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前的準備工作| 環境器材 Entironment & Equipment - 國粹金魚...
06-02
針對吧里新手較多的情況,所以把一些個人經驗跟大家說說,我更加看中的是實際性和可行性,所以我的意見未必是標準的,如有不對希望大家指正,其中部分資料和圖片來源於網上,出處甚多無法一一註明,見諒。 新手養魚,當然應該從容易的入手,但無論有多容易,你都要給它一個好的居住環境。 很多新手一開始都會見到魚就想買,到最後不用一天就死光光,浪費金錢還殺了一條小生命,幻想一下自己是條魚,你因為水質問題所以好辛苦,你用絕望的眼神望著觀賞你的人!停手吧! 不要因為它美麗而去買它,不要因為喜歡它而去買它,你事先不去了解它需要什麼,你從來沒有想過你的缸能養多少魚,能養什麼魚,你一定會殺了這條小生命!珍惜美麗,尊重生命,愛護環境,做不到這些你不要養魚 很多新手是在看中一條魚以後才突然激情爆發,頭腦發熱買個缸回家,馬上放水放魚,然後第2天找人哭訴我的魚掛了我的魚病了,這種情況我經常碰上,每次都讓我氣結。因為從缸到魚,中間還有必不可少的幾個步驟。 先來說缸,缸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自己做的和市售的成品缸和套缸,結構不同,效果也不一樣。
方缸,最普通的結構,5面玻璃粘合,結構簡單又牢固,所以是最多人選用,修改餘地也很大 用黑膠粘合的直角缸更加堅固耐用,因為黑膠的抗腐蝕性更強,缺點是膠干時間需要更長圓角缸,目前市售最為常見的一種缸,也叫一體缸,前方玻璃用高熱熔彎,比直角缸更為美觀,但高熱導致彎位強度減少,彎位部位容易爆裂,選購時應以盡量厚的玻璃為好
子彈頭,也是一種常見缸,同樣高熱熔彎,安全性也相對低,同時弧型部位觀賞時產生變形易令人眩暈 弧麵缸,正面熱彎,也是一個追求外觀犧牲安全的產品,購買時一定要注意玻璃厚度 成品套缸,方便美觀,所以吸引不少魚友。一般會包含燈,上濾,潛水泵等基本設備,但對於要求較高的魚類根本無法滿足,幾乎沒有改動的餘地。所以對於新手,盡量不要被其表面吸引,採用傳統的魚缸,發展和修改的潛力都會更大 這裡只列舉幾種最為常見的缸型,其他特異型,定製型就不再一一列舉,缸到為第2步就是過濾,這也是魚缸的核心部分。 最普遍的,上濾。原理是由潛水泵把水從缸中抽上缸頂的"盒","盒"內放置濾材 ,"盒"的底部有出水口讓水自然流回缸中。 優點:設置簡單,成本低。 缺點:外觀不美,容量過小,效率低下,佔據頂部空間影響燈光設置,故只適合做小型魚缸及醫療缸的過濾系統或用於飼養粗生魚類可拆取式 多層式上濾 [假滴漏(假溢流)式過濾 滴漏箱中放濾材讓水流經過進行過濾,滴漏箱底放潛水泵將水抽回缸中 優點:不需要佔用缸外空間,水流的溶氧足夠培養較活躍的硝化群落 缺點:佔用缸中空間,使魚缸空間變小水流及結構示意 背濾式(側濾式),由假滴漏系統擴大而形成的容量更大效率更高的過濾方式,原理相同 側濾 背濾亦可由直角缸改造添加背濾槽 滴漏式,一般與底缸過濾結合使用,作為底缸系統的上半部分。 滴漏的原理是當主缸的水升到某一固定高度時,高於這個高度的水會漫溢到濾槽,再從底部的下水口排到底缸,然後由底缸中的泵抽水回主缸,這個設計簡單而高效,主缸的水面高度保持不變,當水面低過濾槽,就不會有水溢入濾槽了 滴漏槽有分三角形及正方形,功能一樣,只是三角形佔用主缸更少的空間,滴漏槽中通常會放玻璃環或生化球作消音及養菌。 三角形滴漏槽 底缸過濾,濾槽型過濾系統中最為強大的,直接以單獨一個缸做為濾槽,容量大,效率強,但設置也是最複雜的,同時因為容量巨大,放置其中的濾材亦要花費不少,一般新手難以把握也難以接受,但為長遠計,仍然是最值得推薦的系統 底缸式的上水一般由缸背走管,也可直接從滴漏槽中走出 結構示意 最後要說的是底砂過濾系統,嚴格來說底砂過濾只能算是一種輔助系統,基本不屬於物理過濾的範疇而是屬於生物過濾的範疇,一般是用PVC管接成「弓」字形套管,在管上鋸出很多斜口。底砂過濾有2種形式,一種是將套管接在潛水泵的吸水口,然後將套管埋入砂中,泵將水通過砂床吸如管中,以砂床為濾材,凈水經過套管由泵排回缸中,這種形式會在砂床中積累大量臟物,所以砂床要經常清洗,一般半年之內就會出問題,所以基本沒人使用了。