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嘎瑪仁波切《快樂之源》精彩文章選段

資料來源:網路綜合  作者: 嘎瑪仁波切    

你需要快樂嗎?嘎瑪仁波切教你如何用智慧獲得永恆的快樂!

  

   生活在當今物質過剩的年代,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金錢和權利都無法帶來永恆的快樂,辛苦獲得的快樂,常常轉瞬即逝,剎那間又深陷各種煩惱與痛苦中,自身毫無扭轉和控制這樣局面的能力與方法。

 

深感眾生被五毒雜染所纏縛的嘎瑪仁波切,時刻心繫社會,關照世態,於忙碌的弘法利生間隙,用最為普世的慈悲言語,再次為大家帶來如何獲得永恆解脫大樂的智慧妙法。本書將從苦的來源契入,認識真正的苦、如何將苦運用智慧的方法導向究竟的快樂,如何將擁有的快樂無限延長,讓快樂與我們如影隨行,如何驅散所有的黑暗,讓金色的光芒在心間永存。

 

擴大自己的心

    菩提心的大願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願成佛」,其中包含了兩個條件或兩層涵義,第一個條件或涵義就是心裡想:「希望一切眾生都能遠離苦因和苦果」,這是以悲心眷顧眾生。第二個條件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遠離苦因和苦果,而得到圓滿的佛果」,這是以智慧希求佛果。也就是說,菩提心具足了大乘佛法的精髓,或說具備了成佛的兩個要素——慈悲和智慧。智慧是成就自利法身的緣起,慈悲是他利色身緣起,這都是我們未來福報的來源及成佛的資糧。

    在沒有皈依之前,一天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處於沒善念也沒惡念的狀態,稱為「無記」,意思是心上沒有生起善或惡的印記。一天二十四小時,睡眠佔了大部分,睡覺時不能說是善,也談不上惡。早起刷牙、洗臉、擦地、收拾家務,上班打字、整理文件、處理公司的事務,所做的一切,心裡沒有好或壞的念頭,既沒功德也沒罪業。而皈依成為三寶的信徒,也明確自己的法脈以後,要明白我們學佛的最終目標,不是為了個人的解脫做羅漢,而是要學習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等菩薩們,利益所有眾生從輪迴苦海中解脫,所以一定要學會發菩提心。

    早上一醒來,就要發廣大的菩提心,要為了利益眾生而開始一天的生活。如此無論白天做什麼事,上班、走路、吃飯等等,都成了累積功德的善事,不再是無記的行為,甚至睡覺時,都在不停的累積福報。這種功德將是無量無邊的,它是幫我們把自私的心打開,轉變成無私的心,而只有發出和菩薩一樣寬廣的菩提心,才可能完全凈化無始以來的業力。

    學佛就要學會善巧的方法,可以方便快捷的累積無量無邊的福報。這樣可以把修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佛法就會變得鮮活而有生命,不會出現佛法和生活是平行的兩條線。佛法學好了,就等於擁有世間最好的生活方法,兩者會是水乳交融,不再是各自獨立的。

 

你嫉妒佛菩薩嗎?

  人人都有疑心病。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就懷疑他是如何發財的,氣憤為什麼發財的人不是我,甚至還會猜測他的錢財,是不是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有人過得幸福時,很少人會發自內心替他高興,總是會夾雜一些負面的想法,好像別人過得好,是件讓自己很不開心的事,吃穿住用等各方面都是如此。如果有一天,你心裡莫名其妙的不舒服,估計又是嫉妒心在作怪了。

  如果我們知道,究竟而言每個眾生都是佛時,心中的不滿從何而來?而既然眾生都是佛,有個佛的身材曼妙些,我們為什麼要嫉妒?有個佛的長相比我們俊美些,我們為什麼要嫉妒?觀音菩薩形象莊嚴俊麗,怎麼沒人嫉妒啊?觀音菩薩穿金戴銀,我們每天還對著他虔誠禮拜,也沒人會說他閑話,但是身邊有人穿金戴銀,我們心裡就會不舒服,不說幾句八卦,心裡那個勁兒就是過不去,這就是嫉妒心在作怪。天天嘴上說要利益天下一切眾生,現在有個眾生不用我們利益他,不必為他種福田,靠他自己就能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我們更應該高興才對。

  嫉妒心,隱藏在極為深蔽的內心深處,讓我們難以察覺,而不像嗔恨心那樣明顯,讓我們很容易就發覺自己正在發火。雖然嫉妒燃燒的是自己的心,對別人的影響很有限,但是被這種火灼傷,感受最強烈、最受傷害的只有自己,那種痛徹心扉的苦,只有自己最清楚。

比如,你今天穿了一雙名牌鞋,出門以後,發現別人穿的那雙更好,就想著明天出門得換上一雙更好的鞋。從這些小小的念頭可以觀察到,很多時候並不是你想有那些慾望,不是你想跟別人比車子、比權力、比錢財,但是周圍環境那種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驅使你一直攀比下去,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心。這時候,已經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是嫉妒在一點一點啃蝕你的理智,灼傷你的內心。而且,這些心思對誰也不敢講,因為一說出來,任何人都會覺得你是個心胸狹窄的小人。我們有貪念和嗔恨時,還可以跟別人發發牢騷、訴訴苦,但是嫉妒別人時,沒有人敢說出來,只能獨自品嘗嫉妒帶來的苦果,甚至還會想方設法傷害別人,但最終,受更多傷害的還是自己,那種內心的痛苦、心靈的掙扎,都只有自己去承受。

 

嘎瑪仁波切:每個人都在為自己製造痛苦與殘忍 

大多數的人都很喜歡訴苦,恨不得能把自己經歷過的所有痛苦以及如何的苦,一遍遍重複給別人聽,深怕別人不認同自己遭遇的苦難,似乎世界上最苦的就只有自己了。其實,能說得出口的苦,還不是真的苦,要是苦到無從說起時,才是真正的苦。所以,當我們還能發牢騷的時候,就找個人說說,這樣也有助於排遣一些不良情緒,倒不是真有多苦,只是一種發泄,也是一種自愈方式。但是發完牢騷以後,要記得思考一下,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負面情緒?

