的開始。最初五個學生,以後慢慢愈來愈多,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些人是常隨弟子,始終跟著佛-,佛到哪裡他們跟到哪裡,沒離開過。佛對他們的教導,你看前面十二年講《阿含經》,小乘經。我們知道,佛依二諦說法,佛講經教學-根據二諦,前面學過,真諦跟俗諦。真諦是佛親證的境界,那個境界高深莫測,一般人不懂。不懂,對他就沒有緣分,他聽不進去,他聽-了懷疑,甚至於就離開了,他不知道自己程度不夠,他說你胡說八道。所以佛的教學有善巧方便,先教世諦,教你怎樣做個好人,怎樣得-到幸福美滿的一生,這大家都歡喜。所以小乘裡面多分都是世法,俗諦,真諦很少很少,不常說。   「諸法寂靜,諸法寂滅」,這些在小乘很少講。十二年小乘告一段落了,講方等,方等好比是中學,把你引導入大乘;方等講了八年,真-的就入大乘,那就講這些了,說微妙義,般若,般若是大學,二十二年;最後八年講《法華》,《法華》相當於研究所,《法華經》的教-義跟《華嚴經》是通的。《華嚴經》雖然是最早講,沒人知道,佛在定中講的。我們一般凡夫是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入定了-,十幾二十天沒起來,就坐在那裡。殊不知佛在定中講經,什麼人聽?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人數無量無邊。沒有定功,不能進入釋迦牟尼-佛定中境界的,那你就沒有資格聽經;有資格聽經,你也入定了,入釋迦牟尼佛的這個境界。所以小乘人不承認《華嚴》,說《華嚴》是-偽經,不是佛說的。誰造的?龍樹菩薩造的,龍樹菩薩從龍宮裡傳出來的。龍樹菩薩能造得了《華嚴經》嗎?能造《華嚴經》的那就是佛-陀,沒話說的。   所以我們從世尊一生教學像辦學校,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這樣把人教出來了。我們學佛要是沒有耐心,四十九年,你沒有耐心你-能畢得了業嗎?不是我們現在的學校。現在的學校,你看從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所,也要二十多年,沒有二十多年這-種耐心,你畢不了業。可是佛法的畢業是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什麼時候有這樣的人?般若會上就有了;換句話說,在後一半的時-候,就是後三十年,前面二十年沒有開悟的,後面二十年有。般若會上開悟的有了,法華會上開悟的就更多,所以成佛的《法華》,一部-經沒講完就開悟了,證果的,沒有講到證無上菩提,證阿羅漢果的、證辟支佛果的很多。所以這是講,對佛法的修學要有法忍。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八九集)2011/2/18 檔名:02-039-0289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0819.html) ------------------------------------------------------------------------------------------------------------------------------- 凈空法師法語:墮在世間,就叫世間法

 發布:心慧 []   日期:2011-9-17 21:38:00   1 六祖說得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講真心,真心就是一心,一心裏面是什麼都沒有。  2 真心離念,真心沒有念。沒有念的念叫正念,有念的念叫妄念,或者叫妄想。千經萬論就說這個道理,八萬四千法門就是要達到恢復自己的清凈心,佛法就如此而已。 3 再跟諸位說,我們一切的災難都是妄想生出來的;如果心地清凈,什麼災難都沒有了。 4 清凈心是最吉祥之心,清凈心裏面能生智慧,清凈心能生萬法。所以佛教我們恢復清凈心,清凈心就是佛法,清凈心就是無上菩提,這就是佛法常講的玄理。 5 學佛一定要善巧,不懂善巧,你每天讀經、每天聽經,不能開智慧;不但不能開智慧,反而天天增長你的所知障,這麻煩大了。 6 會聽的人要怎麼聽?聽而無聽,無聽而聽,你就會開智慧了,那就是《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的秘訣——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7 不取相,不是不要相,譬如我們今天對著經本,這是相;我在這裡說,你們在那裡聽,是相,這個相接觸,接觸怎麼樣?不執著。 8 我看經,不著文字相;我聽講,不著言說相、不著心緣相——心裏面不打妄想,什麼念頭都沒有,這樣聽法會開悟。 9 你聽經,「這段講得不錯,那個講得很好」,那就糟糕,你著了相。你要是著了相,你永遠開不了悟,你是凡夫,你不會聽。 10 會聽的人是怎麼聽法?專心聽,心裡不打妄想,聽得清清楚楚,絕不分別語言,也不分別名相,也就是說,離言說相聽,離名字相聽,離心緣相聽。 11 我們無論是讀經、聽經,第一要「離言說相」,不能執著言語;第二要「離名字相」,不要執著這些名詞術語;第三要「離心緣相」,心裏面不要想這些道理。這裡頭沒有道理,你才能夠體會,你只要起心動念就錯了,你一起心動念統統叫妄想。 12 不起念頭,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叫真正修行,這叫真正用功。 13 一般人聽經不能開悟就是著了相,著了什麼?著了言說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緣相。 14 你要是把這個方法學會了,不但在講堂聽經如此,你待人接物、一切工作都如此,事情做得圓圓滿滿,心裏面清清凈凈,這是菩薩事業。 15 不是叫你什麼事都不做了,樣樣都做,樣樣清凈,樣樣不執著。所以,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法就是佛法,佛法跟世間法當中沒有界限的。 16 迷了,一切法就叫世間法,為什麼?墮在世間了,這個世間就是十法界,有過去、現在、未來,這是「世」,有一切界限,這是「界」。  17 世尊在經上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那個「一切法」是世間法。世間法是從心想生,只要起心動念,一切法就是世間法;如果能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一切法統統叫出世間法。由此可知,世出世間也就是在我們一念迷悟而已。 18 迷了,出世間就變成世間;悟了,世間就變成出世間。再跟諸位說,悟了,出世間也沒有了;世間法沒有了,哪裡還有出世間?世間、出世間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諸位好好去想這些道理,然後念經才有趣味,念了會開悟。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87782.html) ------------------------------------------------------------------------------------------------------------------------------- 凈空法師:一切業裡面最善的是念佛

 

 發布:念佛人 []   日期:2011-8-19 8:57:00  

 

一切業裡面最善的,大乘經典裡面佛告訴我們,就是念佛。 念佛這一樁事情,釋迦牟尼佛在本經三次的勸導,就是勸我們「發願求生凈土」,三次的勸導,這是善法裡面第一善。 反過來,什麼是第一惡?殺生、偷盜,會不會是第一惡?不算是第一惡。第一善的反面就是第一惡,這個真的很少人知道。 你說殺生是惡,沒錯,殺生的業報是墮三途,不殺生的業報是人天福報,沒有超越三界,沒有離開輪迴。念佛這個法門,決定在這一生當中超越三界,決定在一生當中圓滿菩提,所以它是善中之善。不念佛的人,不願意修凈土的人,換句話說,他在六道裡面還有得受了。這些事情,唯有佛知道得非常清楚,這個我們知道得並不是很透徹、很詳細,他是透徹圓滿的清楚。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84326.html) -------------------------------------------------------------------------------------------------------------------------------  一心念佛有四忌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1-11-7 11:09:00  

 

    「一心念佛時,急遽不得,疑畏不得,放鬆不得,矜喜不得」,此四句共含八句,應分四層觀之,一層深一層也。茲為分別明之。   第一層,急者焦急,遽者匆遽。此初用功時也。博地凡夫無量劫來所造罪業,所有妄想,不啻恆河沙數,談何容易便得消除。而不知上此義者,妄希速效,見效不速,遂生焦急。焦急乃退悔之根也。實學道之大忌,故曰急不得。   又初發心人慕道切故,幾欲絕塵而奔,恨不將所有教理一旦全通,所有功德一朝做盡。今日見此經,得未曾有,遽欲誦之。明日聞彼咒,不可思議,復遽欲持之,全不思精神來得及否,與自己所修之法門不夾雜否,遂致終日忙忙,無從容自得之趣,頭緒紛歧,勞雖多而效寡。又每當做功課之前,宜先靜坐片刻,將游思打掃打掃,然後用功,此心較易乾凈。若一事甫畢,即匆匆進佛堂作功課,則心頭之亂也決矣。故曰遽不得。   第二層,疑者憂疑,畏者怖畏。此用功漸進時也。未念佛之先,自覺心中無雜念。即念佛之後,反覺妄想甚多。迨至用功久益勤,乃妄念竟隨之益增益長,不勝憂疑之至,曰此何故耶?殊不知念佛用功時,妄念實多不勝數,特汝自不覺耳。今汝日覺其多,正是汝心漸入寧靜之徵。譬如日處鬧市,雖車馬喧囂,不覺其鬧。夜深人靜,即蟲鳴鼠跳,亦嫌其擾,即此理也。誤起憂疑,妄念頗少,忽而明日妄念之多,竟百計排之而不肯去,此時不可強抑。惟有極力提起正念(即念佛之一念),或高聲念,或跪或拜念,久之彼力不敵,漸可退去。有時念佛正好,妄想忽生,恍若天外飛來,甚至此念乃窮凶極惡之念,為生平所未有者,切不可恐怖。須知此是多生以前曾作此事,八識田中留下種子也。今幸佛力冥熏,將其逼出,此時宜向佛前痛切懺悔,哀求加護,俾前造罪業根本拔除,是為最要。若生畏怯,大礙功行。又功夫加緊時,或忽覺眼前之山河大地,以及自己,空無所有,不必畏之。但極力念佛,求佛攝受,空境之有無,置之度外可也。要緊要緊,故曰畏不得也。   第三層,放者放任,松者輕鬆。此用功漸純時也。念佛至純熟之候,一句佛號衝口即出,本是佳事。然自以為已達無念而念之境,放開胸襟。任口念去。如俗所謂滑口讀過者,此又成病矣。其病為何?則求佛攝受之心不切是也。此時必須聲聲著實,字字靠緊,謂當聚精會神,一心悲仰,字字皆從心中懇切流出。然後生西心愿,庶幾著實有憑耳。故曰放不得(初念佛時生處要熟,至此熟處要生)。   功夫念到念純之時,心無渣滓,遍體輕快,異常安適,此佛經所言輕安是也。然切不可一味悠遊自在,必須緊緊著力,益加勇猛;否則不進則退,並此輕安而失之矣。夫欲逆生死流而出輪迴,豈可片刻鬆勁乎?故曰松不得。   第四層,矜者矜張,喜者欣喜,此用功漸成時也。綿密用功,精勤不已,忽而妄念暫銷,心光發露,得睹聖境,此時只可向真善知識密求印證,切忌逢人輒道,亦涉張揚。蓋此事即張,則頌聲競起,自思幾經勤苦,今何幸而獲之。此心若起,即是自矜,矜心作而我慢隨生,則前功墮矣。故曰矜不得。   既不矜張,仍復勤密用功,久之久之,自見己身趺坐大蓮華上,或睹三聖金容,或蒙彌陀放光摩頂,或復己身儼列清凈海會,如此聖境,或經一日二日,乃至數月經年,現前不散。此時切不可欣欣自喜。喜心若起,念佛之心即已不一,不一則亂,念佛三昧垂得而失。故曰喜不得。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7076.html)  -------------------------------------------------------------------------------------------------------------------------------  宣化上人:信聞佛法無厭足

 

 發布:心源 []   日期:2008-12-25  

  

 聽法,不是說天天聽法,對我就一定有什麼利益,我就開什麼智慧了,不是這樣!真正信佛、信法的人,不希望得到什麼利益、什麼好處;你若想得到好處,得到利益,這還是有貪心。若能「心不貪而常常聽法,常常聽法還沒有貪心」,拿學習佛法做為自己吃飯、穿衣、睡覺、正常的功課一樣,不要有所求。你有所求,那就是妄想,妄想生出來,就與道不相合;與道合一,就一切的妄念都沒有了,要止住這個念,不動這個念。 你能不動念,就是清凈;你能不打妄想,也是清凈;你能一念不生,也就是清凈。所以要常聞佛法,沒有厭足的時候。不要說:「哦!這部經我聽過了,不要聽了!那部經我沒有聽過,要聽一聽!」 說法,各有各的智慧,各人說的法不同。就是一個人講同一部經,前一次講和後一次講,也不會一樣的。所以聞法,不要生一種厭足的心,不要說:「哦,我夠了!我不願意聽那麼淺的經!」 假設你能聽聞佛法沒有厭足的時候,這一種求法的思想,時時刻刻都不討厭,不感到滿足,也就是「無所求而常常聞法,常常聞法還不厭足」。這個人若能這樣,他信一切尊法,也會得到一種不思議的境界。雖然能得到不思議的境界,但不要在沒有得到以前,有一種希望,有一種貪求;要無心,沒有妄想心。 你若能沒有妄想心,就會與道合一;與道合一時,本來的智慧也就會現出來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8336.html)  -------------------------------------------------------------------------------------------------------------------------------  凈空法師:不要執著言說相、名字相、心緣相

 發布:心源 []   日期:2011-5-28 9:21:00     

在現前,佛法實在講很衰,什麼原因?佛法無人說了,雖智莫能解,世間聰明智慧的人多,佛經他不能解。什麼原因?佛經要像一張白紙的人他才能接受,他要是有自己知見在裡面,他就把佛經的意思全錯解了,不是佛的意思,是他自己的意思,這是佛經一個困難。所以佛經必須要真正修行人來講,他怎麼?他通過他自己的實驗,他才能體會佛所說的真實義。自己沒有通過修行,他所講是字面上的意思,往往就解錯了。它字面裡頭有深意,所以在講演的時候,言外有音,話裡頭還有話,你要懂這個。特別是大乘教裡頭,為什麼?很多意思是說不出來的。所以馬鳴菩薩再教給我們,聽經不要執著言說相、不要執著名字相、不要執著心緣相。心緣相就是什麼?我以為是什麼意思,這個不可以,錯了。你要用清凈心來聽,你就會聽到裡頭的意思;你要帶著自己意思在裡面聽,你就聽不到了。那我們要問,什麼人能夠符合馬鳴菩薩的標準,他就能聽到真實義。真實義也不是我的意思,說老實話,真實義是你清凈心裡頭的意思,是你真心裡頭的意思,不是從外頭來的,密在汝邊。這個你才懂得印光大師所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什麼叫誠?古人對誠講的標準,「一念不生是謂誠」。你看看,不執著言說相、不執著名字相、沒有心緣相,這是誠。你用的是清凈心來聽,沒有一絲毫夾雜,你聽了會開悟。帶有自己成見在裡面來聽,全是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為什麼?佛沒有意思,你怎麼會有意思?這是真的,佛沒有意思。沒有意思,它就能含無量義;有意思,什麼意思都沒有了,佛法妙在這個地方。說穿了,只是一顆真心,一顆清凈平等覺的心。我們的心是清凈平等覺,諸佛如來講經說法是從清凈平等覺裡頭流出來的,跟我們的清凈平等覺相應,連起來了,通了,那叫如來真實義,叫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有意思,意思是從阿賴耶識流出來的,妄心,妄心就通不了真心。妄只能跟妄通,不能跟真通,真通妄,妄不能通真。這些原理原則要懂,要不懂的話,這一生學佛那就難了。不過難也不怕,你只要肯老實念佛,到極樂世界再聽阿彌陀佛講經,你就會開悟。在這個世間不會用真心,到極樂世界就統統會用真心,這是阿彌陀佛威德的加持。所以取西方凈土是最正確的修學法門,但是取西方凈土,與西方凈土不相應的統統放下,帶業只能帶過去的,不是帶現行,現行夾雜在裡面決定產生障礙。 文摘恭錄—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一八二集)2010/11/1 檔名:02-039-0182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7/72752.html)  ------------------------------------------------------------------------------------------------------------------------------   凈空法師:觀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表法的區別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31 9:49:00   

 

【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當地動處。有五百億寶華。一一寶華。莊嚴高顯。如極樂世界。】  這是說出菩薩的行動。這話應該要用現代話來講,他老人家跟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方法不一樣。觀音菩薩是柔軟慈悲,大勢至菩薩現的相不是慈悲柔軟的相,他理智沒有感情,所以所現的是威德之相,人家看了他尊敬又害怕,不像觀音菩薩和藹可親。這個菩薩看到令人生敬畏之心,這就是『震動』,我們要明了這個意思。 『地動』之處,唯有真實的智慧才能夠凈化世界人心,世界是依報,人心是正報。因此,佛法就是建立在真實智慧的基礎上,佛教一切眾生所求的,真實智慧,而不是求別的。智慧現前,所有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不但都能解決,而且是圓滿解決。所有一切的困苦艱難都從迷惑顛倒中生,智慧一開顯,不迷、不顛倒了,因此所有問題統統迎刃而解。所以他行動的地方『有五百億寶華』,這"寶華"指的是蓮花。這個寶花『莊嚴高顯』像極樂世界,這個意思是說,他老人家到哪個地方凈化這個地區,把這個地區變成也像極樂世界一樣,我們今天聽到這佛門裡常講的人間凈土,就是這個意思。 菩薩是不是真有這個能力?真有。真有這個能力,為什麼沒有把我們現在這個世界變成極樂世界?菩薩有這個能力,奈何我們不接受,我們不肯依教奉行,那他縱然有能力也沒有法子。這是佛在大乘經上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力量很大,他是相等的。心,心是能現能變,這是一切萬法的本體;佛是覺悟的力量,佛是覺,覺的力量很大;眾生是迷。覺的力量大,迷的力量也不小,佛說這三個力量相等,這就難辦了。問題是哪一個力量,這眾生力量如果跟佛的力量結合,那就行了,那問題就解決了。我們能信佛,能接受佛的教導,能真實依教奉行,這個佛的力量跟我們自己的心力結合了,那決定能夠破迷開悟,就達到凈化身心世界的目標。我們不肯接受,那就沒有法子。這也是經上常講的佛不度無緣之人。 什麼人無緣?不相信佛的,不接受佛的,不肯依照佛教訓去做的,這些人無緣。這個地方說的是這麼一個比喻,我們要是仔細想一想,這話是真的。如果我們這個世界都能夠依照經典教訓去做,這個世界確實是『如極樂世界』,雖然不是真的極樂世界,也有一點像極樂世界。不必說得太多,就依《無量壽經》的教訓就夠了,社會安定,天下太平,每個人都過非常自在圓滿的生活,這真的是可以做得到的。這是菩薩行的時候。 【此菩薩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從下方金光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於其中間。無量塵數。分身無量壽佛。分身觀世音大勢至。皆悉雲集極樂國土。畟塞空中。坐蓮華座。演說妙法。度苦眾生。】  這段給我們敘說這『菩薩坐』跟觀音菩薩也不一樣,前面行不一樣,坐也不一樣,都是顯示出無比的威勢,可見這個大勢至名號真的是名副其實,顯示出菩薩的威德。無論是行、無論是坐都是驚天動地。這個地方動,諸位要記住不是真的地動,那地動變成地震,那還得了,那不是帶來了災難?菩薩怎麼會可能給一切眾生帶來災害?這不可能。佛的《戒經》裡面告訴我們,菩薩不但沒有害眾生的念頭,連叫眾生生一點煩惱,菩薩都不願意做,怎麼會到一個地方造成大地震,那還得了! 這個震動是說這一方的人人心震動,是這個意思。所以這"六種震動"是比喻,比喻什麼?全面的震動,不是一部分,全面震動了,取這個意思。我們現在所謂譬如說是某一個專家發表一篇言論,震撼社會、震撼世界,就這個意思。這個大勢至菩薩無論是行是坐,他老人家一舉一動都能夠震撼這個世界一切眾生的心行。因為他是真實的智慧,眾生久遠劫迷惑顛倒,他能幫助我們破迷開悟。所以這是全面震動的意思。 『從下方金光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於其中間,無量塵數』。這個"塵"是微塵,"數"是數量。"佛剎"說一個上、說一個下,其他都包含在其中。這裡頭究竟有多少佛剎?微塵數佛剎。這是形容佛剎之多,形容菩薩度眾生面之廣,這個面積之廣,度眾生數量之多,都是不可思議的。他跟觀音跟阿彌陀佛可以說是三位一體,有一個必定有那兩個,不會單獨一個在的;有阿彌陀佛一定有觀音、勢至,有觀音菩薩一定有大勢至、有阿彌陀佛,有大勢至菩薩也一定有阿彌陀佛、有觀世音。『分身無量壽佛』,無量壽佛是阿彌陀佛,分身觀世音菩薩,分身大勢至菩薩,『皆悉雲集極樂國土,畟塞空中』,畟塞是充滿。『坐蓮華座,演說妙法,度苦眾生』。這一觀很莊嚴、很殊勝,觀想什麼?西方三聖遍滿了虛空法界,三聖為無量無邊眾生講經說法,勸他們念佛往生。實在講很不容易觀,這個境界太廣,太廣大。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991.html) ------------------------------------------------------------------------------------------------------------------------------  凈空法師法語:功夫都在佛號上

