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捨得一間楹聯第一課

捨得一間楹聯第一課
時間: 2011-09-29 06:41 來源: 本站原創 作者: 耳麥 點擊: 80次

應眾多楹聯愛好者要求,今天開始,捨得將做幾期楹聯講座。為普及楹聯知識,推動楹聯發展,盡捨得微薄之力。

    講座中如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歡迎在講座後討論交流和批評 。

    文學批評歷來是促進發展的好的形式,但是捨得贊成的批評方式是就文論文,你不同意哪些論點,大可以公開或其他方式提出,並陳述你為什麼不同意的理由和根據。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是多好的事啊。在交流中共同學習和進步,共同享受詩詞文化帶給我們的樂趣。如果只是為反對而反對,在那撇著大嘴高喊反對,卻提不出自己的任何見解,甚至做人身攻擊,這種人其實不為了學問而來,他是為了破壞大家學習的氛圍而來的,對這類人,大可以不屑一顧。對於學問,活到老,學到老,誰也不是聖人。

     我們堅持的態度是,即使面對什麼也不懂的門外漢,只要有學習的願望和熱情,那就是可愛的,可共同分享和交流的。對於學問造詣比較深,又願意幫助他人的人,那是可敬的,他們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我們要敬他們。

    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什麼?不是你讀了多少書,不是你懂多少格律,而是你具有一顆海納百川,並與人為善的心;而是你知書識禮,懂得最基本的與人交往的禮儀和素養。學詩的前提是,先端正好做學問的態度!

    講座前的閑談是捨得的習慣,因為捨得面對的都是真心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好朋友。不論說什麼,都覺的是在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在面對交談。言語不周處,也請朋友們諒解。

    要說楹聯,我們首先要說到的是格律。楹聯需要講究格律嗎?我可以在這裡肯定地說到,需要,而且必須要講究。

    學近體詩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學的就是格律。學填詞的時候,我們強調的還是格律,

對於楹聯,以及後期我們將要介紹的元曲,我們同樣要講究格律。

    剛才說到的這幾樣,詩詞曲聯,說白了,都是屬於格律範圍的韻文範疇,至少從聲韻角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其美的表現上,也具有非常相近的通感。觸類旁通,一點都不難。只要認真打好詩的基礎,學起填詞則容易多了,而詞學通了,那麼所謂的「元曲」就非常好學了,一點就透。

    至於楹聯,在通曉上述體裁後,不用誰特意去教你,你甚至可以無師自通了。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總是將詩詞曲聯這類的文體總是聯繫起來說的道理。我在前時講過這樣的話「從詩詞走向楹聯很容易,從楹聯走向詩詞則很難」。

為什麼呢?因為聯主要來源於詩,因為聯和詩遵守的是同一類型的平仄譜。說白了,就是都需要格律。

    楹聯的歷史來源,我這裡不做詳細的介紹了,只要是介紹楹聯知識的資料,都會有所介紹。

    在五代之前的隋唐時,一些文人墨客就喜歡將一些精筆妙句凝聚在對句之上,「摘句賞評」之風已是蔚然形成,這樣的對句就是現在所謂的「聯」。

    聯用詩語,是有其歷史淵源的。這裡著重說明一點是,楹聯的發展和規範化,是離不開古往今來的詩人們的參與和貢獻的。廣義點說,按文學史的角度看,楹聯是從古代詩文辭賦中的對偶句逐漸演化、發展而來的。

    先簡單說一下楹聯的特點。楹聯,也叫對聯、對偶,對子,聯語,楹帖等名稱,它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節奏一致)。

    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整齊劃一。除非是為了達到一種特殊含義有意設計出來的效果。

比如有這麼一幅名聯:

    袁世凱千古

    中國人民萬歲

     這個聯上下字數不等,對仗也不工整,但卻是一個名聯。 是它的意境很不錯。 原來在民國年間袁世凱死了後,全國人民互相傳告。四川的一個文人聲稱要去北京送輓聯,

    大家打開他寫的楹聯一看都樂了,有人對他說「上聯袁世凱這三個字,怎麼對得住下聯中國人民這四個字呢?」,這位文人說:「你說對了,袁世凱就是對不住中國人民!」特殊的設計特殊的利用,自然是一個諧趣和特效。但如果大家都這麼特殊地上下句不一致地寫對聯,那就沒這效果可言了。 所以,對聯的第一條規矩就是上下句在字數及斷句上要一致。 這一點雖然大家都知道,但是仍然要說,因為這是對聯體現對稱特點的最基本的條件。

