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古仁波切 | 預約一個更美好的人生(中)
何為成熟/就是比昨天
更能承受卑賤/更能承受委屈
預約一個更美好的人生(中)
-創古仁波切-
六度的修持
關愛能夠增長善心,一切都是從「我如何去幫助這個人、照顧周圍的人?」這一念心開始的。
經由「自他交換」的觀修,雖然我們沒辦法一下子「愛別人比愛自己更多」,但關愛能夠增長善心。我們可能仍有著疑惑:「好啊,對我自己很好,不是說要幫助別人嗎?這個方法能否幫助別人呢?」
這個方法的確能幫助別人,雖然你沒有辦法透過觀想,馬上把別人的痛苦拿來給自己,然後把自己的快樂給予他人;但是你還是能夠幫助到別人,怎麼說呢?因為你的心已經改變了,你的心已經具備善心和慈悲心,而且你的執著慢慢變小了。當你的心總是在別人身上,關心他人的時候,很自然地你的行為反應就是:「我如何去幫助這個人、照顧周圍的人?」,所以你會發覺,周圍的人也變得更快樂,他們也會改變。當別人快樂的時候,反過來自己也會快樂,最後的結果是自己快樂、他人也快樂,大家都快樂。所以,這就是透過呼吸,然後來練習「苦樂取捨」的方法。
剛才說了「改變我們的心,修持我們的心」的修心方法。接下來是一些外在行為的修持,也就是今天的主題:「六度波羅密」的修持,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般若也就是智慧」。在經典中,佛陀告訴我們很多可以透過外在行為的方式,來真正幫助別人,同時也幫助自己。例如,持戒是針對出家眾,透過戒律來自利利他的方法。但今天要講的六度的行持,不僅僅是針對出家眾來說,在家眾們也可以修持。
過去有一位印度的論師,稱為「龍樹菩薩」,他寫了一本論著:《龍樹勸友書》,這是寫給他一位最好的朋友──「樂行國王」。國王是很繁忙的,而且他很有錢,也有勢力,有很多責任;龍樹菩薩要幫助他,告訴他:「你可以過一個修持佛法的人生,你可以有一個快樂、利他的人生」。我們看到龍樹菩薩在《龍樹勸友書》中,主要就是「六度波羅密」。在座的每一位香港的朋友們,你們跟那位國王也滿像的,都很有知識,生活也不錯,你們也需要「六度」的修持,而且都能夠做到,當你真正去試著做「六度」的修持,你會發覺自己和別人都會得到快樂。
「布施」的方法
首先,「六度」中的第一個是「布施」,也就是一種給予。「布施」分為三種:
第一是「財施」,財物上的布施;
第二是「無畏施」,不害怕的布施;
第三是「法施」,佛法的布施。
一. 財施
什麼是「財施」?譬如衣服、食物,或者各種的財物,我們要給予布施。在布施的時候,很重要的就是我們要按照自己心的狀況來給予,不要勉強自己。也就是說,當你想要給予的時候,你才給予;如果真的不想布施的話,就不要給予。如果你有「我可以給予很多」的這種勇氣時,你就真正不斷的分享跟給予;但你發覺沒辦法給予太多,我還得留一點給自己的話,也沒有關係,這時候你就做少一點的布施。
所以看每一個人的情況,盡自己的力量,然後真正開心的、安心的來給予。你會發覺可能只是一點小小的給予,但是對方──一位痛苦的人或是貧窮的人,沒有衣服穿、沒有飯吃的人,他也會得到快樂,你也幫助了他,而且你自己也得到了積聚布施的福德。所以這裡很重要的一點是,你要看你的心,盡力的依照你的能力來給予、布施。
就好像《入菩薩行論》中,它教導我們怎樣做布施:一開始不要給太多,不要一下子就給超過你的能力範圍,而是小小的給予。當然我們會看到經典中也形容:有一種大的布施,或者說難行的布施,就是你要布施你的身體等等;但是經典中也說,一個人如果還沒有具備真正的這種大悲心的時候,你不要捨棄你的身體。
我們可能會問:我留著這個身體,我不布施給予,那是不是我太小氣了,我這樣也會有一種不好的罪業嗎?「不是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你很清楚為什麼要留著這個身體,因為留著身體可以好好修持,未來能夠真正幫助更多的人。
剛才說到布施我們的身體,這裡有一個修持方法,就是「施身法」,它是透過我們的觀想,譬如你觀想把自己的身體切開一份份,然後完全的分享,給予其他人,布施出去。這樣施身的方法,是有很大的福德,而且也能夠幫助慈悲心的增長,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二. 無畏施
