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後陷入嚴重經濟困難的烏克蘭

  自公元9世紀基輔羅斯建國算起,烏克蘭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基輔羅斯在烏克蘭歷史上曾寫下輝煌的一頁。但自13世紀起的大部分時間內,烏克蘭處於分裂狀態並受到異族的統治,而在蘇維埃時期,則處於聯盟中央的嚴格控制之下。1991年蘇聯「8·19」事件後,烏克蘭最高蘇維埃於8月24日宣布烏克蘭獨立,1991年12月1日烏克蘭人民在公民投票中選擇了獨立的道路。從此,烏克蘭國家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但是,烏克蘭的獨立是倉猝的,缺乏必要的經濟、政治、思想和幹部方面的準備,所以獨立後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不少困難。

  一、獨立後的經濟形勢

  烏克蘭是前蘇聯最重要的經濟地區之一,經濟和科學文化發展水平都比較高。無論在原蘇聯,還是在獨聯體,就總的經濟實力而盲,烏克蘭都居第二位,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的自然資源豐富,經濟結構多樣化程度較高,既有規模巨大和門類齊全的工業,又有集約化水平較高的農業。以獨立前的1989年為例,烏克蘭生產的鋼佔全蘇產量的34%,鐵佔40%,穀物佔25%。因此,當時烏國內外普遍認為,烏獨立後經濟將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烏擺脫蘇聯後的日子將更好過。但獨立後兩年多來的事實與人們的期望相違背.兩年來烏克蘭經濟一直處於嚴重危 機之中。生產衰退、通貨膨脹、能源危機和不堪重負的財政負擔構成了獨立以來烏克蘭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

  (一)社會生產持續下降1991年,國內生產總值、國民收入和工業產值分別下降10%、11%和4.5%。1992年上述三項指標又分別比上年下降14%、16%和9%。

  1993年危機現象愈演愈烈,危機的深度和廣度在獨聯體國家中名列前茅。1993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下降14%,國民收入下降15%,社會勞動生產率下降13%。

  1993年工業總產值為,1840萬億烏克蘭盧布,比上午下降了7%。工業所有部門的生產都在衰退。1993年,幾乎各種所有制形式的企業都縮減了生產(集體所有制是例外,但其比重不大,;因此不足以影響整個工業的發展)。石油加工業、化學工業、石化工業、、煤炭工業、黑色冶金業、建築材料工業和輕工業的生產下降幅度最大,其中建築材料的大部分產品下降了、15、50%。

  農業形勢仍很複雜,但已開始出現一些穩定跡象,農產品下降速度有所減緩。1993年農業總產值比上:年下降2%,種植業產品增加7%。畜牧業形勢依然嚴峻。雖然居民副業生產的畜產品有所增加,但公有經濟中牲畜總頭數繼續減少,牲畜產品率也持續下降。

  1993年國營農場、集體和跨單位農業企業生產了260萬噸肉(活重),比1992年減少了23%,1160萬噸奶(減少10%),61億個蛋(減少18%)。

  1993年基本建設投資和建築安裝工程量分別為25.2萬億和18.6萬億烏克蘭盧布,比1992年下降了22%和、9%。一些重要的基建計劃沒有完成『在343個國家訂貨項目中,僅1/6交付使用,其中約1/4隻是部分交付使用。

  。運輸業情況在進一步惡化。1993年共運輸貨物13億噸,比上年減少29%。其中鐵路運輸貨物5. 32億噸,比上午減少28%;汽車運輸為4.37億噸,『相當於1990年5個月的工作量;河運貨物 0.25億噸;,1992年為0。41億噸。