很多人都認為,是別人的錯誤造成自己受苦,可是靜下來好好想想,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自己沒有任何缺失,別人不可能給自己帶來痛苦,偶爾一兩次或許有可能,但不可能每次都是別人的過錯,而自己一點問題都沒有。

知道苦是不良思想引發的,也就是負面的起心動念與情緒所引起,照理說應該要儘力避開,可是事實卻非如此。「負面」聽起來是個貶義詞,沒人會喜歡,但很多時候負面情緒卻是我們緊抓不放的,一次次地反覆攬在心裡把玩著,沉溺其中,愛著並享受那種被傷害的感覺。這樣的愛,稱為愛欲取,是說一種處於無明狀態的貪執,念念不忘,跟我們平常所講的愛不一樣。不只是愛著,還取過來傷害自己,受了苦卻不承認是自己的問題,人就是可以賴皮到這種程度而不自知。

我這裡有很多來告狀的人,後來我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回憶受傷害時的情景。這就好像兩個人吵架,對方用刀刺了你一下就走了,發生那件事、那個當下其實早已結束,但被刺的你,又到自己的意識里把它翻出來,把剛才刺你的那把刀撿起來,一遍遍詳細的回放剛才那一幕,想著剛才那個人是如何拿著刀,用怎樣的嘴臉、語言來傷害我,最後狠狠的刺了我一下。想到這裡,自己就用同樣的方式在身上又刺了一刀,然後告訴其他人,那個人當時就是這樣傷害我的。等到傷口已經慢慢癒合時,又把當時的過程重演一遍,再拿起刀刺自己,之後還向別人抱怨,那個人怎麼可以把我傷害成這樣。

用這個角度去檢視受傷害的過程,聽起來好像非常誇張而且可笑,但悲哀愚痴的我們,就是如此重複地傷害自己,而且絲毫沒有意識到,別人傷害你的那個當下早就過去了,是你自己一直念念不忘,一次又一次讓自己沉浸在被傷害的時空里。對方只傷害了你一次,你卻把自己不斷傷害自己的帳,一併算在別人身上,這樣是不是很賴皮?很多人就是這樣被傷害到不能自拔、鑽牛角尖的地步,苦不堪言。可憐的是,還不知道是自己把自己一步步逼到這種處境的。

身處社會之中,如果沒有正確良好的心態,那麼被傷害的機會實在太多了。當自己的想法不被認同、看法得不到理解、意願得不到滿足,或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別人偏要在你面前做,你不喜歡的人,卻被別人讚美了。如此一來,就會覺得傷害似乎無所不在,生活也會變得困難重重。

有個住在國外的弟子,我已經有十多年沒見過面。有一次,偶然在飛機上遇見了,他很熱情的過來打招呼。聊天時,我問他為什麼那麼多年都沒聯繫了?他說因為對有些事情很不滿意,所以就不到昌列寺了。原來有一年他和兩個朋友到昌列寺朝拜,當時只有兩位老喇嘛在寺里,老喇嘛看到他們去很熱情,就想送一條印著祈禱文的哈達給他們。他們臨走之前,老喇嘛拉住走在最後的人說:「這個非常好,你收下吧。」那個收到哈達的朋友很高興,又是磕頭又是感謝的。他看到了,但因為沒有給他一條,就認為老喇嘛有分別心,兩個人一起去,為什麼別人有加持物,就不給我呢?

我說:「你為什麼不跟老喇嘛求一條呢?老喇嘛根本沒想那麼多,正好手上有一條就送給你們,哪裡會想到你為了這件事,心裡不舒服了十多年,連寺廟也不來了,這火氣未免也太大了。為了一條哈達,十年不來,受損失的還是自己。」人的嫉妒心真的很可怕,一件小小的事情,竟然讓一個人的心蒙蔽那麼久,不高興那麼久。

還有個例子是,我有一個近親,他的鄰居是位從印度回來的老華僑,兩家的土地是連在一起的。那個年代的土地,都是由政府分給每戶人家,劃分時也很簡單,用兩塊石頭在土地的前後做標記,但也不會真的去劃線,看著差不多就行了,大家就各種各的地。這位老華僑回國後,政府給了很好的待遇。有次他散步時,看到做標記的石頭倒了,便把石頭扶起來放好,隨後就走了。等到我家的親戚看到時,發現順著兩塊石頭所標記的直線,往自家這邊偏了一些,老華僑的土地就比原來多了一點。就因為這點事,這個親戚開始了無限的聯想——只因為鄰居是華僑,享有優厚的政治待遇,就可以欺負我們這些窮人。十多年來,這件事一直在心裡折磨他,一想起來就很不開心。

有一次聊天時,我說老華僑人挺好的,他突然生氣地跳起來說:「他有什麼好?心胸那麼狹窄,連那麼一點點的土地都要貪!」這突如其來的怒氣,讓在場的我們都嚇了一跳。接著,他說那條線如何歪了,隔壁家的土地就比原來多了。我說:「多的那點地,能多長十斤的莊稼嗎?你家缺那十斤的糧食嗎?」這麼一問,他才想到確實也多不出多少來。我又說:「老人家一邊走,一邊劃線放石頭,歪一點很正常,看著差不多就行了。就為這樣的事,悶在心裡十多年,真是不值得。」這時候,他自己也很不好意思。像這樣,雖然事情很小,卻因為看不清楚原因,而折磨自己那麼久,回過頭再看,實在很可笑。

被疑心病折磨就是這樣,如果鄰居不當官也不是華僑,他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聯想,可能看到石頭歪斜的當下,就會知道對方不是故意把線劃歪的。這就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因為對方有錢又有權,所以聯想就豐富起來了。先給別人貼上各種標籤,再隨著標籤產生無限的聯想,煩惱就這樣開始了,而後產生了嗔恨心,一環套一環,一連串的情緒都跑出來了,卻還沒有發覺其實是自己的問題。

好好想一想,走到這個痛苦的境地,真的是別人造成的,還是自作自受呢?造成這個狀況的人,其實就是自己,不是別人。如果我們連這點事實都不願面對,不願承認的話,想要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完全不可能,因為只有找到問題的真正根源,才能從根本對治改善。

所以,讓我們如此痛苦和煩惱的源頭 ——「集」,一定要清楚,當明白真相的時候,再加以預防對治,自然就會從苦難中解脫了。

 

你是隨喜罪業的人嗎?

