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第六課

  為了度化天邊無際的眾生,請大家發無上的菩提心,並且如理如法地諦聽。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講完了往生四因、信願、遣除兩種違緣及疑惑。往生四因也歸結到信願,要有真信切願才能往生極樂世界。如果沒有真信切願,印光大師也講了,就是念到一心不亂也是徒勞。如果有真信切願,哪怕你沒做到一心不亂,也能憑藉阿彌陀佛願力加持順利往生極樂世界。若已經生起真信切願,就應該進一步去行持,實行信願行。這節課開始講具體的修法。一開始為什麼不先講實修呢?如果前面的道理不明白,修行就沒有依據,很容易盲修瞎練、誤入歧途。聞思修三者是緊密相聯的。法王如意寶也講過:聞思修是佛法的精髓,我們應按次第來進行。下面開始講第五修法。

  五、具體修法

  具體修法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念佛的方法;第二、平時修行要點;第三、灌頂;第四、儀軌講解。

  一、念佛的方法

  念佛真正的含義是憶念佛陀,即:憶念佛陀的慈悲、相好等功德。念佛的方法通常有四種: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密宗在念佛之外還有念咒的法門。念字的意義很廣,不單單就是在口頭念誦而已。

  實相念佛就是念自性的佛、念實相的佛。這種方法需要深入經藏,以般若的智慧觀照,了達萬法實相,以求證悟。觀想念佛,即是依《觀無量壽經》作十六種觀想,一層層地觀起來,觀落日、觀水、觀地、觀佛真身等等。觀像念佛呢?對著佛像觀想佛陀的相好光明等。持名念佛,即一心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印光大師也開示了:此四種念佛方法,只有實相念佛諦理最深,唯有依靠自己的戒定慧功夫,以及參究覺察的能力,沒有他力補助,很難修習。如果不是宿世善根成熟,則領悟尚屬不易,何況實證。後三種念佛方法雖然不同,但都需要具備真信切願,才能與佛感應道交,才可以決定現世出離娑婆,往生極樂。而唯有持名念佛,最易入手,成功最為快捷。如果能都攝六根,凈念相續,必定在今生就能親證念佛三昧,臨終決定上品往生,縱使根機下劣,不能證得三昧也能憑藉信願持佛名號,如子憶母,恆時無有間斷,等到臨終時,感應道交,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此種法門普攝種種根機,得益最深,最利於末法鈍根之人,大大彰顯如來出世慈悲之懷,故往昔善知識多注重持名念佛這一法門。

  四種念佛方法,持名念佛是比較容易的,古往今來因信願堅固,並憑持名念佛而獲得往生的實例層出不窮。在《西歸直指》中曾記載,清朝時有一個木工叫沈承先,年齡雖然已七十多歲了,但是他堅持持齋念佛,專修凈土法門,手不停斧頭,口不斷佛聲。臨終時預知時至,提前三天向親友告別。在他臨終前一天,對家人說:「我明天要走了。」次日早上,沐浴更衣,向西方跏趺念佛而往生。

  這個木匠砍一下木材就念一句佛號。早上我在院子里散步,看到很多老人、年輕人鍛煉跑步或者走路,讓我想起上個月去南方,勸有些人散步時可以念佛,走一步就念一句佛號。走一萬步,就有一萬句佛號了。很多人講念佛沒有時間,散步、跑步卻有時間。北京現在有霧霾,外面鍛煉的人也許少了,很多人轉而去健身房。如果在跑步機上,跑一步念一句佛號,不浪費時間,也是有用的。如果老年人鍛煉,走一步就可念一句,和阿彌陀佛時時相應,一天一萬步就有一萬遍佛號,這樣,我們肯定能在三年內完成600萬阿彌陀佛聖號的念誦。所以要合理利用時間,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也可以念佛,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

  另外,《凈土聖賢錄》和《凈土往生錄》中也有許多公案。連不識字的人也可以往生,《凈土聖賢錄》中說:民國時有個農民叫賴祥麟,嗜酒。六十歲左右時,兒子死了,於是他領著兒媳和孫子耕田自食。因為耕田很苦,於是他深厭人世煩苦,一直思念著離苦。後來聽了賴祥融居士講凈土法門,發願吃長齋而念佛,專志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時間久了,愈念愈純熟。雖然終日勞作,但是他卻不斷念佛,鄰居喊他「阿彌陀佛」,他也隨聲應答:「阿彌陀佛」。到七十歲時,忽然腳腫,便讓孫子向西方陳列香供,說:「西方境界太好了,你看有許多蓮花,我今天要去了。」孫子說:「爺爺你腳腫了,怎麼能去呢?」他說:「不是身體去,而是心去呀!」在香煙繚繞中,面向西方跏趺,念佛而逝。他們平時就把念佛融入到家務中、勞作中。

