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三十二集)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三十二集)  2008/9/21 華嚴講堂 檔名:52-213-0032   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菩薩,大家好!請坐。非常感謝大家再次參與我們的「修行與生活座談會」。雖然末學在這裡主持這個座談,實際上我在大家當中是個學生,大家提出的問題就是對學生的考核。真的是教學相長,在討論的過程中,得到最大利益的就是我自己,所以這個因緣我非常的珍惜。今天有收到不少大德同修的提問,我們首先來回答實際禪寺各位大德的問題,然後再回答網路同修所提的問題。問:首先,第一位同修他提到,他說鍾教授八月二十七號至二十八號上午講的「印光大師護國息災報告」,我們聽了很歡喜,當前最需要這種息災因果教育,我們認為多宣傳,社會才能真正息災,國寧家安,依報隨著正報轉。希望能將鍾教授的報告製成光碟,讓我們帶回家。答:這當然是可以的。據我所知,我們在華嚴講堂攝影棚所講的這些課程都有光碟流通,在此地實際禪寺都可以在客堂請到。我們現在每天早上都利用七點半到九點半的時間,對我們實際禪寺同修們進行講課,明天開始,我們一起來學習《文昌帝君陰騭文》。這篇廣為傳誦的文章,是最好的一篇因果教材,它跟《太上感應篇》可以說是異曲同工,相互輝映,相得益彰。認真來學習這種因果教育,確實能夠轉化人心,人心能夠轉惡為善,災難自然就得到化解。

問:我們來看下面一位同修,他說鍾博士您好!請問三個問題:一,「三十七道品」前面三科,如果八個小時聽經、八個小時念佛,怎麼才能完成這三科?答:三十七道品是佛教的術語,它包括七個科目。前面三科是基礎,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這三科總共十二個科目;後面四科包括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總共加起來三十七個小科目,稱為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可以說是整個佛法的修行綱領,它通大小乘,小乘大乘的修學都離不開三十七道品。你提到的前面三科,就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如何才能完成?這些科目詳細的說明,我們記得在講解《中峰三時繫念法事》當中,講到《阿彌陀經》,這裡面我們已經有了說明,我記得是用兩個小時的時間(一集)就把三十七道品介紹出來,這個可以做為參考;《十善業道經》的講解裡面也把三十七道品講出來,所以想要詳細的了解,可以參考我們前面講過的內容。當然我們師父上人講這個三十七道品,講《阿彌陀經》、講《十善業道經》里就講得更加詳細,這些您有時間可以去聽一下。如何來落實這三科,首先我們要懂得道理。譬如說「四念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個是需要真正明白我們的宇宙、我們的人生到底是怎麼回事,你的觀照才能夠提得起來。「觀身不凈」,九竅常流不凈,沒有什麼可愛的,對於身的執著要放下。而且身不是我,如果你把身執著是我,那就成了大障礙,那就障礙了真性,真性才是真我。「觀受是苦」,這個受,我們講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接觸的境界,這些感受都是苦。人生離不開八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只要你是人,你這八種苦就離不了,只要你是六道輪迴中的眾生,你就有苦受,這都是事實。「觀心無常」,我們的念頭沒有斷過,一念接一念的相續不斷,導致我們所處的境界也就一念念的遷徙不停。所以我們的境界沒辦法留住,也就是我們所處的宇宙的成住壞空、我們人身的生老病死沒有辦法停息,這都是苦,你控制不了。「觀法無我」,這一切法,宇宙、生命一切現象,有情生命也好,無情生命也好,都是無我的(這個我是主宰),沒有主宰的,全都是因緣假合之體,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是我們學佛的基本觀念。「四正勤」講的是斷惡修善: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要斷掉,未生的善要把它生起來,已生的善要令它增長,這就是四正勤。我們落實三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就是斷惡修善,就是基礎。每天檢點三個根,看看我自己有沒有做到,沒有做到,趕緊做到,這就是「未生善令生」;做到的要保持,要增長;如果是犯了錯,一對照,這三個根裡面我犯了哪一條,每天自己要懺悔,要認真,這就是「已生惡令斷」;沒有犯的不能讓它犯,這就是「未生惡令不生」,這樣落實四正勤,每天聽經聞法就是提醒自己。「四如意足」,這裡包括「欲如意足」,欲就是指我們慾望,慾望怎麼才能夠如意足?沒有慾望你就得如意足,足是滿足,你知足就如意了。為什麼要知足?因為一切法皆空,了不可得。什麼都得不到,你什麼都留不住,什麼都不是你的,為什麼要在這當中起慾望,為什麼要去起控制佔有的念頭?起這些念頭就不如意了。第二個是「精進如意足」,我們學佛要懂得精進,進是進步,精是專精。學習要懂得一門深入,《三字經》上講的「教之道,貴以專」,你能夠專就能夠進。所以我們現在華嚴講堂的法師同學們,暫停了在念佛堂每天大座的講席,專攻《太上感應篇》。聽師父上人一九九九年講的《太上感應篇》,一共是一百二十七個小時,每天我們在這裡聽六個小時,專。專就能夠進步,為什麼?因為一天到晚,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精神就集中在這一門的學習上。這一百二十七個小時,如果每天聽六小時,這二十一天也就能聽完。二十一天你真正認真的去聽講,每天反省改過,你會有長足的進步,這就是精進。你能精進,你就如意,你就生法喜。所以師父讓我們每天八小時聽經、八小時念佛,聽經也要就聽一門,八個小時都集中在一門的聽講,這就能做到精進,你就能夠很快嘗到法喜。當你真正把毛病習氣改了,你發現你進步了,你就有真正的法喜。我們沒有法喜,大多都是因為不能夠專精,不能夠一門深入,所以搞了很久還都沒搞出味道來。底下是「念如意足」。念是我們的念頭,念頭怎麼如意?念頭不起了,我們說心安、心定,這就如意了。我們能夠每天做到八小時聽經、八小時念佛,心就定了,念頭插不進來了,不是薰修經教、就是薰修念佛,不讓自己有空暇去打妄想,念頭自自然然就愈來愈少。妄念減少了,我們生智慧,看問題就看得清楚。這個現象一起來,你就能夠明白它其中的來龍去脈,這是智慧。智慧不是學來的,學到的只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是什麼?你把妄念能夠控制住一些,你的智慧就往外透一些,你就如意了,智慧現前,法喜充滿。底下一個就是「慧如意足」,你的念頭定了,因定就生慧,這個智慧解決一切問題。這是我們在師父上人領導下,用聽經、用念佛的方法來修行,是可以落實這三十七道品的三科,這三科是我們現前就可以做到的,基礎打得紮實,後面就容易了,你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都很容易成就。