我們現在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感受到的一切,也是業力的關係,隨著自身的不同業因,依著福報大小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果我們的心特別平靜、願意奉獻,樂意行善,就能投生到人道。人是六道中最有福報的,因為只有人才能深刻感受到生命中的痛苦,同時還有足夠的福報和機會,利用這個身體修行,從輪迴中解脫出來。但是如果我們喜歡去爭、去搶、去掠奪,平時為了工作、為了生活、為了生存,要和別人爭,和別人不停地糾纏,對別人產生嗔恨心,那種心靈的煎熬,就是投生阿修羅的來源。此外,貪嗔痴三根本煩惱,則是投生三惡道的來源。痴——無明愚痴,是投生畜生道的來源;吝嗇,是投生餓鬼道的來源;嗔恨心,大多是投生地獄道的來源。

法律禁止我們動手殺人,但是我們的心卻經常造下殺人的惡業,卻渾然不覺。看到自己不喜歡的國家、種族或其他宗教團體被打殺傷害時,如果是發自內心的高興,實際上都是用心念殺生,也就是隨喜別人殺生,就會造下殺業。當然這和自己動手殺生的惡業,還是有點不同,但是心已經種下這個因,如同前面所說,惡習的種子已經存進阿賴耶識里。有一天,當惡緣成熟,如果真正付諸行動,還是免不了因為殺業,而投胎到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有位弟子特別不喜歡美國人,每天都要罵,只要有人在她旁邊,她就開始說美國人又去哪裡殺人了,看到電視報導美國人被人體炸彈傷害了,就發自內心高興叫好。我告訴她,本來好好在家裡沒有造業,只是看到電視說有人被炸死,你一叫好,就隨喜了別人造的殺業,自己也立刻造下殺業了。

有些弟子看到書上有「隨喜罪業」的說法,感到很奇怪也無法理解,認為「隨喜」應該是看到好事而心生歡喜,才有很大的功德。沒錯,但看到不好的事情,如果心生歡喜,也是隨喜,會得到同樣的惡報。關於這一點,一定要好好重視,否則在不經意間,就會造下大量可怕的惡業,卻還渾然不知。

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非常注意,在隨喜善業的同時,也可能不小心隨喜了惡業。即使閑得發慌時,也不要傳閑話、講八卦,本來很多事和自己沒關係,但人云亦云地傳了以後,馬上造下一樣的罪業。等到因緣成熟時,被傷害的就是自己了,那種痛苦只能自己感受,因果是如此歷歷不爽,何苦要這樣折磨自己呢?

 

因果在心中,福報在身邊

到底是誰在輪迴呢?就是把佛性重重包裹住的阿賴耶識。每一世的生命結束後,阿賴耶識不會因為肉體的壞散而消失,我們下一世更換的只是軀殼,而儲存著的習性,會一直深藏在阿賴耶識里。

如果習氣會隨著肉體的壞散而消失,就不可能和別人吵架後,回到家還在回憶剛才那個人是如何的可惡,似乎就得做點什麼,回應剛才發生的一切,才能證明對方真的傷害了自己。與此同時,由於我們不斷回憶,習氣種子也被不斷灌溉而生根發芽了,接著就是我們獨自承受痛苦的情緒。如果我們不去回憶,不給它生根發芽的機會,就不會感受到任何痛苦。

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為明天做準備,把這些準備儲藏在阿賴耶識里,就像春天在土壤里播種一樣,直到種子發芽之前,誰都不知道種子在那兒,直到發芽後,才知道它的存在。無論是誰,只要播下種子,等到條件合適時,業種一定會成熟,結出苦樂的果實,一切都會展現在我們面前,無論我們是否願意麵對。

人的性格和習氣也是如此,很多都是與生俱來的,但不代表後天不能改變。種下一顆蘋果的種子之後,將來要長出滿樹的果實,還是只長出幾顆蘋果,是我們可以決定的。

所謂因果,就是自己所做的事情——因,自己要負起全部的責任——果。有了種子,條件成熟時,一定會有果實,根本不必擔心會忘了它的存在。也許當你忘記的時候,某天它就會提醒你,它還在那裡。就像我們在土地里播種,有時候過了一、兩個月還沒有任何動靜,可是當水分、日照、溫度合適的時候,它就不再是種子,長出了新芽,慢慢開枝散葉,最後開花結果。任何事物都不會無緣無故產生,這就是因果。我們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反饋回來——你讚美別人,別人也讚美你;你傷害別人,別人也會傷害你。

真正深信因果的人是很少的。佛經里有句話:「菩薩畏因不畏果,眾生畏果不畏因。」因為菩薩知道什麼種子,會帶來什麼結果,所以對於「因」會特別謹慎,自然也就不必畏懼要承受惡果。包括高僧大德或修行好的人,都怕種下惡因,他們深刻了解只要有了因,就必定會有果。但我們卻完全相反,身為人,很多時候目光短淺,只顧著眼前的「得」與「失」,肆無忌憚,不怕造下任何惡因,等到面臨苦果時,即使感到恐懼也無力承受,卻從來不去預防痛苦的發生。

很多時候我們不怕造業,不怕給別人帶來傷害和痛苦,就是因為對因果毫無畏懼,不相信傷害別人會給自己帶來痛苦,認為只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即可,完全不考慮將來要面對什麼樣的惡果。但是,不管我們相不相信,條件聚合時,惡果一定會成熟在自己的身心上。好比罌粟花看起來很美麗,可是美麗的背後就是鴉片,鴉片可以製造出海洛因等毒品,如果用法錯誤,會給無數人帶來深深的苦難。當痛苦的果實已經成熟,才去思考當初播種時,是否就埋下痛苦之因,就為時已晚。深信因果的人,根本不會種下這樣的毒種子。

小小的業力,是我們不經意之間就可能造下的,種下因之後,如果來不及懺悔洗清凈,果報一定會在機緣成熟時顯現出來,影響會很大。因為這些種子,只會存在自己的阿賴耶識里,不會存到其他地方,也不可能成熟在其他地方,一定是「自作自受」,就是佛經所說的「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現在還沒有顯露出來,是因為你沒有能力看到它,等看到的那一天,就是報應到了。

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的內心,分不清善與惡、好與壞,只是順著自己的習氣,按照下意識的反應去處理問題,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造下大量惡業,卻還誤以為在行善積德,如此就會背離解脫的道路,而且越離越遠。

曾經有一戶草原上的藏民,過年時請我去他家念經。我到的時候,看到他家有一頭才剛剛被殺的牛,他也知道殺生非常不好,正在向金剛薩埵佛懺悔,但是我完全感受不到他的痛苦與愧疚。他還非常開心地告訴我,說他今年沒有造惡業,因為牛不是他動手殺的,是請別人幫忙殺的。我告訴他:「你自己殺,還只是一個人造了殺業,現在你讓別人替你殺,你們倆同時都造了殺業,而且因為是你的要求,人家才殺的牛,你還造了兩倍的殺業。」這就是因為無知而造業,卻還以為自己是在去惡行善。

