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然歌》淺釋 甄軒-焦老

《天然歌》淺釋
       李老生前曾作七言律詩《天然歌》一首。詩詞內容涵蓋廣泛,涉及易、道、醫諸方面,揭示了人與自然的衍生奧秘,對真氣運行學說的淵源及真氣運行鍛煉所達到的境界作出了高度概括。現就自己的膚淺理解做一詮釋,不妥之處,懇望同修斧正。      詩詞全文為:靜極生動法自然,動極復靜固本元;萬緣並作達極致,物競萌發闢地天;天垂象兮地成形,生生不息大德全;古代聖哲宣正義,留傳人世保天年。      全詩的第一、二句是綱,也是真氣運行鍛煉所達到的境界。      首句「靜極生動法自然」,李老的真氣運行理法源自祖國醫學經典,其鍛煉過程充分反映了陰陽互根、動靜相育、體用並存的動態平衡或動力守恆原理。      動與靜,是宇宙萬物運動中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有動就有靜,有靜必然有動,靜是相對的,動是絕對的,靜是動的基礎,動是靜的力量表現。靜極生動,動極復靜,動靜相育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我們鍛煉真氣運行所遵循的規律。真氣運行鍛煉是順應人體生理及自然大道,用特定的方法,調整人體氣血陰陽,從後天入手尋先天之源,重在化育元精、元氣、元神,使其充沛。真氣順著人體自身之氣血經絡流通網路,以培補的先天精氣神來濡養、完善和升華後天的形體軀骸,最終使身軀升華為先天的生命系統,達到「脫胎換骨」,「後天返先天」。      真氣運行鍛煉到一定程度,由於元神力量加強,控制了機體的一些不符合生理的妄動,靜境出現,窈冥恍惚、神氣合一,而靜極生動,化生先天之精氣神,最終實現自身生命巨系統的升華。當神氣合一之時,鼻息微微,若存若無,自覺遍體通調,處處春光,則內不見身心,外不見世界,形成寂然不動忘我入道的境界,進而使身體內氣機活躍,生髮新的生命動力,獲得常人所得不到的生命信息。      第二句「動極復靜固本元」,鍛煉真氣運行,生發生命動力,如此堅持不懈,鍛煉中由動再復歸於靜,叫做歸根復命。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就能「固本守元」,恢復先天的生理機制。真氣旺盛地循經運行,大腦安靜下來,心息相依,渾然無知,寂靜之中自生妙境。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無不歸結到大道這一根源(真性)上來。如此靜極生動,動極復靜,讓真氣公允地沐浴每一個細胞,才能保全整個身體的健康,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們只有遵此大道而行,生命才會長久,且終身沒有危害。     《道德經》第二十一章有云:「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特彆強調致虛守靜的功夫。他主張人們應當用虛寂沉靜的境界,去面對宇宙萬物的運動變化。在他看來,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從生長到死亡、再生長到再死亡,生生不息,循環往複以至於無窮,都遵循著這個運動規律。老子希望人們能夠了解、認識這個規律,並且把它應用到社會生活之中。在這裡,他提出「歸根」、「復命」的概念,主張回歸到一切存在的根源,這裡是完全虛靜的狀態,是一切存在的本性。         用真氣運行鍛煉簡要總結第一、二句,就是我們鍛煉真氣運行,培養真氣,使真氣從「無」到「有」,待人體自身的先天真陽集聚至一定量時,會突然產生真陽發動之體內,叫做「一陽來複」,也稱為「天人合發」,靜極生動,昭昭然然,靈光一現。這一整個過程,亦稱「進陽火」,是靜極生動的生理機制。有此一動,產生的力量就會貫通任督,運行不止,如日月圍繞地球轉動,周而復始,無窮無盡。然萬物動極而復靜,此時的靜,鍛煉者歸於混沌寂然,感覺不到絲毫動力,一切如初。這就是動極復靜,亦稱「退陰符」。唯如此,才會真正體悟到入靜的樂趣,知曉「一切有為法具有虛幻」的實相。李老對此稱之為「有生無」,為「性功」的開始,接下去就是「有無相生通真路」了。      第三、四句「萬緣並作達極致,物競萌發闢地天」,宇宙自然的生成源自混元一氣,經沖和而分出天地陰陽。由於天地交泰,陰陽和合,產生了萬物,才有了活潑潑一派生機。正如《周易》所說:「道自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陰陽再合生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陰陽始分,天地始判,萬緣(萬物)因陰陽而競相萌發。人是陰陽交感的產物,天地人三才都要遵循這個自然規律。      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有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世間一切原本都是空虛而寧靜的,萬物也因此而能夠在其中生長。所以要追尋萬物的本質,必須恢復其最原始的虛靜狀態。萬物的生長雖蓬勃而複雜,其實生命都是由無到有,由有再到無,最後回復到根源。根源都是最虛靜的,虛靜是生命的本質,這種生命的本質也是自然的常道。只有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終身不會遭到危險。真氣運行的鍛煉,就是使人們在虛靜的狀態下,一步步接近自然,返還自然。      第五、六句「天垂象兮地成形,生生不息大德全」,《黃帝內經·素問·五運行大論》說:「變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耀緯虛,五行麗地。」天垂象,即有日月星三寶,地成形,即有水火風三寶,人與天地相應,也有精氣神三寶。 人類的繁衍昌盛是社會歷史中最具代表性的輝煌一頁。人為萬物之靈,善體天地之情,代行天地之道,「參天地之化育」(《禮記·中庸》),和天地萬物一樣,更好地發育生長。所以天地人被稱之為「三才」。《黃帝內經》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的生命活動和大自然規律無不相合,天人一體,息息相關。      人要效法天地之道,長生久視,生生不息。效法什麼?