問:他第二個問題。戒定慧與信願行有什麼區別?答:戒定慧叫「三學」,它通一切法門,佛講的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能夠讓你成佛道;但是信願行主要是在凈土宗裡頭講的。信,凈土宗裡面講要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拯救法界眾生,接引他們往生凈土,我們要信這個。同時,不僅要信事,也要信理,理是什麼?這一切國土、一切眾生都是我自心所現的,沒有離開我這個心,這個心是我們常住真心。常住真心它有作用,這個作用就是能現。真心你找不到,它無形無相,甚至超越我們的思惟想像,可是我們通過作用能夠領會,確實每位眾生都有真心。為什麼?因為每個眾生都有見聞覺知的功能,這個功能就是真心的本能。不僅是有情生命有這個功能,無情生命也有。日本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證明水也有見聞覺知,它接受到不同的信息,它就能有不同的反應,好像它也能見、也能聞、也能覺、也能知。這些功能我們講「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沒有什麼原因,就是真心本來是這樣的。這個心,我們講妄心、真心,實際上真心、妄心也是一個心,我們迷了之後就稱為妄心,覺了以後就回歸到真心。所以當我們迷了,起惡念了,真心它也能作用,它的作用是什麼?能變,變成妄心,變出什麼東西來?變出惡道,惡的境界。三惡道是貪瞋痴變現的;我們的念頭是五戒十善,跟這個相應,變現出來的就是三善道;我們的心是念佛,一句佛號一句佛號不停的念,凈念相繼,沒有妄想夾雜,這心就能現凈土,我們對這個要深信不疑。所以宇宙當中萬事萬物,凈土也好,穢土出好,無非都是我自心的作用而已。我在這當中要願求極樂,要厭離娑婆。厭離娑婆是厭離自心中的穢土,欣求極樂是欣求自心中的凈土,同是自心所具有的,但是我們選擇自心中的凈土,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真願就得真干。干是什麼?行,念阿彌陀佛,這是正行。行裡面有正行、有助行,正行就是念佛,凈念相繼,覺明妙行菩薩所說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句佛號念到底,這叫正行;助行是什麼?斷惡修善,我們現前就聽老法師講的,用三個根做為標準來檢點自己的心行,斷惡修善。果然能這樣做,你信願行具足,必定可生極樂世界。這個法門也有戒定慧,戒,我們說的助行都是戒,斷惡修善這是修戒,念佛也是修戒定慧。實際上念阿彌陀佛是戒定慧圓修,你看,一句佛號,沒有惡念,戒圓滿了;心就定在佛號上面,凈念相繼,定圓滿了;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念佛念到最後也能明心見性,也能夠開智慧,都是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所以戒定慧通一切法門,凈土法門也不例外,我們要懂得這些概念,就知道該怎麼修行。

問:第三個問題,一門深入的問題。如果一天之中聽《華嚴經》四小時,又聽《弟子規》四小時,是夾雜還是一門深入?答:這樣聽當然是可以的。《華嚴經》它也是屬於凈土經。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華嚴經》它是《無量壽經》的詳說。《無量壽經》是凈土第一經,而清朝大居士彭際清說得好,《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換句話說,整個《華嚴經》就是《無量壽經》的註解,到最後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華嚴經》是導歸到《無量壽經》裡面。而《華嚴經》講到圓滿的宇宙人生真相,我們明白這個理,了解這些境界,對我們的信願行有莫大的幫助,能夠幫我們在質上提高,重質。念佛念得多少這是量,我們又要講求質、又要講求量,所以聽《華嚴》幫助我們從質上提高,就是我們這一句佛號裡頭的信願行升華了。《弟子規》是我們基礎的戒行,修學凈土法門當先修三福,《觀無量壽佛經》里講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如何落實?用《弟子規》來落實。所以聽《弟子規》四小時,這很好,用一個短時期集中精神聽下來,去落實。如果真干,相信你三個月就能夠把它落實。師父上人給我們說得很多,在湯池文化教育中心的老師們,他們只用兩個月就把《弟子規》落實,我們用三個月總該能落實。然後再落實《感應篇》,也用三個月,再用三個月落實《十善業道經》。這三個根都落實,你深入《華嚴》,專修凈土,你的進步會很快,這個不矛盾。所以聽《弟子規》四小時,這是我們現在打基礎用的,不能夠說是夾雜,它是對我們有很大幫助的,這也叫助行。等到你真的把《弟子規》落實,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這三個根的教誨相應,那麼你《弟子規》也能放下了,你可以專心深入經藏。這是我們師父上人所提的三年紮根、十年專修,首先我們前面要打基礎,你基礎沒打好,後頭很難往上提升。

