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雙寧與光大集團的十年豹變 從瀕臨破產到資產4萬億
2017-12-12 20:31:11閱讀(1430)
12月12日,63歲的唐雙寧卸任光大集團董事長。
已過耳順之年的唐雙寧,身上有著諸多的標籤:詩人、畫家、改革者、實踐派……而其中最為人樂道的,無疑是光大集團的船長與舵手。
2007年,光大集團處於資不抵債、瀕臨重組的境地,臨危受命的唐雙寧,卻通過十年的時間將之打造成了擁有金融全牌照,總資產規模超過4萬億的龐然大物。
在彼時的風雨飄搖與光大集團推進國有改制的背景下,唐雙寧十年來所進行的重整與改革,或許可以用他自己的一句詩來形容:「安石情懷安石志,唯見冰心對天穹」。
當然,這其中所出現的光大銀行(601818)「錢荒」、光大證券「烏龍指」等諸多風波,也曾震動過整個資本市場。
銀監會副主席坐上火山口
光大集團前身,可以追溯到1983年創辦於香港的「紫光實業有限公司」。
改革開放初期,光大集團作為對外貿易的重要橋頭堡之一,起家於實業,一度發展得順風順水,但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金融領域接連跌了幾個大跟頭。
首先是1991年,光大信託成立,很短的時間內規模由9億元擴張至140億元,但在這過程中卻在外匯交易中出現了8000萬美元的虧損;
其次,當時的光大信託負責人王亞克風格激進,不惜以20%以上的高息吸引投資者,但用這些錢做的投資卻很多血本無歸,用時任光大集團副總經理孔丹的話來說,「一年少說虧損25億到30億人民幣」。
除了折戟的光大信託外,光大集團其它業務同樣在高速擴張的過程中也頻頻踩雷。其中,1999年光大銀行拿下了原中國投資銀行所有資產,使得自身規模一夜翻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卻發現這些資產中有著很多不良資產,再度給光大銀行和光大集團拖上了沉重的包袱。
在這一系列的擴張敗局下,光大集團積重難返,到了2007年,已經成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爛攤子」。
一方面,財務狀況慘不忍睹。2007年年初,集團總資產6257億元,總負債卻高達6259億元,-38億的凈資產,已經處於技術破產的狀態。並且,作為集團重要的組成,光大銀行更是步履維艱,資本充足率一度處於負數,不良率則高達7.58%,甚至已經連續三年沒有製作出年報。
另一方面,股權結構混亂不堪。不僅面臨著光大集團總公司(北京)、中國光大集團(香港)兩個總部互不持股、無法並表的尷尬境地,而且,由於歷史遺留原因,大大小小數百家子公司之間的關係極其複雜,控股、參股、行政管理、託管、代管,如果不將這些理順、釐清,想要重獲新生無異於天方夜譚。
在唐雙寧之前,原人民銀行副行長朱小華、劉明康都曾以「救火隊長」的身份空降至光大集團董事長一位,但最終皆未有成效,朱小華甚至還曝出受賄,也正是他主導了光大銀行對原中國投資銀行資產的收購。
在此情景下,時任銀監會副主席的唐雙寧就任之時,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勸他不要蹚這趟渾水。當然,最終的結果我們都已經看到,2007年6月,唐雙寧就任光大集團董事長,坐在了火山口上。
艱難重組改制
從建設銀行遼寧身分行的一名普通員工,到人民銀行信貸管理司司長、貨幣金銀局局長等職位,再到銀監會副主席,任職光大集團之前,唐雙寧的職業生涯都在與金融打交道。
正如上文所述,2007年的光大集團,最主要的資產即為光大銀行,而唐雙寧謀求脫困的重點之一,即在於此。
為之,唐雙寧總結了一個三步走的策略:制定方案、完成注資、完成上市。
這其中,「制定方案」四字雖然看似比較輕鬆,但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難度最大。最簡單的,面對如此大的窟窿,救還是不救都是一個問題,更何況背後所牽涉到的各方勢力犬牙交錯、利益糾葛錯綜複雜。相關重組方案就前後探討磨合了四年,仍遲遲無果。直至2007年唐雙寧到任後,才最終通過。
根據方案,中央匯金向光大銀行注資200億元並成為其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超過70%,而光大集團股權比例卻被稀釋至13.25%,光大銀行控制權易手。
不過,也正是這筆注資,讓光大銀行能夠緩過氣來,令經營重新走上正軌並實現扭虧,進而實現2009年成功IPO上市,打通了二級市場融資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集團其它資產的重組與光大銀行基本步調一致,且由於光大銀行為光大集團核心資產,佔比常年在90%,其改制的成功無疑有著巨大的溢出效應。2009年,光大證券同樣成功上市;同年,光大金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2年,光大集團擬收購甘肅信託(現「光大興隴信託」),重新將信託牌照拿回手中。
如果說,2007年的重組方案,重點在於幫助光大集團得以起死回生,那麼在一切重回正軌之後,就到了理順股權的時候了。
2013年,光大集團宣布新一輪重組,次年,改革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准。而這一方案的核心,即在於將解決上文所提「雙總部」、「股權不清」的問題。
首先,光大集團總公司(北京)由國有獨資企業改製為股份制公司;其次,包括金融、實業,大陸、香港在內的所有子公司,全部以之為核心拉直股權,實現並表;再者,100多億元央行再貸款及正常利息轉為匯金股權,免除再貸款罰息;最後,中央匯金公司將部分光大銀行股權重新注入光大集團,後者再度實現金融全牌照。
至此,光大集團所有歷史包袱被清理完畢。
十年大舉併購路
自2007年至今,唐雙寧將這十年歷程分為了三個階段:
從2007年到2010年為「搶救」階段,以中國光大銀行上市為標誌,光大集團實現了起死回生;從2010年到2014年為「康復」階段,通過時間、空間的連續互換,釐清了旗下企業的所有股權,解決了所有歷史問題;從2015年開始,進入「強身健體」階段,進入加速發展。
而貫穿這其中的,除了對各家子公司經營能力的重整之外,「併購」成為了另外一個重要的關鍵詞。
例如早在2011年,尚在恢復期的光大集團出手收購中國飛機租賃公司,並於2014年在香港上市;2012年,擬收購甘肅信託,為拿下信託牌照鋪好了路;2015年,收購新鴻基金融集團;2016年,光大集團收購英國最大的體育賽事轉播公司MPS;2016年收購阿爾巴尼亞地拉那機場100%股權…….
