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穴位除百病,卻不能針刺,這樣做效果更好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我們在形容一個人病情很重,無法醫治的時候會用到「病入膏肓」這個成語,這個成語來源於《左傳》,載「(晉景)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葯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六月丙午……卒。」於是後人常用「病入膏肓」來形容病情嚴重。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膏肓穴

而在人身上,就有一個穴位叫做膏肓,位於肩背部,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穴位,中醫里有「打開膏肓,百病難藏」的說法,唐代孫思邈說過:「膏肓能主治虛羸瘦損、五勞七傷及夢遺失精、上氣咳逆、痰火發狂、健忘、胎前產後等,百病無所不療」「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難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矣。」明代《針灸大成》記載:「(灸膏肓穴)主治陽氣虧弱,諸風固冷……」可見膏肓穴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大穴。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膏肓穴

那怎樣找這個穴位呢?膏肓穴位於第四、五胸椎之間,旁開三寸(約四橫指),屬足太陽膀胱經。此穴較為隱蔽,在肩胛骨下,所以取穴時應該伸臂抱膝,使肩胛骨充分打開才能找到。

由於膏肓位置比較特殊,不宜針刺,所以常選用艾灸與按摩的方法,古人利用艾灸膏肓以保健常用於成年人(20歲以上),並且要配合灸足三里,因為長時間艾灸膏肓可在上半身產生大量的熱,如果不立即消散會出現口乾舌燥等癥狀,所以要艾灸足三里以導熱氣下行。

播放GIF

轉膏肓

除艾灸外,還可以通過運動膏肓穴來保健,這更適合久坐辦公室的人,一個是雙肩旋轉,以肩為軸,雙肩一起往前轉動10次,這就是在「開膏肓」,然後,仍以肩為軸,兩肩往後轉動10次,這就是在「合膏肓」,可以反覆做多次。二是反拳捶脊,把手放在背部,反拳沿著脊柱敲打,這樣做可以把膏肓振開。三是雙臂後拉,兩手握拳,兩臂抬起到胸前與肩平,然後用力向後拉至極限,略停1至2秒鐘,再恢復原姿態,後拉時深吸氣,回收時呼氣,要使背後有酸脹、出汗的感覺。常做這些可以預防肩部疾病及一些呼吸系統疾病。

推薦閱讀:

灸療最常用的七個穴位
穴位經絡可能是存在於多維空間嗎?
人是否真的有死穴?
女性穴位簡單保健法
人體經絡(穴位)圖(12經絡加任、督二脈)

TAG:穴位 | 效果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