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浪費學生的青春!
當代教育簡直在浪費學生的青春! 當前教育浪費學生的時間?聽起來有點駭人聽聞!但是,這是鐵的事實! 中國學生用於學習的時間可以說是夠多的,中國學生學習的刻苦程度也是人所共知的。那麼為什麼中國大學生的素質不盡人意呢?只有一個可能,就是他們在學習上做了大量的無用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作為一個老師,我常常為我的學生們感到悲哀:我不知道他們的學習有多少是真正有意義的!中國教育,特別是中國的基礎教育確實大量地浪費了學生的寶貴時間。 讓我們這些成年人共同回顧一下我們的求學歷程吧,不管你是專科還是本科,還是碩士或是博士。想一想我們十幾年間到底學了多少知識?想想我們學到的那點有限的知識,有多少是現在工作中有意義的?沒有多少吧!
我有一個博士生同學,學計算機的。我問他這個問題時,他回答說,「基本沒用。如果說有點用的話,應該是語文,可是中學的語文教育是最失敗的!現在對於我的研究有用的,只有一點高等數學,一點外語,其它就是計算機的專業知識了。」我還有一個高中同學,沒考上大學當了農民,現在和其他沒上過學的農民沒什麼兩樣。
可能有人會說,「那是基礎教育,是為上大學打基礎的。」十二年啊,難道僅僅是為上大學打個基礎?然而中國就是這樣,基礎教育只是為獲得上大學的通行證。在中國大學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而有的科目,到了研究生階段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大學時代都是在浪費時間! 有些人可能心裡還在疑惑。讓我們回到「浪費時間」的本質上進行討論。 什麼叫「浪費時間」?即花費了時間卻沒有取得相應的成效。在當前的教育中,浪費時間表現於三個方面:一是在不該學的科目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二是該學好的科目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結果卻沒學好,三是在應該學的科目上花費了過多的時間。那後果呢?這就導致當前學生應該做的事情沒時間做,應該學的知識沒時間學! 比如數學吧,它佔用了學生多少學習時間大家都很清楚。有必要嗎?有些學生似乎是有必要,有些學生學數學純粹是浪費時間。那些似乎有必要的學生就真的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嗎?其實不然,可能有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就足夠了。再比如語文吧,誰都說應該學好,這是提高人文素養最重要的科目。現實教育中,學生用於語文的時間也是不少的,但是學生大學畢業照樣不會寫文章,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就是「該學好的科目花了時間卻沒學好」。再比如外語,學了那麼多年,對多少人真有意義呢?再比如歷史,我一直認為它是很重要的,但是那麼多年的學習,讓我們懂得了什麼道理呢?再比如物理、化學、政治、地理、生物……可以說,沒有一科不存在問題! 綜上,學校資源的巨大浪費,學生時間的巨大浪費是當代教育的根本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仔細分析,探究根源。 下面,我就從各科出發,分析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 一、數學的問題二問:數學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嗎?答:不是的,對於理工科大學生而言,數學是必要的工具,對於文史類大學生,數學基本沒多大意義,只是些概念而已。
三問:初等數學用處大嗎?答:初等數學在當前基本沒什麼大用,數學是工具,初等數學是過時的工具。現在用處比較大的是高等數學。 我們從上面的三問三答中,應該能看到當前中小學數學學科的問題根本。 首先,數學並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學的,至少沒必要學那麼難。對於很多學生而言,可能只學些簡單的數學就夠了。簡單到什麼程度啊?到初一,知道正負數,基本就可以了。 其次,作為基礎的初等數學到底該學到什麼程度的問題。當前教育中,數學老師們竭盡全力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有些班平均分甚至超過100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往往驚嘆於某數學老師的水平,而不去思考為了這100分學生們付出了多少精力和時間!