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直接練套路為什麼很難出功夫?

當今練拳者多如牛毛,真正習有所成者稀如麟角。這是一個誰也不能否定的現象。問題出在哪裡?就是練拳的程序上出問題了。我們從學習太極拳的入手階段會發現大家都在共同的重複著一件事:一上來就直接學拳架子。所以,大家的結果也就基本沒有什麼大的不同了。

 

如果說拳架子的高屋建瓴相當於高中,大學的水平。那麼每一位學習者在初學的時候無疑就是小學生。以小學生的智商,情商,體質直接就學高中,大學內容,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現在很多初學者練習太極拳這疼那壞的根本原由就是這個。因此,一上來就直接學拳架子是錯的。

松,是太極拳的一個冗長的話題,同時也是讓好多愛好者們感覺到很不容易做到的難題。對於這個難題我們大家是怎麼處理的呢?整天在拳架子里找啊找啊,可那麼多人,那麼多年找到了到底什麼是松,怎麼去松嗎?為什麼對此毫無所感?我說,就是一開始直接練習拳架子使然。

 

那麼,是拳架子不好嗎?絕對不是。恰恰相反,是拳架子太好了,我們反而無法一下子做好。這就像楊麗萍的孔雀舞真的很好,但是學習者得把孔雀舞需要的條件開發出來才有可能達到展現它的美的要求。一上來就想通過學孔雀實現什麼,絕不可能。太極拳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在過去的古法當中,教徒弟不像現在這樣直接學拳架子。而是把拳架子當中需要的諸多條件通過具體的對應功法進行開發。這就好似先生產汽車需要的各個零件,然後再進行組裝一樣。我們現代人總說太極拳要科學,要科學。這種學與練的合理性就是太極拳符合科學的一面。

 

例如太極拳當中重要的那個松。我們在動態的練拳當中很難感知和掌握。為什麼?你想一想啊,我們靜態當中如果都感知和掌握不好,那在動態下當然就更做不好了。這就好比人站著不動都做不到穩,走就更不會穩的道理一樣。所以,松必須要先從靜態的樁功當中來練才行。

提到樁功我們好多練習太極拳的人也進入了誤區。一個是不清楚太極拳的樁功練習的目的和內容到底與其它的樁功有何不同,一個是站樁的順序和方法也不對。真正的太極拳在古譜當中通篇都沒有筋骨方面鍛煉的闡述和要求,這是它與其它拳術在樁功練習方面一個很重要的不同。古譜中有「筋骨無折曲之苦,皮膚鮮磋磨之痛」這句話,一針見血。

 

太極拳是一門以練內在氣血和氣息,以及精神方面為主的大學問。我常說,道不以力求。這就像人心是不可能以武力,兇狠真正降服,只能以德服人的道理一樣。為什麼練太極拳要和道聯繫上。第一,是這項運動真的非常符合道的原理,本質;第二,練習只有與道的原理,本質相合才意味你能真正受益。反之不能。就是這麼簡單。

可我們很多太極拳愛好者卻背道而馳,學習其它門派的樁功練法,如撐拔,擰裹,對爭等等。我不是說別的門派的樁功不好,而是太極拳有太極拳自己的玩意兒。這就好似什麼語言都好,都是有用的。但是你漢英法德的往裡穿插就不對。不是那個玩意兒!我們練松還都練不好,你再那麼去按照別的法子讓自己緊,這樣一輩子你也感受不到什麼是真正的太極拳。松,是太極拳的一寶。

 

只有靜態的樁功才能實現對松的體驗與掌握。如果靜態的都做不到松,人運動起來就更做不到了。這就猶如坐穩了如果都寫不好字,動起來你就更寫不好字的道理一樣。所以,真正的練習要從樁功開始。而這個樁功還必須是無極樁。

