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一通鑒足矣--資治通鑒,解開人類規律的核武器》4

《人生讀一通鑒足矣--資治通鑒,解開人類規律的核武器》

第22節

作者: 蕭度

  秦王很奇怪,與甘茂在息壤相見,問怎麼回事。甘茂說:我們要打的地方,其實不止是一個縣,相當於地級市,一時半會是打不下來的,要是不能在短時間內打下來,朝中反對我的人就會出來阻撓這次行動。當年,曾子的母親在織布,一個人跑來說:曾媽媽,你兒子殺人了。曾母不相信:我兒子這麼好的人怎麼會殺人呢,你們胡說。過了一會,又有人跑來了,不好了,不好了,你兒子殺人了。曾母吃驚得不敢響了,接著又有一個人跑來說:你兒子完了,殺了人了,等著官府來抓吧。曾母一聽,嚇得扔下機子跳牆逃走了。臣的為人,怎麼能和曾子相比呢,所以,如果他們再三講我的壞話,您總有一天要動搖的。秦王說:不會的,不會的。甘茂說:不行,除非我們訂個約定,當年樂羊伐中山,回來魏文侯示謗書一筐,沒有君王的堅定支持,樂羊這麼能成功呢!於是,二人就訂了個約。

  後來戰爭沒有進展,秦王果然受影響要動搖收兵了,甘茂以息壤之約提醒,秦王醒悟,改為增兵,終於大破韓軍。

  甘茂的成功,與其說是做事的成功,不如說是做人的成功。

  我經常在關注一些人成功的因素,從政治、軍事到財界等,包括今天影壇歌壇一些我們熟知的明星,我覺得其中相當一些人的成功並不是因為他的業務能力有多出色,而是他們做人方面的確有其可取之處。

  在很多情況下,我覺得會做人比會做事更重要,因為相對而言,事是死的,人是活的,事情只要你處理態度正確,多數還是容易解決的,不能解決也可以請教別人,所以做事主要還是方式方法態度的問題,而很多事的難易又是有人為因素在裡頭。

  這裡的甘茂,雖然能幹,如果秦王不繼續給他機會呢?豈不是要半途而廢變失敗嗎?在人際關係複雜的地方,做人遠比做事重要。有的人即使業務很好,得不到領導的支持,又有什麼用呢?像古代的吳起,選擇了一次又一次的出走,最後,還是慘遭殺戮。當然以吳起的智慧,我認為他不是不懂做人,而是不想那麼地做人。

  有時候,做人和做事又會有衝突,不成互補。比如,你要做事就會得罪領導,不得罪領導又無法做事。那只有看你自己要什麼或者怎麼平衡了。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時間裡,國家利益和民眾利益往往不是領導關心的內容,會做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會做人,你是替誰服務的比你的服務質量重要。現代社會呢,我不知道,大家自己看著辦了。

  呵呵,說了半天,就一個意思:會做事,更要會做人!

日期:2010-05-30 09:06:27

  ●●61.曾母跳牆的教訓----要把90%的精力花在弄清事實上  前文當中,甘茂講了一則曾母跳牆的故事,文字不多,卻具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

  曾母為什麼跳牆呢?很簡單,她以為兒子殺人了!她看見兒子殺人了嗎?沒有!她是怎麼知道兒子殺人的呢?因為有三個人都來跟她講同一件事---她兒子殺人了。

  可見,一個人的判斷是多麼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特別是在沒有必要提高警惕的情況下,當事人沒有條件親眼目睹的時候,一個人的信息主要依靠中間渠道傳播,一旦傳播渠道蒙人,那麼,判斷就會出現錯誤。如果事情發生在一個普通百姓身上,後果往往有限;但是,如果當事人是一國之主呢?這讓人想起餓死幾千萬人的放衛星運動,只要簡單地深入群眾去調查,就可以知道真相,卻因為具有決策權的人深居雲深處,在某些心術不正、個人利益至上的陰險小人的引導下,下出了截然錯誤的結論。在這件事情當中,難的並不是方法,而是獲取事實,因為事實被人為歪曲雲遮霧罩了。

  在平常的生活當中,為什麼有些人容易上當受騙?因為他不知道事實真相。為什麼那麼多人會發生矛盾誤解?因為他要麼自己誤解,要麼受別人影響而誤解。

  我認為,只要能夠弄清事實,這世界上多數矛盾問題都可以輕鬆地解決。

  所以,陳雲說過:要把90%的精力花在弄清事實上。這句話說得非常了不起,其實大多數問題往往產生於沒弄清事實上,採取措施恰恰不是最難的事情!這句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牢記的!

  那麼,怎樣才能有助於我們弄清事實呢?我覺得前人已經教導我們好多了: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為什麼我們很多人總是做不到呢?主要是因為我們的修養,自信,剋制力等等健全人格和態度方面有問題。

  所以,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處世態度比培養能力更重要,能力有限,可以藉助他人的力量,人格不健全,卻會給自己和社會帶來傷害,很容易的事情也會變得複雜。

日期:2010-05-31 15:57:12

  ●●62.人才不論出身學歷,好用就是硬道理----話說孟嘗脫險

  這年頭有個偏見,似乎一談到人才,就想到什麼名校高學歷,要是博士海歸,更加以為是人才,持有這種偏見的人,我估計往往自己在這方面能力比較欠缺,內心深處信心不足,以至於盲目崇拜。造成這種局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乃是我國國情,由於我國企事業單位不同於民營企業,招人方面做不到量才使用,只好退而求其次,搞一刀切,按學校學歷取材,免得眾口難調,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下策,結果在社會上加劇了某種畸形的觀念。

  事實上,學歷不等於能力。

  我把不管實際需要,以這種思維來招人的企業主,稱之為現代袁紹。為什麼呢?先看看袁紹是怎樣一個人:

  ---當董卓的猛將華雄切瓜似地把袁紹身邊的大將咔嚓了時,袁紹陷入苦悶,深憾顏良文丑不在身邊,這時,關公跳將出來:待俺去收拾了他!袁紹問:你什麼學歷?關公道:俺小學畢業!袁紹道:你奶奶的耍俺啊,滾一邊去!倒是曹操講究實際,建議: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並倒酒一杯遞給關羽壯行,關羽道:慢,先待俺去廢了那鳥人。結果酒尚未冷,關羽已提華雄腦袋進賬。要是按照袁紹的邏輯,關羽連上陣的資格都沒有,豈不是錯過了這個大好將才不說,更壞了大事。

