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的背後,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 湯瑪士.恩斯丁透過照片扭轉實驗室的冰冷印象

攝影題材的類別五花八門,以人像為最大宗,其次是風景、人文、街拍等議題,少有人會去紀錄實驗室里的冰冷儀器及各項測試過程。 《國家地理》雜誌特別召集了一組團隊,並由攝影師湯瑪士.恩斯丁(Thomas Ernsting)領軍,前往德國萊因TüV集團,一窺檢測的藝術。這個集團最早成立於德國,目前已有超過140年的歷史,自1872年起就開始在全球各地提供嚴謹的產品安全檢測服務,保護消費者安全。我們透過湯瑪士.恩斯丁的攝影眼,串聯起科技與生活,重新解讀在這些看似沒有生命力的檢測背後,其實藏有對人類生命安全的關懷與不同的文化風景。

德國萊因TüV百年前以鍋爐設備的安全檢測起家,至今在全球提供的各種安全與品質檢測服務已超過上百種以上。產業內容涵蓋相當廣泛,你想的到或想不到的都有,例如貧民窟的現代化改造, 球場的安全, 避免血汗工廠的人權工作環境評估,輪胎的耐用性測試,或是玩偶的眼睛鼻子是否經得起小朋友的揉捏考驗等,他們業務的多元程度大到令人吃驚。

對一般喜愛攝影的玩家而言,與工業相關的拍攝題材本來就較為沉悶冰冷,不少人聽到就退避三舍。其實,攝影也有很多不同的面相,除了藝術性外,它同時也在對我們傳達訊息。 《國家地理》雜誌與攝影師湯瑪士.恩斯丁(Thomas Ernsting)帶領讀者一探德國萊因TüV分布於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參訪拍攝他們的實際工作內容。走過五大洲,數萬公里,這趟拍攝旅程的收穫遠遠超出他們的預期。

從湯瑪士所拍攝的照片中,你不難發現它能帶你到一般人無法到達地方,檢視那些在生活中,我們經常使用到的便利,卻也不甚在意的理所當然。第一張照片是位於德國杜塞道夫的電視塔, 塔高240.5公尺,是杜塞道夫最高的建築及地標,平台上的窗戶清潔人員正在進行年檢。這樣由上往下的取景角度,雖然沒什麼特別,卻也拍出同理心,如果是你站在上頭,應該多少會覺得有點可怕,突顯出清潔人員於工作環境中的危險性。拍攝時間為傍晚時分,站在高的地方,穩住相機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讓畫面清晰得確保足夠的快門速度,對攝影師而言,絕對是一項挑戰。

圖1▲德國杜塞道夫的電視塔。

下面這張照片是攝影師湯瑪士本人自己最喜歡的一張,德國慕尼黑海拉布倫動物園(Hellabrunn)的大象飼育員正在測試大象的食物。利用逆光把大象的剪影作為背景帶出整個畫面的工作環境,並幫飼育員打光來凸顯主體的重要性,散落一地的水果蔬菜點出飼育員的工作項目「嗯……到底哪個水果比較好呢?」當視線移往大象可以發現他正用鼻子把食物往嘴裡丟,看似無聊平凡的動物園紀錄,也因為大象的動作帶出整體畫面的趣味性。專業的攝影師總能在最平凡不過的場景中,找到讓人駐足的亮點。

圖2▲德國慕尼黑海拉布倫動物園的飼育員正在測試大象的食物。

這張照片為越南Phuoc Dong,一個名為賽輪(Sailun)的工業區,測試人員正在確認每條輪胎的品質,上面有提到德國萊因TüV的檢測項目非常多元,且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一項就是輪胎品質的檢測。攝影師構圖利用產品的多數及方向性,帶出我們現下所處的生活環境,快速、大量生產製造。與輪胎的尺寸數量相比,人類居於其中,也顯得極為渺小。

圖3▲越南Phuoc Dong, Sailun工業區的輪胎品質檢測。

靠近印尼棉蘭市的森林,棉蘭市是僅次於雅加達和泗水的第三大城市,同時也是蘇門達臘的最大城市。照片中的人員正提取天然橡膠。泰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橡膠產國,其次就是印尼和越南。由於橡膠樹在受傷害時會分泌出大量含有橡膠乳劑的樹液,割開樹皮提取樹液的過程稱為割膠。攝影師特別以低角度拍攝,呈現工作人員的於工作時的專註眼神。攝影師也提到為了避免橡膠樹在收割時受到傷害,德國萊因TüV的工作人員在橡膠園度過無數個夜晚。

