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平型關大捷」家喻戶曉,77年前的「平型關戰役」你知道嗎?

「平型關大捷」家喻戶曉,

77年前的「平型關戰役」你知道嗎?

作者:張州于海濤

 

摘要 平型關戰役是全民族抗戰的一次成功典範。國共兩黨在民族團結、一致對外的號召下,取長補短、共同抗日的胸襟和魄力,為探索新形勢下的國共合作提供了借鑒和啟迪。

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不知會有多少即將舉辦或仍在籌劃的盛大慶典。鮮花、禮炮、遊行……我們在以多種形式歡慶這一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偉大戰爭勝利之餘,理應從更廣闊的視野、更深入的層面去總結戰爭,用更全面的觀點、更理性的思維去認識戰爭。今天,筆者就在這裡為大家揭示不為人們所熟知的平型關戰役。

 

平型關戰役籌劃與八路軍

說起「平型關戰役」,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的是林彪率領115師在平型關地區打敗板垣師團一役。這次以慘烈代價取勝的伏擊戰鬥史稱「平型關大捷」,但實際上,它只是整個平型關戰役的一個組成部分。

平型關戰役是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閻錫山指揮第二戰區部隊與日軍在山西境內進行的第一次規模龐大的防禦作戰, 是抗日戰爭中國共合作、共御外敵的一次成功範例。在整個戰役過程中,儘管國共兩軍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卻始終沒能扭轉戰場的被動局面,當大同日軍南下切斷平型關守軍的後路後,戰役以失敗告終。

距戰役結束已經77年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亟須以歷史的視角重新審視這場戰役。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突然向盧溝橋附近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就此拉開了全面侵華戰爭的序幕。此後,日軍大舉侵犯華北地區,如入無人之境,氣焰驕狂囂張,揚言要「三個月滅亡中國」。

反觀正面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全線潰敗、紛紛敗退,使得士氣受挫、軍心渙散,一時間「亡國論」「速敗論」甚囂塵上。裝備精良的日軍為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其主力一直尋找著在保定地區與我決戰的機會。

這時,局勢出現了細微變化,這一變化發生得頗為突然,但又理所當然,進而把平型關推上了歷史舞台。原本負責側翼防守的板垣征四郎建功心切,不惜違反日本大本營的戰役規劃,夥同日本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向敗退的國民黨軍隊發起追擊,把戰場擴大到「華北屋脊」的山西。

沿途所遇國民黨軍隊無心抵抗、不戰而退,強大的日寇一路攻城略地,很快就橫掃大半個華北。板垣征四郎和東條英機從中看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希望,於是,他們心中同時升起了一個瘋狂而大膽的計劃:打通晉北走廊, 攻佔太原,以大迂迴的動作迫使國民黨軍隊撤退, 從而達成統治華北五省的戰略目的。

時至今日,我們不難想像當時華北民眾所面臨的日軍兵臨城下的場景,而作為「華北之鎖鑰」的山西,更是首當其衝、情況堪憂。每每置身於這段歷史之中,我們的心情總是難以平靜:恥雖不再,史尤可鑒。就當時而言,中華民族被侵略是因為國家積貧積弱,外敵入侵當然不會因為民眾的憤怒和聲嘶力竭的抗議而停止。對飽受苦難的中國來說,只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才能托起民族的尊嚴和希望。

進入8月,全國的軍事局勢急轉直下。蔣介石的「片面抗戰」方針沒能減緩日軍侵犯的步伐,更不可能將侵略者趕出國門。這個時候,中國共產黨站了出來,主動作為、積極動員、多方接洽,歷經數次反覆曲折的談判,迫使蔣介石同意了共產黨提出的國共合作宣言,達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協議。

其中,在紅軍改編問題上,國共兩黨也是在相互做出讓步後才敲定最終方案,改編後的八路軍將開赴第二戰區並由閻錫山負責指揮作戰。

然而,第二戰區此時的境況卻不容樂觀。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面對入侵山西的日軍、腐敗無能的中央軍和奉命東征的八路軍,心中十分矛盾。他對部屬伸出三根手指,說:「我們是站在三個雞蛋上跳舞,一個是聯共抗日,一個是聯蔣剿共,一個是聯日反共。這三個雞蛋,哪一個都不能踩破。」到最後,閻錫山從保衛自己「地盤」考慮,還是選擇了聯共抗日,雖然他對共產黨並無好感。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身為戰區司令長官的閻錫山之所以選擇聯共而非聯蔣,是因為他從蔣介石身上看不到保住山西的機會,而相反,共產黨給了他希望。