現在多數使用的是反底砂過濾,就是將套管接到泵的出水口,水流通過套管從砂中流出,將砂中臟物一併衝出,水流在砂床中培養出大量硝化完成生物過濾 反底砂過濾一般結合一個上濾或滴漏隔離臟物效果會更好 其他的系統因為效果不佳,如濾桶式,瀑布式,缸內沉水式等,這裡不再一一描述。系統完成後接下來的就是濾材的選擇了。 最常見的就是濾棉,作為物理過濾的主要材料,在缸中必不可少,但它的作用就是隔離大塊的臟物,除此以外基本無他用,不要妄想濾棉能養出什麼硝化群落,很多人都有個錯誤認識,認為濾棉上有很多硝化,髒了也不捨得丟,在你的濾棉上並沒有多少硝化,當你的濾棉已經很臟,不要洗了又繼續用,直接把它丟掉換塊新的,它已經完成了它的任務:隔離垃圾。而且在它完成任務的同時,它也可能寄養了許多的有害細菌了。 |
---|
頂端
|
- 分享
實果子 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
級別: 四級會員
UID: 4634 精華: 1 發帖: 370威望: 389 點金錢: 184665 國粹幣貢獻值: 0 點在線時間: 114(小時)註冊時間: 2008-11-06最後登錄: 2009-05-23 |
1樓 發表於: 2008-11-08 01:03 只看該作者 | 小 中 大 生化棉 很多人都認為它的作用很大而喜歡使用。它密度較低,較硬,不易變形,主要用作消音(滴漏),隔泡之用,亦有養菌的功能,但因其表面積小,養菌數量遠不及玻璃環。在我們本來就有限的過濾空間里,它實在不是什麼好選擇 常見的以黑色和藍色為主,功能上無分別。生化球 也叫黑球,有幾種規格,塑料製品,表面積較大,中空,有的中間還有一塊生化棉,中空結構可將水流分成細流,同時在水流中亦互相翻滾碰撞將大顆粒的垃圾擠碎然後再由硝化分解,是一種較為好用的濾材,缺點是比較貴,而且,將它泡在水中是不會產生作用的,主要用於滴漏槽和其他下水位 玻璃環 最經濟高效的濾材,一般由滑石粉燒制而成,多孔,表面積大,適合大量硝化菌居住,是養魚不可缺少的濾材。因是做養菌之用,所以不需要經常更換,基本上放下去就不需要理會了,如果時間太長孔隙堵塞厲害,可用清水清洗之後繼續使用,當然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是半年一換,每次換總量的1/2,留一半老環加一半新環即可 切記,新買回來的環一定要用清水洗凈,最好再用開水泡10分鐘 珊瑚骨 比玻璃環便宜的濾材,因為也是多孔結構所以表面積也很大,但當然不夠玻璃環大,適用於喜鹼性硬水的魚類,同時還有穩定PH的作用 活性炭 可有效去處水中異味和黃色物質,分解溶解性有機質,石碳酸、單寧酸及自來水中的殘留氯等, 但同時也吸走水中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一般只是在用藥後或水質變黃後才作極短暫性使用,一般有經驗的玩家都會盡量避免使用 使用前一定要清洗干 一般常用的濾材只需要上述即可滿足魚缸中的凈化循環了,就我個人意見,大家大可不必太相信產品宣傳,在過濾系統中只需要有過濾棉和玻璃環就已經足夠,而且一定要儘可能最大量的使用玻璃環,在空間不夠的情況下,甚至可以放棄濾棉而只使用玻璃環,硝化群落強大才是魚缸健康的硬道理,如果大家有認真留意我發的過濾系統圖片,就會發現到我一直把玻璃環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佔有最多的比例,而我用這個方法飼養過的各種魚種一直都是健康少病的,我一瓶N年前的甲基藍放到至今也還是漫漫一瓶未使用過,白點等疾病已經是好幾年未見過了。硝化強大病菌的生存空間就少,高等植物強勢藻類的生存空間就少。 既然缸和過濾都已經準備好,接下來是不是就可以開始養魚呢?答案是NO,一個新的魚缸就象一個新裝修完的房子,裡面的有害物質是多多的,我們裝修完房子後,都回開窗放2個月等氣味散掉再搬進去住,大家都是生命,不要對小魚們那麼無人性好不好,所以新缸的第一個步驟當然就是「養缸」。