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詩詞與現代人生

莫礪鋒編者按:本文為南京大學中文系莫礪鋒教授2009年5月17日在太倉圖書館「市民課堂所作的演講內容,現由林英根據現場錄音整理。各位聽眾朋友,下午好! 剛才主持人說過了,我雖然不是太倉人,但是在太倉生活過二十來年,算是半個太倉人了,所以請允許我叫大家一聲「父老鄉親!「唐詩宋詞」與「唐宋詩詞」今天我講的題目是《唐詩宋詞與現代人生》。我原來報的題目是《唐宋詩詞與現代人生》,太倉圖書館的朋友給我改了一下。那麼「唐宋詩詞跟「唐詩宋詞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一般都講「唐詩宋詞,指的是文學史上以朝代來命名的兩種文學樣式。唐代的詩和宋代的詞,這個詩指的當然是五言詩和七言詩。我的習慣不是說唐詩宋詞,而說唐宋詩詞,就在於無論是五言詩、七言詩,還是詞,最好都把唐代和宋代的放在一起來考慮,一起來閱讀,一起來理解,這樣可以更完整,更全面。我們光說唐詩的話,宋詩就被忽略了。實際上宋詩一是數量非常多,二是也有非常好的詩人,很多好作品。《全唐詩》一共只有5.6萬多首,而現存的宋代的詩有24.7萬首,這個數量是唐詩的五倍。當然數量不能說明問題,我們說歷史上寫詩最多的詩人並不是宋代的陸遊,陸遊有九千多首詩,而是清代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留下來的詩有將近五萬首。我們現在大概都沒有興趣去讀乾隆的詩,假如有人給他出版一本《乾隆詩選》,或者叫《愛新覺羅弘曆詩選》,也不會有什麼讀者。數量不能說明問題。但是,24.7萬首的宋詩不一樣,它裡面有蘇東坡,有陸放翁,有這樣非常偉大的詩人,所以我們說宋詩也是一些好的作品。反過來說,詞雖然在宋代達到巔峰,但是唐五代時的詞也非常了不起。唐代已經有了韋莊、已經有了溫庭筠,五代時還有我們大家都比較喜愛的李後主這樣的詞人。他們雖然沒有入宋,但是他們的詞也非常得了不起,因此放在一起來講比較好。唐宋詩詞與戀愛生活唐宋時代的詩詞作品距離我們時間非常遙遠了,最遠的已經一千四百年,最近的也有八百年。那個時候人的作品為什麼到今天我們大家還有興趣,還會來閱讀它呢? 我們現在來說一說這個問題。我們今天為什麼要閱讀它們? 因為唐宋詩詞實在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精品,是最好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品當然各種樣式都有價值,但是就我們漢語、漢字來說,用我們方塊字寫成的美文,詩跟詞是最能體現其特徵和優點的。我們都知道漢語、漢字最大的特點是簡練。同樣的意思用其他的語言文字來表達會比較長,而我們可以用很簡潔的文字就能表達清楚了。大家如果走進聯合國大廈,會看見有一張桌子上放著五堆文件供遊客隨便拿。這五堆文件內容一模一樣,分別是用聯合國的五種工作語言———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翻譯的,放成五堆。你遠遠地就能把我們中文的一堆辨認出來,因為它最薄。同樣的意思用英文、法文來表達都比較厚,用中文的話很薄就表達出來。我們這樣的語言文字,它最大的特徵、最大的優點是簡潔,而簡潔在我們詩詞中間是發揮得最好的在座也許有一些朋友會寫詩,或者寫詞,或者是讀。那我們看,詩最短的五言絕句,四句話,二十個字,就是一個完整的作品。詞最短的叫十六字令,或者叫《蒼梧謠》。這個《蒼梧謠》就是十六個字。日本最短的詩叫俳句, 還有十七個字,我們十六個字就完成了一個詩篇,所以它非常的簡潔。當然,簡潔並不是唯一的優點。唐宋詩詞它好就好在,它用一種非常優美的形式、非常典雅的語言,把當時人的喜怒哀樂,把當時人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和感受,都完美地表達出來,表達得非常好。我們現代人,假如你讀一些唐宋詩詞以後,你的氣質,你的談吐,你的語言文字功底,都會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經常看到溫家寶總理講話時引一些古人的詩,引得非常好,言簡意賅,把那個意思生動精鍊地表達出來。我們普通人也是一樣,大家寫一點文字,大家說話,你要是讀過一些唐宋詩詞,你的表達肯定跟人家不一樣。在座有一些老同志,也有一些年輕朋友。年輕朋友要寫一些東西,最簡單的也要寫情書,你愛上一個異性朋友了,你給她寫一封書信,表達你的情意。那麼,這個情書你怎麼寫? 情書不能光是「我愛你,「我愛你,太單調了,表達得也不清楚。我們現在有一些流行的語言表達方式,比如說,我們從電影、從流行歌曲獲得一些表達方式。有的人說我怎麼愛你呢,我「愛你一萬年。這不夠,太抽象了。再從流行歌曲里找一個比喻,我怎麼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也不行,太粗俗。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從我們的唐宋詩詞中挑些經典的作品,那裡面有非常優美的、寫得非常充分的作品。從李商隱的詩中挑選一些,「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用這樣的句子來表達你的柔情蜜意,才能最精確、最生動地表達出來。反過來說,假如你暫時失戀,假如你的異性朋友不理你了,你要寫一封信去勸他回心轉意,同樣,我們的唐宋詩詞中有很好的文本供大家參考。比如說,北宋最擅於寫失戀的是晏幾道。晏幾道的詞中間,如果從他的《臨江仙》中去挑那麼幾句:「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你要把這樣優美的表達、這樣傷心欲絕的詞句,引用在你這封書信裡面,寄到暫時不理你的異性朋友那裡,大家說會發生什麼情況? 她馬上就回到你身邊來了,馬上就回心轉意了。家也許有點不相信啊,她不回來怎麼辦? 不回來你們來找我(笑)。你們來找我也不容易,我今天上午從南京坐動車到崑山,再由圖書館的朋友來接我到太倉,還花了兩個多小時。省得大家來找我,我現在就把答案告訴大家。假如她看到你這樣的信,包含著晏幾道這樣的詞句,她還不回心轉意,你馬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她這個人素質很差。既然她素質很差,你就犯不著再跟她談下去。所以說唐宋詩詞不但是提升我們素養的好文本,它還是檢驗一個人有沒有素養的試金石。當然,上面的話是開玩笑說的。唐宋詩詞對我們最大的意義不是為了讓年輕朋友寫情書,而在於唐宋詩詞是我們的古人、我們祖先中間最有靈氣的一部分人,他們用這種文本,來表達他們對生活的全部感受,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表達他們對真善美的追求,表達他們對友誼、對愛情、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這些東西經過一千多年時間的傳遞,跟我們當今讀者的心依然相通。