幫助別人脫離畏懼、恐懼的方法。當你看見別人在受各種的痛苦;或者心情非常不好、沮喪、難過的時候……。總之,只要有這樣的機會,你就去幫助他,那麼這也是一種布施。所以無論對方是一個人,或者只是動物也好,不管他是高等的生命,或者只是普通的一個眾生,我們都要幫助他遠離各種身心上的痛苦,這就是「無畏施」。
三.「正法」的布施
當我們談到佛陀的正法,這個正法其實是很自然的。佛法是很自然的東西,它並不是一種教條,或者告訴你說:「你這個不能做,你那個不能做」,佛法不是這種硬梆梆的教條,它其實告訴我們一種很自然的東西。當我們的身、心都健康、都善良、都美好的時候,很自然的就會得到快樂,你自己得到快樂,別人也能夠得到這樣一種快樂,這個就是佛法。
所謂的「正法」,指的就是這樣一種東西;在這裡所謂「正法」的布施,就是要多告訴別人佛法。但我們會想:「咦……告訴別人佛法,不是應該是出家人的責任嗎?或者是『大師們』的責任嗎?」的確是的。
其實我們身為在家眾,就算沒有很深入經教,但你可能知道善心很重要。譬如:身、語的行為也需要是好的、善的,這很重要。或者就像你可能今天來聽了這堂課後,你知道我們要有善心,可以透過呼吸來禪修,觀想自己是觀音菩薩,可以向觀音菩薩來祈請,還可以有「六度波羅密」的方法。你聽到這些方法之後,有機會就和別人分享,要給予別人,這種就是「正法」的布施。
你會發覺告訴別人這些方法的時候,對於你自己也是有幫助的;而且對於別人,有的時候反而幫助會更大,因為他是你的朋友,他可能覺得「上師或者大師說的話跟我沒什麼關係;但你是我的朋友,反而更聽的進去」,他反而覺得這個朋友說的可能是不錯的,所以他也可能真的這麼去做,那樣就真的幫助到這個人了。所以,這就是「正法」的布施。
這樣一種正法,佛法的布施跟分享是很重要的:當你布施的對象,可能是不了解佛法的人,這時候你可以跟他分享一些佛法,讓他能夠知道佛法的道理。還有一種情況也是法布施,就是對方知道佛法,但是他可能太散亂,忘記了佛法。所以當你看到這位朋友忘了要修持佛法,這時候你也要做法布施,就是鼓勵他、提醒他要修持佛法,要有善心,要去修持等。所以這樣的法布施,不僅是你自己,你透過這種分享,就在積聚福德;而且聽到你的解說、分享佛法的人,他也會真正得到利益。所以我們說三種布施當中,最重要是什麼?就是「正法」的布施。
「持戒」的方法
接下來,是六度當中「持戒」的方法。這裡分為三個部分:律儀戒、攝善法戒和饒益一切有情戒。
一. 律儀戒
包含了我們的身、口、意三個部分的規矩。在身體的律儀上,是指我們不要傷害別人,各種身體上會去侵犯或傷害到別人的行為,譬如殺生、偷盜都不要做。至於語言上不好的行為,譬如兩舌、挑撥離間、粗話或傷害別人的話,這些也不要說。再者是我們的心,為什麼會有身體的行為和語言呢?因為來自我們的心。如果我們的心沒有這種律儀和規矩,那麼我們的身和語反應出來就沒有規矩,就會傷害別人。所以當有貪、瞋、痴,或者妒忌等各種煩惱生起的時候,我們隨時需要覺察到它;當發現有煩惱,看到煩惱之後,就不要再生起煩惱。這就是「律儀戒」。
二. 攝善法戒
攝是融攝、包含一切的善法,這是指所有的善法,你都應該積極去做。剛才第一個戒,是告訴你什麼不可以做,有什麼不好的行為不要做,語言上什麼不該說,心上什麼煩惱不應該生起等等,然後透過覺知來提醒自己。「攝善法戒」,則積極地告訴你什麼應該做,這裡的「應該做」就是指包含、含攝所有善的行為:包括我們身體上的善的行為,語言上的,或者我們心上的,還有我們會透過財物做布施,或者你在做事情、工作當中也可以幫助別人,帶著一顆善心,通過我們身體的行為和語言上去幫助他人,這就是「攝善法戒」。
三. 是饒益有情戒
就是利益眾生的戒。所以三戒當中,第一戒主要是告訴我們什麼不該做,也就是「止惡」;第二戒告訴我們什麼該做,也就是「行善」的部分;第三戒是饒益一切有情,利益他人的戒,就是你可以透過譬如說,佛法的一種給予,或者在財物上、衣服上、食物上的一種給予,幫助別人;這就是利益一切眾生的「饒益有情」戒。
「安忍」的方法
「六度波羅密」的第三是「安忍」或「忍辱」,是一種你不再害怕,你真正充滿信心,不再害怕很多事情,稱之為「忍辱」。它分為三種:
一. 耐怨害忍
過去佛陀在經典中,還有過去的大師們在很多的論典都有提到:「耐怨害忍」,就是你能夠忍耐怨害,面對別人的傷害的一種忍辱。在世間上,我們可能會碰到很多人傷害你,這就是怨害、傷害你的情況,但是這些事情已經發生了,可是我們會放不下,你心中也會想:「他傷害了我,我要報復他,回報給他,我也要讓他受苦」。
