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為什麼是一門科學——慧緣大師
很久以來,風水學曾被一些人士認為是迷信,對人類無任何實際價值,但是,縱觀前賢們對風水學的研究發展和實際應用,結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實踐,我認為風水學是一門綜合科學。
我國古代先人們為了生存,為了居住地的安全和舒適,就學會了觀察山川江河的態勢和樹木土石的變化,以及風雨氣象的轉換,以確定最佳的地點和方位定居。而山川江河、土石樹木、風雨氣象都是自然物質,都是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從現代科學來看,我認為風水學是同地球物理學、地球磁場學、水文地質學、環境景觀學、建築學、氣象學、宇宙星體學和人體生命學等學科融合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我稱它為大自然科學——科學風水學。
人類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時時處處都受到上述種種自然因素的影響,因此,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學會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順應自然。
風水學是中國人的重要發明,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寶藏之一,很值得發掘。近百年來,歐美日韓等東西方發達國家的學者們都對這門學問進行了專題研究和應用。我國當代的有關學者也對風水學進行了大量的探研,並且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在風水學研究中,學者們認為自然界超微粒子和磁場對人體會產生明顯的正負影響,並且認為在自然界中,任何物質都會產生作用於人體的超微粒子和磁場,這些能量也可隨著自然環境的改變而有所改變。也可隨著人體自身的場態信息的改變而改變。這些物質能量可以使我們身體健康長壽、心情愉快、思維敏捷等,也可使人們思維遲鈍、精神恍惚,甚至使人們多病短壽。因此,要想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身體更健康,就應該遵循「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順應自然」的風水學四大原則。
比如,我們住在一條小河邊,要了解這河水的流向、寬窄和深淺,每年水位的漲落,這叫了解自然;也要會利用這條河水去灌溉、航運等,這叫利用自然;如果這條河每年有洪水,就要疏通河道,築堤或修橋等,這叫改造自然;這條河是千百年來自然形成的,不可為了某些局部利益而將它改道或填堵,就應順著河岸而居,因勢利導,這就叫做順應自然。當然還有山勢、道路、海岸、大型建築等等,都有一個四大原則的問題。
筆者認為,風水的核心內容是人們對居住、生存環境進行選擇和處理的一種學問,其範圍包括住宅、宮室、陵墓、寺廟、村鎮、城市規劃建設等等。其中涉及陵墓的稱為陰宅,涉及活人居住、生活的房屋、環境為陽宅。風水對於陽宅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基址的選擇,即選擇能在人們生理上和心理上產生良好信息的地形條件;第二是對居住處所有的布置和處理,包括自然環境的利用與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通道、供水排水等方面的定位與調整;第三是在上述基礎上裝飾增加某種符號信息,以滿足人們避凶趨吉的心理需求。
風水學的產生,是人們希望把自身和諧地統一於自然而採取的一種自我完善手段,本來並沒有任何神秘之處,但在缺乏現代地質學、磁場學、氣象學、水文學、建築學和人體生理學知識的時代,人們只能根據當時的知識水平來認識環境,解釋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於是,陰陽五行、易經八卦等古代解釋宇宙自然觀念就成了風水學的主要理論根據。為了迎合人們普遍存在的避凶趨吉的心態,有的風水師編造了一些寵雜而神秘的謊言籠罩在它的上面,使本來具有樸素科學原理的東西變成了撲朔迷離神秘莫測的東西,這自然會引起人們的疑惑。
今天,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對其進行清理,去其荒誕的外衣,提示其合理的內核,還其本來的面貌,並且與現代科學相結合,進一步加強其科學性、客觀性和實用性,形成現代科學風水學,為人類的進步與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