  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見解看似也不多,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從聽來的一點教言,對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深信不疑,同時深切體會到娑婆世界的痛苦,切願離苦往生求安樂,靠著老實修行,臨終時瀟洒往生。如龍樹菩薩在《聽聞集》寫到:「設雖聞寡少,能善護屍羅,由戒故贊彼,其聞為圓滿。」雖然聽聞的凈土教言比較少,但是能老實抓住要點去做,同時守護好所守持的戒律,這樣他的聽聞是圓滿的。如果我們也能像這些事例中的主人公一樣,有較強的出離心,較為堅固的信願,老實念佛,臨終也肯定能安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更進一步來說,如果我們有志於弘揚佛法,續佛慧命,那就更應該去廣學經教,以佛菩薩在經論中所開演的智慧武裝自己的頭腦,不但可以避免因知識貧乏而在講經中有意、無意地造下的謗法的過失,而且由聞思產生的信願遠遠比自己泛泛的信願堅固,又因做法布施、法供養而積累無上的福報,不但能往生且品位更高。如果不學經教,不但信願難以堅固,而且一二代以後,人們便不知道戒律、唯識、般若法門為何物,佛教存在的基礎便遭到破壞,無力面對各種疑惑、問難,佛教的命運便岌岌可危了。

  漢文的《大藏經》,內容特別豐富,顯密教法都有,很詳盡。但是現在很多人看不懂,也沒有人傳講,束之高閣,變成供養的對境。深入經藏,能讓我們明白道理。初學者也是憑藉聞思經書來深入法義。很多人有錢的就只是請回來,供在佛堂上,裡面的法義不明白,又沒有人開顯,慢慢佛法就衰敗了。佛法衰敗的原因就是沒有人傳講教法,尤其漢文《大藏經》都是古文,現在很多人看不懂古文,裡面的法義就更無法理解了,有志於弘揚佛法、續佛慧命的人更應該廣泛地去聞思修。否則,自己一點道理都不明白,叫人家去念、叫人家去做什麼?若以盲引盲就很麻煩,往往容易造成謗法罪。很多人貪著自宗、誹謗他宗很可怕,不但造成佛教內部的不團結,而且造了很多嚴重的謗法罪。我們本來學佛是想遣除障礙,獲得功德和智慧,最終獲得解脫,但是這樣只會讓我們的業障越來越深重,與初衷背道而馳。

  與實相念佛一樣,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都需要以聞思為前導,而且這四種方法能有機結合在一起則相得益彰,更能增上人們的修法信心。今天我們所講的這個儀軌,便是結合了觀想、觀像、持名——就是持咒,同時又有部分實相修法,融合了四種修法。

  二、平時修行的要點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凈土教言》中說:「想要精進修持往生極樂世界修法的人應當了知有晝夜兩種修法。白日修法:在白天,按照經中所說觀想憶念極樂世界的一切能依所依功德,對此生起清凈信及渴求往生的欲樂信,對佛陀的甚深幻變之理生起猛烈的勝解信,並且連續不斷觀想極樂世界的形象,盡心儘力積累善業資糧,以往生極樂世界的強烈希求心作迴向。」白天我們修持儀軌要按照這樣要點來做,如是具足往生四因。

  信心要根據《佛說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等凈土的經教來憶念極樂世界的依報和正報的功德而引生。依報是極樂世界寶池、蓮花、行樹、樓閣、殿堂等無量功德的莊嚴。正報即是佛菩薩的功德莊嚴,這些細節在心裏面要非常熟悉,不必再看經書就能想出來,如果只是籠統說一句「極樂世界的功德特別殊勝」,這樣起不到很大作用,必須努力熏習經教,讓自己非常熟悉,之後隨時隨地將其作為憶念的對境,以此生起清凈信、欲樂信、勝解信。否則,修法時觀想模糊,或是忘失教言,那怎麼修?這個很關鍵。

  把凈土的相作為心所緣的境後,要從早到晚不斷地想極樂世界!吃飯也想極樂世界!走路也想極樂世界!做任何事也想極樂世界!坐的時候也想極樂世界……總之,無論行住坐卧、說話做事,心裏面一直緣念極樂世界,這叫「繫念相續」。如此心心念念都把所有善法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再愚笨的人也能往生。

  關於夜間的修法全知麥彭仁波切也說了:「臨睡之時,觀想自己住於極樂世界並親見阿彌陀佛,在不離這種強烈希求心的正念中入眠。」這就是「臨終訣竅」所講五力之一的引發力。

  很多人臨睡時什麼都不想,倒頭就睡,這樣很不好。睡時應該觀想我們住的地方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無量宮殿,阿彌陀佛在心間發光,在光明當中入睡。觀想自己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一定要面見阿彌陀佛,具有這樣強烈的希求心,在這樣的正念當中睡眠。尤其我們工作疲累,稀里糊塗地倒頭就睡很不好。以強烈的希求心入眠對我們的引發力有很大作用。

  引發力的力量不可思議,通過引發力的作用,我們晚上做夢的時候,都會夢到阿彌陀佛,夢到極樂世界,或者夢到自己遣除違緣障礙、或者夢到自己修行正法。雖然夢是一個虛幻現象,至少說明自己對法有一定的串習,已經在阿賴耶識上播下了比較好的種子,只要持續修行,臨終時一下子就能想起阿彌陀佛,一下子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白天的修法和晚上的修法一定要結合起來,這樣念念相續,不斷串習,我們就容易跟阿彌陀佛相應了。阿彌陀佛修得好的人,並不是在中陰身的時候才能見到阿彌陀佛,也不像臨終竅訣所講的,會在中陰身見到寂靜本尊和忿怒本尊,而是在呼吸將斷未斷的時候,在自己前面的虛空當中,就顯現阿彌陀佛、西方三聖及眾眷屬等,那時就可以跟著阿彌陀佛高高興興地往生極樂世界了。