也就是說,我們閱讀這些作品,我們會在人格、在道德修養上受到很好的熏陶。你讀了以後,會提升你的精神境界。唐宋詩詞與人格修養唐宋詩詞中間表達的最好的是關於人跟人之間的感情。中國古代的抒情詩,它唯一的特徵就是抒情。這跟西方的詩歌不一樣。歐洲的詩歌以敘事為主,它主要是講一個故事。我們古代的詩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詩,都是詩人表達他內心情感的作品,表達出來的都是最優美的、最醇良的一種情感。這些作品到了今天,對我們依然有很好的作用。比如說,我個人最喜歡的詩人是杜甫。現在有些年輕朋友說,杜甫這個詩人好像一天到晚愁眉苦臉,憂國憂民,不太喜歡。你是沒有好好地讀他的詩,沒有仔細體會他那顆偉大的心。你體會到了以後,你就會覺得他真是了不起!上個世紀70年代,大概是1973年,我插隊在璜涇,那個生產隊離長江很近。那一年秋冬之際,我跟一個知青夥伴正在地里割稻,正割著,晴天霹靂,突然颳起一陣大風,這個大風把我們的茅屋刮垮了。我們當時不在家裡,有社員奔到地里來向我們報告,說你們兩個知青趕快回去,你們的茅屋被刮壞掉了。我回去一看啊,我們的遭遇比杜甫還要不幸。大家都讀過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風高秋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我們回去一看,這哪裡是「卷我三重茅,是卷我屋上全部茅! (笑)我屋上的稻草全部被刮掉了。我們在裡面一看,藍天白雲看得清清楚楚。生產隊長也跟著跑來了。跑來一看,不得了,這間房子被刮壞了,說怎麼辦呢,你們兩知青怎麼過夜呢? 他仔細一考察以後,說沒問題,這房子上面的梁還在,梁是木頭的,椽子也還在,椽子是用竹子做的,這些在就沒問題了,生產隊有的是稻草,而且我們的社員每人都會蓋草屋,過兩天就給你們。但是,世上很多事情就毀在「但是上,他說但是啊,這兩天趁著天晴,我們要把水稻全割回來,收到倉庫場上堆起來,所以這兩天沒有人手,過幾天才能給你們修,你們先堅持著過兩天。當天晚上,我和另外一個知青,每人一間,就在那個屋裡堅持著過夜。我睡在床上,抬頭一看,滿天星斗。我想起小時候讀的《三國演義》里有夜觀天文的情節,這就是夜觀天文,看了一夜的星星。夜觀天文雖然有些浪漫,但是割稻時候到霜降時節了,天氣很冷,這屋上面一根稻草也沒有了,室內的氣溫跟室外是一樣的,所以我翻來覆去地睡不著,我的一床棉被很薄,怎麼裹緊都太冷。就在這個時候,我彷彿聽到杜甫的聲音,杜甫在那裡吟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這種對天下蒼生,特別是我們貧苦百姓的關切之情,透過時空傳到我身邊來,我非常感動。與人之間要有一種基本的同情。我們每個人都是普通人,不一定能為別人、為這個社會貢獻多少,也不一定能做多少事情,但是心裡要有這種關懷。有沒有這份關懷,是完全不一樣的。你有了這種關懷,你是憂國憂民的人,一旦有能量了,能發揮作用了,你這種關懷就能很好地發揮出來。所以,我們讀一些唐宋詩詞,讀一些好作品,在人格精神上面可以受到很好的熏陶。在唐宋時代,像杜甫這樣憂國憂民的詩人並不是很多,更多的人是表達他個人的一些生活感受。這些作品,只要它表達了一種真誠的、純潔的情感,同樣能對我們起到一種熏陶、凈化靈魂的作用。在唐宋時代,像杜甫這樣憂國憂民的詩人並不是很多,更多的人是表達他個人的一些生活感受。這些作品,只要它表達了一種真誠的、純潔的情感,同樣能對我們起到一種熏陶、凈化靈魂的作用。軍隊打過長江,攻破南唐,就把這個國家消滅了。北宋軍隊打過長江,李後主作為一國之君,在古代的文化傳統中,最理想的表現是要殉國的,但是他沒有勇氣,他軟弱,所以他當了俘虜。當了俘虜以後,就被北宋軍隊送到開封,兩年半以後,被毒死了,那是一個很悲慘的下場。這樣一個人,一個高高在上的君主,他的生活經歷跟我們普通百姓完全不一樣,但是他寫的詞同樣能夠感動我們,同樣能夠給我們一種美好的精神享受。我也是在當插隊知青的時候,喜歡上李後主的詞的。上個世紀50年代,學術界有過一場大討論,爭論的問題就是李後主的詞有沒有人民性。當時對古典文評價的唯一標準、也是最高標準,就是人民性,就是看你這個作品有沒有反映民生疾苦,有沒有幫老百姓說話,有沒有反映農民起義。假如沒有,你就沒有人民性,你的作品就是不好的。用那麼一個標準來衡量李後主的詞,肯定是沒有人民性的。當時最願意為他辯護的學者都找不出什麼理由來說他好。他哪裡有「人民性? 他反映的是他宮廷里的生活,亡國以後,反映的也是他對以前富貴生活的懷念,如此而已。但這樣的作品,實際上依然能夠打動我們普通人。我插隊的時候,在春天夜雨瀟瀟的時候,經常睡不著。我們的村子不通電,晚上天黑就睡到床上去了,很長時間都睡不著,那怎麼辦呢? 有時候就想想白天看過的書,回憶回憶,這個時候經常會想起李後主的詞:「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我背誦這樣的詞句時,當然知道李後主是懷念他以前那種帝王生涯。他從帝王一下子降到俘虜,身份有很大的落差,心裡很痛苦,很怨憤,所以寫出這樣的詞。雖然我身份跟他完全不同,我是響應毛主席號召下放到鄉下去的知識青年,我們在農村改天斗地,豪邁啊,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想起李後主這些詞句就是深受感動,就覺得彼此之間產生共鳴。我也同樣有著對以前生活的一種回憶、懷念,懷念我的中學生活,懷念我的老師,我的同學等等,現在到一個舉目無親的村子來插隊了,雖然貧下中農對我們蠻好,但是沒有多少知心話可說,所以那時候李後主的詞深深地打動了我。我覺得身份的差異沒關係,只要是他作品中表達的感情是真摯的,不同身份、不同階級之間,同樣是可以產生共鳴的。魯迅說《紅樓夢》中的焦大不會愛林黛玉,不愛林妹妹是對的,但不影響焦大他可以同情林妹妹。兩種身份的人之間,他們是可以互相同情的。唐宋時代那些最好的作品,都傳遞著一種純真的、優美的情感,它們傳到我們今天,對我們有很大的作用。更何況,唐宋詩詞中間還有更積極的內容,有很多作品寫愛國思想,歌頌人跟人之間的情感,特別是家庭內部的天倫之情。倡親情、重人倫我們現代人好像慢慢地遠離這種天倫之情了。「五四以後,把這種情感都放在負面的位置,比如說「孝,那是批判的對象。「五四時候有人提出,「萬惡孝為先,孝是最不好的,最封建的。其實不是。人跟人之間的情感,它最基礎的就是家庭內部的情感,所以儒家學說之所以合理,就在於儘管儒家的最後目標是實行仁政,治國平天下,用仁愛精神來團結整個社會, 使一個國家建設得比較和諧,比較太平,但是它的出發點是家庭內部的情感。孟子說得非常清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就是首先我敬愛我家裡的老人,我把自己家裡的老人當老人看待,然後把這份感情推而廣之,延伸到其他人家家裡的老人,我也就愛護普天下的老人。同樣,我因為愛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兒女充滿情感,然後推而廣之,把這份愛心延伸到其他人家家裡的孩子身上,我就愛普天下的兒童。