但事實上你會發覺:也要他受這個苦,你的這樣一個讓他受苦的心,其實對你自己沒有任何幫助,而且這樣的心,對於那個人也沒有任何幫助,沒有任何傷害到他,也沒有任何的好處。所以你只是自己傷害了他,他傷害了你,那你又傷害他,他又傷害你,發覺不斷地冤冤相報,然後問題沒有辦法解決。所以這裡第一個功課,就是「耐怨害忍」,你要怎麼想呢?藏文裡這個忍耐的「耐」,有一種「你不在乎」的意思,也就是當別人傷害了我時,這時你可以想:「喔,這件事情它發生了,發生就讓它發生吧!那麼我不要做任何反應,我不要有瞋恨,也不要有記仇、報復的心」;這樣的一種忍耐的訓練,就是「耐怨害忍」。
二. 法忍
第二種忍辱是「法忍」,是對佛法「法」的一種忍辱。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在修行佛法,你很想知道佛法是什麼?然後你很想真正去修持,得到這個法義;但是你會發覺佛法非常深,也非常廣博,內容那麼多,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有一念心:「哎呀!我是不知道的。哎呀!再學我也學不會。哎呀!我再修也無法證悟的,我是不可能修成的。」你可能會有這種退失的心,或者一種灰心。但是這個時候你要知道,你不要灰心,更要有一種忍辱的心,這就是「法忍」。
意思就是,當你現在聽聞佛法、思惟佛法,或者當你回家禪修,修持佛法的時候,有時你會發覺,可能沒有進步,或者沒有辦法更深入了解;如果這個時候你告訴自己「哎呀!我不行了,算了吧!我是不能修」的話,這是一種灰心,這是不行的。這個時候你需要的就是「法忍」的功課,也就是要告訴自己:「我是可以的,我是可以知道的,我是可以修成的。」
為什麼我們可以做到呢?因為佛陀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有如來藏,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由於我們都有這個清淨佛性,所以只要你認真聽聞、思惟和修持,你真的可以達到目的。所以,大家要努力,要有這種「法忍」的修持。
三. 安受苦忍
指你能夠安然的領受這些痛苦的一種忍辱,這是我們該做的。指什麼時候呢?各位在布施的時候,或者當你持戒的時候,或者剛剛談到「忍辱」當中的第一個,也就是當別人在傷害你的時候,或者當你修持佛法很辛苦的時候,你不要想:「哎呀!我遭遇到痛苦,我遭遇到困難、挫折,然後就想算了吧!」不要有這樣的心,這時候你要生起一種勇氣:我要面對這樣的痛苦。你也知道唯有面對和超越這樣的痛苦,就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成果。
我們可以看到密勒日巴尊者,他一生中為了求得佛法,受了多少的苦,經歷了多少挫折;之後他在修持、實修佛法的時候,甚至沒有衣服穿,沒有東西吃,也捨棄世間一切;但是他沒有放棄,最後得到真正的成果。所以這個稱為「安受苦忍」,也就是我們能夠安然地面對各種的痛苦,不害怕、不灰心,勇敢地面對。
乃至有虛空 以及眾生住
願吾住世間 盡除眾生苦
-寂天菩薩-
願你能成為 / 你所在之處的 / 那道光明
|中國噶舉中心|
讓我們共同搭建一個沒有邊界的精神樂園
Let us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spiritual paradise without borders.
弟子,要堅定,堅強,上師一直在看護和注視你,你感覺到力量了嗎?
Disciples, to strengthen, strong, Guru has been nursing and watching you,
yet you feel the power?
推薦閱讀:
※懂得享受生活,生活才是美好的
※最美好的事物
※在見識世界的黑暗後,你們是否還願意去想相信世界的美好?
※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靜默的時光里,將所有的美好時光在記憶里拼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