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趣談錄 3 令人眼花繚亂的網上文字

漢字趣談錄

 漢字趣談錄 3 令人眼花繚亂的網上文字

姚天德

3 令人眼花繚亂的網上文字

 

一些網路怪字在進入21世紀後,就陸續在互聯網上出現了。如《大連日報》在 2005年03月29日就以《網路怪字讓人費解》為題進行了報道。

文中說:「經常上網的小王前兩天碰上了一位網友,名字叫「槇惢緗噯」,中文系畢業的她費了好大勁兒也沒弄明白,這個名字到底怎麼念?近來,這類讓人費解的名字在網路上幾乎隨處可見。"愛上伱,我輸嘚徹底』、"硪說,嫵鈳取代』、"喓學會昣惜』等怪僻字充斥網路,這些似曾相識的文字不禁讓人撓頭,難道要"讀字讀半邊』?甚至有些"文字』讀半邊也完全不知所云。」

隨後,像兲、氼、嘦、嫑等等古字、怪字逐步在網上復活,如囧、槑、兲、氼等字,甚至一出現就受到一些網民的追捧,獨領風騷,紅極一時。而網上又有人呼籲網民再接再厲,循環古字。於是各種網路怪字,似乎有一種漫延之勢,一時間湧現出了一大批,成為一種既有趣又值得深思或研究的網路文化。所以有的人在網上說,當您看到「囧、槑、兲、圐、圙、嚳、擽、坴、厑、逼、遪、峇、廀、惢、玊、怴、敩、焈、斖 等"怪字』襲來時,你hold住(意思是穩住、堅持住、挺得住)嗎?」

探究這種網路怪字產生的原因,大體上有這樣四方面的的因素:

一是由中文輸入瓶頸而形成的。事實上,很多網路怪字和怪詞源自諧音,因為漢語拼音輸入法無法解決重碼過多的難題。於是好多人,特別是青少年網民,在情急之下讓第一個錯誤的字或詞語上屏,而根據諧音,對方也有很大的可能知曉其中的意思。這是因為他們上網時間比成人更為寶貴,網吧的費用也更為高昂,溝通的信息量也更多,於是出現諧音錯字的概率最高。久而久之,他們所接受的一種怪字和怪詞就成了我們所看到的一些莫名其妙的網路怪字怪詞。

二是由青少年的需求形成的。一方面處於叛逆期的青少年,往往會產生獨特的心理需求,以某種服裝服飾、語言表達、精神氣質等獨特的行為特徵,使自己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某種滿足。於是在網路上創建一種怪字怪詞的專用語言,認為在網上用這些生僻字既個性又時尚。實際上,這是他們一種叛逆心理狀態的表露。另一方面網路是自由的空間,很多人喜歡標新立異;而運用網路的大多是年輕人,他們運用、搜尋、傳播這些生僻字會讓自己有種優越感,會凸顯自己的創新性;同時這也是網路環境中大眾的一種從眾心理,避免讓自己out(意為「落伍了」)了。

三是由網路遊戲玩家形成的。如流行於互聯網中 「烎」(音:yin)字,是遊戲玩家們創造出的一種全新的文化現象,用來形容自己充沛的競技或遊戲狀態。現在多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鬥志昂揚、熱血沸騰,還可以用來表示「霸氣」、「彪悍」等諸多意思,是一種男子漢的勇武精神與豪氣的體現。

四是由於電影上映而形成的。如「巭」(音:pu)在《功夫熊貓》上映之後,成為了「有功夫的人」的簡稱。如:「巭熊貓」,開始越來越受到喜歡惡搞的年輕人的喜歡。

縱觀這些林林總總,令人眼花繚亂的網路怪字,其來源主要有以下七個:

1、來自真正的繁體字

如:學、會等。由於當前的青少年對原本就通用的繁體字是不識的,如學、會,他們不識,就識「學、會」。當他們從某些網站提供的繁體字大全中,看到了還有「學、會」兩個繁體字,於是感到很新鮮,就在網上使用了;有的乾脆是自己使用繁體輸入法拼寫出來的。

2、來自古代的生辟字

如:「丨」(音:gǔn),基本字義是上下貫通;「丶」(音:zhǔ),基本字義:人讀書時斷句的符號,古同「主」;「灬」(音:huǒ),基本字義:古同「火」;(音:biāo)基本字義:烈火。這些都是極生僻字,或極罕用字,甚至是沒有使用過的死亡字。

3、來自古代的異體字

如:兲(音:tiān),一個古代異體字,同天。當「兲」在網路上流行時,讓很多網友不禁大呼「噢,我的兲啊!」 網路流行語:兲,是天還是王八?又如:「氼」(音:nì) ,同「溺」。「槑」同「梅」。

4、來自合併而成的字

如:圕是「圖書館」三字的合併的寫法,曾經為多音節漢字,讀音為「túshū guǎn」,也就是「圖書館」。這個漢字的意思也正是圖書館。在網路工具書《漢典》中將「圕」解釋為「圖書館」三字的縮寫。注音標為「tuān」,拼音輸入法也能用tuan打出該字。這個讀音是「圖書館」三字的合音。