對我沒有說錯,不是養水,是養缸,當然我們是要放水去養咯,把缸好好的洗幾遍,然後放滿一缸水,再狠狠的灑他幾包鹽下去呀,不要問我灑多少,只要你還捨得,只要還會溶解,繼續灑吧,濃鹽水會把病菌,異味,還有表面一層不穩定的玻璃膠全部清掉,就這樣一缸鹽水靜靜的養一個禮拜以上,當然,如果你的心地很好,你養一個月,你以後的小魚們會用健康來感謝你的。 不經過養缸這個階段,有時會在你放水下魚後發現一缸水一直都是乳白色,怎麼也清澈不了,不要奇怪,因為有別的細菌在抑制你的寶貝硝化,基本上,已經可以宣告你將養什麼死什麼 養缸結束了,把缸里養缸的水全部清掉。第2步,當然不是下魚啦,我們接下來是要養水了,說白一點,2個目的,1是要讓一缸水老化,2是要培養出硝化。 這個時候要先設想好你未來魚缸的樣子,要不要底砂呢?要不要造景呢?還要不要種點草呢?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先把造景的硬體洗乾淨放下去,然後再放滿一缸水,把泵開開,不要跟我說你不捨得開,不要跟我說你怕吵,那我還是勸你放棄養魚了,要不,你養幾條泥鰍看也不錯哇。從這一刻開始,你的泵將不會停止了,除非換水,停電和它壞掉。硝化依賴你缸里的水流生存,當你的缸里形成了硝化群落,你把水流停止4小時,硝化就會開始死亡,12小時,硝化就大量死亡,24小時,恭喜你,你可以重新培養過硝化了,因為你的缸里已經沒剩下什麼了。 放水開泵3天後,可以開始下幾條孔雀或者斑馬之類的,我們叫開缸魚,雖然不是什麼好魚,不過我們也要講道德,不要一放水就下魚,讓人家去喝新鮮氯水,不然魚要是會說話,一定會問候你家人的,基本從下開缸魚開始,我們就算是正式的培養硝化了,這些魚不用喂,孔雀可以吃水中的浮游顆粒,而且它還會排便便,正好就是硝化初期的食物,這時候你的硝化太少哇,就那一點點便便已經忙死它們了,不需要添加什麼瓶裝硝化啊什麼粉狀硝化啊,那些不是好東西,經常有人問,買的硝化臭臭的,還有渾濁顆粒,正不正常啊,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他,你上當了,你買的不是硝化,或者說是假硝化,真正好的硝化是清澈的,無味的,而且包裝上肯定有寫出廠日期的,超過半年就失效不可再用了。 放了開缸魚,接下來就慢慢養咯,一般養水時間應該在2個禮拜到1個月以上,期間不要開燈,只需要24小時開泵 這裡要理解一下養水的原理了,一般在養水的期間我們主要是要培養硝化菌,硝化分很多種,但它們都有共同的特性,好高氧,厭光。設缸初期,菌類未穩定,這時候下魚,往往會造成水質越來越差,最後變一缸「牛奶」,非常適合喜歡牛奶的人觀賞。所以養缸的時候我們的重點是為硝化服務不是為魚,為硝化提供最好的環境和條件,這就是我們說的養魚先養水(菌)。養水期間我們不能開燈,是要讓硝化活躍起來,同時,因為這時候水質不穩,最容易生存的生物就是大名鼎鼎的藻,一旦藻在設缸初期爆發,就很容易令缸報廢,因為以後你很難再把它清除乾淨了,開缸階段是缸里的生物群落爭搶地盤的階段,如果被藻蔓延了,以後可能要用開水煮才能徹底清除了。這時候泵也不能停,要一刻不停的有大水流經過濾材,也是為了讓硝化活躍和繁殖,不要說現在缸里什麼都沒有,所以就不開泵了,現在缸里的是你肉眼看不到的最主要的成員,好好對待它們 我以前就說過,淡水魚缸玩的是生態,海水魚缸玩的是器材,當然這個說法未必那麼貼切,不過,淡水魚缸是靠生化過濾循環來維持的,而不是靠物理過濾循環,這是一個你肉眼看不見的生態循環,我們稱之為氮化合物循環「氮化合物循環」是你魚缸里一個非常重要的程序。這周期包含數個由不同細菌所引發的步驟。你將會明白為何你要提供那些細菌一個「家」以便進行這「氮化合物循環」。 第一步: 魚類的排泄物和未吃過的食物將會轉變為氨(俗稱阿摩尼亞);那是因為在這些東西里需要氧的細菌會令蛋白質分裂。而氨是有毒的。 第二步: 生存於氧氣中的硝化細菌,能把氨會轉變為亞硝酸鹽(NO2);亞硝酸鹽雖然含較少的毒素,但仍對魚類有致命的毒害。 第三步: 亞硝酸鹽及後又被第二種硝化細菌轉變為硝酸鹽(NO3);而這硝酸鹽幾乎是無毒的,但突然或長期暴露在高濃度的硝酸鹽里是有害的。但幸運地,硝酸鹽的濃度是可以靠更換魚缸的水來降低。 第四步: 硝酸鹽及後會被不依附氧氣而生存的細菌:厭氧性細菌(也叫做反硝化菌)變為氮氣而升華,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氮化合物循環」。 