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簡譯摘編(一)
06-02
<論語>簡譯摘編(一)donghe008 《論語》簡譯摘編(一) 2010/4/13
推薦閱讀:
按:儒學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論語》又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典籍。毛主席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還說過「要合理地繼承我國古代傳統文化」。因此搞了這篇文檔供同志們研究和認識孔子思想。為了節省時間和閱讀容易,基本上都是以白話的形式出現,但編文結構同原文一樣,有興趣的同志可以查找原文對照。
學而篇第一 (一)、孔子說:「學習知識並按時溫習它,不是很高興嗎?有朋友自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而不抱怨,不是很象君子嗎?」 (二)、有子說:「為人孝順尊敬,卻好犯上者很少的;不好犯上卻好作亂的人更是沒有。君子追求事物的本源,明白了本源就有了道德。孝順尊敬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三)、孔子說:「花言巧語,一副討好人的臉色,很少有仁德的。」(四)、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辦事是否忠心?與朋友交往是否守信?知識是否常溫習?」 (五)、孔子說:「治理一個大國,要敬事業守信用,節約開支愛護官員,使百姓不誤農時。」 (六)、孔子說:「學生要孝順父母尊敬兄長,謹慎守信,博愛大眾親近仁德的人。做到這些才可以 學習文化知識。」 (七)、子夏說:「愛賢能的人超過愛美女;侍候父母盡心竭力;侍奉君王鞠躬盡瘁;與朋友交往言而有信。即使沒學習,我也一定說他學習過了。」 (八)、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威嚴,學習也不能鞏固。要堅持忠誠和信用。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過錯不怕改正。」
(九)、曾子說:「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祭祠祖先,百姓的道德風俗就會淳樸厚道了。」 (十)、子禽問子貢說:「夫子(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會知道其政治情況,是他問來的?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回答:「夫子是靠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而獲得的。夫子這種方法大概和別人不一樣吧?」 (十一)、孔子說:「父親在時看他的志向,父親死後看他的行為。如果他能長期繼承先人的遺志,可以說做到孝了。」 (十二)、有子說:「禮節的應用以促進和氣為貴。 以前聖王在這方面做得最好,不管大小事都能做到和氣。也有行不通的時候,只為了和氣而和氣,不用禮儀來約束也不行的。」 (十三)、有子說:「守信要符合道義,才能實行;恭敬要符合禮規,才能遠離恥辱;因不丟失其根本,才可以作為行為的榜樣。」
(十四)、孔子說:「君子飲食不貪求飽足,居住不貪求舒適,做事敏捷說話謹慎,接近有道德學問的人改正自己,可稱得上好學了。」 (十五)、子貢說:「貧窮而不巴結,富有而不驕奢,怎麼樣呢?」孔子說:「可以。但不如貧窮而快樂,富有而仁德。」子貢說:「《詩經》上所說的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就是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指子貢)呀,現在可以和你談論《詩經》啦,告訴你一件事可以領悟到未說的意思。」 (十六)、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為政篇第二
(一)、孔子說:「以道德思想治理國家,就會象北極星那樣處在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著它。」 (二)、孔子說:「《詩經》三百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思想純正』。」 (三)、孔子說:「用法律治理百姓,刑罰約束他們,不違法只是為了免於受處罰,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百姓,禮規約束他們,不但會有羞恥之心,而且守規矩。」 (四)、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五)、孟懿子問什麼是孝,孔子說:「不要違背禮。」後來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指孟懿子)問我什麼是孝,我說不要違背禮。」樊遲說:「為什麼呢?」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規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禮規埋藏他們、祭祀他們。」
(六)、孟武伯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 (七)、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道,以為只是贍養父母。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得到飼養,如果不恭敬,那有什麼區別呢?」 (八)、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最不容易的就是和顏悅色。有了事情幫父母(長輩老師)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長輩老師)去吃,難道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九)、孔子說:「我給顏回講學,他從來不提疑問和反對,像個蠢人。退下後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論,發現不但理解了我所講的還有所發揮,顏回並不蠢。」 (十)、孔子說:「看其所做的事情,觀其所走過的道路,研究其心放在什麼地方,這個人怎麼能隱藏得了呢?這個人怎麼能隱藏得了呢?」
(十一)、孔子說:「複習舊的知識後領悟到新的知識,可以做為老師。」 (十二)、孔子說:「君子不能象器具。」(只有一方面的用途) (十三)、子貢問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說:「先行動後說話。」 (十四)、孔子說:「君子照顧多數人不結黨營私,小人結黨營私不考慮多數人。」 (十五)、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會迷惘,只思考不學習會有危險。」