  (二)財政赤字失控,通貨膨脹嚴重。1992年國家預算赤字為3673億烏克蘭盧布,1993年達10.3萬億烏克蘭盧布(為國內總產值的8.8%、),僅12月份就增加了2.9萬億烏克蘭盧布赤字+為了彌補巨額赤字,國家銀行不得不大量發行紙幣。1993年貨幣發行量為12.3萬億烏克蘭盧布,比上年增加24倍。僅第4季度投入流通7;5萬億,其中12月份投入了3;8萬億。其結果是通貨膨脹率急劇上升,最終發展成了惡性通貨膨脹。1993年消費品價格和服務收費漲價幅度超過100倍。1993年12月份企業的工業產品批 發價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7倍;部分產品漲價幅度更高。例如肉製品批發價增加了244倍,乳製品一237倍,食品一115倍。與此同時,1993年居民人均現金月收入僅比1992年增加了24倍,為8.64萬烏克蘭盧布,現金支出增加了24.5倍,為8.04萬烏克蘭盧布。儘管全年的最低工資額曾調整了4次,但12月份僅比1月份增加了12倍,國有經濟部門中職工的工資增加了約49倍,1993年12月平均為79.3萬烏克蘭盧布(1992年同期為1.6萬烏克蘭盧布)。集體農莊莊員月平均工資增加了28.5倍,全年月平均工資額為.1o.6萬烏克蘭盧布。通貨膨脹的高速度增長使居民·的儲蓄存款急劇貶值,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下降。目前烏克蘭大部分人生活在貧困線下,其中占人口1/4的退休人員的生活尤為困難。

  (三)能源短缺,供應狀況日益惡化。獨立以來,主要燃料開採逐年減少,1993年比上年下降了12%。石油和凝析油開採量下降了5%;煤下降了13%,天然氣下降了8%。此外,進口石油和天然氣也大幅度減少,煉油量減少了1500』萬噸,『下降了39%。汽車產量由此減少了35%,』柴油產量下降了24%,燃料油產量下降了40%。燃料的不足影響了電力生產。1993年熱電站發電量下降子16%,總發電量因此而下降了9%.燃料動力資源生產和供應的緊張狀況,對其他部門尤其是燃料動力需求量最大的冶金業造成了嚴重影響,。致使該部門的所有主要產品產量持續下降。

  (四)消費品市場局勢緊張;商品(尤其是食品)的嚴重短缺主要是由商品生產的急劇下降造成的.按出廠價計算,1992年生產了18290億烏克蘭盧布的商品,比1991年少9.4%;1993年生產了74萬億烏克蘭盧布的商品,比1992年減少l6.5%。各地消費品生產普遍下降。沃倫州、頓涅茨克州、盧甘斯克州、利沃夫州、赫爾松州和基輔市的下降幅度最大,為25—33%。僅40%的企業保持或超過了1992年的生產水平,其餘企業的生產都在下降,共比上年少生產了20萬億烏克蘭盧布的消費品。居民生活必需晶的產量下降嚴重。例如,食品產量1993年為45萬億烏克蘭盧布,比上年下降100%,其中米、穀物、麵包、糖果點心下降了15—20%,多脂乳酪和麵粉下降了5一10%含酒精飲料為5萬億烏克蘭盧布(下降14%);非食品類消費晶24萬億烏盧布(下降26%),其中輕工產品、文化生活用品、日用雜品和日用化工產品的供應情況尤為緊張,其產量約下降了1/3。1993年農產品在城市市場上的銷售量減少了11%。

  烏克蘭的工農業既然有著雄厚的基礎,為什麼獨立以來它的經濟處於嚴重衰退之中,其程度甚至超過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這裡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原因。

  首先,烏克蘭經濟在結構上存在著嚴重的比例失調:本國生產的能源無力支撐其龐大的重工業,烏有著龐大的開採業、冶金業、化學工業,這些都是耗能大戶,但本國生產的能源卻遠遠不能滿足本國工業的巨大需要.烏石油自給率僅達10%,天然氣達40%,煤達90%。在蘇聯時期,烏主要靠俄羅斯供應大量廉價的石油和天然氣(部分天然氣由土庫曼供應).獨立後,俄羅斯大幅度提高了油、氣價格,並且減少了供應量.自1991年12月至1993年12月的兩年內,烏石油、天然氣和煤的價格分別上漲了L 4萬倍、7500倍和3400倍。能源價格猛漲,引起了各類商品價格的普遍上漲。這對農業的影響尤其嚴重,促使剪刀差進一步加大,從而使農業企業嚴重虧損。在當前情況下,烏克蘭的重工業優勢反而轉化成沉重的包袱。此外,烏同俄羅斯一樣,有著畸形發展的軍事工業,它約佔烏工業的40%,能生產導彈、艦船、飛機、坦克等各類重型武器,隨著國際形勢的緩和及蘇聯的解體,在蘇美軍備競賽中發展起來的軍事工業,處於衰退之中,許多軍工企業停產或半停產,目前又無資金來進行轉產,只能坐吃國家的補貼。以上兩項是造成國家預算巨額赤字的重要因素。

