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霖警官:我們怎麼做得到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這個就是德行,所以老法師說,不論順境、不論逆境都是增上緣。我們怎麼去學趙抃這個德行呢?我們要好好去體會,老法師講的這一篇,「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要怎麼做到呢?因為你做到了德行才會出來。老法師說,順境跟逆境我們都要好好地運用,都是很好的鞭策。像趙抃就是,雖然跟范鎮意見不合,雖然是逆境,但是他會運用這個境緣,對他德行就有幫助了。
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勇猛精進,將我們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所以無一不是好事。所以趙抃跟范鎮,為了國事意見不合,這都是一個順緣跟逆緣的問題,但是也是我們向上提升境界的一個機會。趙抃他就是做到老法師這裡講的境界,他利用這個機會勇猛精進,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沒有一件事情不是好事。
什麼時候你真正能夠將境界、觀念轉變,就是轉念頭,「若能轉境,則同如來」。看一切人都是善人,趙抃就是看范鎮也是善人,所以他才有辦法說他是忠臣。我相信趙抃他對於王安石,他也是這樣的看法。王安石他的做法,固然大家都不認同,司馬光不認同、文彥博不認同。但是我相信以趙抃的修持,他應該他可以做到對王安石他也不結怨。為什麼?因為趙抃體悟到,一切人都是善人。
這就是我們要去學習說,我們怎麼做得到「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怎麼去做到呢?你明知道他的過錯,他犯錯了。你在別人面前說他的是非,那就是你不瞭解,你看一切人有善惡的分別。所以老法師說,看一切人都是善人、一切事都是好事,就能夠入佛菩薩的境界。後面這句話很重要,看一切人都是善人,看一切事物都是好事,你就能夠入佛菩薩的境界。為什麼?因為他沒有善惡的對待,他沒有善惡的分別。
也就是六祖大師說的,六祖大師跟要奪衣缽那個惠明將軍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你把善惡、分別放下來,你就契入心性、契入自性,就跟佛菩薩的境界一樣了。你契入自性,就是一切人都是善人,因為自性裡面沒有善惡對待。那麼如何轉變呢?孔老夫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是比喻自己、善人跟惡人。善人是我們的老師,我們要效法學習。惡人也是我們的老師。凡夫永遠不會發現自己的過失,只會看到別人的過失。聰明人看到別人的過失,會迴光返照,反省自己,無則嘉勉,有則改之,所以惡人也是老師。佛菩薩之所以能成為佛菩薩,道理在這個地方。而凡夫看到善人心生歡喜,看到惡人心生討厭。你有怨憎的時候,那你就是攀緣了。所以永遠都墮落在分別、執著裡面,所以不能夠做聖人。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是真實的教誨。何以不見世間過呢?說實在話,世間沒有過,過是自己的分別執著裡造成的。但是明明那個人是有過錯啊,怎麼說我的分別、我的執著變現出來的呢?這個道裡很深,初學佛法的人根本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接受。真正深入經藏的人,修行有功夫的人、有心得的人,聽了就能夠理解。
就像我到日本去演講,上海的傅沖這位菩薩,她就是靠懺悔法門。她見到她們的兄弟姐妹在爭產的時候,她先生這邊的兄弟姐妹在爭產的時候,她跪下去懺悔。她說,都是我不孝,都是我的錯。她跟她公公婆婆跪下懺悔。她跟她的公公,她公公變成失智老人的時候,她跟他挖大便。她的媽媽非常地不捨,說為什麼妳挖他的大便呢?然後傅沖就跟她媽媽講,我小時候剛出生的時候,妳不是給我挖大便嗎?所以傅沖後來就是能夠體悟孝道的真理,她智慧豁然開朗。
她們的,她先生這邊的兄弟姐妹,為了爭產,鬧得意見不合,打官司,甚至互相的仇恨、埋怨。最後一一地被傅沖用跪拜的方式、懺悔的方式。她說,你就是我父母,我多生累劫的父母。我對不起你們,我向你們懺悔,就是我不孝,所以才產生這種現象。她說,你要聽,你不聽我永遠跪著,我就跪在這邊,我就不起來。所以她的哥哥,她的先生這邊的哥哥、嫂嫂,都被她感動到後來全部學佛,受她的感動。就是這裡講的,為什麼你會看到對方的過呢?因為你的阿賴耶識裡面有這種分別、執著。你的阿賴耶識裡面,你有這種怨恨的種子,所以你才會見到這樣的一個境界相。
這個原理就是《華嚴經》上說的,「諸法實相」,「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誰的心呢?誰的識呢?你自己的心,你自己的識。所以「心外無境,境外無心」,「境」就是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境從哪裡來的?你心變現出來的。離了心就沒有外境,外境跟自己的心識是一不是二。若能夠參透這個道理,就能夠理解何以世間沒有過?
所以青蓮法師在《地藏經》的《科註》裡面,他「五重玄義」裡面。第一個講到辯體的時候,他就講說我們,他就以「不思議性識為體」。他講到《地藏經》的辯體的時候,他就以不思議的性識為體。我們迷的時候叫識,悟的時候叫真如,就是自性。所以「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就是不思議的性識。因此善境界是你自己的善念變出來的,惡境界是你自己的惡念變現出來的,跟外面的境界真的不相干。實在講,若沒有入這個境界,這個道理真的不好懂。
所以佛再用比喻的來說明,說《金剛經》裡面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夢裡面夢到好人、惡人,也會夢到順境、逆境。夢醒了以後,再去想一想夢裡面的境界,真有善人、有惡人嗎?所以你迷的時候,就像在夢境裡面嘛,迷的時候就像一場大夢一樣。所以裡面有惡人跟好人,就像你在作夢一樣。等到你夢醒以後,惡人跟好人也不可得。夢裡面有順境跟逆境,可是醒來以後沒有順境跟逆境,沒有,都是自己的意識心變現的。佛教導我們從這個淺近的比喻去思惟。
所以眼前這些現象,都是阿賴耶識的相分。學過唯識的同修,應當有這個常識。可是實際上的境界,我們沒有辦法證得。也就是說,我們入不了唯識的境界。為什麼入不了呢?因為沒有轉識成智。所以我們還是凡夫的境界,不是佛菩薩的境界。而佛菩薩的境界,是夢裡面覺悟了。佛菩薩瞭解眼前的境界,全部是夢中的境界。諸佛菩薩他大慈大悲,示現在十法界。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隨類現身,隨機說法。
所以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就是「啟建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這兩句話就是佛菩薩應化的真相說出來。水中的月,水中之月,鏡中的花,都不是真的,這是說明境界的真相。所以我們眼前的境界,其實都是夢中的境界。覺悟沒有離開夢境,但是覺悟的人他知道,他已經清楚了,我在作夢,所以就作夢中喚醒夢中人。所以佛菩薩就是在境界裡面,在夢裡面覺悟了。所以永嘉大師所講的,永嘉大師他證悟以後,就講一句非常好的法語,「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就是這個道理。夢裡面明明有六道,但是覺悟以後,覺悟了什麼都沒有。「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一八六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推薦閱讀:
※身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竟然只有一首詞得到好評!
※姐妹花共侍一君,妹妹先嫁生下貴子,姐姐後嫁得到真寵
※為什麼RICHARD MILLE貴的要死,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
※女人不懂得這3點,那麼你的婚姻就會有點危險,甚至你很難得到男人的愛,所以來自我檢驗下吧
※得到|獨家分享:Keep的產品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