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法藏《金剛禪》第五章 持經功德

 

《金剛禪》第五章 持經功德

 

金法藏

 

第五章 持經功德

 

21、福智無量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本段主說菩薩布施波羅蜜,兼說精進波羅蜜,隱說般若波羅蜜。這是本經八番布施較量之第三,為內財身布施與法布施之較量。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如同現代人所說的上午中午下午。眾所周知,人布施身體死後,不可能馬上投胎做人,即使馬上又投胎為人,嬰兒時知識未開,怎會馬上又去布施自己身體呢?世尊為何要將現實中不可能的事情作為比喻呢?前面我們曾對須彌山(世界)和恆河沙組合的禪機解析過,這次世尊又變換為太陽與恆河沙組合來說如來禪,再加上恆河沙的身體,以及無量百千萬億劫的時間變數,令大家更加眼花繚亂。若人會得禪門「圓陀陀,光爍爍」和「杜撰禪和,如麻似粟」的機鋒,就明白世尊金剛葫蘆里賣的什麼醍醐葯了。下面舉出祖師禪公案一則,看看禪師是如何破譯此段經文的。

「東禪解經」公案。東禪思岳禪師。上堂,僧問:「如何是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師曰:「從苗辨地,因語識人。」曰:「如何是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師曰:「築著磕著。」曰:「如何是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師曰:「向下文長,付在來日。」(《五燈會元》卷20)

東禪思岳是臨濟宗禪師,乃大慧宗杲祖師的傳法弟子。有學僧向禪師請教本段金剛經的義趣,禪師不像法師那樣說一些般若的場面話,例如,此遮彼遣,徹底盪空,一心三觀,無住生心之類;而是開門見山,張口見佛,直說見性開悟者的本分話語;可是在門外漢看來,禪師所說簡直是文不對題,風馬牛不相及。

東禪說:初日分早上,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同由苗兒見到其生長的大地,因學人發問的話語識得處於複位的臣者。這是描述自佛世界中自性行者回頭轉腦向北斗的見性境界,也就是說向上一路起點處欲行未行的境界。若人識得身施,就見到法王苗在成長了;若人會得初升的太陽,就見到陽光照耀的自性大地了。

中日分中午,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同登山者身體磕碰著懸崖峭壁,這是描述自佛世界內自性行者全提向上一路途中的見性境界。大家尤其要在「築著磕著」四字上著眼,有朝一日時節因緣成熟築著磕著,黑漆桶頓然打破,利根者就能唯識明心開悟,特利根者就能進而眼見佛性開悟。

後日分下午,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同講經說法者滔滔不絕,鋪天蓋地。這是描述自佛世界內自性行者就路到家後,轉而開示從上佛祖西來意迴向眾生的見性境界。若人會得此祖師禪公案,就是真聞此經者,就真是信心不逆者,就是真精進,真法布施者。

 

22、上根當機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本段表面意思是,此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發大乘者最上乘者才是佛說此經的當機者,受持演說此經成就不可思議功德,應受大眾供養。

本段的禪機要點有二處:

第一,「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人受持金剛經時,能夠由此唯識明心見真開悟,即是大乘別教當機者,由於觸證體悟如來藏第八識心,打開了中道空性之慧眼,唯識明心為別教第七住菩薩之境界,此為有上之法門。若人受持金剛經時,能夠像慧能六祖一樣,頓然眼見佛性開悟,即是禪宗無上乘的圓教當機者,由於契入自佛世界或正法眼藏般若波羅蜜如幻法,打開了頂門真空妙有不二之法眼,於是就見性成佛道了,這是諸佛在菩提樹下所證法,堪稱無上法門。是故,佛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二,「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關於以塔供養的禪機,前面已用「布發建塔」和「慧忠塔樣」兩則公案解說過了。現在重點解說「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其中恭敬作禮在發起序中已經解說過,此處重點解析「圍繞」之機鋒。在華嚴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每見到一位善知識時,總是頂禮其足右遶三匝乃至無數匝,離開時也是如此,這除了禮節之外,還有什麼玄機密意嗎?大家若不明其中的奧妙,請參下面的祖師禪公案。

「趙州轉藏」公案。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有一婆子令人送錢,請轉藏經。師受施利了,卻下禪床轉一匝。乃曰:「傳語婆,轉藏經已竟。」其人回舉似婆。婆曰:「比來請轉全藏,如何祇為轉半藏?」」﹝玄覺云:「甚麽處是欠半藏處,且道那婆子具甚麽眼,便與麽道。」﹞(《五燈會元》卷4)

有位老婆子讓人送錢給趙州祖師,請祖師轉大藏經。趙州收錢後,從禪座上走下來,圍繞禪座轉了一圈,然後對那位送錢者說:請捎話給捐錢的婆子,我已替她轉完大藏經了。那人向婆子轉述趙州祖的話,不料那婆子說:剛才我請轉的是全部的大藏經,為何只為轉了半藏呢?玄覺禪師拈提此案時說:什麼地方是趙州欠婆子半藏處所,那婆子具有什麼眼,才會那麼說?