而這些學生在未來的人生中,有一多半從事的工作將與數學沒多大關係。在若干年後,他們回憶起自己曾經做過那麼多的數學題,曾經在數學上花費過那麼多的精力和時間,會做何感想呢? 第三,初等數學學得再好也沒什麼實際用處。很多人學習數學是僅限於高中程度的。對於這部分學生而言,數學學得再好也毫無意義。數學對於他們而言,其意義不過是通過高考,高考通過了,他也就和數學說再見了。我們的高考為什麼不能讓這些學生在高中多做些對自己有益的事情呢? 很顯然,當代中國教育把數學的位置擺得太高了!而中國教育又特別看重「面向全體」!這就導致學校、老師和家長對數學的過分重視:中國的孩子,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學珠心算;小學的數學已經超過了美國的初中;不僅如此,老師、家長還要讓孩子學奧數,那難度又增加了幾倍!初中數學的難度,已經使智力中等的學生不可能考及格了!可以說,數學是給學生壓力最大的學科!數學是給學生痛苦最多的學科!數學是打擊學生自信最大的學科!數學是浪費學生時間最多的學科! 凡事有度,適度則有益,過度則有害。曾經有個說法叫「誤盡蒼生是語文」!讓我說「害盡學子是數學!」 我們知道,美國中小學生的數學是很簡單的。剛開始,中國人聽說這一情況都驚詫莫名:學這麼簡單的數學,將來能成才嘛!?事實是,美國學生不僅成才,而且在很多方面較中國學生要強得多。為什麼呢?我在前文說得很清楚了,「初等數學學得再好也沒什麼用」!人家的數學天才照樣可以在大學階段脫穎而出。 孔子曰「過猶不及」,美國的數學教育至少對孩子有益無害,中國的數學對學生則是害大於益!怎麼辦呢?讓我們學習美國嗎?沒必要,還是遵從我們老祖宗的中庸之道吧,折中,公允,調和。讓數學回歸自然狀態:自然學習,考100分當然足喜,考50分不足憂。到初二以後,那些考50分的就不用再學數學了。考100分的,繼續深造。這樣,豈不是各得其所!
倘能如此,則數學首先不再為害學生,其次又大大強於美國,不是讓國人快慰的結果嗎? 二、英語的問題 現在在中國流行著一種「學英語熱」!多少年了,不僅沒有降溫,反而溫度越升越高,大有不學英語就不能生存之勢。果真如此嗎?不然。毛澤東不會英語,不也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當代有很多人,英語學得相當好,可是根本派不上什麼用場。可見英語不是什麼非學不可的科目,很多人,學了英語也沒用,有些人不學英語也照樣成才。所以說,學生學點英語是必要的,但不是必須的。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把這種必要性,變成了必須。中考考英語,學不好英語就進不了高中,高考考英語,不學英語就進不了大學;研究生考英語,不學英語就不能上研究生;博士還得考英語,不然上不了博士。更為滑稽的,不論什麼專業,英語是必考!考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生,居然還要考英語!難道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也需要用英語研究? 我們當然知道,現在是經濟全球化,很多方面都和國際接軌,國際的交流與合作大大增強,國家需要大量的精通英語的專業人才。另外,確實有很多專業是必須精通英語的,比如計算機專業、國際貿易等等。但終究是一部分人必須學習英語,而不是全部! 中國教育的特色就是「面向全體」,這種畸形的「面向全體」不知使多少優秀學子深受其害!很多天才的理科生因英語不好而與重點大學失之交臂;很多優秀的文科生因英語不及格而不能讀研究生!那些英語學得好的同學呢?也有很多工作以後再也不動英語!三、語文的問題
早在1999年,就有人撰文疾呼:誤盡蒼生是語文!後來的這些年,輿論對語文的攻擊就沒有停止過,但是很可惜:語文還是那個語文,沒有一點質的變化! 語文的問題是最大的!筆者就是語文老師,感同身受,語文確實是誤盡蒼生,誤盡天下學子! 首先是教學問題。語文的課堂教學簡直是浪費學生的時間!(當然古文不同,至少老師教會了學生翻譯課文。)我聽過很多的語文公開課:校級的、區級的、市級的、省級的、全國級的,都聽過。聽後的感受大同小異,基本是在浪費學生時間。什麼叫浪費時間啊?就是聽老師講還不如學生自己讀,學生自己讀可能效果還好,讀的文章還多。這就是為什麼學生普遍認為語文課上與不上一樣的原因。當然也有一些優秀的教師,他們的課自然要好一點。但是,真正觸及語文本質的課,我幾乎還沒聽到過。 