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師開示參禪誤區《憨山老人夢遊集》

  憨山大師開示參禪誤區憨山老人夢遊集

選擇字型大小 

  示雙輪照禪人

  雙輪照禪人來參。且雲將隱居山中。單究向上事。乞老人住山之法。因示之曰。古人住山。乃大捨身命處。殊非細事。專要善用其心。用心之法。單提向上一念。直須向佛祖不容處一著。立定腳跟。次則要將胸中一切知見[糸-八]言妙語雜毒。一齊吐卻。次則識得本體了無一法。不可被妄想習氣影子。發生種種境界。惑亂正念。次則要看本參話頭。如六祖不思善不思惡如何是本來面目公案。極力提撕。但有一切惡習現前。即將本來無一語看破。切不可隨他相續流轉。咬定牙關。此處定要把得住。方不被他搖奪。如此用心。乃是惺惺時著力處。若用心著力太過。則懈怠心生。便起昏墮。此時只須快著精彩。不可落在昏沉窠窟中。急須持咒。仗此咒力。足敵此魔。以藏識中多劫惡習。今被話頭逼出變化無窮境界。一切魔境從妄想生。一切昏沉從散亂生。正恰用心之時。忽一念散亂即落昏沉。是須善知。永嘉寂寂惺惺四料揀語。最為切要。古人用心。但只將一句本參話頭靠定。如鐵壁銀山相似。若到一念不生處。亦是得力。不可作究竟會。直到工夫任運不假思惟。一念豁然。身心如脫空。方是工夫入手處。亦未是究竟。但能至此自然輕安自在。便生歡喜。然此乃是本分事。未是奇特。若生奇特想。便墮歡喜魔。便起無端狂知狂解。此關最險。此皆老人有所試者。古雲。枯木岩前錯路多。行人到此盡蹉跎。非細事也。縱使有力打過種種境界。正好修行。正好保護。未是到家。若以此為足。便起世閑種種五欲因緣之念。此關難過。過者百無一二。所以不到古人田地。正是得少為足之過患也。饒你學人苦心一生得到此地。若被此等惡習所牽。仍是墮落生死坑中。前功盡棄。可不哀哉。如此說話。古人語中所載不少。老人略為拈出。以末法中難得真正學道之人。蓋亦曾為浪子偏憐客耳。大段古人住山。不是養懶圖快活。單為自己生死大事。所以走向萬重寒岩。作沒伎倆活計。若在此因循度日。虛喪光陰。豈不更可悲哉。雖然。用心差別。既已知之。其山中目前變幻境緣。即水流風動。猿吟鳥噪。雲騰霧擁。樅從在前。更為喧雜。永嘉見道忘山之語。切須看破。老人初住五台龍門時。萬丈寒岩之下。冰雪堆里如埋死人。徹骨嚴寒五內俱透。唯有微微一息。視從冰中出入。至此返觀。覓自心一念起處了不可得。此境正是助道之緣。又大風時作。萬竅怒號。日夜不休。及雪消澗流。響若奔雷。又如千軍萬馬奔騰之狀。如此雜亂境界。初最難當。因思古人有言。聽水聲三十年不轉意根。可許入道。老人遂即發憤於獨木橋上坐立。終日聽水聲。始則聒聒難消。久則果爾忽然寂滅。自此一切境界皆寂滅矣。所謂萬境本閑。惟人自鬧。此又是道人住山第一著工夫也。禪人記取。毋忽。