大家請參究,為何趙州祖繞禪座轉圈就是轉大藏經呢?若真是如此,我們天天在家裡繞圈走著念佛,或在寺廟裡繞殿繞塔走動誦經,豈不是都有機會明心見性開悟嗎?維摩詰經說:菩薩「諸有所作,舉足下足,當知皆從道場來,住於佛法矣」。利根者可由舉手投足證悟如來藏第八識心這個無形道場,住於別教有上的唯識佛法中。特利根者可由此證悟正法眼藏這個如幻道場,住於圓教無上的禪宗佛法中。

對於參禪者而言,此案難度極大,即使初見性者也極難看出其中的奧妙。若人只著眼於趙州祖「下禪床轉一匝」的機鋒,那確有僅轉半藏之嫌;可是趙州又請送錢者傳話給婆子,這樣已經轉了全藏也。那婆子說趙州只轉半藏,是因為趙州祖「大意失荊州」,未察覺到那婆子是位菩薩示現的禪婆,故趙州未看出那婆令人送錢請轉大藏的機鋒;也就是說,趙州只是顯現了開示佛知見祖師西來意的一半,未察覺婆子潛運密行的悟入佛知見向上菩提道的另一半。若人會得趙州和尚轉大藏經的禪機,就明白一切眾生「皆應恭敬作禮圍繞」此受持演說金剛經者的密意。如此這般,不僅轉了金剛經,而且轉了般若部,還轉了一大藏教乃至諸佛金剛寶藏。其或未然,則被金剛經轉得頭昏眼花。

 

23、持經滅罪

 

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本段文意,受持讀誦此經者,若遭別人輕視詆毀,能消滅應墮惡道罪,當來得無上菩提。

除了持經能令壞事變好事之外,大家還能看出什麼玄機密意嗎?恐怕很難看出吧!可是禪宗祖師們就能看出佛經字裡行間隱含的玄機密意,下面舉出祖師禪公案一則,讓我們來共同參究。

「雲居滅罪」公案。雲居道膺禪師。問:「教中道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此意如何?」師曰:「動則應墮惡道,靜則為人輕賤。」﹝崇壽稠別云:「心外有法,應墮惡道。守住自己,為人輕賤。」﹞(《五燈會元》卷13)

雲居道膺是曹洞宗禪師,乃洞山祖師的法嗣。有人問到金剛經本句的含意,雲居祖師說:你若蠢蠢欲動的話,就應墮入惡道中去,這是描述處於複位臣者剛起步時十進九退的見性境界;你若守靜垛堆、紋絲不動,則為人輕賤,這是說黑山窟里冷水泡石頭的見性境界。崇壽稠禪師舉唱道:處於臣位者心外有法,境隨心生,懸崖峭壁的險難惡道就呈現在眼前;若困守在黑山窟裡面壁墮於幽閉法塵的死水中,則為人所輕賤。從表面上看,祖師們說,動也不是,靜也不是,雙遮雙遣,即是金剛經說某某非某某邊事,實際上祖師們在說身自內證的眼見佛性境界。世尊在本段中,表面上說持經滅罪成道之事,其實隱復而說以輕賤之毒攻惡業之罪的主賓互動的見性境界。那輕賤者是處於仰位的主者,被輕賤者處於複位的賓者,主者的輕賤如「眉毛掛劍,寒氣逼人」,賓者的先被輕賤後成佛道如「被扎頂門,血濺梵天」,此中有主中來和賓中往的回互機鋒,這是比較難以領會的見性差別智境界。下面再舉出一則祖師禪公案,幫助大家深刻體究佛言祖語的密意。

「祖師唾罵」公案。僧問:「如何是佛?」福嚴文演禪師,當面便唾。(《五燈會元》卷18)

僧問:「如何是黃龍接人句?」黃龍悟新祖師曰:「開口要罵人。」問曰:「罵底是接人句,驗人一句又作麽生?」師曰:「但識取罵人。」(《五燈會元》卷17)

