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弟子規》??感悟真孝道

學習《弟子規》 感悟真孝道

     古人曾說,「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可見孝心是古時評點人品德的基本標準。通過學習《弟子規》,我深刻感悟到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青年人,孝心是良心之本,人格之基,沒有孝道就沒有人道,一個缺乏孝道的社會,人間友善和親情之愛就難以為繼。因此說孝道是生命中永遠不可或缺的一道至臻至善的品行。

    黃金有價,孝道無價;不盡孝道,何以為人?父母是我們生命的根源,是我們一生中永恆的至親至愛,更是血濃於水的骨肉情緣。古代一位聖人曾經說過,世上有兩種人的恩惠最難回報。那便是你的父親與母親。當我們還小的時候,柔弱的時候,最無助的時候,用心陪伴我們的永遠是最無私的父母。他們不厭其煩地教你走路、教你吃東西,教你系鞋帶、扣扣子、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擦鼻涕。父母含辛茹苦、操勞一生,為扶養和教育子女盡心盡責歷盡艱辛,他們把全部的愛和親情都傾注在子女的身上,那父愛如山母愛如海的博大厚重的情懷,無不在每個子女的心靈留下刻骨的記憶。如今,當他們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時,理應得到社會、子女和家庭成員的尊敬、關心和照顧,讓他們享盡天倫之樂,安度幸福的晚年,這不僅僅是社會的職責,更是每一個子女應盡的法律責任和道德義務。自覺履行孝敬和贍養老人的義務,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弟子規》詮釋孝道所表現的核心內涵。

  《弟子規》講,「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作為子女,永遠都要敬重父母,決不能有傲慢無禮之舉。如今很多人忙於事務甚少回家,更有不少人不願意麵對父母的嘮叨,甚至變相的數落埋怨父母,這些都是缺乏孝道的表現。孟子有言,「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做子女的都要敬聽順承,以示對父母的尊重。父母養育我們長大成人,幫助我們成家立業,我們一時的委屈和父母付出相比,那是多麼的微不足道。所以我們要無時無刻表現對父母的恭敬之心,表達對父母長輩的人格尊重。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

   古語說的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如今不少人總是愛子女多於愛父母。他們以為孝順就是是惦記著給父母一些吃的、穿的,陪他們聊聊天,幫他們乾乾活。卻不知老人們更需要的是耐心和溫柔,需要我們緊緊地握著他們的手,讓他們慢慢地把話說完,把事做完……人到年老時,身體狀況差了,交際圈小了,總會感到孤獨。當父母寂寞時,需要我們親臨身前關懷他們,而不是那些冰冷的鈔票。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應該提醒自己體貼父母,烏鴉尚有反哺之情,更何況人呢?孝道不僅僅體現在物質層面上,更多的應呈現在精神和情感的關懷上。老年人更需要心靈的關愛,他們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和社會經驗,喜歡憶舊是他們精神和情感的寄託,有時間就應陪他們多聊聊多談談,以慰藉他們心靈的孤獨和情感的寂寞,讓幸福與撫慰伴隨老人的一生……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弟子規》在詮釋孝道中,強調即便我們為父母做再多力所能及的事,仍不及父母為我們所付出的一切。若為人子女不懂得體諒父母親,那父母親便只能於痛苦中度過餘生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生命是一個過程一個輪迴,經不起太長的等待,孝道同樣經不起太久的徘徊。因為孝心有期,當子欲養而親不在時,則是一種抱恨終生的遺憾,盡孝要趁早,人生永無悔。

       

推薦閱讀:

《弟子規》與佛法的修學
弟子規講解
細講《弟子規》2_不要把功利主義帶到家庭里
弟子規全文,弟子規譯文

TAG:感悟 | 學習 | 弟子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