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干地支的記時、記日、記月、紀年法

【關於天干地支的記時、記日、記月、紀年法】

   記時法

   學習天干地支紀時法首先要知道,每天24小時中,每2個小時對應一時辰,共計十二時辰,這十二時辰各自由天干地支所組成,這就是天干地支紀時所使用的元素。

   天干地支紀時法規定十二時辰的地支是固定不變的,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時辰,每天十二時辰與24小時的對應關係如下表:

 

   中華時辰 對應西曆小時 

每日子時 23:00時 ~ 00:59時 

每日丑時 01:00時 ~ 02:59時 

每日寅時 03:00時 ~ 04:59時 

每日卯時 05:00時 ~ 06:59時 

每日辰時 07:00時 ~ 08:59時 

每日巳時 09:00時 ~ 10:59時 

每日午時 11:00時 ~ 12:59時 

每日未時 13:00時 ~ 14:59時 

每日申時 15:00時 ~ 16:59時 

每日酉時 17:00時 ~ 18:59時 

每日戌時 19:00時 ~ 20:59時 

每日亥時 21:00時 ~ 22:59時 

   從上表我們得知每天十二個時辰的地支是固定不變的,接下來我們則需要推導出每一時辰的天干是什麼,這樣才算完成天干地支紀時。

  「時」的天干由對照當天的「日干」來推求,推導時辰天干古人早已編成《五鼠遁》歌訣如下: 

    甲己還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 壬子是真途。

    具體推算方法:如甲子日,天干是「甲」,按照歌訣「甲己還加甲」,那麼這天從子時起,子時的天干就是甲,也就是甲子時,接下來就是乙丑時,丙寅時,丁卯時……如此排完十二個時辰即可; 

    又如某日是癸卯日,其日干是「癸」,按照歌訣「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那麼這天的子時配天干「壬」,也就是壬子時,癸丑時,甲寅時,乙卯時……循序排完十二個時辰便可。

    總而言之,如果當天的天干是甲或己,則在子時上配上甲,為甲子時;

    該日天干是乙或庚的,則在子時上配上丙,為丙子時;

    天干為丙或辛的日子,則在子時配上戊,為戊子時;

    丁或壬為日乾的,子時為庚子;戊或癸為日乾的,子時為壬子。

    我們只要知道了子時的天干,其餘時辰就可以輕易推導出來了。

    紀日法

    天干地支紀日法其實比較簡單,只是依照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的順序依次推算下去即可。天干地支紀日法也是風水擇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甲子算第1日,乙丑算第2日,丙寅為第3日,丁卯作第4日……如此下去,以60日為一周,輪完一遍再下去則又是以甲子起,復又乙丑、丙寅……周而復始地循環下去。如:庚寅年(2010年)農曆春節正月初一是乙未日,初二是丙申日,初三是丁酉日……到三月初二剛好輪滿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乙未日。 

    紀月法

    天干地支紀月法是如何規定的?為何從來沒有哪種方法能夠超越天干地支紀月法,它對氣候變化竟然把握得如此精準。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在24節氣中,每經過2個節氣單位(1個是節,1個是中氣),就自然替換到下一個月,天干地支也隨節氣的更替而變化。如此24節氣就共同組成了完整的12個月,十二個月正好與十二地支一一對應。這十二個干支節氣紀月法,並非我們一般所說的農曆紀月,也不是公元陽曆紀月,而是由天干地支組成,隨節氣變化的紀月方式。

    地支紀月表 

 地支月份 月頭交節 月中中氣 月尾交節 

  寅月 立春 雨水 驚蟄 

  卯月 驚蟄 春分 清明 

  辰月 清明 穀雨 立夏 

  巳月 立夏 小滿 芒種 

  午月 芒種 夏至 小暑 

  未月 小暑 大暑 立秋 

  申月 立秋 處暑 白露 

  酉月 白露 秋分 寒露 

  戌月 寒露 霜降 立冬 

  亥月 立冬 小雪 大雪 

  子月 大雪 冬至 小寒 

  丑月 小寒 大寒 立春 

    天干地支紀月法規定,從立春到雨水再到驚蟄為止,算作一月,也就是真正的節氣正月,於此類推,巳月就是四月,午月就是五月,丑月就是十二月等。

   天干地支紀月法,雖然規定了地支和月份對應固定不變,但每個地支月該配什麼天干給它呢?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了解的知識點。