風水學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原始社會的人類,對各種自然規律沒有理性上的認識,但為了生存,他們必須生活在氣候及水土較適宜生存和發展的地方,這是一種適應性選擇。進入文明社會後,如甲骨文中就有有關卜宅的記載。周朝時期,周武王營建洛邑時,就是請周公用一種占卜的形式來解釋風水學上的諸多問題。
戰國先秦時期,各類學術的興起,加之《周易》與陰陽五行學術的發展,以「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為主導建立起來的學術思想,使人們常常以地理上的方位形狀同天上星辰相對應,並對地球磁場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研究,司南(指南針)就是在這個時期發明的。指南針的出現,對方位的認定就有了準確的指示器。
漢代《堪輿金匱》與《宮宅地形》等風水著作的出現,標誌著風水學在理論上有了初步的歸納和總結。
郭璞《葬經》有晉朝的出現,加速了人們對風水學的研究。唐朝的建立,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上少有的鼎盛階段,文學方面幾乎登峰造極,各門學術的興起,更加促進了風水理論的發展,形成較完善的理論體系;楊筠松在民間實踐風水勘察和授徒,起到了全面推廣的作用。所以從那時起,在中國廣大地方,宮宅、鄉村和墓葬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風水學說方面的影響。宋朝陳摶、邵康節、朱熹以及蔡元定等著名的易學家對風水進行闡釋和認定,隨之風水著作相繼出版,從而出現了江西形法派和福建理法派為主體的風水理論體系。
在明清兩朝,通過當時的學者們對各類風水書籍的收集整理,以及不斷探研,理論上已相當完善。風水勘察活動已普及到從帝王宮殿到城鄉民宅各個角落。從民國到現在,學者們主要是對我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重新評估和研究,加上許多外國學者對風水學的研究,使風水學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這幾年出版的一些風水書籍中,對古代風水學中的一些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和解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風水學的發展,可以上溯到原始人類開始,有相當部分理論,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的經驗總結;也是先哲們根據自然原理推導的結果。同時也加入了某些唯心的成分。
風水學的應用與發展,與《易經》有著密切的關係。《易經》理論體系的發展是取材於長期的仰觀俯察,「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又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包羅萬象,各類事物都可在其中找到對應規則。風水理論也是以自然事物為基礎的。八卦代表的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澤等自然物,正是風水學必須應用的要素。《易經》的時空、位象、數理等辯證方法同風水理論基本一致,許多法則本身就是《易經》的發展。乾天坤地,乾父坤母,乾純陽,坤純陰和六子卦象;龍脈起伏盤旋,有護有叢,有雌有雄,是太極圖曲線的反映;陽龍結陰宅,陰龍結陽宅,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干支應用,五生相剋,刑衝破害,龍穴太極暈,砂位四獸對應四象;水法應用上的凈陰凈陽,是洛書術數的轉化運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事萬物都有生長、發展、衰老、死亡過程,則表現為卦象上的動態變易;三易(《連山》、《歸藏》、《易經》乃六十龍分配,取用得宜,所主天氣運,謂之地脈,氣行於地,形麗於天;四生之氣行於地而運於天,在天者論時,在地者論形,即時以觀形,因形以驗氣,氣有衰旺,有盈虛,四勢之山生八方之龍;四勢為五行化生之始,八方為五氣來止蹤,等等理論,皆顯示易理與風水學的密切淵源,特別是在《羅經透解》中,已經充分體現出來。
