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華夏書劍樓達摩易筋經

    易筋經功有十驗  

寒暑不入,疾病不生,顏色不老,強健不衰,凍餓不迫,生育不夭,戰鬥不惴,虎狼不懼、刀斧不傷,水火不損。

道宜參閱《金剛》《心經》說

   釋門經論語錄,三藏之書,連編累牘,廣舌宣揚,多鋪陳事迹,緬溯淵源,侈談因果,推展慈悲,宏揚誓願,窮極神通。於下手修鍊功夫,洗伐毛髓,火候或散見,或連及,零星瑣碎,難使牟尼一串,惟《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專言禪理,包羅禪功。於修身養心,次第功行,深而著簡,而該然燈明度,一一皆與《易筋》《洗髓》相合。參互考訂,以窮其究竟,始見佛氏修持,別無他說,道出一轍,不二法門。

    少林易筋經內壯口訣

   1、內壯口訣:

   易筋經之鍊氣訣,容我仔細與君說。

   祖師留下壯身法,子前午後君休錯。

   定氣凝神鎖心猿,兩手插抱跌足坐。

   識得先天太極初,此處便是生身路。

   瞑目調息萬緣空,念念俱無歸凈土。

   氣透通天徹地寒,無出無入一吸間。

   海氣滾滾浪千層,撞入北方坎水渡。

   河車逆運上崑崙,白雲朝頂生甘露。

   背後三關立刻開,金光射透生死戶。

   氣走須彌頂上流,通天接引歸神谷。

   水火升降此時求,白虎鎖入青龍窟。

   龍慮一會神氣生,再運六六三十六。

   三十六兮少人知,竅妙分明在坎離。

   顛倒配合妙通玄,來似金剛去似綿。

   達摩留下修身葯,上至泥丸下湧泉。

   氣至臍兮白鶴飛,倒像蘆芽穿膝時。

   行往坐卧君須記,精滿神全氣自回。

   神氣足兮光不滅,又與諸家有分別。

   有人識得此消息,硬如金石堅如鐵。

   行行步步謹提防,此是神仙真口訣。

   渾身鍛煉如生鐵,只此飛身到金闕。

少林易筋經內修功夫——      

歸根復命胎息法

   「歸根復命」一語本出自道家老子著《道德經》,胎息一詞也多見諸仙家丹功之法,然在《少林拳術精義》中「歸根復命」卻是少林絕學《易筋經》中的一段內修功夫,據少林師法巨子所傳授,謂少林自明季以後,已由釋宗而與道門相參貫,故禪門法訣中十之八九融入了道家修養功夫,可謂佛道合併之證矣。

    易筋經功威震武林,乃少林寺經典功法,相傳為達摩da師所傳,為鎮寺之寶,功夫至尊,凡習少林拳功者必習之傳統技藝,因此少林各師派皆有易筋經相傳,少林內功與七十二藝,皆賴此而生威。然在流傳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名同法異之功,目前刊物上所見易筋經十二式為清代潘霨整理,收錄於其所撰的《衛生要術》中,清末周述官編撰的《增演易筋洗髓內功圖說》有收集,將其改稱為「韋馱勁十二勢」,這只是易筋經中偏於外壯的一種功法,而易筋經中之內壯功流傳範圍不廣,沒有內壯功而力則不神,內外兩全方可成為神勇,由此可見內壯之可貴。內壯功中摩腹法為主體功法,歸根復命、凝神氣血為輔助功法,摩腹法致力於外揉,鼓發清陽之氣,然而沒有充足的真氣做基礎,就只能同無源之水一般。歸根復命有充積真氣,採納清陽,引氣歸元,復固命寶等功效,因此歸根復命法在《易筋經》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過去被認為是不傳之秘,今將此段功法整理披露,連同原文一併獻出。

  原文:

純陽則仙,純陰則鬼。然陽滯而不宜,則為元晦,而氣反濁戾;陰從而通行,則為柔順,而體必清醇。但陽易動而難充,陰本靜而難化。故是功以導化濁陰為妙用,而以充暢清陽為本旨也。上冊諸論中,雖曾流露而未明言,此時初功入手,恐管者未能曉然,故又特為指出也。夫所謂體俱金剛者,要不過功力充足,清陽之氣充實流行,而無一毫之濁陰故也。揉打之功,致力於外,固能鼓發清陽,然使內無充積之基,是猶水之無源也。日月精華則積之於旬月之內;觀心洗心,則積之於入手之前與行功之暇。而入手之後,每日黎明尚有一段內功,謂之歸根復命,又為充積清陽之要務也。自此,致力於內,則積之厚;致力於外,則流之光。陽無不宣,陰無不化,而純陽可冀矣。其法於黎明睡醒時,披衣向東趺坐,呼出濁氣七口,或二七口,合掌搓三十六,洗面三十六,叩齒三十六,以集醒身神,默誦四字密咒「緊沙迦羅」十二遍。又默誦大明六字咒曰「嗡哞呢叭咪哄」二十四遍。然後注想祖竅,將心中所積之氣,納之於中田,將腎中所凝之液,升之於黃庭。然後調勻鼻息,滿十息則吸氣閉息咽之,又連吸連咽下達中田,更調呼吸使其和順,每間十息則咽氣三口,共一百二下息,咽氣三十六口,再行法輪自轉,然後起身。祖竅即中田,在心下臍上之正中,由稟受而言為祖竅,由運化而言為中田,在一身四方之中;且脾土居北,故又謂之黃庭,其實一也。吸氣訣曰:三十六咽,一咽為先;吐惟細細,納惟綿綿。經云:久視中田,則氣長生者此也。凡吸必以鼻,而呼必以口,天門入清陽,而地戶出濁陰,理自然也。

歌訣:

武藝雖精竅不真,費盡心機枉勞神,

祖師留下真妙術,得此不可妄傳人。

內功煉精化氣訣,若無法性難知音。

供有緣人修鍊。歡迎加入禪修武學群交流:35370176

分享到:0


推薦閱讀:

華夏王國
華夏民族對異族稱謂的變遷
華夏治理之道與儒家憲政丨秋風
華夏上古神話玄母天尊

TAG:華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