  所以在用人上面,我特別欣賞家電巨頭海爾的一句名言:賽馬而不相馬!這句話我是讚不絕口啊,說得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其實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人才,我認為的人才標準就是:有用的就是人才!什麼高學歷啊等等,只代表專業資歷,不代表能力。

  所以,作為一個管理者要放棄成見,根據實際需要來不拘一格用人才。

  下面我們來看看孟嘗君的用人術:

  孟嘗君是齊國皇族,自然有實力廣招門客,和廣大民眾貧困潦倒相比,可見那時豪門佔有財富的程度。但孟嘗君招人不拘一格、不分貴賤,待遇方面,更是讓人佩服,連門客吃得都和他一樣,深得天下人望。

  當時的秦昭王對他也很仰慕,以交換人質的手段請他相秦,但是不久有人說:孟嘗君既然這麼賢,又是齊國貴族,他考慮問題必定先齊後秦。秦王於是決定殺掉他。

  就這樣,一場解救行動開始了。

  孟嘗君託人向秦王寵姬求救,寵姬的條件要求得到孟嘗君的白毛狐裘大衣。這下為難了,因為孟嘗君的那件大衣早就獻給秦王了。雖然如此,孟嘗君平時慷慨大方,手下多奇能異士,還是有人設法鑽進秦王的寶庫把它偷了出來。於是,寵姬言於秦王,放歸孟嘗君。不久,秦王又後悔了,派人去追回。孟嘗君星夜奔到邊關,誰知太早,關門緊閉,無法出城。按關法只有雞叫了才開。這時離開關時間還早得很,孟嘗君憂心如焚。這時,門客中有個善於雞鳴的人,裝雞叫了起來,引得附近的雞都跟著起鬨。於是,關門大開,孟嘗君終於逃回齊國。

  我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諷刺孟嘗君用的是一幫雞摸狗盜的人,我覺得真是無聊透頂,難道讓那些士大夫去做這些事嗎,他也不想想,自己每天吃的白米飯,還是滿身臭汗的農民用糞肥澆灌出來的呢。

  其實,所謂人才,就是適用的人能用的人,何必在乎學歷,何必在乎出身,好用就是硬道理!

日期:2010-06-01 20:09:48

  ●●63.請動用你的智慧去改變局面----資源整合的力量:公孫戌說孟嘗君

第23節

作者: 蕭度

  孟嘗君出使楚國,懷王送給他一張象牙寶床。護送牙床的登徒直很害怕,他怕萬一牙床損壞一點點,就是賣妻賣兒都賠不起。於是他找到孟嘗君的門客公孫戌,提出只要讓他免於這個任務,願以祖傳寶劍相謝。公孫戌答應了,他去對孟嘗君說:「那些小國所以紛紛邀請您去相國,是因為您的仁義、清廉,能夠賑濟貧困,存亡繼絕,但您現在剛到楚國就接受牙床,那麼,你要去的其他國家就會苦惱給您準備什麼的寶物啊?」孟嘗君聽了,很受震動,於是拒絕了楚國的牙床。

  這個故事裡,登徒直的資源是祖傳寶劍,公孫戌的資源是他和孟嘗君的關係和自己的智慧。登徒直想要的是取消任務,公孫戌想要的是寶劍,孟嘗君想要的是名譽。當都只是個體行動的時候,誰的需求也得不到滿足,當資源整合到一起的時候,各得所需,皆大歡喜!

  所以,聰明的人要懂得利用資源去解決問題,實現自己的目標。

  商業中尤其需要這樣的整合,提高整個社會的效率。

日期:2010-06-13 12:54:50

  ●●64.人人言利國危乎----孟子見梁惠王

  孟子見梁惠王,王說:「老頭,不遠千里而來,不知為吾國帶來什麼好處?」孟子道:「何必言必稱好處呢,如果大王您,光想著為自己的國謀好處,您的臣子光想著為自己的家謀好處,您的老百姓光想著為自身謀好處,人人言利,這個國家就危險了。其實仁義才是最要緊的,從來沒有講仁的人拋棄父母,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王曰善。

  這是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

  孟子說得對嗎?從理想的角度而言,他說得沒錯,就像要實現某個主義一樣,要大公無私,不要自私自利;但是從現實的角度而言,他的話其實是廢話,好比人叫人去掉私慾一樣的道理,根本是不可能的。

  人之趨利,就像水有重力而趨低,是其本性。

  在權力集中專制的國家,從長期來看,權力有多集中,社會就會發展到多腐敗,有權的靠權力為自己牟利,沒權的攀附權力為自己牟利,趨利是最正常不過的人性現象,即使在我們身邊,一個微不足道的科長,也是如此,媚上欺下,借用其微細的一丁點權力,也要為自己搜刮,趨利之無情、冷漠、貪婪,讓人對社會感受著一種毫無希望的悲哀,而在某些地方,還在進行著自欺欺人式的國學教育:「人之初,性本善......」,善嗎?回答這些可笑行為的結果就是無情地滅亡。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人性趨利,因為人性無法消滅,趨利的慾望既是罪惡之源也是幸福之源,而在於權力制度對趨利行為的獎懲,可以說,在專制制度下,少數人掌握權力,人人趨利的結果必然是利於少數人而不利於多數人,則國危,這是必然的無可更改的命運,孟子講仁義,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在民主制度下,權力屬於多數人,人人趨利的結果是利於多數人而不利於少數人,則國興矣!

  趨利的慾望是人類社會的發動機,有慾望,才有追求、創造、勞動、鬥爭,沒有慾望,人類社會等同於木石的世界,一片死寂,千年如一矣。

日期:2010-06-13 13:36:35

  ●●65.孟子的偉大----民心是成大事的法寶

  燕國內亂,君相相爭。

  齊王問孟子:「我想吞掉燕國,可以嗎?」孟子說:「如果燕國的老百姓希望這樣,那你就去吞掉吧;如果燕國的老百姓反對,那你就放棄。」

  孟子的衡量標準就是:民心。

  無疑,孟子是偉大的,把民心抬到如此的高度,非常了不起。而幾千年的歷史,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證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

  民心為什麼如此重要呢?因為,民眾是一個國家絕大多數人組成的最大的利益趨同集團,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根基,蘊藏著最強大的力量。

  而其實,這個集團一樣是趨利避害的。當你給予它好處,出於趨利的本性,它就會擁護你,你就會獲得一個國家最強大最根本力量的支持,你就是最強大的;當你剝削它傷害它,它就會離你而去,你即使再強大,在民心面前,也是紙老虎而已,因為在一個國家內部,最強大最根本力量選擇反抗的時候,註定一切它的對立面都將被橫掃。

