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與傳媒 -卜衛
06-02
主講人簡介卜衛,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1989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從事傳播研究。1995年開始研究媒介與性別的問題,2001年出版論文集《媒介與性別》。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介與青少年成長、ICT技術與邊緣群體、互聯網影響、IEC等方面。內容簡介本期《百家講壇》「三·八」婦女節特別節目為您請來社會社科院新聞與傳播學研究員卜衛為你談大家關注的媒介問題。節目首先從社會性別對女性形象的構建談起,對媒介中存在的社會性別視角的誤區展開論述,主要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個問題是社會性別與女性主義媒介研究的內容;第二個問題是大眾媒介如何建構兩性形象,在大眾媒介中是如何表現兩性形象;第三個問題媒體的女性形象的再現與社會現實的關係以及我們怎麼樣對不理想的媒介現實進行干預。首先卜教授認為社會現實中,女性對男性的依附性不是天然定製,而是文化建構的結果,可以改變的。卜教授認為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對某一個社會群體形成的過分簡單化和滯後於社會現實的概括性的看法。正是由於刻板印象導致了媒介對婦女形象刻畫過分強調私人領域中婦女的形象,而忽視了女性在公眾領域中的形象,這樣導致一種偏差。這樣,媒介報道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其實是社會文化塑造的一種形象,是男權文化期望的一種形象,它不是現實生活中自然的一種反映,它過分強調女性對男性的依附,並強調女性在公眾領域中的弱者形象。卜教授從新聞、網際網路、廣告、流行歌曲、電視劇等角度分別探討了媒介對女性形象刻畫的偏差。卜教授還為社會公眾對媒介反映女性形象的改造提出自己的建議,她認為在對媒介進行改變的時候,我們應該用媒介以外的力量和包括媒介以內的力量,通過這種合力,來形成對媒介的影響,促進性別的公平的流動,改變這種貶義女性形象的這樣一種新聞報道。卜教授最後呼籲:男性和女性應該攜起手來創造一個更為性別平等的空間,尤其是媒介空間。全文大家好今天我講的題目是《婦女與傳媒》。婦女與傳媒它的問題實際上是我們叫做媒介與性別,今天主要講三個問題:一個問題是社會性別與女性主義媒介研究的內容;第二個問題是大眾媒介是如何建構兩性形象的,就是在大眾媒介中是如何表現兩性形象的;第三個問題我們大家可以一起討論一下媒體的女性形象的再現與社會現實的關係,還有我們怎麼樣對不理想的媒介現實如何進行干預?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性別和社會性別的概念。性別主要是指的男女在生物學意義上的差異,就是生理上的差異。社會性別跟性別的含義是不一樣的,它主要是指的男女在社會方面的差異,就是指的是男女兩性由於生理差異而形成的社會文化對男女兩性的角色不同的期望,不同的要求和限制。這兩個概念是不一樣的,一個是生理上的差異,一個是社會方面的差異。那麼我們也曾經給很多的學生做過一些練習,我們也跟很多的搞性別研究的人一起討論過這個問題。就是當我們說到男女兩性時候,不同的是我們第一個反應是什麼?那麼很多人就說,女的跟男的不一樣,女的能生孩子,女的膽小脆弱,女的美麗性感,女的會每月有例假,女人是賢妻良母,是一個好的家庭角色,女人特別溫柔。那麼男人,當我們想到男人的時候,第一個印象是什麼呢?很多人會說男人是堅強的,勇敢的,是干大事業的人,是社會的棟樑。