不幸的是,因為各種原因,我們通常在完成第三步後就無法繼續下去了,因為厭氧菌(反硝化菌)需要的條件比硝化更加嚴厲,一般新手很難成功繁衍出反硝化群落,所以,通常完成三步以後,我們就應該換水了。 厭氧菌的設置和飼養比較麻煩,常常會帶來日後魚缸管理的不便和隱患。如果不是個瘋狂玩家一般都不會去嘗試,因為換水同樣可以達到反硝化的目的,所以,培養反硝化更多的時候被我們看作是一個技術的挑戰而不是實用的行為。一般我們需要反其道而行,與硝化環境相反,在缸中設置一個底氧區,而這個底氧區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和高氧區(硝化區)相對應,以達到和硝化的平衡,因為這2種細菌是相互矛盾的,如果硝化菌過於活躍就會令反硝化菌消失,如果反硝化過於活躍,同樣也會令硝化衰敗。一般的做法是會在缸中鋪上厚底砂作為厭氧區,厚度應該達到10公分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厭氧菌雖然名厭氧,但也不能完全無氧,所以這個區域只是低氧,依然需要有極其緩慢的水流緩緩經過砂床,如果水流過大,將變為高氧區而硝化活躍失敗,如果水流過小或沒有,將變為垃圾的積累地令反硝化無法存活最終變成NO3的積累區而失敗,所以最好是用小功率的泵採用反底砂過濾方式(套管最好採用細管),水流的大小需要你不斷的嘗試直到找出適合的強度,同時,培養反硝化期間,反硝化菌亦需要食物,最常見的就是白球,會慢慢溶於水中,一段時間後需要更換,價錢一般在十幾到幾十一粒。反硝化菌群落的形成和穩定是一個更加緩慢的過程,通常需要數個月的時間,如果把這個時間納如養水階段,相信很多玩家亦會無法接受半年只看一個空缸的結果,所以,要嘗試的玩家三思!厭氧區示意圖 一般分3層,從上到下分別為細沙層,約5厘米,中間是粗砂層,約5厘米,最下面是架空的充水層,約2-3厘米,套管就安置於充水層這個位置,充水層和砂層之間有網架分離水和砂。 充水層 沒有沙,只有水,這裡的水含有氧氣,氧氣會慢慢擴散到砂里(微氧區),砂區的狀態是最穩定的,沖水區可以用微水流產生氧,也可以不用,直接由硝化脫氮過程產生:NO3---->(化成)NO2---->N2O---->N2,注意最後面的 N2O變為N2,氧被脫離擴散到微氧區去了 水期間我們要明確幾個指標 dKH 軟硬度 KH = Carbonate Hardness,是水體中碳酸氫鹽(HCO3-)濃度的指值。 KH有助穩定PH,它也是硝化細菌的主要元素用來分解NH3及亞硝酸鹽。 一般以德國標準示法為準,計為KH。 即以每升水含氧化鈣10mg為1KH。小於6.5為軟水、大於6.5為硬水、6.5為中等硬度水。 一般來說觀賞魚對硬度反應並不激烈,只是繁殖期對硬度的要求就必須苛刻一些了。 另外,KH值的高低亦與鈣,PH值的高底有關。 KH下降會同時令 PH 下降,而KH 穩定, 也會令 PH 穩定。 樹脂可以改變KH值。珊瑚砂,石灰岩等亦會令水變硬。 GH 總硬度 GH = General Hardness, 是水中元素的指標值(鈣,鎂 等等) 一般我們是不會去量度GH值的。 pH 酸鹼度 PH是 1909年由丹麥生物化學家Soren Peter Lauritz Sorensen提出。 p代表德語Potenz,意思是力量或濃度,H代表氫離子(H+)。 有時候pH也被寫為拉丁文形式的pondus hydrogenii。 科學家制定了一套由零至十四的酸鹼度指標,簡稱pH值。 pH值7代表中性;pH值低於7代表酸性,並且pH值越低酸性便越高; 相反,pH值高於7代表鹼性,並且pH值越高鹼性便越高。 使用通用指示劑或由它製成的pH試紙可大概測出水的pH值。 PH值和水中所含氫離子濃度有關,所以看水中含有多少氫離子濃度,可以判定水到底為酸性或鹼性。 pH 值的單位是用對數表示,即pH相差1其強度就差 10 倍, 如 pH 7 就比 pH 8 酸性強了 10 倍。 影響PH值高低的,有以下幾種常見情況: 1.水溫高PH會低;水溫低PH會高 2.水中含氧量高,PH高;水中含氧量低,PH低 3.水中鈣含量過高,ph值亦會下降 4.