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台灣史(五):大動蕩時代
摘要
發展型威權保留了政治轉型的可能性:為社會及個人生活留下空間,也就為體制外的力量留下空間;目光盯住發展,也就可能與時俱進,隨潮流而變。所以主流政治學界一直說,威權可能轉型,而極權只有崩潰。蔣經國應對外部危機的方法,是強化內部合法性。
文|宋石男
1969年,蔣介石遭遇陽明山車禍的時候,另一場危機正向台灣襲來,是國際危機。這是年邁的蔣介石所難以應對的,他的兒子蔣經國則挺身而出。
當時,美國尼克松政府為了擺脫越戰泥沼,也由於對蘇聯戰略的考慮,開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靠攏。到1971年,尼克松派出特使基辛格訪華,第二年尼克松訪華,並與中方聯合發表《上海公報》。
在《上海公報》中,美方表明:承認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將從台灣撤軍。
就在尼克松訪華的頭一年,聯合國已通過阿爾巴尼亞等國有關「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驅逐中華民國」的提案。阿爾巴尼亞號稱歐洲社會主義的一盞明燈,也可以說是中共在歐洲的頭馬。
1961年阿爾巴尼亞與蘇聯交惡後,中國就成為它最大的外援國,甚至在大饑荒尚未完全過去的時候,也慷慨援助阿爾巴尼亞幾十萬噸糧食。阿爾巴尼亞享受了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把經濟援助,自然要投桃報李。
獲知提案通過,台灣為表抗議,也為維護最後的面子,宣布退出聯合國。不久又遭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開除。與此同時,以加拿大為開端,西方不少國家開始陸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1972年日本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在日中共同聲明中,日本也聲稱理解和尊重「一個中國」原則,以及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交卻要晚好幾年。本來,尼克松訪華已與中共達成默契,中美將於尼克松第二個任期內建交,可是後來尼克松因水門事件醜聞下台,而中國也發生毛澤東去世、「四人幫」被捕、文革結束、鄧小平復出等大事件,於是中美正式建交推到了1979年。
中美建交後,美國宣布中止與台灣的共同防禦條約,也即放棄保護台灣的義務,不過卻又制訂了《台灣關係法》,保留防衛台灣的權利,也繼續向台灣出售軍備,將台灣勉強留在美國這個「沒有殖民地的帝國」的庇護體系之內。
在這段日子裡,台灣人倍覺被孤立,被拋棄,羅大佑八十年代初的那首《亞細亞的孤兒》可說是當時台灣人的普遍心聲。歌名來自台灣作家吳濁流的日文同名小說,該小說描繪了台灣在日本殖民時期的痛苦。而現在,台灣被1950年以來的庇護者美國在名義上的拋棄,讓台灣人再次產生「亞細亞的孤兒」的痛感。
在台灣面臨前所未有之外部正統性危機的階段,蔣經國已完全確立政治強人的地位。他在政治競爭上最大的對手陳誠已於1965年去世,對蔣經國而言,體制內外都再無足以匹敵的挑戰者。
蔣經國應對外部危機的方法,是強化內部合法性。
這充分體現了蔣經國作為一個「發展導向威權」政治強人的特徵。所謂發展導向威權,是政治權力仍被個人或政黨壟斷,但統治者並不打算完全管理社會或個人生活。與此不同的是,極權則要做到對社會及個人生活的完全管制。發展導向威權也與保守導向威權不同,前者朝向大眾工業社會發展,並不企圖保持傳統社會結構。