  民眾的利益是一個政權生存的根本,所以民心是至上的。

  對於企業而言,民眾的支持也是它生存的根本,所以,以服務於民眾創建企業,是其生命力的保證,是不可逆轉的主流,大勢。

  在民主制度下,由於民眾是國家的主人,所以其得民心是先天帶來的基因。

日期:2010-06-13 18:12:12

  ●●66.高薪不能養廉的真正原因----在於逃過懲罰的可能性大小,而不是貪腐成本

  在權力缺少制約的情況下面,高薪相對於貪腐收益而言,是微不足道可以忽略的,所以,這種情況下高薪不能養廉;在權力受到制約的情況下,高薪會增加貪腐的成本,似乎會有效果,但問題是反過來想,底薪就會增加貪腐的可能嗎,那麼如何來解釋毛時代的廉潔呢,相對而言現在是高薪更腐敗啊。

  所以,我覺得高薪養廉是個假象(暫不討論極端的底薪),關鍵的原因在於-----權力只要有一點不受制約,它永遠會給你製造腐敗的機會,會一次次地源源不斷地給你帶來誘惑,一次次地考驗你的自控力,而自控自己簡直如逆水行舟,經得住幾次考驗沒有問題,但是伴隨特權而來的是自始至終的誘惑,源源不斷存在的誘惑趨勢,只有打擊力帶來的恐懼才是抵禦誘惑的真正盾牌,收益成本比再怎麼著,只要存在逃脫懲罰的機會,收益成本比在各種誘惑面前都是沒有多大作用的,這才是高薪不能養廉的秘密。

  其實,決定腐敗的不是收益-成本比,而是權力不受制約的程度帶來的逃過懲罰的可能性。因為在不斷的各種各樣的誘惑面前,成本收益比是不足道的,在誘惑的衝動面前,太容易被拋到腦後了,哪怕只是一次不值錢的誘惑,你一時喜歡導致的衝動足以讓你忘記收益成本比。

  結論:只有逃過懲罰的可能性大小才是真正的決定因素。

  結論:只有逃過懲罰的可能性大小才是真正的決定因素。

  結論:只有逃過懲罰的可能性大小才是真正的決定因素。

  而逃脫懲罰的關鍵在於特權大小、靠山關係網等,而不是成本,在保護網面前,貪腐是不需要成本的。

  這個結論,就可以解釋清楚毛時代廉潔的原因了。

日期:2010-06-23 19:32:21

  ●●66.利益使人瘋狂---趙武靈王感情用事的後果

  有句話叫「久病床前無孝子」,就是說,即使是你的親生父母,當他們的健康在不斷吞噬掉你的利益的時候,你也會有失去孝心的一天。這種情況,在貧窮的古代社會,是非常普遍的;現代社會,富裕一點的地方還好,貧窮地區,照樣非常普遍。這是利益驅動的被迫選擇。

  所以,總的來說,物質是道德的支柱,撇開利益講道德,如空中樓閣。

  生活中一些普通的利益,尚且可以使親情淪喪,那麼,巨大的利益呢?

  好色是每一個正常男人的天性,今天的男人是這樣,二千年前的趙武靈王也不例外,其實,人性的慾望大致相同,不論古今中外。與我們普通人不同的是,趙武靈王貴為國王,當然,喜歡國中哪個女人都可以輕鬆得到。趙武靈王迷上了一個女人---吳廣的女兒孟姚,史稱吳娃,那是公元前310年,迷得可謂一塌糊塗,「為不出者數歲」,不知是不出宮門還是不出遠門。後來吳娃幫他生了個兒子趙何,趙武靈王鍾愛至極。到了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廢掉太子章,傳國於小兒子趙何,自己做太上皇,號稱主父。從時間上推斷,趙何最多十歲左右。

  順便分析一下,為什麼說女人是禍水呢?因為男人為了喜歡的女人,容易失去理智,感情用事,形成新的利益格局,造成得失雙方的爭奪與仇恨,釀出禍患,特別是在巨大的權力或經濟利益當中,鬥爭尤其激烈。所以,做人千萬要理性,不可感情用事。因為感情喜好下的選擇,往往不講究公正合理有用,從而與原來的勢力或客觀衝突,產生不可預計的後果。

  趙武靈王就為他的感情用事付出了致命的代價。

  太子趙章是個強壯驕奢勢力龐大的人,失去王位後,心理極度失衡,一心想要殺死弟弟趙何,奪回王位。大臣李兌覺察到這個情況,再三提醒趙王何的輔相肥義和叔叔公子成。

第24節

作者: 蕭度

  有一次在開御前會議時,趙武靈王看見大兒子向小兒子朝拜時的抑鬱之態,心裡感到非常難過和愧疚,盤算著把趙國一分為二,讓大兒子也得到王位。但是,還沒等到他的想法實施,事情就發生了。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攜同趙何,出遊沙丘,分別住在兩座行宮。趙章和他的黨羽認為機會成熟,採取行動,假傳太上皇命令,召喚趙何進宮。趙何的侍從信期按肥義的囑託,先行通知肥義,於是肥義先去,中伏被殺。信期立刻動員戒備,雙方血戰。恰巧趙成、李兌,從首都邯鄲率軍趕到,再火急徵調附近駐軍參戰,趙章不敵,逃到趙武靈王處,趙武靈王把他藏在行宮之內。大軍進入行宮,搜出趙章處決。事後,公子成和李兌非常害怕,兩人商量道:「我們包圍太上皇的行宮,是大逆不道的死罪,一旦撤圍,我們全家都要被殺頭。」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下令行宮人員:「先出來的有賞,後出來的格殺。」宮人們霎時間一鬨而散。趙武靈王也想出宮,卻被阻在宮門之內。廣大的行宮之中,只剩下他一個人,沒有伴侶、沒有飲食,飢餓難忍之際,只好爬到屋檐樹上,搜索鳥蛋或剛孵出的雛鳥下肚。這樣支持了三個多月,凡是可以吃的東西,全都吃光,最後竟活活餓死。英武一世的趙武靈王,就這樣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利益,有時就是殺人的刀。太子章為了王位的巨大利益,想要殺死自己的弟弟,結果自己丟了性命不說,還害許多人送命;公子成和李兌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把趙武靈王活活餓死......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的選擇,利益使人瘋狂。

  在現今社會當中,為了利益殺人、打架、親人反目、道德淪喪......天下之大,數不勝數。

  所以,有一段這樣的話「金子!黃黃的、閃光的、寶貴的金子!...這麼多的黃金,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高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啊!你們這些天神啊,為什麼要給我這些東西呢?啊!它會把你們的祭司和僕人從你們身旁拉走,把壯士頭顱底下的枕頭抽走;這黃色的努力可以使異教聯盟,同宗分裂;他可以使受詛咒的人呢得福,使害著灰白色的癩病的人呢為眾人所敬愛;他可以使竊賊得到高爵顯位,和元老們分庭抗禮;它可以使雞皮黃臉的寡婦重做新娘,及時她的尊容會使那身染惡瘡的人呢見了嘔吐,有了這東西也會恢復三春的嬌艷......」

  黃金,就是利益的代名詞。

  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詛咒?