 

 發布:明華居士 []   日期:2009-1-25    

  

 1 學佛有三個基本的條件,這三個基本條件有一條不具足,修行都有障礙。2 第一個是理論要通達,要正確沒有錯誤地理解它;第二個是方法要明了;第三個是境界要清楚。3 我自己功夫到什麼程度,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理論、方法、境界三樣都搞清楚了,這才可以開始修行。4 「執持名號」是修行,這就是講功夫。你念佛的功夫,雖然念得很勤,你的見思煩惱沒有斷。5 諸位要知道,只是沒有斷,沒有斷怎麼樣?要有能力伏。就是把見思煩惱壓住,決定不讓它起現行。要有這個能力才行,沒有這個能力不能往生。6 沒有能力把見思煩惱壓住,就是你念佛不得力。雖然念佛了,但是佛號不起作用。7 佛號應該怎麼念法?平常固然佛號不斷,這好比是練兵,平常出操練兵,對付煩惱的時候就好比打仗,什麼時候打仗不一定,時時刻刻都打仗。心裏面煩惱一起來了,這個時候馬上提起佛號把它壓下去,就要跟它作戰了。8 順境裡面,心裏面起了歡喜了,「阿彌陀佛」,把歡喜心給壓下去。9 諸位要曉得,歡喜心是煩惱。喜怒哀樂愛惡欲,「喜歡」是七情五欲,有這個東西不能往生。10 佛門講法喜充滿,法喜充滿是不是歡喜?不是。你要一歡喜,那就完了,決定不能往生。11 什麼叫法喜?法喜是「清涼自在」。喜怒哀樂什麼都沒有的時候,這個時候叫法喜。千萬不要把你自己的歡喜心當做法喜,那是感情。12 你能夠把情識統統壓住了,這個時候叫法喜。心地清凈光明、一念不生,這個時候叫法喜充滿。13 在逆境裡面,我們的嗔恚心、嫉妒心如果稍微一生起來了,這句「阿彌陀佛」能把它壓住。那個念頭才動,一句佛號就把它壓住了,這就是打仗。14 絕對不叫妄想分別執著起作用,一有這個東西,佛號立刻把它壓住。15 你有念頭,這是未斷見思,可是你的佛號能起作用。心裡頭沒有妄念則已,一有妄念,佛號立刻就把它壓住。16 這樣的功夫,生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分為三輩九品。上品的功夫,給諸位說,雖然是帶業往生,見思煩惱沒斷,他就生死自在了,就預知時至,也可以來去自如。17 換句話說,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想再多住幾年,就可以多住幾年。18得到一心那還得了!那個功夫不得了,怎麼知道?我們在《凈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諸位都可以看到,古人有例子在。19 你想《凈土聖賢錄》裡頭記載的瑩珂法師,他只念了三天三夜,他往生了,他那個是什麼功夫?就是「執持名號,未斷見思」。20 他那個境界是功夫成片,他就能自在往生了,他還有十年壽命,他不要了,他提前走了,佛來接引他,他跟佛走了,像這種例子很多。21 執持名號是有散、有定。什麼叫「定」?「定」是定課,就是早晚課,早晚課是決定不缺,這是比什麼都重要。22 不要說我今天忙,我明天補過來,不行的,定課就是定課。所謂定課,不要定得太多,定得太多怎麼樣?你自己做不到,這是要特別注意的。23 看自己生活環境,如果自己工作很忙,早晚課就定少一點;如果自己很清閑,有的是時間,你可以定多一點。24 諸位一定要曉得,課誦裡頭最重要的是執持名號,不是念經,念經沒用處,這是諸位千萬要記住!25 現在很多人不曉得,定的早晚課誦念經。叫你念經,叫你念一遍經是什麼意思?念一遍經是定心的。26 因為我們的心散亂,散亂稱名,念名號不得力,所以一遍經念下來,收心,心定了,然後接著念佛號,功夫都在佛號上,不在那遍經上。27 蕅益大師講得很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決定在念佛功夫之淺深。」你的功夫淺深,與經決定不相干。所以諸位念經、念咒那都不相干,功夫在名號。28 我們凈土宗古來許多的祖師們,他們念佛的方法是一天十萬聲佛號。你看人家也不念經,也不念咒,他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一天十萬聲。29 十萬聲佛號差不多是要念二十個小時,我們這個四個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大概一個小時可以念五千聲,十萬聲是二十個小時,大概除了四個小時睡眠之外,佛號是從無間斷。30 他什麼都沒有,就是這一句佛號,蓮池大師如此,蕅益大師也是如此,這是我們也曉得的!31 執持名號是有散、有定,「散」就不是定課。總希望二六時中不要間斷,心裏面念念有佛。32 你出聲念可以,不出聲念也可以,大聲、小聲都沒有關係。念到疲倦的時候,不妨大聲念幾聲,把精神提起來。念累了的時候就默念,不出聲音,總求佛號不間斷。33 執持名號,這裡面功夫淺深分三輩九品。你看,功夫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沒換樣子。34 諸位念佛,如果你念到功夫成片了,功夫成片是不是到一心了?就看你見思煩惱斷了沒有,就從這裡看。見思煩惱沒斷是功夫成片的境界,見思煩惱要斷了就是一心的境界。35 見思煩惱斷了是什麼相?第一個,沒有人、我之相,這是見思煩惱斷了。沒有人我是非了,心是平等的。36 在順境裡面,決定沒有一絲毫的貪心。貪、嗔、痴、慢、疑統統斷掉了,這就是見思煩惱斷的相。37 在逆境裡頭,不生一點嗔恨心。不是說生了一點點心則壓下去,那是什麼?那是前面的境界,那是功夫成片的境界。在第二層一心的境界裡頭,決定不會有一點嗔恨心。38 人家就是把你處死,拿著刀一片一片來割你的肉,像《金剛經》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一樣,你也沒有一念嗔恨心,這個時候你是得事一心不亂,這都是境界,非常重要。39 我們功夫已經到成片了,就希望再提升一層。功夫往上提升,就要破執著。破我執,得事一心不亂。40 見思煩惱是自自然然斷的,不是有心斷的,有心斷,斷不掉。我天天念,我要斷見思煩惱,你決定斷不掉,為什麼?因為「我要斷見思煩惱」這個念頭,有我執在。我執是念念增長,我執不破。41 事一心不亂是破我執,所以他的地位與小乘阿羅漢相等,與辟支佛相等。42 小乘的阿羅漢、辟支佛就是斷見思,所以你的功夫是跟他們相等,但是你的功德比他大。43 因為他修的是小乘法,你修的是圓頓一乘法,所以你的功德比他大,你斷證的功夫是跟他相等,功德是他比不上你。44 像這些地方要知道,曉得這個境界是自自然然現前的,沒有一絲毫的勉強,見思煩惱斷了,這叫功夫。45 你如果要測驗一個人,要了解一個人,他要說他的功夫怎麼樣了,你恭維他幾句,他就很得意,他是凡夫。你臭罵他幾句,他馬上就生氣了,是博地凡夫,沒有功夫,連前面第一層的功夫都沒有。46 第一層伏煩惱,他能伏得住。伏煩惱,我們常講「八風吹不動」,八風吹不動是凡聖同居土的境界,八風吹不動。47到事一心不亂就沒有風,風平浪靜了,沒風了,這一層功夫,他的果報是生「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這個裡頭也有三輩九品。48 到理一心不亂,他的果報是生「實報莊嚴凈土」。「實報莊嚴土」也叫做「無障礙凈土」,就是《華嚴經》裡面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功夫達到上乘了!

南無阿彌陀佛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9062.html)  ------------------------------------------------------------------------------------------------------------------------------ 凈空法師:如何是真發無上菩提心

 

 發布:wwdxk []   日期:2012-1-30 10:08:00     

 

真正覺悟,真正念佛,真正念佛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放下萬緣,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沒有懷疑、-沒有夾雜。這樣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不可思議。決定不為這個世間所影響,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影響你念佛,這叫會念,都不影響你研教,你叫會學。會念的人肯定往生,會學的人肯定開悟。聽經的人多,聽-懂得的人不多,聽懂得又肯乾的人就更少了。老師、菩薩用真心來教導,學生也用真誠心來接受,確確實實被佛菩薩感化了。怎麼知道?-他發心了,真懂了,曉得這個好,世出世間最上之法、最妙之寶,佛菩薩傳給我們了,就是這部經,就是這個名號,世出世間無上妙寶。-我要發心作佛,我要發心生淨土,這就是無上菩提之心。對這個世間,對這個十法界,決定不再留戀,無上菩提心真發了。發心功德不可-思議,《華嚴經.初發心功德品》說得很詳細。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O六集)2011/2/27 檔名:02-039-0306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860.html)  ------------------------------------------------------------------------------------------------------------------------------------------------------------------------------------------------------------------------------------------------------------ 凈空法師:發心親近阿彌陀佛,這就是無上菩提心

 

 發布:清夢居 []   日期:2011-8-20 12:05:00     

 

發心親近阿彌陀佛,這就是無上菩提心凈空老法師 [全屏觀看]      「聞名發心」,智慧現前,哪有不發心的?發什麼心?發心去親近阿彌陀佛。給諸位說,發心親近阿彌陀佛,這就是無上菩提心。你想想菩提心是什麼意思?還不是成佛道度眾生嗎?不就這個意思嗎?到了極樂世界,見了阿彌陀佛,成佛道度眾生全得到了。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說的,發願往生就是發無上菩提心。因為我們有很多人懷疑,有很多鄉下老阿公、老阿婆念佛往生,人家字也不認識,沒念過書,也就知道念這句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他什麼都不知道,為什麼往生有那麼好的瑞相?不生病,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這經上講得很清楚,「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沒發菩提心,他怎麼能往生?蕅益大師這句話把我們點破了,他一心求凈土,一生一心見阿彌陀佛,這就是無上菩提心。他發了,他自己也不知道。你要問他有沒有發菩提心?他說我不知道、我不曉得。什麼叫菩提心,他不懂。其實他真發了,他不是假的。所以那些人到極樂世界才叫唯證方知,到那個地方他就開悟了,就不迷惑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84510.html) ------------------------------------------------------------------------------------------------------------------------------  凈空法師:念念不離彌陀,就是起無量心 

 發布:wwdxk []   日期:2012-1-30 10:10:00    

  

 

「深表法藏大士,以無量心,發無量願,起無量行,一一皆稱真如法界,是故願無虛發,功不唐捐。」這是什麼?這是講弘法的人,法藏-菩薩給我們做了榜樣,要求我們學他。以無量心,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發無量願,只為一樁事情,一切皆成佛,就為這樁事情,誠-心誠意幫助一切眾生圓成佛道。行嗎?行,真行,就是這部經,就是這個法門,持名念佛。自己要做給眾生看,要發這個願,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是閑是忙,念念不離彌陀,那就是起無量心。念佛確實不可思議,這是一個無障礙的法門。大眾歡喜,我高聲念;這裡頭有人-不歡喜,我就默念,心裡念不出聲音,金剛持,口動沒有聲音;還有人看到,嫌棄你口動,不喜歡看你那個樣子,默念,心裡頭念,外面-痕迹都看不到。順眾生,修隨喜功德,將自己的念佛功德迴向給這些眾生,願三寶加持他們,讓他們早一天覺悟,早一天回頭。能信、能-解、能願、能行,得真有這個心,才起真的感應作用。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O六集)2011/2/27 檔名:02-039-0306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863.html)  ------------------------------------------------------------------------------------------------------------------------------ 凈空法師法語:他為什麼能往生?他不謗法!

 

 發布:釋眾苦 []   日期:2012-1-30 12:11:00   

  

 

1 我們信佛,真信了嗎?這常常說,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這一萬個念佛的人,真的能往生也不過三、五個。你要問什麽原因?不信! 2 那三、五個往生的,他為什麽能往生?他信,他不謗法,難。 3 我們說是非、說長短,批評道場、批評四眾(四眾是出家二眾、在家二眾),常常在一塊聊天,不知不覺的就是是非長短,這叫謗法。 4 幾個不謗法的?有!老太婆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問她什麽都不知道,那個人不謗法。所以往往他們修行能預知時至,站著走、坐著走。為什麽?她不謗法,她真信。 5 我們有意無意當中都在謗法,不知道、不覺得,還認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都是正確的。 6 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一句話我們要常常記在心上;蕅益大師教導我們,「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他們兩個說的話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 7 境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換句話說,一切人、一切物沒有一個不是清凈平等,沒有善惡,沒有邪正,沒有是非,沒有好惡。善惡、邪正、是非、好惡從哪裡來?是我們自己不善的心起來的,我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於外面境緣不相干。 。。。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884.html)  ------------------------------------------------------------------------------------------------------------------------------  居士楷模彭際清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29 14:21:00      

 

 

            文/鍾禾  彭際清(1740~1796),名紹升,字允初,號尺木,又號知歸子及二林居士,生於江蘇長洲縣(今蘇州市)一個典型的士族家庭,際清是他受菩薩戒的法名。父親和祖父都以科第仕宦,彭際清也於乾隆34年(1769年)考中進士,授縣官。然而,此時已志在西方的彭際清決意辭而不就,終身奉事佛教,廣種福田,行菩薩道,解行並重,著書立說,最終成辦凈業。人稱清中最著名的菩薩居士。  一、舍離仕途入佛教 

彭際清天資聰穎,智慧過人,十六歲便考上秀才列諸生之位,第二年鄉試考上舉人,十八歲參加會試及格,二十二歲殿試位列二甲第十八名,賜進士出身。小小年紀在仕途上一帆風順,這在世人看來是非常光耀的事,可彭際清卻認為,入仕途為官造福一方固然不壞,但也總是會陷於諸多煩惱,六根實難清凈,不如索性辭官不做,志心在世間行菩薩道,廣度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從那時起,彭際清便以一個優婆塞的身份,擔當起傳承佛法的偉大事業了。 彭際清最初研究宋明理學,還跟著道士學過三年的修仙之術。也許是宿世善根的緣故,後從友人薛家三聽聞佛法,便生起極大希有心和歡喜心。在京師應試的時候,結識了來自瑞金的居士羅有高,志趣相投,從此兩人常常切磋佛學。後來,彭際清進一步接觸佛教大德的作品,尤其是讀了明朝高僧的《紫柏尊者全集》之後,開始傾心於佛法,並對佛法的相關教理髮起勝解,從而樹立了堅固的信心。 過了入門階段的彭際清在佛法上精進修學,進道日深,學修上漸有超出常人的體會。直到後來讀了蓮池大師、憨山大師和蕅益大師的著作後,對凈土法門生起了很深的信仰,並私淑蓮池大師,誓願往生凈土,自號「知歸子」。 這時,彭際清才開始有看到家門的感覺,遂對凈土法門推崇備至,自修亦勸他修,一直到嘉慶元年,時年五十七(1796),念佛安詳而逝。 二、解行並重歸凈土

翻開彭際清的《一行居集》,開篇有《自誓文》曰:「娑婆世界南瞻部洲大清國男子彭紹升,一心歸命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言之鑿鑿,鏗鏘有聲,其信願昭著可見一斑。 修凈土法門,重在信願,靈峰蕅益大師亦云:「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信願是在理體上抉斷疑惑,是證真之本,亦謂稱性。彭際清從涉入凈土法門開始,便牢牢地抓住信願,將求往生之誓願或心憶、或口念、或書寫,不令一刻離於心,天長日久,終於成就信願力。此後,便不必刻意去念想,信願力亦與心鎮日相隨,永無離時。以信願力為主導,在事相用功即稱名念佛,極易得成就。這也是彭際清留給我們凈業行人的寶貴經驗,他就是這樣的念佛,終於安詳而脫,隨其願力自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1785年,他屏居蘇州文星閣,專修一行三昧,繫心一佛,稱所住處「一行居」。後來他把生平所作願文、敘、題記、銘傳等有關佛教雜著編成《一行居集》。其餘作品主要有《無量壽經起信論》、《觀無量壽佛經約論》、《阿彌陀經約論》、《一乘決疑論》、《華嚴念佛三昧論》、《居士傳》、《善女人傳》、《二林居集》、《二林唱和詩》、《觀河集》、《測海集》等。此外由他發起編纂,經其從子彭希涑等編成的有《凈土聖賢錄》,這些都曾為凈業行人的修學提供了良好的指導,直到今天,還有許多作品在流通,為行人作導航的明燈。 三、勤耕福田終不輟