  這方面公案在漢地、藏地都不勝枚舉。臨終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你看,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了!」「西方三聖來接引我們了!」等等,還有出現很多佛經所講的往生瑞相。沒有修行佛法的人會認為這些不可思議、也特別神秘,無法體會到個中味道,而只有親自實踐的人才能感受到佛法的力量,體會到佛說的一切法是真實不虛的。

  (三)灌頂

  《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是密宗修法,得到灌頂那是最好的。如果沒有得到灌頂的話也可以修的,法王如意寶以前也開示過。

  提到灌頂,如今灌頂極其風靡盛行,無論國內外都是如此。只要何處有灌頂都會招來許多欣然而至的信眾。有些人灌頂只是為了有看密宗書籍的資格,有的人因為好奇心灌頂,有的人說灌頂就可以發財,有各種各樣的目的。究竟什麼是灌頂?我們一定要有了解。

  灌頂前我們要對灌頂、金剛上師、密乘戒要了解清楚,灌頂的過程中也要具備二因四緣。灌頂後要護持密乘戒並修學。

  首先講一下什麼叫灌頂。灌頂梵語發音的話叫做「啊布肯扎」。其含義有兩種:一是灌輸,本身佛性並不需要外界的灌輸,因為本來就存在的,所有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都具有如來藏,從來沒有離開過。十法界的眾生,如來藏都是平等存在的,無論你在地獄、餓鬼、畜生道,還是人道、阿修羅、天人道,如來藏——佛的本性沒有絲毫改變過,只不過凡夫眾生沒有認識本性而已。但從表面上看,通過灌頂還是灌輸了一種力量,從而激活了如來藏的本性。並不是說如來藏的本性可以從外界去尋求,而是無始以來被無明的客塵障礙、遮住了,沒有認識它的自性,通過灌頂激活它,讓我們逐漸地去認識本性。二是摧毀。能夠摧毀什麼呢?能夠摧毀我們的貪嗔痴、三毒、五毒等障礙。更確切的來說,受灌頂的同時就是獲得密乘戒。我們受別解脫戒、菩薩戒時,還需要別解脫戒的儀軌、菩薩戒的儀軌。但是,密宗灌頂的同時就獲得密乘戒了,不需要其他的儀軌。

  凡是灌頂就是受密宗戒,只是戒條各不一樣,有多有少。十四條根本戒是所有無上密宗共同的誓言,也即所有內密的共同誓言。在十四條戒律的基礎上,不同的灌頂又有不同的戒律,大幻化網有五條根本戒、十條支分戒,無上瑜伽部有二十五條戒律。比如,時輪金剛的灌頂有二十五條戒律,大圓滿有二十七條根本戒。

  所以在接受任何灌頂之前,都應當對與之相應的戒律瞭然於心,反覆權衡掂量,看自己是否能守持。如果可以接受相應的戒律,才去受灌頂。如果有困難,就應考慮是否應知難而退,這樣才是如理如法的。

  目前我們存在的嚴重問題就是,不但在灌頂之前不去了解灌頂的要求,也不觀察灌頂的上師,在灌頂之後也不去過問。這樣特別麻煩!以後看到密乘戒的法本時,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得到密乘戒,或者早已破了密乘戒。其原因之一就是自己沒有深思熟慮,其二授灌頂的人也沒有介紹。

  這種現象現在很普遍。有的人看到灌頂就通知自己的親朋好友「哦,有灌頂挺好,去吧、去吧」。有的人不要說是灌頂,對佛教一般的基礎知識都不了解,馬上就像拉人頭一樣去了,有的人可能也不得到灌頂。有些人可能得到了,卻不知道灌頂是受密乘戒,破了密乘戒也不知道。

  在戒律中說到,如果為人傳授比丘戒或者比丘尼戒,首先要清楚地告訴他(她),以後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對戒律的持犯開遮一定要明白地給他講清楚。律藏中說,將一把非常鋒利的刀交給屠夫,讓他去殺生,其罪過肯定很大的,卻遠不如給一個人傳戒不給他介紹戒條的罪過大。

  另外,有些人認為傳授灌頂、傳授戒律不是很好嗎?怎麼會有罪過呢?這是因為如果他真正得到灌頂,而上師又沒有給他介紹所守持的戒律,之後他違犯了密乘戒,超過了時間沒有懺悔就會墮金剛地獄,犯密乘戒,超過3年不懺悔,後來再懺悔就很困難了,(密乘戒沒法恢復),一定要注意。灌頂對大家來講到底是有利還是有害呢?大家肯定認為這是上師的責任,不是我們的責任。雖然責任不在我們,但破戒的是我們,受害者是我們,所以灌頂之前一定要了知,灌頂就是受持密乘戒。雖然得到了灌頂可以被開許看密宗的法本,也可以逐漸地增長一些智慧,減少一些罪業,但是灌頂主要是受戒,護持好戒律才有意義。

  經過灌頂的一切儀式後是否得到灌頂了?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觀察。第一,灌頂者是否具備金剛上師的條件?第二,接受灌頂者是否有灌頂的資格?第三,金剛上師在灌頂的時候方法是否正確?以上三者缺一不可,否則就無法得到灌頂了。這三個條件可以用二因四緣來具體分析,只有具備二因四緣這六種因緣才能真實獲得灌頂。

  二因是什麼?二因即是相應因、俱生因。

  第一相應因:受灌頂者自身諸根要具足,風脈明點心能堪能,有聽聞、接受等能力,即自身的因緣必須要具足。

  第二俱生因:灌頂時所需要的一切條件,像寶瓶、佛像、甘露等要具足,而且是經過具德上師開光及加持過的。說到寶瓶,很多人認為只要插著孔雀羽毛的瓶子就可以成為法器了,其實這遠遠不夠,需要很多其它的東西,還需要金剛上師的加持。怎麼樣叫加持呢?就是有一定能力的人在某種物品裡面加入一種能力,沒有能力就像一個空水瓶,拿什麼倒入另外一個水瓶呢?又如何加持我們呢?