  因為,利益左右人們的行為,它可以使人瘋狂!

日期:2010-06-29 22:15:17

  ●●67.實用才是硬道理,求實利不要圖虛名----趙武靈王易服

  趙武靈王考慮到趙國是四面受敵之地,想要壯大騎兵的力量來加強軍事實力,他發覺胡人的服裝很有利於發展騎兵,決定先從自身帶頭做起,然後讓百姓改穿胡服練習騎射。這一決定遭到國人的反對,包括公子成這樣的重量級人物,公子成認為:我們才是文明之邦,應該讓那些蠻夷來仰慕學習,怎麼反而我們去模仿他們的穿著呢。於是,趙武靈王從趙國的形勢需要,對之進行了耐心的說服,公子成明白了這樣做的意義後,也帶頭穿起了胡服,使趙王的易服改革得以順利實施。這樣一來,趙國的軍事力量得到了大大的加強,很快嘗到了甜頭。

  趙武靈王的確是個很有魄力和自信的人,在實際需要面前,他可以打破形式的束縛,打破面子的束縛,專註於實利,我覺得這樣的人才是容易成功的人。

  在這社會上,有的人特別注重面子,為了面子可以犧牲實利,打腫臉充胖子;有的人注重形式,為了形式可以放棄內容;有的人拘泥於習慣性思維,很難根據實際需要靈活改變自己的觀念。。。這些人往往不是第一流的人才,成不了大氣候,即使開端順利,到一定時候就會撞牆。

  面子是很重要,但當它與實利發生衝突的時候,必須犧牲面子,切不可犧牲實利來成全面子,這樣會得不嘗失,經常做這樣事情的人,才是真正的傻子,因為他在做減法,與成功背道而馳,這樣的人往往表面聰明,實質上愚蠢且骨子裡缺乏自信。

  不管白貓黑貓,會捉老鼠就是好貓,發展才是硬道理。真正想要強大自己的話,哪裡都可以發現值得他學習的東西,即使在卑微的地方,即使在他的敵人那裡,即使在他的手下敗將身上。

  敢於打破那些虛假束縛,直指實利的人,具有成功者的根基。

日期:2010-07-05 16:54:25

  ●●68.權力乃利益之母,利益乃陰謀之母,可知,權力是陰謀的奶奶----話說燕王讓國

  燕易王死後,燕噲即位,任用子之為相,子之看到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進行得都很順利,又看到燕噲軟弱無能,就長了野心。這時,齊宣王派蘇秦的弟弟蘇代出使燕國,本來蘇秦就與子之有姻親關係,蘇代也與子之交好。燕王問蘇代:「齊宣王是什麼樣的人?」蘇代說:「肯定不能稱霸。」燕王說:「為什麼?」蘇代說:「他不信任他的大臣。」蘇代這話是欺騙燕王讓他信任子之,結果燕王加強了對子之的信任。事後,子之贈送蘇代了兩千多兩銀子。子之的黨羽鹿毛壽對燕王說:「人們都說帝堯很賢明,因為他能把天下讓給別人。現在您要是把燕國讓給子之,這樣您就和帝堯有了同樣的美名。」燕王於是把國家讓給子之,子之掌握權力。有人進一步說:「大禹曾經要把天下讓給益,但是讓自己的兒子啟參與國家管理,禹老的時候,說啟不足以領導天下,把天下傳給益。結果啟聯合故舊殺掉了益,奪取天下。天下人說禹名義上把天下讓給益,實際上讓啟自己奪取。現在大王您把國家交給了子之,但是官吏都是太子的人,您是名義上給子之,實際上太子管事。」於是燕王把俸祿在三百石以上的官印全部收繳,交給子之。子之開始面南背北,象國君一樣地處理政務,燕王老邁不聽國政,反而象臣子一樣聽命於子之。

  人搞陰謀是為了什麼?利益!主要就是為了利益,雖然也有人做損人而不利己的事,只是為了讓自己心中痛快----這也許可以算作精神上的利吧。

  利益主導行為,陰謀也好,謊言也好,都是包涵在行為裡面的東西,是利益催生了他們,所以說利益是陰謀的媽媽。

  為什麼權力場上多陰謀,因為權力乃利益之母,權力決定了利益,所以說權力又是陰謀的奶奶。

  利益越大的地方,越是容易製造陰謀的地方,為什麼說樹大招風?就是這個原因。

  那麼,是不是一個人要是發了大財,就容易不安全?其實應該是這樣的。所以要保障利益所有者的安全,就要加大法治的力度,根本在於權力對其的支持程度。

日期:2010-07-05 17:12:07

  ●●69.利用自己的資源,藉助別人的力量:成功不見得一定要自己能力強---燕昭王復仇

  燕國內亂,民不聊生,齊軍長驅直入,瞬間山河破碎。

  本來指望齊軍救民於水火,誰知帶來的是新的災難,於是,燕人轉而選擇抵抗,奮力將齊軍趕走。燕昭王經歷了無數坎坷與鬥爭,就在這個時侯繼承了王位,可他面臨的是一個爛攤子。燕昭王痛定思痛,決定一邊弔死問故,收拾民心;一邊廣招賢才,富國強兵。在重金懸賞、舉國努力之下,很多人才紛紛投奔燕國,其中就有樂毅---後來諸葛亮在隆中自比的兩個人「管毅」中的後者,可見這是一個什麼樣猛人。前者是管仲,更是一個中國歷史上的超級牛人。

  在燕國君臣的發憤圖強共同努力之下,三十年後,樂毅率領燕軍攻入臨淄,破齊國。燕昭王完成了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復仇,可謂強人。

第25節

作者: 蕭度

  我覺得一個領導者的成功,首先源於他的態度和胸襟。很多正確的做法並不是很難的事情,比如:用人唯賢,按勞分配,公平執法,安撫百姓......,難的是領導者缺乏一個好的態度胸襟,來允許這些正確的措施的存在。態度其實比能力更重要,因為這世上真正的難事只是極少數,只要有好的態度,人們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成功。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做不到呢?往往是因為惰性好惡,喜歡放縱而難以自控。燕國的復興可以說是從燕昭王的態度開始的。