  示假幻然給諫請益

  諸佛出世。無法可說。祖師西來。亦無實法與人。但為眾生種種顛倒執著之情。隨宜擊破。令舍執著。頓悟本有而已。以眾生痴迷執著之心。堅固難破。加以歷劫無明煩惱。業障根深。難得頓悟。故費吾佛四十九年無量方便。為設斷惑證真之法。從凡至聖。設有五十五位之階差。非是世尊好作恁般去就。費婆心也。以眾生心病無量。故設對症之方。亦無量耳。及至究竟實際。直到知見盡泯。一法不立。始是到家田地。若有纖毫知見不忘。猶在門外止宿草庵。遣之又遣至無可遣。縱然如是。猶是法身邊事。未是法身向上事。止是教家極則處。未是宗門極則處。由是觀之。修行一事。豈是草草。便以一知半解為得哉。且如宗門自六祖已前。不說參究功夫。只貴當下頓悟。自南嶽青原已下。根機不一。多在參求保養。及至五家建立。門庭施設不同。就裡宗旨元無差別。其於應機接物。如秦鏡當台。照徹肝膽。至若與人解粘去縛。直指法身向上一路。剿絕佛法知見。不到窮源徹底。斷斷不肯輕易放過。其在禪道大盛之時。天下明眼知識甚多。學道衲子。處處參請印證。故悟者不落邪見。及宋而元。知識雖多。學人邪見不少。不墮生滅則落空見。有體無用。如二乘偏空。甚至撥無因果。墮落外道。豁達斷空。或悟心未徹。才見影響。便得少為足。自稱菩薩。口口談空。心心著有。竟造生死之業。而不自覺。如是皆未得明眼知識。勘驗提撕。故致禪門凋弊。古德雲。不是無禪。只是無師。謂是故耳。大段末法。參禪得少為足者多。縱有真正學人。肯下死手做工夫。十年五年不變其志。亦有了悟自心一切皆空。因無明師印證。遂落空見。或識神未破。墮在光影門頭。或習氣未凈。被工夫逼拶。變現種種境界。將為神通妙用。或見諸佛菩薩現身說法。或使知他心宿命。能見未來之事。或起種種異見。此皆習氣變現。若認作奇特。便落魔道。可惜一往工夫。為害非細。此皆不遇明師。又不知佛教中修心方便。故誤墮耳。亦有真參實悟。明見自心了無一法。不能開頂門正眼。便坐在凈裸裸赤洒洒純清絕點處。此名拘守竿頭。靜沈死水。故云百尺竿頭坐的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重進步。大千世界現全身。又雲。有佛處。不可住。無佛處。急走過。正是教人不可坐在無事甲里。便說無佛可成。無眾生可度。此正墮在斷見。不能離此空見耳。縱然到此。亦是法身邊事。未是法身向上事。豈不聞雲門道。得到法身邊。隱隱的似有個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脫。直饒透過。放過即不可。此語實是修心照膽鏡也。故古德雲。悟之一字。直須吐卻。應知佛祖說法。一味遣眾生執情。所謂但盡凡情。別無聖解。若作聖解。即受群邪。棱嚴經中。五十種陰魔。非漫語也。今時修行既無明師指點。若不遵佛祖言教印證。將何以為憑據耶。始因眾生著有。故佛破其有見。二乘外道著空。故佛破其空見。菩薩著空有二邊。故佛說非空非有。破二邊見。及至入佛法中。又遣其佛見法見。所以遣至無遣。正謂不見一法即如來。豈不見善財童子。參五十三大善知識。已入五十三位法門。入佛境界。不說成佛之事。但云與虛空等。與法界等。與毗盧遮那等。及見普賢菩薩。乃為說十種行願。此便是修行學佛之大榜樣。不以悟後為無事也。今人修行。縱能悟徹法界。若不學善財修習普賢大行。終是不免墮落空見外道。可不懼哉。此上葛藤。特為修行無多聞慧。錯誤用心。不能入佛知見。故不免饒舌。若視為泛泛語言。不唯有負老僧。且自誤不少。

  示顓愚衡禪人(丙辰)