經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過程,這才能造成全社會的和諧。它是天然合理的,它是人的自然情感的一種自然延伸,不提這個基礎,直接號召我們「階級友愛啊、博愛啊,那是空洞的,那是很難實現,難以服人的。這樣一種立足於家庭的天倫之情,在唐宋詩詞中間得到了最好的抒發。大家都知道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對我的恩情就像太陽的光輝一樣,我一顆小草是沒辦法報答的。當我離開家時,她親手為我縫衣服,針腳縫得非常的細密,唯恐我晚回來。1992年,香港在全港市民中投票,選市民最喜歡的唐詩,這一首得票最高,名列第一。我們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教小孩子讀唐詩,一開始就讀「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其實不對,第一首要讀「慈母手中線,這是我們應該讓兒童接受的第一首唐詩。反過來,唐宋詩詞中間寫父母對子女的感情,寫從上對下的那種情感,也是寫得非常好。不必說杜甫,杜甫本來就是一個感情充沛、沉鬱深沉的人,就是李白也是如此。李白一生飄流四方,他是一個四海為家的人,很少把情感專註地投射在一個地方,但是當李白到我們江南來雲遊的時候,他的一對兒女寄托在山東,那個時候他寫了一首詩,詩風不再飄逸,不再豪放,非常的沉鬱。他想念兩個孩子,就說我的家寄在東魯,兩個小孩都在山東。他又想自己親手在那種了一顆桃樹,現在桃樹已經長得像樓一樣高了,但是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姐弟兩個「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他們兩個人圍繞著那棵桃樹轉圈子在那裡走,因為他們知道這棵桃樹是父親種的,正在那裡想念我,但是現在有誰撫摸著他們的背,疼愛著他們呢? 當時他們的母親已去世了。所以即使是李白這麼豪放的人,當他想到子女的時候,他的感情也沉鬱下來,變得非常深沉。唐宋詩詞中間,非常關注家庭內部的那種愛心,然後把它們擴展,就變成了朋友之情。唐宋詩詞中歌頌友誼、歌頌君子之交的感情是寫得最好的。有很多好的作品大家可以回去讀一讀。唐宋詩詞儘管離我們那麼遙遠,流傳到今天還是有很高的價值,我們還可以讀它,它實在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間的一個精華部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間有些內容並不是萬古長存的,有些東西在當時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時間長了以後,它的光芒會變得黯淡,它的價值會過時。比如說古代的一些倫理學、政治學方面的一些觀念,如三從四德,當時覺得真應該這樣,但今天覺得已經過時了,甚至走向反面了。而唐宋詩詞是不會過時的,只要中國人還說漢語,只要中國人還用方塊字寫文本,它就永遠存在,它永遠有價值。我們很多人漂洋過海到了外國,能維繫他們跟祖國、跟我們這個民族的感情的就是這些東西。所以國外的華僑,最關注傳統文化,它是維繫他精神故鄉的東西。從《唐詩三百首》讀起剛才說到要讀唐宋詩詞,它有價值,下面就講怎麼讀。怎麼讀? 第一點就是讀什麼。唐宋詩詞有那麼多的作品,唐詩5.7萬首,宋詩24.7萬首,全宋詞也有2.2萬多首,唐五代詞有5500多首,那麼多的作品,大家又不是搞這個專業的,沒有那麼多時間,也不需要去讀那麼多。像我們搞專業的,我當然一天到晚讀,唐詩5.7萬首,我全部一個字一個字讀過了;宋詩24.7萬首,我也讀了三分之一了,太多了,還沒有讀完;宋詞2.2萬首也全部讀過了。我們是必須要讀,大家沒時間怎麼辦呢? 大家可以挑其中的一部分來讀。那麼問題就在於讀什麼。我們今天是圖書館舉辦的講座,圖書館的目標就是倡導大家來讀書。現在我們國家開始重視圖書館建設,圖書館也鼓勵讀者來借書、來讀書。這跟我們年輕的時候不一樣。我們年輕的時候,圖書館大門一關,「封資修全部封起來了,你借書是借不到的。這方面美國的情況最好,美國的圖書館還給優秀讀者發獎金。每個圖書館都做統計,今年你借書最多,你就是忠誠讀者、熱心讀者,就給你發獎,鼓勵你。公共圖書館的作用是鼓勵大家來讀書。我是搞古典文學研究的,我就鼓勵大家多讀唐宋詩詞。那我們讀什麼書? 以唐詩為例,唐詩比較好的選本有兩種,都叫《唐詩選》。一本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集體編的,還有一本是一個叫馬茂元的教授編的,他原來是上海師範大學的教授,都很好,比較體現當代人意識。但是如果你還沒讀過其他關於唐詩的書,第一次開始讀唐詩,那麼你最好是從《唐詩三百首》讀起,它是最流行的、也是我最願意向大家推薦的。唐詩三百首》是清朝無錫人士孫洙選的,是我無錫的老鄉。它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選出來的一本唐詩選,到現在已經兩個半世紀了。250年過去了,它依然非常流行,可以說風行海內,沒有哪一本文學的書比它印得更多,它不知道印了多少次,有多少版本,我最推薦讀這本書。注重版本的選擇那麼大家讀《唐詩三百首》,是不是說隨便拿到一本,上面印的是「唐詩三百首,你就可以拿來讀呢? 還不行。讀書要講版本,版本就是說它是哪個出版社出的,哪年印的。版本非常重要。不同的版本,書的質量是不一樣的。書的質量不好,你讀的時候就會受到誤導,你就白費功夫。下面我講一下《唐詩三百首》的版本問題。大概十多年以前,我在南京大學課堂上碰到過一個例子。那時候我給本科同學講「文學史,講到唐代的時候,我就推薦《唐詩三百首》,我說同學們要讀《唐詩三百首》,這部詩選非常好,它好在哪裡呢? 它好在非常有代表性。我們知道唐代有兩千多個詩人,我們在文學史上把唐代分成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詩歌一直在發展,每個時間段都有一些代表詩人,有不同的流派,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等等,各有不同的題材走向。這麼多的詩人,這麼多的流派,《唐詩三百首》從五萬多首唐詩當中選三百首出來,選得非常有代表性,它基本上各種流派都照顧到了,各種詩體: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都照顧到了,比較平衡,而且注重大家,杜甫第一,有39首,接下來是李白、王維等等,非常好。但是,《唐詩三百首》也有一個嚴重的缺點,它裡面漏掉了一個重要的詩人,這個詩人就是李賀。李賀其人,只活了27歲,但是他是唐代的一個天才詩人。李賀的詩,我們無論從哪一種價值標準來判斷,不管是從藝術水準,還是風格特徵能否自成一家,他的詩都是一定要選的。