彭際清一生雖不甚富有,但極其注重悲田、福田事業,救濟貧困孤寡眾生,從事刻經、飯僧、施衣、放生等善行,二十年來堅持不懈。他曾集資一萬兩銀錢,存放在錢莊,利用所得利息創建佛寺、刊印佛經、齋僧供佛。設立「近取堂」周濟窮苦;設置「潤族田」(俗稱義田)救濟貧困族人;創辦「恤嫠會」照顧寡婦孤兒;創立「放生會」保全眾生性命。從事如此善事,都有發願文,一一迴向西方極樂世界。 對於道友如羅有高、汪縞等,與其通信論道,言辭懇切,交流正法。羅有高在京屢試不第,每次南歸,彭際清都請到自己家,帶著一起游名山或閉關念佛,讓羅有高沉浸於宗教信願中。汪縞聰明才辯,但言行時有未相應處,彭際清就寫信規勸。他們三人的友誼之篤,一時傳為美談。羅、汪二人早逝,彭際清都為他們編集遺文,刻行於世。 乾隆六十年秋天,彭際清因感風寒腹瀉,仍住在蘇州文星閣。入冬後,精神逐漸耗盡,便將所有作善事的資財,一一清楚交付侄兒祝華,並囑咐永不可廢除此等善舉。彭際清就像佛經中所述的大善長者(居士),以實踐佛教悲愍眾生的情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迴向西方,死而後已。 四、為行人作真凈善友

彭際清自皈依佛法後,開始素食凈行,在家中善於帶領妻女學佛。他的妻子受了優婆夷戒,兩個女兒日常讀誦《妙法蓮華經》,家庭生活中充滿了佛教的氣氛。1773年,彭際清34歲時,從蘇州華藏庵聞學受菩薩優婆塞戒。此後,彭際清一生謹慎奉持優婆塞菩薩戒,寧捨身命,不犯根本,內為家人、外為道友都樹立了良好的典範。 現代知識分子家庭能做到彭際清居士這樣的非常稀少,有的家庭丈夫學佛妻子反對,有的家庭妻子學佛丈夫反對,或者父母學佛,兒女漠視;或者兒女學佛,父母搖頭。究其原因,主要是學佛的一方,偏執佛法,而對世間法不很通達,服不了有現代文化素養的家人。這一方面說明佛法的宣傳力度不夠,不能廣泛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表現我們佛弟子的方便善巧不夠,不能用柔軟心攝受家人,這裡正是我們居士應當學習彭際清菩薩的地方。 在外面,彭際清則好與各道人士交遊。少年讀儒書時,彭際清仰慕高攀龍的為人;學佛以後,又慕廬山劉遺民的逸行。他的生平知交,有同府高官汪縞和江西瑞金羅有高,三人都治理學,為清代理學中的一個流派。學佛以後他們又成了清凈法侶。彭際清曾與汪縞共立建陽書院。羅有高喜究天台教義,又遍讀大乘經及諸經義疏,而彭際清則獨歸信凈土法門,除了蓮池大師外,還很推重省庵大師。並與同時的北京紅螺山徹悟大師、揚州高旻寺昭月、浙江天目山旅亭等高僧相交遊,往來論道。 彭際清年輕時有志於學業,讀宋明理學典籍時,結識了當時的名士汪大紳,也是一個佛教徒。汪在修念佛有相當深的體會,後來世業遭受挫折,便一心歸命於西方極樂凈土。初入佛道彭際清也深受汪的影響。 然而居塵學佛,猶如火中栽蓮,汪大紳為事業牽絆,雖有心於凈土,無奈受世緣所迫,不能如彭際清甘心「作一齋公齋婆,向廚房灶下安隱度日,矢決定心,驀直闖去,直待華開見佛」。彭際清勸他說:「非不知老兄家緣牽迫,愁悶難排,然此正吾儕進修之地。」菩薩在家,知家性空,家庭事業逼累在所難免,而彭際清卻認為正好藉此進德修業,磨心礪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見彭際清在勸進行人時,是多麼地懇切而又不失方便善巧,不愧為同修行人的真凈善友。尤其是初發心道意未堅的菩薩,能遇此善知識該是何等的幸運。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795.html)  ------------------------------------------------------------------------------------------------------------------------------  凈空法師法語:洗除心垢,念佛才會得力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2-1 9:20:00     

 

1 我們有很多人念佛不得力,為什麼不得力?心不清凈,我們的心被染污了。所以在《無量壽經》裡面,佛教給我們「洗除心垢」。 2 心垢是什麼?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換句話說,心垢就是心裏面的貪嗔痴慢、是非人我,是這些東西染污了我們的心。 3 我們自己念佛不得力,自己要明白、要覺悟,要下定決心,把心裏面的污染洗得乾乾淨淨。 4 自性清凈心中,六祖大師講,「本來無一物」,我們心垢要是洗乾淨了,清凈心就現前了,所謂「心凈則土凈」,我們這句佛號念得才得力、才管用。

 上一篇:凈空法師法語:對食物要生感恩心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076.html) ------------------------------------------------------------------------------------------------------------------------------  凈空法師法語:對食物要生感恩心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2-1 9:18:00    

 

1 真正學佛的人,決不吃眾生肉,有些人提出異議來反駁:「你吃的大米、吃的蔬菜,都是植物。植物也有生命,那你豈不是在殺生嗎?」2 沒錯,不但植物有生命,連礦物都是活的。江本勝博士做的水實驗,就說明了礦物都是活的。佛在經上講得一點都沒錯,萬物從哪裡來的?心現識變。這個就是佛家講的法性、真心。

 

3 真心本具見聞覺知,真心現的相決定有色聲香味。法性身,法性土,所有一切萬物的本質是法性,所以它當然有見聞覺知。佛在經上講得很透徹,整個宇宙是個有機體。

 

4 可是,動物跟植物、礦物完全不同。植物雖然是生物,跟動物不一樣,動物有情識;換句話說,他有七情,他有喜怒哀樂愛惡欲。

 

5 動物有七情五欲、貪嗔痴慢,所以他有報復的心;植物沒有七情五欲,沒有貪嗔痴慢,它就沒有報復心,這個道理要懂得。

 

6 植物沒有六根六識,只有動物才有六根六識。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迷了六根根性就叫做六識。識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動物有分別、有執著,所以他有報復心。

 

7 植物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嗔恚,所以它沒有報復心。我們吃這些植物,實在講它是犧牲奉獻,我們對它要感恩,不能夠隨便糟蹋,糟蹋就有罪過!

 

8 我們今天需要飲食,這是什麼?業障。自己吃的時候要生慚愧心,對這些食物要生感恩心,這就對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075.html)  ------------------------------------------------------------------------------------------------------------------------------ 宋代崔婆往生記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2-1 10:36:00   

 

宋代崔婆往生記      宋朝,東平,梁氏乳媼崔婆,淄州人,為宣義郎元明乳母。平生茹素,性極愚,不能與同輩爭長短。主母晁夫人,留意禪學;崔朝夕在旁,但能誦阿彌陀佛,虔誠不少輟,不持數珠,莫知其幾千萬遍。  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年七十有二,得疾,洞泄不下床,然持念愈篤。  忽若無事,時唱偈曰: 【西方一路好修行,上無條嶺下無坑,去時不用著鞋襪,腳踏蓮花步步生】  諷詠不絕口。問何人語,曰:【我所作。】  【婆婆何時可行?】  曰:【申時去。】  果以其時死,十月五日也。用僧法焚之,至盡,舌獨不化,如蓮華然。元明,予友婿也。   (出自《夷堅志》乙卷九、凈土聖賢錄)   按:大集經言: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   古德云:【一句彌陀無別念,不勞彈指到西方。】 又云:【隨緣開妙法,教眾得真情, 聖道多辛苦,西方一路平。】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8097.html) ------------------------------------------------------------------------------------------------------------------------------ ------------------------------------------------------------------------------------------------------------------------------   蓮池大師:萬念紛飛之際 正是做工夫時節

 發布:念念彌陀 []   日期:2012-1-20 15:27:00     

 

警眾

  我出家後。到處參訪。時徧融師門庭大振。予至京師叩之。膝行再請。師曰。儞可守本分。不要去貪名逐利。不要去攀援。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予受教出。同行者大笑。以為這幾句話。那個說不出。千里遠來。只道有甚高妙處。原來不值半文。予曰。這個正見他好處。我們渴仰企慕。遠來到此。他卻不說元說妙。凌駕我們。只老老實實。把自家體認過。切近精實的工夫。丁寧開示。故此是他好處。我至今著實遵守。不曾放失。

  入道要門。信為第一。要事非信。尚不成就。況善事乎。譬如世間盜賊。時乎敗露。官府非不以極刑繩之。迨後釋免。依舊不悔。所以者何。他卻信得這條門路。不賷一文本錢。自獲利無筭。所以備受苦痛。決不退悔。今人念佛。爾不肯真切加功。只是不曾深思諦信。不要說不信凈土。只如世尊說。人命在呼吸間。這一句話。於義理不是難解說。儞們眼裡親見。耳里親聞。經過許多榜樣。如今要儞信得這句話。早是不能勾也。儞若真實信得這句話。則念佛法門。不必要我費儘力氣。千叮萬囑。爾自如水赴壑。萬牛不能挽矣。即如前日津送亡僧時。儞們覩此榜樣。當愀然不樂。痛相警策道大眾。我與儞。但今日送某僧。明日送某僧。不知不覺。輪到自身。此時悔恨無及。須疾忙念佛。時刻不要放過方好。我見儞們。自家也說可惜。對人也說可惜。及乎堂中估唱。依然言笑自如。儞只不信人命在呼吸間也。

  予見新學後生。纔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閉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剎那不停者。自己豈能覺乎。

  念佛有默持。有高聲持。有金剛持。然高聲覺太費力。默念又易昏沉。只是綿綿密密。聲在於唇齒之間。乃謂金剛持。又不可執定。或覺費力。則不妨默持。或覺昏沉。則不妨高聲。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魚子。隨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須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譬如一人濃睡。一人喚雲某人。則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攝心。

  今人不肯念佛。只是輕視西方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聖大賢。的勾當轉娑婆。成凈土。不同小可因緣。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卻多少人。不要說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無一個。其有自負修行者。秪是不失人身而已。故我世尊。大慈大悲。示此法門。功過乾坤。恩逾父母。粉骨碎身。不足為報。

  幼時尚不知念佛。見鄰家一老嫗。每日課佛數千。間雲。為何如此。彼雲。先夫往時念佛。去得甚好。故我如此念。先夫去時。並無他病。只與人一請而別。出家人奈何不念佛。 

下一篇:凈空法師法語:當中的半吊子,很麻煩,最難度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7258.html)  ------------------------------------------------------------------------------------------------------------------------------ 凈空法師:需不需要找個清靜地方修行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1-11-5 8:27:00     

問: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有的同修總覺得在家煩惱多,想離開現實的生活環境,找個清靜地方修行。我們覺得煩惱和清凈都在心裡,心念轉變,煩惱即菩提,請老法師宣講這個道理。凈空法師答:這個道理兩個小時也講不完,其實不用講,你們已經懂得了。為什麼?確確實實煩惱跟清凈心是一不是二。覺了,煩惱就轉變成菩提;迷了,菩提就轉變成煩惱,煩惱跟菩提是一樁事情。所以經教里常說,「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是事實真相,問題就是你能不能轉過來!境界現前的時候,你能不能不生煩惱?尤其是逆境,逆境現前,如果生煩惱,那就墮落了,你是輪迴心現前,你造輪迴業;如果境界現前,你不生煩惱,你還能保持著清凈、平等,那你就是佛菩薩,你就超越六道,你就超越生死了,總在自己一念之間。這個道理我們在講席裡面幾乎天天都在講,《金剛經》上的教誨,要常常念,要記在心裡。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6927.html)------------------------------------------------------------------------------------------------------------------------------凈空法師法語:「愛與恨」換成「阿彌陀佛」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1-11-4 8:53:00      

1.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印了很多貼紙,我們在很明顯的地方給它張貼,目的何在?讓我們時時刻刻看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看到阿彌陀佛的形像,時時刻刻不離開阿彌陀佛。我們印了很多小張的佛卡,小卡片上印的佛像,讓你帶在身上,不是護身符,讓你時時刻刻拿出來看。你時時刻刻念阿彌陀佛,你一心念阿彌陀佛,你這一生決定成佛。2.世間人一心念什麼?一心念貪嗔痴慢,一心念財色名食睡。他也一心念,凡是一心念的他都得到。財色名食睡他都得到,愈得到他那個貪心愈重,來生他就到三途去了。我們把那個境界、對象換一換,把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換成阿彌陀佛,我們就成功了。這個事情不難,難在你能不能轉變,你把你念的對象換過來,一換過來就成功了。3.世間人常講「牽腸掛肚」,你牽掛的就是你心裡頭念的,你想想看,哪一樁事情是你這一生當中最牽掛的?那就叫「念」,就叫「一心稱念」。我們凡夫可憐,一心稱念的,一生當中最牽掛的,不外乎兩個字:一個是愛,一個是恨。愛的,你一生牽掛,你沒有辦法舍掉;恨的,是冤家,那個恨得深,一生都記在那裡,仇沒有報,死都不瞑目。4.一定要懂得:你最愛的,牽引你墮餓鬼道;你最恨的,牽引你到地獄道,那個結果是往三惡道去。為什麼不把這個念頭轉過來,去念阿彌陀佛?果然轉過來,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不但永脫輪迴,而且永脫十法界。5.要曉得,能夠把「愛與恨」換成「阿彌陀佛」,我們就成功了。世出世間的好事,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我們要認識清楚,不要把這一生大好的機會錯過了! 上一篇:凈空法師法語:斧在口中,所以斬身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6839.html)------------------------------------------------------------------------------------------------------------------------------凈空法師:老實念佛不可投機取巧,念佛重在攝心

 

 發布:心源 []   日期:2010-5-10       

 問:有人說,經上講過可以念南無大慈大悲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阿彌陀佛(念這麼多,太羅嗦了)聖號,可以頂過許多聲佛號。請問真的是如此嗎?可以這樣念嗎? 凈空法師答:你還沒學佛,還沒念佛,就學著投機取巧,縱然真的有用,你的心是個僥倖的心,你沒有用,對別人有用,對你沒有用。那你何必念這一句,念這一句是多麻煩,念這麼多字。「遍法界虛空界同名阿彌陀佛」多好,這好念,比它還多,它這還有數字,我這個沒數字。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念佛是要把自己的妄想雜念念掉,那是功夫,那才管用。所以會念佛的人懂得,念頭才起,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是什麼?念是妄念。善念也好,惡念也好,統統是妄念,念頭才起來,趕快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把這個念頭打掉,這叫功夫!決定不讓妄念起來,要讓自己正念起來。不起妄念,也不念佛號,都可以,都是屬於正念,你的心是清凈的、是真誠的,就是我們講的菩提心,真誠清凈平等覺的心現前,這樣功夫才得力。   現在一般人念佛,佛號念了很多,雜念妄想也很多,《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秘訣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都攝六根是什麼意思?把心收回來,我們的心在眼就見、在耳就聞,你把見聞覺知收回來,不要緣外,不要對外,這叫都攝六根。實在講,儒家、世間法做學問也是這個道理,孟子所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跟這句話是一個意思。學問之道是什麼?把心從外面收回來,就這個意思。心放在外頭想東想西,想過去、想未來,那都是錯誤,把心收回來。凈念相繼,你著重在凈,什麼叫凈?你夾雜就不凈,我念佛裡頭還想東想西,這不清凈,有懷疑,不清凈。不懷疑、不夾雜,那叫凈念,相繼是不間斷。不一定說佛號不間斷,這個功夫不能間斷,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你要保持這個功夫。這個功夫要不間斷,那才會產生力量,這就叫功德。   所以這個道理你要懂得,就不在乎念佛多少,念再多的佛有什麼用?古大德常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什麼時候念到自己心地清凈了,這個有用,就要注重這一點才是正念!這不能不知道的。(凈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四十七 2006/9/1)   

 上一篇:學佛答問:凈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七十五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3/30934.html)------------------------------------------------------------------------------------------------------------------------------

凈空法師:表面精進,心裡有雜染,不能成就

 發布:明華居士 []   日期:2011-9-18 20:45:00   

  疏【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   他在外面表現的也是十善六度,持戒非常精嚴,戒律很嚴,只要裡面有這些東西,那他這個善叫『雜毒之善』。   疏【亦名虛假之行。】   因為他『行』的目的是在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這就不叫真實。   疏【不名真實業也。】   這大師在此地非常具體跟我們說明,這不是真實。   疏【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   這『如此安心』,諸位要記住就是前面講的"雜毒之善,虛假之行",我們自己要特別留意我們存心有沒有雜毒?我們的行持是不是虛假的?這是非常非常重要!因為用這雜毒之善、虛假之行,決定不能成就;換句話說,你佛號一天念十萬聲也不能往生。原因在哪裡?心不清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心凈則土凈,菩提心就是真實的清凈心。所以這一句很要緊。"若作如此安心起行",如此安心就是雜毒之善、虛假之行。   ……   心裏面邪知邪見沒有去掉,煩惱沒有斷掉,就是貪瞋痴慢疑的煩惱沒有斷掉,就不行,這你怎麼樣用功,怎麼樣勤苦的修行,這叫『雜毒之善』。『日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炙頭燃』,這是形容他勇猛精進,這世間人看到這個,這了不起!這修行人,那簡直沒有人能夠跟他比。世間人只看外表,不去深究他內在。外表現的精進,裡面有雜染,這就是覺明妙行菩薩講的夾雜。他這個夾雜,夾的是毒,貪瞋痴是三毒,夾雜著三毒煩惱,那怎麼會成功?   疏【欲回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凈土者。此心不可也。】   那不可能的,不能往生!所以我們求往生的人一定要曉得心要清凈,無論別人怎麼樣毀謗我們、侮辱我們、陷害我們,絕不起心動念。為什麼?我們在這個世界還住幾天就要走了,何必跟他計較?這就決定得生。小小的侮辱就記恨在心,念念不忘,到後來一定造成這一生往生的障礙,這是我們一定要記住的。六祖大師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為什麼不見世間過?說老實話,對世間不關心,關心自己!自己好好的守護自己的清凈心,念念真誠,以真誠待人、對事對物。決定要在這一生當中見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在這個世界決定隨緣而不攀緣,隨緣隨順。外緣有善緣、有惡緣,有順境、有逆境,統統用一個真誠清凈心來隨順,決定不作計較,我們這個心才真正能清凈,才能夠如法。雜毒善行不能往生,縱然是一天念十萬聲佛號,磕十萬個大頭也是枉然,古人所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     上一篇:方海權:教人念佛,不能「按牛頭吃草。」

下一篇:凈空法師法語:沒有比這個更快樂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87870.html)------------------------------------------------------------------------------------------------------------------------------凈空法師法語:沒有比這個更快樂了!