男人長鬍子,男人粗心男人不計較小事,男人聰明智慧理性和擅長高科技等等,就會舉出很多這樣的特徵。那麼我們可以看到什麼是生物學意義上的概念,什麼是生理差異?什麼樣的是社會方面的差異?那麼從女的這一列我們可以看到,能生孩子這是女人的生理差異。那麼膽小脆弱,美麗性感,還有像性格溫柔等等。這實際上男人身上我們也可以發現這樣的男人,比如膽小,比如他脆弱,比如他是一個很好的家庭角色,比如他性格很溫柔,他很感性,他不是非常理性,我們也可以發現這樣的男人。那麼只有能生孩子像每月來例假這樣的特徵我們叫做生理特徵,其他特徵我們都叫做社會方面的特徵。那麼男人這方面也一樣,長鬍子這是女人不可能長的,這是一個生理特徵。那麼其他的像勇敢堅強我們在女人裡邊我們也可以發現勇敢堅強的女人,我們也可以發現干大事業的女人或者能成為社會棟樑的女人。我們也可以發現粗心的女人或者不計較小事的女人,或者是擅長高科技的女人,或者是聰明的智慧的理性的這樣在女人裡邊我們都可發現。像這些特徵我們叫做社會性別或者叫做社會方面的差異。生理差異我們都知道,是染色體性腺和性激素造成的,性別差異可能會產生一些特殊的行為和認知策略,他的身高體重的差異也可能影響到我們性別行為。但是很多研究表明,性別差異的形成主要是取決於社會文化的養成,取決於兒童如何被教養。這個可以從人類學的研究來說明,就是比如米德他們在幾內亞原始部落做過很多考察,那麼有一個原始部落它的整個性別角色,性別分工跟我們現在大多數的性別分工是不一樣的。比如她女人生了孩子以後,她休息一段時間她可以出去做工,勞動,那麼男人在家裡帶孩子,這種文化習慣就造成這個部落里的男人特別會帶孩子。所以很多文章、報紙媒介報道說女人天生地會帶孩子,女人天生的,其實這不是天生的,這是後天的,是後天的,就是很多的是文化習俗,是很多的社會習慣養成的,這些我們都叫做社會性別。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區分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我們主要是想強調社會現實中,女性對男性的依附性它不是天然的,它不是天然定製,而是文化建構的結果。因此呢,它也是可以改變的,這是我們區分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主要意義。那麼我們今天主要是要講婦女與傳媒,那麼在婦女與傳媒這個領域呢?主要是女性主義的媒介研究或者是我們叫媒介與性別的研究,它大概有哪些內容。第一個內容是在媒介機構中的女性及其與男性的不同地位和作用。這是我們要看,比如說我們上大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在新聞專業中,女學生的比例可能高於男學生的比例,那麼真正到了新聞單位,我們會發現男記者比例要高於女記者的比例,或者在新聞單位里的男性的領導的比例要高於女性領導的比例。那麼為什麼?那麼多女孩子她們學了新聞專業,她們到哪兒去了?她們為什麼不能進入新聞傳媒的領域?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麼即使她們進入了新聞媒介領域以後,她們怎麼樣發揮自己的作用,能不能發揮自己作用。第二個內容是媒介中的有關性別的議題它是如何產生的?什麼樣的因素影響它的產生?以及對它們的基本觀點是什麼?第三個就是今天我們要重點講的女性的形象是如何在媒介中被表現的?我們叫做媒介真實,那麼媒介真實與社會現實的關係,與社會真實它有什麼樣的關係,它包含了什麼樣的文化含義?它是否存在著系統性偏差以及它偏差的方向和性質是什麼?那麼一會兒我們就可以看到,實際上在媒介再現女性形象的時候,有比較大的系統性的偏差。第四個內容就是媒介真實是否影響了受眾,因此產生了性別偏見,是否使受眾熟知以後形成普遍的共識?最後一個就是我們要討論如何改變媒介傳播,如何改變這種不公平的信息流動?