問:下面一位同修提問。剛好碰上一位居士,他說我們沒有法師的戒體,不能在家做三時繫念里的開示,只能讀三遍《阿彌陀經》,是否是這樣?只因現在好多居士不敢做三時繫念,說我們是白衣,沒有資格做這個,在家更是不能做,怕把鬼魂招來不會送,等等。請老師一定一定把此事說清楚、講明白,我好去解釋。答:居士是不是有資格在家做三時繫念,我們師父上人已經講過多次了,在家居士可以做三時繫念,也可以在家裡自己來做。如果沒有法器,我們可以按光碟、跟著光碟來做,或者是用讀誦的方法來做,這些都是可以的。能不能夠超度亡靈,這個主要不是看你是出家還是在家,主要看什麼?看你有沒有至誠心,佛法講求實質,至誠感通。我們在倓虛老法師的《影塵回憶錄》裡面看到,倓虛老法師在沒出家之前,他在一個藥店裡面工作,賣葯。有位同事他也學佛,記載中說他是「八載寒窗讀《楞嚴》」,八年時間專攻《楞嚴經》,讀得心很清凈。結果有一天,這位同事中午在休息的時候打瞌睡,在睡夢朦朧當中,忽然見到有兩個人進來,這兩個人,一看,原來是過去跟他打官司打輸了,這兩個人上吊自殺了的。倓虛老法師的同事一看,心就有點慌了,是不是兩個鬼魂來找麻煩討債?看這兩個人來也沒有惡意,進來以後,這兩個人跟他說求他超度,這人才把心放下來。「超度,怎麼超度你?我也不會什麼法會、法事的儀規,又不是出家人,怎麼超度?」這兩個鬼魂就說,「只要你答應就行」。「那好,我答應你」,一點頭同意了。看見這兩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踩著他的肩膀就升天了。過了一會,又看到兩個人進來,一個是他過世的妻子,帶著過世的孩子進來,也是求超度,也是這樣踩著他的膝蓋、踩著他的肩膀升天了。你看這個人他又不是出家人,又不懂得這些經懺的儀規,為什麼能超度?因為他心清凈,他深入《楞嚴》真有功德,他有戒定慧就能夠超度。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做三時繫念就懂得,在做的時候最關鍵的是專心來念,隨文入觀,真正在做的時候戒定慧你得到了,你就有超度的能力。所以我們心要安,不要太多的顧慮,要發起大慈悲心救度這些苦難的亡靈。如果我們做的時候還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怕這些鬼魂來了沒法送走,這是什麼緣故?我執。剛才講的四念處裡面,告訴我們觀身不凈、觀法無我,這個身體不是我,它是個工具,我用它來幫助苦難眾生的,我可以豁出去,我可以犧牲掉,只要能夠幫助眾生。你拿出這種氣概,你就能夠超度眾生。鬼神見到你,他會尊敬你,為什麼?因為你沒有私心,你自私自利放下了,你能夠為人、為眾生犧牲奉獻,你是白衣的菩薩,怎麼會說沒有超度能力?所以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把顧慮放下,發起真正的菩提心、慈悲心,悲憫眾生苦,認真的做三時繫念,不管在寺院道場做,還是在家裡做,都拿出至誠懇切的心,按照儀規認真的做,這就功德無量。

問:下面有位同修提問,他說我是北京市房山區燕化新城妙音居士,自五月底得知老法師護國息災法會正在進行中,我就發心發願一定跟隨老法師做三時繫念,融入虛空法界大道場。開始隨天目山的盤做,後來又跟三個半小時讀誦的盤做,現在我帶領幾位居士一起做,時間兩個半小時左右,下午兩點半開始,五點左右結束,不打法器,很清凈,同修也都很歡喜,法喜充滿。就是我有些不太清楚的問題,想請求指點開示。第一,上供的食品是每天都供,多少都行,上午供佛,下午做三時繫念再供是否可以?不供食品,只供一杯水行嗎?如何更好?答:這些都可以。上供的食品,每天供也行,或者是你供上去,隔一天、隔兩天再換,只要它不壞掉,這都可以的。看自己的能力,看自己條件是怎麼樣的,有條件的每天供當然更好,沒有條件的不要硬來,給自己增加負擔、壓力,這就不好。上午供佛的東西,下午也能在三時繫念供,因為供佛之後供養一切眾生這是很好的。不供食品,只供一杯水也行,因為這都是表法的,水代表清凈平等。這些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條件來做,只要有至誠恭敬心就好。

問:第二個問題。供牌位,一個是中華萬姓祖先,一個是虛空法界一切神靈。自姓的祖先牌位還供不供,寫在萬姓祖先下邊是否也行?這些牌位多長時間化掉,如何化?答:如果你供了萬姓祖先,就可以不必供自己家的祖先了,當然你願意寫上也無妨,這個都沒有一定要怎麼樣的,如果要寫上去,就可以寫在萬姓祖先下面。這些牌位多長時間化掉,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這都不一定。這牌位一直供著,供到整個法會七百天圓滿了再化掉也行。  問:第三個問題。上香之後,大家一起先祈請阿彌陀佛接引一切眾生,再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加持,再請龍天護法、老祖宗護持,三拜後再問訊,開始「無上甚深微妙法」等等,《中峰三時繫念全集》,這樣行不行?答:這可以。這些前面三拜、問訊,這個是禮節,是需要的。  問:第四個問題。讀誦疏文,按全部內容讀誦迴向,還是只迴向神靈?答:疏文最好是全部能夠讀誦。這裡說迴向,三時繫念裡面就已經帶了迴向,當然你有特別需要迴向的,可以在法會結束以後再進行迴向,可以把迴向文寫下來讀誦。