當前很多語文老師認識錯誤的根源在於,把語文課和其它科目等同起來,認為課文是知識的載體,教一篇課文必須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於是就設計幾個目標,然後到課堂上去逐個突破。殊不知,這些工作是最沒有意義的。文章的本質是「文以載道」,道就是道理,做人的道理,人生的道理。語文課的本質呢?我認為主要是悟道。既要結合課文悟人生之道,又要領悟寫作之道。具體來講好的語文課要實現三個目的:一是課內教會學生閱讀和寫作,二是促進課外閱讀和寫作,三是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熱愛。三者是相輔相承、不可分割的。如果一個語文老師,課講得學生越聽越沒勁,越聽越厭煩,那他肯定是個不稱職的語文老師。 其次是考試的問題。語文的試題早已有許多人予以批判,最具代表性的是作家王蒙,「小學的語文試卷,我都做不出!」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即便如此,我們的語文命題者依然故我,自行其是! 我認為語文試題必須實現兩個正確導向和促進:一是促進學生多讀書;二是促進學生多思考。要想實現,只有以考寫作為主。真正的寫作是作者思想的外現,如不思考,不可能有思想,自然文章的質量要差得多。所以考試可以讓學生寫作三篇文章,涉及古文一點翻譯和詩詞的默寫,其他什麼也不需考,如此命題比現在的這種命題強一百倍! 可以說,語文教學的錯誤都是錯誤的考試導致的! 第三是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問題。應試教育使學生把時間都花在了各科「應試」上,根本沒有時間去閱讀,而大量的閱讀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沒有閱讀量,當然談不上提高人文素養,寫作水平也無從提高。我們知道巴金、冰心這些著名的前輩作家,都是從小背誦經典、閱讀小說,才有了深厚的文學積澱,才成長為文學大家的。 沒有人會否認,在各基礎科目中,語文是最重要的。語文教育必須順應語文學習的規律,鼓勵閱讀,促進閱讀,創造條件讓學生閱讀,正確指導學生的閱讀。我期盼:讓更多的學生「讀書破萬卷」,讓更多的學生「下筆如有神」。四、主科和副科的問題
在當前的中國教育中,一直有主科和副科的說法。一般說來,都認為語文、數學、英語是主科,物理和化學也是主科,政治、歷史、地理、生物是副科,音樂、體育、美術是等外副科。這麼多年了,基本形成了共識:學校這樣認為,老師也這樣認為,學生自然也不例外,連家長都沒有什麼疑義。真真是很奇怪的事!這人分三六九等,知識還有什麼主次? 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原來不是什麼知識有主有次,而是各科在中考、高考中所佔的比重不同,佔分比重大的,就是主科,佔分比重少的,就是副科,不考試的,那就是副科的副科了!為什麼統一的考試,各科所佔的比重不同呢?憑什麼呢?你數學重要,我歷史就不重要?你物理重要,我音樂就不重要?你語文重要我體育就不重要?你英語重要我美術就不重要?這對嗎? 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也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更是個很關鍵的問題。解決當前的教育問題,我看癥結就在這裡了。 難道不該分主科和副科嗎?我覺得還真該分,但不是這麼個分法。正確的分法應該從學生出發,讓學生自己去決定自己的主科和副科。我搞體育的,體育就是我的主科;我搞音樂的,音樂就是我的主科,我搞文學的,當然語文是我的主科,我搞科學的,自然數理化都是我的主科…… 講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明白了。這知識的主次是不應該由國家、學校、老師等說了算的,應該由學生說了算。也就是應該給學生選擇主科的自主權。 「如果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主科,那不亂套了!」有人肯定會擔心。不會的,如果真的那樣,那我國的教育將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教育!五、文科的問題 我們常說的「文科」,其實是指社會學科,主要是政治、歷史、地理之類。 文科的問題和語文的問題很類似。都存在著教學和考試雙重問題,但關鍵的還是考試的問題。 我們知道,文科的考試多是考死記硬背的。這成了常識,學生、家長、老師都這樣認為,並且都認為是天經地義的。這種簡單化的考試,就直接導致更為簡單化的複習——背、死背、背死!於是乎學生真的就背「死」了:他們從不問為什麼;他們從不問自己收穫了什麼;他們不知道自己還可以思考……可嘆啊!「死記硬背」讓學生忘記了思考!