以建立性別平等的文化,這個可以說是婦女與傳媒或者說是女性主義媒介研究,或者說是媒介與性別研究的最主要的內容。剛才我講了,我們今天主要是集中於媒介中的女性形象,那麼在談到媒介中的女性形象我想先介紹一個概念,就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對某一個社會群體形成的過分簡單化,和滯後於社會現實的概括性的看法。那麼談到婦女的時候呢,可能大家就是對婦女這個詞,在很多文化的場合它不是一個好像不是一個褒義詞。比如說我說這個人整個一個婦女或者說家庭婦女,大家就想到婦女這是一個中老年的,意識形態比較落後的,比較保守的,婆婆媽媽的,是這樣的一種形象。那麼這個就是對社會現實的一種簡單的概括。其實我們說到婦女的時候,它可能包括各種年齡段的女性,那麼它包括各種職業的女性,但是有時候我們可能就想成是家庭婦女的這一種類型,或者對她有一種很固定化的看法。那麼這個關於刻板印象它實際上不只是對婦女包括其他各種人群都有,比如說到一個教授的時候,很多人會想到教授是一個老頭,他很有學問,戴眼鏡。但實際上如果你看到很多年輕的女性也成為教授的時候,大家會想她不是教授,她可能是個助教,其實這種偏見我們就叫做刻板印象。那麼大眾媒介是幹什麼的?大眾媒介它反應和建構了這樣一種刻板印象,大眾媒介中的兩性形象,它不是憑空產生的,但它也不是社會生活真實的反映,而是一種社會文化的反映。理想的女性形象我們一會兒要談到,什麼是媒介中的理想的女性形象?理想的女性形象是被社會文化塑造的,塑造的一種形象,是男權文化期望的一種形象,它不是現實生活中自然的一種反映,是一種自然的形象。這張圖片是我在瑞典的一個博物館拍攝下來的,那麼作者她也是一個女性主義者。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它有一種含義,就是說什麼是真實自然的婦女形象?什麼是媒介中塑造的人們期望的角色的形象?比如說這個婦女她膝蓋上有一個雜誌,這個雜誌是個時尚雜誌。時尚雜誌上有兩個,我們看到她的形體是像模特一樣,非常漂亮,非常摩登的這樣一種形象,那麼這個就是媒介塑造的一種理想的女性形象。那麼實際上,這個婦女形象是什麼樣的?比如她在家庭里,大家看到她的卧室很零亂需要她整理,孩子在那兒哭叫,玩具扔在地上,這一切都需要她料理,那麼這是真實的婦女形象,所以媒介在反映社會現實的時候,實際上它經過了一定的塑造。下面我們要談到大眾媒介對兩性形象的建構。那麼女性主義經常對媒介提出一種批評,這種批評的目標是想發現哪些女性對男性的依附性的事實,是在媒介當中是被視為當然合理的。它要把這個當然合理地給表現出來,說明其實它不是當然合理的。那麼在大眾媒介中,女人是什麼?是受眾,還是利用的目標?尤其是廣告利用的目標。是潛在的消費者,還是媒介的利用者?還是媒介的主要的信息來源和傳播主體?那麼下面我們對媒介批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女性更多的是一種被利用的目標。我們在分析媒介中的兩性形象的時候,我們有兩個分析維度:第一個就是形象的維度,第二個是媒介的維度。那麼形象的維度我們是想談媒介中的普遍認同的女性和男性的形象是什麼?那麼在媒介維度中我們要談廣告、電視劇、電話談話節目、女性雜誌、新聞、童話,像芭蕾舞,還有像流行歌曲、教材、互聯網,這些媒體中它是怎麼樣反映女性形象的?那麼我們先看一下什麼是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為什麼就是因為在大眾媒介中,男人經常被表現為公共領域的主角?女人經常被歸為私人領域的主角?公共領域指的是工作場所,法律、政治、經濟知識以及文化等具有權利和權威性的生活層面。這樣的一個生活層面,被視為男人當然的領域。而私人領域主要指的是家庭灶台邊或者孩子這樣私人領域被認為是最適合婦女的領域。