  其次,蘇聯的解體使企業間原有的跨共和國的經濟聯繫中斷了。烏克蘭有1000多個原屬聯盟管轄的大型企業,它們的許多設備和產品的零部件來自全蘇各地。原有經濟聯繫的中斷使其中一些企業陷於癱瘓狀態。

  第三,烏克蘭前領導人對烏獨立後面臨的經濟形勢既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對烏的發展戰略又沒有進行過認真的研究。烏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總目標雖已確定,但通過什麼途徑、哪些步驟實現過渡,卻沒有制定出周密的計劃。政府雖也曾提出過一些綱領,但都只是紙上談兵。政府始終處於被動應付的局面,頭痛醫頭,腳痛醫 腳。1992年1月,俄羅斯實行「休克療法」放開物價後出現的漲價浪潮衝擊到烏克蘭,烏政府為防止本國商品大量外流,不得不也放開了部分商品的價格,同時於1月10日匆忙發行了專用於購買消費品的本國貨幣——庫邦。後來,為了擺脫俄羅斯在貨幣上的控制,又於同年11月以庫邦完全替代了盧布,成為烏唯一的支付手段。匆忙發行本國貨幣,既無黃金或外匯儲備,又無足夠的商品儲備作為其基礎,結果導致貨幣嚴重貶值。這對國民經濟又起了消極的影響。此外,物價飛漲引起了居民的不滿,甚至一些部門的工人舉行罷工。為緩和社會緊張局勢,政府不得不從預算中抽出大量資金用於增加社會保障,1993年此項經費佔國家預算支出的37.4%。預算赤字又不得不用發行貨幣來彌補。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第四,領導層中意見不統一。在經濟體制改革的方針政策上,總統、總理、議會之間存在分歧,相互鉗制。因而許多事情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嚴重削弱了政府對經濟的調控作用.第五,與俄羅斯的關係一直比較緊張,這對烏克蘭的經濟起了很不利的影響。

  二、獨立後的國家建設和社會政治形勢

  烏克蘭獨立後面,臨著從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向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過渡的繁重的國家建設任務。1991年9月7日,烏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對舊憲法作了重大的修改。修正案取消了1日憲法中所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規定,改變了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將原來的「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為「獨立的民主的法制國家」;修改後的憲法規定,在政治上實行多黨制,實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體制;在經濟上實行市場經濟。隨後,烏議會還通過了《烏克蘭國防法》、《烏克蘭武裝力量法)、《烏克蘭邊界法》等一系列法律,為建設獨立的國家奠定政治和法律基礎。

  獨立之初,烏克蘭政局相對穩定。然而,由於多種內外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經濟的持續惡化,使以往潛伏著的一些矛盾和衝突公開化,政局開始發生動蕩。

  (一)領導層矛盾加劇,總統、議會和政府之間的矛盾公開化獨立兩年中,政府總理三易其人。獨立之初,福金總理試圖效仿俄羅斯推行較激進的經濟改革政策,先後提出過多個經改計劃,但均屬紙上談兵,實際上做的僅僅是忙於應付獨立後·出現的經濟問題以及俄羅斯「休克療法」引起的衝擊。結果非但未能使經濟走出困境,反而陷入危機。1992年9月30日,福金因許多黨派、運動和社會組織都指責政府沒有能力解決經濟問題和使烏克蘭擺脫危 機而被迫辭職。同年10月,烏最大的導彈工廠原廠長庫奇馬,經克拉夫丘克總統提名當選為政府總理。庫奇馬上任後便著手調整改革方針,他認為穩定經濟是當務之急,並保證不使烏克蘭偏離市場經濟的戰略道路。他反對「休克療法」,主張實行注重社會保護的溫和的經濟改革方針,並試圖以國家干預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機制來穩定和重建經濟。鑒於全面危機、生產下降和財政紊亂的嚴重局面,庫奇馬提出了一份反危機的經濟綱領,其基本目標是「通過穩定和改革走向市場」。同時,他要求議會授予他為實施綱領所必需的權力,以改變「政府權力癱瘓」的局面。總統克拉夫丘克不同意擴 大總理的權力,而且於『1993年5月20日向議會提出「直接領導內閣」的要求。此項要求未獲議會通過。庫奇馬的計劃和行動,時時總統、議會的阻撓『,難以有所建樹,終於在1993年9月步福金後塵,辭職下台,由代總理茲維亞吉利斯基接替。