問:下一位同修的提問。學生在做中峰三時繫念時,對兩句話有疑惑,請老師慈悲開示。一,「打破虛空笑滿腮」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用「看破虛空笑滿腮」,這樣不是更簡單明了,一看就懂,更適合末法的眾生嗎?打比看妙在哪裡?答:你要用看破虛空笑滿腮,是比較容易理解,但是這個意境就不如打破虛空笑滿腮來得高。中峰國師是開悟見性的大德,所以他用的詞句都是非常準確。你光用看破,看破虛空,看破是你明白了,明白以後你得真幹才行,看破,要放下你才能得到。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把這些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你就能打破虛空。虛空怎麼來的,虛空法界、整個宇宙怎麼來的?都是我們妄想分別執著變現的,其實根本沒有。所以你「打破虛空」,實際上有沒有真的虛空給你打破?沒有。有的只是你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你把那些給打破,就叫打破虛空,真正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看真的法界本來無一物,什麼都沒有。就是永嘉大師講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你一覺悟,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哪有大千世界,哪有虛空法界?都沒有,都是幻相,都是個肥皂泡,肥皂泡破了什麼都沒了。肥皂泡本身看起來五顏六色,那都是假相,打破了,啥都沒有。

「笑滿腮」是指你法喜充滿,你得到真性,你回歸本性,你見性成佛,回歸到你本來面目。所以「打破」裡頭包括了看破和放下這兩種功夫,你光用看破,你不放下,還是得不到。現在我跟你講,你明白了,明白了就叫看破,但是你一出講堂又忘掉了,你不能真正放下,那你得不到這種境界。所以悟了以後最關鍵的是修行,修行是修什麼?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我們現在不要談放下妄想,那是很難的,先在分別執著上面去放下,見到一切境界不要起愛憎之心。見到自己喜歡的就愛,就很歡喜,捨不得;見到討厭的、不順心的就憎恨,就起怨恨,愛憎就是執著。把執著放下了,進一步要放下分別,見到善惡的境界,我可以不起愛憎了,這是沒有執著;但是你還分別善惡,這都是煩惱,這都是明心見性的障礙,把分別也放下。真正是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這個心不起分別執著的時候,外頭哪有好醜?也沒有佛,也沒有魔,從這裡開始練,見一切人都是好人,見一切人都是菩薩,善境惡境、善緣惡緣都是佛菩薩安排給我讓我提升的,用這種功夫才能夠有朝一日打破虛空。

問:第二個問題。「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裡的六趣指的是什麼?大千又是什麼?六趣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所緣的色聲香味觸法,還是六道輪迴?答:這裡六趣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就是夢境。它本來沒有,是我們妄想分別執著的心變現出來的境界。當我們的執著,如果執著善就有三善道,執著惡就有三惡道。把執著給打破了,沒有了,六道也就沒有了,所以那都是作夢。可是夢中的境界你感受是真實的,你造作惡業墮地獄,上刀山、下火海,你真的感受到苦,那可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苦受是真的。為什麼?因為你真有執著,所以你真有苦受,因果是絲毫不爽的。全都是夢裡,但是夢裡又明明有,不是說夢裡就沒有了,夢裡沒有那就無所謂了,想造什麼就造什麼;夢裡真的有,有什麼?有因果相續的相,善因得善報,惡因得惡報,一點沒有差錯。所以真明白的人,他起心動念都謹慎,都怕因果。「覺後空空無大千」,真正覺了,覺悟,覺悟的人是什麼樣子?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因為六趣、十法界都是妄想變出來的,覺悟以後妄想放下了,妄想放下以後六道沒有了。六道是妄想裡面的執著變現的,妄想都沒有了,六道當然沒有,不僅六道沒有,十法界都沒有了。大千就是指大千世界,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是三千大千世界,這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指一個大千世界,這是佛法里的名詞術語。一個小世界相當於現在說的一個銀河系;一千個小世界叫做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也就是一百萬個銀河系;一千個中千世界就叫一個大千世界,就是再乘上一千,也就是十億個銀河系,這叫大千,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實際上永嘉大師這句話不僅是講我們娑婆世界這大千世界,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都沒有,一覺悟,妄想放下了,什麼境界都沒有。那麼你處在哪裡?叫做大光明藏,一片光明,不起心不動念,什麼境界都沒有,念頭剛起就現境界。這是中峰國師引用永嘉禪師的一句話,讓我們覺悟宇宙怎麼個來源。明白了之後,我們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就見到真相。這是實際禪寺同修的提問,我們就討論到此地。下面我們來看網路同修的提問。