 「因果報應,真實不虛」,聽到這句話,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有些人作惡多端,天天造惡因,為什麼還活得那麼輕鬆自在,沒有遭到報應呢?這是很多人經常會有的疑問。

要知道,如果沒有前世的惡因,今生不會有做壞事的能力,這也是果報。然而,做了壞事等於又播下惡種,在種子破土而出之前,我們是看不到的,但看不到,不等於它不存在。不可能今天播種,明天就結出果實,它總是需要時間和條件,才能發芽成長、開花結果的。我們現在什麼都求快,什麼事都想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所以也希望看到對方的因果報應馬上出現,但這是需要時間和機緣的。

有句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以我的經驗,所有善惡因都會有果報,一個都不會少,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有時惡報必須等到善報用盡,才會成熟。一個壞富商為什麼不會變成窮人?就是因為他前世累積了大量善業,在福報沒有耗盡之前,當然還可以盡情享用以前累積的福報,等福報用完以後,就要開始承受惡報,而且通常是特別的多又特別重,一般時間也都很晚。當然,也有很多是活生生的現世報。如同佛經所說的——有些果報是在這一世成熟,有些是在下一世成熟,有些則會在未來的某一世成熟。

甚至龍樹大師也一樣。大師和當時的國王壽命一樣長,活了900年都不死。這時小王子想繼承王位,母親便告訴他:「大師和國王是同生同死的命,只要請求大師捨棄生命,國王就會一起死亡,而且大師慈悲為懷,一定會圓滿你的願望。」於是,王子就去請求大師布施他的頭,大師欣然同意,可是無論小王子用刀怎麼砍,都無法傷到大師一根毫毛。最後大師告訴王子:「用刀劍砍眾生脖子的業力,我都已經清凈了,所以用刀是不可能把我的頭砍下來的。我唯一欠下的業力,是我曾經在采吉祥草的時候,殺死了一隻小蟲,你只要拿吉祥草砍我的脖子就行了。」最後王子不是用刀,而是用草砍下了大師的頭。

無論有無信仰,因果都是真實存在的;種下的因,一定會有果報成熟的時候。如果真的了解並深信因果,任何人對自己講過的話、做過的事,哪怕是心裡閃過的念頭,都會負起責任。痛苦從何而來?由造惡而來,惡因只會帶來煩惱和痛苦。快樂從何而來?由積德行善而來,善因會帶來快樂和幸福。

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既然知道不好的習氣會帶來痛苦,首先不要繼續儲存不好的種子,而對於已經儲存的,要趁它還沒有真正紮根,依靠懺悔的力量,不給它生根發芽的機會,還要徹底清理乾淨,不讓有毒的種子停留在阿賴耶識。因為一旦不好的種子累積多了,習氣會越來越重,最終內在的佛性會被完全包裹住,如同厚重的烏雲把燦爛的陽光完全遮蔽一樣。

理解這個道理以後,就要為阿賴耶識多儲藏一些能帶來福德善報的因,當善的種子越來越多時,福報自然越來越大,痛苦也就越來越少了。

 

當下去極樂世界的密法——嘎瑪仁波切《快樂之源》

很多人以為佛法所說的解脫,一定是死後到極樂世界,也有很多佛教徒希望去極樂世界,但是要先清楚這個詞「極樂」的含義。如果活在人世間,不懂得珍惜已經擁有的人事物、不懂得享受已經擁有的快樂,不懂得感恩,生活將永遠充滿痛苦和不甘願。可是如果能及時感恩、珍惜當下所擁有的快樂,事事都感到滿足開心,沒有不滿和恐懼,將這種快樂一直維持下去,可說就是在極樂世界。

 

為什麼我們會選擇佛教? 上師嘎瑪仁波切開示

導語:佛教認為每個生命的未來都由自己主導,不被其他神靈或外力所控制或決定,這才是真正的眾生平等。而佛陀傳法的目的,正是為了幫助所有生命實現這樣的願望。

全世界有很多宗教,為什麼我們選擇佛教呢?因為佛教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對六道所有眾生一律平等。無論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或是其他宗教的信仰者,佛教認為對他們都要一樣的關愛和慈悲。

世界三大宗教之中,佛教是傳播時間最久遠的,而且不需要通過槍炮或任何武力,就延續了二千五百多年,至今都在影響著全世界的人們。主要原因是,佛教是以包容柔和的方式在傳播,不分民族、區域或信仰,一樣平等看待。此外,佛教認為每個生命都平等地擁有解脫或輪迴的權力,未來的命運是由自己主導,而不是由其他神靈或外力所控制或決定,所以才說眾生平等。

   釋迦牟尼佛,是最早打破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偉大導師。貴為王子的他,放棄全部的財富、王位和權力,和普通百姓平起平坐,教導眾生通過凈化自身的內在,提升心靈的境界,來獲得平靜和安樂。因為想避開痛苦並追求快樂,是所有生命的共同願望,這是佛教的基礎觀點——眾生平等。而佛陀傳法的目的,正是為了幫助所有生命實現這樣的願望。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會改變命運,而錢財、權力都不可能帶來真正的改變,永遠要記住,唯一能改變命運的,只有自己的信仰。而真正能讓生命和靈魂變得完美無瑕的信仰,只有佛教。什麼是完美?就是能夠包容一切。只要還沒有辦法做到包容,這樣的靈魂永遠不可能完美,思想中永遠都帶著瑕疵。

佛教具有最大的接納和包容性,不排斥任何宗教,一直都是溫和地傳播著,就像一位心胸博大、慈悲為懷的媽媽,永遠都接納和包容帶著各自特點的信仰者。如果是真正的佛教徒,走到哪裡都很快樂,遇到什麼事情也都懂得包容,總是盡己所能地去幫助對方。如果想傳揚佛法,則不管對方信仰什麼宗教,也只是把佛法介紹給大家,至於是否接受或願意信仰,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修行要落在行動上

修行,需要真正落實在行動上。我們最幸運的,就是很容易就能擁有一整套《大藏經》;但反過來看,我們這些可憐的凡夫俗子,就是因為手裡的佛經太多,而不知道從何處開始入手學習。覺得《金剛經》好,大家開始念《金剛經》;《地藏經》也好,又一窩蜂去念《地藏經》;過幾天又有人說《楞嚴經》最好,就又去讀《楞嚴經》。