六、理科的問題 通常所說的理科,是指關係自然科學的學科,主要有物理、化學、生物。其實還有數學,因為數學是物理、化學的工具,數理化是不能分家的。這些科目就是狹義的「科學」,學好了就可以成為「科學家」、「工程師」,所以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 對於科學的學習,很多傑出的科學家都普遍地認為,興趣和好奇心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的科學教育,必須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怎樣實現這一目的呢?我認為有兩個方法:一是讀書,二是實驗。二者也是相輔相承的。讀什麼書呢?讀一些科普讀物,比如《十萬個為什麼》、《時間簡史》之類的書,就非常好。我不知道,中國有幾個學生通讀過《十萬個為什麼》?又有幾個教科學的老師讀過呢?這些都應該設為中小學生必讀書目!倘能如此,那對科學的學習肯定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再說實驗。通過學生親手實驗、親眼觀察那些實驗現象,他們會發現科學是那麼的奇妙,同時會產生很多的疑問,他們的好奇心會促使他們好好去學習課本知識,去解開心中的謎團。 很顯然,當前的科學教學與這一根本是相悖的。學生往往開始對這一學科很感興趣,不管是物理、化學還是生物,可是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他們的眼神就暗淡了下去,他們的興趣逐漸淡漠甚至消失了。學習在他們而言,逐漸成了一種機械過程:機械地聽講,機械地作業,機械的做題,機械地考試。沒有了興趣,沒有了思考!為什麼呢?還是因為考試。為了應試,老師只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為了應試,老師只重視做題而忽視實驗;為了應試,老師只重視接受而忽視了創造…… 可以說,老師們的教學風格是各異的,但是他們的應試方法基本是相同的,那就是題海戰術。題海戰術,扼殺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題海戰術,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題海戰術,泯滅了學生的創造力! 我不知道這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七、偏科的問題
在當前的教育中,總有學生存在偏科的現象,讓家長和班主任老師傷透了腦筋。為了彌補學生的弱科,班主任老師不得不反覆給學生做思想工作;而同樣著急的家長呢,只能給孩子報輔導班或者請家教單獨輔導。可結果總不那麼如意!孩子的弱科需要補嗎?我認為沒必要。 弱科產生的根源在於什麼呢?一般有兩方面:一是天資,二是興趣。也就是說要麼是因為天賦的不足使學生學習該科目非常地吃力,要麼是因為他對該科目缺乏興趣無心學習所致。從這個角度講學生產生偏科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每個人各有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和不足,沒有人能夠十全十美,也沒有人一無是處。天賦的不足是無可奈何的,缺乏興趣補也無濟於事。一般正確的教育思想,應該是讓學生充分發展和發揮他的所長,而不是讓他沒有弱科,全面發展。 去調查一下,現實中都有哪些偏科現象呢?在初中階段,比較多的是文科好的孩子理科稍差,理科突出的學生文科不足。在高中階段則出現有些理科學生外語或者語文薄弱,有些文科學生對數學一竅不通。我們分析一下,這些情況對於學生將來的發展有沒有影響呢?基本沒有影響。比如文科學生,在初二的時候學習數學已經沒有意義了,我不知道高中階段為什麼非要學習數學?理科學生呢,外語差一點,語文考的分少一點(注意,語文是很特殊的,分考得少不一定語文差),有什麼要緊呢?我總想舉一下毛主席的例子,雖然很多人認為他是天才,是偉人,是不可以和普通人相比的。試想,如果他老人家生活在當代,未必就能成為一個偉人,連大學他也考不上。我們知道他是不懂外語的,並且數學經常考零分。他明確說過他對於考試的態度:「我喜歡的科目,我就認真考,我不喜歡的科目,我就畫圈圈。」這就是他數學得零分的原因。但正因如此他比別人有了更充足的時間去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一代偉人就是這樣產生的。 然而現實是學生有了弱科,必須要補,還得拚命補。不然就上不了高中和大學!而一旦上了大學,前面彌補弱科所學的東西,基本失去意義。只能遺忘,因為他的未來不需要這些。我們為什麼讓學生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去做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呢? 讓偏科學生能夠上大學,上好大學,我想,這應該是高考改革必須攻克的一個難關! 八、音體美的問題 有幾個科目,對於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們卻一直被人們忽視著。這就是音樂、美術、體育。 「素質教育」在中國已經喊了二十年,也已經推行了近二十年。雖說出現了不少的鬧劇,但是腳步始終是在前進的。 「素質教育」最初的提出,是因為當時錄取的大學生「高分低能」現象非常嚴重,普遍綜合素質不夠理想。這一提法,旨在提醒中小學的基礎教育應回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根本,不想很多人曲解或誤解了它,以致於到現在還沒有找到正確的路徑,還在「蝸行摸索」!