 發布:性空 []   日期:2011-9-18 20:46:00      

1 我們學佛的人,真正懂得因果報應,我們心就安了,心安理得,那就快樂!真正學佛,無欲無求,內心仁慈,一片祥和,你怎麼不快樂?2 在一切法相當中,你能夠把它看成「夢幻泡影」,看成「如露亦如電」,善緣很自在,惡緣也很自在,你們諸位冷靜想想,你入這個境界,你怎麼不快樂?3 佛法的樂從哪來的?從經典來的。經典講什麼?講宇宙人生真相。真相了解,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得大自在,你怎麼不快樂?4 學佛的人一定是愈學愈快樂、愈學心量愈廣大、愈學心地愈清凈,你的心一天比一天清凈,你自己會覺察到,你跟阿彌陀佛、跟西方極樂世界,一天比一天接近,感應道交,你怎麼不快樂?5 《阿彌陀經》這個經是第一經,所以得一切諸佛護念。我們今天讀這部經,受持這部經,依照這部經修行,當然得一切諸佛護念。得一切諸佛護念,你怎麼不自在?你怎麼不快樂?6 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一生成佛,只有這個法門一生成佛。給諸位說,這一句佛號聲聲具足三學、三慧、三資糧,你怎麼不快樂?真快樂。7 凈土理論、方法、境界,你統統搞清楚,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沒有成佛之前,現在如何?給你說,現在你就離苦得樂。8 你沒有往生之前,你在這個世界上是最快樂的人,為什麼快樂?因為你心清凈,你這個道理明了了、方法懂得了、境界清楚了,你無牽無掛、無憂無慮,你曉得哪一天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怎麼不快樂?沒有比這個更快樂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87871.html)------------------------------------------------------------------------------------------------------------------------------凈空法師:老實聽話真干

 

 發布:心源 []   日期:2010-8-21 21:37:00    劉素雲居士,人家學佛也十年,她真信、真發願、真行。十年,應當有成就。這十年我們要問問,大家你們對生死有沒有把握?你們的煩惱習氣改了多少?清凈心有沒有得到?平等心沒有得到不說、不提,清凈心有沒有得到?如果說在此地,十年得清凈心,二十年得平等心,就是菩薩,三十年大徹大悟,就成佛了,這在佛門是漸修,不是頓超。用什麼方法?一部經,一門深入,一句名號就能達到。不必到徹悟,只要到平等心現前,佛法就通了,無論你看什麼樣經論,從來沒有看過的,一看就懂,平等心現前就有這個能力。大徹大悟,那就全通了,世出世間法全通了。所以,要真干!劉素雲居士她自己報告里講得很好,她說她什麼都不行,她一生能有一點小成就就六個字,她教人,你們想學我就學這六個字,第一個「老實」,第二個「聽話」,第三個「真干」,這是她學佛十年的秘訣。我們想想,我們這六個字都沒做到,第一個我們不老實,我們總以為自己想法是正確的,自己所做的是對的;第二個我們不聽話,經教裡面教導我們的沒做到。   早年我們在美國,有緣遇到黃念老,黃念老付託我一樁事情,把凈宗學會建立起來。凈宗學會是他老師夏蓮居老居士提出來的,只是提出來,沒有正式成立。其實凈宗學會就是古時候的蓮社,內容完全相同,就是換個名稱,凈宗學會是現代的名稱,蓮社是古老的名稱,換成現代的名稱,大家就不會說它是迷信。我聽了很有道理,我們確實有同感,在這個時代必須得現代化,所以學習我們用學院,修行我們用學會。我們第一個會是在加拿大溫哥華成立的,加拿大凈宗學會,好像現在還有,我很多年沒有去了。早年在那個時候,我每年在那邊住一個月,現在應該至少有十三年沒過去了。第二個會在美國成立的,加州,美國凈宗學會,在舊金山地區。以後洛杉磯也成立一個,洛杉磯的凈宗學會。我在那裡住了幾年,當時美國跟加拿大大概有三十個學會的樣子,現在可能還有一半還存在。以後回到東南亞,這邊成立的多了,好像單單是一個馬來西亞,正式註冊的有五十多個會,有會,沒有註冊的,大概也有五、六十個,馬來西亞是最多的,有一百多個凈宗學會。這個學會,我們都是修凈土的,都是依照印光老法師教誡來學習的,《無量壽經》全都是依夏老居士的會集本。每個會都是獨立的,它們的行政獨立、人事獨立、財務獨立,我們沒有管轄,也沒有密切的聯繫,都沒有。我們只有學習經教是共同的,念佛是共同的,有活動的時候我們都會發通知,這些凈宗學會可以互相支援。  果然能夠依教奉行,凈宗學會出來之後,我們提出五條修學綱領,這個大家都知道的,在凈宗學會緣起裡面提出來的。五個科目,第一個科目是「凈業三福」,這是凈宗最高指導原則,《觀無量壽經》上講的,三條十一句。第二是「六和敬」,第三個是「戒定慧三學」,第四個是「六波羅蜜」,菩薩六度,第五個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這是我們修學指導綱領。這麼多年來,看不到顯著的進步,所以我們重新來檢討,為什麼凈業三福做不到,六和敬做不到?在家學佛同學,十善業沒做到,出家同學沙彌律儀沒做到,不合格。我們認真反省檢討,發現應該是我們沒有從紮根教育下手,也就是沒根,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根,實在講就是凈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沒做到,那就全盤失敗。  我們就想到如何來補救?怎樣把孝親尊師做到?我們就想到儒家的《弟子規》,落實《弟子規》就是凈業三福的第一句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第二句「慈心不殺」,我們就想到《太上感應篇》,因果教育。如果有這個基礎,這兩樣東西我們落實了,《十善業道》就沒有問題;《十善業道》能夠落實,《沙彌律儀》就沒有問題,很容易做到。這是大乘教裡頭的紮根教育,不從這個根本修,我們用再多的時間、再多的精力,恐怕都得不到效果。還是佛說的話有道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把戒疏忽掉了,定慧得不到。這些年所學的是什麼?是佛學常識,是知識的佛教,不是智慧,沒有智慧。我們的心是散亂的,心沒有得定;我們的心是染污的,心不清凈。十年光陰過去了,應該要反省,現在努力還來得及,還是有救,希望大家要認真。  記住這個地方這句話,對我們是很大的勉勵,「十惡五逆,餓鬼畜生,但能發心專念,悉得度脫」,這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要真正發心。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十五集)2010/5/10 檔名:02-039-0035    

 上一篇:凈空法師:一門深入的實例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4/39184.html)------------------------------------------------------------------------------------------------------------------------------廣欽老和尚: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

 發布:念念彌陀 []   日期:2011-11-5 13:49:00     

 

參學是在參自心,參我們的煩惱心、煩悶心、對人善惡是非的分別心,參我們對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別,不起煩惱,得無煩惱心、無掛礙心,是心參。』老和尚繼續說:"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什麼事情不順眼,就把耳朵關起來,眼睛閉起來,裝著沒聽到、沒看到,睜一眼、閉一眼,對人要和顏悅色,再怎麼說,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字。』

 上一篇:廣欽老和尚:萬緣牽扯割捨不下,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下一篇:廣欽老和尚:好壞對錯,嘴裡不要亂說,肚子里明白就好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6960.html)------------------------------------------------------------------------------------------------------------------------------凈空法師法語:周恩來愛國愛民

 發布:明華居士 []   日期:2009-9-29    1 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無論他是示現什麼身分,即使示現國王的身分、大臣的身分,你仔細去觀察,他一生是在教學。2 無論示現什麼樣的身分,無論從事什麼樣的行業,都是教人正法。身分、行業是手段,不是他的目的。他利用這個手段、利用這種方便,弘揚正法。3 所以你細心去觀察,他決定是為眾生,不為自己。我們在近代所知道的,中國大陸周恩來總理,那是菩薩,他確實沒有為自己,他示現的是宰官身,護持正法,弘揚正法。4 正法就是為一切眾生!我們佛法講度眾生,用現在的話來說,「度」是服務,真正是為人民服務、為眾生服務,沒有一絲毫自私自利的意念在裡頭。5 周恩來總理是菩薩,這是我們知道的。我們相信,還有許許多多的菩薩,像周恩來一樣,沒有人知道。6 中國歷代,我們在歷史上所看到的,中國古人所講的清官,一生愛國愛民、為國為民,退休下來之後兩袖清風,一無所有,那都是佛菩薩的化身。7 所以無論他示現的是什麼身分,無論他示現從事哪一種行業,他確確實實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一個正法純正的典型。我們從這個地方去觀察、去體會,你就能過佛菩薩的生活。8 我們時時刻刻不離善知識,時時刻刻親近諸佛菩薩,我們跟諸佛菩薩做朋友,諸佛菩薩就在我們的周邊,我們要有能力觀察得到,我們要有能力體會得到!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2/16921.html)------------------------------------------------------------------------------------------------------------------------------凈空法師: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發布:定清 []   日期:2012-1-13 9:13:00 

 

我寫了六句話,諸位都看到過,「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趕我們走的,毀滅我們道場的,是我們的恩人。我們做得不錯,做得很好,就像三武一宗一樣,把佛法滅掉來考驗佛弟子,你們是真佛弟子還是假佛弟子。真佛弟子不爭,假佛弟子一定抗議,一定要告狀、要爭奪,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你沒有放下。我們永遠要記住,這是給我們的考試,看看我們學習的功夫夠不夠,功夫不到家不來考試你,功夫到家才來給你考試。所以我這個六條。 第一個「感激斥責你的人」。他來批評你,他來指責你,不一定是合理的,不一定合情合理,統統接受,沒有話說,為什麼?「他助長了你的定慧」。 在這時候看你有沒有定功,你是不是心浮氣躁,是不是憤憤不平,那沒用,你考試得零分,你失敗了。看看你有沒有智慧,定生慧,心裡有情緒,生煩惱,不生智慧。我們如果用這個心態處事待人接物,你的道業、你的智慧天天增長,那就是惠能大師的話,惠能見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他怎麼曉得他常生智慧?批評他的人太多,罵他的人太多,瞧不起他的人太多,輕慢他的人太多。沒有念過書,是個樵夫砍柴的,到這個寺院裡面來,誰瞧得起他?他能夠說一句他常生智慧,你就曉得,他什麼都能忍受,而且怎麼樣?笑面對人。

人家給他批評一番,無理的批評,錯誤的批評,他還謝謝人家指教,這個了不起。到以後知道他是大徹大悟的人,你說那些當年批評的人心裡慚不慚愧?才想到那時候惡言惡語惡態度對待他,他對他那麼恭敬,菩薩!要學!你的定慧在哪裡長?就在這個地方長。無緣無故無理的羞辱你,在這裡頭成就你的定慧,你要不要?你聽了很不高興,還要發脾氣,還有怨恨心,甚至於還有報復心,完了,那錯了;有報復心,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個不能不懂。 第二個「感激絆倒你的人」,他來障礙你,無論你是為自己還是為大眾,你做一點好事,他障礙,他不高興,他看到不高興,他要把你的好事給摧毀。我們要感謝他,「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你的定慧、你的德能不斷向上提升。 絆倒怎麼?還爬起來,爬起來更強壯,不是一倒永遠倒了,不是。即使被人殺了,把你整個消滅,有沒有倒?沒有,為什麼?那是形相,形相是假的。這個世界毀滅了,他方世界我去了,我不斷向上升,造罪業的人他不斷往下降。你不可以責備他,你不可以怨恨他,你要憐憫他,感謝他幫助,提升我們。把我殺掉,我在這個世界死了,天上生了,你看不是把我升等了嗎?

我們在台灣一個小道場,住的是公寓,面積只有二百五十坪,一坪是香港三十六尺,我們只有二百多坪,所以面積不大。把我們趕出去,我們沒法子,離開了,我們到澳洲,現在我們在澳洲的土地有三百英畝。一英畝是六個中國畝,差不多合中國畝有二千到三千畝,中國的畝。如果我們不離開台灣,永遠就是二百五十坪。你看這不是把我們提升了嗎?我們要用感恩的心對待他。我們在這個世界被人驅逐出境,我們到極樂世界去,我們的活動空間是遍法界虛空界,你能不感激這些人嗎?所以往遠看,往後面看,後福無窮。這說明為什麼要感恩,感恩那些找我們麻煩的人。 第三,「感激遺棄你的人」,為什麼?「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該自立」。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諸佛菩薩叫「無依道人」,不依賴任何人,不依靠任何勢力。 依什麼?依自己的法性,自己的法性本自清凈、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所以佛稱無依道人。我們對他好,我們對他效忠,他不滿意,把你趕走,遺棄你,這是什麼?緣不一樣。 第四個「感激鞭打你的人」,為什麼?「他消除了你的業障」。 你做的是真正好事,一絲毫私心沒有,一點為自己的念頭都沒有,反而遭人家鞭打,你過去生中、這一生中所造的業障消除了。所以鞭打我們的人是恩人,他不鞭打,我的業障消不掉。不可以有怨恨,不能躲避;我不接受,逃避,不可以,那你就是不接受消業障,那業障還在。所以,要歡歡喜喜承受,這在世間講是難事,覺悟的人說是應該做的,迷惑顛倒他才有怨恨

第五個「感激欺騙你的人」,為什麼?「增長你的見識」。 經歷多次的欺騙,你慢慢學聰明了,再欺騙你怎麼樣?隨他去,我要有能力就讓他騙。如果真的通達因果,這是真的,因果裡面跟我們講,我們命裡頭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頭沒有的,求也求不來。我命里有的他奪去,今生後世他還要還來的。我們要不要他還?要還那就還搞輪迴,不要了,算了,布施給他好了,我們超越了。我們雖然不要他還,他有性罪,就是雖然他不要償債,但是他還有罪業,沒有說造作罪業沒有果報的,沒這個道理。

所以不怕人欺騙,我們對人要有信心,我們講經講了多少次。諺語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講了多少次,防人之心也沒有必要,你天天防人你多累,防什麼!佛給我們講萬法皆空,《般若經》給我們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防什麼?有防人之心,增長分別執著,誰吃虧?自己吃虧,分別執著障礙你明心見性。為什麼你學佛見不了性,你的清凈心不能現前,你的真誠心不能現前,大概就是常常有防人之心,錯了。諸佛菩薩不要說,連阿羅漢,永遠沒有防人之心,為什麼?人都是佛菩薩,只是有覺、有迷不一樣。不管是迷、是覺,統統是佛菩薩,人性本善。

如果你肯定這個事實真相(這是諸法實相)是真的,防人之心就除掉了,你說你多自在,多快樂。欺騙我的,奪取我財產的,奪取我功名的,不要緊,不要放在心上,他會還給你。你要是不舍的話,這個債你要不舍,來生後世遇到,他要加倍償還,為什麼?裡面還有利息,諺語所謂放來生債,這個話裡頭有很深的道理在。

後一條,「感激傷害你的人」,為什麼?「他磨鍊了你的心志」。 都是好事,沒有一樣不是好事,這是佛菩薩教我們的。我們要是吃了虧,受了傷害,要是有怨恨,錯了,你不是佛弟子,要有報復,你更不是佛弟子。你看看釋迦牟尼佛在世,琉璃王,當時有一個國王,這個國也非常強盛,侵略釋迦牟尼佛的迦毗羅衛國。迦毗羅衛國沒有能力抵抗,只有逃避,這個國被他滅了,裡面的人民被他殺了,釋迦牟尼佛知道。當時像舍利弗、目犍連,實際上他們都是古佛再來,他們同台唱這場戲,他們也裝著像我們一般人民一樣,有氣憤、有報復。向佛陀建議,我們怎樣保護這些人民,免除這個災難。世尊就說,這是定業,佛也沒有辦法改變眾生的定業,他必須要受這個果報。

佛講這段事情的起因,前世,不是這一世,釋迦族是一群漁夫,打魚的,是這麼個行業,釋迦族。他說有個很大的池塘,這裡面魚很多,這些漁夫把池塘的水放掉,把池塘的魚一網打盡,當然也全都殺了,也全都把它們吃掉。世尊說現在的琉璃王他們這群人,就是當年那個魚塘的魚,這一世他們得人身,釋迦族那些漁夫也還不錯,也建立一個小國。業因是在前世,前世你消滅他,這一生他消滅你,冤冤相報。如果還有怨恨,還不服,來生遇到的時候又要報回來,像拉鋸戰一樣,生生世世兩邊都痛苦。佛把這個因說出來,大家心平了,就沒事了。而目犍連有神通,大家曉得他是神通第一,他用他的缽,把他的缽變得很大,救了釋迦族五百人,裝在缽裡頭,把這個缽送到忉利天。下面遭災難,國滅掉了,再把救的這些人拿回來,結果拿回來一看,缽裡面的人沒有了,是血水,都化掉了。

佛就講,定業!你沒有能力救他,不是你把他移到別的地方就能避難,不行,他的定業,逃不了的。這樁事情告訴我們,人生在世必修的功課,就是不跟一切人結怨。無論這個人侮辱也好,障礙也好,找麻煩也好,都不能有冤讎。要用什麼?要用善心、要用清凈心、要用智慧心來對待,表現在外面決定是真誠的感恩心。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657.html)------------------------------------------------------------------------------------------------------------------------------凈空法師法語:歷事練心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13 8:21:00    