現在很多佛教徒不懂得如何修行。當然,大家對佛陀的教法有信心,這是可以肯定的,有機會聽聞佛法開示也很歡喜。很多上師、法師都在開示佛法,入門的方式也有很多種。關鍵的問題是,大家很想學又想修,但擺在我們面前的法太多了,有點像百貨公司或自由市場的感覺,看起來每種都很好,但又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所以我們就把大部分的時間,浪費在如何把聞、思、修真正聯繫起來,把學到的佛法真實用在自己的相續中。

佛陀傳下來的法,當然都很好,有哪一部經不好呢?如果哪個法門不好,佛陀怎可能會傳給我們呢?每一部經都很好,都很偉大,只是我們需要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實修方法,像走樓梯一樣,一步一個台階走上去。在佛法流傳這麼久遠的時間長河裡,曾經有很多比我們聰明得多、權力大得多、能力強得多的人,從統治一方的君王到普通百姓,都已經親身感受到佛法的實際好處。對我們來講,只是如何在這所有的「好」裡面,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完全不存在篩選好壞的問題。

我們最需要的,是追隨歷代的上師們,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因材施教,學習最適合自己的法門和實修方式的精華。隨著學習的深入,就會逐漸接觸到不同層次的法門,而不是馬上把所有的法都抓在手上,卻沒有專一和深入地學修,如果是這樣,最終只能一事無成。

 

皈依後做了壞事怎麼辦?

摘錄自尊貴的嘎瑪仁波切上師《快樂之源》

皈依佛以後,從此就是虔誠的佛弟子了,佛就是我們今生與來世的依靠,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是佛弟子。無論走到哪兒,見到佛像或象徵佛像的任何東西,即使是殘缺的佛像,都要視為真佛一樣尊敬,都要以感恩的心讚頌、禮拜。皈依法以後,即使是紙上的幾句佛法,只要裡面講到菩提、佛陀這樣的字句,我們也應視如佛的真身,因為偉大的釋迦牟尼佛說過,「濁世來臨,我將幻化成文字來利益爾等。」皈依僧以後,對於僧眾,甚至是僧人穿的僧服,都要當作真正的僧寶看待。不管是因為什麼樣的因緣進入佛門,都沒有關係,從皈依的一剎那開始,就成為佛的弟子了,是真正的佛教徒,所有的諸佛菩薩、龍天護法時時刻刻都在保護我們。這不需要半信半疑,因為他們的職責所在,就是來保護我們這些佛子的,這一點絕對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沒有諸佛菩薩、上師三寶的庇護與加持,我們不可能這麼舒舒服服地活著,因此,從心底要油然生起對諸佛菩薩的感恩之情。

很多人擔心皈依以後,如果「不小心」做了壞事,會不會「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不會的,反而有更多累積善業的機會。無始以來,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造業,這是無法改變的,並不是不皈依就不會造業。但是,就像我們家裡有了沖涼房,也知道如何洗澡一樣,我們有了信仰以後,才知道怎麼把業力清洗乾淨。佛經說:「罪業本身沒有任何功德,但是知道已經造業並馬上懺悔,就可以凈化惡業,這是罪業最大的功德。」把惡業凈化以後,剩下的都是善業和福報,這樣的生活只會越來越快樂。而要獲得今生與來世永恆的快樂,只有解脫才辦得到,到極樂世界,就是要把永恆的快樂延續下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所信仰的佛法,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原因。

 

佛牙和狗牙

西藏有個很有名的故事。從前有一位非常虔誠的老媽媽,在家裡供奉了一顆佛的牙齒,這顆佛牙上不停地長出很多晶瑩剔透的舍利子,很多人都去她那裡求舍利子。可是在老媽媽往生後,她的兒子說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她的兒子是西藏很有名的絲綢商,常常到印度經商。老媽媽知道佛陀是在印度誕生的,就對要出遠門的兒子說:「你現在什麼福報都有了,媽媽什麼都不求,只希望家裡有一個佛的聖物,讓我每天可以供養禮拜,幫我求一個佛陀的加持物回來吧!什麼都可以。」

  不久,兒子去印度做生意,忙完以後就回西藏了,忘了媽媽交代的事情。當他第二次出門時,媽媽千叮嚀萬囑咐,他回來時還是忘記了。第三次,老媽媽很不高興地對他說:「你這個兒子怎麼當的,我已經這麼大年紀了,不求你給我其他的東西,只有這麼一點小小的要求,你都不放在心上,如果這一次你再不拿回來的話,我就只有死在你面前了!」

  但是因為兒子生意做得太大了,忙到最後還是忘了,回家的路上還高高興興算著這次掙了多少錢。直到看到自家屋頂的那一剎那,才突然想起媽媽說過的話,這下嚇壞了,回去怎麼和媽媽交代啊?正當他著急想辦法的時候,剛好看到一隻老狗死在路邊,就用石頭把尖尖的狗牙敲下來,用絲綢一層層地包起來。剛進家門,就開心地對媽媽說:「我給你帶佛牙回來了。」老媽媽非常高興,恭恭敬敬地跪著,慢慢打開絲綢,看了以後懷疑地說:「佛陀的牙齒怎麼會是尖尖的,有點像狗牙呢?」他馬上回答:「這顆是佛陀的犬齒,所以比較尖一點。」老媽媽就真的相信了,馬上供在佛堂上,每天帶著最虔誠的心供養禮拜。

  老媽媽深信不疑的虔誠心,讓這顆狗牙得到佛的加持,長出了很多舍利子,她還分享給所有前來求舍利子的人。這就是藏族人經常說的「只要有虔誠心,狗牙也會生舍利」。這是歷史上一個真實的故事。佛像當然不是真的佛,但是只要我們有深信不疑的虔誠心,佛會透過佛像來加持我們。

 

信心是成就的基石

 每天早上起來,首先要確認自己還是一個佛教徒,如果對自己的信仰都滿懷疑惑,不可能有任何的成就。對自己沒有信心,怎可能會對諸佛菩薩有信心呢?對我們願意託付今生與來世的信仰,生起虔誠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信心是成就的基石,沒有信心,就如同在冰面上蓋房子,當有一天信心退轉時,冰化成水,再華麗的建築也會不復存在。