  有了好的態度,其次就是要講方法,極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懂得利用自己的資源:每個人不可能面面俱長,自己沒有某些方面的能力不要緊,但你要能利用好你的資源去換取那些東西,包括引進人才;每個地盤也不是什麼都有,這就需要你利用好自己的資源去獲取。

日期:2010-07-07 18:35:56

  ●●70.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權力越大的地方,越要小心用人,因為權力有放大效應----燕昭王父子的差距

  樂毅指揮以燕為主的多國部隊攻破齊國,為燕國報了齊國的破國之仇,除了還有兩座小城攻了三年都沒有解決,功勛之高,無與倫比。有人向燕昭王說:「七十多座城池一下都攻下來了,怎麼兩座殘城總拿不下來,這樂毅有野心,在收買齊人之心,想要做齊王,大王你要想辦法收拾他。」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奇怪,哪怕你貢獻再大,人品再好,照樣有人要搞掉你。燕昭王聽後,辦了個大酒會,把進言的人叫來,訓斥道:「當年燕國國破家亡,我痛徹心肺,招募賢才,想能成此大功者,當和他共享王位。今天樂毅幫我達成這個願望,就算他當齊王,也是應該的。。。」說完,當場把進讒者處死,並以王家規格大獎大尊樂毅家族,封樂毅為齊王。樂毅堅辭不受,感激涕零,願以死報。燕昭王的舉動,讓天下君民都感到敬畏,沒人敢打燕國的主意。後來,燕昭王去世,兒子惠王即位,這惠王早先就不喜歡樂毅,齊人趁機散布謠言,說樂毅有野心,要做齊王。燕惠王就派騎劫接替樂毅,樂毅害怕被殺,就逃往趙國去了。結果在騎劫帶領下,燕兵慘敗,被趕出齊國,惠王后悔不已。

  燕惠王一個心胸狹窄的決定,導致損失慘重,反觀燕昭王英明的處理方式,其心胸氣度令人敬佩不已。

  有時候覺得人類真是奇怪的動物,從外表上看,長相差得並不多,而內心上,其實差距也是微小的,但就是這麼一點微小的差別,卻可以產生失之千里的結局來。為什麼會這樣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權力具有放大效應。如果不同的想法發生在大多數常人身上,結果也是大同小異,但是,發生在掌握絕大權力的人身上,那差別就大了,因為當權力越大,可以動用社會的資源越多,對社會的影響面和程度就越大,一旦決策失誤,後果波及面會很嚴重,最明顯的例子就體現在戰場上,統帥個人一個念頭的錯誤,或者一個性格上的缺陷,足以讓數萬人白白送命。

  可見,不管是政府還是公司,在有重要權力的崗位上,一定要選好人,用對人,並嚴厲監督獎懲好他們,才能把傷害降到最低。雖說像燕惠王子承父業的處境下,用人沒有多少選擇餘地,但反映出來的問題都是一樣的道理。

日期:2010-07-12 19:29:34

  ●●71.利益決定人際之:人情必然澆薄的理由---田單和齊襄王

  齊國被燕國攻破後,齊王出逃,不久被人殺死,兒子法章逃到別人家裡,做起了傭人,後被齊國舊臣找出來,繼承王位作為齊國未亡的象徵,這就是齊襄王。當時的齊國,七十多個城池已經落入燕軍手裡,只剩下兩座殘城,國家幾乎已經淪亡。率領齊人抵抗燕軍的領袖叫做田單,這個人足智多謀,威望卓著,在他的領導下,與燕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後來趁燕昭王去世,燕國內部出現矛盾分化、樂毅出走之際,將燕軍擊潰,收復了齊國,把襄王迎入臨淄。

  田單對於齊國,可謂有再造之功,功高蓋齊。齊襄王封田單為安平君,並任以相位。但是,慢慢地矛盾就來了。

  田單有一次看見一個老頭過了河,凍得走不動了,就解下自己的裘皮大衣給他穿,齊襄王知道了,懷疑田單在收買人心,想要圖謀自己的江山,非常厭惡。可見,在利益形成威脅時,即使是大恩人,也會被敵視。幸好,這個矛盾通過別人的建議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齊襄王對田單厭惡,自然會有小人跳出來撈好處,所謂見風使舵也,這樣的人哪裡都會有,齊王身邊更不用說了,跳出來九個。他們設計讓齊王派人去楚國,這個人選叫貂勃,是安平君推薦上來的人。貂勃到了楚國,楚王非常高興,熱情挽留,這一呆就是幾個月,其中不排除是陰謀。九個奸臣對齊王說:貂勃只是個普通官員,怎麼可以呆那麼久,不會和田單拉攏楚國在搞什麼陰謀吧。齊王心裡早就有病,聽了這話自然很不開心。有一天,齊王心裡不爽,對侍衛說:「去,把田單叫來。」田單為了表明心跡,脫去帽子、赤腳、光背而入,退而請死罪。過了五天,齊王對田單說:「你沒罪,沒有必要那樣的。」一個不似道歉的安慰。

  貂勃從楚國回來,齊王為他接風,興至酒酣時,吩咐旁邊的人道:「去,把田單叫來!」這時,貂勃聽了急忙離席,稽首道:「大王自問比得上周文王嗎?」齊王道:「沒法比!」貂勃道:「齊桓公呢?」齊王道:「也沒法比!」貂勃道:「是啊。臣也知道不能比。但是,周文王尊他的宰相姜子牙為『太公』,齊桓公叫管仲稱『仲父』,而大王你居然直呼丞相『單』,怎麼會說出這種亡國的話呢?自古以來,誰有宰相這樣的力挽狂瀾於既倒的匡扶之功呢?當年燕國入侵,大王不能守住社稷,逃到城陽山中躲起來。宰相憑即墨三里之地,區區七千人馬,大敗燕軍,復我齊國千里疆土。當時,如果他要自立為王,誰會反對。而偏偏要把大王與娘娘從山中接出來,扶上寶座。今天你一切都到手了就開始說『去,把田單叫來』,嬰兒也不會這樣沒良心啊。您如果不殺掉這九個小人,等著亡國吧。」 齊襄王這時忽然明白了,於是殺了那幾個奸臣,流放了他們的家人。

  雖然說齊襄王后來做了正確的事情,但是要是沒有貂勃的忠言,結果未必。總之,在利益競爭面前,人情之澆薄可見一斑,哪怕面對的是恩人。

  幾乎每個正常人是帶著兩樣東西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慾望和實現慾望的能力。如果老天賜給了人慾望,卻沒有賜予他實現慾望的能力,他必將懷著痛苦而死。