福嚴文演和黃龍悟心都是臨濟宗黃龍派的禪師。學僧問:如何是自性天真佛呀?福嚴禪師當著學僧的面就唾。若人理解道,此是禪師用出其不意的手法,來截斷學人的思維葛藤,這就誤解祖師不少,將自己的悟門堵死了。若有唯識明心大德以為,福演和黃龍兩位祖師這些禪機作略,無非是為了顯示如來藏第八識心的真如性和功能性,這也孤負祖師不少,將自己禪悟見性的門堵住了。

又有僧問黃龍祖師接引學人的家風,祖師說:就在和尚開口罵人處會取。學人進問:和尚開罵是從上祖師西來意的接人句,那麼堪驗緇素句又是什麼呢?黃龍祖師說:你若會得罵人的機鋒,就明白祖師西來意了。在大乘佛經中,有時世尊會對弟子說「咄」,一般學佛人都以為,這只是佛對弟子的呵責語。殊不知,這也是世尊的如來禪密語,屬於偏中說正的禪機。若人契入上述佛祖的禪機,就契入千聖不傳的向上菩提路,見性開悟是消除罪障的最有效手段。(請參見拙著《正法眼藏通錄》寶積禪要一章的有關內容)

由上可見,若處於臣位的學人,識得處於君位者如同輕賤般的唾罵,就明白自佛世界內天真佛和自性祖師的本來面目,及其向上一著了。若人會得上述公案,就不難看出此段經文的玄機密意了。正可謂:說輕賤者,則非輕賤者,是名輕賤者。會嗎?在我們看來,祖師嬉笑怒罵,都是善惡是非,其實都是機鋒密意,千萬不要錯會,重要的是,我們要在祖師棒喝上長眼,這樣觸目菩提道才會展現在眼前。

 

24、持經功德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本段表面文意,是說受持讀誦此經的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這是本經八番布施較量之第四,內外財兼施與法布施之較量。

本段的禪機要點有三處:

第一,「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此「然燈佛」,表面上是說一大阿僧祇劫之前為釋尊授記的燃點古佛,其實也暗示自佛世界內的「本來天真佛」,若人會得馬祖「日面佛,月面佛」句,就明白並見到此「然燈佛」了。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中的「八百四千」,不是一般的數字,而是縱橫通透正法眼藏或自佛世界的密碼。前面說到,羅山祖師破譯了疏山三錢的公案,疏山禪師就肅然起敬尊稱羅山為「古佛」,那麼大家可以想見破譯「八百四千」的難度有多大了。若人會得前面浮山四衢公案,就大體明白世尊因地時供養承事此數諸佛無空過者的玄機密意了。那麼「萬億那由他」又如何會呢?就從雲門祖師手中拈提的拄杖入手著眼吧,萬億那由他諸佛都在里許。大家可注意,祖師說拄杖,則非拄杖,是名拄杖。讀者需參究,何為祖師言下手中的拄杖?

第二,世尊因地供養無量諸佛的功德與受持此經者相比較,「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若人會得恆河沙與其中一粒沙之間的關係,就明白世尊此數字較量的關係了。若人見到此中「點密麻,水長流」的見性境界,或會得杜撰禪和如麻似粟像河沙的機鋒,就明白世尊此番數字較量背後的玄機密意了。

第三,「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表面上看,這是佛說受持此經不可思議功德後,描述末世人聞之驚狂和疑惑的身心狀態;實際上,世尊又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三句不離本行說眼見佛性的大事因緣了。為何佛總說末世人或後五百年呢?這就是暗示我們此句是復世界臣位者的見性境界。僧問:「如何是西來意?」洞山祖師曰:「大似駭雞犀。」這是說復世界臣位者的驚恐萬狀的相貌(前文已經拈提舉唱過)。僧曰:「恁麽則四海參尋,當為何事?」九峰道虔禪師曰:「演若迷頭心自狂。」這是說復世界臣位者狂亂馳走的相貌。雲門宗有「顧咦」之家風,其中的「顧」表君垂視臣的機鋒,「咦」有疑之意,表臣不審狐疑、向上發問之機鋒,這是說復世界臣位者狐疑不信的相貌。若人會得此三則祖師禪的小公案,就明白世尊此處金剛葫蘆里賣的什麼禪葯了。

 

25、無得受記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受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受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本段中大部分內容在前文中已經解說過,需要講解的要點有三處:

