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美麗的江西婺源古鎮
江西婺源,未曾去時就已十分熟悉了。1999年,婺源尚藏在深閨少人知悉,福州驢友celli就寫了篇詳盡遊記《婺源大法》貼在了新浪旅遊論壇上,這是網路上關於婺源的最早一篇攻略,也是最經典的攻略之一,被轉載引用了無數次。也是從這篇指南開始,許多旅行者注意到了這個地處皖、浙、贛交界的偏僻山區。
每年春天,只要油菜花一開放,網上前往婺源的征伴貼和婺源遊記就層出不窮。每撥歸來的驢友都不惜筆墨抒發對那裡的喜愛之情,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到如今「婺源」這個地方已經被念叨的耳朵出了繭子,頗有些審美疲勞,每年春天很自然的都會把它排上日程,但又總是我的第二選擇。直到去年在色影無忌論壇看了一組照片,有些心動,今年終於扶了正。其實即使沒去過,對那裡的景緻也是耳熟能詳了。去婺源,似乎是為了完成一個早已許下的承諾,對我來說已沒有什麼驚喜可言。不過,雖然在旅行圈裡它炙手可熱,可對於大眾來說,婺源依然是個相對陌生的地方,許多人連它的名字都無法正確讀出。
「鬱郁層巒夾岸青,春溪流水去無聲;煙波一棹知何處,鶗鳩兩山相對鳴。」這是朱熹讚美婺源的詩句。婺源是朱熹的故鄉,那句著名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是朱熹在婺源與門人游城郊有感而發的。當然,作為一個唐開元年間就建縣、歷來享有「書鄉」之稱的婺源,名人出了不少,自古就是徽州文化重鎮(婺源,在今天是江西的一個縣,而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以前,它隸屬徽州1200年,它的村落建築和地域特色都烙有深刻的徽州印記,成為徽派文化的代表之一)。隨便扎進哪個村子,「尚書第」,「百柱宗祠」等古迹隨處可見。厚重的歷史和濃濃的書卷氣從婺源的地名就可略見一斑,從景德鎮進入婺源,第一個村鎮叫做「賦春」,據說還有「詩春」和「詞坑」村;而走入虹關村(古代婺源的北大門,徽饒古道第一關),桂花巷、書院巷、匯川巷、玉映堂巷,風華路、添燈路、梯雲路這些雅緻的名字迎面而來;其他村鎮如清華、紫陽、慶源、江嶺、嶺腳、思溪、上曉起、下曉起……僅僅從字面上看就像是一幅山水畫了。
有首詩這樣描繪婺源——「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田野、茶園、溪瀑、竹林,山環水繞、草肥花香,更加上無數粉牆黛瓦、飛檐戧角的古橋、古宅散布鄉野,婺源最為人稱道的是它的自然與人文風光的和諧統一。想像一下吧,在青山綠水間,錯落有致的排列著頂著黑色飛檐的白色房子該是多麼醒目,而在古老斑駁的房舍周圍又布滿了明艷的油菜花,色彩、風格對比強烈又格外清新,看上去真是賞心悅目。難得的是不僅一二個村子如此,而是一系列村落風格都保持一致。同樣是徽派建築,也許單個村莊來看婺源不如皖南的西遞、宏村,但勝在更有整體感。
從我個人的旅行經歷來說,古村鎮看的多了、小橋流水看得多了,要說婉約精緻和文化底蘊,我嫌婺源比不上江南的古鎮;要說油菜花,無論從規模還是美觀上說,婺源都無法和雲南羅平媲美;清華彩虹橋與浙南泰順廊橋相較明顯簡陋,而且後兩者根本就不用什麼門票。但別看婺源在單項上輸給了它們,綜合起來看,婺源的特色就出來了。它既有人文歷史,又有特色建築;既有小橋流水,又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不論喜歡人文風光還是自然風光的旅行者,去了婺源都能滿意,難怪那麼多人稱讚它為最美的鄉村。
推薦閱讀:
※地理答啦:江西有哪些旅遊資源? 有什麼特色和特點?
※江西真的是最沒存在感的省份嗎?
※地理答啦:九江地理位置優越,與南昌相比,是不是更適合成為江西省會?
※如何評價「江西考試院與清華大學各定錄取線且互不認可,一區狀元落榜」?
※誰改變了江西 | 地球知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