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恨水:尋尋覓覓,只為找一個了解我的人

伏案創作中的張恨水

01

張恨水這個名字,相信對很多人而言並不陌生。通俗文學大師第一人、章回小說大家、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世人冠於他這些名號。

張恨水勤於著作,非常高產,一生創作的中長篇小說共有120多部。激情最燃時,7部小說同時開工。

老舍這樣評價他:國內唯一婦孺皆知的老作家

除了全國婦孺,包括毛澤東、周恩來這些國家領導,都是他小說的粉絲。還曾獲得毛澤東單獨接見,關於如何書寫愛情,據說聊了二個多小時。

毛澤東接見張恨水

02

在虛構故事中,這位文學大師能夠隨心塑造痴男怨女,讓他們因為愛情相遇、蹉跎,又因為愛情演繹不同的悲歡離合。

《金粉世家》中的金燕西與冷清秋,《啼笑因緣》中的樊家樹與沈鳳喜,《紙醉金迷》中的魏端本與田佩芝……這些角色,還有他們的愛情,都給讀者、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那麼張恨水他自己呢,又有怎樣的情感故事?對於擇偶,持有何種觀點?

光陰冉冉,綠樹蔭蔭。

有一次,張恨水與幾位朋友聊到擇偶問題,他發表了這樣一番言論:

若要美的,不如賞花;若要道德好的,不如看書;若要賢內助,不如買架機器;若要帶來歡快的,不如娛樂。總而言之,這一生,尋尋覓覓,要找一個了解我的人。

張恨水有三段婚姻,每一段婚姻,都是一種境遇,也讓他清楚知道,人生中,什麼最重要、最想要。

年輕時候的張恨水

03

和魯迅一樣,張恨水第一段婚姻由母親包辦。

也曾做出反抗,出於孝道,最終選擇妥協。

那年他18歲,剛從孫中山在上海創辦的蒙藏墾牧學校歸來,對家庭職責的擔慮、對自己人生前途的迷茫,已使他陷入憂愁。

因為張母抱孫心切,加上對方使了掉包計,讓張恨水陰差陽錯中接受一段錯誤的婚姻、一個他不想要的新娘。

新娘是個叫徐大毛的姑娘。她的嘴唇是翹的,鼻樑是塌的,身材是矮胖的。雖然張恨水之前說過「好看不好看不成問題」這樣的大話,臨了現實,還是奪門而出,跑去後山。

相貌醜陋,缺乏感情基礎,最主要沒有共同話題和生活情趣,對於這段有名無實的婚姻,張恨水內心是拒絕的。

「月圓之夕,清光從桂隙中射上紙窗,家人盡睡,予常滅燈獨坐窗下至深夜。」

新婚燕爾,張恨水寫下這樣的文字。月雖清滿,人卻無法嬋娟。

和魯迅一樣,他只把這位妻子當做母親送給自己的禮物,喜不喜歡都要接受,愛不愛都要好好供養。

至於愛情,他未能品嘗。

張恨水(中)與友人

04

民國大師輩出,他們崇尚自由,追求個性。有些人,為心中摯愛可以無情無義,有些人,始終以良心作為立世做人的底子。徐志摩屬於前者,張恨水要算後者。

抗戰前夕,徐大毛(此時已改名為「徐文淑」)隨同婆婆從北京返回潛山老家,與丈夫長期分居。

他每個月都會給她匯生活費,而且管夠。在她心目中,自己的丈夫就像一棵搖錢樹,讓她衣食無憂,讓她因之歡欣。

年逾花甲的徐大毛突發中風,意外去世。當時,張恨水由於第三任妻子要做手術,抽不開身,交給長子700百元,委派他操辦後事,將第一任妻子葬於張家祖墳山頭。

人生,總有無奈。可以不愛,但是不能無情。

張恨水對於第一個妻子便是如此。

05

看過《金粉世家》的人,應該對小憐這個角色有所印象——身為下賤,聰明伶俐,因為無法跟相愛的人在一起,選擇削髮為尼。一個愛而不得又不願委曲求全的人。

小憐的原型,正是張恨水第二任妻子胡秋霞。

胡秋霞,原名招弟,幼年時被人從重慶拐賣到上海,給人家當丫鬟。無法忍受家主的打罵,伺機逃了出來。後來在習藝所遇到張恨水。

她17歲那年,兩人舉辦婚禮。

他為她更名為胡秋霞,取自王勃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後,張恨水著有長篇小說《落霞孤鶩》,以此紀念這段生活。

相比之前那位,胡秋霞年輕、活潑,給他沉寂許久的生活帶來蓬勃朝氣。

從小吃慣苦、做慣各種家務活的女子,自然對丈夫的飲食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讓他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小說創作當中。