那麼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足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主要是人文素養的不足,身體素質的不足,實驗能力的不足,創新能力的不足。這其中有兩點是和音樂、美術、體育有關係的。這就說明,我們中小學的音體美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先說音樂和美術。作為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它們也是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讀書人一直非常重視音樂和美術的,古人將「琴棋書畫」稱為「人生四韻」,可見音樂和美術在中國文化中所佔的地位。而「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一句,「六藝」並舉,更足以看出音樂在政治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音樂和美術一直伴隨著我們人類的進步和發展,並且與時俱進。而音樂和美術的產生更是早於我們的語言和文字。我們怎麼能不重視音樂美術的教育呢? 看看我們的現狀吧:很多農村的學校根本沒有專業的音樂、美術老師,城市的學校有很多也就是勉強開課而已,必要的琴房、音樂教室、畫室等設備設施學校根本不予投資。老師呢,樂得清閑,隨便地講講課,混個日子倒也輕鬆。那些想要在這些方面發展的特長生呢?讓他們去青少年宮上輔導班,或者自己去找老師輔導。如此,音樂和美術,也在發展。但這樣的教育,卻是極大的退步! 再說體育。前文我說過當前學校的體育設施、操場建設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是事實。可是我們的體育教育卻沒有絲毫的改觀。於是乎投資上百萬的操場成了擺設,學生們的體質依舊在下降。沒辦法,領導不重視,學生沒時間,體育老師也徒喚奈何啊! 我們知道,好的體質是鍛鍊出來的。鍛煉首先需要時間,其次需要場地,還需要一個鍛煉的「大環境」。「環境」又受到時間和場地的雙重製約。我們的場地條件已經不錯了,但是學生們的大部分時間被輔導、作業佔用了。更重要的,在中國已經沒有了鍛煉身體的「大環境」。在當代中國,我們看到的鍛煉身體的人多是老年人。然而鍛煉的「大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巴西的足球世界第一,是因為他們有踢足球的大環境,巴西男子十之八九喜歡踢足球;美國籃球最好,是因為美國有打籃球的大環境,從孩子到成年人幾乎沒有不玩籃球的。在中國,基本沒有足球的「環境」,這是中國足球搞不上去的根源!籃球的「環境」還是不錯的,因為各學校都有籃球場,所以我國的籃球運動還不算尷尬。 體育教育,首先在於提高全體學生的身體素質;其次在於培養各專業的體育人才。中小學是起步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而我們恰恰最不重視! 中國當前的音體美教育,走的是「特長生」路線。從根本上說,這一路線是不錯的。但是「特長生」的產生,不是由於老師在學校的正常培養,而是家長們用金錢辛勤培養出來的,學校成了「承轉站」,學校以外的輔導班、俱樂部才是培養的基地!多年以來,學校就這樣很坦然地擔負著「承轉站」的工作,接收特長生,然後送進高一級學校。學校領導樂得輕鬆,學校老師樂得清閑。學校的教育資源啊,不是就這麼浪費著嗎? 我們必須認清這樣一個事實:輔導班有的條件,我們學校都有或都可以有;輔導班有的老師,學校也有,水平不夠,我們還可以提高或再聘。我們應該呼籲:培養特長生,學校責無旁貸!什麼時候,各種輔導班銷聲匿跡了,我們的教育就基本沒有問題了! 總結:解鈴還需系鈴人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幾乎每個科目都存在著浪費學生時間的問題。
是什麼導致的基礎教育浪費學生的時間呢?我認為有考試機制的問題,有考試試題的問題,也有老師教法的問題,學生學法的問題。這中間起決定作用的是考試。
當前我省(註:湖北)提出「把時間還給學生」的口號,我認為很對。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還時間給學生以後學生如何利用。如果不能有效利用的話,還不如不還的好。必須引導學生多做他們應該做的事。哪些是應該做的事呢?去圖書館看書,去實驗室做實驗,去操場上鍛煉,去搞航模、標本、畫畫、唱歌,充分發展他們的業餘愛好。這些都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最重要的。 怎麼才能把這些落到實處呢?把學生攆出學校靠家長去管理教育嗎?那是不可能的。必須靠學校和老師!怎樣才能讓學校和老師改變工作重心,全力去提高學生的素質呢?還得靠考試來調控。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解鈴還需系鈴人」,既然說「應試教育」導致了當前一切的教育問題的產生,像學校資源的浪費,學生時間的浪費等等,那麼考試也同樣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考試難道就不能促進學生讀書嗎?考試就不能促進學生實驗嗎?考試就不能促進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健康的發展嗎?一定能的! 思考、思考、再思考!