問:尊敬的鐘博士您好!弟子聽了劉華珠居士的報告後,晚上已在家裡放《地藏經》,並祈請十方世界的眾生來聽經聞法。但不知要如何做才能真正利益十方眾生?如何可以知道十方眾生來聽經沒有?答:如何做才能利益眾生,最關鍵的是我們要有至誠恭敬的心。我們已經跟大家報告了很多,至誠感通,只要是至誠心做,都是如法的。如果只注重在儀式上講求,但是沒有至誠心,應付了事的,這就不如法。到底十方眾生來不來聽,那要看我們有沒有至誠心,有至誠心就是感,這十方眾生就應,他就來,你這個道場是正法道場,有諸佛護臨。所以眾生來不來聽,不用去問別人,更不用去問眾生,要問自己的心,這就好了。我們也不要想著,眾生來聽我才認真做,眾生不來聽我就不認真做,這個至誠心就沒有了。至誠是一味的,不管眾生來不來聽,我還是這樣認真的來播放經。「但問耕耘,不問收穫」,一味做去,這就是誠心。  問:下面一位同修提問。尊敬的鐘博士您好!在提問之前先簡單介紹自己,一九七八年出生,性別女,已結婚,並有個六歲的孩子,我只有母親,父親已過世。目前我有個困惑,覺得自己定力差,總想等孩子長大成人,自己盡完義務,同時母親百年之後,帶些積蓄到一個合適的道場專心修學。目前在工作中唯有盡量少造業,但還是非常之多不良習氣,並會不斷造不善之業,有時也很恨自己。真的很難不顧眼前而一心修佛,因為要養孩子,實際上我非常想現在就以在家居士的身分,找個合適的道場專心修學,但孩子的撫養與母親的贍養義務沒有完成,無法交代。期望鍾博士您給我一些建議,不勝感激。答:我們要記住印光大師的重要開示,印祖勸人,要往生極樂世界要做到十六個字,「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凈土」,前面兩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非常重要。敦倫盡分,就是在五倫關係當中盡好自己的本分,譬如說,我做太太的要盡到太太的義務,我做母親的盡到母親的義務,我做兒女的盡到兒女的義務,這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就是內心裡要放下種種的邪思邪念,把這些不善的念頭都去除得乾乾凈凈,心地就真誠。所以每天修學不必要向外攀緣,就在當下我們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這就是真修行。在家裡一邊盡到為人子、為人妻、為人母的義務,一邊多聽經,不斷的薰修佛法,積累凈因,自自然然佛菩薩安排,會有一個很好的機緣,能讓你修行大大的提升。所以一切我們都要隨緣,隨緣就是眼前我是什麼樣的緣,我就要認真的扮演好我的角色。至於說將來怎麼樣,明天怎麼樣,這些我們都不要去想它,那些想統統是妄想。當下做到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凈土,蕅益大師說,你當下就是蓮花國里人,「蓮萼光榮,金台影現」,你就不是娑婆界內人。所以每天要多聽經,明白道理了,這些種種的顧慮就不會有,這個僅供您參考。

問:下面我們看這位同修,他說弟子有三個問題,想請博士在百忙之中抽時間慈悲解答。一,顏回在世時,孔老夫子對他極為讚許,其德行被後人稱為復聖。縱然沒有求福報,但是他一生的行持還是不能令他添福增壽嗎?何以了凡先生能夠轉變命運,顏回卻還要受貧窮疾病短命?弟子對於因果之理了解不深,還請博士慈悲指導。答: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們要知道聖人的境界,確實我們凡夫很難去臆測的。因為在顏回、在孔子這些聖人眼中,可以說他們已經沒有執著,可能連分別都沒有,所以在他眼中,貴賤不二,貧富不二,壽夭不二,這叫入不二法門。不二是平等,大富大貴的、長命百歲的有福之人,跟那個貧賤的、疾病的短命之人,在聖人眼中看平等平等。這個福與禍,凡夫很執著,在聖人眼中平等平等。所以儒家君子也能做到「憂道不憂貧,謀道不謀食」,不以貧賤為憂,而以沒有道德學問為憂。《弟子規》也講「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就是這個道理。所以顏回根本沒有求這個,不會求轉變命運,不會求福報。為什麼?在他眼中禍福平等。了凡先生沒有顏回的境界高,所以了凡先生還求這個,他要求兒女、求功名、求富貴。有求能得到,不求也能得到,但是未必在這一生得到。所以我們看顏回,我們這一世看他夭折短命,貧賤,沒有福報,這是酬償過去生中的業債。可是這一世完了,他的靈性很高,他會提升,絕對不會在人間,他提升了。所以我們要用三世的眼光,古人講要有前後眼來看。他這一生這是果報,有他前生的因,過去生中或許有這些不善的因緣,這些因遇到了這個緣結果了。連釋迦牟尼佛這一生他都有三個月的馬麥之報,都是當乞丐,甚至連人吃的東西都沒有,只能吃馬吃的飼料。你想想這三個月比顏回的生活更差,難道說釋迦牟尼佛沒福報?他是福慧二足尊,足是滿足,福報和智慧都圓滿了,可是釋迦牟尼佛還是示現給我們看,因果不空,過去造的不善的因,這一生一樣要受果報。但是在這因果當中,聖人他不迷惑,不會顛倒,隨順著因果提升境界。