  向上一路。乃出家人本分事。古人發足超方。只要究明此事。近代以來。概不知出家為何事。安可望為古人乎。顓愚衡禪人。初依五台空印大師。聽習經論。久之遂盡屏去。單提一念切究本分事。萬里南詢。過曹溪。謁老人請益。老人謂此事若不放下身心。苦功根究到水窮山盡處。終無下落。縱到水窮山盡處。古人謂之靜沈死水。又謂之[糸-八]妙窠窟。若不回頭轉腦。則面前如鐵壁銀山相似。只是得力時。不是受用處。古人用心。不是死到底。須是死中發活始得。要在回機轉位。所以道百尺竿頭坐的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重進步。大千世界現全身。學人到此。只索轉身別行一路。方不被他作障礙。禪人唯唯。作禮而別。乃就誅茆南嶽。未幾老人亦曳杖而至。詢禪人則為病魔所撓。業經寶慶就醫。老人聞之嘆曰。禪門下衰。真實為生死的學人。最為難得。今斯人而有斯疾。豈龍天厭薄法門乎。丙辰春三月朔。風雨夜半。忽禪人冒雨沖泥而至。老人相見大喜曰。此豈病夫所能耶。睹其眉宇津津爽氣。是知其疾已瘳八九。因再拈香請益。老人特示之曰。子之病魔。乃子之大善知識。為助道因緣。子知之乎。切以眾生之病。病在有我。以執我故。一切煩惱眾病以之而生。病生則苦必隨之。自古及今無有一人不病是者。唯知病病之人。不為病耳。且四大假合。聚必有散。縱使不病。何嘗不病哉。若了病不病者。則病不能病之矣。子知今日之病。不知多生劫劫。病病至今日矣。子若不了今日病。則從此已去。不知病之底止也。子知生死之病。而不知要出生死之病。大有過於生死之病也。夫何故。古人以參禪不出陰界。墮於識情窠臼。縱有妙悟。皆成我見。以執四大為我。病尚可醫。今離四大復執有我。此病則醫王束手。最難調治。諸佛諸祖特特出世。單為治此一種膏肓之病。費盡多少心力。求肯服藥而瘥者。幾何人哉。禪人身病已瘳。切不可被禪病侵也。雲門謂法身有兩般病。其言透過法身。若法執不忘。己見猶存。亦是病。極言認執之病也。禪人將前所蘊一切[糸-八]言妙語。及參禪執守功勛。一齊唾卻。只到一點惡覺惡習不留。定不被他養成病根。直使佛祖無立腳處。豈不見善財童子。南詢百城。參五十三大善知識。各授一種法門。到頭只落個與法界等。與虛空等。何曾有實法系著耶。又不見毗盧遮那。法身非身。而托普賢妙行為身。普賢無行。但以眾生之行為行。故曰菩提所緣。緣苦眾生。若無眾生。則無菩提。此從上佛祖出世之真榜樣。老人因謂禪人四大病身。非病魔不能治。禪病刺心。非眾生不能治。從今日去。只將身如大地等。則病魔潛蹤。心與眾生等。則我見不立。我見不立。則禪病自消。以心不自心。則本不生。不生則一法不立。苟一法不立。又有何法而作知見障礙哉。古人云。舍情易。舍法難。禪人捨身即舍情。舍見即舍法。情法兩忘。豈不為大無礙解脫之人哉。嗟予老矣。再晤為難。禪人勉之。