  但是這種信心,並不是想要就可以擁有的,需要慢慢培養,這和兩個人培養感情是一樣的道理。就像有些人是一見鍾情一樣,也有人前世就和佛菩薩有緣分,一進到寺廟,看到莊嚴的佛像,發自內心的虔誠心,自然而然就生起了。就算從前根本沒接觸過佛教,也會發自內心相信佛菩薩,這種信心稱為凈信。但是這個階段的信心,還有很大的培養空間。兩個人一見鍾情,不代表他們相互間的關係就能一直維持下去,一切都需要培養。我們跟佛菩薩也是如此,有些人是一下子就喜歡上佛法,但還是需要每天都告訴自己,它是我生命當中最重要的,我必須珍惜、感恩,這樣才能把對佛菩薩和佛法的歡喜,長久保持下去。

  佛菩薩是有能力隨時給予任何眾生加持的,但如果平常我們心中沒有佛菩薩,當有需求的時候,自己是否有能力接收佛菩薩的加持,才是關鍵所在。就像有位長輩對你很慈愛,但你從來都不跟他聯繫,彼此都不知道對方在哪裡,那他想幫你也幫不上,因為你們都找不到對方。平時我們也都知道在面臨困境時,真正能幫助自己的人在哪裡,這樣有必要的時候,就可以及時向他求救,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心要經常和佛菩薩保持聯繫的原因。

  佛菩薩當然知道我們在哪兒,只是需要我們把自己的接收器安裝好,把頻道打開,就能接受到加持了。可是,就是這樣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事,我們依然不願意去做,又如何能得到加持呢?所以平時的虔誠心,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當需要的時候,就可以隨時找到佛菩薩。而不是已經出現問題了,才臨時想起來他們有這個能力,想去求救,這時候恐怕連佛菩薩是什麼樣子、在哪裡,都想不起來了吧?

一定要明白:再小的心愿,最後成就的力量都是依靠眾生! 上師嘎瑪仁波切開示

度盡眾生是大話嗎

既然我們自稱是大乘佛教徒,就應該與小乘的發願有所區別,區別就來自大乘佛教徒對於眾生有強烈的責任心。但是我們現在還做不到,而且大部分人在言行舉止上都很自私,心態也沒能調整好。不要認為代眾生受苦,聽起來像在講大話,很多弟子經常打電話告訴我:「上師,我連自己的問題都解決不了,自己還沒救出來呢!要我說度盡天下一切眾生這種大話,我實在講不出來啊!」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你要救自己,單憑一個人的力量怎麼救?病了,旁邊需要有人照顧;跌倒了,需要別人扶起來。沒有別人的力量,自己什麼事情都成就不了,這就是一再強調要依靠眾生力量的原因。 

現在很多人,工作不順、家庭不和、身體不健康,家裡老的小的、大大小小所有事情都求佛菩薩。這麼說,不是怕佛菩薩辛苦,因為佛菩薩能力無邊,這些世間小小的願望是很容易實現的。只是我們在求的同時,一定要明白再小的心愿,最後成就的力量都是依靠眾生。如果全部的心思都只在自己身上,根本沒有想到眾生,求來的加持也是非常有限,力量非常微弱。一個自私的人,靠自己的力量根本無法解脫,因為「我執」早就把你捆綁住了。自己的心念是不是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一定要懂得感恩眾生,只有心裡時時想到眾生,求佛菩薩才能有用。 

我們從生下來到現在,沒有哪一件事,不是靠造業完成的,生存過程中的吃、穿、住、用,全部都是通過傷害別的生命得來的。更嚴重的打人、罵人、說謊、挑撥離間、講是非,都是在播種傷害眾生的惡因。因為造業靠眾生,所以行善也必須靠眾生。沒有眾生,向誰懺悔?不能懺悔,罪業如何凈化?若沒有眾生讓你感受到世間的種種苦難,如何生起出離心?沒有出離心,怎會有動力精進修行?若沒有眾生讓你明白,一切現象都是自心的投射,如何確定自己修行的方向?甚至沒有眾生的付出與努力,我們連要生存在這個世上,都會舉步維艱。

 

為利益眾生快樂生活

我們要學會用善巧的方式來發菩提心,因為有很多事情是我們改變不了的,越是不想做的,就越得做。很多人不想上班,但是又不能不去;很多人不願意做家務,卻也不得不做。既然這件事情沒有選擇,一定得做,為什麼還要讓自己處於疲倦和不甘願呢?長期如此很容易生病,還不如轉換一下,讓自己的身心都積極起來,以度化眾生的心態,就不會那麼疲乏了,反而會心甘情願又開開心心地做下去。

  在沒有皈依之前,一天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處於沒善念也沒惡念的狀態,稱為「無記」,意思是心上沒有生起善或惡的印記。一天24小時,睡眠佔了大部分,睡覺時不能說是善,也談不上惡。早起刷牙、洗臉、擦地、收拾家務,上班打字、整理文件、處理公司的事務,所做的一切,心裡沒有好或壞的念頭,既沒功德也沒罪業。而皈依成為三寶的信徒,也明確自己的法脈以後,要明白我們學佛的最終目標,不是為了個人的解脫做羅漢,而是要學習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等菩薩們,利益所有眾生從輪迴苦海中解脫,所以一定要學會發菩提心。

  早上一醒來,就要發廣大的菩提心,要為了利益眾生而開始一天的生活。如此無論白天做什麼事,上班、走路、吃飯等等,都成了累積功德的善事,不再是無記的行為,甚至睡覺時,都在不停地累積福報。這種功德將是無量無邊的,它是幫我們把自私的心打開,轉變成無私的心,而只有發出和菩薩一樣寬廣的菩提心,才可能完全凈化無始以來的業力。

  學佛就要學會善巧的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累積無量無邊的福報。這樣可以把修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佛法就會變得鮮活而有生命,不會出現佛法和生活是平行的兩條線。佛法學好了,就等於擁有世間最好的生活方法,兩者是水乳交融,不再是各自獨立的。

  作為初學者,在面對世間事情時,要記得自己是佛教徒,而且每天的持咒、念經還是非常有必要。一開始就要建立好正確的心態,要先發出廣大的願力,而且願行一定要合一,這也是為生起 「勝義菩提心」在做準備。

 

感受別人的苦樂,慈悲他人的行為

我們喜歡別人對自己講好聽的話,喜歡別人講真話,喜歡別人讚美認可我們,喜歡在遇到困難挫折時,別人能為我們付出。我們希望別人做這些事情的同時,為什麼不願意對別人做同樣的事呢?