  烏克蘭議會是在獨立之前選舉出來的,在450名議員中,有名前烏共黨員;其中大多是原各級黨政機關和企業組織的當校人物。他們一致主張烏克蘭獨立,但在獨立後走什麼道路,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如何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存在著很大的分歧。烏獨立之後,議會即著手制訂烏克蘭新憲法,但因意見分歧,雖經多次討論,始終未能達成一個意見比較一致的憲法草案.議會對政府的經濟改革綱領也往往或予抵制或議而不決,這也給政府工作增添了困難。

  (二)社會關係趨向緊張 烏克蘭人曾存有幻想:國家獨立後,在停止向聯盟中央上繳各種物資和資金後,依靠本國肥沃韻土地、豐富的資源,發達的工業,將過上富裕的生活.獨立一年後,經濟狀況越來越糟,人們的幻想破滅了。1992年9月,烏礦工工會、民航工會、火車司機工會宣布罷工,反對物價上漲,要求增加工資,礦工還提出了更新設備的要求。經濟的持續惡化,使社會關係日趨緊張。1993年6月,在烏克蘭上層政治危機激化的同時,頓巴斯礦工舉行了歷時兩周的大罷工。罷工者不僅提出了將礦工月工資由6—7萬庫邦增至40萬庫邦的經濟要求,而且還提出就議會、總統和政府的信任問題舉行全民公決等政治要求。面對罷工者的壓力,議會被迫於6月18日通過決定;在當年9月26日舉行全民公決。此後,克拉夫丘克為避免蒙受在公決中失敗的恥辱,與各方討價還價,決定取消全民公決,將議會和總統的任期縮短一年,分別於1994年3月和6月提前選舉。

  此外,伴隨著經濟大幅度滑坡,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和社會 控制能力的不斷減弱,社會問題愈益突出,惡性犯罪案件逐年增加。1993年,內務部機關記錄在案的犯罪數為53.93萬起,比1992年增加12%,其中1/4是重大犯罪行為。

  (三)地方離心傾向有所發展 由於經濟惡化以及中央政權領導不力,地區之間、民族之間尤其是烏、俄兩大民族之間的矛盾在發展,地方離心傾向有所抬頭。

  最突出的是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除克里米亞之外,在頓巴斯礦區的首府頓涅茨克,由俄羅斯人組成的烏克蘭民眾代表大會,於1992年底就要求地方擁有較多的自主權和自治權,主張建立聯邦制,要求與俄羅斯結成經濟聯盟,並要求俄語與烏克蘭語並列為官 方語言。至1993年底,在俄羅斯人聚居的烏東部各州,諸如哈爾科夫、盧干斯克、扎波羅熱等州,也紛紛提出了與頓涅茨克相似的要求,並決定於1994年就上述問題舉行全民公決。烏東部與西部地區之間的分歧在擴大。此外,外喀爾巴阡的少數民族的分立主義情緒也有所抬頭。