  示明益禪人

  學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見。殊不知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此不知本有而向外馳求。更欲增益其明矣。苟明其明則明亦不立。何益之有。故曰。為學日益。凡言學者。則向他家屋裡求安樂窩。縱然求得。畢竟非屬己有。既非己有。則樂非真樂。樂既非真。又何從而安之耶。向外求安。自古學人之通病。非特今也。明益禪人請益。將謂無益而欲明之耶。有益而欲明之耶。若言無益。無益則不必矣。若言有益。既有益矣。又何必明之耶。試看明從何明。益從何益。若求明其明。則失本明。若更求多益。則返成無益。凡求益者。如人食已飽。而更貪其味。則傷食而病成矣。若能隨食而吐。可勿葯而愈。若護病忌醫。終成痞滯。凡病此者。雖盧扁不能治。何也。以貪食不吐。一病也。養病諱疾。二病也。病成忌醫。三病也。或從而惡葯。四病也。或求速效。不信治本之方。即疑醫棄葯。五病也。或更從庸醫誤服毒藥。而至損生者。此不治之科也。學人自棄本明。而向外馳求。增益知見。大都若此。傷哉。吾少每讀醫師喻。未嘗不三複聖訓。竊見近世學者。初為沙彌。即能誦此。老不知宗。竟致虛生浪死者無限。此不明之過也。亦有求明而誤以不明強自為明者。誠不達本之咎耳。佛言。息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學人苟能息心達本。明不必外求。益不必多增。自性具足。曾何虧欠。明益禪人。果能知此。頓將從前所求多處。一齊吐卻。如傷食人中無宿滯。則元氣自復。學人剗卻知見。可稱無事道人矣。試子細撿點從前滿腹餿酸。作何氣味。參。參。

  示靈源覺禪人

  禪人住廬山歸宗有年。謂自知根器下劣。不能一超直入。但發願願此生盡命誦妙法蓮華經萬部。請乞證盟。未審此行與參究工夫同異何如。願聞示誨。老人因示之曰。諸佛說法。譬如食蜜。中邊皆甜。本無取捨差別。但由學人欣厭不同。故有異耳。所以吾佛出世。特為開示眾生一大事因緣。祖師西來。直指單傳。亦只令人了悟此一大事因緣。所言一大事者。即指眾生本有之自心。名為佛性種子耳。是知經乃佛所開示之路。禪乃欲人循路而行。持經而不悟心。與參禪而不見性者。總非真行。六祖雲。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持經與參禪豈有二耶。是在學人堅持久長不拔之志。持經即參究。參究即持經。所以經中佛意。若求末世持經之人。斯豈求循行數墨者耶。古人蔘究。必拌三十年苦心。今經萬部。非三十年不足。禪人苟能持此一念三十年住山不異。佛祖定為摩頂安慰矣。但辨肯心。必不相賺。切不可作二法會也。

  示古愚拙禪人

  古愚禪人。自浮梁來參金輪。請益做工夫。老人因問。汝日用如何用心。答雲。作唯心觀。又問汝作觀時。還見有境否。答曰。到這裡總不見有境。老人曰。既不見有境。將什麼唯心。禪人曰。某甲只是不忘能。老人曰。汝說唯心。是以知見做工夫。其實未達唯心境界。古德雲。未達境唯心。起種種分別。達境唯心已。分別即不生。汝於現前境界。還生分別否。若作觀時。似乎忘境。逢緣依然分別。逐境生心。如此捺硬說唯心。終是不得實證。縱是忘得前境。若執著唯心。則是不能忘心。乃忘所未忘能。故心境不得混融。是名智礙。況未得忘境。強說唯心。以作實法者乎。古德雲。絲毫未透。如隔千山。直饒做到心境兩忘。一法不立。猶知見邊事。況以思惟心。作究竟想。豈不為自瞞者乎。禪人今去南嶽萬峰深處。諦觀水流風動。鳥語山光。觸目盈耳。了無身心世界之相。打成一片。只這唯心二字。亦須拋向十方世界外。更有事在。若墮唯心窠臼。依然無出頭分。