現在很多愛好者站的都是兩個胳膊體前一抱的混元樁。這不僅和太極拳的松沒有半點關係,而且還會破壞我們對於松的實現。因為你兩個手不用力是拿不起來的。用力就容易緊。另外,手的變化對於人體重心的影響也很明顯。它會將人體重心往上帶。這樣就破壞了腳下生根,其根在腳,松到腳下的要求和效果。就練不出這那落地生根的功夫。就無法實現勁起於腳這個第一動的奧妙。所以,太極拳的樁要從無極樁開始,而不能一上來就練混元樁(古法管這個叫做抱樁)。

 

只有在無極樁當中才能生出太極勁。有了太極勁才能在動靜開合,陰陽虛實當中不感覺空洞,拿捏的恰到好處。故王宗岳在其《太極拳論》中開篇即說:「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這實際說的是真正的練法,功法。人誰沒有陰陽?拳里也都是陰陽。有陰陽的人練陰陽的拳的前提是必須要有太極勁。《太極拳論》句句珠璣,沒有一處是陪襯。

這種無極樁在古傳太極十三勢當中屬於「定」字的練習切要。它和別的無極樁外形上沒有什麼不同,但心法卻是迥異。心在體內,心主神明,君主之官。所以,心法指的就是內里的方法,精神意識的作用。這是練太極內功必須要有的。

我們這個門的無極樁通過它特有的心法去練松功。整個過程就是放下,而且要充分的放下。放到腳下。這麼去練屬於後天返先天。也叫做歸根復命,返本還元。太極拳是減法指的就是減掉,弱化原有的那些身體習慣,狀態。然後在先天這個平台上再重新往上一點點的長功。從而形成新的用力習慣。進而將這種技能變成本能。要怎麼說太極拳練的是先天拳呢!

只有能夠做到松到腳下,然後才能真正的做到感知並藉助大地的反作用力做為推動力來推動人體的拳勢動作。這樣才能盡量少用本體力。就能做到「用意不用力」。其實不是不用力,而是少用本體力也就減免了笨力,拙力對松這個狀態維繫的干擾。在靜態的無極樁達到效果要求後,丹田這裡也會逐漸產生變化。

 

這種變化隨後會在動態的進、退、顧、盼的練法當中得到強化。這四個字其實是對丹田,腰胯,腰腿的分別練習。在內功範疇內是專門對丹田的上下,前後,左右滾動的開發。丹田內轉不是人為的作用,也不需要有多麼大的動靜。按照古傳之法在不破壞松的基礎上,丹田這裡始終都是若有若無的隨著動作翻轉滾動。這都是獨有的心法使然的效果。我將我們李(瑞東)式太極拳這套十三勢披露出來,這是極為不易的。遇著要用心,要珍惜啊!十三勢是功法不是招式。它是對現代重招式的套路的補充。

通過五步能把勁起於腳,發之於腿,主宰於腰這個勁路練出來。進而的形之於手指則是八門練法的內容。這種從下到上的層層推進和人長個很像。我們很多人練習太極拳從套路開始練了很多年,可我說的這些大家又能感受到多少?什麼原因?就是因為學習的東西有欠缺。而做為初學者,你如果仍然像他們一樣的學習模式和內容,你又會有什麼不同呢?

太極拳在過去有著完整的習練體系。絕對不是一上來就練拳架子的。八門五步十三勢在古拳譜當中有近半的篇幅都有它的影子記載。在過去標識拳架子的目錄既不是太極拳三個字,也不是多少式多少式,而是很清晰的寫著十三勢或者八門五步等等。因為我們很多人對於古譜不了解,所以在這個上面是很茫然的。而這也是練拳久無功效的一個原因所在。


推薦閱讀:

真功夫不需要固定舞伴
茶水錄(十二)求演求藝有別 互尊互敬為上
廣告:扇貝君準備開館啦!歡迎蹭課、歡迎踢館
玉門(拳)原傳八卦掌之轉掌功夫
大家認為陳式太極拳好在哪兒?

TAG:功夫 | 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