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在新時代凝心鑄魂育人

        冬日的革命聖地陝西延安,略帶一些寒意。而位於寶塔山南側、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所在地的「法院山」上,卻處處涌動著學習研討的熱潮。2017年,是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成立80周年。日前,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中,來自最高人民法院、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及江西瑞金、貴州遵義、甘肅慶陽等革命老區的10餘家法院,西北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法學院等全國20餘所法律院校的專家學者和原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院長雷經天、馬錫五、代院長王子宜等革命司法前輩的後代共計60餘名代表齊聚「法院山」,參加了由陝西省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辦的「新時代革命老區法院建設與發展」座談會。

    與會代表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新時代革命老區法院發展和進步」的主題,分四個單元展開討論,觀點紛呈,現擇其要者綜述如下。

    如何傳承弘揚人民司法優良傳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作為。革命老區法院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繼承和弘揚延安精神和人民司法優良傳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新時代的新作為,做出新貢獻,實現新發展。作為革命老區的法院,如何進一步利用地處紅色聖地的得天獨厚條件,充分汲取寶貴的革命精神資源養分,全面推動法院的建設與發展工作,為老區的「追趕超越」新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是擺在老區法院面前必須進一步探索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

    陝西省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康天軍談道,陝甘寧邊區建立的全新社會制度,使陝甘寧邊區成為一個顯著區別於舊中國的新社會,成為全國最進步、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在陝甘寧邊區強大的吸引力中,嶄新的法治文明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產生了巨大作用力。這種法治文明不僅體現在立法理念和法律制度方面,更體現在司法理念和司法實踐方面,使「邊區司法充滿了平等和正義的精神」,成為各邊區和解放區司法工作的典範,具有高度社會公信力、重大社會影響力。革命老區法院在新時代要有新作為,重點要強化「四個意識」。一要強化大局意識,在保障發展大局中有新作為。要進一步增強服務保障大局的意識和能力,深入研判、科學確定新時代老區法院職責、使命,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二要強化宗旨意識,在滿足群眾司法需求中有新作為。必須深入分析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在司法領域的具體體現,不斷健全公正司法機制,創新司法為民措施,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三要強化鬥爭意識,在推進反腐倡廉中有新作為。在新時代,人民法院必須進一步增強鬥爭意識,積極應對監察體制改革後出現的新情況新要求,堅持嚴字當頭,做到司法公正、法官清廉。四要強化聖地意識,在守護精神家園中有新作為。作為聖地法院,我們必須樹立和強化聖地意識,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延安法院的形象,在各項工作中都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做模範,敢於擔當,弘揚正氣,爭創一流。

    江西省瑞金市人民法院院長溫金來談道,人民法院的初心是什麼?就是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對於人民法院來說,蘇區司法和邊區審判實踐形成的人民司法優良傳統,都是我們「初心」的起源。老區的「老」應該代表的是厚重的歷史文化,而不該是思想保守、貧困落後的代名詞。老區法院的建設與發展,要準確把握新時代審判工作的新形勢新變化新規律,尤其是在邁向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大背景下,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全面推進智慧法院和信息化建設,加快構建人力與科技深度融合的司法運行新模式。

    陝西省銅川市中級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黨華寧談道,馬錫五審判方式所倡導的巡迴審判、調判結合、調查研究等工作模式之所以在今天依然被我們廣泛借鑒和運用,正是其為民司法精神的精準傳承。如今,延安法院所創製的「兩說一聯」,即「群眾說事,法官說法,幹部聯村」的聯動便民工作機制,就是充分回應了群眾對多元司法的關切和期待,就是對馬錫五審判方式更好的繼承和發揚。

    鄭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曹明睿談道,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革命老區逐漸形成了一種先進的群體意識,如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這是革命老區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巨大政治優勢。越是社會轉型加快,越需要加強基層黨建。對於革命老區法院建設來說,以黨建為動力,利用好革命優良傳統比較優勢,大力促進自身發展與轉型,以更好地服務於本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也是其自身面臨的一種必然選擇。

    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提出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之前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繼1956年黨的八大和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之後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第三次科學定位。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反映到司法層面,就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與人民法院工作發展不平衡、保障群眾權益不充分之間的矛盾。人民法院應當在準確理解、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的基礎上,主動地適應社會發展與糾紛形態的新變化,圍繞解決糾紛的核心功能,探索司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陝西警官職業學院思政部主任黃克勤談道,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建議把延安精神與聖地司法活動的價值理性作為一個課題進行長期研究,重點研究習近平的人民主體思想與司法機關如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趨同性、研究馬錫五審判方式的政治性與群眾路線範式對當代司法工作的啟示等。

    貴州省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劉力談道,讓有理無錢的人打得起官司、讓有理有據的人打得贏官司、讓打贏官司的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讓確有錯誤的裁判依法得到糾正是人民法院的重要工作主題。但我們正處在一個大數據信息化時代。所以,人民法院要立足多元需求和信息時代相互疊加的背景,科學設計並落實便民利民的各項措施,在更高層次上發展和完善司法為民的根本理念。