  示徑山堂主幻有海禪人

  佛祖一心。教禪一致。宗門教外別傳。非離心外。別有一法可傳。只是要人離卻語言文字。單悟言外之旨耳。今參禪人。動即呵教。不知教詮一心。乃禪之本也。但佛說一心。就迷悟兩路說透。宗門直指一心。不屬迷悟。要人悟透。其實究竟無二。如來藏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不可得。此豈屬迷悟耶。二祖雲。覓心了不可得。六祖雲。本來無一物。即般若無五蘊根塵識界。及出世三乘之法也。以無所得故得菩提。與覓心了不可得。豈二法耶。是知教說一心。所多者凡情聖解耳。參禪頓破無明。是絕凡情也。悟亦吐卻。是絕聖解也。斯則禪呵知解。而教未常不呵也。今參禪人從教回心者。不能忘知絕解。提話頭不能忘情絕跡。皆在所呵。何其毀教謂不足取耶。今棄教參禪者。果能先解本無凡聖。不屬迷悟。是為見地。依此參究。當人一念。若存絲毫情見。及[糸-八]妙知解。總是未透。皆生死邊事。豈可便以為得耶。今無明眼知識印證。若不以教印心。終落邪魔外道。但不可把佛說的語言文字。及祖師[糸-八]妙語句。當作自己知見。必要參究做到相應處。如經雲。一切煩惱。應念化成無上知覺。如此便是頓悟的樣子。不得將煩惱習氣。夾雜知見。當作妙悟也。亦不是別有。只是消盡煩惱習氣。露出本來面目耳。故云。悟了還同未悟時。依然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豈不見夾山未見船子時。上堂。有僧問如何是法身。山雲。法身無相。又問如何是法眼。山雲。法眼無瑕。是道吾在座。不覺失笑。既見船子後。道吾遣僧往問。如何是法身。山仍曰。法身無相。又問如何是法眼。山仍曰。法眼無瑕。僧回舉似道吾。吾雲。這漢此回方徹。此便是伶俐座主。棄教參禪的樣子也。海堂主久親教乘。今棄所習。單求向上一路。且看夾山前後兩轉語一般。道吾為甚肯後不肯前。試看不肯在甚處。肯在甚處。這裡定當得出。管取教意祖意。一齊吐卻。他日便可把一大藏教。一口吸盡。字字化成光明藏也。葛藤不少。珍重珍重。

  示知希先山主

  山主久棲講肆。從少林參諸祖機緣。今盡屏所習。單提向上一路。弔影雙徑。適老人來。因拈香請益。老人示之曰。此事人人本無欠缺。圓滿具足。所以日用不知。不得受用者。直為無始惡習種子。積劫熏染根深。已是難拔。今又新熏言教文字。祖師公案。種種知見。更增一重障礙。雖要求明自己。轉求轉遠。此何以故。只為昧卻自己。向他取覓耳。以積生煩惱習氣。名煩惱障。[糸-八]妙知見。名所知障。若二障消除。本體自現。今參究向上事。先要將從前所學一切文字語言[糸-八]妙道理。名為雜毒。盡情吐卻。單提本參話頭。重下疑情。斬斷妄想煩惱根源。使內不得出。外不得入。前後際斷。中閑自孤。只有一個疑團。作自己命根。疑到疑不去。用力不得處。一覷覷定。看他畢竟是個甚麼。看來看去。拶來拶去。自有倒斷時也。但存絲毫知見。於中便隔千里萬里。但看初祖雲。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便是歸家第一條路也。若心不肯死。疑不切當。則千生百劫。終在途路耳。山主但將精神收向此中。管取他日得處。定不是之乎者也可到。萬萬勉之。

  示曇衍宗禪人

  宗禪人少游講肆。習性相義。久之以不見自性。起疑參究。有日。未有所入。遇老人至雙徑。拈香請益。因示之曰。古人云。不貴子行履。只貴子見地。所言行履者。趣進工夫也。見地者。了達自心為行本也。行本不明。則趣操失旨。故參學之士。以見地為先。所言見地者。乃的信自心。本來清凈了無一物。不獨凡情。聖亦不立。但因無始無明。自蔽妙明。故起種種顛倒。妄想分別。造種種業。譬如醒人無事。而忽於睡中。作種種夢。夢中苦樂等事。宛然現前。及至覺來求之。了不可得。是謂無中生有。豈實法耶。但痴人顛倒。執為實有。此乃見不徹也。及佛出世說種種法。乃破夢之具耳。亦無本也。而學佛法者。又執為己實有之法。此乃夢中增夢耳。今參禪之法。無別妙訣。直是打破夢想顛倒。若了知本無。的信自心清凈無物。則達妄想非有。了妄不有。則知佛法破妄想者。亦本非有。佛法是葯。妄想是病。若葯病不立。則本體安然。如此則知葯病皆病。今參究所提古人無字公案。乃攻葯病之葯也。是謂以毒去毒。若知本無物。則參之一字。又下一毒也。豈可將此作[糸-八]妙會耶。若不信自心。縱參亦是誤服毒藥。禪人能信之乎。當於一法不立處參。

