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節 中國結

【導語】11月1日萬聖節。12月24日平安夜。12月25日聖誕節。馬上又是「洋節」扎堆的日子了。當80後90後00後帶著鬼面具提著南瓜燈聚集在各大廣場的時候,有人憤怒的說著:「我們的傳統節日呢 ?被遺忘了么?」其實,縱觀我們的日常生活,傳統節日已經成為一種深入骨髓的習慣。【不必擔心春節被聖誕節PK掉】在辭舊迎新之機,有融會東西方各自不同內涵的兩大節日,聖誕節與春節似乎要比拼一番。有學者為此而擔憂,針對「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熱衷過聖誕節」的狀況,12月18日有10位博士聯合發出倡議,號召人們抵制聖誕節,挺立「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性」。 中國現在誰在熱衷於過聖誕節?據去年年底國內某研究機構調查,北京、上海、廣州等14個城市的近90%的受訪青年表示會過聖誕節,3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一到12月份就準備過聖誕了。還沒到12月份,各大城市的商家們就開始為聖誕商機而忙活,商店裡設有各種聖誕專櫃,各種聖誕商品也開始熱銷。城市青年是過聖誕節的主體,城市商家是聖誕節熱的助推器。但是城市的中老年人呢,他們是不是也對聖誕節情有獨衷?詳細>>

融入骨髓的春節習俗熬年守歲:相傳有怪獸「年」,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出現一次來吃人。於是人們在它出來的那天燃放鞭炮以嚇阻它。同時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徹夜不眠以壯膽。貼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賀年卡: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壓歲錢: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國外相似節日】聖誕節

聖誕節(Christmas),每年12月25日,是教會年曆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在聖誕節,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耶誕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聖誕節慶祝則在每年的1月7日。【清明節主城50萬人掃墓】昨天是傳統的清明節,重慶市迎來了祭祀高峰——主城區25家經營性公墓近50萬人掃墓,車流量超過6萬輛。其中,石橋鋪殯儀館、龍居山陵園接待數都超過了5萬人。從各大陵園來看,今年掃墓的市民更加文明、理智、有序,鮮花、音樂祭祀成為主流。 石橋鋪殯儀館內,一位市民帶來茶具,為故去的父親斟茶。在松鶴陵園,一群大學生來看望因患癌症去世的老師,大家在墓前講學校里的趣聞,還集體唱了一曲他生前愛聽的《長城謠》,「我們都要快樂地面對逝者,勇敢地生活」。 孩子們還將手工製作的卡片放在墓碑前,寫滿了網上搜集來的笑話,「祝你快樂,我們也都天天開心哦!」留言後,還畫了一個可愛的漫畫鬼臉。 詳細>>

融入骨髓的清明習俗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清通禮》云:「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國外相似節日】植樹節

我國古代在清明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而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七夕不必非掛中國情人節的招牌】時下,有商家正熱炒七夕情人節概念,仿照西方情人節活動,攫取更多商機。但據學者最新考證,七夕本身所蘊含的意義不過是時令轉換、秋天開始,起初卻與愛情無關。「說七夕是情人節,純粹是商家和媒體炒作的結果,官方從來沒有正式認可過,老百姓也未必認同。」「把七夕定位為女兒節而不是情人節更有意義。」「民間節日的形成都有自己的規律,要有信仰支撐,不是憑空而來。」 詳細>>

融入骨髓的七夕習俗染指甲: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誌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係。【國外相似節日】情人節

情侶們在這一天互相饋贈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時至今日,邱比特、給箭射中的心等等成為情人節的特色標誌。每年的2月14日是情人節。【「中元節」思親人】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為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等三節,都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民間多是在此節日懷念親人,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農曆七月十四,廣西各地群眾殺雞斬鴨,祭祀祖先,度過「中元節」。人們把紙錢、衣物等物品,用寫好逝去親人名字的袋子包好,拿到經常挑水的地方焚燒後放入水中,以此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從農曆七月初七開始,廣西民間便開始籌辦各種祭祀活動。 詳細>>

融入骨髓的中元習俗放河燈: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晉西北的河曲縣城,緊臨黃河。河道開闊,水流平緩。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齊集黃河岸邊的戲台前廣場,競觀河燈。各色彩燈順水漂移,小孩子緊盯著自家的燈能漂多遠。老太婆嘴裡念念叨叨,不斷祈禱。今天的放河燈,已經成為歡樂的活動項目了。【國外相似節日】萬聖節

萬聖節(HALLOWEEN)為每年的11月1日,源自古代塞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是西方傳統節日。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春燈節,是中國漢族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卵等風俗。

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紀念屈原。掛菖蒲喝雄黃酒,則是為了避邪。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臘八節每年農曆的十二月俗稱臘月,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即是臘八節,習慣上稱作臘八;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的習俗。
推薦閱讀:

中國有北京、南京、東京,為什麼沒有西京?
中國畫的種類
俄羅斯將擊落馬航的「山毛櫸」導彈部署到中國周邊意欲何為?
中國蛇類圖譜
2015胡潤百富榜:李河君成中國首富 馬雲下滑至第三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