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在動物中也是這樣

在母親節即將到來的普天同慶之日,你有沒有回憶起小時候,媽媽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賺得進鈔票、打得過流氓的多面手偉大形象?人類女性在複雜的生活中承擔著多重角色:她們養育孩子,既是老師,又是朋友,還傳承著社會的傳統和文化。女性與自己的子女之間存在著非常親密的聯繫。這種親密的母子關係是怎樣發展來的?女性又是如何從交配和生育發展為多重角色的?

哺乳動物的女性祖先

這要從兩億年前,哺乳動物的出現說起。在此之前,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的母子關係很淡漠。那時成年雌性動物只管餵飽自己和找雄性交配。孩子出生之後通常與媽媽毫無聯繫。

母子關係是與哺乳動物共同起源的,是一種全新的社會關係。母親的乳汁是所有哺乳動物生命的源泉,幼崽依靠母親的乳汁獲取營養。幼崽們有敏銳的嗅覺和聽覺,並能夠發出聲音,來認出母親,吸引她的注意或發出求救信號,時刻保持與她的接觸;因為母親是幼崽的食物來源,溫暖和保護。而母親有大量的脂肪儲備來支持孕期和哺乳期的能源需求,還有能產生豐富情感的大腦,以及餵食和照顧幼崽的本能。母嬰關係在哺乳動物中成為了其他社會關係發展的基礎。

海豹母子,圖片源自素材公社

即使在哺乳動物內部,也同樣有不負責任的母親和甘於付出的母親。像海豹是母子關係維持時間最短的哺乳動物之一。雌海象在四歲時生育第一個孩子。每年繁殖,壽命平均為十八年。它們每年冬天在加利福尼亞聖克魯斯北部的一個島嶼上交配。然後重達1000斤的懷孕的雌性來到海岸,在沙灘上找個地方,於24小時內產下約90斤的幼崽。接下來的三到四周內,母親為她新出生的孩子提供乳汁,她們的乳汁營養非常豐富,其中的脂肪含量高達55%。為了生產足夠的乳汁,她的體重會減少近三分之一,而她的孩子會迅速增長到出生體重的三倍。

像海豹母子關係極其簡單,她所有的生育義務在36天內全部完成。當她離開她的幼崽後,就返回到海里獨自潛水和狩獵,回到自己正常的生活軌跡,繼續發情——與雄性交配——生產的循環。海豹幼崽斷奶之後會被母親拋棄,獨自學習游泳,潛水,打獵和照顧自己。

這種母子關係的另一個極端是大象。大象的母子關係可謂是動物中最親近的。大象媽媽孕期長達22個月,在小象出生之後還要餵養和照顧小象長達4年的時間。雌性小象會一直生活在象群中,一輩子與母親在一起。雄性小象在小時候也與母親十分親近,但到了大約十歲時就會離開象群獨自生活。

為什麼不同的哺乳動物的母子關係有這樣大的差別?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在動物中也是這樣。母親不僅要教授孩子必須的生存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如何適應更加複雜的社會群體生活。動物學家們發現,母子關係維持的時間長度與社會複雜性,和學習社會規則所需的時間是成正比的。以剛才提到的海象和大象為例,海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獨自行動的,並無社會關係,海象個體之間不進行社會交流,因此海象幼崽無需學習社會規則,斷奶後就不再需要母親了,因此雌海象可以哺育幼兒一個月後繼續一個人的生活。而大象則有非常複雜的社會關係。大象生活在由雌性族長領導的象群中。由於雌象一生都不離開象群,象群的規模可以很龐大,常常三到四代同處一群。大象的壽命長達五六十年,有著很好的記憶力。年長的雌性族長,會與整個象群分享她多年來的知識和經驗。象群中很多成年雌象會共同照顧小象,教它如何在象群中與其他大象相處。海豹和大象的母子關係是完全不同的。而非洲象養育小象四年,並在他們生活在複雜的社會群體的過程中始終與他們保持密切的聯繫。

靈長類動物的母子關係是怎樣的?靈長類動物社會生活包含大量的社會關係,各種年齡和性別的個體。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靈長類雌性將母子關係提升到了新的層次。母親們不僅為幼兒提供乳汁和愛撫,還會一直攜帶著她的孩子直到斷奶,幼兒也主動地親近著她的身體。因此,她們必須有充足的營養才能產生足夠的乳汁來餵養幼兒,還要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攜帶著體重逐漸增加的嬰兒。母親還無時無刻不充當著「導師」的角色,教給孩子如何面對複雜的社會和生態環境。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我們的近親黑猩猩。下面是幾個有趣的小發現,不知你是否會和我一樣對黑猩猩和人類行為的相似程度感到驚訝。在這些例子中,我們來一起感受一下哺乳動物的母子關係,在靈長類動物中是如何達到了新的高度。