  示石鏡一禪人

  古人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弔影單棲。專為究明己躬下事。故云。大事未明如喪考妣。不是養懶圖安閑。任意度時也。必欲究此大事。只可運糞出。不可運糞入。直須將妄想惡習。文字知見。一齊吐卻。放得胸中乾乾淨淨。了無一法當情。只是一個話頭作自己命根。古人三十年不雜用心。正是此耳。若今住山。任意悠悠。隨情放曠。妄想起來。又要逗湊幾句詩。作兩首偈。當悟的道理。消遣日子。如此只是一個養懶的痴漢。如何喚作住山道人。不唯唐喪光陰。抑且虛消信施。挨到臘月三十日。將什麼見閻老子。不是將一首詩。一首偈。便可抵得他過也。禪人當思為甚住山。畢竟要討個下落。方不負百劫千生。一遇之勝緣。古德雲。三途地獄受苦者。未是苦也。向袈裟下失卻人身。誠為苦也。可不念哉。

  示雪嶺峻禪人

  學道人第一要骨氣剛。次要識量大。次要生死心切。骨氣識量。乃夙習種性。苟為生死心現前。立志三事具足。是為向道。至若用心參究。古人教人最初下手。便要離心意識參。出凡聖路學。此語學者皆知。及至用心。才舉一念便落意識窠臼。如何離得。以多生習氣。一向在身心世界裡做活計。墮在五蘊區宇。被他籠罩。超脫不得。至做工夫。現出種種怪事。皆此過也。是須要識量廣大。見處超卓。先將身心世界撇過。舉起本參話頭。如虛空中橛子相似。久久忽然虛空迸碎。便是大人眼界。定不是尋常默照邪禪可比也。此段力量。須是一塊剛骨。方才立得腳跟穩當。若是軟暖柔懦粥飯氣習者。何敢傍其萬一。至於看話頭最怕落在玄妙知見窠臼。是為黑山鬼窟。才有絲毫玄妙知見掛在胸中。或將古人言句蘊之不舍。便墮外道邪見。以此中纖塵著不得。著不得處。便是得力時也。只須徹底打破漆桶。方是真實。又不可將心待悟。作欄頭板也。禪人只么用力去。他日自信老僧不欺。

  示非石玉禪人

  末法學人多尚浮習。不詣真實。故於佛法教道。但執名言。不達究竟之旨。增益知見。生大我慢。是又以佛法結生死根。良由最初發心。不從生死上著腳。亦不知生死為何物。將謂與己無干。瞢然夜行。故不得正修行路。且佛教人言言句句。乃出生死法。豈意今人反墮耶。此非佛咎。咎在學人無正信正見。向未親近真善知識。指點說破耳。學人方玉。昔參老人於嶺外。真實樸素。老人東遊吳越。刻棱嚴法華新疏。命玉校讎。參詳斟酌。得老人言外之旨。老人今歸匡廬休老。異日玉能相伴於空閑寂寞之中。參究向上事。當不被宿習文字作所知障也。老人行矣。七賢峰頭。有牛糞火煨芋以待。子其念之。



推薦閱讀:

印光大師:末世學佛應注重知因果與修凈土[]
榜單丨西班牙電影大師阿莫多瓦最愛的43部電影
喜歡美女的李敖大師,再見!希望那邊有美女!
扎西大師弟子分享 | 全篇乾貨

TAG:誤區 | 大師 | 夢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