問:下面第二個問題。弟子被算命的人稱為童,說是得化解,否則會短命,而且說弟子命運坎坷。請問博士,還用他們說的方式去化解嗎?弟子想依靠佛門的方法,學習《了凡四訓》就可以轉變命運,不去依靠大仙的方法解決。請問博士,我的想法是否可取?答:非常好,是應該這樣想、這樣做。世法裡面高明的人,他也能夠預知未來,或者是用算數的方法,譬如說精通《易經》的,懂看命、看八字、看相、看風水的,他們能夠算得出我們的吉凶禍福;有的人他有天眼通,他能夠看到未來的;或者是眾生附體的,這也有,不是他自己知道,而是附體的那個眾生通過他來說出來的,這是預言,這些都能夠把我們將來的命運說出來。但是,至於怎麼樣改造命運的方法,還是佛法講得究竟圓滿。我們的命運是過去生中造作的善惡的因造成的,過去行善,這一生有福,過去行不善,這一生就命運坎坷。了解這個因果真相,我們也不必去羨慕那些有福的人,也不必悲哀自己的不幸,為什麼?都是因果。我現在明白了,我要改造命運,從現在開始斷惡修善,凡是不善的因,統統都把它掃除乾凈,凡是善的統統學習,統統去做,那麼你將來的命運肯定是愈來愈善,愈來愈有福報,這是因果自然之理。了凡先生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命由我造,福自己求。《華嚴經》把這個道理講得是太圓滿了,告訴我們宇宙都是我一念心創造的,不要說你的命運可以改造,宇宙都可以改造。怎麼改?不是向外去改,你向外去改,那不可能的。現在科學家用的方法是向外去改,想改造地球,做出很多各種各樣的科學儀器,改善我們的生活,改造我們的環境,結果愈改,環境愈糟糕,為什麼?方向錯了,路線不對,應該向內求。向內求就是從心上改,從念頭上改,善念變現出善的宇宙,惡念變現出惡的宇宙。我們說三惡道,這是惡的宇宙,在地獄裡面看到那就是惡的宇宙,好像整個宇宙都是火海,這是什麼?都是他惡念所變現的。所以改造命運、改造宇宙,佛法講得太徹底,你只要改變念頭就行。儒家也講「至誠合天」、「不誠無物」,《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尚書》說「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儒釋道都把這個道理給我們講清楚了,告訴我們命運是可以改的,改的方法不外乎就是掌握住斷惡修善的原則。我們現在要改,要有信心,命運是我自己可以改的,這個最重要。有了信心之後,就勇猛精進的改變自己的惡習氣,最具體的方法就是用三個根,對照《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每天就這麼改,你真能改上一年,你的命運就會改。

問:第三個問題。弟子學佛後,一直對於經教深感熱愛,一直是以一個老師、一條路的方法在家聽經。今年二十三歲,已到就業年齡。弟子想在步入工作崗位後仍然精進修行,聽經不懈,感求佛菩薩加持,能夠有機緣以居士身分走上弘揚佛法的道路,因家中父母不同意弟子出家。真誠懇請博士慈悲指正,賜予您的意見。答:您的這個想法,我在過去也有。我記得我第一次跟我們的師父上人交談,那是在一九九七年,當時我二十四歲,跟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在美國剛剛開始攻讀博士,到美國達拉斯佛教會去打佛七。當時師父上人來達拉斯主持這個佛七,為我們每天晚上做佛七開示。我第一次得以拜見師父上人,我跟師父上人請教,我把自己也簡單介紹了一下,我說我是廣州人,廣州來的,來美國留學,今年二十四歲,聽師父講經也聽了好幾年了,很希望能夠有因緣追隨師父學習。特別是,知道師父準備開講《華嚴經》(當時師父已經正在準備開講《華嚴經》,在一九九八年五月開講的,我當時是一年前,一九九七年五月見到師父),我說很希望跟著師父學習《華嚴經》。現在我在校學習,應該如何在學佛道路上提升?結果師父給我兩條意見:第一就是把書讀好,第二,讀《無量壽經》,就兩條意見。我一聽,這兩條非常具體,非常實在,我能夠做到。把書讀好,我就認真讀書,所以我的成績都非常優秀,而且是迅速的完成學業,一般別人要四到五年才能完成的博士課程,我兩年半就完成。讀《無量壽經》也是,每天只要能夠有時間我就盡量讀,因為當時在學校讀書,不能做到每天讀一部,那怎麼讀?我有時候因為時間很忙,我就一天讀半部,兩天讀完。如果禮拜六、禮拜天有空暇時間,我就全天靜下來,《無量壽經》一口氣讀個三部、四部。或者是自己把門閉上,在宿舍裡面聽經、拜佛,每個禮拜都有一天專修,就這麼樣學習。結果畢業了,在美國大學教書。我記得畢業那年,一九九九年,我帶著我家裡人到香港,那時師父正在香港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在街坊福利會,我去拜見師父,跟我們家裡人,我爺爺奶奶、我父親都在,我就穿上博士服跟師父合影。我說,師父您要求弟子把書讀好,讀《無量壽經》,我都在依教奉行。師父也很高興。後來在美國大學教書,教了三年半,師父就讓我遷居澳洲。當時我就跟我母親,因為我也給我母親辦到美國去,跟我一起生活,我跟我母親就一起遷居澳洲。澳洲很快給我們永久居留,所以我們就在澳洲落戶,在昆士蘭大學教書,後來學校也破格提升我做永久性的教授。結果後來在師父的提示之下,我辭掉了工作,現在就專心的來學習聖賢教育,學習《華嚴經》。回想過去的十來年,真的是佛菩薩安排,自己想都沒有想到今天會走到這個路上來。只是有這麼個願,很想跟師父學習,也有願紹隆佛種、弘法利生。當然這個願在剛剛發起的時候還是不成熟,隨著時間、隨著自己的修學提升,這個願就慢慢的愈來愈清晰、愈來愈明朗,人生道路也就非常清楚該怎麼走。所以,如果說要給什麼意見,我自己沒有什麼意見,只是走過的這條路和師父上人給我的這個意見,供您參考。有這個願,要保持。就像《無量壽經》里法藏比丘他發願要建立極樂世界,這個大宏願,弘法利生。他怎麼做?發了這個願以後,他「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習功德」,這給我們做出很好的樣子。你明白了,思惟究竟,就是你真正明白了該怎麼走你的人生路。便一其心,這個心不能改,要一心一意的走,不要被五欲六塵所迷惑。選擇你的人生道路,選擇所欲。結得大願,願,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當中,不可以失掉。怎麼做?要精勤求索,恭慎保持,我們現前就要多聽經。當時我發願要跟師父學《華嚴》,師父的經我真的每天都在聽,每天都沒有斷,平均每天大概也有三到四小時聽經。當然我聽經沒有辦法四個小時都坐下來聽,怎麼聽?上學走路戴著耳機聽;回到宿舍自己做飯,因為房間很小,做飯做菜東西很簡單,開著錄音機,做飯的時候聽,洗碗的時候聽,吃飯的時候聽。這一天你在學校學習八個小時,還有十六個小時,你真想聽經聞法,時間多的是,不是不能做的,看自己肯不肯做。師父上人指點我們,首先要打基礎,就是三個根,先把三個根認真的聽。如果你每個根都能聽上十遍,你基礎就很深很厚。因為你聽的時候,自自然然你就會去落實,聽明白一點就做一點,爭取在三年當中完全做到,心地純凈純善,你的道路由佛菩薩來安排,你自己不必去操心,肯定會有因緣把你推上弘法利生的道路。

