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生產救國運動」

許錫良

這個月初,台灣的教育學者、新教育的推行者蕭典義先生來廣州講學。講座中,他談到他家有兩個孩子,目前家庭非常幸福,然後又說他的家庭有兩個孩子,這在台灣是人丁興旺的高出生率的家庭,言談之間,對自己擁有兩個孩子頗為自豪。因為,在台灣平均一對夫婦只有不到0.9個孩子的出生率,許多年輕的夫婦選擇了不生育這條路。

台灣的低出生率,也從一個側面方面證明了,台灣其實並沒有真正繼承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價值觀或者已經拋棄了傳統儒家文化的價值觀。按照中國傳統儒家的價值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當年孟子宣布這一條是人生中最不孝的罪孽,卻無意之中延續了中國人的綿綿不絕的血脈,使中國始終人丁興旺,不敢斷了後根,即使殘酷的戰爭殺戮、瘟疫、饑荒與災難,也沒有能夠滅絕中國人,這可以說是儒家孝文化的一大功勞。

因為,在儒家文化這裡,無後就是無男丁,這是最不孝的。一個家庭沒有男孩子都是最不孝的,更何況不生孩子,連女孩也不想要一個呢。現在的台灣政府正為這個事情感到很焦急,為此出台了許多鼓勵生育的政策,統稱為「生產救國運動」。比如,對於多生育的夫婦給予了許多物質、金錢、福利與精神上的鼓勵,多子女的母親,在台灣的政府看來差不多就是多生育的「英雄母親」。然而,儘管台灣有這樣優厚的社會福利政策,但是,仍然無法啟動台灣的生育高潮,台灣政府仍然面臨生育過少的壓力。

每屆「總統」競選,都要提到提高台灣生育率的這一偉大政績。其實,台灣目前已經有大約2300萬左右的人口,而與其面積大體相當的海南省,目前卻只有約800萬人口,只相當於台灣的約三分之一強。但是,奇怪的是台灣仍然擔心人口不夠多,但是,海南仍然在執行嚴厲的計劃生育政策。為什麼海南800萬人口嫌多,而台灣2300萬人口還嫌少呢?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日本與韓國。日本與韓國目前人口密度其實是很大的。

日本不到38萬平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將近2億人口,考慮到日本是多山地丘陵、火山地震帶,真正適宜居住的地方不過區區10萬平方公里左右,按照我們的想法,這樣下去日本人非得被過多的人口擠到大海里去餵魚,計劃生育更是迫在眉睫了。可是,事實上日本也與台灣一樣,不僅不搞計劃生育,而且也是大力倡導多生育,出台了許多鼓勵生育的優惠政策,在日本甚至每個孩子的出生,政策性的福利投資早許多年前已經超過30萬美元以上,遠超過台灣的支援額度。

在日本,一個小山村常常會有隻有10個學生的微型學校,可是,學校里的體育設施、圖書館、食堂、保健與衛生,以及優秀教師卻樣樣齊全,沒有一點馬虎。就為這10個孩子的教育,政府投資多麼巨大,但他們一點也沒有感覺那是一種浪費。可見,在日本多生一個孩子政府與社會的投入是多麼巨大。但是,似乎日本政府與社會都沒有感覺到孩子出生之後的經濟壓力,更沒有感覺到上學難、求醫難與就業難的問題。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一個好社會與一個好政府,自然而然地把人的資源看成是最高資源。

你想,一個政府折騰來折騰去,一個社會所謂財富的增長,如果沒有了人,就一切意義都沒有了。即使從功利的角度來看,人也是創造社會財富的第一資源。人既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財富的主人。因此,鼓勵生育,增加人口,自然而然是理所當然的。

事實上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越是搞計劃生育的國家,似乎人口反而越多,生育率反而不斷提高,而那些歐美日這些國家不但不搞計劃生育,反而大力鼓勵生育,卻人口長期不增長,幾十年人口增長率處於負數狀態。

因此,我對蕭先生開玩笑說,台灣搞什麼鼓勵生育政策,如果能夠像大陸這樣大搞計劃生育,我相信,一定能夠大幅度提升台灣的生育率。用物質、金錢與榮譽鼓勵台灣生育其實是達不到提高生育率的效果的。因為很簡單,這會讓人感覺生育是一件可怕的痛苦的事情,特別是政府大力獎勵的情況下,台灣家庭會覺得自己的生育政府佔了大便宜,自己的家庭幸福吃了大虧。

如果政府採用計劃生育的辦法,控制人口增長,誰家的生育超過一胎,就給予嚴厲的懲罰,一定能夠調動大家生育積極性。這樣政府又撈到大筆罰款,又提高了生育率,政績與經濟同時提高,豈不是功莫大焉。蕭先生感覺很驚奇。用那麼多的優惠政策鼓勵生育尚且沒有什麼效果的台灣,用計劃生育的懲罰政策可能反而湊效,這太不可思議了。

我們暫時拋開兩岸的政治意識形態上的差異,事實上,大陸的計劃生育政策,對控制人口增長不但沒有什麼實質的效果,而且反而刺激了大陸人的生育衝動與積極性。那些辭去體制內優厚工作條件,放棄優厚條件的公務員不當,甚至放著局長、處長、教授不當,也要突破政策生育二胎的人,我就遇到過不少。而那些寧願被罰數萬,甚至數十萬元,也要多生一胎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多生一胎,大陸已經成為一種特別牛B,特別能幹,特別有人生成就的象徵。誰家能夠多生一胎,誰家就常常被特別羨慕。

