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父慈母的臉譜化教育,對孩子的傷害竟然這麼大!

  我是暖暖媽。北大碩士畢業,原世界頂級諮詢公司諮詢顧問。專註科學育兒、教育心得、親子旅行、科學餵養、剁手推薦。希望我的原創分享,成為你育兒路上的溫暖陪伴。1  朋友蕭蕭是個兩歲男孩的媽媽,蕭蕭本來性格就非常溫柔,又十分喜愛孩子,一向主張實施民主和溫和的教育方法。

  蕭蕭的老公大軍則認為:家庭教育必須有一個人唱白臉,尤其是男孩子會比較頑皮,不能太嬌寵,得有一個人讓孩子敬畏害怕,將來才不至於無法無天。

  於是,從孩子出生起,夫妻倆就確定了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的教育分工。

  比如說:孩子看到咳嗽時喝的那種甜甜的糖漿,心血來潮想要喝,蕭蕭就哄著說:乖寶寶,這個生病了才能喝,不生病不能喝哦。

  孩子還要鬧,旁邊的大軍就會大喝一聲:那不能喝,別鬧了!

  孩子哇地一聲大哭起來,蕭蕭哄了半天,直到拿出一個棒棒糖才讓孩子止住哭聲。   隨著孩子兩歲這個所謂的人生第一次叛逆期來臨,大軍的白臉教育法使用頻率更高了:

  「地上涼,我說了不能光著腳在地上跑,聽見沒有!」

  「窗紗太髒了,你看上面多少灰塵?不能摸!」

  「誰教你打人的?再打人爸爸就生氣了!」

  「不能碰別人的東西!非得打屁股你才記得住?」

  嚴父慈母,這是蕭蕭和大軍認為很理想的家庭教育標配模式。但是沒過多久,他們就發現問題來了:孩子不僅不害怕爸爸,反而抵觸和討厭爸爸了!

  大軍下班回來跟孩子打招呼說「寶寶好」,正跟蕭蕭玩得開心的孩子一下子不開心了,撅著嘴回應:「爸爸不好!」

  有時候大軍拿起玩具想跟孩子玩一會兒,孩子衝上去把玩具搶回來:「這是寶寶的!」

  睡覺時,孩子把爸爸往床下推,喊著:「這是我和媽媽的床!」

  而且孩子明顯變得脆弱了,現在大軍一張口批評他就會哇哇哭,還借著情緒發脾氣:「打爸爸、打爸爸!」

  大軍感覺好挫敗:孩子的人生才剛開始,自己的白臉教育就失敗了,以後漫長人生可怎麼管才好?難道只能順著孩子,任由他隨心所欲?

  蕭蕭問我:嚴父慈母的教育方式為什麼行不通?難道我的孩子真的被我寵壞了?

  不久前,暖媽在原創文章《教育孩子的時候,請別給我拆台!》里,提到了很多中國家庭存在的一種教育矛盾:「通常是這邊正想要好好教育孩子,那邊趕緊就來拆台了。……當家庭的教育意見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甚至彼此否定對方的時候,會使父母的威信降低,破壞家庭教育的效果。」

  而這種紅臉白臉「和平並存」的教育模式,看似解決了拆台的難題,卻一樣無效甚至有害。

  父母教育形象受損

  人的天性是趨利避害的,如果父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即使父母本身沒有分歧和爭執,孩子也必然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紅臉」一方站隊,而對總是唱白臉影響自己心情的那位避之不及。久而久之,「白臉」一方就成了孩子的對立面,被排斥被反抗,教育又從何談起呢?

  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孩子被強勢的「白臉」一方壓制而被迫表現出順從,那麼在「白臉」不在場的情況下,孩子會按照其之前的要求嚴格管束自己嗎?答案可想而知。如果孩子判斷對錯需要按照不同的臉譜而不是真正的是非標準,他(她)就不太可能實施自我約束,實現內在成長。教育流於表面、囿於局部,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影響孩子心理發育

  其實蕭蕭和大軍的這種臉譜教育的問題算是癥狀較輕的,最起碼夫妻倆的意見基本還是一致的,只是表達方式不同。有的臉譜教育連教育意見都不統一,比如之前《拆台》一文中提到的那種「你唱戲來我拆台」的臉譜教育法,雙重標準更讓孩子無所適從、難辨是非,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更加嚴重。

  孩子是很聰明和敏銳的,臉譜教育會讓孩子學會察言觀色,練就「雙面嬌娃」的本事,比如在「白臉」面前規矩乖順、言聽計從,到了「紅臉」面前就任性撒嬌、肆意妄為。

  孩子又是脆弱的、非常易受家庭影響的,臉譜化教育情況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的雙重人格、分裂人格,對孩子的心理發育及未來的家庭事業、人際交往等都會產生不利影響。《虎媽貓爸》里的孩子茜茜最後被診斷為兒童抑鬱症,就跟她的家庭教育理念衝突、矛盾紛爭不斷有直接的關係。

  所以,嚴父慈母、虎媽貓爸的臉譜化家庭教育真的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

 

  至於蕭蕭和大軍的疑問,我想說:孩子不是不能管,而是必須管。只是管的態度和方式一定要正確、得當。

  該嚴的時候再嚴

  就大軍的教育方式來看,他是誤會了嚴的含義和使用標準。有些情況其實是不需要制止的,比如孩子喜歡探索的時候,與其限制他到處摸,不如等他摸完幫他把手洗乾淨。要知道,當你濫用說「不」的權利的時候,你的「不」往往也不怎麼管用了。

  什麼時候需要說「不」?