1 修凈土,在修一切法門裡面,我自己幾十年當中所體驗的,它妙!妙在什麼地方?不管我們在什麼環境裡頭,待人接物當中,我們就修一心,它沒有障礙。順境裡面大家歡喜我,我修一心,沒障礙;逆境里,這個恨我、那個討厭我,這個罵我、那個想打我,我還是修一心不亂,還是不妨礙。這是在自己心地裡面修,不受外境影響。2 但是修別的法門會受影響,譬如初學參禪,你一定要有很靜的地方去打坐。念佛人,熱鬧場中一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口不念,我心念,不妨礙。行住坐卧都可以念,躺在床上也能念,但是躺在床上念佛傷身體,所以默念就好,金剛持也好。3 今天說老實話,學佛修別的法門來不及了!不是別的法門不好,別的法門沒有這麼快、沒有這麼方便!這個方法是最容易成就的一種修行方法,可以說是毫不受外境干擾,像《華嚴》裡頭所示現的「歷事練心」,事是什麼?境界。在一切境界里練什麼?練自己的清凈心。面對著外面境界,這個時候就看出自己有沒有貪心?有沒有嗔心?有沒有愚痴心?就能看得出來。面對一切人與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曉得空假中,這就不愚痴;順境裡面不起貪心,逆境裡面不起嗔恚心,這就是一心不亂,這就是真正功夫。4 所以你修行離開外面這個環境,到哪裡修去?沒地方修了。修行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人事環境,不能離開!因為什麼?真功夫要從這個地方磨練。就如刀,刀要鋒利,不能離開磨刀石。離開磨刀石,你的刀怎麼鋒利?5 俗話說:要禁得起時代的考驗,禁得起這些人事環境考驗,在這裡頭練什麼?練一心不亂、練清凈心,你這個功夫才能成就。清凈心就是自己的真如佛性,要在這個環境里把自己真如佛性給顯露出來,一心不亂就是你自己的真如、就是自己的佛性。6 大乘法里常講「歷事練心」,念佛人的定慧在哪裡學?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在這裡面修禪、修定、修慧。明白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在境界裡面起貪嗔痴慢、起分別執著,就要立刻警覺到,我們的佛性又迷了。如何能常常保持覺而不迷,這是真正的功夫,這是真正修行。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645.html)------------------------------------------------------------------------------------------------------------------------------

凈空法師法語:不要輕慢惡人

 

 發布:明華居士 []   日期:2008-12-26      

 1 佛在《八大人覺經》裡面告誡我們,教我們「不憎惡人」,不要輕慢惡人。人會回頭的,他一回頭,成佛了,將來是我們的老師,怎麼可以輕慢?2 惡人往生成佛的,在《往生傳》里,最著名的是唐朝張善和。他是個屠戶,一生殺牛,殺業很重。臨終時,他看到許許多多牛頭人來問他討命,這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地獄相現前。3 他看到這個現象,就大叫救命,算他的因緣殊勝,碰巧有一個出家人從他家門口經過,聽到屋裡有人喊救命,就進去看看怎麼回事情。張善和對他說:「我看到許許多多牛頭人來問我要命!」4 這出家人聽了,馬上燃一把香塞給他,「你趕快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一聽到這個話,接了這一把香,就大聲念阿彌陀佛。念不到十句,他就說:「牛頭人不見了,阿彌陀佛來了,我要跟他走了。」他就這樣往生了。

 上一篇:凈空法師法語:自己害自己

下一篇:凈空法師法語:佛法講大慈大悲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8364.html)------------------------------------------------------------------------------------------------------------------------------凈空法師法語:佛法講大慈大悲

 

 發布:明華居士 []   日期:2008-12-26    

 1 佛法講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真誠、清凈、平等」的愛心,這個愛心是以智慧為基礎的,不是感情的。佛菩薩在什麼地方現身,在什麼地方說法,是依什麼?依感應,眾生有感,佛就有應。2 什麼叫感?依教修行。這個地方依教修行的人多,佛菩薩自然就來了,不請他就來了。《無量壽經》上說菩薩作一切眾生「不請之友」,不必要請他就來了。如果請他就來,不請他就不來,那是藏教的小菩薩,不是大菩薩。3 大菩薩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不用請他。即使是冤家對頭,「這個人過去曾經欺騙過我、侮辱過我、陷害過我」,現在他回頭向善,還是來幫他,真的是《佛說八大人覺經》上所說的「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我們要在這些地方學習。4 大菩薩要幫助的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所以不局限在一個佛剎,不局限一個地區。哪裡有緣,哪裡現身,「千處祈求千處應」!大菩薩用的是清凈心、平等心,這個才叫大慈大悲。心稍稍有一點偏邪,縱有慈悲,不能稱為大慈悲。5 佛經上講慈悲,常說的有四種,第一種「愛緣慈悲」,這很小的。我喜歡你,對你慈悲;不喜歡你,對你就不慈悲。這種慈悲凡夫都有。第二種慈悲是「眾生緣慈悲」,這就是中國古人常講的能夠推己及人。6 第三種叫「法緣慈悲」,那是對於佛法有相當程度的通達明了,他覺悟了,知道自己與一切有情眾生的關係,知道修行證果必須要「自行化他」;化他實在是自度,自他不二,懂得這些道理,那個慈悲心是從這些道理裡面生出來的,這是「法緣慈悲」。7 如來果地上,這些道理都不需要講了,所以第四種叫「無緣慈悲」。無緣,沒有任何條件,為什麼?「情與無情同一體」,還談什麼條件!我們在講席裡頭常常提醒,希望大家長時間地熏修,讓這一個觀念愈來愈深刻,不知不覺變成自己的見解、思想的依據。8 「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如果我們有這個念頭,這個慈悲是「法緣慈悲」;自自然然契入,連念頭都沒有,你已經契入了,這是「無緣慈悲」!

南無阿彌陀佛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8365.html)------------------------------------------------------------------------------------------------------------------------------達真堪布:看了幾本書,自以為懂得挺多,這都是修行上的障礙

 

 發布:悉以諸音而說法 []   日期:2011-10-29 7:42:00     

    ……     有的人看了幾本書,自以為懂得挺多,心裡有很多想法,但這都是修行上的障礙!剛開始時都會這樣,我以前也是這樣,後來才知道都是自己製造的障礙。因為看的東西多,需要思維的地方就多,懷疑的地方也多,這是修行上最大的障礙。所以不用有那麼多想法,也不要有那麼多懷疑,只要一心一意,就能修成!      佛法是從恭敬心和信心裡得到的。如果沒有恭敬心,沒有信心,即使你再聰明,書看得再多,光碟聽得再多,也沒有用;你的上師是法王,你修行的地方是五明佛學院,對你來說也沒用。因為你對這些法沒有信心。什麼叫沒有信心?就是沒有興趣。你很早就知道佛法,並接觸過佛法,但你沒有學修,這就是對佛法、對自己的信心不具足。      對自己沒有信心的人,無論做什麼都不會成功,既不會有世間的成就,也不會有出世間的成就。天天馬馬虎虎地過日子,活著沒信心,死了沒決心,這種人同傍生沒有什麼區別。吃喝玩樂誰都會,螞蟻、蚊子、蒼蠅、蟑螂都會。它們餓了也會吃,凍了也會取曖,困了也會找地方休息。蒼蠅、蚊子天天飛來飛去,也是為了吃,它們也沒餓著,凍著。你能脫離輪迴,擺脫痛苦,解脫成佛,能救度更多的眾生,才算是真正的人。     ……     節選自達真堪布《百日共修 往生法(二)》    上一篇:蕅益大師:具此深信,方能發於大願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5483.html)------------------------------------------------------------------------------------------------------------------------------------------------------------------------------------------------------------------------------------------------------------先知己過,再學恕人

 發布:心源 []   日期:2011-5-24 20:13:00     

   唐一庵曾經告訴弟子:「一般人都知道:顏回不計較的修養,我們很難比得上,卻不知道單單一個犯字,我們也學不來!」

  弟子問:「這是什麼意思呢?」

  唐一庵回答:「顏子待人處世,絕對不會得罪別人,所以別人批評或者找他麻煩,才能說是侵犯。我們遇到批評或橫逆,必定是咎由自取,怎麼能說別人侵犯我們呢?我們現在不須學習不計較,先要學習了解侵犯的真正意義。」

  (評)高景逸先生說:看見過錯,所以求福;反省自己,所以免禍。時常看見自己的缺點,便是一直走在吉祥中了。自己承認不是,別人便不好意思再開口指責了。不是因為有了橫逆,所以暫且自認不是。

  其實,我們又不是聖人,怎麼能盡善盡美呢?別人來找我麻煩,多半是我咎由自取。我們應該反省自己、明白道理,自然會發現如此。那麼,我們的心愈細密,臨事便愈精詳。經過一番歷練,就有一番進步和利益,而且節省了多少氣力,增加了多少見識。

  小人所以經常是小人,只是因為他一直認定別人的不是而已。(《德育古監》第一二八頁)

 上一篇:蔡禮旭老師:孩子傲慢怎麼辦?

下一篇:良心不安,便是有罪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7/72395.html)------------------------------------------------------------------------------------------------------------------------------蕅益大師:具此深信,方能發於大願

 

 發布:念念彌陀 []   日期:2011-10-28 23:18:00     

(彌陀要解) 吾人大事因緣,同居一關,最難透脫,唯極樂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彌陀願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具此深信,方能發於大願。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凈土指南。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凈業者,不可不知也。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5479.html)------------------------------------------------------------------------------------------------------------------------------蕅益大師:念佛法門的根本原理,十界聖凡皆唯心造

 發布:wwdxk []   日期:2011-10-20 8:49:00     

歙浦天馬院普說  華嚴經云:「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當知二偈,旨趣無別。既唯心造,皆是有為;既唯有為,皆如夢幻。然有為有二:一、有為有漏,即六凡法界;二、有為無漏,即四聖法界。十界聖凡雖別,究竟皆唯心造;而有為有漏如夢幻,有為無漏順法性故,非夢幻也。   何謂六凡皆唯心造?若一念與上品十惡相應,則法界舉體而為地獄;一念與中品十惡相應,法界舉體為畜生;一念與下品十惡相應,法界舉體為餓鬼。一念與下品十善相應,法界舉體為修羅;一念與中品十善相應,法界舉體為人道;一念與上品十善相應,法界舉體為天道。此六道者,不但三塗,及下界人天,生死往還,如幻如夢;假饒非想非非想處,不免墮落空亡,皆如夢幻也。   何謂四聖皆唯心造?若能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勤修戒定慧品,得證偏真涅槃,則法界舉體而為聲聞。能諦觀流轉、還滅、十二因緣,而得覺悟,則法界舉體為獨覺。能以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廣修六度萬行,自利利他,則法界舉體為菩薩。菩薩復有四種:若依生滅四諦發四弘誓願,三大阿僧祗劫,伏惑度生,即是藏教菩薩。依無生四諦發四弘,先斷正使,扶習潤生,度如幻眾,即通教菩薩。依無量四諦發四弘,不但化度六凡出分段生死,兼度三乘權聖出變易生死,即別教菩薩。若能徹悟現前一念心性,本自豎窮橫遍,眾生迷之,舉體為集苦,而此心不減;諸佛悟之,舉體為道滅,而此心不增;妙心雖同,迷悟懸隔;遂依無作四諦,發無上菩提心,稱性修行六度萬行,自覺覺他,即是圓教菩薩。此四種菩薩所修福智,便名有為無漏。況功行圓滿,同歸無上菩提,則法界舉體而為四智菩提,無漏身土,盡未來際,利樂有情,豈可亦謂之如幻如夢乎?然四聖中,二乘雖出生死,但證偏真,不達心性全體,僅名有為無漏;諸佛、菩薩,能證心性全體,故約全性起修,即名有為無漏,可也;若約全修在性,即名無為無漏,可也。金剛經如幻如夢者,為破凡、外、二乘我、法二執言之。夫夢境雖空,而夢心即是覺心;幻事雖虛,而幻本亦不全虛;泡雖無實,而非無水;影雖無實,而非無質。則知六凡生死往還,雖如幻夢,而佛性亦不斷滅,但日用不知耳。菩薩了知現前一念心性,亘古亘今,不生不滅,上等諸佛,下等眾生;雖欲不上求下化,不可得也。   然、雖發大菩提心,無始虛妄無明習重,觀力輕微,恐易退轉;必須將此圓解,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蓋吾人現前一念心性,既本豎窮橫遍,則本具無邊剎海。於我心性無邊剎海中,實有十萬億剎外之極樂世界,實有現在阿彌陀佛,先證心性,慈悲接引一切迷流;我今以此菩提心力,稱彼名號,便與阿彌陀佛,如空合空、水合水。故稱名一聲,即一聲一心不亂;稱名十聲,即十聲一心不亂;乃至稱名七日,即七日一心不亂。以正稱名時,更無二心,更無可亂故也。   或謂:十惡五逆,臨終十念尚得往生,何必平日矻矻稱名。此大不然!經雲十惡五逆得往生者,必過去曾種菩提種子。若無菩提種子,何能遇善友?縱遇善友勸發,亦何能頓生信願、稱念洪名耶?故凡修心凈業之士,急須薦取妙心,發菩提願,稱念阿彌陀佛,雖不斷惑,亦能帶業往生,橫超三界。乃不可思議法門;十方諸佛;以無量舌,無量音,嘆此法門,猶莫能盡。應當諦信而力行之。   今篁南聖河吳居士,與堅密法友,特為令先慈成凈優婆夷、洪太孺人,請說法要,敬為拈出。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94462.html)------------------------------------------------------------------------------------------------------------------------------蕅益大師:非時食戒十大益論 

 發布:善因 []   日期:2011-11-16 19:37:00   蕅益大師:非時食戒十大益論   客問杜多子曰。吾聞殺盜淫妄。名為性罪。飲酒昏迷。失智慧種。食眾生肉斷大慈悲。是以如來制戒。七眾同遵。固無惑焉。至於常食養身。有何過咎。而非時食戒。如此嚴邪。願聞其旨。杜多子曰。吾正欲申齋法之要。以軌行人。時哉問也。夫齋法是十方三世諸佛弟子。通行大道。出生死法之要津也。愚夫逐逐口腹。甘為飲食之人。既畏此律檢。豈辨其利益。今原如來立制本意。盡善盡美。何能殫述。略而舉之。大益有十。    一斷生死緣。經雲。一切眾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又雲。三界眾生。皆依飲食而得存活。所謂段食。觸食。思食。識食。由此觀之。淫慾固生死正因。飲食乃生死第一增上緣也。均為五欲所攝。特資此毒身。借之修道。不能全斷。然設得食時。尚作曠野食子肉想。何容恣意於非時邪。    二表中道義。台宗雲。午前進食。表方便道。猶似有法可得。過中不食。表除中道外。更無所需。此之理觀。全託事境。儻粗戒尚不自持。非同俗人。夜猶飲食。放縱之不及。即同外道。日啖一麻一麥之太過。行不適中。妙理何由契會。三調身少病。脾主信,數數食。最能傷脾。故玄門以戒晚食為養生善術。豈名忍飯。    四道業尊崇。趙州雲二時粥飯是雜用心處。二時已雜。況三四邪。儒曰。飲食之人。則人賤之。今恪守齋法。專精辦道。道業自隆。    五堅固戒品。晚食助火助氣。增長淫心。今寂爾清凈。戒體堅牢。    六堪能修定。斷其雜食亂想。身心輕利。取定不難。    七出生智慧。晚餐助昏蓋。今清凈惺寂。不障觀慧。又於四種食。如法作厭離想。即能斷三界惑。    八離鬼畜業。畜生午後食。鬼夜食。不持齋法。鬼畜無異。牽入其類。持此齋法。遠離二趣生緣。    九不惱檀信。謂長乞食者。設午後更復持缽。則終日但見沙門往還。必令施主生惱。今午後惟晏坐修道。能令僧俗皆安。    十不擾行人。今時叢林晚餐。廚人惟事炊爨。終身碌碌。不異傭工。齋法若明。則無此煩擾。共修道業。    是以諸佛出世。必立此制。乃至在家居士。猶令於月六齋日。受八關齋法。以種永出因緣。況沙彌比丘。可無慚無愧。非時受食邪。設有病苦因緣。佛自立非時漿。七日葯以濟之。斷無以晚食為藥石之理也。願高明者。深信而力行之。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8869.html)------------------------------------------------------------------------------------------------------------------------------蕅益大師:佛不可不念,切勿自欺欺人!