  (四)群眾對政治冷漠,政黨雖多,但影響不大,真正的多黨制尚未形成烏在蘭獨立前後,出現了上百個政黨、運動和政治組織,僅正式登記註冊的就有約30個。但大多政黨人數不多,缺乏群眾基礎,沒有成為群眾性的政黨,對政局的影響力不大,獨立兩年多來,群 眾為生活疲於奔命,對政治趨向淡漠,對政黨的活動缺乏興趣,因此,這些政黨也沒有得到大的發展。原有的兩個最大的政治組織——烏克蘭共產黨和「魯赫」(烏克蘭爭取改革人民運動),由於各自的原因而發生分裂,大大削弱了它們的影響,烏共原有黨員300多萬名。1991年「8·19」事件後遭當局禁止。部分烏共黨員於同年10月組建了新黨——烏克蘭社會黨。該黨反對走向資本主義,主張走社會主義道路、保持集體所有制的優先地位。該黨現有黨員約6萬人。1993年3月「全烏克蘭共產黨人代表大會」在頓巴斯首府頓涅茨克召開;烏共開始重建.重建後的 烏共,無論在組織上,還是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都不同於原先的烏共,它主張成為一個議會型政黨。但烏共仍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據說,僅克里米亞一地就有3萬多名共產黨員。

  「魯赫」在烏克蘭獨立前舉起了國家獨立的旗幟,曾擁有近百萬名成員,顯赫一時。烏獨立後,「魯赫」內部在政治主張上開始分化,至1992年底在組織上分裂成三派;一派以喬爾諾維爾為首,堅持對現政權持反對派立場,另一派則主張支持總統以維護國家,第三派主張在經濟和政治上都採取務實態度。分裂後,「魯赫」的影響明顯減弱,其支持者和同情者越來越少。

  三、烏克蘭的對外關係

  1990年8月24日,烏克蘭政府發表的國家獨立宣言宣布奉行不結盟、無核化的中立對外政策。截止到1993年5月,已有139個國家與烏克蘭建立了外交關係。烏克蘭把維護本國獨立,確保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和邊界的不可侵犯作為對外政策的重要目標。烏克蘭的另一個重要外交方針是確立烏克蘭歐洲國家的地位,加入統一歐洲進程。由於歷史原因和所處的地理位置,烏克蘭在對外政策中把同俄羅斯的關係置於優先地位。對西方,烏大力開展外交活動,爭取它們在安全上給予保證,在經濟和技術上給予援助.烏還 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及獨聯體其他國家的友好睦鄰夥伴關係,尤其與白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波蘭、哈薩克等國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同時,烏也重視開展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如中國、印度、土耳其等國,以便為其產品包括軍工產品開闢市場。

  (一)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

  烏克蘭與俄羅斯兩國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互有需要,但又矛盾重重.自獨聯體成立以來,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國之間的明爭暗鬥就從未停止過。兩國的歷史積怨、民族隔閡、現實利益衝突等各種各樣的矛盾交織在一起。兩國間的矛盾有時達到十分尖銳的程度,但兩國仍能謀求相互妥協,使矛盾暫時緩和下來。獨立兩年多來,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國關係中的主要問題是:

  1、黑海艦隊之爭 黑海艦隊是前蘇聯4大海軍艦隊之一,司令部設在烏克蘭境內克里米亞半島南端的塞瓦斯托波爾。兩國對黑海艦隊所有權各持己見。烏克蘭認為,黑海艦隊在烏克蘭境內,不是戰略力量,應劃歸烏克蘭所有,並準備在整編黑海艦隊的基礎上建立本國海軍。而俄羅斯則堅持,黑海艦隊屬於戰略力量,應歸屬獨聯體。雙方的爭執時起時伏,高潮迭起。1992年1月11日,俄聯邦副總理沙赫賴和獨聯體武裝部隊臨時總司令沙波什尼科夫率軍事代表團前往基 輔就黑海艦隊問題舉行會談。會談結果,烏克蘭同意將黑海艦隊一分為二,70%歸獨聯體,30%歸烏克蘭。但事隔不久,在4月初,烏俄兩國總統分別發布總統令,宣布黑海艦隊歸本國所有,兩國關係陡然緊張。之後事態又發生了戲劇性變化,兩國總統電話商定,暫停兩國總統令的實施,重新進行談判。4月29日,兩國代表團在烏克蘭的敖德薩就黑海艦隊問題舉行談判。歷時兩個月,毫無結果。

