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四可原則」勸歸李宗仁 - 頭條網(toutiao.com)
國民黨桂系首領人物李宗仁移居美國後,對祖國異常思念。得知這一情況後,周恩來對其反覆動員說服,並傳達了對李宗仁的「四可原則」,深深地感化了這位黨外人士,使其回到了祖國。
李宗仁是國民黨桂系首領人物,抗戰期間曾領導過著名的台兒庄戰役,在解放軍渡江前夕,出任國民黨政府代總統。因逼蔣下野及一系列與蔣介石由來已久的矛盾,恐為蔣所不容,故沒有隨蔣遷台。
國民黨政權在大陸崩潰後,李宗仁移居美國。但他名義上一直是國民政府的「代總統」,直到1954年被台灣所謂「國民大會」罷免。蔣介石雖然不容李宗仁到台灣,但李宗仁在國民黨內及海外華人中仍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台灣當局也不允許李宗仁投向大陸這邊。
李宗仁是愛國的,在他僑居美國期間,一直很關心新中國的建設及祖國的統一問題。1955年周恩來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會議上發表的關於台灣問題的聲明,使他非常興奮。李宗仁認為周恩來的聲明為解決台灣問題指出了正確途徑,凡屬愛國之士,均應竭誠擁護,並為促其實現而共同努力。不久,李宗仁發表了《對台灣問題的建議》一文,主要內容是主張恢復國共和談、中國人解決中國事,美國應承認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撤退第七艦隊,使台灣問題成為純粹的中國內政問題,並主張逐步減緩兩岸的敵對狀態。
李宗仁的建議一發出,在海內外引起強烈的反應。周恩來意識到:這是從1949年國共北平和談之後,李宗仁先生政治立場的一個重大轉變。要做好工作,幫助這位昔日的對手思想上進一步轉變。
1956年4月,周恩來在北京秘密約見了當時住在香港的程思遠先生。程思遠曾擔任李宗仁的秘書,和李宗仁交往甚密。周恩來對程思遠說,李宗仁先生去年發表了一個聲明,反對搞「台灣託管」,反對「台灣獨立」,主張台灣問題由中國人自己協商解決。這是李先生身在海外心懷祖國的表現。我們歡迎李先生在他認為方便的時候回來看看。
程思遠返港後,立即把與周恩來見面的經過寫信告訴了李宗仁。但李宗仁卻回信批評了程思遠,認為北京之行事關重大,事先應同他商量。1957年李宗仁又致信程思遠,希望能把他保存的一批文物捐獻給祖國。1959年,程思遠先生又到了北京,向周恩來彙報李宗仁先生幾年來的狀況。周恩來表示,李德鄰先生出於愛國熱忱,要向國家貢獻一些文物,政府很讚賞。至於他有落葉歸根的意願,估計當前他回國的時機尚未成熟。在適當的時機希望他先到歐洲同程思遠談談,然後做決定。
程思遠把周恩來的話轉告了李宗仁。時隔不久,李宗仁託人將他在紐約的藏畫運送到了北京。收到這批藏畫後,周恩來講表示,政府體念李宗仁的愛國熱忱,將送他一筆赴歐洲的旅費以壯行色。於是,周恩來讓人將20萬元美金設法交到了李宗仁的手中。次年,李宗仁先生的夫人郭德潔女士以探親為名,在香港同程思遠進行了秘密的會面,主要商量同李宗仁在歐洲會面的地點、日期、聯繫方式以及如何躲過美蔣特務盯梢等一系列問題。
面對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親切關懷,祖國的召喚,李宗仁的心情非常矛盾。他認為自己反共多年,共產黨怎麼會稀罕自己這位失意的政治老人呢?也有人勸他要為所謂的「黨國」保全「晚節」。但思念祖國的心情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新中國建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使他感到興奮和自豪。
在程思遠去蘇黎士前,周恩來要求他轉達對李宗仁先生的「四可原則」:第一,李宗仁先生可以回國定居;第二,可以回來,也可以再去美國;第三,可以在歐洲暫住一個時期再定行止;第四,回來以後可以再出去,如果還願意回來,可以再回來。總之,來去自由,不加拘束。
1963年12月,李宗仁按照周恩來的安排,到瑞士的蘇黎士同程思遠進行了會晤。在聖彼得飯店前面的一家咖啡館,李宗仁心情激動地對程思遠說:「樹高千尺,葉落歸根。人到晚年,更思念祖國。帝國主義者諷刺中國是一個地理上的名詞,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才是一個真正統一的國家。如今民族團結,邊陲歸心;國際地位,與日俱增,這樣一個祖國,是值得我們衷心擁護的,想想在我們政權下的糜爛和孱弱,我是服輸了」。當程思遠把周恩來總理對他的問候和「四可原則」向他轉達時,李宗仁說,我只要「一可」:回到祖國定居,安度晚年。
1965年7月18日,李宗仁先生和夫人郭德潔女士飛抵廣州白雲機場,終於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李宗仁回來後,在周恩來的親切關懷和安排下,受到了隆重而熱烈的歡迎和接待。毛澤東、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了李宗仁,並對其生活進行了妥善的安排。李宗仁對黨和政府的關懷非常感動。此後,李宗仁一直定居大陸,直到去世為止。
關於李宗仁歸國之事,李宗仁大兒子李幼鄰說,在時間上他父親是在1963年決定了要回國的;當時因為郭德潔還不願回來,才拖至1965年夏天成行。
應該說,「四可原則」對他宗仁的回國起了很大的作用。李幼鄰說:「父親能克服重重障礙回到祖國,應該看到周恩來為爭取他回國,傾注了不少心血;周恩來還讓中間人穿針引線,搭橋傳信,特別是程思遠做了不少工作。父親最後死在祖國是一件好事,了卻了他的心愿。」 (張煒)
推薦閱讀:
※「光桿」總統李宗仁何敢要價「劃江而治」?
※戰術視角看台兒庄之戰:缺槍少炮的西北軍如何大敗日軍的飛機坦克
※國共內戰回顧三十四:李宗仁拒掌東北的骨牌效應
※戰術視角看台兒庄之戰2:中國軍隊以多打少為何吃不掉日軍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