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消失的傳統「手藝」 你還記得哪些?
位於湘西南的隆回縣灘頭鎮,楠竹遍野、清泉相繞。當地青山綠水之間流傳著一門古老的技藝——手工抄紙術。相傳灘頭手工造紙始於隋朝,那裡曾一度是長江以南的造紙中心。上世紀中葉,灘頭的紙作坊曾有2000餘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從事手工造紙的「抄紙匠」。但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受機械造紙技術的衝擊,傳統手工紙作坊大面積倒閉抄紙匠們也紛紛轉行,手工抄紙術瀕臨失傳。(齊紙:焙乾後的紙一刀刀齊好,一刀為100張)
56歲的李志軍,家中祖輩以手工造紙為生。上世紀80年代手工抄紙逐漸衰落時,李志軍從父親李啓求手中接過祖輩流傳下的造紙事業,堅持手工生產。在抄紙最忙的時節,李志軍會請上幾個工人來幫忙。李志軍說,現在請來的工人全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因為已經沒有年輕人會做手工抄紙了。該工藝以當地山裡的楠竹為原材料,經過泡料、踩料、煮料、洗料、曬白、打料、撈紙、榨乾、焙紙等10多道手工程序後,才能製成成品。
磨剪子嘞,戧菜刀……」激揚頓挫的吆喝聲高亢而悠長。許多年前響徹鄉村街巷的那種磨剪子戧菜刀的吆喝聲經常聽到,那些淳樸善良的鄉村磨刀匠的身影時常看到。上世紀六七八十年代,磨剪子戧菜刀這個行當的生意相當紅火。如今,時過境遷,社會在進步,這門手藝慢慢地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懂這門手藝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傳統手藝幾近消失。
山東省茌平賈寨鎮後寨村,今年72歲的賈以江老師傅,為了生存,從22歲便開始磨剪子戧菜刀,這一干就是50年。 50年來只要天氣好,他都會出去到附近各村走街串巷,從最初的每磨一把菜刀5分、一把剪刀2毛到現在各1元,雖然每天只有幾十元的微博收入,但對於老人來說也是樂在其中。由於老人的手藝精湛、服務態度好,每到一個村就要呆上一天,很多鄉親都找他,就認他這副手藝。由於利潤少、臟又累年輕人沒願意干這行當了。
編簸箕: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村民王源波正在自家門樓下編簸箕。王老說:「編簸箕一般在地屋子裡,那裡潮濕,編簸箕的柳條子不會因乾燥折斷,這幾天天氣潮濕,地屋子裡待時間長了難受,所以搬到室外來編。但也要不斷地噴水保持濕潤。潮河鎮京庄村編織簸箕有上百年歷史了,這個有著230多戶人家的村莊有三分之一的人家從事柳條編織。一般一個熟手一天能編2至3個,像69歲的王源波這個年紀的人,一天也只能編1個。
前些年編織、出售簸箕等生活用品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使用簸箕等生活用品的人少了,再加上價格也不高,青年人紛紛外出打工,村裡只剩下10多位老人割捨不下這份情結,農閑時節還在從事著這門古老的手藝。(2010年,五蓮縣編織簸箕入選日照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兒時的記憶,如今已經漸出我們的視線,用圖片記錄這即將消失的老手藝--爆米花。
傳統爆米花
推薦閱讀:
※京都六藝 丨 嘻哈青年手藝人養成記——做全日本顏值最高的漏勺子
※木作甜品刀教程.gif
※手藝(剪紙)
※母親節禮物:拉鏈針線收納袋〖柚柚.海外手藝森活〗
※參遇話手作——徽墨:一兩黃金一兩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