  6月23日,烏俄兩國總統會晤,經過長時間的磋商,兩國終於達成達戈梅斯協議,同意將黑海艦隊一分為二。8月3日,兩國總統簽署黑海艦隊協議。文件規定,黑海艦隊脫離獨聯體管轄,成為俄烏兩國聯合指揮的聯合艦隊,期限為3年。黑海艦隊的歸屬之爭暫告平息。1993年5月,黑海艦隊又爆發了「掛旗」之爭,即有幾艘艦船掛了烏克蘭國旗,於是另一部分艦艇掛出了俄羅斯海軍的安德烈旗。俄烏聯合艦隊中一時瀰漫著緊張氣氛。在這種情況下,烏俄兩國總統於6月17日在莫斯科舉行緊急磋商。磋商結果,兩國簽署·了《關於在黑海艦隊基礎上建立俄羅斯艦隊和烏克蘭海軍的緊急措施釣協定L兩國達成了按「對半原則劃分」黑海艦隊的協議。但不料此項協定遭到黑海艦隊大多軍官的堅決反對。他們拒絕執行「瓜分」協議,要求全部歸俄羅斯管轄,甚至揚言要嘩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9日,俄羅斯議會通過法令,宜稱塞瓦斯托波爾屬於俄羅斯。俄議會的這一領土要求不僅在烏克蘭而且在世界上掀」起了軒然大波。聯合國安理會就此發表聲明,指出俄的行動是「違背聯合國憲章的」.9月3日,烏俄兩國總統就黑海艦隊等問題在克里米亞的馬桑德拉又一次舉行會晤。據報道,烏總統克拉夫丘克少接受了俄總統計利欽的方案,準備把按協議屬於烏的那一半黑海艦隊賣給俄羅斯,以抵償欠俄的巨額債務.烏總統的這一舉動遭到國內輿論的指責。於是,這個問題暫時擱置了下來。

  2、克里米亞之爭 克里米亞爭端是由於蘇聯的解體而產生的問題,也是影響烏俄關係友好發展的主要癥結之一.克里米亞半島位於烏克蘭南部,臨亞速海和黑海,與俄羅斯無陸地聯繫,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人口250萬,其中70%是俄羅斯人,烏克蘭人佔25%。克里米亞不僅是著名的療養勝地,而且擁有刻赤、塞瓦斯托波爾、葉夫帕托里等天然良港,其中塞瓦斯托波爾為深水不凍良港,是黑海艦隊司令部駐地。1918年至1954年,克里米亞一直屬俄羅斯管轄。1954年2月,為紀念烏克蘭和俄羅斯結盟300周年,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批准俄羅斯和烏克蘭最高蘇維埃的建議,將克里米亞州由俄羅斯劃歸烏克蘭,蘇聯解體之後,隨著烏俄兩國在分割前蘇聯財產和黑海艦隊問題上的矛盾加劇,克里米亞半島的歸屬問題也被提上日程。1992年之初,俄議會提出重新審議克里米亞的歸屬問題。烏克蘭議會立即做出反應,發表聲明重申克里米亞是烏克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此同時,克里米亞半島的俄羅斯人舉行集會,要求「返回俄羅斯」,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宣布成立獨立共和國,使克里米亞的歸屬問題更加複雜化,5月19日,烏克蘭最高蘇維埃第一副主席杜爾季涅茨率代表 團前往俄羅斯討論克里米亞問題。兩國代表會晤之後,形勢有所緩和,俄羅斯表示不對克里米亞提出領土要求。爾後,烏克蘭議會和克里米亞議會代表舉行會談,發表聯合聲明,克里米亞保證不脫離烏克蘭,烏克蘭在最大範圍內給予克里米亞經濟自主權。但是1993年:於月,俄議會又要求將塞瓦斯托波爾劃歸俄羅斯,理由是保證黑海艦隊的後勤供給,遭到烏克蘭拒絕。