同年9月,閻錫山同周恩來、彭德懷在嶺口村的前線指揮部會商,共同制定了《第二戰區平型關戰役計劃》,親自部署「口袋陣」:放日軍進入平型關,封死其退路,在平型關以西、繁峙以東的砂河一帶展開決戰,以我方11個軍10餘萬人的優勢兵力,依託有利地形殲滅敵人。

同時,彭德懷還提出配合晉綏軍主力作戰的方案,得到了閻錫山的認同,即以友軍堅守平型關正面,八路軍115師隱蔽集結於敵前進道路的側面, 負責從側後夾擊進攻平型關之敵。客觀地講,我軍在設防時,雖然並未提前獲知日寇的主攻方向,但根據地形地貌判斷,其主戰場很可能設置於平型關、東西跑池和團城口。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及一個重要人物——林彪。

毋庸諱言,平型關大捷是林彪戎馬生涯中威武的一筆,但鮮有人知道他為何能在平型關「一戰成名」。正因為如此,人們開始有了各種揣測:林彪在平型關獲此殊榮,究竟是歷史的偶然,還是歷史的必然?

八路軍115師戰士在平型關公路兩側伏擊日軍

 

歷史為何選擇林彪

1937年9月20日,當林彪奉命率領115師第一梯隊抵至大營地區隱蔽待機時,一個緊迫而現實的問題擺在了延安統帥部和115師師長面前:如何使用兵力?是集中兵力打運動戰,還是分散兵力打游擊戰?

對此,林彪與毛澤東意見不太一致。

早在9月14日115師抵達原平車站時,林彪就曾向毛澤東流露出集中兵力打運動戰的想法,卻一直沒能得到毛澤東首肯。同樣,毛澤東在電報里對林彪的教育似乎也並未奏效。

不管怎麼說,毛澤東派林彪帶領一支勁旅率先奔赴抗日前線,是緣於對他的信任,同時,也是給他一個絕好的機會,由他代表共產黨人打響抗戰第一槍。

身為毛澤東的愛將,林彪自然深諳其用意,但他的腦中閃現出更多、更深遠的景象。假如人民軍隊能在抗日戰爭中發展壯大,等到由他率先點起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勢,那麼,平型關所發生的一切將不再局限於言語的誇讚,而是要以赫赫戰功來標榜。出於這一系列複雜的心理活動,林彪把平型關一役看得非常重要,也格外珍惜這一天賜良機。

而毛澤東作為八路軍統帥所考慮的是,弱小的八路軍同強大的日軍正面較量,會產生怎樣的結局?雖然此時的共產黨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來提升威信和士氣,但折戟沉沙、全軍覆沒的風險顯然太大。

在毛澤東眼中,一切拿黨的前途和民族命運當賭注的無勝利把握之仗都應堅決反對。由此分析,毛、林在「打不打運動戰」這個問題上產生分歧,也就不難理解了。

事實上,在當時的大多數人看來,林彪完全可以遵照毛澤東既定的游擊戰爭戰略方針,走一條令毛澤東滿意的、穩穩噹噹的抗戰之路。

但林彪畢竟是林彪,他不甘心被平庸淹沒,寧願事後被毛澤東批評,甚至冒著失去毛澤東信任的風險,也要抓住這個機會,大顯身手。在他的字典里,戰爭就是風險,只有挑戰風險,才能成為英雄。

只有和強敵較量,才能顯露出卓越的軍事才華。也只有打敗那中國人從未戰勝過的「皇軍」,才能達到一鳴驚人的效果。

幾番下來,兩人的分歧懸而未決。

直到林彪親自勘察平型關和靈丘縣西郊地形後,這一分歧才有了消融的跡象。林彪意識到從靈丘縣城到平型關口只有一條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狹窄山溝公路,其中最險要、最狹窄的路段僅能勉強容納一輛汽車通過, 其兩側是20多米高的陡崖,溝內沒有任何可藏身之地。

於是,林彪一邊下令將344旅和師部機關火速調集到長城腳下,一邊向毛澤東彙報了戰前準備和作戰計劃,並很快徵得了毛澤東同意。在平型關打一場伏擊戰的部署,總算敲定了。

9月23日中午,林彪和聶榮臻在上寨村小學召開115師連以上幹部會議,進行戰鬥動員。林彪激動而有力地揮舞著拳頭:「我們要在日寇進攻平型關時,利用這一帶的有利地形,從側後猛擊一拳,打一個大勝仗!」

