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與孩子交流家長要擺正心態

專家:與孩子交流家長要擺正心態

來源:華西都市報 文章作者:王剛 2008-12-17 10:45:32

[標籤:家長]幼教精華資訊 免費訂閱

  為什麼孩子不願跟你真誠交流?為什麼你教育孩子失敗的頻率越來越高,會越來越冒火?你分析、反思過自己在教育孩子時真正的情感成分嗎?日前,記者採訪了部分在兒童心理方面富有經驗的心理專家,以期為困惑的父母們助一臂之力。

  別把孩子當私有「財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但是越來越多的父母感覺跟孩子的對話失敗率越來越高。希望孩子將來能「成大器」卻事與願違時,我們就不得不反思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了。

  心理專家姜弦認為,這些失敗的父母敗就敗在「佔有」與「錯位」。多數父母其實都需要思考一個問題:你的出發點對了嗎?你是在做孩子成長的助推器還是搭載在孩子身上朝自己的理想出發呢?

  知名心理專家格桑澤仁說:父母的心態決定教育孩子的效果。父母往往有一個危險的認知誤區,即在對子女教育的心態上,總持有一種「產權所有」心態——這是我的孩子,我要把他(她)指上一條光明的大道,不自覺地將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而不是將其當作一個獨立的人,因此將自己的生活理想強加於孩子身上,「駕馭」孩子去完成自己未竟的目標,孩子成功時就覺得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孩子受批評就覺得是丟了自己的臉。

  而對孩子來說,不可能自然地產生與父母相同的動機。過多的強迫,必然讓孩子產生抗拒,所以專家認為,青少年時期的子女叛逆,常常是孩子長期受到這種來自父母壓力的反彈作用。

  教育孩子切忌帶情緒

  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越大越難管,教育孩子往往越說越上火效果卻有限。這是怎麼回事呢?

  心理專家鄭重提醒父母,教育孩子時切忌夾帶自己的其他感情,情緒越純越好。

  現今各種社會壓力巨大,人們在工作、生活中往往會鬱積很多負面情緒,而多數人會不自覺地將這些情緒在教育孩子時「順帶」發泄出來。

  專家指出,不要低估孩子的分辨力,父母的教訓甚至責罵中哪些是實事求是指出其過失、幫助其改進的,哪些是他們不該承受的額外責備甚至傷害,他們會迅速作出判斷。當父母冷靜而客觀地指出其過錯,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孩子會心悅誠服,教育效果良好。反過來,如果父母在教育過程中有「情感夾私」行為,孩子就會覺得委屈,會因對這些的不滿而抵消掉對自己過錯的認識,甚至產生抗拒和叛逆心理。就事論事,不帶自己的情緒,教育會更有效。

  教子其實是自我修鍊

  成功的子女教育的起點,就是「謙卑地交出對子女的所有權」,真正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認真去了解孩子,客觀地幫助其成長。同時,真正了解並尊重孩子,建立良好、有效的對話機制。

  當父母擺正自己的心態,就能省察自己的動機,重言傳更重身教,進而在孩子做錯事時,學習有困難時,不是簡單罵孩子來發泄心中的不滿,而是冷靜地幫助其找出原因,更幫助他想到辦法走出困境。一旦「心甘情願」地做到這點,你會發現孩子與你之間的關係更親密,願意與你分享他(她)的喜悅,習慣找你幫助應對危機了。

推薦閱讀:

離異者心態錄
4 · 心態 |你若放下,必定強大!
資本運作的八大心態→→【付出心態】
現代中國嫖客的十七種心態
如何提高投資者心態?提高投資者心態有哪些技巧?

TAG:孩子 | 心態 | 交流 | 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