問:我們再看下面一位同修的提問。這裡說,尊敬的鐘博士您好!弟子妙音在修學中遇到許多問題,弟子妙音知道造成我迷惑顛倒的原因有幾個方面。答:這裡講到的幾個方面,在這裡不便說明。要怎麼樣解決你的問題?我們修學最重要的要持戒,由戒得定,由定開慧。這個戒不僅是五戒,五戒包含十善,當然十善底下還有基礎,就是《弟子規》、《感應篇》,這些我們要做到。真正戒律持得好的,絕對不會看人的過失,不會看一切團體的過失,不會看國家的過失。《梵網經》、《纓珞經》,這都是大乘菩薩戒經,它講到四條菩薩重戒,就是不作國賊、不謗國主、不犯國制、不漏國稅。我們要真正持戒,常懷著感恩心,不能夠去挑別人的毛病。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如果你見到種種的過失,把這些過失看在眼裡,放在心上,當然就會迷惑顛倒。迷惑顛倒就是因為自己違背了佛陀教誨,跟外界無關。外面境界真的像蕅益大師講的,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境界都是虛幻的,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是我們念頭所變現的,沒有真的,都是夢幻泡影。所以,看我們是起什麼樣的念頭,這個念頭是好的,自然境界就好;念頭不善的,裡面懷有瞋恨、懷有敵視、懷有不滿、懷有對立衝突,你的境界肯定就會有這些對立衝突,為什麼?境由心生。連儒家聖人他們都知道,他們都講「仁者無敵」,真正仁慈的人,有慈悲心的、有愛心的,內心裡沒有敵人。如果內心裡還有敵對,還看這個不順眼,那個不順眼,換句話說,我還不是仁者。六祖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我還看著別人的過失,還生氣,還煩惱,那我不是真正的修道人。因此了解這個情況,知道外面無佛亦無魔,全是內心起什麼樣的念頭,現什麼樣的境界而已。所以回心轉意,不要在外貪求了,心不要跑到境界上去了,把心定下來,聽經念佛,檢查自己的過失,認真改過自新,你進步就快了,你就不會迷惑、不會顛倒。真正修行人,哪有時間去挑別人毛病、看別人的過失?自己的過失都改不完,沒有那個閑工夫去管別人的過失,所以這個我們要了解。果然依教奉行,把心安住在經教上多聽經,不管聽師父上人哪一部都可以,你最喜歡的那部你就多聽,反覆的聽,慢慢就心開意解。

問:下面一位同修提問。弟子妙音於二00五年在北京潭柘寺的五方佛殿許願牌上寫下許願的內容:願兩土的導師教弟子妙音斷盡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八十一品思惑,斷盡塵沙惑,斷盡四十二品無明。但卻不知現在斷見惑的頭一個事滿願了沒有?答:這裡說四十二品無明,應該是四十一品無明。您許的這個大願非常難得,我們隨喜讚歎!斷煩惱,確實是修行的必經階段,煩惱斷盡了就圓證佛果。您這裡發的是斷盡一切煩惱,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統統斷盡,那就是圓成佛道。這個佛是圓滿佛,他不是分證佛,是圓滿佛。當然,願發起來了,我們得真修,首先從見惑、思惑開始斷,這是對的。我們斷見惑,頭一個是什麼?見惑頭一個是身見。見惑五大類,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這五大類的見解上的錯誤,要把這個錯誤放下,糾正過來,這就斷除見惑。頭一個,身見斷了沒有?自己問自己才曉得,還認不認為我這個身體是我?這個身體就是件衣服而已,不是真我,它老了,它破了,它爛了,它沒用了,可以把它放下,放下了再換件新衣服,不能去執著身體。我們想想我們對身體有沒有執著,是不是整天一天到晚想著我這身體哪病了,哪不舒服了,哪累了?為佛法為眾生,我們這個身體能不能捐獻出來?捐獻,不是說讓你不要了,讓你去自殺,不是;是用這個工具去為佛法、為眾生服務。學習講經弘法的人,勇猛精進,夜以繼日,來深入經藏。如果說我聽經坐六個小時都很累,坐不住,這身見沒放下。當然身體是需要調節,就好像機器要保養,適當的保養是必要的,但是對這個機器不可以執著。想到現在眾生苦,想到世界災難頻繁,我要早成就一天,眾生就少受苦一天。這是大慈悲心,他能捨身,就像阿難在楞嚴會上講的,「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為報佛恩、為報師恩,為報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寧捨身命,也要擔負起弘法護法的責任。弘法護法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持戒,戒律比什麼都重要,寧捨身命,終不犯戒,有這種擔當,才有弘法護法的資格。樣樣都考慮到這身體,樣樣都考慮我,身見沒放下,見惑沒斷。思惑是貪、瞋、痴、慢、疑、惡見,這些煩惱也要把它放下,先要控制,慢慢斷除。所以總要對照自己,了解自己,到底我有沒有放下見惑。一般我們講,見惑斷了就不是凡人,那都屬於聖人。斷了見惑,就證得小乘須陀洹果,大乘裡面證得初信位的菩薩,這斷了見惑。真正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統統沒有了,《金剛經》里講這叫「入流」了,入聖流,須陀洹意思就是入流,你不是凡夫了,你是聖人,跟聖人一流人物。而真正入流的人,他絕對不會再想我已經證得須陀洹果,我的見惑斷了,我斷見惑的願滿了,須陀洹沒有這個概念。《金剛經》里給我們說得很清楚,佛說「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這是佛考問須菩提尊者,須菩提是《金剛經》的當機者。佛問他,須陀洹,他證得須陀洹了,會不會想我已經證得須陀洹了,我有沒有斷盡見惑、證得須陀洹果?結果須菩提尊者怎麼回答?「不也,世尊」。須陀洹不會這樣想,不會有這個念頭。「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所以入流,有沒有一個真的東西給你入?沒有,無所入。只不過是把你的見惑放下,見惑本來就沒有,本來沒有的東西哪有什麼真正斷?本來沒有。所以,須陀洹果都已經放下了這些念頭。如果你問我,你到底斷了見惑沒有?那我告訴你,還沒有斷,因為須陀洹他不會作是念,說我已經斷見惑了嗎,我已經得證須陀洹果了嗎?沒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說明還是凡夫,這都是妄想,放下就好。