  比如我們平時喝的水只是解渴,但是加持過的水就有讓我們消除業障、增長智慧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並不是說念念經就有,如果念經就叫加持,凡是識字的人都能做到,不學佛的人念念經是否也叫加持?這肯定不行。要有一定修證的人才能加持灌頂用的法器。有錢的人可以買到外表莊嚴用金銀做的寶瓶,裡面也可以放很多名貴的藥物,這些只要有錢就可以辦到,但金子只是金子,根本沒有任何加持力。同樣,佛像開光、甘露水等很多地方都需要加持,如果是一個具德的金剛上師肯定具備這種能力,這樣俱生因就具足了。

  下面講四緣:第一個是因緣。修密乘的金剛弟子所要具備的條件叫做因緣,即具有信心及智慧的弟子。對接受灌頂的人而言一定要具有信心和智慧,要有正見,同時也要了解密宗的重要性和殊勝性。否則沒有信心坐在灌頂的行列當中,這樣因緣就不具足了,也不一定能得到灌頂。

  第二個,就是增上緣,是指具相的金剛上師。金剛上師是最殊勝的誓言,在灌頂當中作為金剛上師,本法的所有念修一定要圓滿。比如,灌大威德的頂,那麼大威德的生起次第、圓滿次第一定要修過,並能達到如量標準,咒語要念誦圓滿,而且最好親見本尊,至少要在夢中見過,有修行的覺受。

  總之,作為灌頂的上師,對於密宗的見修行等方面必須要有定解,而且要有一定的修行能力,才有灌頂的資格。金剛上師若沒有灌頂的能力,我們也得不到灌頂。

  因此,一定要觀察金剛上師,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人在不做任何觀察的情況下一窩蜂跑去灌頂,很不如法。現在這樣的人特別多,不觀察就去,後來又發現這個人不是真正的金剛上師,又誹謗上師,做種種不如法的事情,這樣很不好。

  第三個是所緣緣。金剛上師也是具德的金剛上師,我們自己也有信心,並且具有殊勝能力的灌頂物、咒語、等持等,是所緣緣。這是弟子和上師都要具足的。

  作為上師,灌頂時的觀想一定要到位。比如作金剛薩埵的灌頂,根據儀軌,一層一層的觀想以及咒語的念誦,乃至在運用寶瓶、甘露、水晶等灌頂物時,一個一個的觀想次第都要圓滿。而作為弟子,也要跟著上師的語言,逐一觀想。這樣全部做到才能得到灌頂。

  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尤其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不知道上師是否有灌頂的資格,上師念的是不是灌頂的儀軌,是否得到灌頂,這些都明確不了。在以前,尤其《課誦集》還沒有出來的時候,聽說有人念《大自在祈禱文》就給大家灌頂了,因為漢族人不懂藏文,他念什麼都不知道,反正一念完就說灌頂了,或念一些道歌就說灌頂,這樣就很麻煩。

  進一步講,如果身體在灌頂現場,心裡卻胡思亂想也是得不到灌頂的。我們的大恩上師在灌頂的時候,會講解每一個道理,如是一層一層地講解觀修,這樣很圓滿。否則,只是結一個善緣而已。

  第四個,灌頂儀軌等這些次第,以前前為因,而生後後故,前前的為等無間緣。也就是灌頂的次第不能顛倒,前面的灌頂和後面的灌頂,一個一個不能錯亂,但這不是我們的事,是金剛上師的事。

  以寶瓶灌頂為例,到最終弟子得受灌頂之前,上師的行為要圓滿,否則,離開前前的因,就不會有後後的果。首先是上師自己要修,修的時候,自己要入本尊壇城,觀想在幻化的本尊前接受灌頂;自己得受灌頂以後,在為弟子灌頂時,沐浴、懺悔、進入壇城等做完以後,再觀想本尊,為弟子作寶瓶灌頂:首先祈禱,中間真實灌頂,最後念咒語、將灌頂加持品融入弟子的身體等。這些結束以後,再進行後面的灌頂。

  後面的秘密、智慧、句義灌頂也是一樣,都要以前前作因、後後作果,這樣前前的就叫等無間緣。離開了這個緣,比如缺少關鍵的條件,或者次第錯亂,那就像議程不完美會導致會議無果一樣,也會令弟子得不到灌頂。當然,這也是金剛上師的事情。

  剛才講的二因四緣缺少哪一個都得不到灌頂,這些在經書中都講得非常清楚了。經書中有一個比喻:在古代一輛馬車有兩個輪子,如果缺少其中的一個,馬車就沒有辦法行走。所以說,這六種因緣中缺少任何一個我們也是得不到灌頂的。如果我們想得到一個真實的灌頂,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具足這六種因緣。不然,只是人家去你也去,去到那裡人在心不在,或者在現場走來走去,那樣肯定是得不到灌頂的,只能結個善緣。