    至於聯的字數,則沒有限制。常用的楹聯,一般是在四個漢字到二十幾個漢字左右,很少超過三十個字。上下句的斷句必須一致,其節奏不能錯亂。

    比如七言聯,上句是節奏點是二二二一,那麼下句的節奏點也必須是二二二一。

    2,詞性要相對,句式要相同。

    也就是說上句和下句的名詞對應名詞、動詞對應動詞、形容詞對應形容詞、數量詞對應數量詞、副詞對應副詞。這樣相對應的詞在上下句中的位置要一樣。

     比如這個對聯:

 

     隔簾聞細韻

     動名動形名---上句詞性

     鋪紙賦新詞---下聯句

    動名動形名---下句詞性

    3,要平仄相對,音調和諧。

    這個主要是指上下聯的字韻平仄要相對,上聯是仄聲字,下聯對應的就該用平聲字, 反之亦然。上聯的句腳(也叫「聯腳」,指最後一字)必須是仄聲字,下聯的句腳必須是平聲字。這一條也是楹聯最基本的要求。關於句中字平仄對應分布的規律,後期會進一步詳細說明的。

   4,內容要相關聯,上下銜接或形成相關的聯繫,也就是存在一定的邏輯關係。

    通過上述幾條,我們可以看出,楹聯最大的特徵有兩個,一個特點是要高度體現「對稱」性,上下句的字數、聲韻、節奏、詞性等各個方面都要達到一種對稱,就是體現對聯之「對」的特點。另一特徵是關聯,上下句的內容必須要有關聯,體現對聯之「聯」的特點。完美的體現這兩點,才可稱其為---對聯。

    我們在網路群中比較常見的,就是最後這種「徵答」聯。有朋友出上聯,徵求其他朋友對出下聯。一征多答,交流互動的效果非常好,所以,各文學群中皆可見到熱火朝天的楹聯應對的現象。

    其實這種形式古時就有,它和詩歌的答對是一樣的,文人墨客多熱衷於此,

也是顯示才能的好機會。幾個好友湊在一起,酒正酣耳正熱時,一出一對,興趣盎然。其他幾種應用形式,則更多在生活實際中遇到。最常見的,就是寫春聯了。還有諸如校慶了,廣告了,及美化裝飾環境了等用途。

    從文學的意義上看,則可以按字數來分類,或按修辭方法來分類。

短聯,一般是十一字以內的。中聯,是百字以內的。長聯,那百字之上就是長聯了

關於對聯的修辭技巧分類也很多,比如比喻、誇張、反詰、雙關、設問、諧音這類的修辭聯。

還比如嵌字、隱字、復字、疊字、偏旁、析字、拆字、數字這類的機關趣味聯,這些且按下暫時不表,我們注意一下通常所謂的對偶聯,

    諸如言對、事對、正對、反對、工對、寬對等等,還有什麼迴文聯,頂真聯等。各種分類挺繁雜的,有興趣者大可以深入研究。

     這裡想重點探討一下關於「流水對」的問題。我在上期講座時,說到「詩體所用的那種『流水對』,在對聯中是不適合的」這句話,呵呵,引起一些不同意見的反饋。 有不同意見是好事,對於學問,討論爭論都是一種交流, 不過,至今我也沒有收到任何具體的反對理由及依據的詳細信息。我今天也查了一下百度,果然看到楹聯的分類條目里赫然羅列著「流水對」。也就是說,百度都認可「流水對」是楹聯的一種,你捨得憑什麼不認可?也許這就是反對捨得上面那句話的主要理由吧,呵呵。其實我知道,在不少資料里,也是這麼列的---「流水對」是對聯的一種形式。 但沒看到一份資料能詳細說出,「流水對」怎麼適合楹聯這種體裁,在楹聯中,怎麼應用這所謂的「流水對」,大部分資料都是一帶而過,只是列個名稱而已, 即使有舉例子的,也無非是從古詩中摘抄下來的例子。可惜,適合詩中的句子,卻不一定適合楹聯。詩和聯雖然有很多共性的東西,但是,畢竟是兩個獨立的體裁,詩就是詩,聯就是聯。 到目前為止,沒有一份詳實權威的資料可以證實「流水對」適用楹聯。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是道聽途說般的看點雜碎資料是沒用的,依仗這點道聽途說來的資料當做自己的言行寫作的理論依據,更是具有不確切性。動動自己的腦子,善於思考才是最好的途徑。

    要搞清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流水對」是什麼?怎麼來定義這個「流水對」?然後根據它的這個定義所具有的概念,再來分析它到底適用在什麼樣的場合,也就是適用於什麼體裁的文體中。 理清這樣的思路,自然就明白適用不適用,而無須爭論。依據自己的理性思維判斷,總比盲目相信那所謂的條條框框死書要強的多。