 

 發布:wwdxk []   日期:2011-7-29 11:13:00 

 蕅益大師 示陸喻蓮    超生脫死,舍凈土一門,決無直捷橫超方便;而生凈土,舍念佛一法,決無萬修萬去工夫。近世盲禪:妄謂彌陀不必念,凈土不必生,儱侗□突,墮塹落坑。夫夜卧之頃,枕席不安,猶必安置;以三界火宅,而不思出離,可乎?若漫云:悟心之士,此間即寂光。何不曰:惡罵是稱讚,惡打即供養,糞穢即栴檀,塗炭是天宮寶殿乎?儻未能啖糞卧炭,則凈土決不可不生。設果能,亦豚豕雞犬耳。何若老實念佛,導之以信,要之以願,徑登九品蓮台,與觀音、勢至、海眾為眷屬。回視空頭惡見邪禪,博一時假祖師之虛名,墮萬劫拔舌犁耕之實苦,何啻雲泥也哉!莫論散心定心,只勉課程終身不缺,日勤日切,凈土華棻,晝夜增榮矣。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81330.html)------------------------------------------------------------------------------------------------------------------------------蕅益大師:念佛一時信心不足不要緊

 發布:wwdxk []   日期:2011-7-29 11:22:00    

 蕅益大師 示玄著    佛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現前一念心性,本不在內外中間;非三世所攝,非四句可得;只不肯諦審諦觀,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便成眾生知見。若仔細觀此眾生知見,仍不在內外中間諸處,不屬三世,不墮四句,則眾生知見當體原即佛知佛見矣。倘不能直下信入,亦不必別起疑情,更不必錯下承當,只深心持戒念佛;果持得清凈,念得親切,自然驀地信去,所謂"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也。此棒打石人頭,曝曝論實事。若要之乎者也,有諸方狐涎在,非吾所知也。偈曰:  眾生知見佛知見,如水結冰冰還泮;  戒力春風佛日暉,黃河坼聲震兩岸。  切莫痴狂向外求,悟徹依然擔板漢。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81337.html)------------------------------------------------------------------------------------------------------------------------------蕅益大師回答:「當下即是凈土,何必西方?」

 

 發布:wwdxk []   日期:2011-7-29 11:32:00       

 蕅益大師 示謝在之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現在無際,覓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謂無。應用千變萬化,而不可謂有。三世諸佛,一切眾生,從無二體。十方虛空,剎塵差別,皆吾心所現之相分耳。是故四種凈土,皆不在心外,乃名唯心。謂極樂不即唯心,則西方豈在心外?而吾心豈局東方哉!人謂:諸有為法,皆如夢、如幻。不知心性不可喚作有為;不可喚作無為。因迷故,即無為成有為。有三界輪迴因果,喻如夢、幻、泡、影、露、電。若返迷歸悟,則又即有為成無為。如夢得醒,幻複本,泡歸水,影歸質,露不異濕性,電不異常光。今念佛求生凈土,正返迷歸悟,至圓至頓;概以夢幻掃之,可乎哉!……夫依對待而論:娑婆活計,添夢者也;求生凈土,醒夢者也;不可不求生也。依絕待而論:惑業感於三界,惡夢也;念佛生於凈土,好夢也;亦不可不求生也。惑者又曰:當下即是凈土,何必西方?問曰:當下即飽暖,何必吃飯穿衣?當下即富貴,何必貨殖科甲?當下是學問,何必讀書?當下是帝京,何必北上?既世間法毫不可廢,何獨於出世法而廢之!苟深思此理,凈土之生,萬牛莫挽矣!天如祖師云:"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釋迦復起,不易斯言!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81343.html)------------------------------------------------------------------------------------------------------------------------------佛陀彈琴譬喻的教導

 

 發布:佛弟子 []   日期:2010-5-1    

 

 有一次,佛陀來到摩揭陀國王舍城,住在東北方城外的靈鷲山,而尊者二十億耳,正好也在附近的一處墳場精進修學。  

尊者二十億耳不分晝夜地勤修,不是禪坐就是經行,日夜不離佛陀教導的三十七道品。尊者經行所到之處,經常看得見因為腳磨破皮而留下來的斑斑血跡,引來鳥兒啄食。

這麼努力的精進修學,卻還老是無法突破,一直不得解脫,尊者最初的修學熱誠與信心,就這樣逐漸逐漸地消耗掉,終於,熱誠冷卻了,信心動搖了。

有一天,他不禁暗自這麼想:「在世尊眾多弟子中,我算得上是精進修學群里的一個了,可是至今還不得解脫,再這樣耗下去有什麼用呢?不如還俗回家,用父母親雄厚財力布施作福,還來得受用些。」

佛陀知道了尊者二十億耳這樣的想法,就來墳場開導他。

佛陀對他說:「二十億耳!未出家時,你會彈琴嗎?」

「會的,出家前我琴彈得還不錯。」

「那好!當你彈琴時,如果琴弦調得太緊,彈出來的聲音好聽嗎?」

「不好聽,世尊!」

「如果琴弦調得太松,彈出來的聲音好聽嗎?」

「不好聽,世尊!」

「如果琴弦調得鬆緊適中,彈出來的聲音好聽嗎?」

「這樣就好聽了,世尊!」

「這就對了,修道人!

修學太精進,就像調得太緊的琴弦,反而引起急躁不安;

精進不足,就像調得太松的琴弦,又令人懶散懈怠,兩者都不能引領你成就。

所以,你應當避開這兩種情況,做適當的調整,就可以修得解脫了。」

尊者二十億耳聽了佛陀這番開導,重新燃起了修學的熱誠與信心,常常念著上面佛陀彈琴譬喻的教導,繼續修學,不久便成就解脫了。

解脫後,尊者二十億耳心想,應當去向佛陀稟報,於是,就前往拜見佛陀,向佛陀報告他的解脫體證:

「世尊!一位真正的解脫者,不是因為相信而能證入無欲;不是為了名聞利養而能安於遠離;不是為了不犯戒而做到無諍,解脫者是因為貪、瞋、痴已盡的緣故,所以能樂於無欲;樂於遠離;樂於無諍;樂於愛盡;樂於取離;樂於心不移動。

一位心正解脫的比丘,不會因為他看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嘗到了什麼,觸到了什麼,意識了什麼而退失解脫,解脫者在六根認識境界時,心不會被境界俘虜,始終能維持一貫地清凈不雜、堅住不動,能就其因緣,善觀生滅無常;善觀無常中的寂滅性,就像一座堅固的大石山,任憑哪個方向來的風雨吹打,都不能令其動搖、轉移一樣。」

佛陀聽了尊者二十億耳這番報告後,十分歡喜,隨後對比丘們說:

「比丘們!解脫的人,應當像這樣表白自己的體證。二十億耳的表白,不卑不亢,平順真實,他是真的成就解脫了,不是未證說證、自取減損的增上慢者。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3/30309.html)

------------------------------------------------------------------------------------------------------------------------------凈空法師法語:盲修瞎練,功夫不得力

 

 發布:心慧 [全部文章 空間 留言]   日期:2012-1-11 20:32:00   

1 佛法講修行,修行依什麼?依定慧。定慧是覺,這叫真修行、真會用功。要是不會這個方法,跟諸位說,不管你用什麼樣的方式來修學,總歸是盲修瞎練。為什麼說你盲修瞎練?你不能降伏你的妄念。2 學佛的同修,念經也好,念佛也好,不能降伏妄念,不能攝心,統統叫盲修瞎練,雖然天天在念,還在胡思亂想,這就是修行功夫不得力、久修無成的關鍵所在。3 說實在的,修凈土法門,成佛真的不需要很長時間,關鍵就是你明不明了、你肯不肯干。你要是非常精進,非常認真努力地修學,把凈土的理論、方法、境界都能夠掌握住,很短時間你就能成就。4 今日之下,念佛的人多、修行的人多,往生的人不多,什麼原因?盲修瞎練,沒有善知識指路,路子不明,修行發生了障礙,功夫不得力。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493.html)------------------------------------------------------------------------------------------------------------------------------凈空法師法語:明理的人,絕不怨天尤人

 

 發布:心慧 []   日期:2012-1-12 22:56:00   

1 現代社會,一般人沒有接受過聖賢教誨,滿腔的怨氣,怨天尤人,充滿了憤恨、嫉妒,總是看到我不如別人——我的地位不如人、我的收入不如人、我的享受不如人。 2 我聽說許許多多大學生自殺,為什麼自殺?滿腔的怨恨。自殺能不能解決問題?不能,自殺是更痛苦。為什麼?自殺也是造惡業,不但對自己不利,對於一切眾生所造成的是負面的影響。所以自殺的罪很重,果報都在地獄,你細讀佛經就明了。3 如果你常常讀佛經,你就曉得你到這個世間來,是來酬償你過去生中的業報。明了之後,命裡面是貧賤,安於貧賤,我造的因,我總要承受果報;命裡面是富貴,安於富貴。4 明理的人,了解事實真相的人,絕不怨天尤人,又何況命運可以改造。我們學佛的目的何在?就是為了改造命運。改惡為善、改迷為悟、改凡為聖,這是我們的目標;換句話說,我們學佛的最終目標是了生死、超越輪迴。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638.html)------------------------------------------------------------------------------------------------------------------------------凈空法師法語:菩提心嚇跑掉了,不行!

 發布:心慧 []   日期:2012-1-14 0:02:00     

1 菩提心,意思很深很廣,為了介紹方便起見,古人常講兩種菩提心:一種是緣事菩提心,一種是緣理菩提心。從事上講,就是通常所說的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是菩提心。2 在《無量壽經》裡面,四十八願是菩提心。四十八願,願願度眾生,這是阿彌陀佛所發的大菩提心、無上菩提心。3 四弘誓願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有沒有發這個心?那個眾生很可惡,那個眾生我討厭他,還度他嗎?可見得我們菩提心是假的。喜歡他,我就度他,其實自己都度不了,哪有能力度別人?4 菩提心,概括起來,就是經題上的「清凈平等覺」。這一個心一發,你的心就得平等,你怎麼會對眾生有好惡這個念頭?還有愛好、還有討厭,你的菩提心沒發!惡鬼現前,惡魔現前,你也愛他,你也要去幫助他,這才叫菩提心。今天你要看到惡鬼惡魔,都嚇死了,嚇呆了,菩提心嚇跑掉了,不行!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724.html)------------------------------------------------------------------------------------------------------------------------------凈空法師:中國的文言文將來會變成世界語言!

 

 發布:清凈乃空 []   日期:2012-1-13 12:49:00  

 

    凈空法師:中國的文言文將來會變成世界語言!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68集 2011年12月6日講於香港     所以今天我們中國人學佛一定要用「儒、道」作為基礎。儒,我們今天特別重視行門,為什麼?如果只是解,而不行,變成了佛學,變成知識,這沒有什麼用處的,對於自己了生死是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真學佛注重行、真干。那儒家至少我們要把《弟子規》落實,把道家的《太上感應篇》落實,用這個來作基礎,再落實《十善業道》,出家還要落實《沙彌律儀》。這四個根,根本的根本。這四個根紮下去四平八穩,行門扎四個根。解門裡面就一個根,什麼根?文言文。    你沒有文言文的基礎,你入不了大乘,你不能深入經藏。文字是手段、是方法,你文言文不通怎麼行?現在怎麼樣修你沒辦法深入,就是因為你不懂文言文。我有理由相信:中國文言文將來會變成世界文字,跟現在的英語一樣,不能不學。什麼原因?因為今天全世界,真正講到智慧,就像方東美先生所講的,最高的哲學、最高的科學,在文言文裡頭,在大乘佛法裡頭.那你這個文字你沒辦法,要靠翻譯的話,你決定達不到。何況文言文學習並不困難,只要熟背兩百篇。小孩學容易啊!小孩一百篇古文一年他就根就紮下去了。所以古時候學佛他不困難,這個基礎從小就打了,六、七歲就開始背書了,背到十一、二歲不止兩百篇,至少差不多有兩、三千篇,那個根扎得多深!所以經典、《四庫全書》對他們來講,一點障礙都沒有。    我們今天把紮根都疏忽了,要想深入沒有辦法。你到一個程度,下面你就下不去了。我相信文言文會變成世界語言,我憑什麼?憑這次的《群書治要》,這一部書。我們為了大家的需要,希望他快速流通,所以編了《群書治要360》。這樣的小冊子,分量不大,在《群書治要》裡頭精選360條,一天學一條,360條。這就把原文翻成白話文。我進一步要求漢學院的老師們,希望要注音、要註解、要翻成白話文。像《國語日報》、《古今文選》的方式,然後從白話文裡頭翻成外國文字。這套書沒有一個不喜愛啊!裡面講的什麼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生必讀之書。原文是文言文,不學文言文不能看原文,那你想看原文的時候,你一定要學文言文。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文言文是將來世界語言。為什麼?中國千萬年古聖先賢的智慧、方法、經驗、成就的東西全在這裡頭。你要不要?你要,先拿鑰匙,文言文是鑰匙。這是世界文化遺產,排列在第一項目、第一種。所以現在我們的同學,你們如果有小孩,要教小孩背文言文,將來長大以後,他會感恩你一輩子。你把中國千萬年祖宗的遺產給他,他能不感激你嗎?    你現在要叫他學這個、學那個,他將來會怨恨一輩子。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從小不教他?把時間、精力都浪費掉了。這個都是叫通權達變,善巧方便。    學佛也是這一個道理,先要叫他認識佛法,他對佛法,什麼叫佛法?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興趣生起來了。為什麼呢?他想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想了解「我」 到底是什麼。像德國的普朗克,他想了解,一生想了解物質究竟是什麼,用一生的精力去研究,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他用分析的方法,把物質分到最後,分成到量子,發現這個東西不能存在,有這個現象,他不是一個真正存在的東西。搞清楚、搞明白了。發現意念,從研究物質發現意念,意念是物質的基礎,有意念才有物質現象,沒有意念,根本物質現象不存在。所以意念能改變物質,當然意念能控制物質。《大集經》上這句話,這都是講菩薩了,能調眾生。「調」就是善巧方便,幫助眾生去向無上正等正覺。這是菩薩的善巧方便。    ……    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的修學要有方法。我們幫助別人也得要有方法。而且還要有善巧。幫助自己提升,幫助別人理解。    「又《凈影書》曰:化行善巧,隨物所宜,種種異現,名權方便。綜上經論,故知以善巧穩變之法。」    「善」是好辦法,「巧」是巧妙,「穩」是穩當、方便。這個方法叫妙契眾生根基。    妙契眾生根基,無過於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容易,難信,真難相信,多少人學了一輩子,對他半信半疑,最後不能往生,還是繼續搞六道輪迴。太多太多了!我們年輕的時候,李老師常常告訴我們,實際上在那個時代,我們對凈宗也是半信半疑,為什麼?事上沒看到,理上不清楚。我們是在理上搞清楚了,不懷疑了,理上是科學家幫我們大忙,沒有現在的量子力學,我們還是半信半疑,他講得太玄了,從來沒有聽說過。古人的註解有些是注出來了,太深了,看不懂,我們看到的模稜兩可,到看到現代科學的報告,我們才恍然大悟,回過頭來再查經,經上早就說清楚了,早就說明白了。科學家把這個念頭找到了,沒有原因突然蹦出來的,立刻就消失了。我們聽到這個報告,馬上想起經上「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不是佛講清楚了嗎!佛雖然講清楚了,不懂啊!    什麼叫「當處出生」?什麼叫「隨處滅盡」?這是念頭。那物質現象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所以,「善、巧、穩、變」四個條件,方便理事,四個條件。「妙契眾生根基」。妙:巧妙,就能跟眾生根基相應。   現在眾生的根基,受科學教育影響很深,科學教育第一個特點就是懷疑。聖賢教誨,佛菩薩的經論,新興之學是決定不許可懷疑的。所以,貪嗔痴慢最後一個是 「疑」。佛在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障礙什麼?障礙他見性,障礙他得定。他的定功不能向上提升,不能夠明心見性,原因在此地。    所以,印光大師教我們:佛法從誠敬契入,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誠敬」兩個字好難。現在的人虛情假意哪來的誠實?誠實我們一般講老實,沒有老實人。到哪裡去找,這才知道難,真難!    那我們怎樣幫助人把誠敬找回來?這個有方便的,《弟子規》是方便,為什麼?對父母有點孝敬,那誠敬心生起來了。要多講講:你小時候父母怎麼照顧你,你怎麼能長這麼大,誰幫助你的,這種恩能忘記嗎,父母培養你們這一代、那一代的人好辛苦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亂當中,苦不堪言,能生育你們、養育你們。

這些年來,二戰之後到現在一甲子了,雖然沒有戰亂,社會還是亂,這個動亂什麼原因呢?我們把傳統丟掉了,把倫理丟掉了,道德丟掉了,因果丟掉了,神也不相信。科學、尤其是工商,鼓勵大家消費,培養大家的貪嗔痴,無底線的去膨脹,造成今天整個社會動亂,造成今天地球上災變,不是沒有原因。我們現在怎樣把這些人帶回頭?這個事可不是容易的事,真的是要善、巧、穩、變之法,這用我們的智慧。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682.html)------------------------------------------------------------------------------------------------------------------------------凈界法師:你以前很有錢,出家了以後全部舍掉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10 18:25:00  【凈界法師】【四十八願導讀19】你以前很有錢,出家後全部舍掉,然後接受人家的供養!     你以前很有錢,出家了以後全部舍掉,然後接受人家的供養!    凈界法師     問:修行者對於檀越至誠供養,他們為了修福報,減少妻兒的受用;而身為僧眾要接受供養,怕自身無德行,而又不能不接受,應如何辦才好?     答: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定位,其實你出了家以後,你扮演的就是這個角色,你就是三寶,這個是你不能夠逃避的責任。    就是今天不是你接不接受,你一定要接受的,你可以把它轉到常住、轉給需要的眾生;但是你身為三寶沒有不接受的理由,特別是菩薩戒講得很清楚。    那我們今天的回饋就是怎麼樣呢?你供養我,我把功德迴向給你,那產生一個良好的互動,這也是佛陀的本意。    佛陀是告訴我們「出家眾不能經營生產事業的,你一定要接受人家的供養。你以前很有錢,你出家了以後全部舍掉,然後接受人家的供養」,佛陀的思考模式是這樣子的。    你沒有不接受別人供養的理由,你沒有這個權力,可以這樣子講。    那我們今天就是少欲知足,人家供養我們,我們歡喜接受,我成就你的善業、成就你的福德,那我把這個多餘的東西,放到弘護正法、放到住持三寶,那我們把功德迴向,那變成一個相互的好的互動,佛陀當初的設計是這樣子。    好,我們今天就把這個四十八願的緣起跟特色作一個簡要的說明,下一堂課我們就正式的把彌陀四十八願跟大家作介紹。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399.html)------------------------------------------------------------------------------------------------------------------------------星雲法師:一池落花兩樣情 需要改變的是內心

 

 發布:欣求極樂 []   日期:2011-5-15 11:18:00  

 