佛法講到同理心,也就是將心比心,是很重要的,因為所有眾生在精神上的需求都一樣。我們認為美好的、快樂的事物,就應該和眾生一同分享,但前提是,對方也認為那些是快樂才行。很多時候,我們只是一廂情願,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這樣的結果往往不會是我們所期望的。

我以前有個弟子,他的小女兒非常乖巧,很懂禮貌,也很有責任感,從來不用父母操心。放學回來,自己就把書包放好,問候父母。爸媽說什麼都接受,從來沒說過「不」字。直到有一天,另一個當警察的弟子在巡邏時,看到一群小女孩在打架,帶頭的那個戴著金黃色假髮,舉個木棍在那兒吆喝。全部抓起來以後,一看,怎麼是那位師兄家的乖乖女呢?問她:「你怎麼會跑來這裡?」她說:「你回去不要告訴我爸媽。」他說:「這不行,你得跟我去找師父講清楚,再問師父要不要告訴你爸媽。」然後就拽著她到我那裡。我從來沒看過她這樣,平時見到都是一副乖巧的樣子,那時卻塗著口紅,戴著金黃色的假髮,手指甲全部塗得紅紅的。可是坐在我面前時,又恢復到在家時的狀態,後來我就說不用告訴她父母了。

這就是典型的雙重人格,到現在她父母都不知道這件事,還常會跟別人說:「我們家女兒很乖、很傳統的,快十七、八歲了,到現在都很聽話,平時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裡。」大家聽到這樣的話,心裡就會偷笑,因為大家都知道之前的事情,只有這兩個人還不知道。其實,這就是父母過度壓抑孩子的結果,因為孩子一直沒機會把內心的想法釋放出來,又不可能一直保持壓抑的狀態,最後總得找到一個發泄的方法。

在家裡被狠狠壓抑的情緒,到外面就全部爆發出來了,這是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現在很多小孩多少都有這方面的問題,一個家庭只能生一個孩子,家人的注意力全都在孩子身上,時間一長,寵到最後,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肯定慢慢就喪失了。但是當他爆發的時候,就好像完全換了一個人似的,而周圍的人平常根本沒有意識到。

所以,我們要學會同理心,要去感受別人的苦樂,尤其是對於孩子,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什麼對他是好、什麼是壞,而不是自以為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他們身上。

 

千萬不要修成佛油子

不做佛油子

    不要只停留在文字和理論上面,一定要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去做,從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去修行。如果沒有把佛法運用到心靈上,沒有從改變自己內心著手,學習佛法時間久了,就會學成了佛油子,習氣越來越硬,越來越不虔誠。

    我們周圍有一些老弟子越來越油,已經皈依很多年,好像也學到很多理論,最後為什麼退失了自己的信仰?因為很多行為都只是在走形式,而且自己還渾然不覺。這就是佛法沒有真正用到心上,學佛學到最後,自我變得越來越傲慢。表面看起來懂很多,能說很多理論,貌似講得頭頭是道,但是佛法從來沒有真正融入自心,說到底,佛法對他已經起不了任何作用了,這很可惜,也是很可怕的事情。

    當佛法無法對治你的習氣和問題,魔王就來了,就是一般說的妖魔鬼怪。就連高僧大德也無法再調伏他們,因為根本聽不進去,這時內心已經完全被魔王控制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很小心觀察自己的言行舉止。

    我們才剛學佛不久,不可能像諸佛菩薩一樣,不會產生任何負面的念頭。我們現階段要努力訓練自己,在各種念頭產生時,如何儘快認出它們,如何儘快把它們斷除,這就是修行。因為任由不好的念頭一再延續下去,痛苦還是會無止境地產生,只有看清心的真面目,我們才不會被痛苦所糾纏。當心真正開闊了,才會懂得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才能真正生起想利益廣大眾生的菩提心。

    要珍惜得來不易的佛法,就算只學到一點點,也要運用到自己的身、口、意,不要學到最後,反倒成了佛油條,又一次錯過暇滿難得的人身。來世能不能投生人道繼續修行,誰也無法確定。佛法難聞,今已聞;善知識難遇,今已遇。上師們願意把佛法傳給我們,如果自己不去運用,真是一點意義都沒有了。沒有學佛之前不明白,現在既然已經知道了,就要立刻開始學習、行動。

    要經常鞭策自己,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生命的短暫與無常,這樣就會把修行的動力保持下去。

修行,是修什麼?

    修行,修是修正和調整,行是走。修行,就是願意跟隨諸佛菩薩及所有僧眾,學習改變自身缺點的方法,並下決心將學到的佛法,實際運用到自己的身口意。然後在通往解脫的道路上,邁步前進,發現問題就及時改正,從錯誤的道路回歸到正確的道路來,再繼續前行,如此前進、修正、行持三者同時反覆進行。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讓自己從一個滿身缺點的凡夫俗子,通過慢慢不斷修正,使得不好的習氣越來越少,這是我們只要努力就能做到的。        

    斬斷無明的方法,不是我們任何人發明的,是佛陀覺悟後傳授給我們的。佛陀只是告訴我們解脫的方法,是否要按照方法採取實際行動,還是得靠自己。佛陀是名醫,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是病人,佛法就是佛陀為我們開的處方葯。葯拿到之後,能不能發揮真正的療效,關鍵就看自己是否服用。如果知道葯很好,但就是不用,等於拿了葯卻放著不吃。每天只是盯著看,看了幾天就開始埋怨,怎麼「看」了那麼久的葯,身上的病痛一點都沒有改善呢?          

     現在很多學佛的人都是這樣,很喜歡去聽佛法開示,拿一堆佛經和上師們開示的錄音、書本,回家翻一翻就放著了。上師們開示的佛法和自己的生活沒有融合在一起,學到的方法沒有運用在自己身心上,佛法歸佛法,自己的生活、言行舉止還是老樣子,完全是兩條平行線。這樣就算把《大藏經》都放到枕頭上,天天對著它看,對身心也不可能有任何效果,這和只看大夫不吃藥,對病情沒有任何幫助,是完全一樣的道理。所以,不能抱怨學佛那麼久,為什麼一點改變都沒有。如果不能把學到的佛法融入身心,解脫從何談起?但只要你願意使用,哪怕只是一點點,佛法都會為你的生活帶來非常巨大的轉變。

 

我從沒思考過死了以後要做什麼

《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真正擁有的只有現在。包括我,一個在修行中長大的宗教人士,從來都沒有思考過死了以後要做什麼。我只想好好把握現在,讓每一天都活得有價值,讓別人感受到我活著對他們是有用的,這就是我每天活著的動力。