    重慶大學法學院院長黃錫生談道,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給我國法治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課題。法治應當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的需要。在新時代司法工作中,法院要找准坐標,定準方位;要勇於改革,公正廉潔;要陽光司法,公開透明;要契合當下,回應需求。黃錫生認為應做到以下五點:一是要牢固樹立司法公正理念;二是要鍥而不捨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三是要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四是要深化司法公開;五是要堅持司法為民,加強民生司法保障。

    加強司法領域意識形態教育培訓和陣地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作為傳承革命信仰和紅色文化的革命老區,必須在新時代旗幟鮮明地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堅持不懈地加強陣地建設,在法治理念、審判模式、工作標準等重大問題上統一思想、堅定方向,確保司法工作擁護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迴法庭廉政監察員郭利然談道,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更新辦案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案結事了。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標準,梳理現有的規則制度,甄別不符合其主旨的內容,及時予以完善。

    曹明睿談道,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必須旗幟鮮明,是非清晰,界限清楚,不存模糊盲區、不作模稜兩可,要在全社會宣揚黨的宗旨理念和執政目標,旗幟鮮明地支持正確思想言論,明確我們主張什麼、崇尚什麼,反對什麼、抵制什麼,什麼是科學健康的,什麼是腐朽墮落的。人民法院就要理直氣壯宣揚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宣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特色和優越性,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崇尚公正司法,追求「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胡東談道,推進新時代革命老區司法領域意識形態工作,重點是要以理論學習為先導,基礎是要建設好思想宣傳輿論主陣地。延安是中國革命聖地,是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豐富的黨性教育資源是司法工作意識形態教育培訓的基礎源泉。要突出政治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主課地位。通過專題培訓班、專題黨課等形式,突出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強化黨課和幹警培訓的課程體系建設,重點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課程體系建設,逐步形成符合意識形態工作實際、具有革命老區司法工作特點的教學模式和精品課程。要大力弘揚包括紅色文化在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德法兼修、理實結合,強化法院育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五四」之際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突出強調了法治人才培養與法學教育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的重要意義。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培養一支具有高思想政治素質、高業務工作能力、高職業道德水準,並且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

    康天軍認為,人民法院除了執法辦案,還有一個重要職能,就是「用它的全部活動教育公民忠於社會主義祖國,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即要自覺負起「法院育人」的責任。法院育人的維度:一是教育法官幹警,二是促進法學教育,三是教育廣大公民。延安中院正進一步挖掘人民司法優良傳統內涵,開發精品課程,開展現場教學,編印《陝甘寧邊區司法研究》,優化教育培訓效果,確保人民司法優良傳統在法院育人中得到繼承和弘揚。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黨委書記周國華談道,高校是人才相對集中的地方,在法學教育和研究方面具有優勢,理應通過對法學理論與複雜現實的研究,對法治理念與法學知識的傳授,承擔起培養大學生的法治意識與法治思維,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法治素養的任務。

    北京大學法學院就業指導辦公室主任候樂談道,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法治人才培養提出的具體要求,也是高校在法治人才培養中要始終遵循的原則和方向。當前,法學院正在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積極開展與人民法院的法治人才聯合培養機制的探索。人民司法優良傳統教學實踐基地的建立,為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又提供了一個新的機遇,能夠幫助法院進一步提升理論研究水平,不斷優化司法實務工作。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分黨委副書記原茵談道,作為培養法律人才的高等院校,我們深知,教會學生掌握法律知識並不是很難,難就難在怎樣教育才能使他們不僅從內心確信法律、從行動上恪守法律,而且在今後的工作中,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己任,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獻身法治的精神,投身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開創革命老區法院工作新局面應當把培養法律人才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老區法院對其傳承的陝甘寧邊區法制傳統和精神的踐行、宣傳、弘揚,對於加強青年法律學子的教育,使他們對未來工作產生積極影響,是我們培養法律人才的高校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各大高校建立的「人民司法優良傳統教學實踐基地」,正好解決了我們面臨的上述難題。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王健談道,西北政法大學多年來一直堅持面向實務、問題導向和理實並重的教育方針,努力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法律人才。比如,我們從2006年起就開始在碩士研究生層面全面推行為期半年的實務訓練,選派研究生導師到實務部門擔任助理法官、助理檢察官或掛職,聘請審判專家等與本校導師合作授課、開設專題報告、參加論文評審和論文答辯等等。目前,我們正在研究和設計針對法科研究生的現場體驗教學模式,試圖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先進文化結合起來,課堂教學和現場實際體驗相結合,充分利用陝西和西安、延安地域優勢、各種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加強法科研究生的政治教育、國情教育、區情和社情教育,為培養符合新時代需要的高素質法治人才貢獻力量。


推薦閱讀:

李翰祥和《江山美人》的老華語片時代
龍虎鬥:神話時代,父憑女貴(0023)
硬筆時代新風貌
男嫁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TAG: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