  灌完頂後最重要的是護持戒律——護持密乘戒。

  智悲光尊者說:入密者只有兩條路,要麼很快成佛,要麼墮入金剛地獄,沒有第三條路可走。灌頂當中所發的誓言一定要做到,否則要犯密乘戒,墮入金剛地獄,這就太危險了。犯戒者很危險,金剛上師也有危險,除非他是佛菩薩。然而,對灌頂者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加行道凡夫也有資格灌頂,如果犯戒,上師沒有觀察弟子,他也有可能墮落。這樣的金剛上師,都有墮地獄的可能,那接受灌頂的人當然有墮地獄的可能。所以,灌頂前要了解密乘戒,灌頂後一定要護持密乘戒,這一點非常重要。

  別解脫戒、菩薩戒與密乘戒相比,雖然違犯別解脫戒過失很大,但與菩薩戒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如果違背菩薩戒,雖然也有極大過咎,但與密乘戒相比,也不足掛齒。密乘戒是三戒當中最嚴厲的戒律。破密乘戒的罪障特別深,決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學習密乘戒,並嚴格護持以絕後患。還有,如果違犯了密乘戒,一定要懺悔!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灌頂後還要護持密乘戒,問他灌了什麼頂,要守持什麼樣的戒律,也不懂,這樣稀里糊塗去接受灌頂很危險。

  與密乘戒相比,居士戒的戒律要求沒有那麼嚴格,對傳戒上師的要求也沒有那麼嚴格,破戒的後果也沒有那麼嚴重,很多人在接受居士五戒時,尚且會很慎重地選擇自己能接受的戒律來守持。對於密乘戒就更應該謹小慎微。但現在很多人都顛倒了。去年上師傳授居士戒的時候,很多人覺得力所不及,只受了其中一兩條戒律。但是一聽說有灌頂,大家就蜂擁而至,完全不考慮自己是否能守持密乘戒。密乘五條根本戒,內密十四條根本戒,你能不能護持這些戒律,這一定要選擇!

  有有些人認為,密法只有登地以上菩薩,或者八地以上的菩薩才能夠修學。這樣的說法證明其根本不了解密法。也有人說:「我圓滿地受持五戒不行,密乘戒也受不了吧。」密法主要還是針對凡夫眾生的,因為佛所制定的密乘戒是凡夫能夠做到的。如果嚴格要求自己後還做不到,暫時不受也可以。只要方法正確、如理行持,得到灌頂還是非常殊勝的。

  得到灌頂是進入密乘的第一個先決條件。我們真正修持密法,沒有得到灌頂,就像從沙子里榨不出油一樣,不會獲得任何成就。所以,灌頂是入密的第一步,了解灌頂非常重要。

  (四)儀軌講解

  下面開始具體講解儀軌。首先解釋題目:

  《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

  何謂捷徑,是指修這個儀軌能使人迅速與阿彌陀佛相應,從而現世獲得消災延壽等世出世間種種利益,命終後順利地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儀軌主要針對的是中下根弟子,中根人如理如量地按儀軌的要求觀修、念誦,念滿三十萬遍心咒便可獲得悉地(成就),下根人因聞思、信願尚淺,可以按儀軌的要求相似地觀修、念誦,以祈禱為主,成效也遠較一般的念誦顯著。

  蓮花生大士伏藏

  蓮花生大士的功德事業已廣為人知,是釋迦牟尼佛的身、觀世音菩薩的語與阿彌陀佛的意融合為一的化身,又稱為鄔金第二佛。在藏地,蓮師的足跡幾乎踏遍所有區域,予以加持,隱藏了許許多多甚深伏藏品,並授記開取時間,降伏所有鬼神,使他們立下金剛誓言。蓮師曾親口承諾未來乃至佛法住世期間一直以幻化身護持藏土百姓,並囑咐藏地十二地母不準外道入藏。所以藏地沒有外道的原因就是有十二地母護法神的護持。

  其實,蓮花生大士三身的游舞無量無邊,就這個剎土而言,也在包括百俱胝三千娑婆世界上下四方的三十六世間界以及分別的不同六道等處,示現名號、身體迥然有別的種種游舞,在我們這個南瞻部洲,他也是示現一身體、八名號(即八種神變、蓮師八變)、二十神變等不可思議的幻化,弘揚佛法。現今蓮師在妙拂洲中央銅色吉祥山蓮花光剎土上中下,以三種化身莊嚴安住著,在二十一個大羅剎洲每一處都顯示不同的名號、身態的幻化。以諸如此類為例,總之他的事業無邊,盡法界際。他昔日在過去諸佛時也現身於世,如今佛陀的這一聖教中,印度等地的大多數智者成就者也都是蓮師的幻變,對諸位持教者進行加持、攝受,在印度、漢土、香巴拉及銅色洲等種種領域以幻化的游舞廣泛弘法利生。

  蓮花生大士並非只是藏傳佛教承認,顯宗的經典也有明顯的授記。藏文的《涅槃經》中就說了:「我已滅度後,汝等莫憂傷,無垢彩湖中,較我勝士夫。」釋迦牟尼佛講,我入涅槃以後,你們不要憂傷,無垢彩湖——蓮花湖當中,比我還超勝的士夫。本來佛都圓滿,沒有超勝,「超勝」主要是指哪裡?就是釋迦牟尼佛主要是轉顯宗的法門,第一轉法輪四諦法門,第二轉法輪般若空性法門,第三轉法輪如來藏法門。蓮花生大士主要廣弘密法,從法的層次來講比較超勝,釋迦牟尼佛以報身的形象也弘揚過密法,比如在印度的米積塔傳授《時輪金剛》《文殊真實名經》,這些也是密法。還有《諸佛未來授記經》中也說:「我已滅度後,一百十二年,較我甚殊勝,名為蓮花生。」還有《無垢稱天女經》中也說:「十方三世一切佛,事業歸為一體相,殊勝稀有之佛子,生於鄔金西北隅。」「生於鄔金西北隅」就是指蓮花生大士。另外,顯宗的《秘密不可思議經》中也說:「賢劫三世佛,奇妙幻化身,稀有蓮蕊中,現為持明者。」「稀有蓮蕊中,現為持明者」也是指蓮花生大士。