     一般的講,「流水對」的概念並不複雜,說白了就是「一句話分開喘口氣,當成兩句話來說」。 從形式看是兩句話,但意思並不互相獨立,實際上是一整句話分開成兩句來說。也就是形成對仗句型的兩句話,分開來讀分別都沒有意義,或至少意思不完整,上句的意思沒有說完,得象水一樣流下去和下句合起來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意思。流水是一個比喻詞。

也只有這樣的對仗句,才能叫做「流水對」。為了明確這個概念,再引用王力老師的話來說:「所謂流水對是說相對的兩句之間的關係不是對立的,而是一個意思連貫下來;也就是說,出句與對句不是兩句話,而是一句話」(王力 《古代漢語》)。流水對是律詩對仗的一種特殊形式,一般的對仗,都是兩樣並行的事物,而流水對則可以一意貫通,順流而下,兩句當做一句來讀。 其實,在律詩當中,真的做出一聯「流水對」是挺不容易的。 它在律詩對仗聯中最受人欣賞,藝術性很高。 為什麼呢?一般的對仗句,因為要描寫並行的事物,常常寫的或者相隔的太遠,形成一種「意隔」。 或者就並行地寫一樣的事物了,形成了「合掌」,而流水對就很容易避開這類的現象。 更何況,一首詩中如果有一聯流水對,詩自然就靈動了許多,橫添妙意。《說詩晬語》中說:「(五言律詩)中聯以虛實對、流水對為上。」,說這些,是強調「流水對」在詩中的用處。在詩中,它用在轉聯或尾聯,都會很出彩。

    那麼,我們再看一下楹聯的性質。楹聯的句子有什麼特點?

    楹聯一般要求上下句都具有獨立的句意,上下句都應該是完整的一句話,而不是半句話。前時我說過,楹聯就是「兩行詩」,他是由二個聯句組成的一個完整的文體。它最大的特點是對稱性。上句表達一個意思,下句也表達一個意思。二句的意思之間還具有一定的邏輯性的關聯,是句與句間的關聯,而不是一句分開兩句來說。 即使有一種聯是「問答聯」,那也屬於問句是問句,答句是答句,不是沒問完接著問,沒答完接著答。「流水對」上下句的關聯,與楹聯上下句的這種關聯是有區別的。

    流水對是上句沒說完下句接著說,是「一體」之內的關係。楹聯上下句的的關聯是一種並列的「兩體」之間的關係,外在或內在的聯繫,是各種修辭意義上的聯繫。這種兩個完整句表現出來的意境,能使楹聯具有更豐富的表現力。而「流水對」雖然可以表現一種流暢的延續關係,卻在意境的豐滿方面很難達到楹聯所需要的那種豐富多變的意境廣度和深度。說流水對不適合用在楹聯,也請注意這「不適合」幾個字,並不是說絕對禁止使用,而是因為其性質有所限制,所以,不推薦使用。

    有的學者提出---[楹聯里的「流水對」不同於律詩里的「流水對」,在楹聯學裡,「流水對」是一種與正對、反對並列的重要的對仗形式。這三種對仗方式能包容所有的對聯,任何一副對聯作品都可以在這三個類型中找到自己的歸屬。一副對聯在聯意的對仗上如果不是正對和反對,它就只能是「流水對」。]

    對此,捨得個人觀點是給予否定的。你既然不同於律詩里的「流水對」,囊括什麼串句、複合句、問答句這些形式,等於把「流水對」的概念擴大化了,泛濫化了,那幹嗎還叫「流水對」這個名稱?混淆概念,本來就是做學問的大忌,那些所謂的學者,洋洋洒洒數萬言,只是玩弄概念把戲而已。

    如果熟悉近體詩,熟悉「流水對」在近體詩中的作用,再了解楹聯這種體裁所獨具的文體性質和表現形式,不難得出結論---流水對,是不適合用在楹聯之中的。不論是百度也好還是其他資料也好,都不如自己的理性思辯來的清晰實在。上述關於「流水對」的言論,乃捨得一己私見,僅供楹聯愛好者參考。對「流水對」說的多了些,其目的也不在於爭論什麼,而在於在討論中加深對這類文學形式的認識。百家爭鳴,捨得也算是一家吧。當然歡迎更多有自己想法的朋友參與。

    今天就算做個楹聯知識的開篇講座,起個序。時間關係,先說到這裡吧,下期我們繼續探討楹聯的相關知識。謝謝各位!

 

推薦閱讀:

撇人
十二星座最捨得在什麼地方花錢?白羊座算是栽在吃上了
捨得講座---對仗
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
初學命理的五大捨得

TAG:捨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