第一,「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如來即人天至尊,表自佛世界內的本來天真佛;諸法如義,即諸法如是第一義諦,表自佛世界內萬法歸一,諸法一如之義。此句將人即法,人法打成一片,若人會得「如是我聞」的見性境界,不僅自性佛與自性法連成一片,而且自性三寶全部連成一片了。若人會得法華全舉禪師的「一條紅線兩人牽」,就明白自性三寶打成一片的見性境界了。

第二,「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這是金剛經三段式之第十六句。依眼見佛性者之見,如來所說的一切法是指自佛世界或正法眼藏內的般若波羅蜜如幻法,即非我們世俗六根在現存三界中所見聞覺知的一切法,雖然佛經中將這兩者統和稱名為一切法。我們明白此句佛經之後,才能真正懂得世尊下面的一句話。

第三「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此句經文,最容易為人曲解或誤解:

外道會發難說,既然一切法都是佛法,我們外道法也是佛法了。那麼佛住世時跟隨印度六外道大破其道,令他們舍本法轉歸佛法,又何必呢?既然一切法都是佛法,佛又規定佛弟子不能歸依諸外道,不贊成閱讀外道經典,這又何必呢?

惡人會問難說,既然一切法都是佛法,十惡五逆三毒等等都是佛法,為何諸佛令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呢?為何佛要制定那麼多清規戒律防非止惡呢?為何佛入滅前還要告誡弟子以後要「以戒為師」呢?既然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貪嗔痴即戒定慧,那麼還有什麼必要難忍而忍、難行而行地苦修呢?

凡夫會如釋重負地說,既然一切法都是佛法,農民種地、工人做工、商人經善、學生上學、軍人作戰、官員辦公等等都是佛法,那麼有何必要出家苦修呢?何況前者各行各業都能創造財富和價值,後者卻只是消耗財富和價值。既然吃喝玩樂都是佛法,那麼吃齋持戒念佛,又何必呢?不是成心和自己過不去嗎?

以上是凡夫外道的問難,那麼佛門中人是如何解釋此句經文的呢?

其一,有法師云: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述曰。此第二明法唯佛得也。一切法者。謂真理萬法之本體故名為一切。皆是佛法者獨唯佛證余不得故。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述曰。此第三總結成也。言一切法者謂佛所證法,即非一切法者,非餘人所得法或非分別之相法也。此釋的要點是,一切法是指真理萬法的本體;此一切法都是佛所證法,不是其餘人所能證之。若是真理萬法本體是指如來藏第八識心,別教七住菩薩就能證得;若說真理萬法本體是指正法眼藏,禪悟見性者都能身自內證,由此怎可說「獨唯佛證余不得」呢?除非此處的佛含攝明心見性的菩薩在內。

其二,有法師說,「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句中,如來說三字最要,明其是約性而說也;若約相說,一切法只是一切法,豈是佛法。總以明離相觀性,則頭頭是道。愣嚴所以云:五蘊、六入、乃至十八界,皆如來藏妙真如性。古德所以言:窗外黃花,莫非般若;庭前翠竹,儘是真如也。是之謂一切法皆是佛法。總之,世出世法,皆是緣生。知是緣生,而觀其不異之性,不變之體,則一切皆是矣,諸法一如矣。

此釋的要點是,一切法皆是佛法,這是約性體而說;若約相說,一切法只是一切法。此句的目的,令大眾離諸相觀自性。這是從性相的差異性來解說的,問題是何為一切法的性體呢?此是唯證方知之事,未證悟之前都是揣度而已。

其三,從唯識明心的見處看,蘊處界萬法本歸八識心王,前七轉識又以如來藏為根本。如來藏又名第八識、阿陀那識、阿賴耶識、持種識等,其具有四大造物、流注持蘊種子、生起前六識、維持壽暖識、執持色身諸根、法而運作因果律等無量無漏有為的功能性。七轉識的運作是有漏有為的,如來藏以無漏有為的功能性,配合七轉識運作,由此顯現出本來清凈涅槃的真如自性。宇宙萬物,無論是有情無情,凈土穢土,原始自然、人造自然,都是眾生的八識心王的共業或個業所感。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又心佛眾生等無差別,從此意義上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此釋要點,證明宇宙萬物萬法皆由無量眾生識藏之共業和個業所感,八識心王識藏之根本源頭是如來藏(藏識),如來藏是佛法的核心,這是從萬法的本源,從如來藏配合蘊處界運作中顯示的無漏無為之真如自性,來論述一切法皆是佛法。