胡秋霞的到來,免除張恨水生活上的後顧之憂,讓他在小說創作上出現一個高峰,《啼笑因緣》、《金粉世家》這些扛鼎之作正是出於這一時期。

她是他生活上的賢內助。

張恨水與家人合影,

第二排左一為張恨水,左二為胡秋霞

06

作為一個多愁善感、情感豐富的才子,張恨水不會滿足於「賢內助」這樣一種陪伴。所以,他要改造她。

為她制定學習計劃,教她握筆寫字,培養高雅情趣。經過一段時間,她已經能夠像故事中的「小憐」那樣,識文斷字,成為他小說的第一個讀者。

有一次,張恨水生日,因為他平日埋首創作,渾然忘卻這件事,是胡秋霞打理、銘記著與他有關的每一件事。他是她生活的中心。

關於這件小事,他寫了一首詞,有這樣兩句:「我自傷心還一笑,傷心不要伊分曉。」添香紅袖,勝過舊式村婦,到底還是不能十分了解他。否則,微笑後面的傷心,何以不願傾訴於她?

他倆有過七年之癢。當時,一個叫周淑雲的女孩闖入兩人之間。

胡秋霞是不願的,撕碎所有照片,鬧著離婚。婆婆力勸,加上已有多個孩子成為牽絆,她最終選擇委曲求全。這是有別與「小憐」的一個地方。

在張恨水五十來歲時,胡秋霞帶著兒子搬離人口眾多的大家庭,獨自生活。在之後一些年,兩人經常看望對方。張恨水就算囊中羞澀,每次去看望這位妻子,都會請她吃飯。

似濃似淡,亦近亦遠,直到他與她先後離世。

張恨水與第三個妻子周南

07

每娶一個妻子,張恨水都要為對方改名。

誠如張愛玲所說,取名是一個小小的創作。他為不同人生階段所娶的不同的女人更名,要麼寄予期望,要麼表達理想。

第三任妻子原本叫周淑雲,後來改為周南,取自《詩經.國風》當中「周南」二字。

兩人相遇時,她16歲,他36歲。她是青春活潑的美少女,他是鼎鼎有名的大作家。她傾慕他的橫溢才華,他迷戀她的婀娜曼妙。

雖然年齡相差20年,並且他已有兩位妻子。這些,她都不在乎,只要有想要的愛情。於是結婚在一起。

流年易逝,紅顏會老。張恨水不會忘記曾經最美麗的畫面:兩人相伴同行,游於白雲觀。她騎在驢上,手舉細鞭,身披青色斗篷,鬢角插戴海棠花。

舊時光里的美人美景,讓他每一次回想起來,都不禁在回憶里流連忘返。

除了年輕、乖巧、藝術情趣、與前面兩位妻子不同之處在於——這位比自己小20年的女人了解他。

了解、懂得,不正是張恨水當年與朋友談及的擇偶標準么?

對於一個平日沉浸於創作的才子,最渴望,應當是有人讀懂他的文字。懂了他的文,也就懂了他的心。

張恨水在文章里記敘了這樣一件事:

一天,他在屋外曬舊書,周南拿起一份報紙,上面有一首古言詩,沒有署名,她卻看出,此詩出自丈夫之手。張恨水甚感驚訝,問她何以知曉,她說從其中一句話即可看出。

為此,張恨水大笑。

張恨水與周南、兒子張二水的合影

08

這一笑,讓人想起蘇東坡與王朝雲這對老夫少妻。

有一次,蘇軾在家吃罷飯,撫摸著自己的肚腩試問旁人,可知我肚子里裝的是什麼么?有人說,是文章,有人說,是博學見識,唯有朝雲回答,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蘇軾聽此言,不禁開懷而笑。

王朝雲去世後,蘇軾在她墓碑旁的亭子上撰寫一對楹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愛,或者性,都不算最重要,讓人孜孜以求的,還是了解和懂得。

後來周南患上癌症,去世時五十歲還不到。張恨水一直在病床前陪伴她,直至最後。周南離開後,他寫下上百首悼亡詩,可謂情深義重。

誰能說,懂得不是這個世界上深情的語言?

蘇軾遇到王朝雲,張恨水遇到周南,都成為他們生命中最難能可貴的懂得。

這份懂得,如若遇到,人生就不再孤獨。在遇見之前,我們總要為之傾一生渴望,來來往往,尋尋覓覓。

 

    江徐,

80後老少女,自由寫作者

煮字療飢,借筆畫心

ID :jiangxv08


推薦閱讀:

「昨宵新退守宮砂」‖社會言情集大成

TAG:了解 | 張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