在大陸,一個單位,只要有一個職工,哪怕這個職工只是臨時工,如果意外多生了一胎,這個單位的所有領導與職工都要遭受嚴厲的懲罰,作為領導重則丟官去職,輕則全體職工挨罰。通常的情況是上千人的單位,每個人每年的3000元計生獎勵就被取消了。

為什麼嚴厲懲罰之下的生育率與生育積極性反而會高,而重獎之下,大家卻反而無動於衷呢?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社會心理現象。我記得上個世紀90年代初,海南建省開發不久,也被設定為特區,大陸人去海南都要憑特區通行證,那個時候,海南一時人滿為患,出現了非常頻繁的偷渡現象。那個時候弄一張去海南特區的通行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許多年輕人為了去海南特區,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偷渡,房地產泡沫也一路飈升,達到全國之最。

後來不久,海南特區的通行證被取消,海南人口一下子回落了。一直到現在海南人口只有區區的800萬左右,與台灣相比,只約相當於他們的三分之一。這個現象足以說明緊缺心理常常是造成需求錯覺的重要因素。這種緊缺需求心理,讓當年去海南特區偷渡成功的人有一種成就感。

同樣,今天大陸有人多生了一個孩子,也常常是被人羨慕的對象。有時你家有兩個孩子,有人會說,真牛B啊,居然敢生兩胎。此時,真有兩胎的家庭也因此就增添了許多榮耀。在中國從事與計生工作有關的公務人員也在數以百萬計,每年因違反計劃生育而被懲罰的款項也在數以千億計。同時,中國的生育率仍然是居高不下。有錢人,財大氣粗,靠罰款頂著生。像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為了多生一個孩子甘願被罰款700多萬元,創了中國計劃生育罰款之最。窮人為了多生孩子背井離鄉,躲藏著生。即使扒屋牽牛,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有權力的人利用權力頂著生。即使頂不住,局長不當也要多生一胎。

台灣、日本要是出現中國大陸的這樣生育熱情與生育高潮該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可惜,這樣的事情只會出現在嚴格執行計劃生育的中國大陸。在這裡,那些違背計劃生育而投胎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都是帶著原罪來的。他們有的孩子讓自己的父母因為計劃生育巨額罰款而債台高築,負債纍纍,有的讓自己的父母失去工作,有的讓自己的變得無家可歸,流離失所。更多的到現在都還沒有戶口,他們長大了,應該讀大學了,甚至應該工作了,應該婚嫁了,都還沒有自己的戶籍,他們成為計劃生育政策下的黑戶人口。

他們不是這個國家的公民,但是,他們從小被教育要愛這個國家。他們來到這個世界,充滿了負罪感。他們天生比別的孩子要低人一等。我看過無數的關於計劃生育政策下的人生悲劇。那些被拋棄到這個世界的孩子,剛出生便被計生人員活生生弄死。更多的是在即將出來的時候被弄死在媽媽的肚子里。

計劃生育已經讓中國人感受不到同情心、慈愛之心與做人的起碼尊嚴感。每一次重大的事故與災難發生,讓中國人已經感覺不到那是一樁人間的罪惡,反而讓人感覺那只是又一次為計劃生育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公交車上的孕婦沒有人讓座,因為,人們開始用懷疑的眼光看這個孕婦是不是違反了計劃生育生的第二胎,甚至第三胎。

「以人為敵」的社會,是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的。一個良好的社會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社會,就要本著誠摯的愛心,歡迎每一個孩子的到來。我們所做的一切偉大事業,都不過是為孩子們創造健康、幸福成長的社會環境而已。當有的孩子因為計劃生育政策而失去了戶籍,失去了讀書的機會,失去了他本應該有的一切的時候,這個社會的倫理道德就開始墮落了,人性就開始淪陷了,在這裡一切惡都是可以的,都是被鼓勵的,沒有了人性的底線。

當一個社會開始「以人為敵」的時候,一定是權力與金錢被崇拜得五體投地的時候,也一定是權力與社會資源過分集中的時候,此時,人被人為地按照高低貴賤排著秩序。那些社會資源本應該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到的,卻過於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集中在少數的地方。人們被迫為了生存而不得不陷入到「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惡性競爭中去。

我們看到這樣的社會,也一定是城市建設得像歐洲,農村建設得像非洲的社會。社會資源人為地被分配不公,造成了多少惡性競爭,也剝奪了多少人作為人的起碼尊嚴。一個社會的精英對這認識如此粗暴淺陋,而且時間如此之長,實在是一個古老民族的悲劇。

2014年7月28日星期一


推薦閱讀:

是不是背後捅刀,蔡英文要自己出來講
紅米4x這款手機怎麼樣,值得買嗎?
台灣民進黨呂秀蓮:絕不考慮謀任何公職|呂秀蓮|民進黨|外派
4.1 人間芳菲四月天——苗栗火炎山/西湖度假村

TAG:台灣 | 運動 | 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