那麼一會兒我們就可以看到實際上在媒介中,通常是男性被歸為公共領域,女性是被歸為私人領域。那麼私人領域裡一個首先就是我們提出來要討論的形象是無私奉獻的母親或妻子。在大眾媒介中,無論是在電視劇中或者在廣告中或者在新聞報道中,我們都經常發現母親被歌頌,妻子被歌頌,她們因為什麼被歌頌?因為她們對家庭對孩子的無私奉獻被歌頌,那麼這裡面就實際上有很多的性別問題。首先就是說,當一個女人她成為一個妻子或者成為一個母親以後。她的自我發展,她的事業的追求,還有沒有意義?如果全都是對無私奉獻的歌頌,那麼女人就會忽略自己,就覺得自己的價值在於這種對家庭對男人的奉獻,而自我的發展就沒有意義。我們在談到女人對家庭對男人的無私奉獻的時候,我們想到沒想到,就是所有的家庭成員,如果這個家庭的幸福是建立在單一性別,主要就是女性的自我犧牲方面,那麼其他的家庭成員是不是應該被認為太自私了。還有就是當一個社會要求女人去犧牲自己的一切,這個社會才能發展的時候,那麼這是不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問題。我想給大家放一個片子。就是一個母親,她含辛茹苦的,她穿得特別破,在灶台邊怎麼樣愛護她的孩子和她的丈夫。我接著剛才講,剛才我給大家放一個片子,在媒體歌頌的母親的生活,她是非常辛苦,而且是非常乏味的。那麼媒介強調的是什麼?媒介放大了母親的這種理解、寬容、無私和奉獻,放大了她那種就是被我們說是可以被社會所利用的這一方面,她的辛苦,她的生活的乏味,她的辛勞,還有她的一些缺陷,都被完全忽略了,可以說是她是一個認識上的盲點。這是一種形象,就是被媒介中普遍認同的。第二種被媒介中普遍認同的是公共領域中的成功女性。我們一談到成功女性,我們就首先想到一個詞「女強人」。那麼你很難說這個「女強人」到底是一個褒義詞,還是貶義詞?尤其在我們的文化環境當中。當然一方面可以從褒義的方面理解,它實際上是讚賞女性的獨立進取,她的那種奮鬥或者在事業上的成功,對社會的貢獻。但另一方面實際上它也包含了女強人她缺少女人味,缺少女人味。所以在報道當中,也可能記者是好心,也可能他記者無意識地強調。記者好心就是說,不光報道你在事業上的成功,我也報道你有女人味,那麼實際上客觀效果它實際上還是強調私人領域中的家庭角色,儘管這是公共領域中的事業型或者成功女性。比如在很多的對成功女性的報道中,記者肯定要提問,你事業上這麼成功,那麼你還是不是一個好妻子?那麼很多女性會自然而然地談到自己歉疚,比如對丈夫照顧得不夠多,對孩子照顧得不夠多或者家務承擔得不夠多,或者覺得歉疚讓丈夫也承擔了家務等等。那麼女人就會表達這樣一種歉疚。尤其對一些公眾人物的採訪,比如說對楊瀾的採訪。那麼記者肯定會問,你事業這麼成功,如果讓你在事業和家庭中做一個選擇,你會做什麼樣的選擇?那麼一般的成功女性或者公眾女性她都會回答我會選擇回到家庭,如果非要我做選擇,我會回到家庭,這樣她保留了女人味,得到一個被社會認可的形象。但是這個問題,我們都知道楊瀾和趙忠祥搭檔做節目,不會是提問趙忠祥我們不會問一個成功的男性或者公眾人物說如果讓你在事業和家庭中做一個選擇,你會選擇什麼?我們記者從來不會提這樣的問題,這實際上是一種採訪背後的一種文化的意義。那麼,還有一些公共領域中的形象。比如說,需要受教育的女童。我們都知道就是說在農村尤其在貧困地區很多女孩子得不到同男孩子一樣受教育的機會,那麼我們國家就發動了一個「春蕾計劃」。「春蕾計劃」的宣傳口號是「今天的女童,明天的母親」。那麼我在這兒也選上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宣傳口號,是「投資今天的女童,明天的女性」,它為什麼沒有寫母親?而我們為什麼說今天的女童是明天的母親?實際上它也在強調,就是媒介在各個方面它實際上都強調女性你是私人領域中的家庭角色,你是一個母親,你是一個妻子。我們對男童的救助計劃里,我們不會提出一個今天的男童明天的父親。