  3、核武器之爭 蘇聯解體之後,如何處置前蘇聯部署在烏克蘭境內的核武器,不僅關係到烏俄關係,而且為世人矚目。前蘇聯部署在烏克蘭境內的戰略核武器占原蘇聯核武器總數的20%,共有1800枚核彈頭,還有兩個導彈基地。俄羅斯一貫主張烏克蘭把核武器運到俄羅斯銷毀,而烏克蘭堅持把這些核武器就地銷毀,並要求俄羅斯和西方國家對烏克蘭銷毀核武器給予巨額經濟補償,烏方估計銷毀核武器的費用需20億美元。雙方僵持不下,核武器問題久拖不決。1993年9月3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和烏克蘭總統會晤,商討兩國關係問題。兩國總統就核武器問題達成協議,克拉夫丘克同意將「戰略核武器的所有彈頭都運往俄羅斯」銷毀,俄羅斯將向烏克蘭提供補償,這一協議遭到烏克蘭議會的強烈反對,無法實施.這個問題一直拖到1993年年底才解決。

  (二)烏克蘭與西方國家關係

   發展與西方國家的關係,系烏外交政策的重點之一.兩年多來,烏對西方國家做了不少工作,在取得政治支持和經濟援助方面有了一定的進展。1992年5月和6月,烏總統克拉夫丘克先後訪問了美國和法國,從美國得到了1.1億美元的農業貸款,與法國簽署了友好合作條約,並在巴黎憲章上籤了字,成了歐安會的成員國。1993年5月和6月,烏總理庫奇馬和德總理科爾先後實現了互訪,推動了兩國經濟關係的發展,德國已成為烏的主要夥伴國。

  1993年7月,烏美兩國簽署了防務合作條約。烏從西班牙獲得3億美元的貸款,用以購買西的榨糖工藝。但總的看來,烏與西方國家的關係進展不算大,主要障礙在於烏對核武器的態度。烏克蘭在獨立之後一再宣稱它將成為無核國家,並於1992年5月23日與美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一起在里斯本簽署了確認蘇美限制戰略核武器條約的議定書,保證將銷毀烏境內的核武器而且將批准核不擴散條約。但在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先後批准限制核武器條約之後,烏議會遲遲不予批准。西方國家擔心烏不交出核武器會造成核擴散,對西方安全構成威脅,故與俄羅斯一起對烏施加壓力,也把經濟援助作為施壓的一種手段,敦促烏批准 條約,並把核武器拆運去俄銷毀。烏不願無條件地放棄核武器,其條件主要有二:一是要得到五個核大國首先是俄、美兩國的安全保證;二、烏境內的核武器是烏的財產,交出核武器要得到俄、美兩國的經濟補償。經烏美、烏俄多次會談,討價還價之後,烏終於在1993年11月18日批准了第一階段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開於1994年1月14日烏美俄三國簽署了關於銷毀烏境內核武器的協議。協議向烏提供了安全保障,美國還答應將銷毀核武器的補償款由1.75億美元增加到3.5億美元,另向烏提供3.5億美元財政技術援助。這個主要障礙的排除,為烏與西方關係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烏克蘭與中國的關係

  1992年1月4日,中國和烏克蘭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兩國的建交公報中說,兩國將在和平共處、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及和平解決爭端的原則基礎上發展兩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

  建交後,中烏兩國關係不斷發展,特別是1992年10月29日至3月3日,烏克蘭共和國總統克拉夫丘克應中國政府的邀請訪問中國以後,兩國關係進入了一千新的發展階段。1993年4月,烏克蘭最高蘇維埃主席伊·斯·普柳希率議會代表團訪華,考察中國經濟改革的成果。1993年9月,錢其琛外長訪問烏克蘭。

  中烏兩國具有發展友好關係的良好基礎。首先,中國和烏克蘭兩大民族在歷史上沒有宿怨。其次,兩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

  最後,兩國間不存在懸而未決的問題,可以說,政治上不存在能影響兩國關係順利發展的障礙。經濟上,兩國合作潛力巨大,兩國經濟結構上的互補性強。中烏雙方對發展兩國經貿關係持積極態度,1993年兩國貿易額由1992年的2.2億美元增至5億美元。

  (何衛、顧志紅,黃曰昭)


推薦閱讀:

2018烏克蘭留學的理由
中國找俄羅斯造飛機得買千台發動機?烏克蘭來得真巧:發動機我有
烏克蘭代孕 寶寶回國手續辦理
碎片時間記單詞啦,俄語常見3000詞-21

TAG:經濟 | 獨立 | 烏克蘭 | 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