而且還不能選得太少,我想在三百首唐詩中間,應該選他的四到五首才比較對,才比較符合他真正的地位。但是他一首都沒選,所以我說這是一個很大的缺漏,儘管選的人是我的無錫老鄉,我也不能幫老鄉說話啊,我還是要批評。(笑)南京大學本科的同學是最喜歡跟老師討論問題的,非常活躍,我也沒說叫大家討論,只是上課講到這個問題了,馬上有同學舉手,她說:莫老師,你剛才講的不對,你說《唐詩三百首》里沒有選李賀的詩,實際上已經選了,《唐詩三百首》里有李賀的詩。這個事情發生在十多年以前,當時我還沒到五十歲,我記得很清楚我的頭髮還沒有白。李白說「朝如青絲暮成雪,頭髮變白是非常快的,那時候是黑的,現在半邊都白了。頭髮還沒有白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那時候的我比今天距離老年痴呆症更遙遠,我還沒痴呆啊! 說實話,假如我今天在太倉圖書館講座上講出什麼問題,哪個聽眾朋友指出,莫老師,你講錯了,我首先會檢討是不是我真的講錯了,因為我已經老了,記不清楚了。十多年以前,我還不是太老,頭腦還比較清醒,所以當時有同學說,莫老師你講錯了,《唐詩三百首》已經選了李賀的詩,我簡直就像是五雷轟頂,一下子懵了,我活了五十歲,還是第一次對自己的智商產生這麼大的懷疑。我一直記得《唐詩三百首》裡面沒有選李賀的詩,怎麼這個同學說已經選了呢?那同學站起來,從課桌里拿出一個書包,「呼的抽出一本書來,原來她隨身帶了一本《唐詩三百首》。她很熟練地翻到那一頁,說老師你看! 我走過去拿過來一看,差點暈倒,白紙黑字寫的是「李賀。「李賀,下面又是「李賀,一數,前後差不多有四五首。《蘇小小墓》、《金銅仙人辭漢歌》、《夢天謠》,我比較喜歡的李賀詩都在裡面。再看封面是「唐詩三百首,署名是:蘅塘退士。孫洙沒有用真名,用了一個號,叫蘅塘退士。然後再翻看扉頁,看書末,看有沒有現代出版社的前言或者後記,說明這本書是經過他們改編的,補加了一些作品。都沒有,一本原汁原味的《唐詩三百首》,裡面竟然就有李賀。我心想怎麼回事啊,我家裡少說也有八個版本的《唐詩三百首》,從我二十幾歲插隊的時候讀起,我一直記得裡面沒有選李賀的詩,怎麼這本《唐詩三百首》裡面竟然有李賀的詩?當時我沒法上課了,因為我暈了,就說暫時停一下,讓我看下這本書。我使勁地翻,翻到後面,我恍然大悟,鬆了一口氣:我還沒有老年痴呆!我把這本書還給那個女同學,說:對不起,你這是一本偽造的《唐詩三百首》。她不服氣,說這不是偽造的,又不是地攤上買的,我是新華書店買來的,老師你看,它有書號,有正式出版社,這怎麼是偽造的呢? 我說儘管有書號,有出版社,它也是一本偽造的《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我翻到最後,斷定它是一本偽造的《唐詩三百首》呢? 就在於我又發現了另外一個詩人的名字和他的兩首詩。我們讀過《唐詩三百首》的朋友都知道,它的次序是這樣子的:先按詩體,首先是五言古詩、七言古詩,然後是五言律詩、七言律詩,最後的是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在某一個詩體內部,它的順序是按時代來排的,先是初唐,再是盛唐、中唐、晚唐;所以這部書的最後部分是晚唐詩人寫的七言絕句。我一翻到最後就發現,最後兩首七言絕句的作者,在我的記憶中間,根本沒有選進《唐詩三百首》。這個人是誰呢? 這個人的兩首七言絕句,大家也許不熟悉,但是我敢擔保,在座的朋友,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知道其中的一句。三年前張藝謀拍的一個電影,名字叫做「滿城盡帶黃金甲,我想很多朋友都看過這部電影,這就是其中的一句。這首詩是晚唐一個叫黃巢的人寫的。黃巢是晚唐農民起義領袖,他帶領農民造反,起義軍打進長安,把唐朝的首都都打下來了,大唐帝國差一點滅亡,但後來唐軍反撲,黃巢又失敗了。在《全唐詩》里,黃巢一共就兩首詩,都是詠菊花的。我把它讀給大家聽聽。第一首:「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菊花是秋天開的,到這個時候蝴蝶沒有了,蜜蜂也沒有了,他說將來他做了青帝,叫菊花在春天開,跟桃花、李花一樣。青帝就是管春天的神。第二首就是有剛才說到的這一句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金黃甲。就是菊花到九月初八才開,到那個時候天已經下霜,很冷了,百花都凋零,我一花獨放。菊花是黃顏色的,長安城裡到處都是菊花,就像穿著金黃色的盔甲一樣,這就是「滿城盡帶黃金甲我們今天當然可以說黃巢是農民軍領袖,是個正面人物,但是在封建社會,他這樣的人就是亂臣賊子,是不可能被選到《唐詩三百首》里去。反過來說,即使有人敢,豁出去了,把他選進來,這本書也馬上會被查禁,成為禁書,不可能流傳開來。現在大家電視劇看多了以後,容易產生錯覺,以為清朝的康熙、乾隆年間是什麼開明盛世,是我國歷史上了不起的時代,那全是胡說八道。康熙、乾隆年間,尤其是乾隆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中間少有的在政治上、文化上極端專制的時代。滿清統治者,為了鎮壓漢族人民的民族意識,同時也為了鎮壓包括滿族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民主意識,政治上採用高壓政策。在思想文化方面,就是製造大量的文字獄。所謂文字獄,就是因為寫文章、寫書、發表言論而治你的罪。乾隆年間的文字獄達到130多種,檔案材料從地上堆到天花板,非常多,至今材料全在,沒有喪失,我們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乾隆年間的文人、知識分子,寫文章、編書,或者說話,稍有不慎,一不小心觸犯了他們,他就完蛋了。不但本人被殺頭,而且滿門抄斬,株連九族。在這樣的環境中,怎麼可能有人選《唐詩三百首》,把黃巢的詩選進去? 絕對不可能。看到那裡,我就放心了,我沒有老年痴呆症,那本書肯定是偽造的。過了一陣,我調查了一下,這本書它是華北某省的一個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概是看《唐詩三百首》賺錢,好賣,他們也來印。印也可以,但要老老實實地印,原來有多少就多少。那個編輯自說自話,裡面加一些李賀的詩。他喜歡李賀,這個我倒比較同意,我也喜歡李賀,覺得應該選進去。這位老兄不知道怎麼對黃巢情有獨鍾,把黃巢兩首詩也補進去,這時候張藝謀還沒有拍電影,他就知道黃巢了,把它補進去了。這一補進去,就不是原汁原味的《唐詩三百首》了,這是誤導讀者。誤導讀者什麼呢? 就是黃巢那兩首詩,剛才我讀的,它根本不是唐詩中間的好作品,它在唐詩中間中等水平都算不上,怎麼能選到「三百首裡面去呢? 「三百首是要最好的作品才能選進去,我們首先要讀好的作品。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剛才說的例子比較極端,說實話我也只碰過一次,大家也很難碰到這樣亂印的書。即使不是碰到這種極端例子的《唐詩三百首》,是不是隨便拿到一本書就可以放心讀呢? 