可能在大家的想像中,活佛一定每天都在想死了以後,輪迴到哪兒去投胎、去哪個世界吧?坦白講,我根本連明天以後的事情都很少去想。包括給大家講課,我在坐下之前,很少想過刻意要給大家講些什麼內容。為什麼呢?我覺得沒有什麼需要考慮的,因為重點是大家的需求而定,只要把每個當下該講的事講好,該做的事做好,把能做的都做到最好,就可以了。就像我們今天努力工作,如果明天沒死,還可以享用今天掙來的工資,就很好了;如果明天我們死了,就把今天的勞動所得,讓別人去享用,那今天努力工作也一樣很有價值。 

 修行,也是同樣的道理,今天是為明天打基礎,每一天都要好好過,今天過得好,明天才有可能會過得好。同樣的一天,如果把事情安排好,就會有足夠的時間做很多事情,如果沒有安排好,一天的時間莫名其妙就過去了。所以,能不能珍惜當下,非常重要。

 

只有慈悲所有眾生,心靈才能擁有長久的快樂

人類最大的悲哀,就是只在乎自身的痛苦與快樂,基本上很少思維,甚至不想去感受別人的苦樂,因為那些根本不在自己思考的範圍內。常在不經意之間,就為其他生命帶來傷害,而在自己眼裡,卻滿是別人對自己的傷害,最終養成一個很壞的習慣,就是總想著:「我得到了什麼?我失去了什麼?」而很少這樣想:「我付出了什麼?讓別人得到了什麼?」我們一直無止境地索求,因為自私的「我」,一直都有無止境的慾望,等著被滿足。其實,只有先把緊握在手裡的善種,種到土地里,等到秋天時,自然就會有收成。

佛教徒應該是越學越快樂,尤其想到要慈悲所有眾生時,就會感到無上的榮耀。一個人的心靈可以快樂很久,卻不是買奢侈品、吃美食的那種快樂,因為這些外在的人、事、物,短暫得就像閃電,但是你做的任何善事,都能讓自己喜悅很久。比如:早上一醒來就想到,今天我將為了利益所有眾生而存在,這麼想一下都會快樂很久,如果再有機會用這樣的發心,為別人做哪怕很小的事,又可以開心很久。像這樣,簡單易行又可累積無量福報。

其實很多事情剛開始做,並沒有想像中困難,但我們卻會縱容自己,不願意邁出開始的一小步。對自己有益的事情,我們不努力珍惜,但是對於帶來痛苦的貪念、嗔恨、嫉妒等煩惱,反而深愛著它們,保護得很好。如果相續里充滿負面的心念,最後受傷害的只有自己。相反地,對於能產生快樂的信仰和方法,為什麼不好好珍惜、時時呵護呢?因為只要珍惜它一點,我們的生命就會有很大的改變,福報也會源源不斷。

在無常的輪迴中,不是我們想要好就能順利,也不是想使壞,就能壞得起來,而是依照各自累積的善業與惡業,感受種種快樂與痛苦。而大多數人習慣種下的,都是未來會感受煩惱痛苦的種子,作惡比作善多。很明顯的是,從出生以來,殺生、偷竊等十不善,一個都不需要教,但沒有一項不會做,做起來還很熟練。而十善,無論如何耳提面命也學不會,但說到底,還是我們不願意踏實去做,導致日積月累下來,囤積太多負面的能量和習氣。這些負面的習氣,一定得慢慢凈除,不能繼續留在我們的阿賴耶識里了。

一旦種下了業因,等到時機成熟之時,一定會生根發芽,而要讓它不會繼續發展的唯一方式,就是學會尊重所有生命,同時用心懺悔。我們總在想,到底要懺悔到何時,業力才能真正洗凈?但是就像身體天天都會產生污垢,需要每天洗澡,不可能今天洗了澡,明天就不會再弄髒,反而是今天如果不洗,明天只會更臟。同樣,每天睡覺之前,我們要用心懺悔,凈化內心世界;只有每天持續地誠心懺悔,無始以來累積的業力,才可能被完全淨化。

睡覺前,觀察一下自己今天的所作所為,發現有違反自身信仰的事情,就要發自內心,懷著慚愧、畏懼和後悔之心進行懺悔,希望以後都不要再做同樣的惡業,只有發自內在生起愧疚心來懺悔,以後才不會再犯同樣的罪業,而不是只在嘴巴上念一念,像蜻蜓點水一樣,這樣有口無心,就很難清凈。這一點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幫助也會特別大。無始以來造下的業力,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完全凈化,但是只要堅持下去,依著佛菩薩的願力和自己的虔誠心,一定可以清洗乾淨。

 

功德還得自己去做,不可能讓人代替做

功德還得自己去做

尊貴的阿底峽尊者非常喜歡自己做功德,累積福報。因為身邊的人不讓尊者勞動參與建廟,他就用泥土印小佛像、小佛塔,一天下來,衣服經常弄得特別臟。弟子覺得如此偉大的大師,每天有很多人來拜見,還把手和衣服弄得都是泥巴,太不莊嚴了。

   有一天,尊者自己還沒來得及做,弟子們已經幫忙全部做好,一排排整整齊齊地放著,他看了以後,什麼也沒說,笑了一下就回去了。到了吃午飯的時候,弟子請尊者用餐,他不肯吃,弟子覺得很奇怪。尊者說:「功德,你們可以幫我做;飯,你們也可以幫我吃,你們就都吃了吧。」

     大師其實是在告訴弟子們,各自造的業力只能各自承擔,各自播種的福田也只能各自去享受,功德可以迴向,但是不可能讓人代替做功德。從此以後,弟子們再也不敢替大師做功德了。    

     像我回到寺廟,就有很多機會可以用身體做功德。除了講經說法以外,如果還有空餘的時間,還可以去參與蓋廟,可以教木工怎麼做工程、教石匠怎麼切石頭,蓋弟子參加法會時修法的大殿和住的房子,這些都是身體能做到的,也是給我自己累積點福報,而不是坐在那裡,等著別人給我福報享受,我自己也得主動創造機會。這種功德只有身體能做到,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就盡量去做。

    所以,無論建寺廟,還是在各地參與社會義工活動,都是很大的功德,應該積极參与,堅持努力去做。不要小看每個人的力量,很多人參加義工,可以感動也帶動很多人參與其中。也許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在別人獲得幫助的瞬間,感受到的力量就是巨大的。

《快樂之源》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劉鑫發表的文章《我是證人劉鑫。我不再沉默!》?
做孩子喜歡的父母其實很容易,不信你看看這篇文章
描述雪下的大,除了用「鵝毛大雪」,還有別的描述嗎?
在人生沒有方向感的時候,怎麼更好地生活下去

TAG:快樂 | 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