  如果有什麼力量能夠幫助他實現慾望,那麼這種力量對他來說就是「利」,使他滿足快樂,使他樂於接受靠近;如果某種力量阻礙他實現慾望甚至相反,那麼,這種力量就是威脅,就是「害」,他就會擔憂害怕,甚至去摧毀這種力量,所謂趨利避害是也。

  所以,如果有人來和他競爭「利」,這個人就會成為他相應程度上的敵人,發展到極端的程度就是選擇毀滅對手生命;如果這個對手,另一方面,又是他的支持者,那麼大多數人在理性權衡得失的同時,還要伴隨非理性的情緒衝動,得失程度和衝動程度決定彼此關係,但衝動主要還是由利益得失帶來,常處於附屬地位。

  分析利益得失的製造者,大概有陌生人、朋友、親人等,在利益得失的壓力面前,他們都在天平的那頭,什麼感情恩情最後絕大多數都要服從利益得失,哪怕是至親,在利益得失的天平下,關係照樣會跟著利益變化,不過是時間問題,在極端情況下,表現最為突出,如趙武靈王之死中的骨肉相殘。

  其實,感情只是一根繩子:和陌生人的感情大多脆如絲;和朋友的感情大多是草繩;和親人的感情大多如鋼索......大意如此,當然,也有少數例外,畢竟人的想法大同之外還有小異。但是,不管是什麼繩子,在不同大小損害利益的石頭,在不同時長的打壓下,都會發生相應斷裂性趨勢;相反,利益獲得有利於改善人際關係。

第26節

作者: 蕭度

  這裡要強調的是,利益獲得帶來的人際改善的程度,總體上一定弱於利益失去導致的人際變差的程度。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性自私的必然性,還有資源稀缺性-慾望無窮性的矛盾,每個外人都是你潛在的利益競爭者,所以,註定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潛在的敵視,就像地心引力使東西往下掉的趨勢。所以,人即使對於自己的恩人,也不能消除這種深埋在潛意識深處的潛在的敵視,表現出來就是:人情澆薄。這是必然的,尤其在利益爭奪激烈的環境里。當然,在公正分配的環境里,人際關係必然會友好得多。

  總結而言,利益主導人際關係,由於利益總是稀缺的,所以人情總體上必然澆薄。在公正的法治環境里,相互侵佔受抑,人際關係必然會友好一些,在富裕的環境里,人情也會友好一些,在貧窮的地方,人情澆薄則會非常顯著,所以,在貧困不堪的古代中國,人情豈止澆薄,簡直刻薄無情,醜陋無法想像。

日期:2010-07-15 15:43:44

  ●●72.欲練神功,必先自宮----話說改革我以前並沒有把金庸先生的這句話和改革聯繫在一起,但當我把它們想到一塊兒的時候,我不得不再次對金庸表達我的崇拜之情,不得不承認金庸是個不世出的奇才。我今天想到了什麼呢?今天我去辦事情,看到停在政府機構外面的各種豪車,心裡想:如果車子買得實在一點,可以省下多少錢啊;如果讓那些老爺們公車不能私用,又能省下多少錢為老百姓辦實事啊;如果老爺們一律不許用公車,那又會怎麼樣呢,他們天天乘公交,坐火車,騎電動車,那又多麼能夠接近老百姓啊,至少能夠讓他們有機會體會老百姓的辛苦,體會買火車票的困難,從而讓他們少腐敗一些。我有個認識的人,她的老公是一個副局長的司機,開奧迪。這種副局長,人民根本不需要他,卻還要給他配豪車,司機,他是在為人民服務嗎???有這樣為人民服務的嗎???我就這麼想著,又去了另一個辦事處,然後回到家裡。回到家裡的時候,我的情緒還在那種思緒里,我想起了我們單位的改革,改革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是當官有權的拿得越多,所以,如果哪個單位要改革,我覺得老百姓只有一種選擇:反對!你想想,領導要改革,那肯定是有好處拿才同意改,如果是你老百姓要為自己改革,他會同意好處往你口袋跑嗎?那是不可能的嘛,最簡單想一想就知道了。像我們這種事業單位的改革還只是毛毛雨,看看企業的改革,老百姓下崗,老總成為億萬富翁,那才叫狠!這樣的改革遍地都是,權變成錢都不用受到懲罰,怎麼可能懲罰呢?那麼多人在上面蓋了章,要處理就像掘地瓜,要掘就一串全部拔掉,怎麼可能呢?沒法處理,砍掉下半身上半身還能活嗎?所以,我覺得中國根本不用改革,真正想要改革,政府先砍掉自己的權力才是正道,這樣才能讓財富必然遲早向權力轉移的規律,沒有用武之地,其實也不是沒有用武之地,而是用向廣大老百姓。我懷疑現在的改革和三十年前的改革有本質的不同,同樣掛著改革的旗號,那個時候的改革是政府放權,屬於真正的改革;現在的改革,是打著改革的名義實現財富向權力轉移的過程,本質上根本沒有改革。真正想要改革,必先自己廢掉自己的權力,於是我想到了「欲練神功,必先自宮」,太妙了,絕哉,金庸!