同樣不行,一定要挑編得非常好的書。原因就在於,我剛才說過的,詩詞這兩種文體都非常簡潔。五言絕句,它總共20個字,七言絕句,才28個字。20個字中間錯了一個字,就錯了1/20,這個差錯率就太高了。20個字中有一個字錯了,它整首詩就受影響。下面我們舉一個有錯字的例子。1986年我得到一個機會到美國哈佛大學去做高級訪問學人,他們有一個計劃,資助一些東亞國家的人文學者到他們那裡去訪問。我去了以後,因為沒有任務,就很自由,隨便看書,也可以隨便聽聽課。我看他們的課表,發現東亞語言文學系有一個洋教授用英語講唐詩,這很有意思。假如是中國人在外國講唐詩,這不奇怪。我們有很多華人學者在美國,比如說有一個有名的老太太,叫葉嘉瑩,現在在南開大學,她是加拿大皇家科學院的院士。她從大陸出去先到台灣,又從台灣到美國。她是華人,她會講,不奇怪。但一個洋人,一個盎格魯撒克遜人,還要用英語講唐詩。我想他怎麼個講法,我要去聽聽。我本科是學英文的,稍微還有一點聽力,我就跑到那裡旁聽去了。正好他那一天講《唐詩三百首》里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七言絕句是寫我們南京的,在座的朋友如果去過南京的,可能知道南京的古城牆是世界上保存得比較好的,尤其是在玄武湖南邊的那一段,叫做台城。它最早的基礎是南朝宋齊梁陳時候建的,後來歷代都重修過。這首詩就是寫這一段古城牆的,它在《唐詩三百首》中的標題叫《金陵圖》,金陵是南京的古名,意思是金陵的一幅圖畫。其實它真正的名字應該叫《台城》,是晚唐詩人韋莊寫的。我先把這首詩念一下:「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到了春天,江雨霏霏。那個時候,玄武湖北邊就是長江,沒有現在這麼多房子,站在城牆上就可以看到長江,一片的煙雨蒙蒙,江南的三月。「六朝如夢鳥空啼是什麼意思呢? 南京這個地方曾經是六朝故都,六個朝代以這兒為首都,是全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但是到了唐代,首都在長安,南京下降為一個地方性城市,它的地位下降了,它原來的豪華、以前的中心地位沒有了,所以詩人覺得很傷感,六朝如夢。六朝的繁華像夢一樣的過去了。「鳥空啼,鳥兒們白白地在那裡鳴叫。這首詩28個字,那個洋教授用英語在那裡講。美國大學人文學科的教授,最大的一個本領就是能侃,滔滔不絕,不停地講。這28個字要叫我來講的話,10分鐘就講完了,但是他講了一堂課,還是意猶未盡。他重點分析了第二句,「六朝如夢鳥空啼。他用英語講,哇啦哇啦地講,我的英語也沒有那麼好,我努力地聽,跟上他講的意思。學過英語的人肯定有這樣的體會,假如一段聽力材料中間,某個單詞它反覆出現,你往往就能聽懂。坐在旁邊聽了一會,我很快就聽到有一個「crow的單詞重複出現。「crow是什麼呢,它就是烏鴉的意思。原來那老師在說烏鴉。他的大意就是說,這首詩好就好在烏鴉的「烏字,「烏字用得好。這個「烏在這首詩里是詩眼。「詩眼就是詩歌的眼睛,畫龍點睛的那個部分,最關鍵的一個詞。他說大家想一想,烏鴉這個「烏,在中國人心目中間是最不受歡迎的。顏色漆黑,叫聲也不好聽,中國人都認為烏鴉是不吉利的,看見它就倒霉,大家都不喜歡烏鴉。六代豪華的城牆上面,到了春天居然只有一隻烏鴉在那裡叫! 他說可見這個城市現在是多麼的衰敗,多麼的凄涼! 所以「烏字是這首詩最關鍵的一字,有了這個字,這首詩就寫活了,情感就抒發得好。他講了差不多一堂課,下課休息了,他回頭一看,看到了我,因為我去了已經一個月了,一起吃過飯。他就說,莫教授,我剛才講得怎麼樣? 他比較得意,覺得自己講得很好。我就說,你講是講得很好,反覆地講這個「烏的意義,但是據我所知,這首詩里沒有「烏。這首詩里第二句里不是「烏,是一個「鳥字。他說怎麼可能,隨手就從書架上抽一本書下來。我一看,是台灣出版的一本《唐詩三百首》。大家知道台灣是不用簡體字的,台灣現在還用繁體字。繁體字的「鳥跟「烏,差一橫。「鳥中間有一橫,把這一橫去掉就是「烏了。簡體字是差一點。他把這本書翻到那裡,指給我說,你看這不是「烏嗎? 我就說你這本書上雖然印的是「烏字,但這是印錯了,這個地方就應該是一個鳥字。他不服氣,說為什麼啊? 我說很簡單,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七言絕句的格律是有規律的,其中有一條是平仄格律,它每一個字的平聲、仄聲都有規律。我們漢字有四聲,分成兩類,一類叫平聲,一類叫仄聲。寫詩寫詞比較難,主要是難在平仄。你這一句詩意思寫得很好,但平仄不對,你就錯了。平仄對了才能讀起來琅琅上口,抑揚頓挫。按照這首詩的平仄規律,它的第二句應該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也就是說這一句詩的第五個字,「鳥的這個地方,它一定是一個仄聲字。「鳥是仄聲字,而「烏是平聲字,變成「烏它的聲調就不對了。七言詩中最後三個字都是平聲字的話,唐朝詩人有一個術語,叫「三平調,而「三平調只可能出現在七言古詩中間,不可能出現在七言絕句中間。七言絕句一定要講平仄,而且韋莊是晚唐詩人,他又是會寫詞的,非常講究平仄,所以他在這裡絕對不可能用一個「烏字。說實話,當時為了維護中美人民的友誼,我還沒有跟他說另外一條理由。其實我更想告訴他的是,韋莊這一首七言絕句,它好就好在一個「鳥字,而不是一個「烏字(笑)。它變成一個「烏字,這首詩就不好了。為什麼? 我們看第二句,它說「六朝如夢鳥空啼,韋莊本來要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情思,一種什麼感受呢?它的地位下降了,已經不是首都了,它的豪華都沒有了。歷史是無情的,人事變遷,但是大自然是不變的,南京儘管下降為一個地方性城市,但是依然有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循環,到了春天,它依然是春雨霏霏,依然是鳥語花香。所以第二句最主要的意思就在這裡,就是他對歷史的一種感覺,他覺得大自然是不變的,而人世間的一切都是短暫的,歷史是非常短暫的。他要表達的是這種感情。如果他說南京是六朝故都,現在衰敗了,以至於春天也只有烏鴉在城牆上叫,這就沒意思了。所以說這首詩好就好在一個「鳥字。這首詩只差一個字,實際上用繁體字就差一橫,簡體字只差一點,但是這一點、這一橫差不得,一差,全首詩的意思都變了,它的情感都變了。所以我們讀書一定要挑非常可靠的版本,尤其是唐宋詩詞。小說差一個字,問題或許不是太大,不影響它的意思,詩詞作品它太精鍊了,它一個字都差不起。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也簡單,挑出版社。大家買書也好,到圖書館借書也好,凡是關於唐宋詩詞的書你先挑出版社:一是中華書局,二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挑這種負責任、校對做得很精的出版社出的書,不說它一個錯都沒有,但它的錯比較少,一般是可靠的。當然,宋詞也是一樣。