(十六)、孔子說:「致力研究異端邪說,是很有害的啊。」 (十七)、孔子說:「仲由!我教你的懂了嗎?懂就說懂,不懂就說不懂,這才是真的懂!」 (十八)、子張請教謀求做官的方法。孔子說:「多聽,有疑問的先不說,沒疑問的也要謹慎地說,就能減少過失;多看,有懷疑的地方先不做,沒懷疑的也要謹慎地做,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官祿就有啦。」 (十九)、魯哀公問:「怎樣才能讓百姓服從呢?」孔子說:「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會服從;把不正直的人提拔到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會不服從。」 (二十)、季康子問:「要使百姓恭敬、忠誠和勤勉,應怎麼做呢?」孔子說:「執政者莊重,百姓就恭敬;執政者孝順仁慈,百姓就會忠誠;執政者選拔任用善良的人,教育能力弱的人,百姓就會勤勉。」
(二十一)、有人對孔子說:「你為什麼不參與政治呢?」孔子說:「《尚書》上講『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施用在政治上。』就是參與政治了呀,為什麼一定要做官才算參與政治呢?」 (二十二)、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如何立身處世!好比大車前沒有橫木,小車前沒有橫木,如何行走呢?」 (二十三)、子張問:「今後十代的情況可以知道嗎?」孔子說:「殷代繼承夏代因夏代禮制喪失造成的衰退和興旺,可以知道的;周代繼承殷代是因殷代的禮制喪失造成的衰退和興旺,可以知道的。那麼繼承周代的朝代,即使一百代也可以知道的啊!」 (二十四)、孔子說:「不是你的祖先卻去祭祀它,這是諂媚;見到正義的事情不挺身而出,這是怯懦。」 八佾篇第三 (一)、孔子談到季氏時說:「他用天子規格的八列歌舞在庭院里舉行表演,這樣的事都忍心做出來,還有什麼事不忍心做出來?」 (二)、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祭祖完畢時也唱「雍」這首詩。孔子說:「『相維辟公,天子穆穆』(《雍》詩上兩句話,意思是諸候助祭,天子肅穆地主祭)這樣的意思怎麼能用在你們三家的廟堂里呢?」 (三)、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仁德,如何實行禮呢?一個人沒有仁德,如何快樂呢?」 (四)、林放問禮的本質。孔子說:「你的問題意義重大啊!一般禮儀,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在喪;禮上,與其辦理周備,寧可哀傷過度。」 (五)、孔子說:「夷狄(文化落後)與其有君主,還不如中國諸國沒有君主呢。」 (六)、季孫氏去祭祠泰山。孔子對冉有說:「你難道不能勸阻他嗎?」冉有說:「不能。」孔子說:「唉!難道說泰山神還不如林放知禮嗎?」 (七)、孔子說:「君子沒什麼可爭鬥的事情。如果一定說有,就象比賽射箭一樣吧!相互謙讓地比賽完,又下堂飲酒祝興。其競爭也是君子之爭。」 (八)、子夏問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是什麼意思?」孔子說:「這是說先有白底然後畫畫。」子夏又問:「那麼,是不是說禮也是後起的事呢?」孔子說:「商,你真是能啟發我的人,可以同你討論《詩經》了。」 (二十六)、孔子說:「執政時不寬厚,行禮時不恭敬,喪事時不哀傷,我如何看得下去呢?」 里仁篇第四 (一)、孔子說:「住在有仁德的地方為美。不選擇有仁德的地方居住,怎麼能說明智呢?」 (三)、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 (四)、孔子說:「如果立志於仁德,就不會有邪惡了。」 (五)、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人都想往的;如果不是以仁道的方式得來,君子是不接受的。貧與賤是人人都厭惡的,如果不是以仁道的方式擺脫,君子是不擺脫的。君子一旦離開了仁道,惡名就有了。君子吃飯時都不離開仁道,匆忙時是這樣,顛沛時也是這樣。」 (六)、孔子說:「我沒見過愛好仁德的,也沒見過厭惡仁德的。愛好仁德最好,厭惡不仁即是有仁德,不讓不仁影響到自己。有一天能讓自己致力於仁德上嗎?我未見到有力量不夠的。這種人可能還是有的,我未見過。」 (七)、孔子說:「人的過錯有不同類型。觀察一個人的過錯就可以知道有沒有仁心。」 (八)、孔子說:「早上悟得真理,就是當晚死去也沒什麼遺憾了!」 (九)、孔子說:「讀書人立志於追求真理,卻以吃穿不好為恥辱,那就不值得和他談論什麼了。」 (十)、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事情無可無不可,只要符合正義就行。」 (十一)、孔子說:「君子心懷道德,小人卻想著自己的田土;君子心懷法度,小人貪圖利益。」 (十二)、孔子說:「只根據自己的利益做事。必然招來很多怨恨。」 (十三)、孔子說:「能用禮讓的原則治理國家,那還有什麼困難呢?不能用禮讓的原則治理國家,怎麼能實行禮呢?」 (十四)、孔子說:「不怕沒有官位,怕的是沒擔任官位的才能;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足以讓人知道的本事。」 (十六)、孔子說:「君子懂得是義,小人懂得是利。」 (十七)、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思想如何與他看齊;見不賢的人就應反省有沒有與他相同的毛病。」 (十八)、孔子說:「侍奉父母,對他們的過錯應委婉勸阻,不聽從,也應恭敬地侍奉他們,不冒犯。雖然心裡憂愁也不怨恨。」 (二十一)、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不掛在心頭。一方面為他們添壽而歡喜,一方面為他們年高而擔心。」 (二十二)、孔子說:「古人言語不輕易說出口,是因為他們以自己的實際上行動跟不上為恥辱。」 (二十三)、孔子說:「因為嚴於律己而犯錯誤的是很少的。」 (二十四)、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二十五)、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一定會有同志和朋友。」 (二十六)、孔子說:「侍候君主太頻繁瑣碎反而會招來羞辱;與朋友交往太頻繁瑣碎反而會疏遠。」 關鍵字: 論語 孔子 傳統文化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 烏有之鄉 http://www.wyzxsx.com
推薦閱讀:
※細講《論語》菁華錄
※《論語》第01章 學而
※安德義論語解讀
※【儒】每天學一句《論語》《為政篇》(3)
※【經】《論語》為政篇·第二十三章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