有一個年輕人剛結婚時,逢人便說,有了家庭生活多麼美好、愜意。單身時,回家吃泡麵度日,現在一回到家,大門一開,笑容可掬的太太提著拖鞋讓我穿上,一進到屋子裡,可愛的小狗圍著我汪汪叫,餐桌上菜香四溢,你看人生多麼美好,擁有家庭多麼幸福呀! 一年後,他逢人訴苦,有了家庭的煩惱。因為現在一回到家,太太不再拿拖鞋給我穿了,她也有工作忙碌著,換成小狗銜拖鞋給我,我的太太繞著我汪汪叫。要求我分擔家事,要求我儲蓄,要求我要懂得投資之道,要求我準時回家……一年後,浪漫的燭光晚餐不見了,溫柔可人的太太變成管家婆,結婚這麼不自由,簡直像個牢獄一般。 年輕人心情苦悶,跑到寺廟向一位法師訴苦。法師聽完年輕人的話,告訴他:「你大可不必再苦惱,你仍然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為什麼呢?你的拖鞋一樣有善解人意的小狗給你銜來,太太對你要求的聲音,就當作小狗可愛的汪汪叫,彷彿是一首又一首的幸福樂曲,你的生活,還是和以前一樣美滿。」 這個世界怎麼改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內心的世界,不要陷入外境的迷思,平添煩惱。我們常因外境心生分別,一句好話上天堂,一句批評,茶飯無味,輾轉難眠。《華嚴經·普賢三昧晶第三》說,如來的心「離諸諂誑心清凈,常樂慈悲性歡喜。」凡夫的心原與如來並無二致,只要懂得化慳心為舍心,化嗔心為喜心,化貪心為施心,化殺心為慈心,自然解冤消愁,不再於刀口上舔蜜,貪求世間五欲的滋味。 改變外在的環境,不如改變我們內在的心境。就如一池落花,兩樣心情。有人憐惜好花飄零,有人卻喜花果將熟。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7/71089.html)------------------------------------------------------------------------------------------------------------------------------方海權:柯居士抄經入定身處祇樹給孤獨園

 

 發布:阿霞 []   日期:2011-10-13 18:26:00    

 

方海權:柯居士抄經入定身處祇樹給孤獨園——摘自《人生改造命運要義》  在接受佛的教育之中,多少高僧居士在修學的過程裡面。出現過種種瑞相,使各自對佛法的追求更加刻骨銘心。   柯居士自幼隨父母信奉佛法,是宏生法師之兄。自身修持學佛幾十年。深入經藏,對於《金剛經》更是專修專持。有一次,他在家中抄寫《金剛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干二百五十人俱、、、」。就這樣抄下去,當他抄到全神貫注心歸一處的時候。不知不覺自身處在佛講經的場所—祇樹孤獨園。感動得不能自我,心中想道:「今日世尊有大慈悲,哀憫著我,使我身處孤獨園。親眼看見園中的種種境色,講堂的偉大」。當他的頭這樣想進,精神一分散。祇樹給孤獨園即刻消失了,又回復他原來在家中抄經的現狀。   當知冥冥之中佛聖賢給興修行者的感應,使人心曠神怡。又冥冥之中提醒我們或富或貧的原因。柯居士此感應純屬善境界,他也作為更加精進道的精神支柱。當知善境界現前,我們一分神隨即消失,而使我們心更加感到清涼。當知惡境界現前,我們欲其消失而它不會消失念念在目,惱亂我們使其心裡感到不安。但善惡境界現前都好,我們不要執著,心不要去分別它。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93810.html)------------------------------------------------------------------------------------------------------------------------------凈空法師法語: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

 

 發布:心慧 []   日期:2012-1-10 18:23:00   

 

1 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我們這個心很惡,要把它修成很善,固然是修心,你還是修的染業。假如你真正明了,心是空的,心什麼都沒有的,你修寂靜法,這叫真修行。2 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修心之後才會用心。用什麼方法修?就是用一句佛號,就用這個方法,直截了當修一心不亂、修心不顛倒。3 開始修學的時候,當然心還會亂,還是會顛倒,可是你要把握著,決定不能放棄、不能退墮,一定要提起精神把這一句佛號念好。念好之後,你才曉得效果不可思議,真正能達到一心不亂、心不顛倒。4 念佛人的目的是求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因此,念佛人要把身心世界看破、放下。少一分貪戀、少一分執著,就多一分往生的把握,這一點很重要。5 所以要記住,我修一心不亂的,我修清凈心的,總要記住:心凈則土凈,接觸外面社會,外面人事紛紛來擾亂,對我們來講是很大的恩惠,為什麼?我們在這個境界裡面,時時刻刻考驗自己功夫得不得力。6 我看到了、聽到了,心裡生煩惱,我的功夫不得力,那是菩薩,那是我老師,他來告訴我:你不行,功夫不得力;你面對這些人與事,不著相、不動心,很清凈,那他就告訴你:你的功夫得力了。7 所以真修行在哪裡?就在事相上,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大乘法里常講「歷事練心」,清凈心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離開這些人與事,你到哪裡去修?你沒地方修!8 你要是說把這些不如意的人事環境都離開,那你有多大的福報?釋迦牟尼佛僧團外面有提婆達多,裡面有六群比丘,他的徒弟裡面有不少是不聽話的,調皮搗亂的,連釋迦牟尼佛在世一生弘法利生都得不到一天清凈,你想得一天清凈,你有多大福報?我們不能不覺悟。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398.html)------------------------------------------------------------------------------------------------------------------------------凈空法師法語:功夫不得力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7 9:12:00    

1 我們常常聽到「功夫不得力」,什麼叫功夫不得力?煩惱習氣還照常,一絲毫沒有改變過來,那就是功夫不得力。2 功夫得力,不在於念佛念多少,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照樣功夫不得力。不得力,就是伏不住煩惱。如果你一天只念十聲佛號,只修十念,你這十念得力,真能伏煩惱,那就不得了,那就是功夫得力!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古大德常常勸我們「珠不離手,佛不離口」,為什麼?這裡頭有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心裡要是不想佛、不念佛,就會胡思亂想。3 諸位可以勘驗,看看自己是不是這個樣子?不念佛的時候,你就想東想西,想一念善,就是種下三善道的業因種子;想一個惡事情,就是種下三惡道的種子。佛教我們只想阿彌陀佛,你一天到晚念佛、想佛,所感的是西方極樂世界,何況大乘經裡面佛常說,「心凈則佛土凈」,你真正把修學的綱領抓住了,你功夫就會得力。4 要想功夫得力,平時要用功夫,平時用什麼功夫?看破、放下。也就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看淡一點,不要分別執著。5 一切法門裡面,念佛這個法門最殊勝!我們一天到晚沒有別的念頭,起心動念只有阿彌陀佛,我們這個念佛功夫就得力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038.html)------------------------------------------------------------------------------------------------------------------------------凈空法師法語:修行要專一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10 8:50:00 

 

1 念佛的功夫,是在清凈心,不在乎念佛多少,在乎你念的佛號得不得力。什麼叫得力?念得身心清凈,這個佛號就得力了。2 如果念佛,心地不能清凈,那你念得再多也沒用處;如果念得身心清凈,每天只念十念,那已經就足夠了。理論雖然如是,為什麼祖師大德們勸我們二六時中,「佛不離口,珠不離手」?念佛的作用,無非是消除妄念,因為你妄念不停,所以這個佛號不能中斷,佛號一斷,妄念又起來了。二六時中,佛不離口,你就少打妄想,這個可以說是止惡修善。功夫有沒有得力?沒有。可是念久了,妄念自然就少了,就沒有了,心就得清凈了。可見得佛號是念得愈多愈好,久而久之,自然就得力,自然就有功夫。3 實在講,像我們這一個時代的人,煩惱習氣很重,加上外面環境不好,修學很難成就。為什麼說環境不好?我們六根所接觸的都是誘惑,都是在增長我們貪嗔痴,都是破壞道心。道心是什麼?道心是專一。無論你修學什麼法門,專一就是道心,專一就有成就。一會兒想學這個,一會兒想學那個,這就打妄想了,這就把你的道心都破壞掉了。4 你今生要是有幸遇到善知識,善知識一定是讚歎你專修。無論你修哪個法門,都值得讚歎,應當讚歎,皆有成就,為什麼?統統修清凈心。不管你學哪個法門,以清凈心迴向、求生凈土,就決定得生。5 臨命終的時候,你要見阿彌陀佛,你要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可以去,決定沒有妨礙,所以不能雜修,不能亂修,這非常非常地重要!    上一篇:新年伊始,劉素雲老師2012年1月4日寫的偈子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328.html)------------------------------------------------------------------------------------------------------------------------------凈空法師法語:經教懂得多,麻煩多

 發布:心慧 []   日期:2012-1-9 18:15:00  

 

1 佛法的修學,一定要斷煩惱,煩惱不斷,不能算成就。唯獨念佛法門,八萬四千法門裡只有這個法門帶業往生,只要你把煩惱伏住就行了,不必斷。 2 斷煩惱,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伏煩惱,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得到,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我們選擇這個法門。選這個法門,我有把握成就;選擇其他的,我沒有把握。3 念佛的秘訣在伏煩惱,斷煩惱我們斷不了,沒有這個能力,一定要把煩惱伏住。煩惱念頭才起來,立刻就要覺察,把它換成佛號,這就行了。4 現代人修行,長時間的修學,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原因是什麼?沒有把煩惱伏住。為什麼伏不住?心裡沒有把貪嗔痴慢舍掉,這是個大原因;第二個,念佛的功夫不能夠相續;第三個原因,現代人的修學,是修文字佛法。5 文字佛法修多了,迷在文字裡面,不但沒有好處,變成文字障,縱然你有成就,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一個佛學家、佛學博士,如此而已。佛學家可以說得天花亂墜,將來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6 佛學家學的是佛學常識,與戒定慧毫不相干,他見思煩惱一品也沒斷,而且天天還增長,為什麼?學問大了,眼睛長到頭頂上,瞧不起人,貢高我慢。學佛學成這樣,很可惜!7 佛是教我們恢複本能,不是叫你死在教條之下、死在文字裡面。我們看古大德的修學,人家著重的是在斷煩惱,是在斷習氣——把煩惱習氣除掉,本能就恢復,經論懂得多少沒有關係,甚至經論一竅不通,人家見思煩惱也斷掉,證果成了聖人。8 現代人根性遠不如古人,煩惱我們斷不了,這一句佛號把煩惱伏住就行了。這個經教不懂,不礙事;懂得多了的時候,麻煩多。為什麼?你真透徹了,沒有問題;不透徹,佛在這裡講有,在那裡講空,到底是空、是有?你經愈讀得多,問題就愈多,到最後一事無成,不如不學。

 上一篇:凈空法師法語:把貪嗔痴轉過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302.html)------------------------------------------------------------------------------------------------------------------------------凈空法師法語:心一天比一天清凈這就是在學佛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8 10:16:00     

1 學佛一定是愈學愈歡喜,所謂法喜充滿、破迷開悟、離苦得樂!2 迷惑、煩惱、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這總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點,一個月比一個月好,能夠做到一個月比一個月好,那我就很恭喜你。為什麼?你的功夫得力了,非常得力。3 如果你說你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好,那我就可以說,你這一生決定成佛,沒話說,決定成佛。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進步,這還得了嗎?這不得了!這是我們要努力的。就是我們的煩惱、習氣、妄想、執著要逐漸地減輕,心一天比一天清凈,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智慧增長,對人、對事的看法不一樣了,處理起來也不相同。4 有很多很用功的人,我教他念經,一天念十遍。念了一年多來見我,他說是不一樣,妄念少了,現在好像是聰明了。為什麼?辦事情很順利,講話也不會顛三倒四了,處理事情好像也很有條理。5 心清凈,智慧現前,你看看,一、兩年效果就收到了,所以,我們要懂得一門深入!學佛有什麼好處?「佛法德用」。這個德跟得到的「得」是一個意思,古時候這個德是通用的。你所得到的是什麼?是「大覺」,得到的是智慧。6 智慧起作用,起作用就太多太多了,歸納成兩大類,一類是「大慈」,一類是「大悲」,常講大慈大悲。大慈是「利樂有情」,我快樂,我也要幫助大家都快樂,這是大慈,這是佛法的用處;大悲是「教化眾生」,悲心就是憐憫心。7 佛大慈大悲,普渡眾生、幫助眾生、成就眾生,令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成就無上菩提。我過去迷惑顛倒,得到佛法的啟示,才能夠恢復自性的清凈光明,我得到這個好處!8 世間有許多人還沒有得到好處,機緣成熟了,機緣成熟就是他肯接受、肯相信、肯依這個方法去修行,我要把這個凈土法門介紹給他們,讓他們統統都能夠得到好處,統統都能夠離苦得樂,統統都能法喜充滿!這就是學佛!    上一篇:凈空法師法語:心動了就是迷

下一篇: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131.html)------------------------------------------------------------------------------------------------------------------------------

凈空法師法語:對立是錯誤的,對立是迷惑

 發布:心慧 []   日期:2012-1-2 15:15: 

 1 人在世間,煩惱無量無邊,煩惱的根在哪裡?就在對立。對立是錯誤的,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一體怎麼對立?2 你細心去思惟,在我們這個身體上,眼睛是個器官,耳朵是個器官,不一樣。身體裡面五臟六腑各有各的功能,心臟不是肝臟,肝臟不是腎臟,我們想想,它們有沒有對立?眼睛跟耳朵有沒有對立?耳朵跟鼻子有沒有對立?心肝脾肺腎有沒有對立?沒對立。3 沒有對立,這就健康,為什麼?那是一體。如果一對立,誰都不服誰,這五臟六腑不就打架了嗎?打架是什麼狀況?打架就是生病,病到嚴重就死亡,死亡就是同歸於盡,聰明人不幹這個傻事。4 人生很短,何必跟人過不去?何必跟人對立?忍一忍、讓一讓就好,不要對立。對立是迷惑,別人不覺悟,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他沒有解脫,我解脫了——對立的念頭沒有了,這就把煩惱的根拔掉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103853.html)------------------------------------------------------------------------------------------------------------------------------------------------------------------------------------------------------------------------------------------------------------凈空法師:臨終見佛時,不必擔心不認識

 發布:心源 []   日期:2010-5-1     

  

        問:臨終時心中所想的西方三聖,請問是否必須和阿彌陀佛一樣的形像?

  答:這都不要去執著,到時候無論什麼現相現前,你一定認識,你不會認錯。如果不是阿彌陀佛,或者是釋迦牟尼佛來、藥師佛來,你也知道,你也很清楚。可是如果不是阿彌陀佛,是其他的佛,其他的佛就不是阿彌陀佛,其他佛來的時候你不要跟他去,為什麼?那個不相應。我們念佛人,在密宗講本尊,顯宗也是本尊,我們的本尊是阿彌陀佛,是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他們來接引沒有問題;如果不是這三個人,其他佛菩薩來都不可以,為什麼?魔會冒充,魔會變成佛菩薩的形相來冒充接引你,那你去了你就上當。魔決定不敢變本尊,變本尊他犯法,護法神干涉他,護法神是絕對不會容許;他變其他的,護法神不管。所以我們自己要懂這個道理,那你要去,護法神說你善根不夠,你信心不夠,你是要跟彌陀去往生的,結果釋迦牟尼佛一來接引你也去了,算了,好,隨你去!這是錯了。(凈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二十五 2006/1/20)  問:臨終時不是阿彌陀佛來接引,而是觀世音菩薩或大勢至菩薩,或彌勒菩薩來接引,是否可以跟他走?

  答:彌勒菩薩接引不行,不能跟他走;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可以,西方三聖都行。如果是彌勒菩薩、藥師如來,或者是釋迦牟尼佛都不可以,那一定有問題。如果你要是堅持一定要阿彌陀佛也行,阿彌陀佛肯定會來。觀音菩薩來了,我不願意跟你去,我要阿彌陀佛來,或者說三個人一起來都行,都能求得到的。(之五十三 2006/11/10)  問:聽老法師講經非常歡喜,如果弟子執著您與阿彌陀佛,是否能往生?以後老法師是否會與阿彌陀佛來接引弟子?

  答:你不用打這個妄想,因為有這麼一個妄想,就把你往生的機會障礙掉了,你只想阿彌陀佛。將來接引你的時候,阿彌陀佛身邊當然有人,這些人裡面肯定有你認識的,先往生的,他會跟阿彌陀佛來接你。(之四十六 2006/8/25)  問:弟子只供阿彌陀佛像,若臨終時觀音、勢至二菩薩來,請問是否能跟隨而去?他們會現什麼樣的身相?

  答:這是可以的,在理上講能講得通的。至於他現什麼相?因人而異,不會一樣的。就像香港聖一法師到普陀山去拜觀音菩薩,梵音洞我都沒去過,在梵音洞裡面拜,觀音菩薩現身。他們三位法師去拜,拜了半個小時,菩薩出現了,大家都很歡喜。離開的時候三個人就說,你看到觀音菩薩了?看到了!觀音菩薩什麼樣子的?三個人講的都不一樣,聖一法師見到的是金色的,戴毘盧帽,毘盧帽就像地藏菩薩戴的帽子,全身是金色的。另外一位法師見到是白衣大士,像我們一般供的,白色的。第三位法師見到是比丘相,見到是個出家人。都見到了,都不相同。所以在臨終的時候見的相,隨著你念佛功夫的淺深,見的相不一樣。但是你一定會認識,你知道他是什麼人。雖然是沒有見過,在那個時候你會知道,知道你就要清楚,你決心跟誰去。如果說真的一定要跟阿彌陀佛去,觀音、勢至來也不行,那還要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沒有來,不跟你們去,可以的。(之五十三 2006/11/10)  問:臨命終時如果魔現釋迦牟尼佛來接引,如何辨別與阿彌陀佛不同之處?是以阿彌陀佛手中的蓮花為準嗎?