宋詞我給大家介紹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宋詞選》,它是一個叫胡云翼的人選的。這本書在我看來是選得最好的宋詞選本。附錄:現場讀者提問與主講人回應問:您講「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講得非常好。「線跟「衣是人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之其間的「愛和「情也體現了社會的和諧。但是我覺得現代社會「情卻變得冷淡了,請莫教授談一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答:現代人感情比較淡薄、淡化,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但在某些方面並沒有淡薄,像剛才說的家庭內部的天倫之情。天倫之情,有上對下的情,有下對上的情,應該說上對下的情是基本沒變,就是父母愛子女,我個人感覺跟古代差不多。當然,現在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不得法的,是溺愛,是縱容,這種愛的結果往往不好。古人不是這樣子,古人對子女的愛,一般是注重他的教育,希望他成器。至於反過來說,子女對父母的愛,恐怕現代人是有所欠缺的。我們現在捫心自問,每個人問問自己,你對父母的愛,有父母對你的愛那麼深厚嗎? 恐怕是不對等的。父母對我們付出的多,我們對他的回報比較少。原因在哪裡呢? 我想可能在於古代是提倡子女對父母的愛,提倡對家族其他成員的愛,並進而延展到對朋友的愛。這種愛往往是需要付出的,而人的本質是有自私自利的傾向,所以這種愛就需要社會去提倡,去引導。而我們的社會在很長的時期內不注意倡導。從1949年到「文革,因為我們過多地強調階級鬥爭,強調人跟人之間要斗,鬥來鬥去,感情還有什麼呢? 要說也只說階級友情,其他的都不要了。一家之間,孩子聽到父親講到一句什麼不好的話,馬上去彙報,告密,這才是最好的,人倫之情都蕩然無存了。改革開放以後,本來應該逐步地恢復這一方面的倡導,但是很快就進入了經濟建設為主的時期,大家受物質誘惑又太大,過分地關注金錢,而金錢關係,往往跟情感是衝突的,人跟人之間的這種情感自然也就淡漠了。古人不是這樣。古人在朋友之間倡導刎頸之交,就是朋友要能同生死、共患難,不會因為某些利害關係變了,你就變了。利害關係變了,依然忠於友情,哪怕會受到損害,甚至受到災難性後果,依然要不變。這才是值得提倡的。我們在唐詩、宋詩中間看到很多歌頌友情的詩,都是發生在什麼時候呢? 就是一對朋友,其中的一個發生了某個災禍,甚至是被當時的政府逮捕起來了,另一方朋友始終不變心。李白寫給王昌齡的詩,杜甫寫給李白的詩,都是這樣的。王昌齡因為小事情被抓起來了,被充軍到夜郎,李白就寫詩送他,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夜郎是很偏遠的地方,古代說「夜郎自大就是指的這個地方。你被流放充軍到夜郎去了,李白說,我的感情、我整個的心跟著月亮一起送你到夜郎西。李白他不變心。杜甫對李白也是一樣。李白晚年在政治上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他在廬山時參加了一支永王的軍隊。「安史之亂髮生後,唐玄宗匆匆忙忙逃到成都去,然後發生了馬嵬坡事件,太子自己宣布登基,就是唐肅宗。唐玄宗還在逃亡成都的路上,不知道太子已經自己登基,他已經成了太上皇這個事實。他發了一道命令,說安史叛軍現在勢力很大,命令他的太子和其他王子,每人帶一支軍隊到各個地方,合攻安史叛軍。太子宣布自己當了皇帝後,怕弟弟們都來分他的權力,就下命令不許他們帶軍隊,讓他們一齊回到原地。這時候有一個弟弟叫永王,接到哥哥的命令後不聽,繼續帶著部隊順著長江東下,到江南一帶來發展。李白是赫赫有名的大詩人,當時隱居在廬山,永王路過廬山時就上山去請他,說我們一起做一番事業,李白不知道當時新皇帝唐肅宗命令永王不許東下這件事情,就跟永王去了。結果永王很快就失敗了,這樣李白就變成了一個政治上不可靠的人,並被流放到夜郎。這個時候,杜甫一連串寫了好幾首詩,對他表示同情。杜甫的詩裡面中有兩句:「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就是說大家都認為李白該殺,不聽皇帝的命令,跟著一個叛亂的王子,但我是同情他,可憐他的才能,知道他實際上是忠心耿耿的。這就是說我們古人,他們在友誼受到生死考驗的時候,是不動搖的。不是說李白因為在政治上站錯隊了,被抓起來了,我馬上就跟他劃清界限,不承認他是我的朋友,跟他一刀兩斷。不是。他依然說,李白他是我的好朋友,依然幫他說話。我覺得這種風氣是值得提倡的。一個社會它真正要和諧,真正要長治久安,最關鍵是人跟人之間要互相有理解,有信任,有情感,用這個來維繫社會,它的根基才穩定。如果根基被抽掉了,連家庭內部的感情都不和諧,彼此形同路人,那麼即使有很好的法律,即使經濟上建設成功,這個社會也還是不安定的,一有風吹草動它就會動蕩。情感方面的東西,唐宋詩詞里表達得非常好。我現在不說具體的例子,大家只要回去讀一些作品,讀了以後,你會受到感動。古人的作品,這麼長時間了,跟我們的生活形態都不一樣了,為什麼還能感動我們? 就在於那份真摯的情感,它裡面不帶任何利害關係,我跟你有感情,並不是為了要圖謀你的好處,它就是感情的自然流露。這才是人間的真情。當然,讀唐詩也好,讀宋詞也好,它們不是萬能的良藥,我們也不能說我們社會的和諧就靠它,思想政治工作不做了,單靠它就可以了。但這是一個很有效的輔助手段,它對年輕人的人格熏陶,對他們情操的培養,可能要比單純說教效果要好,因為它是給你感動,像春風化雨一樣。你讀了作品以後,你感動,你喜歡,自然而然會受到教育,受到熏陶。杜甫有一首描寫春天晚上下雨的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天的雨好就好在它在夜間悄悄地下,沒有一點點聲響,這樣的雨最能潤物。它不像暴雨,暴雨往往變成洪水一瀉而空。同樣,讀一些唐宋詩詞的作品,接受一些傳統的優秀文化的熏陶,在這方面影響我們的年輕一代,提升他們的情操,才是最有用的。問:我覺得唐詩宋詞中不乏歌頌真善美的,也有很多是愛國豪放的,比如說「竹杖芒鞋輕勝馬的豪氣萬丈。但也有許多悲春傷秋、感懷身世的作品,產生一種「不如歸去的歸隱思想。中國文人很多這種「出世的心態,是不是受老莊的影響?為什麼會這麼提問,是因為我在小學、初中時很長一段時間,很崇拜這種歸隱高人,像王維「行到水行處,坐看雲起時,「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那種閑雲野鶴的生活我很喜歡,也有這種想法,所以我很想請教一下。答:包括你說的第一個作品———蘇東坡的《定風波》,也是這種歸隱詩。《定風波》不是表達豪情壯志的,它是蘇東坡到黃州的第三年寫的。那年三月七日,他到沙湖去買田,東坡在黃州的山坡上開了一塊荒地,是旱田,收的糧食不夠,聽說沙湖那裡稻田十足,他就決定去買地。