   

   古人早已編好天干地支紀月法口訣: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必定尋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

    每逢「甲」或「己」為天乾的年份,那麼該年的寅月(從立春起為寅月)是丙寅月;

    乙、庚年,則寅月天干為戊,也就是戊寅月;

    丙、辛年,則寅月天干為庚,也就是庚寅月;

    丁、壬年,則寅月天干為壬,也就是壬寅月;

    戊、癸年,則寅月天干為甲,也就是甲寅月。

    我們只要照此法循得寅月(一月)的天干,那麼其餘月份的天干只要按照天干順序去推算即可。

    60個月合5年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了重複使用,周而復始,循環下去。

    下面列出天干地支紀月法之 綜合對應表:

    月支 月頭 中氣 月尾 農曆 陽曆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地支紀月綜合對應表

 

    寅月 立春 雨水 驚蟄 正月 02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月 驚蟄 春分 清明 二月 03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月 清明 穀雨 立夏 三月 04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月 立夏 小滿 芒種 四月 05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月 芒種 夏至 小暑 五月 06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月 小暑 大暑 立秋 六月 07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月 立秋 處暑 白露 七月 08月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月 白露 秋分 寒露 八月 09月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月 寒露 霜降 立冬 九月 10月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月 立冬 小雪 大雪 十月 11月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子月 大雪 冬至 小寒 冬月 12月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丑月 小寒 大寒 立春 臘月 01月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紀年法

    了解天干地支紀年法,可為學習風水奠定基礎,天干地支紀年有一套固定演算法,並不複雜,具備小學算術水平即可輕易掌握天干地支紀年法。

     天干地支紀年法又稱為「干支紀年」法,是中華傳統紀年方法。

     首先將天干地支結合數字列表如下:

    天干地支列表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1 2 3 4 5 6 7 8 9 10 

   地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前面我們在講到《什麼是天干地支》的時候,已將六十甲子年都列了表出來,其實這六十甲子是將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搭配組合,當十天干輪流排六個回合,十二地支正好排了五個回合,合成一個圓滿局。然後又繼續排下去那是第二輪,如此周而復始地排下去,民間將此稱為「六十年轉甲子」。接著我們就談談天干地支紀年法,這也需要將六十甲子年與數字相對應,一一排列開來,列表如下:

  天干地支紀年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藉助上面這個天干地支紀年表,我們只要知道某一個年號所對應的公元時間,我們就可以推出其他年號的干支年和公元年了。

   第一種天干地支紀年法根據表中任何一個干支所對應的數字,向上或向下推導。

   例如:已知辛亥革命的「辛亥」年,對應的公元年是1911年,求戊戌變法是哪一年?按照上表一查對,加減一下便知。辛亥年在天干地支紀年表中對應數字48,戊戌對應數字35,前後相距十三年,那麼1911-13=1898,所以求出戊戌變法是在1898年。這是第一種天干地支紀年法。

   另一種天干地支紀年法是用公元年來計算。用某一個公元年除以60(即代表六十個甲子),除得餘數小於60,再用餘數減去3(天干地支紀年法是從公元4年開始應用的)。例如:求公元1978年是什麼年號,則:1978÷60,餘數為58,再減去3,得55,查天干地支紀年表,數字55對應的是「戊午」年,所以公元1978年是戊午年。


推薦閱讀:

[轉載]天干地支 甲子納音
天干地支概要
生辰八字的組合一共有多少種?
《命理秘蹤》基礎:論天干地支
為什麼叫「富甲一方」,問人年齡稱「貴庚幾何」?

TAG:天干地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