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趙缺:寫古體詩不要做「古人模仿秀」

來自一位詩人的勸告: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舊體詩的作者群體,多是年齡偏大的長者。尤其是,由於一些被傳播出來的古體詩作品,觀點陳腐,套話過多,讓現在的年輕人,對現代人寫的舊體詩,一般是敬而遠之。

詩人趙缺卻有自己的看法,掌握了詩詞創作技術的現代普通平民,「只須不斷提高文字水平、吟唱自己的生活及內心,就可以寫出與唐詩宋詞截然不同的作品。」

趙缺的古體詩詩集《無咎詩三百》近日正式出版。這部詩集,收集了趙缺過去20多年來創作的數千首詩詞,屢經刪改,最終定稿出版。張賢亮、汪國真、文懷沙、孔慶東等各界名家,都曾對此書作出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親筆書寫評論,給予大力推薦。

張賢亮生前這麼讚美他:「最嚴謹的體裁、最細膩的文字,吟唱了最平凡的生活、最真實的情感,不愧是新國風扛鼎之作。」孔慶東贊趙缺:「詩含菩薩心,論似狂狷貌。大雅藐煙塵,遠芳侵古道。」

趙缺的古體詩,初讀極感自然流暢、平白易懂;再讀又覺深邃含蓄、耐人尋味。在趙缺的舊體詩中,有一股叛逆、青春的氣質。這是比較少見的。比如在《七律·於三十四歲生日有感》中,他表達了自己對歲月無懼的青春自信:「平生得意只文章,久住京華不肯狂。天下有誰真有用,人間無我亦無妨。一時巨浪騰千尺,萬古輕煙散八荒。欲與青山爭嫵媚,青山猶是少年郎。」

讓人感到特別的是,在趙缺的筆下,生活中的日常俗物都可以入詩。在《五律·詠馬桶刷子》中,趙缺這樣寫道:「壁角憎含臭,生涯欲抱香。去污何日盡,沾水立時忙。怒發沖三寸,微軀轉四方。豈知天下穢,多在世人腸。」

在《鷓鴣天·手機》中,他這樣寫道:「不看池塘不看山,春風與我不相干。做些俗事消消悶,找個閑人問問安。新語錄,舊名單,深宵讀遍又重翻。也知某某成空號,存了三年未忍刪。」生活情態很是親切、可愛。

將「俗」物入古體詩,趙缺認為很自然,「寫詩是一項技術活,技術到位時,無一物、無一事不可入詩。即便是馬桶刷子,亦可成為詠物的對象。《莊子》有云:道在屎尿。馬桶刷子為什麼不能成為詠物的對象?在我看來,一邊刷著馬桶,一邊吟著律詩,也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古人經常用『風雅』來指代詩歌,上所化曰『風』,下所習曰『俗』,『俗』是『風』的基礎,『風』是『俗』的精華。我個人以為,中華主流文化的根基就在一個『俗』字。當然,我所說的『俗』是世俗、通俗,而非惡俗、媚俗。」

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由於社會的時代、語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現代人寫古體詩,是不是不可能超過古人?

趙缺認為:「當代詩人只須在創作時牢牢把握『真』(真人、真事、真物、真情)、『精』(技術精益求精)二字,自然有機會寫出屬於這個時代的佳作,又何必與古人一爭高下呢?」

趙缺還說:「在唐宋時期,幾乎所有的詩人都是官僚或准官僚(有意做官而未能如願之人)。這是因為,創作詩詞需要讀書明理,擁有深厚的文字表達能力。而當今社會,教育普及,即使是博士生,往往也安心做一個平頭百姓。掌握了詩詞創作技術的平民,只須不斷提高文字水平、吟唱自己的生活及內心,就可以寫出與唐詩宋詞截然不同的作品。」

在趙缺看來,要寫好舊體詩,需要天分和真誠:「古語有云:『詩有別才,非關學問』。想要寫好詩詞,首先必須具有天分,然後就是多寫多刪、去蕪存菁。除此外,真正的詩人還應書寫真我、抒發真情。某些『詩人』一提起筆就會裝腔作勢,甚至進行自我催眠。他們會將自己想像成且歌且醉的李白、憂國憂民的杜甫、歸隱青山的林逋、放蕩紅塵的柳永……在我看來,這些人只是在練習『古人模仿秀』,距離詩詞創作的正道還很遙遠。」

當下是一個詩歌很熱鬧的時代。時不時一些詩歌事件引發大眾的關注。作為一個詩人,對詩歌圈生態有深刻細緻觀察的趙缺說:「我早已見怪不怪。我曾說過,當代詩壇其實只有兩大流派:『會寫詩派』與『不會寫詩派』。其中『不會寫詩派』聲勢浩大、自稱主流,並可分出兩個支派:一支是缺乏技術含量的革新派,另一支是缺乏技術含量的擬古派。總之,『缺乏技術含量』是目前偽詩、劣詩泛濫的主要原因。」華西都市報記者 張傑

推薦閱讀:

漢代就有生魚片了,其實古人比你想像中會吃一百倍
古人桌子上為什麼放香爐?不刺鼻嗎?
古人寫詩詞是怎麼記住平仄的,難道是有個小冊子嗎?
如果現代的一個城鎮集體穿越到先秦時代,會被古人反殺嗎?
賓禮 古人待客規矩多

TAG:古人 | 詩人 | 模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