水中dKH值過低 使用過久的陶瓷環會持續釋放酸,所以盡量選用玻璃環避免陶瓷環,沉木會釋草木酸,腐爛的生物殘骸和爛葉會釋酸 各種魚類所喜的水質指標不盡相同,在放魚之前必須先做好這一步工作,把環境調整好並穩定下來 另外一提,石灰水(氫氧化鈣)可以提升PH和沉澱PO4(磷酸鹽)用作調節水質很有幫助,但不能直接大量倒入缸中,必須在關燈的時段(24小時光照草缸的系統可能不適用)。加入時要慢慢滴下,滴在大水流地帶。 雖然氫氧化鈣溶解慢且PH值不算很高,因此比較不易傷害皮膚,不過使用時仍應多注意,應避免長期接觸或吸入肺部。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缸中可能使用到的各種造景材料 砂 是一個爭議很多的材料,鋪上以後會產生積累臟物,NO3的結果,不鋪,很多人又覺得不好看,所以這要看大家的取捨,一般是用反底砂過濾或者極薄的鋪上一層純裝飾性來解決它產生的問題,一般適合採用大溪砂或磯砂還有硬度很大的硅砂,另外還有性能穩定的石英砂和人造的黑金砂等,如果純裝飾使用,厚度應該在1厘米之內,大小可選擇1-4毫米直徑的,不宜過大否則容易藏贓物。 石 種類很多,一般觀賞魚應該盡量選用外表光滑,質地堅硬的石材,盡量避免質地疏鬆的石材以防其釋放造成水質變化。首選是火成岩類,主要成分是矽酸;第二是沉積岩類,以富含硅酸的為佳;然後是富含石英的變質岩,成分是二氧化硅。一般適合魚缸使用的有木化石、湖石、卵石、英石、斧劈石、等。針對飼養魚類的不同,一般喜微酸軟水的魚類應該盡量選擇上述種類,喜微鹼偏硬的魚類還可考慮珊瑚礁、鐘乳石,石灰岩等。 沉木 也是廣大玩家喜愛的材料之一,是一些質地較硬的樹木枯死後經自然炭化而成,密度大。選擇沉木首先要注意其炭化程度,若炭化完全,木質素會很少,性能也越發穩定,若木質過多,長時間浸泡後會分解出單寧酸和腐殖酸,雖然不會對生物直接產生害處,但富含色素,所以買會沉木後應該先洗乾淨,有條件的話最好煮一煮作殺毒之用,然後浸泡於水中,期間要經常換水,或者直接浸泡在流動的水中,注意觀察,把可能的腐爛部分全部清除,等沉木停止吐色後再使用,所需時間會很長,如果木質素部分過多,可能會需要1-2年的時間才能停止吐色,如果急著使用,就需要經常換水和添加活性炭來稀釋色素了。 人造材料 包括假山,假水草等等。一般是樹脂,水泥或塑料製成,要建立避免水泥的;樹脂的如無經驗建立不要購買,因為你很可能會買到添加了有毒催化劑的樹脂產品導致一缸魚死得不明不白;塑料的製品建立選擇可以浮水的,如果是沉水塑料,可能會帶有毒性,這點需要注意 我們還應該準備好的東西,溫度計,傳統玻璃溫度計,誤差可能會很大,一般需要多買幾隻,對比室溫找出最準確的一支來使用 電子溫度計 能顯示小數位,較玻璃溫度計更準確,有的還會記錄最高/最低溫度及同時測量室溫和水溫,價格高,經濟允許的玩家值得考慮 加熱棒 飼養熱帶魚冬天必須的,同時是高溫治療時的利器。從50瓦到數百瓦,針對魚缸大小不同應進行對應選擇,對於較大的缸最好是同時使用2支以便快速均勻的調節水溫,而且初期使用要注意觀察質量,防止買到不會停止的「煮開水棒 講到加溫就順帶一提降溫,水族生物不僅怕冷,還有相當部分是懼怕高溫,很多的陰性水草也十分懼怕高溫,比如莫絲等超過28度會停止生長,超過32可能會引起死亡。由於缸中有不少電器產生熱量,夏天高溫地區的玩家最好是能考慮一個降溫風扇啦 降溫風扇是靠45度吹向水面,把水蒸從而而帶走熱量,一般能降1-2度,視乎水量而定。 一般能買到的4頭,6頭風扇,價錢中等,但比較方便,而且美觀,吸引不少玩家,但壽命不長,所以亦有很多魚友自己DIY電腦散熱風扇吹向缸面,而且十分便宜 要注意的是降溫風扇要在室內空氣流通的情況下才能降溫, 而極限只能把水降至室溫,而且水量蒸發得很快,要定期加入淡水補充。 PS:使用12v的會比220v的安全 這期間我們還要準備好一樣東西,燈光。 既然養魚是為了觀賞,當然需要好的光線啦,燈具種類很多,效果完全不同。但安裝一定要注意安全性,穩固性,插座最好高於缸內水面並安置穩妥。 T4 國內自產的一種燈具,價格便宜,造型輕巧,十分適合DIY,一般在五金店和燈具市場都能找到。 管的直徑是12mm(4/8"), 故名T4, 由於是國內個別廠家生產的產品, 暫時並未標準化。 