其四,從禪宗見性的見地看,在我們每人的正法眼藏內,都有宇宙萬事萬物的全息投影,這就是大寶積經所說的自佛世界般若波羅蜜如幻法,也是華嚴經所說的華藏法界觀,也是愣嚴經所說的蘊處界大本歸如來藏妙真如性觀,亦是法華經所說的清凈六根見聞覺知的不可思議境界,也是大涅槃經顯說的眼見佛性之境界。若人見性開悟後,在本身的自佛世界內,見到任何一法無非都是佛法,這是妙觀察智的境界,所有西天東土真悟祖師所說的一切法都是自佛世界內妙觀察智的境界,而非凡夫俗子以分別執著的世俗諸根所見的外部諸塵和法塵境界。凡夫所見聞覺知的一切法,都是世間法而非佛法,大家千萬不要錯會如來真實義了!儘管有時開悟祖師與未悟學人所說的話語機鋒相似,但前者都會歸於自佛世界內的自性相,後者卻全往外部的境界或蘊處界上領會,二者看似相同,其實完全不同。所以世尊在說完「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之後,特地指出:「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破譯過來就是,如來所說的正法眼藏或自佛世界內的一切法者,即非大眾所說的三界內的一切世間法,是故將二者籠統勉強名之為一切法。

法華經說到:受持演說法華經者(其實是指見性開悟者),「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是人有所思惟籌量言說。皆是佛法無不真實。亦是先佛經中所說」。這就是金剛經「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如來者即諸法如義」的類似說法。

此段法華經的禪機要點有三處。

第一,言符實相。受持此經見性者,見到鳥鳴狗吠馬嘶驢叫,都覺得它們在說實相般若,何況他自己演說佛法呢?玄沙祖師「聞燕子聲,乃曰:深談實相,善說法要。」

第二,俗言顯道。見性者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下面舉出二則公案,證實佛經真實不虛。

「呂祖開悟」公案。呂岩真人,字洞賓。京川人也。唐末三舉不第,偶於長安酒肆遇鍾離權,授以延命術,自爾人莫之究。嘗游廬山歸宗,書鍾樓壁曰:「一日清閑自在身,六神和合報平安。丹田有寶休尋道,對境無心莫問禪。」未幾,道經黃龍山,睹紫雲成蓋,疑有異人。乃入謁,值龍擊鼓陞堂。龍見,意必呂公也,欲誘而進。厲聲曰:「座傍有竊法者。」呂毅然出,問:「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龍指曰:「這守屍鬼。」呂曰:「爭奈囊有長生不死葯。」龍曰:「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呂薄訝,飛劍脅之,劍不能入。遂再拜,求指歸。龍詰曰:「半升鐺內煮山川即不問,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呂於言下頓契。作偈曰:「棄卻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戀水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五燈會元》卷8)

此則公案多有人引用,但多有誤會:

其一,誤會師承。有人認為此黃龍禪師是黃龍慧南,還有人以為是黃龍晦堂。其實,此黃龍禪師是黃龍晦機,不是南嶽系臨濟宗後來分出的黃龍派,而是青原系第八世的傳人,德山祖師傳岩頭全豁,岩頭傳玄泉山彥,玄泉傳黃龍晦機,黃龍傳呂洞賓。

其二,呂真人所問語的禪機,也多被誤解。本案的大意是,呂祖獲得仙道後,自以為是真實究竟法,甚至對祖師禪也不屑一顧。見到黃龍禪師後,被呵責折服後,才下心求法,問了道家的二玄句: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在道家而言,這是運真氣煉內丹的高妙境界。黃龍禪師僅以上半句為禪機下轉語,來逼拶鉗錘呂真人。若人會得「芥子納須彌」,或會得「十方世界是沙門一隻眼」,或會得雪峰祖師的「盡大地撮來如粟米粒大,拋向面前,漆桶不會,打鼓,普請看」,就不難明白其中的玄機奧妙了。至於「半升鐺內煮山川」,鐺念作「稱」音,指平底鐵鍋或溫器。僧問打地和尚的門人曰:「秖如和尚每日有人問便打地,意旨如何?」門人即於灶內取柴一片,擲在釜中。若人會得打地和尚弟子的此高招,就明白「半升鐺內煮山川」的禪機密意了。世尊說明心見性是身自內證法,道家的運氣煉丹也是身自內證法,前者發覺的是自佛世界般若波羅蜜如幻法的真如佛性,後者卻是五蘊身內的仙家活計,好像相似,其實天壤之別。呂真人很可能是示現為外道的利根菩薩人,所以在黃龍禪師言下開悟,以前五蘊身中的「內丹」會歸為正法眼藏內的「法眼」,以前的蘊處界會歸為身中的自佛世界,由此以前的道家之法也就成為佛法了。若呂祖未見性開悟,道家的仙法還是仙法,佛家的禪法還是禪法,他開悟後,仙法也是佛法,其中需有法眼妙觀察智的轉換機制,才能如是。