隨後,他分配作戰任務:楊得志率343旅685團設伏於關溝——截頭,切斷溝內日軍與圍攻團城口的日軍的會合通道;李天佑帶686團埋伏在喬溝——斬腰,將敵人分割殲滅;徐海東指揮344旅687團佔領蔡家峪以南高地——斷尾,切斷敵人退路,阻擊增援敵軍;楊成武率獨立團隱蔽穿插至腰站一帶,阻擊靈丘和淶源增援之敵;688團留做預備隊,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各團於24日深夜冒雨出發,至25日拂曉前抵達白崖台地帶,按計劃隱蔽在公路南側的山地。經過一夜風雨,戰士們都成了泥人,與陣地融為一體。若不是事先知道,幾乎很難察覺到部隊的痕迹……

激戰前的山崗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太陽才剛剛升起,一隊人馬拖著長長的影子進入了林彪的視線。徹夜未眠的他,開始在心裡盤算敵軍的兵力和武器。當聽到「師長,敵人全部進溝了」,他果斷下達命令:「立即開火!」

隨著林彪的一聲令下,平靜的山溝沸騰起來。685團設伏的兩側山坡上頓時彈如雨下,機槍噴射而出的火舌把敵人打得人仰馬翻,蜂擁而至的手榴彈把路面炸出一個個大坑,迫擊炮精準地在敵人最前面幾輛汽車上開花,堵住了後續日軍前進的道路。

驕橫的日軍遭到意外打擊,陷入一片混亂。伏擊部隊抓住機會發起衝擊,將公路上的日軍切成一段一段,和日軍展開激烈的白刃戰、肉搏戰,使得日軍的飛機、大炮難以發揮威力……

驚慌失措的日軍很快回過神來,迅速組織反擊,戰鬥變得愈加殘酷。戰場上最為慘烈的要數老爺廟爭奪戰。老爺廟梁是喬溝的制高點,在686團向公路衝擊的過程中,被攔截在喬溝西段的日軍集合兵力向北側制高點衝去,並佔領了老爺廟梁,然後居高臨下向686團猛烈射擊。爭奪老爺廟成了平型關戰鬥的焦點。副團長楊勇帶領3營朝日軍反撲,經過一陣廝殺,終於控制了老爺廟梁。

日軍爭奪高地失敗,意味著難逃被圍殲的厄運,於是企圖衝破第33軍獨8旅陣地。為徹底殲滅這股日軍,獨8旅把一線部署改為縱深部署,頑強抵抗。激烈的戰鬥一直持續到27日,並最終給板垣師團第21旅以毀滅性打擊。

再來看看負責打援任務的兩個團是怎樣一番景象。平型關大捷的前一天,楊成武率獨立團在驛馬嶺的腰站地區與日軍打響了戰鬥。該團大膽穿插滲透到敵後,成功阻擊了淶源和靈丘兩個方向的援軍。

而徐海東帶領687團直下前沿與日軍進行殊死搏鬥,到了25日下午3點,來自靈丘方向的增援日軍,在坦克的引導下向687團2營發動猛攻。得益於1營的配合,2營官兵多次打退日軍進攻,迫使其在黃昏前退回靈丘縣城,保證了平型關伏擊戰的勝利。

與此同時,先期佔領東跑池的日軍為解救被圍困在山溝里的同夥,向辛庄洶湧撲來,均被685團擊潰。但由於此前高桂滋率84師擅自放棄陣地,致使團城口、鷂子澗和東西跑池一線被日軍輕取,這不僅放跑了被包圍的日軍,更使得八路軍兩面受敵。至此,林彪下令停止攻擊,撤出戰鬥。

1937年9月26日,平型關戰鬥勝利後戰士們凱旋

 

歷史走向何方

戰鬥一結束,林彪就給八路軍總部和在延安的毛澤東發去電報。於是,平型關大捷的消息迅速傳遍全國。

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政治影響極其深遠。它徹底粉碎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有力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極大振奮了民心士氣。

此時的中國,不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都迫切需要這樣一場勝利。又恰恰因為平型關的勝利來得及時,以致它的光環遮蓋了鷂子澗激戰、東跑池血戰和茹越口之戰等,歷史將平型關大捷推向了巔峰。緊接著,來自全國各界的賀信、賀電如雪花般湧向共產黨,舉國上下無不沉浸在歡慶勝利的喜悅當中。

此刻,除了那些仍在平型關一線戰鬥的將士們,還有誰會意識到,平型關大捷是結束了,但平型關戰役仍在繼續!