圖4▲鄰近印尼棉蘭市的橡膠森林,工作人員正在割膠。

▲側拍紀錄,可以發現上圖在拍攝時,需要有助手於後方拿反光板幫忙補光。

聖米歇爾山在法國北部的諾曼第區域,靠近聖馬洛海灣附近的海中小島,而Double-ended bus正是在接駁雷恩往聖米歇爾山的往返巴士。照片於日落時間拍攝,並以聖米歇爾山隱修院為背景,帶出巴士的終點站,而巴士擋風玻璃上的倒映讓照片看起來不至於太過死板乏味。

圖5▲往返雷恩的Double-ended bus。

照片中的人員正在測量位於德國埃施韋勒(Eschweiler)的夜店噪音是否符合規定。攝影師在夜間拍攝,將焦點放在測試人員身上,確保不會模糊拍攝主題的焦點,並利用轉動變焦鏡頭的手法,讓現場的燈光轉化成彎曲的螢光線條,帶出夜店繽紛的聲光效果。

圖6▲德國埃施韋勒(Eschweiler)的夜店噪音測量。

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的測試人員,正在實驗室檢測魚是否含有毒素及有害人體的物質。這張照片採用與測試人員平視的角度,並以魚及水瓶作為前景,除了可以將視線聚焦在測試人員身上,也能透過周邊的物品及燈光色調看出其工作環境。藍色也是實驗室裡面最常出現的色調,用來加強觀者對於實驗室的印象。

圖7▲越南胡志明市的測試人員於實驗室檢測魚是否含有有害人體的物質。

印度的哥印拜陀 (Coimbatore) 為工業城市,以紡織、工程、汽車零件製造聞名。照片中的人員正在檢查調整風力發電的渦輪機。從拍攝的角度不難看出工作人員所處的高度,在這麼高的地方,風勁一定不小,除了要穩住相機外,還要兼顧到照片的品質,有其挑戰性。

圖8▲印度的風力發電機公園。

這張照片為在巴西聖保羅的實驗室,檢測電燈泡,這邊約有7000多個燈泡等待測試人員檢查他們的壽命。攝影利用燈泡的水平排列的方向,由下往上帶出測試人員於工作時的專註神情,要注意的是在拍攝時如果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讓畫面過曝,此外,景深也不能過淺(使用深景深小光圈),否則無法凸顯燈泡數的多寡,容易讓主題跑掉。

圖9 ▲巴西聖保羅的燈泡實驗室。

從上面這些照片,不難發現不論拍攝哪一類的主題,攝影師最重要的第一件事便是確保主題的明確性,並且需能適時地幫畫面做出加或減的動作,我們常常遇到在同一個畫面放入太多元素,導致觀者的視線不知放在哪裡。如果未來有意想要拍攝「報導」式的題材,主題的明確性是最大的課題。在攝影的路上,題材不論是熱門還是冷門都有攝影師可以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從《國家地理》雜誌合作的攝影師身上,發現他們對任何題材都保持開放學習的心,在展現所要報導的項目之餘,還能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個性,多看其他攝影師的作品,找出別人拍攝的規則及布局,是讓自己進步的不變法則。

膠片的味道:letsfilm

WebSite: http://letsfilm.org

Weibo:@膠片的味道

WeChat:letsfilm

個人微信號:letsfilms


回復「投稿」查詢投稿問題

回復「任意關鍵詞」即可收到網站相關內容


合作信箱: cooperation@letsfilm.org

推薦閱讀:

創建Bot的中文平台 —— 一個AI(yige.ai)
黯然哥:交友時代的致富第一步——陌陌吸粉引流
科技寓言開篇
小米生態鏈 | 愛其科技推99元米兔積木礦山卡車,不帶電照樣火力全開
未來人工智慧能徹底代替人工嗎?

TAG:地理 | 實驗 | 科技 | 國家 | 攝影 | 照片 | 攝影師 | 雜誌 | 實驗室 | 雜誌攝影 | 印象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雜誌 | 背後 | 透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