T5 管的直徑是16mm(5/8"), 故名T5, 比T4稍粗一點, 但T5是技術成熟的照明產品, 有國際標準, 對光度.色溫.光效等技術水平有一定的規範。 特點 一:16mm直徑, 較細,成本較低 二:三波長, Ra>80 三:用教少水銀, 比較環保 四:和T4一樣,也屬節能型,但不同一般節能型,一開燈就可以直接達到最高亮度 因為比較細,一般T5燈架會有3-5枝光管。 T5HO 管的直徑同樣是16mm,但HO是指High Output,一種更高輸出的T5光管,又名超T5管, 光度很強,極受歡迎 T8 也就是家庭日常使用的光管型號,管的直徑是26mm,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廠家用這個型號發展出多種類型的光管,比如極光管,超光管,專用水草燈管等等,佔用位置較多,需要震流器,一般很少用作DIY,但有專門水族用燈架出售,所以很多人會選用 PL 新興光源,實際不脫螢光燈光源體系,而只是直管型燈管的縮短應用。如一支直管型燈管36W(120cm長),PL光源同36W則折彎縮至32cm長左右,是以原36W直管太陽燈流明3250Lm可平均照射於120cm長範圍內(下),PL光源36W燈管流明2900Lm則集中照射於32cm長範圍內。所以,此類新興光源應用於水族有其加強光量的集中效果,但依然有不少問題: 一:燈管尺寸規格仍難敷水族市場應用 二:PL燈管光源輻射熱過高 三:PL燈管光源僅一種太陽燈型,光譜不完全,色溫不穩,有待改良。 鹵素燈 水族照明中的重量級器材。具有高度的穿透力,光線強度可達水深1米,最適合高度較高的缸使用。分別有150W、175W、250W、400W、1000w,一般情況下,使用150W也足夠。缺點是熱力十分強,使用必須十分注意通風,附近不可有易燃物,亦要小心燙傷皮膚,一般應懸掛於離水面50厘米以上。而且由於光度強而集中,因而,照明範圍狹窄,一般一個燈膽只能有效照射1米之內範圍,如果缸很長,就需要幾個燈頭了 由於水族用鹵素燈架十分昂貴,亦有不少玩家會選擇自己DIY鹵素燈,就是去一般燈具城買的廣告鹵素燈架,然後再到水族市場買適合K數的鹵素燈膽。外型雖然沒有那麼美觀,但價錢是便宜了很多很多 夾燈 可以夾在玻璃上,可任意調角度,一般尺寸小,只適合微缸和醫療缸,還可以放在缸底櫃做照明用 紫外線殺菌燈 (UV燈) 一個幾乎密封的容器,水流經其中,內有紫外燈照射殺菌,水流要緩慢,照射時間越長 殺菌效果越好,有各種瓦數(5w, 9w, 11w, 12w, 18w, 24w, 36w, 55w 等)按魚缸水量選擇,使用較大瓦數效果會更好。它能殺死原蟲細菌,浮游生物和藻類,但又會把NO3轉變為NO2,而且熱量較高。注意千萬不要將外殼破壞,被紫外燈照射時間長了可能會導致人和魚失明。每天使用殺菌燈的時間在半小時左右為好。最好在底缸過濾系統中使用,將燈安置於底缸中。另外,其他種類的燈具常標示有「殺菌」字樣,都是騙人的,有殺菌功能只此一家。 針對一般情況,玩家選擇T5或T8就已經足夠,如果不想花太多錢也可以考慮T4,但T4相對質量不是那麼好,使用壽命也較短,一般在半年之內,所以購買時一定要好好挑選。 養水期間,一定要注意觀察,由於種種原因,比如水質不穩,當地水質過肥,擺放位置不合理等,很可能會產生一個問題:藻。藻是魚缸的大敵,影響觀賞,爭奪肥分,消耗氧氣,不及時處理,將造成環境惡化。這裡列舉一些常見藻類和處理方法。 褐藻 也叫矽藻,以硅藻居多,一般是茶褐色,薄膜狀,常長在玻璃石頭和水草葉片上,手指輕輕一擦就立刻掉落。產生原因是新缸初設,水質不穩,因為硝化未形成所以氨氮化合物分解不完全,氧氣不足,水流不足,硝酸鹽過高,PH過高在7.5以上。需要規律適量的換水,結合磁力刷清除,使用活性炭降低PH,加強供氧。 綠絲藻 一般在水面附近和光源充足的地方出現,淺綠色,絲髮狀。和水草一樣,生長於環境良好的生態缸。產生原因是硝酸鹽濃度稍高,換水次數太少,PH不完全穩定,光線過強光照時間過長,水流不足。需定期規律換水,使用活性炭,減少光量,縮短照明時間,放青苔鼠等食藻魚。 綠苔藻 也叫綠黏膜藻或綠海苔藻,淺綠色,會有腥臭,象一層地毯樣。一般生於砂床和石頭,葉面或玻璃上,生命力極強。