我們再看《黃帝內經》所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積陽為天,積陰為地」。輕清上升為天為陽,重濁下降為地為陰。陽化氣,陰成形。陽為天,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故須天陽下降,地陰上升,天地交泰,再生後天混元真氣,後天混元一氣發揮其能量作用衍生萬物,並代代相傳,繁衍不息。宇宙萬物得到了生命能量,在自己適宜的環境里生長發育,生成形形色色的生命體。這個變化過程,即老子 「道法自然」的演變過程。      人生之初,是在陰陽媾合產生先天真一之氣時,得一則生。待到後天(包括胚胎、哺乳、獨立生活)的各個階段,又都需要後天真氣的補充而化化無窮。如後天真氣供應不足,或消耗過多,生命能量匱乏,則生命不能繼續,失一而死。如果能使人體心腎相交、水火互濟、陰陽和合、五行順理、五氣朝元則真氣充足而生命力旺盛,健康長壽,終必返樸歸真,就可以完成人生來去之始終。    《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等「至道」是治人事天的墳典,理論涉及宇宙萬物,內容博大精深。伏羲作易畫八卦,以示陰陽流通演變生生不息的宇宙觀;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自然觀,都說明混元一氣為天(大宇宙)人(小宇宙)生生不息的根本;《內經》「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人天一體的整體觀,真氣作為自然賦予的生命能量,也體現人與自然的密切關係。     《黃帝內經》提出遵循宇宙萬事萬物規律,凡是對人體真氣益者受之,損者避之,養生則壽的「道生」法則,就是生生不息的「大德」所在。      所謂「生生為大德」來源於《易》,「生」就是宇宙價值。「生生不息」就是天地之大德。《論語·顏淵》也說:「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載物之厚。」《 道德經》有「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之謂。就是說萬物懷抱著天,背負著地,陰和陽的和諧就化生萬物。陰陽二氣,化生萬物,化的重點就是「生」,「生」就意味生命的存在形式,是宇宙的根本狀態。真氣運行理法就是遵循這樣的宇宙觀、自然觀、人生觀而形成的學術理論體系,並指導人們以此而踐行。        第七、八句「古代聖哲宣正義,留傳人世保天年」,真氣運行理法源自醫學,但也囊括了道釋儒各家各派養生文化的精華。我們知道,中國有三大傳統文化支柱,道、釋、儒,源遠流長,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數千年歷史長河之中,砥柱中流,都起到了莫大的作用。道家文化屹立至今,對社會的和諧功不可沒。《周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就是讓人們不違大道。從伏羲畫卦到黃帝體道、老子講道,針對的都是宇宙的一種屬性,昭示著中華文化的一種始源,也體現著事物發生髮展的規律。      自然界的能量,整體是道,人也是宇宙間的。老子講,「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也是宇宙間「四大」之一。芸芸眾生,道有多大能量,人也就有多大能量,功能屬性都在,道與人的本性應該是一致的,所謂人之初,性本善。之所以不一致,相去甚遠,只不過是「性相近而習相遠」了。      老子以身證天,以天驗人,他的中心思想就是「道法自然」四字。道是自然無為的,道是原則,法是效法。17世紀德國有一個大科學家,他認為世界上有很多事沒有辦法去解釋,只有中國老子所講的「道法自然」,才接近事物的真理,人法地、地法天就準確地體現了這個道理。      什麼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簡單講就是「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合為一體,符合大道自然。人生長於天地之間,下立足於「地」,上敬奉於「天」。人為萬物之靈,故人代表萬物。人因有私情私慾,氣量小,不容絲毫異己,故時有禍福之遭遇。大地深厚寬廣,公而無私,任何事物無不承載。故人需取法大地寬廣深厚公而無私的胸懷,方可長久。「人法地」就是此意。大地雖承載及長生萬物,但因地勢有高低及軟硬,故有滄桑之無常。因之,大地應取法天道無所不覆的容量,效法天道運行萬物、永健而不衰竭的功能。「地法天」正指此而言。天道運行雖然如此,但還有四時變更、寒暑交替之無常。是故天應取法大道虛無清靜的真一體性,因為「道」在運化群生這一運動中,沒有任何主觀、意氣、感情、私心等人為因素。「天法道,道法自然」正指此而言。     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人源於天地,是天地的派生物,所以天地之道就是人生之道。《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上的日月星辰在不斷運行,這就是「天行健」的意思。君子效法天,要像天那樣不斷運行,不斷努力。土地的地勢就是厚廣,可以承載萬物,君子取法地,要積累道德,方能承擔事業。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要人們效法天地,在學、行各方面不斷去努力。古代不少學者,能深刻體認這種精神並自覺加以踐履,如孔子,自述「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有一次在河邊對學生們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就是激勵他們效法自然,珍惜時光,努力進取。      古代聖哲們所總結出的這些「證道大義」,是我們時時不可離開的「大道」。真氣運行之法就是一步步符合天道,符合自然,頤養天年的不二法則。

推薦閱讀:

天然胡蘿蔔素
胃病別再亂吃藥! 6種天然「養胃王」, 養胃健脾助消化
含有天然內含物的水晶
天然居代碼
四種食物被稱為「天然胰島素」,每天吃一點,調節血糖更健康

TAG: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