那麼我們在談到今天的女童明天的母親的時候,報道會寫到,我們為什麼要讓她上學呢?因為她將來會生一個健康的孩子,對我們的社會,對我們的未來有好處。那麼這裡邊就有一個問題,如果女孩子不能得到和男孩子同樣的上學的機會,這是一個公共問題,這不是一個私人領域的問題,這是一個公共問題,是兒童的人權問題。那麼女孩子她作為女性,她有女性的權利,這個女性的權利就是說和男性同等發展的權利。作為一個兒童,他有受教育的權利,《兒童權利公約》里說這是他的發展的權利,這是他的人權的問題,而不是說她能不能當母親的問題。我們在考慮這個口號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比較一下,跟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比較,「投資今天的女童,明天的女性」,這個含義就是說我們讓女童上學,我們實際上它是一個賦權的過程,給予她權利的過程。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女性獲得的是什麼呢?獲得的是她將來,在未來的生活中她能夠選擇生活的權利和能力,包括她選擇是否做母親的權利,也包括她選擇合適做母親和怎樣做母親的權利。這個宣傳口號實際上又強調了女性的家庭角色。我們看下一個問題,就是也是公共領域女性作為什麼?女性在媒介報道中,有時候是作為禍水。女人就是紅顏禍水這是非常傳統的,也是非常封建的這樣一種觀念。那麼在這種觀念下,就是很多公共的問題都被歸結為女人的問題,包括比如足球隊輸球,是因為女人上了足球隊的車。它實際上也是把公共問題私人化了。那麼在公共領域中,對女性的報道比如說我們都知道很多女性是暴力的受害者,包括女性不幸被強暴。那麼在這類的報道中,實際上這些暴力受害者也被寫成了就是貞女,所謂抗暴的烈女,所用的辭彙也是非常封建的。比如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或者剛烈行為,這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壓迫,這種精神壓迫使很多女性感到了巨大的社會壓力。那麼實際上我們都知道一個最典型的報道,是關於一個四川女孩——唐勝利的報道。那麼這個報道以後呢,有很多記者做過統計,大概又有22個女性就仿效她跳樓,就是用生命來捍衛自己的清白。這是媒介報道對社會的一個非常負面的影響,把這樣一個婦女受暴,婦女人權問題變成了一個個人的是不是能保住自己的清白,自己能成為貞女這樣一個非常私人化的問題。那麼在公共領域,女性比如現在我們都是信息時代、高科技了。女性經常是高科技或者是科技的一個旁觀者,那麼在這個領域相應地男性是科技的主導者。比如說對新媒體,對新的技術,男性是新媒體的使用者和享受者。那麼我們也可以看一些手機的廣告,那麼男人拿著手機,他是掌控者。那麼在很多的廣告當中,你可以看到女性是男性使用高科技,使用高科技男性的一種崇拜者,也是男性被觀賞者。比如說一個計算機廣告,一個男孩子在噼里啪啦地打計算機,打得非常快,一個女孩子抱著一個娃娃站在他旁邊特別崇拜地看著他,然後說「真棒」!女孩子就是這麼一種很其實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很多女人或者女孩子她們都使用電腦,但是它在做廣告的時候,它就很自然而然地會選擇男性。比如像這樣一個廣告,它是一個攜帶型電腦,這個攜帶型電腦是幹什麼用呢?是成功男人點睛,我們看到這樣的廣告說電腦是給成功女人點睛,幾乎沒有這樣的廣告。像這個廣告,那麼男人他在使用這個電腦,使用了很長時間以後,他累了,累了以後他就看這個畫面,當然這個畫面不是特清楚,實際上是一個女性泳裝照在那兒跳舞。那麼女性呢!就是在男性使用電腦的時候,使用高科技的時候,她是一個被觀賞者,她根本不是電腦的使用者,高科技的使用者。