那天早上他帶著幾個朋友一起去,然後途中突然碰到了風雨,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東坡就寫了這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個跟你後面讀的作品都是一樣的,都是歸隱,都是回歸自然、回歸自我。這是不是老莊呢? 是部分的老莊,但是也是部分的儒家。孔子本人也有這種生活態度。中國的古人是親近自然的,這對我們現代人是很有啟示意義的。現代人,尤其是我們這些生活在所謂的「水泥森林中間的現代人,住在城市裡,離自然也越來越遠。車水馬龍,紅塵滾滾。而人本來是自然的產物,人跟自然應該有一種和諧的關係,應該回歸自然,但是我們進入現代物質文明、工業社會以後,離自然更遠了。不光是你說的那些詩,其他的古人,像李白,他經常寫到在月下飲酒。一邊看著月亮,一邊飲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今人我們誰在月下飲酒? 要麼不喝酒,要喝酒就在包間裡面,哪裡看得見月亮,燈紅酒綠,月亮都沒有了。人越來越遠離自然。遠離自然的生活狀態,實際上是不幸福的,人只有在真正的自然中才能找到自己精神的家園。為什麼唐代宋代的那些詩人詞人會寫到這樣一種歸隱的志趣呢? 歸隱在古代受到各個思想流派所肯定。老莊就不用說了,老莊認為社會裡面充滿著機巧,你在社會裡面,要跟人家相處,要算計,要提防人家,人的心靈是不平靜的,不能純真自然。只有回到自然中間去,跟鳥獸在一起,跟自然界的動植物在一起,這個時候你的心靈才是自由的,才能找到自我。實際上,儒家也是一樣的。晚年的孔子在講學時,叫幾個學生每人說說自己的志向,前面的學生說,他要治理一個地方,要治理得怎麼好,都是治國齊家平天下,都不為孔子讚許。最後曾點出來說他的理想:暮春三月,有很好的天氣,邀了五六個朋友,到沂水裡洗個澡,吹吹風,穿上一件新衣服,然後很舒服地回來。孔子說,我贊成你的。古人都認為,這種生活狀態是最自然、最美好的。在社會中間,比如在商界、在政界,你必須要遵守一些遊戲規則,即使你不是一個壞人,你沒有同流合污,但是你的整個心靈是不寧靜的,你整天想著一些東西。在商界的話,在商言商,不可能不想錢,不想錢的商人,肯定要完蛋的。在政界的人,必然要想著升遷,要照顧左右前後的關係,要看上司的臉色等等。一個人過多的考慮這些問題,他本人的心靈何在? 你的靈魂的歸宿何在? 沒有歸宿。這樣的人,他的人生實際上是不圓滿的,不幸福的。古人覺得退隱是清高的。因為紅塵中間很多東西在道德上都是有缺憾的,你退隱以後,與紅塵隔絕,那些受到污染的東西你都沒有。你在大自然中間,大自然當然是清靜無為的,所以就把這些都隔離開來。唐詩宋詞中間很多寫到這種內容,往往是出於對人生的一種看法,一種追求。你剛才舉了好幾個王維的例子,實際上王維一輩子都沒有成為真正的隱士。王維在「安史之亂以後,政治上是徹底的消極了,他失望了,就在終南山裡買了一個別墅,叫輞川別墅。他實際上是半官半隱,他在長安待一陣,然後又跑到輞川別墅那裡去度假,待上一陣。當然,在長安時,他的心情是不愉快的,他回到輞川,在那山水自然中間,他的心情就愉快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在這個自然的山水風雲中間,他覺得,他的靈魂是安寧的,是乾淨的,是高尚的,所以他就覺得很好。他一直沒有完全離開京城,也沒有離開政界,做官一直做到死,做官與歸隱形成一種互補。古人不管是在道家的基礎上,還是在儒家的基礎上,出世與入世都是互補的。你完全跟社會隔離,這是不可能的。莊子他幻想回到一個跟鳥獸同群的地方去,跟人都不見面了,不需要用機心了,但實際上不可能。到了現代的社會,就更加沒有這種可能性了。住在一個深山裡,與外面都沒有交通,那物質供應怎麼辦? 沒有超市,也就沒法生活了。要是在那裡裝個寬頻、開個超市的話,又變成社會了,所以完全做到那一點是不可能的,那是一種理想狀態。但是我想說,我們在唐宋詩詞中可以學到一種生活模式,就是你精神上有那個歸宿。我雖然人還在紅塵裡面,但是我的心屬於那裡,我比較寧靜,不過多地考慮名啊利啊的事情。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部分地回歸自然,你也部分地找到自我。相反,最不好的生活狀態就是,即使在自然中間的時候,還想著名利。我多次看到這種情況。我有一次在九寨溝,那麼好的景色,有兩個遊客,拿著手機在那裡問:「股市現在怎麼樣了?我想你都到了這裡還問股市,你白來了,你不如乾脆回到城市裡去算了! 到了那種自然環境,你就安心地回歸自然,這才好。所以,重要的倒不是人是住在城市裡還是山林里,關鍵是你的心有沒有回歸自然。現代社會也是很奇怪的,我們年輕的時候那麼窮苦,物質水平那麼低,大家都不太關注錢,現在比較富裕了,至少溫飽早就解決了,大家受錢的誘惑反而更大了。實際上,追求物質是永無止境的。對錢的追求,對名的追求,對地位的追求,永遠都沒有完的,一輩子花在上面都不夠,有兩輩子、三輩子接著干還差不多,所以不如及早回歸。回歸自然,實際操作上很難做到這一點,那就先在精神上回歸。在精神上回歸,方法之一就是讀唐宋詩詞,因為古人在詩詞作品中為我們營造了那麼一個環境。比如你讀王維的《輞川詩》,你就好像回到輞川去了。本來追求的也就是精神上的回歸,外在形體在不在那裡,影響都不大,關鍵是你的精神,你精神上跟它同一了,你像王維了,像陶淵明了,像蘇東坡了,你就做到了。所以我覺得讀古人的詩詞,在這方面是非常有好處的。人生很短促,一輩子很快就過去了,你掙了很多錢,堆在那裡,一雙空手去見閻王,有什麼意義? 沒什麼意義。關鍵是你生前的日子,每天要過得很充實,很有美感,生活中領悟到某種詩意,這就是最好的人生。我一直覺得對中國人來說,對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來說,假如你沒好好地讀唐宋詩詞,你這一輩子白活了。這麼美好的東西,你都沒享受過,太虧了,還沒有讀的朋友趕快回去讀,要不你這一輩子太虧了。(笑)問:您能不能談談鑒賞詩詞作品的方法?答:我這次給圖書館贈送了四本書,其中有一本叫做《莫礪鋒詩話》,就是我寫的詩話。我這個詩話跟古人寫的詩話不一樣。古人有很多很多的詩話,最早有北宋歐陽修寫的《詩話》,因為他叫六一居士,後人就把它叫做《六一詩話》。詩話,就是談詩歌的話,就是來說一說這些詩,這首詩怎麼樣,這個詩人怎麼樣,說說他自己的感想。我那本《莫礪鋒詩話》,你們可以借來看看,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的。這本詩話就是我平生讀詩的一些感想,一些感受。我現在是搞專業研究了,寫的都是論文。論文寫什麼呢? 論文是寫人家不說的話。常識性的東西我們是不能寫的,因為你沒有創見,算不上學術成果。學術成果的論著我一本都沒捐給太倉圖書館,《唐宋詩歌論集》、《古典詩學的文化關照》,我都沒捐,我想太倉沒有讀者要讀,因為那樣的書不要說你們不要讀,我自己寫完也不想讀了,非常枯燥。但是我那本詩話不一樣,我就是寫從插隊開始到現在這幾十年中,我讀這些古典詩詞的感想。在人生的不同的階段,順境中,逆境中,然後生活中間碰到種種變化,比如家裡有親人去世了,等等。不同的情況下,讀那些作品,會有不同的感受。