發展型威權保留了政治轉型的可能性:為社會及個人生活留下空間,也就為體制外的力量留下空間;目光盯住發展,也就可能與時俱進,隨潮流而變。所以主流政治學界一直說,威權可能轉型,而極權只有崩潰。
為強化內部合法性,就在與日本等國陸續斷交的同時,1972年12月,蔣經國主持了首次「中央民意代表」的增額選舉。
國民黨遷台後,國會代表是終身制,被批為「萬年國會」,蔣經國主持的增額選舉,雖不能完全打破舊局,但至少可部分更新改選中央民意代表,以加強其政權的代表性。當然,由於選舉結果對政權走向並無實質性影響,加上黨禁等政治自由限制仍然存在,增選中央民意代表只能被視作是相當有限的民主化改革。
蔣經國另一個舉措是擴大起用本省人,所謂「青年才俊」政策,由蔣經國的心腹李煥主持執行,更多本省青年得以進入地方政治體系。當時台灣人把這些青年才俊稱作「吹台青」,就是愛吹牛的台灣省籍青年。此外,蔣經國還在「中央」層級起用本省精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謝東閔、李登輝等人,這兩位本省人分別在1978年和1984年被任命為「副總統」。
與此同時,蔣經國致力於經濟發展,以績效換取合法性,或者至少增強政權的穩定性。他領導的十大經濟建設,運轉良好,成功渡過了此期的世界能源危機與全球經濟疲軟。
不過,蔣經國也許沒有料到,上述增強國民黨政權內部合法性的手段,有兩個卻帶來了對黨國體制的新挑戰:「青年才俊」政策導致地方統治動搖,增額選舉則擴大了新的政治空間,二者直接導致台灣獨特的反對派——「黨外勢力」的成長。
黨外勢力在1950年代台灣地方公職選舉以來就存在了,而在選舉活動期間,國民黨當局對於言論及政治活動較為寬容,也就有了所謂「民主假期」,這種「民主假期」帶來了一種「自由的縫隙」,黨外人士趁隙而入,挑戰言論及政治活動的限度。
而在1972年以後,由於開始講到的青年才俊政策以及增額選舉,黨外人士得到更多空間,溫和派以康寧祥、黃信介為主將,激進派則以施明德等為主將。黨外與黨國之間的衝突也漸漸增多。
中壢事件是黨外與黨國衝突的第一個標誌性事件。1977年11月,在桃園縣中壢的一個投票所,投票監察將兩位老人投給黨外人士的票判作廢票,引起群眾憤怒,認為這是舞弊,結果釀成民眾暴動。這也是1947年228事件之後,整整三十年來,台灣首次大規模民眾暴動。蔣經國下令警察不能對群眾開槍,故而未釀成如228事件的慘重傷亡。
有歷史學者指稱,導火索或是誤傷,監察判斷廢票並非舞弊,而是老人將自己的私章蓋到選票上了,因此確屬廢票。不過,當時國民黨確有一定程度的操控選舉,民意不滿已久,爆發類似中壢事件的衝突也是大概率事件。
中壢事件一發生,黨外人士就爭相以電話互相告知而傳遍全島,此後國民黨對一直習慣的操縱選票有所顧忌。此外,中壢事件也鼓勵了黨外運動的領袖們產生一種期待,這被學者稱作「黨外躍進」,也即能夠動員街頭運動以對抗當局意志的期待。這直接促成兩年後舉世聞名的「美麗島事件」發生。
在美麗島之前,黨外運動可說還在體制的「忠誠反對派」範圍之內。黨外人士雖然有溫和與激進之分,但也有基本共識:「中央」民意代表以及當局指派的台灣省主席、台北市長、高雄市長等均需自由選舉產生、廢除戒嚴法與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平反及釋放政治犯、出版自由、組黨結社自由、遊行集會示威自由、本省人獲取公職的公平機會等。
1979年6月,康寧祥等穩健派創辦了《八十年代》雜誌,施明德等激進派則創辦了《美麗島》雜誌。我們都還記得,台灣被葡萄牙人(也有說西班牙人)稱作福爾摩沙,也即美麗島。中華文化實際上只是台灣本土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歐洲、日本以及原住民文化,也是台灣本土文化的一部分。美麗島的稱號,即是一個佐證。