5、來自外國造的漢字

如:「巭」(音:pu)是韓國造的漢字,但在韓語里的意思是工作人員。在中文中的意思是勉學。在《功夫熊貓》上映之後「巭」成為了「有功夫的人」的簡稱。如:「巭熊貓」,開始越來越受到喜歡惡搞的年輕人的喜歡。

6、來自方言轉來的字

如:嫑(音:biao或bao),原來是行唐方言(屬於北方官話的晉語和冀魯官話的中間地帶的混合語)中的字,意思是「不要,別要」,

有時候也用「表」來代替。

7、來自民族語音的字

如:圐圙(音:「kūlüàn」),是蒙古語的音譯詞,又可譯為「庫倫」。其字型由「口」框住「四方八面」的形象,意為「城圈」即「圍起來的草場」,通俗的說法是指「網圍欄」。在內蒙古方言中指圍住的土地,特指牧民為了保護草場不被他人的牲畜破壞而用鐵絲網圍住的一片草原,稱為「草圐圙」。「圐圙」一詞現多用作地名,如祁縣東觀鎮南圐圙、展旦召大圐圙等。

此外還有由訛化字(即省略一筆或兩筆形成另一個字)轉化的,而有一些則完全是生造的字。

當這些怪字在網路上大行其事的時候,這些字的字義已經與原來的本義完全不同了。

以「囧」(音:jiǒng)字為例,本義「光明」。但現在在網路聊天、論壇、博客中使用最最頻繁的字之一,它被賦予「鬱悶、悲傷、無奈」之意。使「囧」被形容為「21世紀最風行的一個漢字」。

又「兲」這個生僻字,是「天」的異體字,本義就是「天」。但現在在網路上,根據字體的組成,做「王八」解,原來是網路用語的誤用,但還是有許多網友覺得將錯就錯更有欣喜感,像「兲蛋」、「真兲」,更有甚者還戲謔道:「天是王八,那天子豈不就是王八蛋!」還有的理解成「天」也行,理解成「王八」也行,可謂一語雙關。像「叫兲兲不應」、「好一個兲」、「偶的兲呀」等,就十分有趣。

而網路怪字和網路語言也可能不盡相同。比如「恐龍」意指相貌不好的女子,屬於網路語言。然而,「版主」寫成「斑竹」,那就是輸入錯誤,然而在人人都錯誤的情況下,錯誤反倒是變成正確的了。

對於網路上的怪字也好,或是一些奇形怪狀甚至是莫名其妙的網路語言在網上肆無忌憚的滋生。對於這種現象,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的漢語專家和國學人士對此痛心疾首,認為祖傳的漢字和漢語正在遭到網路異端文化的侵蝕。一位網友表示:「無論在哪兒看到這種鬼畫符,我絕對直接略過,99.99%都毫無營養、淺薄。」更有人認為這是「對中國文字的侮辱」。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無傷大雅的娛樂形式,不必小題大做。

心理學家則認為:這些怪字體的創意源於躲避父母的打探,想要保護自己的隱私。他們創造出這麼一種好比「摩斯電碼」(一種時通時斷的信號代碼)的諧音字出來,作為交流的「暗號」,覺得好玩,久而久之也就用熟了,還感到很得意。

而語言學家則認為,對這種情況,既不提倡,但也不好監管。因為我們提倡青少年使用規範漢字。但是對這種網路傳播的語言文字,目前還缺乏有效的方式去控制和把關,尤其是實時交流(如QQ和MSN)和個人發布(如博客)的網路文字,更是很難監管。

但憑心而論,網路怪字這麼用,儘管頗有些另類,卻不難理解其中的樸素情懷和草根智慧。網路上的集體情緒里有現實生活的投影。「當今人們的情感比以前複雜,於是把一些故紙堆的字挖出來,用一種遙遠的複雜來表達生活感受的複雜。」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永安分析「烎」字流行時說,民間智慧擁有「超大的底盤」,「新一代"發明』的字詞,從一個側面體現出屬於網路時代的幽默和文化積累。」

 

參考資料:

1、《網路怪字讓人費解》2005年03月29日《大連日報》

2、《輸入法瓶頸催生網路怪字族》;作者:令狐達;

來源: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07/0720/A20070720734197.shtml

3、《網路搞怪字,沒幾個認識的》;作者:范春旭 石明磊;《新京報》

來源:http://nanxiang.blog.163.com/blog/static/7620071220104544338121/?COLLCC=4263245222&

4、《青少年「怪字族」掀起社會各界爭論》;作者:王海亮;來源:2007年07月15日《北京晨報》

5、《古字網路「復活」:「一字流行」能多久》;來源:http://www.enorth.com.cn

6、《網路流行怪字:「囧」「槑」過時 「烎」走紅》;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巴巴小強文摘;來源:http://blog.sina.com.cn/babaxiaoqiang

  


推薦閱讀:

男人眼中的完美女人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乾隆盛世:扔垃圾遭百姓哄搶,士兵瘦的像乞丐!
男人眼中這樣的女人最誘惑
外國男人眼裡的中國女人到底啥樣?
美衣亂人眼

TAG:漢字 | 文字 | 人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