七、偏科的問題
在當前的教育中,總有學生存在偏科的現象,讓家長和班主任老師傷透了腦筋。為了彌補學生的弱科,班主任老師不得不反覆給學生做思想工作;而同樣著急的家長呢,只能給孩子報輔導班或者請家教單獨輔導。可結果總不那麼如意!孩子的弱科需要補嗎?我認為沒必要。 弱科產生的根源在於什麼呢?一般有兩方面:一是天資,二是興趣。也就是說要麼是因為天賦的不足使學生學習該科目非常地吃力,要麼是因為他對該科目缺乏興趣無心學習所致。從這個角度講學生產生偏科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每個人各有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和不足,沒有人能夠十全十美,也沒有人一無是處。天賦的不足是無可奈何的,缺乏興趣補也無濟於事。一般正確的教育思想,應該是讓學生充分發展和發揮他的所長,而不是讓他沒有弱科,全面發展。 去調查一下,現實中都有哪些偏科現象呢?在初中階段,比較多的是文科好的孩子理科稍差,理科突出的學生文科不足。在高中階段則出現有些理科學生外語或者語文薄弱,有些文科學生對數學一竅不通。我們分析一下,這些情況對於學生將來的發展有沒有影響呢?基本沒有影響。比如文科學生,在初二的時候學習數學已經沒有意義了,我不知道高中階段為什麼非要學習數學?理科學生呢,外語差一點,語文考的分少一點(注意,語文是很特殊的,分考得少不一定語文差),有什麼要緊呢?我總想舉一下毛主席的例子,雖然很多人認為他是天才,是偉人,是不可以和普通人相比的。試想,如果他老人家生活在當代,未必就能成為一個偉人,連大學他也考不上。我們知道他是不懂外語的,並且數學經常考零分。他明確說過他對於考試的態度:「我喜歡的科目,我就認真考,我不喜歡的科目,我就畫圈圈。」這就是他數學得零分的原因。但正因如此他比別人有了更充足的時間去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一代偉人就是這樣產生的。 然而現實是學生有了弱科,必須要補,還得拚命補。不然就上不了高中和大學!而一旦上了大學,前面彌補弱科所學的東西,基本失去意義。只能遺忘,因為他的未來不需要這些。我們為什麼讓學生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去做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呢? 讓偏科學生能夠上大學,上好大學,我想,這應該是高考改革必須攻克的一個難關! 八、音體美的問題 有幾個科目,對於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們卻一直被人們忽視著。這就是音樂、美術、體育。那麼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足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主要是人文素養的不足,身體素質的不足,實驗能力的不足,創新能力的不足。這其中有兩點是和音樂、美術、體育有關係的。這就說明,我們中小學的音體美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先說音樂和美術。作為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它們也是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讀書人一直非常重視音樂和美術的,古人將「琴棋書畫」稱為「人生四韻」,可見音樂和美術在中國文化中所佔的地位。而「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一句,「六藝」並舉,更足以看出音樂在政治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音樂和美術一直伴隨著我們人類的進步和發展,並且與時俱進。而音樂和美術的產生更是早於我們的語言和文字。我們怎麼能不重視音樂美術的教育呢? 看看我們的現狀吧:很多農村的學校根本沒有專業的音樂、美術老師,城市的學校有很多也就是勉強開課而已,必要的琴房、音樂教室、畫室等設備設施學校根本不予投資。老師呢,樂得清閑,隨便地講講課,混個日子倒也輕鬆。