  「伏藏」是蓮花生大士等大成就者,將與未來眾生有緣的法本埋藏在岩石、湖泊、虛空等處,尤其在無漏的大圓滿智慧上,並在伏藏品上寫明了將來被發掘出來的時間、發掘人的姓名、面貌等,在伏藏期間派遣空行母、護法神加以保護,在因緣聚合之際,有緣的掘藏大師便把這個伏藏品發掘出來,以利益當時及後來的廣大眾生。

  法王如意寶已經開取出來許多的伏藏品,有些已經供奉在大幻化網壇城當中,加持弟子的相續,同時也埋下了不少的為將來眾生預備的伏藏品,比如在扎西持林不遠的一個湖——玉隆拉措,法王如意寶去的時候也在那裡面埋藏了伏藏品。這個儀軌是蓮花生大士專為我們這個時代有緣的眾生所造的並加以伏藏,足見是契合我們大眾的根機。若沒有福德因緣,我們是遇不到這樣殊勝的法門的。

  為什麼要有伏藏呢?伏藏是非常重要的藏經方式,譬如說,如果在某一天出現了滅佛、戰爭、核戰爭、地球毀滅等災難時候,伏藏密法也是不會毀滅掉的。表面上看伏藏大師取伏藏時,在山岩、湖泊、虛空中取出,但實際上這只是伏藏的一個信息而已,真正的伏藏不需要外界的條件。我們以前聽到過法王如意寶在取伏藏的時候,有時候在空中手一抓就有一個伏藏出來,通過一個符號、一個條件、一個空行的代表等因緣在他的智慧中顯現了伏藏的儀軌、修法、經典等。這是蓮花生大師特有的、非常偉大的弘揚密法、續佛慧命的竅訣!依靠這個竅訣,藏密永遠不可能從根本上毀滅!除非眾生福報窮盡了,那就另當別論。

  伏藏品的內容非常豐富,既有修法、也有佛像、甘露、鈴杵等等。有時候,我們也看到伏藏大師取出(伏藏)的相片裡面,真可謂面面俱到。但最重要的是經書法要,經書法要裡面的一部分是灌頂的內容,一部分是與灌頂相關的修法,還有一些授記文——對未來的授記,還有一部分是修法儀軌,另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從前行一直到正行的一系列具體修法,總之是應有盡有。

  伏藏品的傳承非常清凈,是由蓮花生大士直接傳給伏藏大師。如果我們去聽這個法,修這個法,則蓮花生大士跟我們之間只有一個伏藏大師一人的傳承間隔。比如法王如意寶取的伏藏,通過法王如意寶傳下來,中間只間隔了法王如意寶一個人。從法王如意寶和上師們再傳給我們,間隔非常近,要麼一代、兩代,傳承非常清凈。傳承是一代一代的上師傳下來的,如果時隔長久,中間有被破戒者染污過,再怎麼修也修不出來,沒有絲毫的覺受和驗相。現在,此儀軌是從蓮花生大士直接傳下來,到列繞朗巴大師,再由法王如意寶傳給我們,其傳承非常清凈,加持非常迅猛,修法也容易相應。

  列繞朗巴大師取伏藏

  列繞朗巴大師是上師法王如意寶的前世,是蓮花生大士的大弟子多傑鄧炯,也就是降魔金剛的身化身、蓮花生大士的語的化身、金剛亥母意的化身。新龍人,是一位傑出的伏藏大師,顯現在家瑜伽士的形象,擁有非凡的證悟與神通事業,留下了二十多函論著和修法儀軌。《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這個儀軌是大師觀見機緣成熟,應蓮師的授記發掘出來的。

  「頂禮阿彌陀佛」

  凡造儀軌、論著,首先需要致以皈敬,以示內道著作,同時也祈禱消除造儀軌、造論的違緣。此處蓮花生大士也不例外,因儀軌以阿彌陀佛為本尊,故先頂禮阿彌陀佛。

  宗喀巴大師與麥彭仁波切分別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與《白蓮花論》(即《釋迦牟尼佛廣傳》)中開示,凡修儀軌,在修法前都應有所準備,概括二師的說法即:

  一、凈地設像:選擇一個白天無人畜等吵鬧散亂聲,夜晚無非人干擾的安靜清潔的地方方,把環境洒掃乾淨,接著選擇一個與修法儀軌相符的本尊像,安置於離自己有一尺到一米左右距離的佛案上。