說到外道,末學還想起一則公案。《聖經》有言:摩西領眾到紅海邊,後有敵人追兵,前有浩淼紅海擋路。乘上帝威神,摩西將手杖指向紅海,強大的東風立即在紅海中噼開一條幹路,摩西領眾從暫現的海底之路勝利大逃亡。歷史上有無此事並不重要,摩西是否開悟也不重要,但是此故事確實是一則很好的禪宗公案,由此不僅可以見到每人身上真正的「造物主」——如來藏,而且還能見到整個宇宙的縮影——正法眼藏,可是「主的羔羊」又怎麼知道「杖噼紅海」的奧秘何在呢?不要將一切推給上帝,須在自身親見所謂的「上帝」才有說服力,不是嗎?在見性者看來,摩西「杖噼紅海」的情景正在自己凈琉璃明鏡身中映現出來,隨時可以法眼照見。若上帝信徒問我,如何才能見到「杖噼紅海」的神跡呢?末學雙手合十,仰天高呼「我的天哪!我的天哪!MY GOD!若人會得宗門「深深海底行」和「海底起紅塵」的機鋒語,自然會目睹「杖噼紅海」的神跡。

第三,禪寓生活。真實受持此經(無論是法華經或金剛經)者,若說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在見性者看來,吟詩作賦、聊天吹牛、擺龍門陣、生活起居、應酬往來、嬉笑怒罵、語默動靜,無不是禪。

法演和尚對官員提起小艷詩作為禪機,克勤祖師聽到「頻呼小玉原無事,只為檀郎認得聲」,就豁然見性開悟了,故克勤所作的開悟偈也頗有小艷詩(流行情歌)的色彩:「金鴨香銷錦繡帷,笙歌叢中醉扶歸,少年一段分流事,只有佳人獨自知。」

盤山寶積禪師,「因於市肆行,見一客人買豬肉,語屠家曰:「精底割一斤來!」屠家放下刀,叉手曰:「長史!那箇不是精底?」師於此有省。」後來見聞哭喪隊伍,悟境更上台階。可是我們時常去買菜,又有幾人能觸景生悟呢?

宗門禪師有借用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有借用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其實後面二句的禪味更濃:「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等詩句中,大家能夠品出實相禪味來呢?末學能背出的古詩並不多,至少有數十首帶有禪境意趣的。這些詩人本身並未開悟,但並不妨礙其詩境與禪境相似,這正可謂「如蟲御木,偶爾成文」,「百姓日用而不知」罷了。

維摩經說,菩薩諸有所作,皆從道場中來,行於佛法矣。我們時常見人牽寵物狗遛街,有所醒悟沒有?我們在球場上,踢球射門或彈跳投籃,有所覺悟了沒有?現代生活中,能夠引導人開悟的境界不勝枚舉。六祖慧能大師說得好: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正如本經所云:無有一法不是佛法,這些都是眼見佛性者身自內證的境界。但是對於未見性開悟者而言,即使是經中之王、禪機之藏的法華經,誦經千遍的法達比丘,還是看不出門道名堂來,一般人讀過就像看神話故事一樣。

「念佛是誰」本是一則參禪的公案,豈不見法華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嗎?自南宋之後,由於眾生的根性較差了,「念佛是誰」由破參後才能明白的公案,變成了未破參者的參禪話頭了。到了近現代,眾生的根性更加差了,於是「念佛是誰」進而由參禪的話頭,變成了制伏妄想的敲門磚了!

凡夫俗子所作所為,都會妄想分別諸法名相,只能生起聰辯世智,產生塵勞煩惱輪迴。見性開悟者見到與凡夫俗子同樣的諸法名相,能將一切銷歸本身正法眼藏內的性相,由妙觀察智觀照自佛世界內的一切佛法,自然智無師智逐漸現前,趨向佛菩提道和解脫道。

 

 


推薦閱讀:

金剛經有這種簡解
索達吉堪布開示:《金剛經》筆錄
金剛經說什麼 南懷瑾 (三)---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3)
影視標的哪家強?——影視精選,五大金剛

TAG: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