那些想要在這些方面發展的特長生呢?讓他們去青少年宮上輔導班,或者自己去找老師輔導。如此,音樂和美術,也在發展。但這樣的教育,卻是極大的退步! 再說體育。前文我說過當前學校的體育設施、操場建設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是事實。可是我們的體育教育卻沒有絲毫的改觀。於是乎投資上百萬的操場成了擺設,學生們的體質依舊在下降。沒辦法,領導不重視,學生沒時間,體育老師也徒喚奈何啊! 我們知道,好的體質是鍛鍊出來的。鍛煉首先需要時間,其次需要場地,還需要一個鍛煉的「大環境」。「環境」又受到時間和場地的雙重製約。我們的場地條件已經不錯了,但是學生們的大部分時間被輔導、作業佔用了。更重要的,在中國已經沒有了鍛煉身體的「大環境」。在當代中國,我們看到的鍛煉身體的人多是老年人。然而鍛煉的「大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巴西的足球世界第一,是因為他們有踢足球的大環境,巴西男子十之八九喜歡踢足球;美國籃球最好,是因為美國有打籃球的大環境,從孩子到成年人幾乎沒有不玩籃球的。在中國,基本沒有足球的「環境」,這是中國足球搞不上去的根源!籃球的「環境」還是不錯的,因為各學校都有籃球場,所以我國的籃球運動還不算尷尬。 體育教育,首先在於提高全體學生的身體素質;其次在於培養各專業的體育人才。中小學是起步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而我們恰恰最不重視! 中國當前的音體美教育,走的是「特長生」路線。從根本上說,這一路線是不錯的。但是「特長生」的產生,不是由於老師在學校的正常培養,而是家長們用金錢辛勤培養出來的,學校成了「承轉站」,學校以外的輔導班、俱樂部才是培養的基地!多年以來,學校就這樣很坦然地擔負著「承轉站」的工作,接收特長生,然後送進高一級學校。學校領導樂得輕鬆,學校老師樂得清閑。學校的教育資源啊,不是就這麼浪費著嗎? 我們必須認清這樣一個事實:輔導班有的條件,我們學校都有或都可以有;輔導班有的老師,學校也有,水平不夠,我們還可以提高或再聘。我們應該呼籲:培養特長生,學校責無旁貸!什麼時候,各種輔導班銷聲匿跡了,我們的教育就基本沒有問題了! 總結:解鈴還需系鈴人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幾乎每個科目都存在著浪費學生時間的問題。是什麼導致的基礎教育浪費學生的時間呢?我認為有考試機制的問題,有考試試題的問題,也有老師教法的問題,學生學法的問題。這中間起決定作用的是考試。
當前我省(註:湖北)提出「把時間還給學生」的口號,我認為很對。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還時間給學生以後學生如何利用。如果不能有效利用的話,還不如不還的好。必須引導學生多做他們應該做的事。哪些是應該做的事呢?去圖書館看書,去實驗室做實驗,去操場上鍛煉,去搞航模、標本、畫畫、唱歌,充分發展他們的業餘愛好。這些都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最重要的。 怎麼才能把這些落到實處呢?把學生攆出學校靠家長去管理教育嗎?那是不可能的。必須靠學校和老師!怎樣才能讓學校和老師改變工作重心,全力去提高學生的素質呢?還得靠考試來調控。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解鈴還需系鈴人」,既然說「應試教育」導致了當前一切的教育問題的產生,像學校資源的浪費,學生時間的浪費等等,那麼考試也同樣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考試難道就不能促進學生讀書嗎?考試就不能促進學生實驗嗎?考試就不能促進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健康的發展嗎?一定能的! 思考、思考、再思考!推薦閱讀:
※不要和聲稱不想結婚的人浪費時間
※看完絕不會說是在浪費流量
※家裡的這1平方,千萬不要浪費!
※變廢為寶!臨期,過期護膚品妙用
※我想用一生去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