至於鑒賞詩詞,對個別的讀者來說,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進去,進入到那個作品當中去。你讀這首詩,好像是跟詩人在那裡對話,跟他進行情感交流,這是最好的境界,也是最高的境界。我們的閱讀要朝著這個終極目標前進。你要是沒達到這個目標,是你的閱讀還沒有到位。清朝有人說,他讀杜甫的詩讀到是涕淚橫流,肝腸如火,心裡像火在燒一樣的,非常激動。要讀到那個程度,才算真的讀進去了。當然我們現在不一定涕淚橫流,但是你讀的時候,你確實要受感動。好詩好詞一定是能感動我們的作品。明末清初的金聖嘆有一句名言,他說詩不是其他東西,詩就是人人都想說,但是又說不出來的那句話。就是說,那份感情是每人心裡都有的,是相通的,但是詩把這種感情說得特別好,特別準確,特別生動。它說得出來,我們都說不出來,那就是一首好詩。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王維的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你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個感情誰沒有? 只要是到外地去生活、去學習過的人,都會有這種想法,但是王維把它表達出來了,把它表達的那麼生動,那麼典型,我們後人一讀,好像就是幫自己寫的,跟自己想的一模一樣,這個時候你讀這首詩,你就讀進去了,你就是真正地抓住了它的要害之處。我本人很喜歡蘇東坡,蘇東坡的作品總是非常符合我心裡想的那些東西。剛才有個朋友說他喜歡寫詩寫詞,有的時候是你心裡有某種感情要抒發,你自己寫當然更好,但如果一時寫不出來,或者不想寫,你只要從古人中間找類似的作品來讀就可以了,他已經幫我們說過了同樣的話。我1986年去美國訪問的時候,我女兒才三歲,我本來是想帶家屬一起去的,但那個時候我們國家還沒有現在這個開放程度。儘管對方都幫我辦好手續了,邀請我太太一起去,但學校里不批准,我就一個人去了。到了那裡,第一個月還沒有過完,就到中秋節了。胡適說過一句話,被很多人罵,就是「美國的月亮更圓。實際上不是,美國的月亮跟中國的一樣圓,一樣的亮! 哈佛大學校園裡有一個尖頂的教堂,它是一個紀念「二戰陣亡師生的教堂。這個教堂有一個尖頂,中秋節晚上,我走出寓所一看,一輪明月從尖頂上升起。一想今天是中秋節,心中有一種強烈的思家的情緒。我非常想念妻子,也想念我的老母親,想念我女兒,她們都在南京。對著中秋節的一輪明月,又想家,很想寫首詩,或者填首詞,來表達心中的這種感受,但仔細一想,根本不需要我寫,蘇東坡早就寫過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種美好的情感,東坡已經把它表達得那麼淋漓盡致,那麼充分,這個時候只要讀一讀就行了。讀一讀他們的詩詞,好像就是為我自己寫的。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覺得古代的詩詞能夠感動人,因為他寫得真。現在白話詩為什麼很少有人感動呢,它裡面的感情不夠真摯,裡面虛情假意比較多。問:就當前的中小學教育而言,想請你談談古代詩詞對教育的作用,或者您有什麼好的建議。這個,不光是詩詞,還主張讀經,讀一些古代的經典,從《三字經》開始,勸小孩子去讀。當然讀讀也沒什麼壞處。小孩子的閱讀,實際上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因為他不理解。但是小孩子的時間,要玩的話也就玩掉了。這個時候他記憶力很好,一旦記住了,一輩子都忘不了。小孩子讀書跟我們成人不一樣,我們即使今天背出來,明天也就忘記了。可在幾歲、十幾歲時候讀的東西,終身不忘。這個時候,既然他的記憶力那麼好,你適當地教他讀一些作品,也是可以的。小孩子讀書,最重要的倒是培養他的興趣。因為學校里能夠傳授的知識總是一小部分,有限的,你要培養他讀書的興趣,他在課外會主動地去吸收更多的知識。興趣培養出來了,這個學生肯定是成功的。相反,如果興趣沒有培養好,哪怕滿堂灌,用種種手段來逼他,儘管做功課了,也通過考試了,但是他一進大學,學習興趣一點也沒有了。我看到很多這樣的同學,千辛萬苦考進大學的,進了大學以後就不學習了,厭學。中學、小學時,他沒法厭學,家長和老師逼得緊。大學裡基本上放任自由了,老師不會來管你了,於是就厭學了。曠課,一個學期掛七八個紅燈籠。然後學校通知他家裡,要退學,幾門課不及格啊。我想過這種情況是怎麼形成的呢,主要是這種孩子從小的學習都是被逼的。家長老師一天到晚逼他,逼著要他做習題,逼著他考試、升學,結果他對學習沒有興趣了。他的興趣全部被損害了,他對學習已經討厭了,一進大學,沒有老師天天管著,他就徹底放鬆了,好好的前程就被耽誤掉了。相反,比較成功的情況是,雖然他考試不太理想,一路上考試都不是成績最好的,但是他對學習有興趣,他自己覺得要去接受知識,獲得知識,這樣的小孩將來後勁很大。進了大學以後,就發展得很好。對學生的考察最重要的是看他有沒有後勁,有沒有長遠的前途。聯繫到剛才你提的那個問題,就是要培養他的閱讀興趣。唐詩也好,宋詞也好,最好讓他自己覺得這個東西還蠻有趣的,還蠻美的,這方面對他進行一些引導,而不是硬逼他,讓他今天要背幾首,明天又要背多少首。只是數量的積累,沒有意義。要培養他的興趣,他一旦有興趣了,將來就不愁他學不好。閱讀是終身的事情,學習也是終身的事情。不光是學生階段,實際上一個人將來成就怎麼樣,往往區別就在這裡。人的智商相差不大,特別聰明的人也有,但一般人都差不多,區別在哪裡呢? 很多人他不止步,他永遠在學習,一直在努力,那麼他就不停地在前進,就算走得比較慢,也總會走到一個比較高的地方。而很多人早就停止了,有的是大學畢業以後就停止了,有的甚至高中畢業以後就停止了,進大學就是去混,沒有受到最好的訓練,將來他就很一般了。結 束 語太倉是我的半個故鄉,雖然我現在回來得很少,但是畢竟青少年時候在這裡度過,我的小學、初中都是在璜涇讀的,1968年蘇州高中畢業後就回鄉,插了六年多隊才離開,所以對太倉還是很有感情的。今天有機會受太倉圖書館的邀請,跟朋友們見見面,很高興。我們聽眾朋友的年齡層次差得比較大,有比較老的,也有比較年輕的朋友,我想工作也是各行各業都有,大家既然來了,應該都是對唐宋詩詞有一點點興趣,所以我最想說的就是,我真心地向大家推薦唐宋詩詞。它確實是很好的閱讀對象。聽一兩次講座,看一兩本書,這是小事情,關鍵是要培養一種閱讀興趣。在生活有餘暇的時候,閑下來的時候,除了種種的消遣以外,不妨抽一點時間來讀一讀這些作品,它肯定對你的心靈是一種撫慰。你讀了以後,在某些方面一定是能得到很多好處的,它真的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種精華!
推薦閱讀:

現代人持《金剛經》殊勝感應
現代人物-心情 斜陽阡陌
解析現代人的擇偶觀念|商業|半島網
不是沒時間,只是你太貪心
現代人物-夏天的回憶 夏之戀 

TAG:人生 | 詩詞 | 現代 | 現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