  《撰集百緣經》中說:「掃地得五功德:一者自除心垢;二者亦除他垢;三者除去驕慢;四者調伏其心;五者增長功德,得生善處。」佛在此經中也宣說了,清掃經堂或佛堂所具有五種功德,我們供的佛堂、經堂,經常打掃就能獲得上面講的五種功德。一、自除心垢,即能遣除自相續的垢染;二、亦除他垢,意為也能去掉與之結緣的眾生相續中所具有的垢染;三、除去驕慢,驕慢的人高高在上,他們不屑於做這些小事,把自己抬得很高,只有恭敬的人才會去掃地。其實掃地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佛陀時代有一個出家人,聞法時聽前一句他就忘了後一句,講什麼都不記得,後來佛陀讓他去掃地,最後也證悟了;四、調伏其心,通過掃地很容易調伏自己的心;五、增加功德,掃地能增長很多福慧功德,最終往生善趣。自己家裡有佛堂,做功課、觀修前要打掃,這種習慣非常好。不然佛堂亂七八糟、灰塵遍布,對自己修法肯定會有影響,在非常悅意、清凈的地方觀修會很舒服,修法也很容易相應。

  打掃經堂就有非常大的功德。但相比之下,提供經堂的功德更為殊勝。關於提供經堂的功德,《廣戒經》云:「所謂實福者,有大果、大利、大威嚴、廣大義,若善男子、善女人,是行、是坐、是卧、其善根恆時增長。何人建造經堂,乃為七種實福之首。」其他經論也講了,這是轉梵天四因之一。現在有些道友把房子提供給大家學習和共修,功德是不可思議。這樣的話同時就具有福慧二種資糧,即聞思修行是智慧資糧,布施財物是福德資糧。如果我們有因緣有條件,能提供道場讓大家聞思修,功德非常大。不然我們很多房子只是空在那裡,甚至有的拿來造業,還不如給大家做共修的道場,佛經上講功德非常大。所以有條件的話不要吝嗇。現在有些學堂還沒有找到合適共修、學習的場所,有能力的人能夠提供的話非常好,而且福慧資糧都圓滿具足了,這樣的方便為什麼不去做呢?

  修法前應該打掃佛堂、道場,之後掛上阿彌陀佛的唐卡或畫像。用於觀想的佛像有幾點要求。第一,佛像上面除了正中的本尊——阿彌陀佛以外,周邊不要有太多的圖案,否則觀想的時候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果有很多佛菩薩,我們的視線很容易往外散,這樣就不能專心觀。現在單獨主尊的佛像也比較容易找到。第二,觀想用的佛像尺寸必須要符合《大藏經》里《造像度量經》所規定的標準。而且這個佛像一看就令人生起歡喜心和信心。憑藉個人的分別念畫的佛像是不能用於觀想。有些人自認為有藝術感,畫的佛像東倒西歪、標新立異,這種佛像不能用來觀修,一定要符合《大藏經》中所講的要求。第三,佛像一定要開過光,這樣才可以用於觀修。第四,佛像不能太小,最少也要有一肘高以上。

  佛像應掛在採光比較好的地方,既不能因逆光過暗,也不能因為光線直射而過亮。光線過暗,很容易昏沉;光線太亮,會刺激眼睛,無法入靜。

  佛像掛的高度,自己坐的時候,眼睛正對著佛像,不要仰視或者俯視,眼睛和佛像平視就可以了。有些人把佛像放得很低,自己坐的位置很高,這樣(俯視)看佛像就特別不好。以前去有些人的佛堂看過,他們放的佛像,坐的凳子高高的,佛像放在下面,這樣特別不好,不恭敬。佛像一定要恭敬,要放到高處。

  二、莊嚴供具。盡自己的能力供養,可在供桌上陳設五供或七供皆可。在供養圓滿後應誦《普賢行願品》七支供,關鍵以清凈心來供養。

  觀修時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佛陀已經遠離一切的貪執,為什麼我們還要在佛像前擺設供品?迎請的時候還要觀想很多的供品、還有潔白的蓮花以及月輪坐墊,有些人不知道其中的道理。的確佛陀已經遠離了一切的貪執,所有的供品在佛陀面前無一例外都是無生大空性。那我們觀想這些供品,抑或做真實供養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呢?第一,觀想這一切供品,是為了使我們對本尊生起恭敬心,觀想的供品越聖潔、越豐盛,越能引發我們對本尊的恭敬及尊重。比如,家裡面來了貴客,我們一定把客廳打掃得乾乾淨淨,準備精美豐盛的食品。何況我們要迎請佛陀三寶?第二,它可以讓我們迅速地積累資糧,凈除業障。

  三、入座皈依:首先選擇舒適的坐具,然後以毗盧七法而安坐。即①雙足跏趺坐或半跏趺坐,實在不行,可以先散盤;②身體不能前屈或後仰,需端身正念,坐的時候東倒西歪,這樣的話不是很好。;③兩肩平齊,自然放鬆;④頭部不可歪斜,也不要抬頭或者低頭,下巴微微往內收,自鼻至臍保持端直;⑤眼睛不應太開亦不應太閉,視線垂注鼻尖;⑥雙手結定印,即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左右兩個拇指對好,定印要放在肚臍處;⑦舌抵上齶,出入息自然,漸至微細。具足此七法而入座皈依。