  答:這個不一定,在這個時候你不要懷疑,臨命終時候看到,自己會很清楚。如果你有這些問題存在,恐怕到臨命終時你也想不起來,有這些狀況,那你的神智非常清楚,你還有這麼多妄想,你肯定不能往生。所以,這些念頭最好現在就要把它斷掉。魔會現其他的佛身,不能現本尊,你一生念阿彌陀佛,魔不敢現阿彌陀佛身,現阿彌陀佛身那是冒充,那是有罪,護法神不答應,有護法神。他現別的身來誘惑你,護法神不管。你自己願意上當,那就吃虧了。所以,不能有這些疑惑,相信阿彌陀佛來接引,現在有這些念頭,這不是好念頭,都造成自己臨終的障礙。(之八十八 2008/2/22)   

 上一篇:凈空法師講解臨終助念

下一篇:殺身害命現世報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3/30292.html)------------------------------------------------------------------------------------------------------------------------------凈空法師:念阿彌陀佛與念觀音是否相同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1-11-19 7:17:00     

問:學佛人執著不除,終難作佛。我佛慈悲有妙法門,以方便為究竟,教令專執念佛成不退轉,同成佛道。然學人之中,執念阿彌陀佛與念觀音不同,此執是否障礙佛道?若有障礙,如何使令解脫,成就菩提之道?凈空法師答:念阿彌陀佛、念觀音菩薩都一樣,但是不能執著,執著就成了障礙。你喜歡念觀音菩薩,就一直念下去,求生凈土,臨命終時,觀音菩薩會來接引你。專念阿彌陀佛,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會來接引你,也可能觀音、勢至菩薩陪同阿彌陀佛一起來,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是世尊教導的奇妙方法。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9073.html)------------------------------------------------------------------------------------------------------------------------------------------------------------------------------------------------------------------------------------------------------------凈空法師法語:心動了就是迷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8 10:12:00    

1 什麼叫迷?迷是不知道自己有錯誤。什麼叫覺?曉得自己有過失就叫覺。覺了以後起修,悟後起修,修什麼?修正以往的錯誤。2 什麼叫覺?什麼叫迷?這個定義,一定要把它搞得清清楚楚。經論上告訴我們,覺心不動,心動了就是迷。常常保持著心不動,在一切境界里看得很清楚、聽得很清楚,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自性覺;在境界里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就不覺,就迷了。3 我們今天這個心,在一切萬物里不平等,不平等是什麼?這是妄心、是分別心、是執著心、是意識心,不是真心。4 覺心是真心,真心是佛心。我們的心是妄心,妄心是假心,這是凡夫心。妄心從哪裡來的?妄心是從迷失真心裏面變現出來的。不迷了,就是真心;迷了,真心就叫做妄心。5 所謂「轉煩惱為菩提」,煩惱跟智慧其實是一樁事情,迷了的時候是無量無邊的煩惱,悟了的時候是無量無邊的智慧,它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貴在會變,你自己要會轉變。6 迷了,感情用事,對於一切事實真相不了解;覺悟了,純粹是智慧用事。這樣說法諸位還是很難體會,我們再講得白一點:凡是念念為我、為我的家、為我這個道場,這都是迷;念念為一切眾生,這就是覺悟了。7 你自己檢點一下,你是覺還是迷,你就曉得。這個檢查比較容易,也很可靠。你起心動念是想自己,還是想別人?迷悟就在此地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130.html)------------------------------------------------------------------------------------------------------------------------------凈空法師法語:貪而無厭,你怎麼會快樂?

 發布:心慧 []   日期:2012-1-7 20:18:00    

 

1 世間有許多人,慾望太多,什麼都想求,什麼都想得到,貪而無厭——這種人最苦、最可憐,佛經上常講可憐憫者,指的就是這個。2 貪而無厭,患得患失,你怎麼會快樂?沒有的時候想盡方法得到,得到之後又想盡方法來保護,怕丟掉,最後怎麼樣?最後還是丟掉。為什麼?壽命到了,你還是要死,你死了什麼都帶不去,沒有一樣是你的。3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古大德講的這個話你不懂,你也常常聽,有時候你也會講,可是你還是放不下。沒有一樣東西能帶得去,你爭它幹什麼?你看看祖師大德給我們示現的,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沒有的時候不爭,有的時候決定不貪戀,你看他多自在。4 所以,只要你認真向祖師大德學習,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決定沒有絲毫憂慮牽掛,你就入解脫之門,你就得大自在!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106.html)------------------------------------------------------------------------------------------------------------------------------凈空法師法語:一味去修就是了

 發布:心慧 []   日期:2012-1-10 22:11:00     

  

1 一個真正修行人,只要修因,不要去想果報。你有因,哪裡會沒有果報?你不要果報,果報還是照來。2 不能說你不要,不要它就沒有了,沒這回事情。不要,它來,來了怎麼樣?覺悟的人,果報來了,自己不受用。我這福報大,大家享受,一個人樂不如大家樂,大家樂不如天下人樂,這真正快樂!3 一個人享受,大家都在那裡受苦,享受也不能心安,何況還有災難在後頭。讓大家享受,這才真正平安,絕對不會有災難,這是什麼回事?這是善根感得的自然果報。4 佛在經上說,眾生起心動念、一切作為都跟十善業相應,能離一切世間苦。所以,我們一味去修就是了,何況在三寶門中,有諸佛菩薩、護法龍天的加持,那個果報就更殊勝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415.html)------------------------------------------------------------------------------------------------------------------------------凈空法師法語:心平氣和,沒有一切慾念地去念佛,才能念得成

 發布:念念彌陀 []   日期:2011-10-26 20:21:00   

1  《阿彌陀經》是圓頓大法,經上講,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就。2   念佛法門,如果真正如理如法地修學,七天能成功。3   但是諸位要記住,「如理如法」,我把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4   如果你沒有搞清楚,你拚命在那裡干,幹上七天;也許這七天佛念完了,念了七天七夜往生沒去得了,神經病院是住定了,那個麻煩就大了,走火入魔。5   為什麼會成 這個樣子?你不如法,操之過急。6   人家念佛,是心平氣和地去念,是沒有一切慾念去念,這樣才能念得成功。7   你有個慾望、有個念頭,你這樣去念容易著魔。8   因為你有希望在那裡,魔就給你一個希望;換句話說,你有個把柄掌握在人家手上。9   你什麼希望都沒有,魔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10  如果你有慾望,你想要錢,他有很多錢誘惑你,你就會上當;你想要名,他給你一個名義,就把你套住 了。11  你什麼希望都沒有,他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無可奈何。12  所以念佛人心要清凈。13  真正念佛不求往生、不求一心不亂、不求功夫成片,什麼都不求。14  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15  念了幾天,自然得一心,自然見佛往生,那是自然 的,水到渠成,諸位要懂這個道理。16  所以念佛的人什麼都不能求,有求都是妄念。17  如果再求好勝的話,那就更是著魔,這與魔搭上緣了。18  好勝心,我要超過別人,這個不得了!19  西方極樂世界沒好勝的人,這種心萬萬要不得。20  現在打佛七,一天念到晚,都不是真念佛!20  打佛七當中有好勝的,你拜一千拜,我拜一千二百拜,我超過你,你不如我,這種心怎麼行?20  你一天念一萬聲,我念兩萬聲,這比賽!要搶到第一,這個念頭都錯了。21  這個念頭只會著魔,不會得好結果。22  所以念佛一定是心平氣和,什麼都不求。 上一篇:凈空法師法語:起心動念,因果就出現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5303.html)------------------------------------------------------------------------------------------------------------------------------凈空法師:念佛、念咒、念經都是一個標準

 

 發布:清夢居 []   日期:2011-10-29 15:02:00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解演義第72集  第二種,「《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勸導持名」,它裡面也教人持咒,這個咒是往生咒,有人學。我早年在台北講經,有個老居士,年輕就學佛,那個時候我出來講經,大概三十多歲不到四十歲,這個老居士五十多歲,他看到經上講,念滿三十萬遍往生咒就能見到阿彌陀佛,他真干,用了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念滿了三十萬遍。來給我說,他說:凈空法師,經上講的三十萬遍就能見到阿彌陀佛,我念滿三十萬遍為什麼還見不到?他就生起問題了。三十萬遍是怎麼個念法的,這一點那你得注意到。你看念佛、念咒、念經都是一個標準,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叫念佛。你念三十萬遍往生咒,念咒的時候還打妄想,念咒的時候還想著看看靈不靈,這就有問題了,把你念咒的功夫全破壞了。所以古人講,「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為什麼?愈簡單愈容易攝心。經文很長,從頭到尾念一遍你能不起妄念嗎?真正不起妄念,這才叫功夫。這部經讀下來,當中有很多個雜念在裡面,把你的功德破壞了,不是完全沒有,大幅度的減弱了。所以咒,咒語比較短,容易攝心,但是最短的佛號,四個字,「阿彌陀佛」,希望這四個字裡頭不要夾雜,這比往生咒容易多了,往生咒那比念佛難。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一定要求自己,早晚課也好,平常散念也要注意不夾雜,要注意這個。思考問題的時候就把念佛放下,思考完之後再提起佛號,不能一面念佛一面想事情;一面念佛一面工作,那個工作不用頭腦的可以,不妨礙,需要用思考的那就妨礙念佛。這個不能不知道。絕對不是說法門有問題、經咒有問題,那個沒有問題,是我們自己錯用了心,問題發生在這個地方。這是講到持咒。實際上古人講得很好,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是梵語,沒有翻譯出來,等於是咒一樣!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5526.html)------------------------------------------------------------------------------------------------------------------------------凈空法師:一句阿彌陀佛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這叫真念佛

 

 發布:念念彌陀 []   日期:2011-10-30 23:54:00    

 

「今此凈土法門,教眾生持名念佛,令眾生即念離念,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無念,即凡成聖。」這是這個法門的妙,真妙。我不知道你們同學怎麼樣,如果你們同學要是心細一點、心地妄念少一點,我想你們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講《無量壽經》的法緣特別殊勝。我自己一生的體驗,我講過很多部經論,法緣最殊勝的是《彌陀經》跟《無量壽經》。這總有個緣故,聽眾特別多,法門殊勝,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道場,這一點都不假。法門是好,可是真正入這個境界還是少數人。在理論上講,善導大師說的,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大師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親口說的,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為什麼有的人修這個法門不能成就?佛沒有問題,法門也有沒問題,經典也沒有問題,問題出在修行這個人,這個人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沒放下。「即念」,他沒有離念,這個即念是阿彌陀佛;「離念」,前面講了,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這叫真念佛。一面念阿彌陀佛,裡面還摻雜著妄想雜念在裡頭,你把念佛的功夫破壞了,所以你就沒有辦法「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你看講得多清楚、講得多明白,你必須要即念離念,念阿彌陀佛,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不能夾雜妄念在裡頭。所以佛菩薩祖師大德教我們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樣念你就能夠潛通佛智,暗合道妙,為什麼?你念佛已經念到一心。事一心,就跟阿羅漢、辟支佛這個階層相等;理一心,那就是圓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個境界相等,你能念到一心不亂。而且這個方法簡單、容易、穩當、可靠,一點都不麻煩。這個教通不通沒有關係,所以有許多不認識字的、沒有學過經教的,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了幾年,真的,他什麼念頭都念掉了,他念到一心不亂,他自己並不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到方便土去了,這種人很多;到實報土大概人會少一點,到方便土人很多。他把執著念掉了,他什麼也不執著了,單單經上講的就叫你執著名號,執持名號,執是執著,持是抓牢牢的、抓緊來,就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之外,什麼雜念都沒有、什麼妄想都沒有,這個念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生同居土。生同居土也是成聖人,極樂世界沒有凡夫,都是聖人,即凡成聖。

恭錄自《凈土大經解演義》第16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0/95671.html)------------------------------------------------------------------------------------------------------------------------------ 大安法師:佛性是我們本自具有的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12 8:53:00      

居士:我集中思想念阿彌陀佛時,心中有一種空曠、充滿、柔和的感覺,這是不是一瞬間感受到的佛性?   法師:心空即佛性,佛性是我們本自具有的。無奈無明煩惱厚重,佛性無能透顯。而執持六字洪名,正是開啟佛性的金鑰匙。為什麼這麼說?這就要從心佛眾生等無差別的原理予以觀照。阿彌陀佛的法身、報身、應化身遍入眾生介爾一念裡面,即「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所以我們至誠念佛,就能將阿彌陀佛的三身功德召喚出來,由此阿彌陀佛果地上的功德就會體現在凡夫眾生濁染的心裏面。佛號如摩尼寶珠,能澄清凡夫的污染心,能使凡夫的散亂心有序化;名號內具的無量光壽令念佛人身心柔軟,開發智慧,開顯自性。我們聲聲佛號都是與阿彌陀佛的光明互動,光光互攝,就能化解種種厄難,就能開發我們的菩提善根,就能增上我們信願持名的力量,最終令我們橫超三界,往生凈土,快速成佛。 所以至誠執持名號,稱揚讚歎彌陀的光明,如是哪怕一晝夜的持念,也能夠成辦往生大事。所以說念佛是神妙的法門。此法門的建立全體是佛果地上的境界,誠為大不可思議。 釋迦、彌陀兩土世尊,以大悲心以神道設教,教化我等眾生,生信啟願,感應道交。 自古迄今,有許多念佛人在念佛的時候,或聞到佛香,或看到蓮花,或在助念的時候見到西方三聖等,這些不是齊東野語,乃真實之事實。慧遠大師在廬山結社念佛,三次見到阿彌陀佛,劉遺民居士也有定中見過阿彌陀佛的感應。 對這些不可思議的事例,無法以邏輯思維來作論證,但事實卻鑿然存在。釋尊在宣說《無量壽經》的時候,與會的兩萬地球人都看到了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是兩土的世尊慈悲加持,令與會者斷疑啟信所致。空中現出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如黃金山,光明熾盛,西方凈土全部現前,娑婆的此土和極樂的彼土打成一片,其清晰程度就像手拿明鏡照見面像一樣。 凈土法門一一事相悉可消歸自性。極樂世界全體依正莊嚴即是涅槃的常樂我凈,亦是一切眾生所本具的。念佛法門別無奇特,但至誠懇切,無不感通。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如空印空,似水投水。執持名號,顯我自性,立竿見影,但願辛勤精進。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561.html)------------------------------------------------------------------------------------------------------------------------------大安法師:修凈土法門不妨礙世間事務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2-1-12 8:52:00   

 

原  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卻出幹事,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先覓安下處者,修凈土之謂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華中,不落惡趣之謂也。又如春月遠行,先須備雨具,驟雨忽至,則無淋漓狼狽之患。先備雨具者,修凈土之謂也;驟雨忽至者,大命將盡之謂也;無淋漓之患者,不至沉淪惡趣受諸苦惱之謂也。且先覓安下處者,不害其幹事;先備雨具者,不害其行遠途。是修凈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務,人何為而不修乎?                                ——王日休《龍舒凈土文》 譯 文  譬如人到大城市中,必定首先尋覓好旅館安頓好住宿,然後才出去辦事,即便到天暮昏黑時,也有投宿之地。首先覓好安頓的住所者,即是修凈土之意;天暮昏黑,好比死亡到來;有投宿之地,好比在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托生蓮華中,不再墮落到三惡道。又比如陽春時節去遠行,首先須準備好雨具,遇到暴雨突然下起來,則不會有淋漓狼狽的憂患。先準備雨具者,即修凈土之意;暴雨忽然來到,好比大命將盡;沒有淋漓的憂患,好比不會沉淪惡道遭受諸多苦惱。況且首先尋覓安頓住所,並不妨礙辦事;首先準備雨具,並不妨礙行走遠路。如此看來修行凈土法門,全不妨礙一切世間事務,人為何還不去修持念佛法門呢?【按】  修凈土法門,即是安心立命。佛法與世間法。不唯不相妨礙,甚且相輔相成。

 上一篇:凈空法師法語:人人都向錢看,這怎麼得了

下一篇:大安法師:佛性是我們本自具有的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06560.html)------------------------------------------------------------------------------------------------------------------------------------------------------------------------------------------------------------------------------------------------------------李炳南居士:末法時期如何修凈土法門

 

 發布:地水火風 []   日期:2011-10-2 22:55:00  

在佛學中,本沒有什麼宗派,因為末法時期,眾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從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須有所選擇。佛說:"末法時期凈土成就』我們就必須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凈土法門是二力法門,靠佛力與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凈土之人,千人中找不出幾個,大家多半浮浮的信,沒有真信啊! 學佛有三個字,缺一不可。就是"聞思修』。聞是聽聞,"佛法難聞,今已聞。』能夠聽聞佛法,甚為不易。但是聞後,沒有進一步思惟,也是枉然。現在三戒十二部到處都有,可是經藏不會開口宣說。所謂"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所以必得深入思惟與研究。再說凈土是難信之法,果要通達,必得深入三藏經典才能明白。由此可知凈土光研究還不行,必須實修。不能實行,就是廢話。要知多聞不如多思,多思不如多行,三者缺一不可。 凈土法門是易行難信之法。難信,因為信要堅固,必得八地以上菩薩才不會動搖。所以眾生要相信聖言量,依佛之願力,切實修行,"一個願力,一個實修。』這甚為重要。易行,只要能夠依佛教化去做,必定能夠成功。"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包括三藏十二部,內容非三、兩天可以說清楚,修行不可須臾離之。古人說:"要知山下路,必問過來人。』過來人教你如何辦,你就得如何辦,就能成功。 凈土宗之"凈』字很重要,凡夫常不凈。因為凡夫整天打妄想,一彈指,好幾百個妄想,一個妄想就是一番生死,太可怕了。整天妄想,是出不了六道輪迴的。有人問"有不打妄想,不起念頭的嗎?』佛才一念不起。凈土宗就是要讓念頭全部歸到凈念,不起妄想。"辦得到嗎?』只要懂法子,就辦得到。我來一趙豐原不易,今天就把法子告訴諸位,什麼法子,就是"憶佛念佛』。 念佛,就是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這當然都是凈念。但是這樣什麼職業也都不必幹了。另有方法,就是憶佛,也就是心裡想佛,忘不了佛。念佛是念茲在茲,憶佛是明記不忘、默而識之。舉例:人人都忘不了錢,也忘不了吃飯,如此將想錢與想吃飯的心,變成想佛,什麼也是阿彌陀佛之所變化。這樣默而識之,不說而心裡有印象,就是憶佛。大家必須將憶佛念佛這二句弄明白,就能得到莫大的利益。 今天時間很短,供養這幾句非常重要,大家要研究清楚,日久天長,繼續不斷的念佛,並以忘不了錢與忘不了吃飯的心來憶佛。 敬祝諸位一心不亂,法喜充滿。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92918.html) ------------------------------------------------------------------------------------------------------------------------------ 印光大師:一句彌陀成佛尚且有餘

 發布:欣求極樂 []   日期:2011-6-23 13:50:00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持之及極,成佛尚有餘。將謂念彌陀經念佛者,便不能滅定業乎。佛法如錢,在人善用。汝有錢則何事不可為。汝能專修一法,何求不得。                                                                                  復周智茂居士書四 上一篇:印光大師:教你正確閱讀經書

下一篇:印光大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8/76454.html)  ------------------------------------------------------------------------------------------------------------------------------ ------------------------------------------------------------------------------------------------------------------------------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十八集)-凈空老法師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第13集 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必修課
凈空法師《2014凈土大經科注》學習班 第3集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五十九集) 凈空法師講解

TAG:凈空法師 | 靜心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