羅經整體稱為太極,由指南針分兩儀;再分四象,東南西北(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再分八卦,八卦分先後天,先天發展為六十四圓圖,三百八十四爻位;後天分為二十四山,一百二十分金至三百六十微金;三百六十五度,由四方二十八宿所管轄;代表地球公轉軌道和時間。羅經使用有可能是供西漢出土的「太乙九宮占盤」製作的。後因實踐中的需要,使層位不斷增多。目前的羅盤大到四十餘層,發展原理同易學發展非常相似。風水學由觀形到理氣,各種形理與《易經》理論相符,顯示出同易學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從地形圖中分析,風水學認為全世界龍脈是從昆崙山發脈的。地理學也稱崑崙為世界屋脊。它脈出八方,有五大幹龍跑向各處,其中三大龍脈在我們中國。這三大幹龍之是走黃河以北廣大地區,稱之為艮龍發脈;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廣大地區為震龍發脈;以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為巽龍發脈。這艮震巽三大幹龍發自西北,走各東南。山脈這種走向,又形成江河流向。江河又稱之為水龍。風水學要求龍脈要長遠,氣勢要磅礴。因山脈水流的走向,形成我國地勢的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形,「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這種形勢使西北地區氣候乾燥,海拔高,氣溫偏低,水土又總是往低處流,土地貧瘠,植物生長較差。而東南地區,氣候溫和,土地肥厚,水源充足,適應種植各種植物。風水學認為水同財源有關。所以我國大部分人口集中在東南地區,經濟發展也常以這些地區為先導。長江黃河的兩岸,建成我國主要幾座大城市,如上海、鄭州、武漢、南京等。次於黃河長江的珠江和黑龍江,也有廣州、哈爾濱等大城市。風水學認定的風水好壞同這種地理環境因素並行不悖,縱觀歷史上大部分著名人物都出生在黃河和長江流域,同風水要求龍脈要素成正比。這不是什麼偶然現象,是自然因素所造成的。
再從統計學局部分析。地處山東泰山區域的泰安地區,全地區幾十個鄉鎮我都考察過,從風水方面論之,其中有個鄉鎮,比其他幾個鄉鎮都,背靠山脈群峰簇擁而下,下面一段形似飄帶,本地人稱之「五鳳朝陽」,四面山峰相互對照,一座山峰都很秀麗,除背後龍脈較長外,其餘三面山體較陡,一落下就如同小盆地,鎮前一條小河,形似玉帶,水口重重關攔,並有禽星坐鎮。有這種自然之形,必有其理。坐向必然經風水行家所定,形理兩全。因此,此鎮雖地處山區,但歷代就比其他鄉鎮人才出得多。這十幾年恢復高考以來,就已考上兩百多名大學生,有的一家三子全是大學生,也出了專家教授一類的人才,幹部也多,這不正是地靈人傑嗎?我們還觀察到這種現象,凡是風景優美秀麗的地方,那地方聰明人才就比較多,江蘇、浙江、廣東、四川、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真是山清水秀,當然這些地方也是名人輩出,如江澤民、毛澤東、蔣介石、孫中山、鄧小平、費孝通、貝隸明、拿破倫、丘吉爾、列寧、華盛頓等就是出生在這些地方。
風景粗濁惡劣之地聰明人才就較少,而且愚笨之人較多。雖然風景與風水不是同義詞,但風景也屬風水學的一個方面。前幾年中央電視台報道了廣東省清遠縣有個地方,附近山地都是山石嶙峋,粗濁不堪。改革開放以來,廣東雖然是全國著名的經濟發達的省份,可這個地區仍然處在貧困狀態,不但經濟跟不上,也出不了什麼人才。電視台採訪時,清遠縣幹部群眾說,這地區之所以貧困,就是自然環境惡劣,缺乏「金木水火土」的相生條件,不適宜人類在此居住發展。後來上級把這個地區的居民全部遷到自然環境較好的地方。
《黃帝宅經》認為:「夫宅者,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陽者生化物之父也,陰者生化物之母也。」「陰陽之理,順之則亨,逆之則否。」前人關於陽宅風水的論述,對屋宅的地點選擇、朝向及內部設計構造等,都很講究。所住房宅,人體能感到各種自然信息的影響,如形體景觀,可以通過視神傳導,起到物化作用。屋宅涉及到各種自然環境、水土地質、光照、溫度、氣候、磁場、景觀等,都直接或間接、明顯或不明顯地對人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現代科學研究證明:「環境的改變能夠引起生物的變異,環境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原因。」在一般情況下,外界環境對植物和低等動物具有直接影響。環境發生大的變化可導致動植物器官機能的變化,最終引起形態構造的改變。這種環境改變引起器官機能變化確有其合理性,但又不是絕對的。任何動植物的器官要適應環境變化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越這種限度,就對動植物器官產生一定的害處,或者出現各種病態。例如人飢餓,雖然能加強人的耐飢餓功能,但超越一定幅度,人體機能就無法適應,先產生各種病態,最終就是死亡。