還有一種形象,就是這是最普遍認同的。媒介中最普遍表現的一種形象,它既出現在公共領域裡,也出現在私人領域中,就是女性作為男性的被看者。比如我們最熟悉的女性如何要漂亮,女性如何要瘦身,實際上這是一種男權文化對女性心理和身體的一種控制,就是我們的身體不再是我們自己的。因為我們身體,要用男性的眼光來看我們是不是合乎標準。那麼標準是非常單一的,就是所謂的西方模特那樣一種標準。比如你一定要長得高個,身材很好,那麼很多廣告它直接就寫了,它特彆強調女性被觀賞性。像這個廣告,男人欣賞有曲線的女人,所以你要減肥。比如有一個豐乳廣告,就比如說女人的乳房一定要是大的,一定要是性感的,有一個豐乳廣告,只有挺得起胸,才能抬得起頭。就是說如果你不是這樣的話,你就沒有自信,如果你沒有自信的話,你就不能成功,你就沒有甜蜜的愛情,沒有好的家庭,沒有好的事業。其實你有沒有一個大的乳房或者你有沒有一個所謂的標準化的容貌,跟你未來的生活它實際上它沒有這樣的必然的邏輯的聯繫。但是媒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很大的一個是商業目的,就是讓你花錢去買這些美容瘦身的這些東西,那麼讓你去追逐這樣的標準。那麼在追逐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還不僅僅在於你花費了很多錢,而在於你逐漸地失去了自我,對自己身體的肯定,對自己性格的肯定。那麼這個失去我覺得就是說,對女人的生活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女性主義的研究中,就提倡我們的身體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應該愛和接受我們自己身體,而不能盲目地追逐廣告或者這種商業的宣傳。那麼在電視劇中呢,也有很多人也做了很多研究,它有很多傳統的模式,尤其在非常流行的電視劇中。比如說它有一個傳統的模式,就是男人給予財富,男人給予女人財富,女人對男人出讓權利。那麼從最早的你像中央黨校的李慧英她就研究過《北京人在紐約》這樣一個電視劇,當一個女人阿春愛上了一個男主角叫王啟明的時候,她出讓的是她發展的資源和權利,她把她的飯館給他了,明明這個女人的經營能力比這個男人強,但是她仍然讓他當一個總經理。那麼男人給女人的是什麼呢?是財富。比如說那個美國人大衛愛上了中國的郭燕,那麼他就送她汽車,男人給予女人的是財富,那麼在另外一個電視劇中。比如前些日子播出的《永遠有多遠》,是同樣的模式。那麼有兩個女性形象,一個是像劉慧芳的女性形象叫白大省,那麼她愛她的男朋友,她就把她特別好的位置讓給了她的男朋友,她出讓的是資源,出讓的是這種權利,而這樣的女人被歌頌視為非常善良非常純樸,非常純潔的一個女人,就所有的男人都歌頌她;那麼另外一個女性形象叫西單小六,西單小六就是她特別想要這個資源要這個權利,一定要自己經營這個酒吧,所有的她的男朋友都告訴她你不要經營酒吧,我可以給你錢,我可以養著你,但是西單小六就是要資源,這樣她跟男性也有一個衝突。所以你看它整個都是從男人的眼光來描述女人的形象。那麼最後,就是這部電視劇特別希望最好是女性兩個特點,既出讓權利這一種善良和年輕漂亮性感能合二為一,這樣男性就可以得到一個大團圓的結局。那麼這是一種電視劇的傳統模式之一,如果你要分析電視劇中的兩性關係,就是有這樣的性別問題。像女性雜誌我們也都知道,它偏重於什麼樣的內容,很多我們一看那個報攤上的女性雜誌,很多比如都是我們叫大美人或者裡邊是時尚化妝瘦身,或者怎麼樣讓自己更能吸引男性的目光?怎麼樣更有吸引力?這類的我們叫性別歧視的文本,其實是很多的。新聞和教科書實際上在咱們國家被認為是最正面、最主流的傳播媒介。那麼即使它表現的也是最正面的最主流的一種價值觀,但是就在這種價值觀里呢,我們看到女性被表現的比例比男性要少得多。我們對新聞報道也有一個評價,就是媒介沒有能充分報道及婦女運動和婦女的問題。