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杭州】
位於西湖靈隱山麓的靈隱寺,為杭城最早的古寺,也是中國佛教禪宗十大古剎之一。創建於東晉咸和三年(328年),距今已有1670多年了。印度僧人慧理從中原雲遊人浙,登臨靈隱山時,見山中--峰似曾相識,說:"此乃天竺靈鷲山一小峰,不知何代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在飛來峰下卓錫建寺,連建五剎:靈隱、靈山、靈峰、永福、下天竺(另有一說為:靈鷲、靈隱、靈山、靈峰、靈順)。除靈隱之外,其他四寺或廢或更,均已不存。寺院初創之際,佛法不盛,一切禪林規制,儀具雛形、僧不甚眾,遊客清淡,香火寂寥。所以劉宋智一法師住持時,因寺院法務清淡,有足夠的時間來嘯聚群猴,自稱猿父,與之玩耍竟日。
到了南北朝時,佛界喜得福音,門閥士族竭力提倡佛教,信奉佛法,廣建浮屠。當時南齊的竟陵王蕭子良與梁武帝蕭衍等都大力推崇佛教。梁武帝天監三年(504年),蕭衍下詔"舍道歸佛",將佛教奉為國教,隨即大興土木,建寺立塔,一時間,佛剎林立,出現"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之盛況。杭州為南朝屬地,自然就出現了不少佛寺。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從之。皇帝愛佛教,便會到處見到寺院,聽到梵唄鐘聲。當時,在杭州,就建有天真寺、凈空寺、東林寺、建國寺、發心寺、孤山寺等,還有許多俗家居士,舍宅建寺,供奉香火。靈隱寺也得到了梁武帝的青睞,賜田擴建,規模粗具,香火漸盛。不過,這樣的好時光不長,至北周武帝年間(561-578年),一度宣布廢佛,並下令僧徒還俗,焚燒法器佛典,將寺廟充作公產。儘管這次法難對北方寺院打擊很大,南方寺院稍好,但也不能說沒有絲毫影響。有些膽小的僧人,風聞法難之聲,便悄悄溜走,還俗的還俗,隱居的隱居,致使靈隱寺陷入冷落荒寂之中。
繼北周武帝毀佛之後,唐會昌五年(845年),發生了佛教史上再一次大規模的"會昌法難"事件。唐武宗力主排佛廢佛並禁佛。靈隱寺噩運難逃,寺毀僧散,鍾寂煙滅。其後,稍作恢復,然一時難成氣候,僅延香火而已。到了吳越王錢戮時,情況大有改觀。相傳,錢氏寒微之時,初奉道教,後遇高僧法濟,對他說"他日成霸吳越,當須護持佛法",並勸他:"好自愛,他日貴極,當以佛法為主。"他對法濟禪師十分尊重,"見必跪拜,檀施豐厚,異於常數"。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改靈隱寺為靈隱山景德寺。天禧五年(1021年),真宗賜名"景德靈隱禪寺",皇室對靈隱寺非常重視,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章懿太后賜脂粉錢九千五十四貫給靈隱寺,作為修茸寺廟之用,後又因靈隱寺齋僧施粥的需要,於天聖八年(1030年),將位於杭州、秀州(今嘉興)兩地良田一萬三千佘畝,賜與靈隱寺作為廟產。景佑二年(1035年),住持延珊將鑿制於開寶二年(969年)置於吳越王家廟奉先寺(現已廢)的經幢兩座移至靈隱寺天王殿前。
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宋高宗為保皇位,偏安東南一隅,不思迎回被金人擄去的徽、欽二帝,卻大力宣揚他的"孝道",將一些名剎梵宇改為祀廟齋宮,把凈慈寺改名為"報恩光孝禪寺"。並於紹興五年(1135年),將靈隱寺改為"靈隱寺崇恩顯親禪寺"。高宗和孝宗時常到靈隱寺進香,閑暇之際,揮灑翰墨。宋理宗把顯親禪寺原有的大雄寶殿改名為"覺皇殿",另外賜書"妙莊嚴域"四字。宋寧宗嘉定年間(1208-1224年),評定浙江禪院,徑山為第一,靈隱次之,凈慈又次之,寧波天童寺又次之,阿育第五。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二月,詔令每年四月初八佛誕日賜帛五十匹於禪寺。乾道六年(1170年),賜靈隱寺住持慧遠號"佛海禪師"。乾道八年(1172年),宋孝宗親臨靈隱,宣慧遠奏對,又賜號"瞎堂禪師",改法堂名為"直指堂",又賜瞎堂禪師"直指堂"印。
