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是歷史的罪人,還是歷史的功臣? 【貓眼看人】
06-02
明朝我挺喜歡這個朝代,但是朝代的更替,只能說惋惜。大家都知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納貢,不合親,不稱臣等等,下面咱們說說明末吳三桂這個人。 當然吳三桂的降清有著客觀原因:
我們先來分析下,算是至少給予這個漢奸正面的一個評價吧,大明朝是被大順李自成滅掉的,乘著內亂,吳三桂放滿清入關得的天下,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客觀上基於農民起義軍對地主豪紳階級和故明官僚的痛恨,大順軍許多將士對明廷降臣進行拷掠追贓是可以理解的。
問題在於李自成並不具備一個封建改朝換代者的眼光和胸襟。古代的農民起義並非近代、現代的民主革命。它只能是以一個新興的王朝代替原有的王朝。大順要能站穩腳跟就必須與故明官僚合作。而且這些故明官僚已拋棄朱明政權張開雙臂準備與大順朝合作了。 如禮科給事中惠世揚就十分肉麻地向李自成下跪說:「天生老臣,以遺陛下。」可是李自成竟對箇中奧秘欠缺洞悉。任由大順將士去拷掠故明官員,甚至騷擾百姓,於是李自成大失京師民心。許多故明官員降後復萌叛志,有的則化裝潛逃。從整體上來看,大順的作法是丟棄了於自身政權的穩定十分重要的故明官僚的合作,從局部上來看,是逼反了吳三桂。這既是促使吳三桂降清,也是使大順朝由盛至衰最終覆滅的關鍵。對於那十幾天--歷史長河中短短的一瞬間里的情況各種史籍中有著略有出入的記載。在劇烈的變動面前,吳三桂情緒激動舉止失措。有記載說他已接受李自成的招降。只是在還沒有完全公開之時,又陸續得到父親被關押拷掠和愛姬被霸佔的消息。有說是,他還勉強能接受父親的遭難,卻決不能接受愛姬的受辱。他明白自己是處在清和李自成兩大勢力的夾縫之中。無論是出於父親滯留京城的考量,還是從他與清拼殺了十幾年的仇恨來看,他歸降大順才是順理成章的。
可是三十二歲血氣方剛的青年武將在斬了李自成的使節並口出「李賊自送頭來」的狂言後,就自斷了這條應該走,並且本來已打算走的路。可是儘管如此他對降清仍有顧慮,以至在獲悉李自成起兵後曾想自戕以了斷一切。然而當他面對現實後,只得走出向清搬兵的招數。 然而後續的發展並不如忠直的明朝舊臣所想。清以大明臣屬的名義公開尋找崇禎之子,聲稱會將崇禎之子奉為正統,令其即位。卻又自食其言,將明朝舊臣和內宮老太監都認定是崇禎第三子朱慈炯的人處死,並稱此人是假冒的崇禎後裔。 自此明庭失去了正統的繼承人,明室的諸親王都缺乏正統性和號召力,南明小朝廷也不得不走向了衰亡之路。此時的三大降將吳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三人已是騎虎難下:清廷已經坐大,只有協助清廷消滅南明,才能保他們家族的平安,並消除他們降清的道德危機。明室雖從未薄待過吳三桂,身為降將的吳三桂卻不得不積極的消滅南明,並最終手刃永曆帝以向新主子表忠心。也許有人不同意,不過事實上由於他作為漢人,卻與清朝勾結,導致漢人政權的覆亡,加上曾殺死永曆帝、明皇族、大臣等,故他的行為應被視為「漢奸」。也有人認為,在動蕩的明清交際時代,吳三桂忠於他和他的家族利益行事,降清有迫不得已一面,且後期又有反清行為,故「漢奸」評價有過苛刻。現玉田縣南部窩洛沽鎮,仍保留著完整的《吳氏家譜》,其中記載,吳三桂引清入關的原因,皆因李自成逼迫吳三桂投降,未果,一怒之下,在北京殺吳家百餘口,原文如下:「李賊進京,於宣武門外,殺吳家百餘口.....」,並未聞怒髮衝冠為紅顏。家仇所使,這才是他引清入關的真正原因。但總體而言,吳三桂為私利賣大義,反覆無常,不擇手段。無論叛明降清還是反清復明,皆出於其個人利益、眼前利益最大化,是民族歷史上可恥之徒,最終結局證明多行不義必自斃。
推薦閱讀:
※吳三桂背叛忠孝 貪戀女色
※清軍入關最該感謝的人是吳三桂,但他卻並非是大明亡國的第一罪臣
※明朝五大將領降清:尚可喜全家赴死盡忠,吳三桂因袁死而降
※吳三桂真的是因為陳圓圓才投靠清朝的嗎?
※吳三桂降清原本是這麼回事兒?罪魁禍首不是陳圓圓,而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