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軍演習似兒戲,乾隆擺譜露破綻

試圖威懾英國使臣

在英國來使馬戛爾尼離開北京前,乾隆拒絕了馬戛爾尼的所有請求,讓其回國。馬戛爾尼將乘船由京杭運河到浙江,並與船隊會合,然後回國。

乾隆知道,在「發力」打擊英夷後,還需要安撫心靈受傷的夷人,以防止英夷報復性的滋事,這是駕馭蠻夷之道。換句中國的老話,這叫「打一個嘴巴,再給個甜棗」。現在,該是給甜棗的時候。

皇帝指示松筠陪同英國人到浙江上船,這一趟走的是內地運河。乾隆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如果從天津由海路走,既省時又省力。其實,這是乾隆的善後工作之一,他要讓英夷們開開眼,見識一下天朝的富庶。

在乾隆看來,就算再強悍的蠻夷,文明程度遠不及天朝。他希望這一趟觀光,能給馬戛爾尼帶來震撼性的衝擊,讓英夷知道天朝的強大。沿途刻意安排的軍事操練,也是為了讓英夷從內心裡感到害怕,從而打消報復的念頭。

正如乾隆上諭里說的那樣:「總須於嚴切之中仍寓懷柔,俾其知感知畏,方為得當。」乾隆要讓馬戛爾尼做第二個馬可·波羅,或者是第二個劉姥姥。

清軍演習似兒戲

乾隆自以為聰明的安排,正好中了馬戛爾尼的下懷。英國人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對中國的實力作出準確估計。

就這樣,由於乾隆的無知,天朝的腹地毫無防備地向馬戛爾尼敞開。從北京一直走到廣州,馬戛爾尼幾乎遊歷了大半個中國。

在小聰明方面,乾隆輕易打敗了馬戛爾尼,不過,他的那顆甜棗,讓馬戛爾尼吃在嘴裡,甜在心間。應該說,松筠很好地完成了給英夷喂甜棗的任務。與徵瑞的傲慢和偏見不同,松筠很隨和,也很細心,他特意購買兩頭母牛為英國人提供新鮮的牛奶,此前,英國使團只是在和王申的府上喝過牛奶。這種細節上的變化,讓英國人感到受禮遇的同時,還產生事情似乎有點希望的想法。

顯然,松筠的工作很成功。在日記中,馬戛爾尼毫不掩飾對松筠的讚揚,他認為松筠表現出一種真誠和友誼。當然,馬戛爾尼並不知道松筠真正的使命,不知道松筠對英國人暗中提防,否則,馬戛爾尼會傷透心的。

在大智慧上,乾隆還是輸了。英國人不會放棄這個觀察天朝的機會,他們用敏銳的目光打量著中國的一切。

首先,運河兩岸的田地,引起英國人的讚歎,使團里細心的農業專家們,已經發現中國傳統農業技術的發達。其次,近幾十年,英國修建了運河,與有一千多年歷史的京杭大運河相比,如同小巫見大巫。此時,英國的工業革命正在進行,英國人也不會想到今後的變化:二十多年後,火車出現,鐵路逐漸連接英國的大小城市,而天朝仍然依靠一千多歲的運河,僅僅幾十年,天朝便被遠遠地拋在後面。

英國人更多地察覺到中國光彩外衣下的虛弱:英國人在船上架起的望遠鏡,嚇跑沿岸的很多中國人。更讓英國人開心的是,在江蘇鎮江看到清軍的軍事操練。為了執行乾隆有關顯示天朝軍威、震懾英夷的聖旨,鎮江總兵舉行聲勢浩大的操練。英國人並未被嚇破膽,在他們眼中,城牆瀕臨坍塌,士兵們的武器是弓箭、戟、矛、劍,還有幾支火繩槍。英國人評價道:「這些軍隊馬馬虎虎,戰備鬆弛,棉靴和長袍顯得笨重、不靈活、柔弱。」穿得破破爛爛的士兵,讓英國人看不出天朝軍隊尚武的氣質。

天朝露出薄弱處

英國人通過與中國人接觸,發現了更多問題。在從天津到北京的路上,英國人發覺天朝方面提供的廚師、雜役有偷竊的習慣,他們把英國人的食物偷走賣掉,然後再用官府撥來的經費買回來。事情敗露後,他們也不感到羞愧,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在英國人離開北京的前夜,幫忙的中國人趁機揩油,順手拿走英國人不少的東西。與形形色色的官員打過交道,英國人加深了看法:「儘管中國誇口以德治國,實際上,道德水平並不比其他國家好多少,孔子的信徒們如西方的拜金主義者一樣,道德品行不堪一擊。」

整個中國之行,給英國人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中國的勞動人民。在英國人看來,他們如此勤勞和堅韌,然而,生活又是極度貧困。

這些親身體會,讓鬱悶的馬戛爾尼形成一個大膽的設想:英國同中國開戰,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在日記里,他作出這樣的描繪:「英國兩艘戰艦就能勝過整個清帝國的海軍力量。半個夏天,我們就能徹底摧毀中國沿海的所有船隻,使沿海各省以捕魚為生的居民們,陷入絕對的飢餓中,人口銳減。」

早在使團撤離前,已有英國人叫囂:「中國除了被一個文明的國家征服之外,沒有任何辦法能使它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

所以,乾隆關於英夷可能採取報復的猜測,證明他還不糊塗,當然,內心裡的天朝優越感,使他從未重視這個強悍的蠻夷,他只是簡單地把英夷看作一個孩童,不給糖吃了,就會哭鬧一番(上諭中說的尋釁滋事)。他始終認為,英夷不敢對天朝大動干戈。他不會料到,英夷的報復會在47年後,落到他的孫子(道光皇帝)頭上:他們用戰爭「恭順」天朝。

其實,對華戰爭的設想,只是一閃而過,更像是一種發泄。此時,馬戛爾尼已經意識到,經過這次旅行,他可以將這個龐大帝國看得更加透徹。中國方面的疏忽,又給了馬戛爾尼一個將路程延伸到廣州的借口,由於天朝未能及時將馬戛爾尼給船隊的指令送出去,「獅子」號等船隻以病員太多為由,從舟山起航,前往廣州,留下「印度斯坦」號,等待馬戛爾尼。英國人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擺出種種理由,強烈要求從浙江到廣州走陸路,而不是海路。

接到報告,乾隆很生氣,他希望英夷滾得越快越好,況且,走陸路要花更多的錢,所以,乾隆在上諭中罵道:「英咭利夷性狡詐。」不過,乾隆最終同意了馬戛爾尼的要求。雖有種種不利,繼續加深馬戛爾尼對天朝富庶的認識,也不是一件壞事。

就這樣,英國人繼續在中國的內部觀察中國。


推薦閱讀:

乾隆皇帝未登基前 算了一次命 非常好聽
乾隆死後還給和珅一個驚喜,令嘉慶難堪
她是乾隆唯一的維吾爾族妃子,竟然還是一位大齡剩女
風霜凜凜匣上清——乾隆皇帝御用「扣鳴刀」光華再現
乾隆皇帝八字的多種批法(欣賞)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