比如像1996年對新聞的監測,已經發現男性主要新聞人物佔89%,女性只佔16%。那麼在言論被引述主要的新聞人物中,男性佔91%,女性佔9%;那麼婦女的新聞難以進入主流新聞像婦女貧困,婦女健康,還有婦女就業,男女平等的機會,家庭暴力種族衝突,還有對婦女的暴力,像這些具有重大意義的一些新聞很難進入主流媒體中的要聞進行報道。基本上說新聞媒介對婦女的問題實際上它缺乏一定的性別敏感。流行歌曲,流行歌曲當中,比如在卡拉OK中的泳裝少女形象,還有在歌曲中表現那種女性等待男性,對男性的這種等待。最典型的比如說像《野花》,這個歌詞「只要你拍拍我的肩就會聽從你的安排」,這裡有大量的這種對女性的一種被動,那種女性對男性的依附這種情景。那麼最後一個就是要談到的媒介就是互聯網。互聯網是新興媒介,那麼在新媒體當中,很多人就是寄希望於在新媒體當中男女可以變得更平等,網路可能帶來更多的男女平等。但實際上就目前的情況我們來看,這還是一個深化,不光是女性的上網比率比男性低,而在於即使女性到了50%以後,它這個男女平等還有問題。為什麼呢?就是說女性上網幹什麼?在網上她能看到什麼?能使用它做什麼?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比如像這是我從網頁上下載的,那麼「加工美女送POLO汽車」,就是把女性跟汽車跟物品一樣出賣。「為你最心動的美女投一票」,像「名車美女誰領風騷」。那麼我們會看在所有的汽車最好的汽車旁邊可能都有一個美女,或者最漂亮的房子旁邊也有一個美女,然後它的廣告語可能說你怎麼會不心動呢!包括有一些廣告說你可以買一個「二房」,實際上是二手房,但是它用了一個「二房」這樣的語言。因為互聯網你可以看到很多形象,所以就是充斥互聯網很多頁面展示女性的性感。但是我舉這兩個例子特別典型,就是它是被男性網友們評出最性感的形象,當年最性感的形象。那麼這些剛剛我說了它還是強調女性的被觀賞性,又強調她的私人角色,又強調她的被觀賞性,那麼強調來強調去,你會發現女性完全是一個失去自我的形象。那麼對兩性形象我可以有一個總結,就在大眾媒介中,媒介推崇的是典型的男人和典型的女人。而女性呢是附屬於男性的,媒介在女性私領域化以及將有關婦女權益的公共問題它也把它公共化,在這方面它是非常一致的。那麼這個實際上會對公眾,尤其對青少年會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因此這種現象應該改變。那麼談到改變的時候,很多人會提出來,這種系統性偏差,它是不是社會現實的真實反應?有人說本來女性的科學家或者女性領導,她就沒有那麼多嘛,所以我們的媒介沒法反映。那麼媒介它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的,它實際上是說你的每一個新聞必須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情。但是媒介選擇什麼?媒介如何選擇以及它從什麼樣的角度來報道這樣一個實踐?那麼這個就是從這個意義來看它沒有絕對的真實。我們的工作實際上可以改變媒介的這種選擇。那麼影響大眾媒介對社會現實的反映,根據以往的研究有很多因素。我這兒列了幾個:比如說媒介工作者個人、媒介常規、媒介機構、媒介機構以外的因素。比如包括信息來源,包括利潤商業等等,還有最重要的影響力量是意識形態的力量,這些都影響媒介對社會現實的選擇。那麼,實際上就是說,我們說媒介中出現這麼多對女性形象扭曲的這種形象,那麼它不是一個媒介或一個記者他一時的糊塗或錯誤。而是各種媒介內外,就是媒介機構內外的因素的一種共同的影響,或者說一種綜合的影響。那麼我們在媒介進行改變的時候呢?我們實際上也要就是用媒介以外的力量,當然也包括媒介以內的力量。然後通過這種合力來形成對媒介的影響,就是促進這種性別的公平的流動,改變這種貶義女性形象的這樣一種新聞報道。