平型關戰役是在戰役上實現國共合作的成功典範。尤其是平型關大捷,不論是從作戰計劃的部署到作戰時機的把握,還是從伏擊陣地的選擇到友軍部隊的配合,我們都能看到民族團結的偉力。

但我們不能僅從戰鬥層面看待這次作戰,而是要跳出戰鬥的圈子來認識。就戰役全局而言,平型關大捷是平型關戰役的一個組成部分。從投入兵力看,八路軍第115師投入4個團的兵力,共計12000餘人,占平型關戰役中方投入總兵力的近八分之一;從戰役目的看,這次戰鬥是為了配合平型關主戰場所採取的側後伏擊行動。從局勢發展看,平型關大捷打亂了日軍進攻平型關的計劃,使已陷入敵圍的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於被全殲的命運。同時,也為我黨開看,平型關大捷打亂了日軍進攻平型關的計劃,使已辟敵後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縱觀平型關戰役始終,我們不難發現,整場戰役處處閃耀著民族團結的光輝。我們也不難推斷,沒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就不可能有平型關大捷。如果沒有以閻錫山為首,並包括朱德、周恩來、彭德懷等在內的第二戰區司令部的統籌計劃和統一部署,就不可能有平型關大捷。如果沒有諸如團城口、東跑池、平型關等正面戰場對日軍主力部隊的英勇阻擊,就不可能有平型關大捷。

總之,平型關戰役是全民族抗戰的一次成功典範。國共兩黨在民族團結、一致對外的號召下,取長補短、共同抗日的胸襟和魄力,為探索新形勢下的國共合作提供了借鑒和啟迪。

平型關戰役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發展了我黨的軍事指導理論。據統計,平型關戰役中日軍死傷8562人,中方死傷39042人,此戰的殘酷性由此可見一斑。

面對慘烈的犧牲,八路軍指戰員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在敵強我弱、國民黨軍隊消極防禦的大背景下,單純靠一兩場戰鬥的勝利根本阻擋不了日軍犀利的攻勢,甚至會把我軍微薄的力量犧牲於此。只有通過開闢敵後戰場、建立根據地,堅持持久作戰,才有可能取得最後勝利。

同時,我黨積累了對日作戰的經驗教訓。此役對林彪的軍事生涯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從此,他的軍事思想開始逐漸走向成熟,為抗日戰爭的戰略和策略積累了寶貴經驗。

林彪在戰鬥結束後曾總結12條經驗教訓:「1.山地戰,敵人的戰鬥力與特長均要大大降低,甚至於沒有,步兵穿著皮鞋爬山,簡直不行,至於炮兵則難於運動與找陣地。坦克呢,有些地方真使它有『英雄無用武之地』之感,飛機的作用也不大。2.敵人不僅是彈藥靠後方輸送,連糧食都要靠日本送來。他們的後方線已扯長有一千多里。在這樣情形下,把他們後方統一切斷,他們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

不久後,八路軍的作戰方針即由「堅持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發展為「堅持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作戰,不放棄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

此外,這場戰役還湧現出了像楊勇、程繼賢、梁鑒堂這樣可歌可泣的愛國英雄,他們築成了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堅固堡壘,演繹出一段絢麗悲壯的衛國篇章。他們身上閃耀著的民族血性,激勵著抗日軍民在此後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並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77年的時間過去了,平型關的變化清晰可見,但是那條讓日寇魂飛魄散的山路卻依然如故。今天,我們正逐步走出歷史的迷霧,明鑒那段歷史,為實現強國、強軍夢積聚能量、提供智慧。

作者: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張州 于海濤

 

來源: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5/03/339885.html

 

推薦閱讀:

大明最屈辱戰役,亡猛將300名!輸了此戰,大明怎能不亡?
回放 | 暗度陳倉:古漢水地理與戰役成敗(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第二季第二講筆記)
第四次反圍剿戰爭中的幾個重要戰役
老山前線第四第五次戰役?
海城牆 王國戰役 國王、馬修之墓

TAG:戰役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