日期:2010-07-15 15:44:07

  ●●72.欲練神功,必先自宮----話說改革

  我以前並沒有把金庸先生的這句話和改革聯繫在一起,但當我把它們想到一塊兒的時候,我不得不再次對金庸表達我的崇拜之情,不得不承認金庸是個不世出的奇才。我今天想到了什麼呢?今天我去辦事情,看到停在政府機構外面的各種豪車,心裡想:如果車子買得實在一點,可以省下多少錢啊;如果讓那些老爺們公車不能私用,又能省下多少錢為老百姓辦實事啊;如果老爺們一律不許用公車,那又會怎麼樣呢,他們天天乘公交,坐火車,騎電動車,那又多麼能夠接近老百姓啊,至少能夠讓他們有機會體會老百姓的辛苦,體會買火車票的困難,從而讓他們少腐敗一些。我有個認識的人,她的老公是一個副局長的司機,開奧迪。這種副局長,人民根本不需要他,卻還要給他配豪車,司機,他是在為人民服務嗎???有這樣為人民服務的嗎???我就這麼想著,又去了另一個辦事處,然後回到家裡。回到家裡的時候,我的情緒還在那種思緒里,我想起了我們單位的改革,改革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是當官有權的拿得越多,所以,如果哪個單位要改革,我覺得老百姓只有一種選擇:反對!你想想,領導要改革,那肯定是有好處拿才同意改,如果是你老百姓要為自己改革,他會同意好處往你口袋跑嗎?那是不可能的嘛,最簡單想一想就知道了。像我們這種事業單位的改革還只是毛毛雨,看看企業的改革,老百姓下崗,老總成為億萬富翁,那才叫狠!這樣的改革遍地都是,權變成錢都不用受到懲罰,怎麼可能懲罰呢?那麼多人在上面蓋了章,要處理就像掘地瓜,要掘就一串全部拔掉,怎麼可能呢?沒法處理,砍掉下半身上半身還能活嗎?所以,我覺得中國根本不用改革,真正想要改革,政府先砍掉自己的權力才是正道,這樣才能讓財富必然遲早向權力轉移的規律,沒有用武之地,其實也不是沒有用武之地,而是用向廣大老百姓。我懷疑現在的改革和三十年前的改革有本質的不同,同樣掛著改革的旗號,那個時候的改革是政府放權,屬於真正的改革;現在的改革,是打著改革的名義實現財富向權力轉移的過程,本質上根本沒有改革。真正想要改革,必先自己廢掉自己的權力,於是我想到了「欲練神功,必先自宮」,太妙了,絕哉,金庸!

日期:2010-07-15 15:47:00

  ●●72.欲練神功,必先自宮----話說改革

  我以前並沒有把金庸先生的這句話和改革聯繫在一起,但當我把它們想到一塊兒的時候,我不得不再次對金庸表達我的崇拜之情,不得不承認金庸是個不世出的奇才。

  我今天想到了什麼呢?今天我去辦事情,看到停在政府機構外面的各種豪車,心裡想:如果車子買得實在一點,可以省下多少錢啊;如果讓那些老爺們公車不能私用,又能省下多少錢為老百姓辦實事啊;如果老爺們一律不許用公車,那又會怎麼樣呢,他們天天乘公交,坐火車,騎電動車,那又多麼能夠接近老百姓啊,至少能夠讓他們有機會體會老百姓的辛苦,體會買火車票的困難,從而讓他們少腐敗一些。我有個認識的人,她的老公是一個副局長的司機,開奧迪。這種副局長,人民根本不需要他,卻還要給他配豪車,司機,他是在為人民服務嗎???有這樣為人民服務的嗎???

  我就這麼想著,又去了另一個辦事處,然後回到家裡。回到家裡的時候,我的情緒還在那種思緒里,我想起了我們單位的改革,改革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是當官有權的拿得越多,所以,如果哪個單位要改革,我覺得老百姓只有一種選擇:反對!你想想,領導要改革,那肯定是有好處拿才同意改,如果是你老百姓要為自己改革,他會同意好處往你口袋跑嗎?那是不可能的嘛,最簡單想一想就知道了。像我們這種事業單位的改革還只是毛毛雨,看看企業的改革,老百姓下崗,老總成為億萬富翁,那才叫狠!這樣的改革遍地都是,權變成錢都不用受到懲罰,怎麼可能懲罰呢?那麼多人在上面蓋了章,要處理就像掘地瓜,要掘就一串全部拔掉,怎麼可能呢?沒法處理,砍掉下半身上半身還能活嗎?

  所以,我覺得中國根本不用改革,真正想要改革,政府先砍掉自己的權力才是正道,這樣才能讓財富必然遲早向權力轉移的規律,沒有用武之地,其實也不是沒有用武之地,而是用向廣大老百姓。

  我懷疑現在的改革和三十年前的改革有本質的不同,同樣掛著改革的旗號,那個時候的改革是政府放權,屬於真正的改革;現在的改革,是打著改革的名義實現財富向權力轉移的過程,本質上根本沒有改革。

  所以,真正想要改革,必先自己廢掉自己的權力,於是我想到了「欲練神功,必先自宮」,太妙了,絕哉,金庸!

日期:2010-07-21 18:45:50

  ●●73.外交工作的崇高和卑劣----黃歇使秦

第27節

作者: 蕭度

  公元前約273年,秦國擺平韓魏,欲挾大勝之勢直取楚國。這時,楚國派出使者黃歇,通過拍之以功,喻之以理,戒之以昔,動之以鄰,較之以得,誘之以利,鼓唇搖舌之間,終於打動秦國,消彌了一場大戰,體現了外交的崇高。

  一般我們心目中的英雄,總是推崇那些指揮千軍萬馬、用兵如神的統帥,他們真正地體現了人類頂級的智慧、果敢、勇氣。。。。。。等等,而不太願意把耍嘴皮子的外交家看成英雄。

  現在我覺得,其實這是一種偏見。

  戰爭是為了什麼?為了征服與反征服,通過屠殺大量年輕的生命來實現!

  想想,如果不用付出大量生命的代價,而實現征服與反征服的勝利,難道不是最大的善嗎?

  孫子說: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光憑這一句話,孫子就堪稱偉人。

  我覺得外交家就是某種程度上實現這句話的人,通過外交手段來解決問題,避開軍事上的互相殘殺,就算他未能最終阻止戰爭,這樣的外交工作也是崇高的,因為人類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善待生命!

  當然,反面的外交工作也是卑劣的,比如說,為了製造戰爭的外交,為了延長罪惡政權的外交。

  但不管如何,相對而言,外交工作崇高的一面還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我覺得有必要為它叫屈。  

日期:2010-07-21 19:03:53

  ●●74.利益主導行為---黃歇不死的原因

  利益主導常人的行為,利益也一樣主導國家的行為:

  ---楚頃襄王病危,但太子還在秦國做人質。

  太子的親信黃歇對秦相范雎說:「希望您能放太子回國,太子回國必為楚君,出於感激,無論秦國還是您個人都有很大的好處。不然,他只是咸陽的一介平民,相比之下,秦國會失去太多。」范雎彙報秦王,秦王決定先派太子的師傅回國探探情況。

  黃歇又對太子道:「秦國不讓你回去無非是為了要挾好處,但你要是無法及時回國,萬一國王去世,你不在,恐怕王位不再屬於你了,你還是逃吧。」於是太子便服裝扮成馬夫溜出秦國。

  期間,黃歇為配合太子出逃,假稱太子生病,把訪客都擋回去,瞞過別人耳目。等估計太子已安全出逃,才向秦王坦白請死。秦王大怒,要殺了黃歇,但這時范雎道:「事到如今,殺他不如放他,他一回國,必然重用,這樣可以改善同楚國的關係。」