那麼在我們國家對這種現象已經有了很多的干預,來自政府的干預,主要包括建立為婦女的媒體,發展性別平等的政策建議,還有公開地討論大眾媒介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去年年底2001年全國婦聯召開了大眾媒介與婦女發展研討會,這個研討會上,大家非常全面地和深入地討論了大眾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的問題。那麼建立為婦女的媒介主要包括,比如像:中央電視台的《半邊天》欄目、《全國婦聯機關報》、《中國婦女報》,還有說為農村婦女辦的雜誌,像《農家女百事通》等等。那這些媒體,在表現婦女對社會的貢獻方面,在表現性別平等這方面,已經做出了非常卓越的成績。那麼這些媒體呢,主要是幫助婦女認識到自身的獨立價值,通過媒介宣傳影響社會意識和輿論建立性別平等文化,也影響決策,怎麼樣把這個社會性別納入主流,以促進社會性別平等,在這方面都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那麼除了政府的干預,也有一些干預是來自非政府組織的,就是我們叫做NGO。NGO可以舉兩個例子:一個就是國際國內都有傳媒監測網路,傳媒監測網路,主要任務是要做媒介批評,做媒介批評。那麼1996年,中國也成立了第一家婦女傳媒監測網路,它的主要的成員是來自首都及外地各大媒體的記者,還有一些婦女研究者和一些婦女活動家,主要的任務就是對媒介這種歧視女性的現象進行批評;第二個就是建立性別平等,肯定女性自身挑戰兩性角色,定型的文化。那麼批評它要有一個視角,我們老說我們用社會性別的視角來進行媒介批評,社會性別的視角主要包括女性是具有獨立人格和獨立的存在價值,它不是男性的附庸。女性自身她具有多種的發展潛能,在現代社會她應該是,事實上也可以發展為多樣化的角色,而不僅僅是賢妻良母。作為獨立的人,女性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與男性一樣具有多樣性。女性應該成為審美主體,並具有創造自身美的自由,而不是被男性文化或消費文化美的標準所控制,成為單純的審美對象。那麼很多從國際到國內,很多女性主義者,性別研究者和婦女活動家,開始著手創立這種肯定女性自身,建立性別平等,挑戰兩性角色定型化的這樣一種文化。比如說這是國外的一個網站,這個網站它的名字叫做真正的女人,那麼這個它實際上是利用13個婦女做了她們的身體雕像,它實際上想告訴我們真實中的婦女的形象,我們的身體是這樣的。那麼這樣的身體呢,它是多樣化的,也是美的,所以它對每一個婦女的形象都有一首詩,這首詩是描繪她們的身體,是讚美她們的身體。其中有一個婦女她做了乳腺癌手術,她割除了乳房,但是也有一首詩來描述她的身體。這是一個66歲的一個婦女,她自願讓雕塑家做了她的雕塑,那個詩人給她寫了一首詩。「她收攏了自己,膝蓋似乎是堅實的防護堤,身體交織成一個安全的小房子,她伸展著她的胳膊,感受到她身體曲線的真實,帶著孩童般早晨醒來的欣喜,觸摸著自己的身體、胳膊、指尖、手腕,她收攏了她自己,她向遠方望去,無邊無際,花在瞬間開了,她看到我無限巨大的和未知的世界。她信任它,無論它好還是壞,就像信任她自己的身體,這個也是說明她也接受自己身體」。最後我想說的就是男性和女性應該攜起手來創造一個更為性別平等的空間,尤其是媒介空間。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寫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
※關於3.8婦女節的來由,您知道嗎?
※婦女節過成瑪麗蘇,女權先輩的棺材怕是壓不住了
※鏡若緣:我們為什麼要過婦女節?我們為什麼又不願過婦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