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人、選人、用人之古訓

知人、選人、用人之古訓

    針對知人之難,中國古代的大師們提出了一些知人之法,可供各級領導選人、用人時參考。

    孔子提出了「聽觀法」,認為知人不能只是「聽其言」,還要「觀其行」,做到「觀其所由,察其所舉,視其所安」。

    莊子提出了「九征」法,即:故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側;雜之以處而觀其色。

    呂不韋有「八觀六驗」法,八觀即:通則觀其所禮;貴則觀其所進;富則觀其所養;聽則觀其所行;止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六驗即:喜之以驗其守;樂之以驗其僻;怒之以驗其節;懼之以驗其恃;哀之以驗其心;苦之以驗其志。

    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七觀法」,以幫助人們知人識人。包括: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難觀其勇;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劉劭提出了「八觀法」,在劉劭看來,人才的最高準則是「內中和,外平淡」。他在《人物誌》中指出,「八觀法」就是:觀其奪救,以明間雜;觀其感變,以審常度;觀其至質,以知其名;觀其所由,以辨依似;觀其愛敬,以知通塞;觀其情機,以辨恕惑;觀其所短,以知所長;觀其聰明,以知所達。


推薦閱讀:

貪官以利為繩編織共腐關係圈 逆淘汰用人催生黑文化
劉邦用人之謎
問:為什麼劉邦這麼有能力,年輕的時候只是個亭長?
開國領袖的雙重面目:一面豁達用人、一面冷酷殺人-今日頭條

TAG:用人 | 古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