黑猩猩和大象一樣,幼崽對母親的依賴度很高,壽命也很長,黑猩猩母親生育、撫養和教導下一代的時間長達4到5年。我們都知道,黑猩猩會挑選合適的樹枝,或者把樹葉揉成小條伸進白蟻丘釣白蟻吃。但這是需要高超的技巧的,年輕的黑猩猩需要將近五年的時間才能熟練掌握釣白蟻的技能,母親則是老師。在這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雌性的小黑猩猩總是願意學習,它們花更多的時間觀察母親釣白蟻,而雄性黑猩猩則用更多的時間玩。而且雌性黑猩猩開始釣白蟻的年齡更小,學會後比男性做得更好,並且喜歡使用和母親相同的技巧,而雄性小黑猩猩在這方面的表現明顯較差。

在一些其他的行為比如砸堅果方面,雌性小黑猩猩的表現也優於雄性。這一現象顯然反映了社會性別差異:雄性小黑猩猩更偏愛進行社會活動而不是釣白蟻。同樣的行為特點也出現在7-11歲的人類兒童身上,這說明男童和女童在學習方式和過程上有著明顯的差異,雌性靈長類從童年階段起就更善於學習「持家」的本領。

黑猩猩的社會是以雄性為主體的社會。雌性黑猩猩到達青春期時,就會離開家,嫁到新的群體中去。這樣,它們就能將成長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帶入新的群體。靈長類學家曾用西非幾內亞的黑猩猩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田野實驗。這個實驗關於住在博蘇森林中的黑猩猩群A和住在象牙海岸另一群黑猩猩B。A群的所有成員都會敲開棕櫚果吃果仁,因為這是一種在當地很豐富的堅果;而B群則會敲開和食用在海岸更豐富的考拉果。觀察員們將考拉果放在群體A的地盤中,想看看會發生什麼。大部分的黑猩猩都自動忽略這些堅果,只有一個年長的雌性黑猩猩,它是從群體B嫁過來的,它立即認出了這些考拉果並砸開吃了。兩隻小黑猩猩看著她砸開考拉果,也學著她的樣子開始砸。後來的A群體成員都學會了辨認和食用考拉果。這名雌性黑猩猩,將她早期在娘家的經驗和生存知識傳播到不同的群體中,令知識和文化不僅在兩代人之間,還在不同的空間中傳播。女性是文化傳承、發展和交流的重要媒介。

人類親密的母子關係

人類親密的母子關係,建立在哺乳動物和靈長類動物母嬰行為的基礎上,女性在不同群體中的流動,善於情感交流和社會交往。人類直到幾千年前一直過著游牧的生活,通過收集、採集、狩獵以獲得食物,不斷地從營地到營地進行遷移。婦女的核心角色是社會粘合劑,照顧和管教生長緩慢的嬰兒、為家庭供應食物,並在多代群體中傳播和延續傳統。

我想以我曾經看過的一個小故事來結束這篇文章。這個故事總是讓我感動於母親的力量,她們的生理和心理忍耐力,對後代的生存和群體的團結是如此重要。

這個故事發生在南非喀拉哈里沙漠的狩獵採集人群中,有一個年輕的寡婦和她的兩個孩子在瘟疫中病倒,而這時整個部落由於缺乏食物要遷移到其他地方。但他們三個病情太嚴重,無法跟上隊伍。部落放棄了母子三人,將他們留在原駐地等死。但是寡婦的母親沒有離開。這個身材矮小的老年婦女背著她的女兒,把一個嬰兒的外孫吊在胸前,把另一個四歲的外孫系在臀部。她就這樣默默地走了35英里,來到了部落的新營地。他們比其他人多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最終這母子三人都康復了。

【注】本文原標題為《女性——生來就是母親》

推薦閱讀:

女人25-35,這樣穿真的很美!
傳說這樣的風水能夠生兒子
她比林志玲美,因醜聞,只演主不演配角,今連配角都沒得演成這樣
據說90%的男人都這樣想
新娘被人這樣玩了,好污啊!

TAG:孩子 | 動物 | 母親 | 這樣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