可能是買水草帶入,或光線過強,光照時間過長,氨氮含量過高,長時間不清理底砂,換水太少,換水時間過長,濾材長時間未清洗,缸里水流有死角。必須勤換水,每次換水1/3,清晰底砂,減少光照,加強水流,放食藻魚,水草下缸前一定要消毒清洗。 綠藻 浮游性藻類,種類繁多,有絲狀,點狀等。除影響觀賞,一般沒有太大害處,也是魚友經常問到的為什麼水變綠了的原因。這種藻可作孔雀等幼魚的飼養水,但若附著在水草上側可能影響水草生長,一般是由魚食帶入的,比如水蚤等,可用殺菌燈清除,換水時也可大量去除,同時放養孔雀等魚類和食藻魚。 刷狀藻 也叫皮毛藻,紅藻。對水草破壞力高強,緊緊生長在草葉,玻璃和石頭上,是一根根細小而突起的毛狀,形似牙刷而得名,顏色變化大,從綠色到黑色都有,繁殖速度驚人,是最可怕的藻類之一。一般可能是由水草帶入,也可能是氮分解不完全,磷酸鹽(PO4)過高,光照過強,光照時間過長,水流過強,氧含量過高或水質不穩。水草入缸前一定要仔細檢查消毒,去除帶藻葉片,使用活性炭穩定水質,放食藻魚,減少光照,縮短光照時間,減若水流,不要使用氣泵,必要的話使用除藻劑。 藍藻 霧狀,表面有粘滑的膠質保護層,有特殊味道,藍綠色,繁殖速度快,也是一種十分危險的藻類,易生於新缸,若生在草葉上會形成脂膜直接將水草悶死,而且有很強的固氮能力,是水惡化的重要標誌,一旦出現,就代表硝酸鹽過高了。一般是由於砂床腐敗或設置不合理,砂粒過細或過厚,餵食過多換水太少,光線太弱,氧氣不足,水流不足,應該定期換水,加強水流,放食藻魚。 所辛一般藻類的爆發多是由於孢子不注意被帶入缸中而引發的,所以,新草和新魚下缸前檢疫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另外,有些地區的自來水會含磷酸鹽(PO4)過高,容易引起藻類滋生,這點也需要注意,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養水期來儘快的穩定我們缸中的水質是十分重要的,讓硝化繁盛來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希望急著下魚的新玩家們能夠重視起來。 養過幾個禮拜的水,如果濾槽中的玻璃環等濾材上出現淡淡的褐色,讓我們慶祝吧,硝化來了。如果沒有,也不用太傷心,經過這幾個禮拜,水已經老化,雖然肉眼還看不見,不過硝化確實已經存在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開始考慮我們的目的了:魚。 不過在這之前,我們還要確定一件事情,缸里究竟能養多少魚呢? 魚類的數量直接和缸里的含氧量掛鉤,含氧量和魚缸的高度無關,只與水面面積相關,因為氧氣是通過水表來溶解到水中的,所以,我們還是可以大概的計算出來我們能養多少魚 每2.5厘米長的海水魚,需要300平方厘米的水面面積;冷水性淡水魚需要190平方厘米;而熱帶性淡水魚則需要75平方厘米。 舉個例子,一個長60厘米,寬30厘米的缸,水面是1800平方厘米,那麼可以養15厘米的海水魚,23厘米的冷水性淡水魚,60厘米的熱帶淡水魚。再以這60厘米的熱帶淡水魚為例,可以是4條15厘米的魚,也可以是10條6厘米的魚,但超過這個總長度的魚量,必然是生存在一個不那麼舒服的環境,健康度自然將受到考驗。所以,下魚之前最好能先計算一下,不能因為喜歡而大量購魚超過魚缸的負荷 順帶一提,很多魚友喜歡用氣泵來增氧,認為只要氣泡多就會氧含量高,我們來理解一下氣泵工作的原理,氣泵通過氣管和氣石推出大量氣泡,不過,這些只是空氣而已,所以,水中的氣泡並不能增加氧氣含量,當氣泡上升到水面並破裂,破裂的一瞬間會將水的表皮撕裂,而氧氣就在這個時間進入水中了,所以,波動起伏的水面更能帶來大量的氧氣,這也是滴漏(溢流)等過濾方式比上濾、濾桶等過濾方式更適合硝化生存的原因,因為在濾槽中由上而下的水流表皮不斷被扯裂,所以會有更多的氧氣。 接下來自然是買魚了,購魚需要注意 一 不要買剛進商店的魚,等檢疫和觀察期過後再買; 二 初養者不宜養珍奇、昂貴、難度大的魚; 三 不要買看上去不健康的魚,這種魚很可能有不治之症; 四 群居性的魚應該在同一群魚中選購; 五 一定要弄清楚魚的習性,不要混養區域性太強的魚,也不要把食草性的魚和水草同養; 六 購買前一定要弄清楚魚長大後的體形會有多大,對水質是否有特殊要求; 七 不要購買體型相差太懸殊的魚一同飼養。 