  如果不是為了利益,殺一百個黃歇也無所謂,但是,利益面前,就要考慮得與失了。因為人是會思考的趨利者,通過利益的權衡,秦國就這樣放了黃歇一條生路。  

日期:2010-07-21 19:35:21

  ●●75.為什麼法紀不行,則國家弱----趙奢斥平原君

  趙奢是趙國的稅務官,去平原君家收稅,遭到了其管家的拒絕。平原君是國王的弟弟,權傾朝野,管家們氣焰囂張,按我們目前的社會形勢來看,再正常不過了。但趙奢愣是個與眾不同的人,竟然將阻撓繳稅的平原君家九個相關人員砍了。即使按現代社會的做人哲學來看,敢殺國家領袖家族的管事,的確是腦子進水了。

  趙奢看來真不是一般人。

  平原君知道後,非常生氣,準備殺掉趙奢。

  但趙奢毫不懼怕,理直氣壯地對平原君說:「你身為王公貴族,不帶頭守法,還要破壞法紀,法紀不行,則趙國弱,趙國弱則其他各國要來侵略,趙國就會滅亡。你該帶頭守法才對,法令行則國強,國強才有你在國際上的地位啊。」

  平原君聽了,大受震動,不但沒有殺趙奢,還向國王推薦重用。

  趙奢後來成為趙國抗秦的一代名將,他的兒子就是紙上談兵的趙括。

  一、勇氣來自哪裡

  我們常常佩服那些有勇氣的人,其實,同樣的勇氣表現,卻有不同的原因。我所能想到的是以下幾點:

  1.來自於外界的影響或壓力。比如說,上了戰場時的不顧性命的衝殺,一種是來自壓力,不沖會被「正軍法」,一種來自部隊的氣氛,比如大家的革命獻身精神,寧可死在陣地,也決不後退逃生。

  2.來自胸有成竹的自信。有句話叫「藝高人膽大」,有些充滿勇氣的冒險表現,在常人看來非常勇敢,其實在當事者本身看來卻是平常表現,並沒有冒多大險,因為藝高,他有信心有把握,並不像旁觀者看來是在冒險。這種勇氣源於自知之明的自信。

  3.來自於不顧生死的信念。對有的人來說,信念比生命還重要,為了信念,可以以身犯險,生死都無所謂了,這又是一種勇氣的源泉。

  當然還有其他,我只想到了這幾點。你覺得趙奢的行為屬於哪一種呢?

  二.為什麼法紀不行,則國家弱

  正常情況下,一個國家的法紀是用來懲惡揚善的。讓壞人得到懲罰,好人得到獎勵,那麼,處於趨利避害的人性的必然的規律,這個國家做壞事的人和行為就會越來越少,做好事的人和行為就會越來越多,這個國家就會興旺發達起來。

  法紀不行,就意味著惡沒有得到懲罰,善沒有得到獎勵,那麼,同樣處於人性趨利避害的必然規律,做壞事的人和行為就會越來越多,好事的人和行為就會越來越少,國家自然趨向衰敗。

  這就是法紀不行,則國家弱的根本原因。

  中國目前腐敗遍地,為什麼?就是法紀不行,大多數壞蛋狗官得不到懲罰,有懲罰也只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造成好人不出頭,很多人都想做壞人,不想做好人。所以,中國目前的人均生活質量排名世界上一百多位,很正常的結果。

日期:2010-07-27 21:49:15

  ●●76.如果不講法律---史上強人范雎的悲劇

  以前看香港片,經常看見一些黑社會老大,雖然作惡多端,但在法庭上因為證據不足,只好給予釋放,大搖大擺地走出來。那時候想,要是沒有法律的死規定,那多好哇!

  但是,真要是沒有法律的死規定,會怎麼樣呢?可以說,後果更嚴重!人為說了算的結果就是:感情用事、利益用事,導致冤獄橫生,甚至草菅人命。所以,按法律的死規定辦事,雖然也有欠靈活的時候,但更多的情況在於保障人們的權利。

  我們來隨便聊聊范雎的話題。

  范雎在魏國做官,有一次跟著代表團出使齊國。在齊國期間,不知是出於個人欣賞原因,還是別的原因,齊王特意給范雎送來牛酒財物等。團長須賈知道了,懷疑范雎被齊國收買做了魏奸,回到國內,須賈向宰相魏齊報告。魏齊震怒,把范雎嚴刑拷打,打得肋骨折斷,牙齒破裂。范雎裝死,魏齊命人把范雎用竹席捲起來扔進廁所,讓人在他身上小便。可謂慘不忍睹。

  半夜裡,范雎對看守講:只要能救我出去,願以重金酬謝。人都是趨利的,看守有這個發財的機會自然不願錯過,他趁魏齊酒醉的時候前去報告:報相爺,犯人已死!魏齊於是醉酗酗手一揮:扔!范雎就這樣被扔進了他好朋友鄭安平的馬車,消失了。後來逃到秦國,改名張祿,做到了秦國的宰相,叱詫風雲,威震天下,並最終取得魏齊腦袋為自己報了仇。

  看完范雎的命運,我們就知道了為什麼要講法律要講證據,如果不講法律,就會讓大量缺少權力保護的人們,陷入極其悲慘的境地。按法律辦事,其實就是為了保護絕大多數民眾的權利。

  另,范雎雖然說後來得以改變命運,為自己成功復仇,充滿傳奇色彩,但這種復仇不具備通常性,對常人而言,一輩子都不太可能有這樣的機會。至於魏齊,光單獨看這個事,如果真是出於公心,倒未必一定該死。這個發生在二千年前的故事,對現代社會依然具有借鑒意義。

日期:2010-07-27 22:01:27

  ●●77.一句話改變命運的現象---須賈逃生

  人生有很多意外,有時候無意中的一句話,足以偷偷改變一個人甚至多個人的命運。比如一個案子:某人無意中說了一句話,結果被一個不相干的人聽在心裡,去犯了案子,結果罪犯還沒抓到,說話的人幾乎已經家破人亡了。這就是一句話改變一批人的命運。


推薦閱讀:

如果多個外國勢力聯合全面襲擊我國通信樞紐以及通信、導航衛星,中國豈不是失去了反抗能力?
空基核力量的特點或者說獨有價值是什麼?
美國宣布不惜動用核武力保衛日韓,那全世界打核戰爭的概率有多大,世界會有怎樣的變化?
能不能將核武器發射到太空,以衛星的方式運行,需要的時候回收到特定地點攻擊?
歷史上是否有過擁核國家(公開或暗中)支持一個無核國家發展核武器的情況?

TAG:人類 | 人生 | 武器 | 核武器 | 資治通鑒 | 規律 | 核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