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靈隱寺仿凈慈寺建"田字殿",塑五百羅漢,一時間,杭嘉湖地區盛傳"數不清的靈隱羅漢"。在元一代,共90餘年,靈隱寺有建有毀。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宋理宗賜號的"覺皂殿"蠹朽傾頹,由寺僧慈照、住持正傳與平章張締重修,歷時四年,於元仁宗皂慶元年(1312年)竣工落成。元順帝至元四年(1338年),竹泉法林禪師自凈慈寺遷往靈隱,一度宗風甚熾,朝廷授其金襤衣。不久,因他長期雲遊會稽山中,行院具疏奏請朝廷下旨並多次請他回歸靈隱,他勉強答應住了三年,就退居了幻庵。元順帝至正十九年(1359年),寺毀於兵火,損失慘重,儘管住持輔良於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重修,但僅建了方丈室與伽藍堂,靈隱寺的盛況已不再,曾經有過的"羅食千夫"、"撞鐘擊鼓"的盛況已成過眼煙雲,靈隱寺的衰落於元代初露端倪。
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寺僧弦理建直指堂,堂額為張即之所書。這時,寺內已恢復建有彌勒閣、蓮峰閣、千佛殿、延賓水閣,望海閣及白雲庵、松源庵等,稍具舊時規模。隆慶三年(1569年),靈隱寺全寺均毀於雷火,僅剩直指堂。其時正值海寇紛擾,無暇顧及,寺僧德明等欲圖復興,可惜心有餘而力不足。萬曆十年(1582年),才由吏部尚書張瀚、司寇陸光祖等迎如通法師做靈隱住持,至即講經,信施頗豐。萬曆十一年(1583年)冬開始重修靈隱寺,歷五年而成。大殿仿唐而建,用平頭柱四十八,石柱十六,改覺皇殿為"大雄寶殿"。
靈隱寺到了明末清初,已成一"苔寮蘚壁"的破敗慘狀。那時,靈隱寺建立了"房制",共有二十四房。"房制"就是把各院落分作私人產業,一切收支及招收僧徒等事,外人不得干預。靈隱寺住持,由各公房推選,看上去儼然成了一個部落,世俗之味濃重,而道風自然就無從談起了。各房除了公事,其他的事都自顧自的,誰也無心修復寺院殿堂。當時的住持是豁堂禪師,他自幼在靈隱寺出家,受戒後,遍參名師,得法於三峰法藏禪師,由各公房推舉當了住持。他把自己的方丈稱作"破堂"。面對滿寺零落殘敗、風雨飄搖的凄涼景象,豁堂禪師自知難以使靈隱寺起死回生,便請在揚州弘法的深交具德和尚來重興靈隱古剎。
清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入杭州,大多寺宇被毀,靈隱寺僅存天王殿與羅漢堂。靈隱書藏中的珍貴藏物大量流人民間乃至湮沒。自此之後,住持是貫通,他是天竺法鏡寺僧,到了靈隱寺後重修聯燈閣、大寮、庫房等房屋,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圓寂。繼貫通法師做住持的是昔征和尚,他在靈隱寺住持十年,曾得到盛懷的護持,於宣統二年(1910年)重建大雄寶殿,高十三丈五尺。建殿木料是清廷從美洲購買而得,原系修理頤和園的,因時局不穩,無法整修,故而南運杭州,修建靈隱。這是靈隱寺在民國以前的最後一次整修。
新中國成立後,靈隱多次進行大規模整修。於今,在政府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方針下,在方丈光泉法師的引領下,靈隱寺兩序大眾以「充分發揚佛教優良傳統,積極建設東南人間凈土」為發展目標,使靈隱這座千年古剎,法幢高樹,海眾安和,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目前,靈隱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直指堂(法堂)、華嚴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濟公殿、聯燈閣、華嚴閣、大悲樓、方丈樓等建築所構成,共佔地一百三十畝,殿宇恢宏,建構有序。大雄寶殿中有一尊釋迦牟尼佛像,是以唐代禪宗佛像為藍本,用二十四塊樟木雕刻鑲接而成,共高24.8米,妙相莊嚴,氣韻生動,為國內所罕見。
推薦閱讀:
※浙江這個地方的大學排名是什麼樣的?
※UWA 優化日杭州站:節後第一波充電計劃約起來!
※同屬南方地區,為什麼長三角地區的夜生活相對沒有華南、西南、華中地區繁榮?
※杭州裝修998/888/688元/M^2真的好嗎?業主其實入坑裡了
※杭州 | 蘇白二堤之間,那些你不知道的歷史與傳說
TAG: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