風水所論述的各種有害有利的自然因素,有明顯或不明顯的情況,也有輕重的區別,也會隨著流年氣運而變化。這些因素作用於人體,可由少積多,由微至著。如在實踐中看到,有的人家祖輩父母並不是啞巴,而出生子女連續二三個啞巴。這就是環境風水影響的突變現象。又如1986年,看一家人的房屋風水,前後山坑直射,傍一小河直出,背後無山龍氣脈,更甚者,前面凹風直吹,正合上「氣乘風則散」和腹背受煞之說,主人住此房,生下三兒,無一成器,都在20歲前夭折了。
「風」字的科學解釋是空氣流動為風。事實上風包含的意義是很廣的。《易經》認為有柔風、剛風、曛風、不周風等多種風,人體受到何種風的侵襲,所得病症也不一,如風寒、風熱、風濕等症。實踐中我們看到有的山村,山凹風直透吹射的居住房裡,則常死青少年,這不只是古人氣乘風散的說,用科學解釋是:因這種地方,空氣流動特別急速,溫度降低,忽冷忽熱,使人容易受涼;空氣中又常帶各種氣味和病菌感染人體,使人得病,抵抗力差的青少年更受其害。特別是西北之位肅煞之風,更對人體不利。「秋風掃落葉」,就是因為西北風屬秋冬季節風,促使萬物萎縮的道理。
1988年,在四川看一村莊,回龍顧祖,四山環抱,鄉村屋宅朝九曲逆水,水口關攔緊密,局勢雖小,藏風聚氣,坐向合法,正合風水學形法和理法。果然此村發財者多,比一般村莊都福裕,而且還出了一位高官。
人體在天地間,天覆地載,無時無刻都和自然界的陰陽五行之氣同呼吸。中醫學告訴我們,人體的陰陽五行之氣能否保持相互平衡,是衡量身體健康與否的本源。而一個地方陰陽五行之氣,能否保持平衡,就可以看出此地方的經濟發展及人才情況。為了研究,我曾找過分布在全國南北幾個省區的幾十個村鎮的人,抽樣查出他們的生庚,同本地風水相對應,結果發現,南方風水氣旺者,村裡人出生的八字里大部分火旺,北方山水氣旺者,八字里大部分水旺。這說明人體陰陽五行之氣來之自然界。人體由父母生殖細胞結合成胎,可能男女生殖細胞民在某地點某時刻結合後,綜合天文地理因素,就是自然物質在人事上的反映。這既是人體先天素質,又是後天命運發展的一定根據。為何人們需要選擇好風水好地方的原因就在這裡。也說明了風水地域好壞同人有直接關係的事實。
有關陽宅風水,很多風水因素是有形可見的,有些還直觀的,同人之日常生活相關連。所以陽宅風水的科學性、合理性也越來越受到有識之士的重視。
在陰宅風水中,有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有的乾脆就說是純屬迷信。他們認為陰宅是葬死人的地方,風水再好也與活人無關。但從過去古代地理典籍理論來看,人是父母親生下來的,父母去世後,骨骸能葬到好的地方,可以溫暖佑骨然後起到蔭佑子孫的作用。這蔭佑的說法,以現代人的眼光看來,是缺少理論上的說服力的。但一概斥之為迷信,從實踐和客觀上,都是不切實際的。慧緣我認為陰宅與活人有著極其重要的關係,而用現代科學方法就可以解釋這種關係。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大磁場,而磁性有多種功能,有記錄功能,也有轉化為電磁波的功能。既有轉化為電磁波的功能,傳播功能自然存在其中。一個人在活著的時候他的身體是由八十多種化學元素組成的生命體,人死後,人體的化學元素並不因此而消失(物質不滅定律),因此,墳墓建在什麼地方,其周圍地磁場和其它物體所產生的電磁場,就會與人體屍骨的化學元素所產生的電磁場發生諧振作用,在自然轉化中產生一種帶骨骸信號的電磁波,這種諧振波可以隨著其周圍山水樹木的物理信息而改變,這種電磁波將既具備骨骸信號又具備山水信息傳送到空間,從而影響外界。為何只對自己子孫有影響而不影響他人呢?因子孫與先輩具備同等類型遺傳基因,其生物電磁波之間具有同位信息,能夠感應溝通。信息不同步者感應就差。就如收音機、電視機一樣,要能收電台廣播和電視,必須具備同頻道和赫磁的原理一樣的。人體接受到這種電磁信息後,將在人體內產生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例如某座墳墓,風水學認定是好的地方,起碼是龍脈踴躍,穴位準確,山環水抱,明堂平敞,羅城無缺,山峰秀麗,四神護衛,理氣合法。