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靜接受「世界第一」
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顯示,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美國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7.4萬億美元,而中國則將達到了17.6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中國經濟再次被第一,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捧殺,帶有某種不可告人的陰謀性,所以「世界經濟第一大國」的稱號要不得。
其實,有這種心態很正常,也容易理解,因為持這種觀點的人,大概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感和使命感,他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現狀有著較為深刻而清醒的理解,明白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有許多不足;特別是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民眾的生活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希望中國人不要在捧殺中迷失自我,繼續奮勇向前。
另一種客觀數據呼應並支撐了這種觀點的理性:按實際匯率計算,美國2014年GDP為17.4萬億美元,而中國僅為10.4萬億美元,如果再加上中美之間龐大的人口基數差別,中國經濟與美國經濟的差距,顯而易見。
然而,即使如此,我們也不必對「世界第一」帶有恐懼感,相反,我們完全可以以一種平靜而自信的心態接受「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稱號,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第一。
我們知道,目前學界在GDP的比較方面並沒有無爭議的演算法,即使是按購買力平價這種演算法,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口徑,未有完全一致的共識,所以就目前的狀況來說,中國經濟世界第一存在各種不同的看法,很正常。但無論出於「陽謀」,還是「陰謀」,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經濟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努力,已達到了一種新水平、新階段,這是誰也不可否認的事實。對此,每個中國人,都可以感到自信和自豪。
當然,我們同樣不否認,即使在賬面上,現在中國經濟的總量處於世界第一,但由於中國受人口基數實在龐大、國內經濟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利益分配機構不夠完善等各種內在缺陷的制約,實質上,中國的國民經濟增長質量還有巨大的提高空間,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還需要巨大努力才可能實現。用一句話來概括:中國強大經濟表面的背後,養活著一群群經濟小矮人,換句話說,中國經濟依然不容樂觀:不但沒有達到發達經濟體的水平,甚至連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我們都有著不小的距離,我們依然還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現實,沒有改變。
有觀點認為,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陰謀」人士鼓吹中國經濟世界第一,其政治目的很簡單,經濟邏輯也簡單:既然中國已是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與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地位相適應的國際社會責任。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強行把中國綁架到西方社會的「世界秩序馬車」上來,干擾中國經濟的發展步調,以此拖住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
這註定會是一種失敗的陰謀。中國從來就是一個負責任的國際大國,對於國際社會的責任,中國從來沒有也不會逃避。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或是將來,無論經濟實力是世界第一,還是世界第二,中國都會按自己處理國際關係的準則,以實事求是的態度,量力而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辭時表示,「大家都關心中國經濟增長的數據,但是對於中國政府來說,最關注的還是中國的就業情況」。無論是被動的世界第一,還是主動的世界第一,對於中國人來說,僅僅是一種數據而已,不會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因為它只能證明中國人民不斷前行的努力,同樣不過是中國人辛勤汗水的注釋。
中國人很清楚,在經濟增長質量上,中國與美國還有很大差距,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還需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來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以此來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中國人也很清楚,只要發展速度比他人快,發展質量不斷改進,趕超美國就會實現,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當然,中國民眾希望趕超的時間,越短越好。
像中國這樣的世界大國,要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不可能,但中國在關注世界發展的同時,關注的重心還是在國內,主要精力也會花在解決「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只要這個矛盾解決好,中國經濟世界第一的地位就會水到渠成。
所以,我們無需為目前的世界第一激動,也無需為此憂心,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推薦閱讀:
※中國最美的十大油菜花觀賞小城鎮,總有一款適合你!
※蔣介石遺留給中國的風水之謎
※美國大片像快餐:中國觀眾膩煩就會看國產電影嗎
※你覺得中國哪些縣值得一去?
※從中國棄嬰到美國隊世界體操全能冠軍,她經歷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