在2016年中國併購年會上,唐雙寧曾表示,光大之前是處在一種「坐等被併購」的狀態,而之後,則要主動出擊。
於是,在內生經營與外在併購的雙重推動下,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光大集團資產總規模達到4.41萬億元,凈資產達到3863.98億元,實現營業收入960.85億元,實現凈利潤316.63億元。
與此同時,據
不完全統計,光大集團旗下至少控股7家上市公司,銀行、證券、保險、期貨、基金、租賃、信託七張主要金融牌照更是早已經拿全。
不過,飛速擴張的光大集團也並非一帆風順,2013年期間,光大銀行與光大證券相繼發生了「同業交易違約」、「烏龍指」事件,引來市場一片震蕩。甚至,讓人一度想起曾經過度擴張的埋下的那些隱患。
當然,光大集團並未受這兩次事件過多影響,迅速調整了過來。
……
回顧唐雙寧掌舵光大集團的十年,其在管理與金融方面的能力自然毋庸置疑,特別是涉及國企改制如此複雜和重大的工作,平衡各方利益,十分考驗情商和管理能力。
而在工作之外,唐雙寧的才華也被稱道。他的書畫作品曾在歷史博物館、中國美術館、蘭亭、榮寶齋以及日本、韓國等國家展出,被若干碑林刻石;著有《若水齋詩集》、《霜凝詩選》、《霜凝詩詞選》、《負笈集——唐雙寧演講集》、《負笈集——霜凝散文集》等作品......
上圖為唐雙寧草書
他還經常將金融與文化結合起來,以詩為評,例如面對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其揮筆寫下:
遙想當年,競豪奢,西洋強虜。彈指間,一風乍起,板蕩全球。邦邦國國處處債,戶戶人人日日愁。嘆瞽翁斷崖臨池夜,無盡頭。
險無界,國有憂。關河急,馮唐出。擊鼓廟堂側,八字呼。礁石藏露明滅處,波濤起落載覆舟。持死節從來不計名,護金甌。
對於文化的熱愛,也給唐雙寧惹來一些爭議,譽之者贊為儒帥、誨之者認為其不務正業。
對此,一位光大集團內部人士對
表示,如果真的只會舞文弄墨,唐雙寧怎麼可能平穩執掌光大集團十年,並將其從一堵搖搖欲墜的危牆,改造成如今的狀況。
……
「持死節從來不計名,護金甌」…所謂詩以明志,曾經的唐雙寧,可謂胸有豪情。
只是現如今,已過耳順之年,功成名就的唐雙寧則退意明顯,在朋友圈中留下了這樣的話語:
余從大學算起,進入金融領域凡四十年,今後個人將約法三章:在公開場合,一不對現行金融政策做任何議論;二不對金融形勢做任何分折;三不對同時代和下一代金融人物做任何評價。必要時可能對金融歷史做些回憶,因為畢竟是這段歷史的當事人甚至有許多第一手資料;可能從「人」的角度談些金融思考,即「人本經濟學」,現在幾乎都是停留在「物」的角度在議論;可能為金融文化、金融遺產保護、金融文聯的工作站站台。今後的主要興趣將投入到文史哲的研究思考上,投入到中華文化的傳播上,投入到文學藝術的愛好上,遊走於孔孟老莊、李杜蘇辛、二王顛素、青藤八大及異域八極往聖先賢中……
唐雙寧卸任之後,接棒者為原招商局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李曉鵬,歷任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裁、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同樣有著豐富的金融、銀行從業經驗和人脈。
推薦閱讀:
※【破產法系列】解析請求撤銷個別清償行為糾紛
※屋漏偏逢連夜雨,馬斯克的特斯拉真的會破產嗎?
※雷曼兄弟破產十年
※【重組案例之五】江西賽維破產重整法律解析
※謝賢是怎麼破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