帶著這種信息的電磁波,被人體接收到起物化反應後,能起到加強人體器官功能和思維功能的作用,經常接收到這樣良好信息的人,一定會受益無量。又如某座墳墓是風水不佳之地,山水混亂無序,無龍無穴,形體粗濁,山水反背直射無情,風吹水劫,理氣又刑衝破害,這種電磁波被人體接收到起物化反應後,會對人體產生一系列壞作用,破壞削減人體思維功能和調控心理情緒的功能,長期受到這種不良信息影響的人,一定會產生不良的後果。自然界也能產生這種電磁波,如春夏秋冬的雷電現象等。電磁信息對人體能否有一定的作用能量,用現代物理學知識可說明問題。在實踐中我也總結出一些經驗,例如有的墳墓葬在風水很壞的地方,一葬下就產生各種災禍,不是人口損失,就是疾病破財。有的墳墓葬在風水吉利的地方,結果是家庭人員運氣和財富的確就是好。
為了說明問題,且舉幾個例子。1989年,在湖南看一舊墳,墳墓已建五年。從風水方面看,山脈來龍直硬不起伏(死脈),無峽叢,墳墓葬在山脈尖頭之中(帶煞);坐丙向壬兼午子,乾亥田壠水直衝墓前明堂,出乙口。我當即斷之葬下此墓,墓主家病人不斷,病在頭部,發生在長房並損青壯年。病發生在頭部,因乾有頭部之象;發生在長房,因左邊屬長房份位置;損青壯年是因震納庚亥未,震有長男之象。結果墓主家長房果然有一青年30歲死於腦病。
1991年在廣東看一座墳,從癸向丁,出丙口,外觀形體上看還算可以。但午方山水破局潮來,斷之墳主家會出現有關屬火一類病人,如心臟病、眼目等疾病,發生在午年。庚午果然出現一人心臟病而手術。此例原理是午屬火,火對應人體器官心臟眼目等部位。午年助長其敗壞氣而發生問題。
1993年,在鄭州郊區看一舊墳,此墓50年代葬下,從風水學論之,龍脈從高山踴躍而來,至結穴之位峽,又短又窄,伸衍出去立即潮大結穴垣局坦平圓滿,水繞峰秀,藏風聚氣,坐丙向壬,壬子水朝堂,左邊峰巒層疊,艮位有一峰聳立丙透地,官星丙奇在艮,理氣合法,長二兩房人財興旺,艮為少男,主應三四子出貴,三子四子均做高官,通過了解,果然如此。
我認為,人類在自然界中,受取外界環境的極大影響,人體在其生命過程中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故與外界環境具有密切的依存關係。人體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如對自然界電磁波的變化的反應,可能較儀器測量到的結果提前出現,均伴有一定的物理化學現象,人體在外界影響下發生一系列生理化學現象,為風水作用機理提供了依據。風水的實質在於運用各種自然界有利因素,從而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
風水作用機理,必須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研究,宏觀方面全面分析人類所在地理環境的不斷變化的因素;微觀方面,結合當代各門類科學知識進行探計。因此,陽宅同人的作用關係是直接的,五官可感受到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個方面;而陰宅則是間接的,必須通過自然產生的電磁波傳播而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影響。
因此,我認為,風水學是一門集天文地理於一身的綜合性學科。它是以人體為根本,以自然事物為基礎,陰陽五行為法則,其中涉及到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環境景觀學、生物學、建築工程學、氣象氣候學、磁場方位學、人體生命信息和道德倫理學等學科,是一門研究自然與人之間關係的綜合學科。前人的風水理論雖有誇大和神秘的地方,但總體上具有樸素的科學性,多數理論是人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的經驗總結。
我是從事醫學和佛學研究的,能在風水學領域裡有所建樹,主要是受祖父的影響。本書是根據我祖父陳明科(著名中醫學家、風水學家)的《風水學秘要》一書為藍本,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和探研,使之與各門相關的現代自然科學嫁接和融通,並進行了更新和補充,使其更具有實用性和科學性。由於本人學識有限,書中難免掛一漏萬,所以本書僅供各位同道參考以拋磚引玉,並恭請天下志士仁人批評指正,切磋交流,共同促進風水學的科學化,造福人類與社會。
慧緣
推薦閱讀:
※從《攻殼》尋究極,從山水養靈氣
※[下載] 《玄空風水學》
※【客廳裝飾畫風水】室內裝飾風水學詳解
※中國正統風水學五
※中國正統風水學 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