  《金剛幔續》中說:「在安樂卧具上安坐之後,雙目垂視鼻尖,鼻尖與肚臍對直,雙肩平齊,舌抵上齶,唇齒自然放鬆。在這之後遠離粗息。」總之,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要放鬆,不能緊張,因為我們緊張的話就沒辦法安靜下來。無論修什麼樣的法,就是前行也好、正行也好,一般情況下都是坐這個姿勢。如果我們躺在床上或者坐在沙發上、凳子上不盤腿,這樣修行心不太容易入靜。很多人修法就拿一個凳子,不想盤腿就坐著,當然腳有問題就另當別論。能盤腿還是盡量盤腿,對自己的入靜有很大的作用。因為心的清凈跟時間、坐姿有關。為什麼與時間有關?比如,在佛菩薩的節日、在日食、月食這個時間——今天是釋迦牟尼佛的節日,也是釋迦牟尼佛帶領十六阿羅漢等眾眷屬降臨的日子,所以說功德非常大,也有講是九億倍的功德。還有今天又是日全食,功德也很大,在經續當中講有十八億倍的功德。在《時輪金剛》裡面也講,這個時間我們人體氣脈的智慧氣增盛,做任何善法功德增長非常迅速。在日全食能共修是最好的,一定不要浪費這個時間,一年可能就一天(這樣)的時間,從下午六點多到十一點多,時間你們可以查一下。這段時間,你們可以在家裡面或者和大家一起共修,功德不可思議,一定要珍惜。還有(心清凈)與坐姿有關,所以應以毗盧七法坐式,在密宗裡面講「身直則脈直,脈直則心直」。心正直就是心裏面沒有太多的雜念,這個是身體的要求。

  打坐時,為了避免昏沉、睏倦,坐姿很重要。我們坐的時候,後面稍微墊高一點,坐的位置不要太低,在陰寒潮濕的地方也不行的。同時衣服可以穿得單薄一些,比如冬天的時候有些人開著暖氣還穿著很厚的衣服,感覺太溫暖肯定容易昏沉。還有選擇坐在光線較強的地方,明亮的地方。光線弱,很容易昏沉,觀想的時候也容易模糊不清。

  如果不明白打坐的方式,就會有很多分別念無法壓服。如果知道正確的打坐的方式、方法,通過身體的毗盧七法,口的調息方法(排氣法),意的發菩提心並祈禱上師的加持,從身、口、意這三方面調整打坐的方式,肯定能調伏分別念。這樣的方法是歷代高僧大德修行的體驗,如果我們依教奉行,分別念慢慢會減少。

  四、積資凈障:以積累資糧、懺悔業障的發心頂禮、念佛號、布施、持戒等行為來希求修法。

  五、三事求加持。滅除不敬上師等邪見,生起恭敬上師等正見,並且遣除一切內外各種障礙。

  六、觀想聖尊。

  觀想還是有觀想的次第方法的。

  我們放好佛像、擺好供品後,以毗盧七法坐在佛案前,再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地凝視佛像。心裡對佛像生起歡喜心,祈求加持攝受。同時,默記佛的殊妙相好。觀想佛像也有一個順序,首先觀看頭部,再觀看右手,之後再觀看左手,接著再看右腳,然後再看左腳。有時候看佛的全身,有時候看佛的面部,有時候看佛的手部、法衣、缽盂等等,心裏面必須觀想得清清楚楚。

  我們觀想時,心裡不要有其他雜念,讓意識和眼識都像融入佛像一樣非常專註於佛像,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佛像就會慢慢地在心裡顯現出來,那個時候就閉著眼睛不看佛像,看能不能顯現出來。如果不行,那就睜開眼睛繼續看佛像。直到眼睛閉起來能夠觀清楚為止。

  應注意的是,佛像是佛身相的代表,通過觀想佛像來憶念佛的真實相好。因此,不能把佛像觀成死板的一個畫像或者照片,而是蘊含了無窮的智慧、功德與加持的力量。同時,佛像要觀成如彩虹般如夢如幻、內外通透的佛的真身,而不是扁平實有的。如幻如夢的就好像虛空中的彩虹一樣,雖有顯現但沒有實體,現而無有自性,就像夢境一般,夢境中有山河大地和各種各樣的形象,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內外通透就是指觀想佛像時不能有血肉、內髒的感覺,是通透的,像水晶一樣。

  另外,觀想月輪上的種子字,也用同樣的方法。先寫一個標準藏文的咒輪,咒輪發光,要把在月墊上的咒輪排列觀想清楚。其他本尊觀想的方法也是一樣。

  觀想越明朗清晰,修法的力量就越強大。當能把阿彌陀佛的眼睛觀想得黑白分明的時候,說明已經觀想得比較清楚,要達到這樣的標準不是一兩天的工夫。按照密宗正規的修法,生起次第一般要修六個月。這期間,如果按照經書裡面所講的方法努力精進去做,完全可以觀想得非常清楚。

  我們要有恆心,一定要堅持觀,不要觀想一兩天觀不了就放棄,這樣不行。很多人都說觀不清楚,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好好地去觀想,觀想一會兒就放棄了;原因之二就是我們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沒有清凈,所以觀不起來,業障清凈了肯定觀想得起來。業障沒清凈前要運用正確的方法去觀想,不懂方法肯定不行。如果真正能夠觀想清楚佛像,一剎那可以遣除我們很多的罪障。

  所以,修行一定要克服重重困難,一定要堅持,多練多看。看的時候要看清楚,有時候從整體觀,有時候從局部觀,頭部細節、身上的三法衣、缽盂等等。最後閉上眼睛也能看清楚。

  


推薦閱讀:

=賀農曆11月17日,阿彌陀佛聖誕!~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第十六講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選讀》講記
阿彌陀佛法王和顯教、密教的關係
阿彌陀佛與光明

TAG:捷徑 | 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