問:下面一位同修提問。尊敬的鐘教授您好!我有以下問題懇請鍾博士指教。一,我目前從事農業經營行業,還指導農民怎樣用農藥和用什麼農藥殺死害蟲和病菌。請問鍾博士,這是否屬於正命,我是否需要改行?答:這個是屬於殺生,殺戒裡面講的,或自殺,或教他人殺,這都是屬於犯殺戒。教農民去怎麼樣用農藥殺死這些害蟲、病菌,這就是殺生,這就不是正命,確實應該改行。而且應該勸導農民不要用農藥,不要去殺蟲。你可以到湯池中心的那塊二十九畝地,他們有個傳統農業示範田,他們就不用化肥、不用農藥,種的蔬菜水果很好。你如果能夠勸農民不用農藥,不要殺蟲,可以專門辟出一塊地供養這些小蟲,跟它們溝通,用這種方法,這是救護生命,這也救護人。人吃了這些農作物,等於你也是變相殺人,他吃了這些農作物,等於慢性中毒。你害了人,也害了那些農民,那些農民就成為殺手了。這個一定要改,改行,最好的是你現在勸他們不要用農藥,跟他們講明白用農藥的危害性,對人、對畜生、對土地、對環境的危害,以及對下一代,用過農藥的地,它質量大大下降,以後就可能不長糧食了,那我們怎麼樣對後世子孫交代?這都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勸大家回頭,這就是功德。

問:第二,聽鍾博士在「修行與生活座談會」中講到,凈空老法師有意選擇十個人專門學習儒釋道十年。我想請問鍾博士,這件事現在進行到什麼程度?很多時候,我也希望自己能有這個緣分參與其中,但不知現在該如何做才能如願。順便請鍾博士談談,我的想法有沒有可能實現,以及從事這件事的具體要求,希望鍾博士能在「修行與生活座談」欄目中給予指導。答:有這個弘法利生的願,非常難得。我們師父上人確實有心培養至少是十位聖賢人才,擔負起弘法利生的工作。學習,我們講得很多,就是用三年紮根、十年專修的方法。能夠在儒釋道三個根上打下優良的基礎,這就有了聖賢根基;再選擇一部經典,儒釋道三家都可以,任何一部經典,一門深入,十年專修,你很可能這一生能開悟。這十個人現在還沒找到,起碼據我所知還沒找到,為什麼?因為有這種聖賢根基的人沒辦法找,那真的是佛菩薩來推薦的。要找,你上哪裡去找?眾生真有福,就自然有佛菩薩出現,就會有這些聖賢人出現。自己願不願意也當聖賢人,這是看自己的願。果然直下承擔的,現在就老老實實紮根,把這個根基紮好,就會有佛菩薩來推薦你,你會有很殊勝的緣分來到師父上人身邊來學習,這個是可遇不可求。你要求,攀緣,攀緣你得不到利益,你反而會生煩惱,一切就隨緣。果然你這三根紮好了,你要是不出來,護法神都把你拉出來,他會自動的暗中做工作,會讓你出來的,這個你就不用擔心,一切交給佛菩薩安排。我們要做的就是修身,認真修行,了凡先生講的「修身以俟之」,修好自己,等待佛菩薩的安排,相信你就一定會如願以償。今天時間到了,我們的問題討論到此地。如果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各位大德菩薩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推薦閱讀:

佛學的真面目·47:修行的本質
在佛教中,極樂世界,六道輪迴中的天道,成佛,這幾個境界如何區別?謝謝?
人不能像動物一樣活著
夢參老和尚開示:齋與素要分清,供品不要隨便撿來吃!

TAG:生活 | 博士 | 修行 | 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