購魚之前,最好能準備一個檢疫缸,以後也可以充當醫療缸和繁殖缸,這一樣東西十分有必要,但很多人都不那麼在意。檢疫缸不需要太大,新魚回家最好不要馬上放到主缸,應該在檢疫缸生活1個禮拜以上,觀察情況穩定而健康後才放入主缸,免得可能出現問題而把我們辛辛苦苦養成的一缸水一夜之間敗掉。檢疫缸雖然小,依然需要基本維生設備,一個小小的上濾是應該的,如果魚體較大,也應該增加一個氣泵,燈光可以不要,只要你能清楚觀察魚的狀況。 魚回家後,不能直接下缸,因為還有兩個步驟:對溫和對水。 幾乎沒有任何魚類可以毫無困難的從一種水體轉移到另一種水體,遷徒性魚類除外,所以新魚回來後第一件事就是把魚連裝魚的袋子一起放入缸里的水中,袋子不可解開,這樣持續半小時左右,以讓袋中的水和缸中的水溫度達到一致,這就叫對溫。 然後我們應該把缸里的水舀出半盆,解開袋子,把袋子里的水倒點出來,再把盆里的水裝點進去,一開始的比例應該小一點,然後約每10分鐘交換約10%的水,一般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完成,較敏感的魚類時間應該稍長點,期間要注意一旦魚有缺氧癥狀就要用氣泵打足氧氣。對水完成後,盆里和袋裡的水已經混為一體,用網把魚撈出來放到主缸,對水留下的水全部不要,以防帶入病菌和藻類。 新魚終於下缸,這個時候的魚剛到一個新環境,需要時間來適應,由於緊張感和對水的比適應,可能表現出無精神或亢奮的狀態,不要去管它,一般魚類都需要3-7天去適應新環境,期間應該少開燈,盡量讓魚儘快適應,這期間不可餵食,一個是怕食物污染水質引起體弱的魚死亡,一個是讓魚保持飢餓感而在適應後順當開口進食。等到3-7天適應期過後,開始逐漸延長照明時間,開始3小時,2天後5小時,再2天後7-8小時,進食也是如此,開始只須極少的喂一點,以後每天逐漸增多直到達至正常的量(正常的量是指魚在5分鐘內吃完食物,並且達到7分飽,依然有進食的慾望但肚子已經飽滿)。當燈光和進食都已正常後,恭喜你,你已經在規律的維持你的心愛水族世界了。 最後就是日常的維持了,在硝化十分理想的情況下,我們的缸里還是會逐漸積累硝酸鹽(NO3),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都需要藉助換水來解決,而且不要以為自己的水質很好就可以偷懶不換水,或許你的水質可以維持半年不用換,但是一旦NO3的問題爆發出來,換來的就可能是一缸生物全部死光,或者硝化系統在一夜之間崩潰掉,病菌瘋狂發展。所以,養成規律定期的換水習慣,每個星期換水一次,視情況而換1/5或1/3,把一切可能的風險減到最低。 然後就是關於用藥的問題,雖然如果能嚴格按這個帖子的步驟去打理一個缸,病毒生存發展的機會會是十分的小,不過我們還是應該有準備,萬一魚得病了,我們盡量不要把魚葯直接放到主缸中去,而應該把病魚撈出來在醫療缸里治療,因為鹽和各種魚葯不僅能殺死病菌,同樣會殺死硝化菌,只是嚴不嚴重的問題而已,硝化也是一種菌,能抵抗鹽和藥物的細菌雖然有但是也不多。越強的葯如福馬林,就會破壞得越嚴重。如果一定要在主缸下藥,最好完成治療以後再在主缸中建立一次硝化群落 這個帖子主要是寫給新手看得,可能寫得比較長,而且不是很全面,但是希望新手們可以耐心的看完它,相信了解了這些內容後,應該可以比較容易的成功養好一缸漂亮的魚,最主要,少走彎路少花冤枉錢,大家看完如果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我一起探討一下。另外再說一次哦,本貼有很多圖片和資料來源於網路,如果原作者發現而且介意請馬上跟我說,我一定馬上擦除哦。 PS:希望大家都能養出健康漂亮的魚
第一次來到這裡,發此貼,做了一個多小時,覺得值得一看,請大家給我點鼓勵,謝謝 |
||
---|---|---|---|
推薦閱讀:
※新手養魚全攻略《轉》5
※泥鰍苗種培育技術關鍵點分享
※冬季池塘青苔初長,除青苔正當時
※孟加拉比較牛的養殖基地到底怎麼樣,看了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