  當孩子的行為會對自己產生危險的時候,比如跑到馬路上、比如觸摸電源等;

  當孩子影響到他人的時候,比如在公共場合大叫大鬧、比如出於喜歡拿走了別人的東西等;

  當孩子要違反你們約定的家庭規則的時候,比如吃糖超過了規定次數、比如要買計劃之外的玩具等。

  一旦父母站在正確的統一立場上說「不」的時候,就意味著父母的權威不容挑戰,意味著孩子必須執行,哭鬧也不能讓步。

  如果父母的立場不統一怎麼辦?私下商量好了再來管教孩子,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執不休。

  給孩子一張好臉

  我們這代人,很多人都是在「嚴父慈母」組合的家庭長大,問問自己:是不是明知道父親管教是出於好意,但卻始終對他的態度和方式耿耿於懷,終生難以與之親近?

  孫瑞雪說:「中國有句俗話:『寧可給孩子一顆好心,不給孩子一張好臉。』我告誡所有的父母:你寧可不給他一個好心,你也給他一個好臉,他肯定長得好……因為父母的『好臉』,能給孩子提供情緒安全的基礎,其結果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容易採納與父母相同的價值觀和其他的一些行為。」

  所以,管教不一定要在怒氣、冷臉、呵斥、打罵中進行,可以通過解釋、商量、冷處理等溫和的方式解決。

  比如孩子打人這件事,你反過來打孩子「以暴制暴」效果最差,一遍一遍地指責「打人是壞孩子」效果也不理想。那麼該怎麼做呢?

  如果孩子因為不懂得觸碰別人的界限而做了「打」的動作,可以抓住他的手,告訴他「喜歡小朋友的話要輕輕摸,對,這樣很好,小朋友也喜歡寶寶」。

  如果孩子因為大人對「打」做出了強烈反應而覺得好玩,可以握住他的手,簡單地告訴他:「不可以。」然後拿別的東西轉移他的注意力,冷處理幾次後孩子就不會對這個事情感興趣了。

  如果孩子養成了喜歡打人的惡習,家長就要反思自己家庭是否有暴力行為,是否給孩子起了壞榜樣,然後和孩子一起改進,引導孩子用別的方式解決問題。

  父母可以發脾氣嗎?可以,但是請就事論事,只表達自己的情緒:「我真的很生氣,我覺得你已經是大寶寶了,能夠理解媽媽的意思,但你還是打人,所以我現在感覺很不高興。」而不是攻擊孩子的行為:「你真是個壞孩子,我怎麼生了你!」

  要記住,脾氣和情緒也是管教孩子的一種方法,不要濫用,也不要讓它左右你,使你失控。

  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美]簡?尼爾森)里說:「傳統的管教方式關注的是教給孩子不要做什麼,或者因為別人是『那麼說的』而去做什麼。正面管教關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麼,關注問題的解決。孩子是整個過程的積极參与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

  比如前幾天一位媽媽問我的問題:女兒性格外向活潑,寫作業時根本坐不住、不專心怎麼辦?

  我的建議是: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約定,寫明完成作業的時間、要求及相應獎勵和懲罰,如到規定時間能寫完且態度端正、完成良好的話,就獎勵看電視十分鐘;否則取消一次吃甜點的機會。

  讓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一起制定規則,她就能慢慢學會為自己負責;完不成的時候你來執行規則,她也心服口服。

  當然,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很多,而最了解孩子的人無疑是父母,只有真正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走心的、互相理解和尊重的方式來進行管教,方法論才能發揮最大的實際成效。

  「沒有管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管的父母。」    以這句話和所有父母共勉。相關原創:(點擊藍字,即可查看)

別把放縱當自由,真正的素質教育其實有底線!

孩子再小,也應該得到大人一樣的尊重

3歲內寶寶打人,你管得不對才是大問題

關於無理取鬧,你冤枉了孩子多少次?

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叫「別人家孩子」

暖暖媽愛分享

北大碩士畢業原世界頂級諮詢公司諮詢顧問

專註於科學育兒、剁手推薦、親子旅行、科學餵養、辣媽心語

用我的原創心得和分享讓更多媽媽少走彎路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加白名單

個人微信:nnbaby116

新浪微博:@陳小暖成長記

推薦閱讀:

家庭教育的本質——如何避免家庭對孩子的傷害!
沒有人必須對你好
人生幾十年
愛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怎樣的孩子?
找個把你寵成孩子的人?別鬧了……

TAG:教育 | 孩子 | 傷害 | 臉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