《美麗島》雜誌當時非常牛逼,創刊據說即有十萬份發行量。台灣當時只有一千多萬人口,一本政論雜誌有這麼高的發行量,實在是非常了不得的事兒。
美麗島團體甚至借用雜誌社,計劃組織「沒有黨名」的實質性政黨。具體是以社務委員的形式,網羅全島黨外領袖,又在12縣市設置雜誌服務處,以作聯絡機構。
對台灣黨外運動來講,1979年是整個七十年代的高峰,群眾運動此起彼伏。從1月抗議當局逮捕高雄黨外人士余登發的示威遊行,到12月10日的世界人權日示威,共有14件上規模的群眾遊行運動。
無論從組織化還是群眾運動層面,美麗島團體都亮出了挑戰戒嚴體制的鮮明姿態。
衝突必然到來。
1979年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美麗島團體在高雄市試圖聚會遊行,而且是在未獲當局許可的情況下。
當日下午6點,群眾開始聚集在《美麗島》雜誌高雄辦事處前。演講者手拿擴音器猛烈抨擊政府,誓言要堅持遊行。大約此時,南部警備司令常持琇在火車站與黃信介碰頭,聲稱准許群眾在雜誌社前集會,但不準遊行。黃信介擔保說,集會將會和平進行。
當晚8:40,演講者將民眾情緒煽動到高度興奮狀態,《美麗島》雜誌總經理施明德爬上載著擴音器的卡車頂,領導一群年輕人移動。群眾越聚越多。數百尺外奉令打不還手的憲兵,隔街站成防線,但終被遊行群眾突破。
群眾很快就與戒備的警察、憲兵發生衝突,暴亂開始。與中壢事件一樣,蔣經國仍未用武力鎮壓,只是在13日開始逮捕全島的黨外運動人士,除了康寧祥等穩健派外,黨外運動一線人物多被逮捕,最後8名主要黨外領袖在軍事法庭被起訴,罪名是叛亂罪。
公開審判在1980年3月-4月間進行,由於國際輿論尤其是美國的強力關注,台灣媒體可以公開報道庭審,甚至刊登被起訴人員的答辯書。最終被起訴者全部被判有罪,施明德無期,黃信介14年,餘下六位各12年。另有30多人被刑事法庭判處4至6年的徒刑。據說施明德本會被判處死刑,可蔣經國傳話說不得有任何人遭處死刑,只要他在位,就不允許台灣島因政治衝突而流血。
這就是史上著名的美麗島事件,又稱高雄事件。
在美麗島事件期間,還發生了一項慘案,列為被告的台灣省議員林義雄的台北家中發生血案,其母親與女兒被不明兇手殘殺。蔣經國大為震驚,立刻命令取保候審林義雄,同時嚴查兇手,最終無果。此外,同年4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0名牧師還因藏匿逃亡中的施明德,而被捕入獄。
美麗島事件後,一批黨外新興力量應運而生,首先是在軍事法庭審判中擔任黨外人士辯護人的律師,如陳水扁、謝長廷等;其次是一些青年與學生因耳聞目睹事件始末,傾聽黨外人士的政治宣傳,慢慢形成共識,成為新一代黨外的中堅力量;三是美麗島家屬,他們通過競選、著述、辦刊等方式進行政治活動,其中不少美麗島家屬,如姚嘉文的妻子、張俊宏的妻子等,都當選民意代表。
以今日眼光看,美麗島事件的最大意義,是對黨外運動中改良主義政治理念的打擊,以及促成黨外運動路線的激進化,黨外人士日後終於突破黨禁,成立民進黨。
蔣經國為何默認民進黨的成立,隨後且開放黨禁、報禁,開放大陸探親?這個政治強人在台灣威權轉型中的貢獻,應該怎樣評價才妥當?台灣又是如何實現民主轉型,在全世界範圍內為華人社群作出良好示範的?
這一切,我將在下一篇專欄中為您精心講述。
推薦閱讀:
※《大時代》:1997年前的香港眾生相
※「無人化」時代
※這是一個存摺到期的時代
※《大時代》重播引熱議 神劇究竟神在哪裡|劉青雲|TVB|韋家輝
※斯諾登事件讓美國進入無能時代?說得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