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西夏簡史(七)西平王

 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二月,李彝超卒。按照夏州的基本規律,李彝超的弟弟李彝殷接管了夏州的軍政大權。這個李彝殷可不是一般的人啊,現在他叫李彝殷,可是後來他的名字就變成了李彝興,為的是避諱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老爹趙弘殷的諱。照這麼推算的話,這個李彝殷最起碼是跟了八個中原的皇帝,縱觀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歷朝歷代都是吃香喝辣,這和李家的「鴕鳥」政策是分不開的。

  李存勖拼了老命才奪到手的所謂「天下」剛過了十幾年就被李嗣源的女婿給搶過去了,「天下」變成了姓石的。石敬瑭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人物」,他最出名的事有兩件:一件是為了巴結契丹,他老人家以四十歲的高齡,親自跑到契丹向著當時才三十多歲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叫了聲「乾爹」。另一件是,就是他親手打開了契丹「南下牧馬」的大門,中原王朝用以抵禦草原民族的「幽雲十六州」被他當成了禮物送給了「乾爹」。後晉建立以後,李彝殷接受哥哥的教訓,對中原政權恭恭敬敬,絲毫不敢怠慢。我們「兒皇帝」石敬瑭一看也犯不著得罪夏州,同樣加了李彝殷同平章事,也就是以宰相身份領節度事。不過這也就是個虛名,夏州也看重的還是那五個字——「定難軍節度使」。夏州的天又一次撐住了,沒幾年「兒皇帝」死了,他的兒子石重貴即位,也就是晉出帝,晉出帝也不忘了好好地拉攏夏州一番,於是又給李彝殷加上了檢校太師的頭銜。

  李彝殷吸取哥哥的經驗教訓,知道自己現在的「斤兩」還跟中原朝廷不成比例,於是開始幾年也就沒做什麼冒尖的事,後晉也不想招惹這個夏州這塊「硬骨頭」,於是兩家相安無事,還和睦相處了幾年。夏州和中原王朝之間睦鄰友好,可自己的後院卻著起了一場大火。後晉天福八年(公元943年)李彝殷的老弟弟綏州刺史李彝敏跟哥哥鬧起彆扭來了,這是我們看到的夏州第二場內亂。要說石重貴對夏州還真是不錯,居然沒有趁著党項拓跋氏內亂的時候,趁機把夏州給吃了,反而派兵幫著李彝殷來平亂來了。我以前都想不明白當時是不是石重貴的腦袋進了水,這麼好的一次機會他就這麼給放過去了,難道是夏州李家的人品還沒敗到底不成!後來我終於想明白了,石重貴這麼做,完全是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因為他對契丹已經動了「不臣之心」。夏州後院的火滅了,李彝殷對於「義務消防員」石重貴也存了一份感激,從此以後也就踏踏實實地在夏州做起了他的「土財主」,自己在家好好地休養生息,養肥養膘了。

  石重貴這小子腦袋進水了,但是人還有那麼點骨氣。他老爹甘心當什麼「兒皇帝」,可他卻不樂意做什麼契丹人的跟班的,「為鄰為孫則可,無臣之理」。你是皇上,我也是當頭的,我幹嘛要服你個耶律德光啊。這下可把耶律德光給惹毛了,打開「幽雲十六州」的大門就到中原找石重貴算賬來了。石重貴一看人家找上門來了,自然也不敢怠慢,這時又想起了夏州李家來了。李彝殷被封了個契丹西南面招討使,參與抵禦契丹的侵略。可這李彝殷來是來了,可是還是秉承他夏州老李家的「光榮傳統」,帶著四萬大軍西渡黃河就沒了動靜,就在旁邊看著契丹和後晉在那對掐。這後晉畢竟是靠著契丹得下天下的,自己是真的沒什麼真本事。晉開運三年(公元946年)底,耶律德光入汴梁,親手綁著「干孫子」就打道回府了。李彝殷一看後晉倒了,連猶豫都沒猶豫,直接就去叫耶律德光大哥了。本來嘛,我夏州「地小兵微」,當然「有奶就是娘了」,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這耶律德光也是倒霉,剛收拾完自己的「干孫子」,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呢,就讓他那個「乾兒子」的好兄弟,他的「干侄子」劉知遠給撂在中原了。開運四年(947年),太原節度使劉知遠搖身一變,成了大漢皇帝。李彝殷沒二話,又跟了姓劉的混了。

  後漢乾祐元年(948年),劉知遠的兒子後漢隱帝劉承祐為了籠絡夏州李家,授李彝殷為侍中。李彝殷踏踏實實地坐在夏州看著中原,怎麼看中原也除了地方比夏州大以外就沒有一點他能看得上眼的。自己夏州雖小,可是人民一心啊,雖說有那麼兩次內亂,但是夏州現在不還是姓李嗎。可再看看中原,二三十年光姓就換了三家了。只要手裡有點兵的,就連石敬瑭那麼狗熊的東西都能「稱孤道寡」的,有什麼了不起的。所以,李彝殷也就打起了中原王朝的主意了。當然了,他也知道自己的本錢確實有限,也就想了個生財之道。自唐末以來,夏州李家都是走的勤王這條路,現在他還是在這上面琢磨起來了。凡是中原政權的藩鎮有不服朝廷的,李彝殷還是打著「勤王」的旗號跑來京都,可是暗地裡去和他們勾結在一起,出兵相助,條件嘛,忙也不是白幫的,哪個節度使不得好好巴結一下夏州李家啊。第一個給李彝殷送銀子來的,就是護國節度使李守貞。

  李守貞當初也是跟著劉知遠打天下的有功之臣啊,他造反是為了啥呢?問題出在他那個沒過門的兒媳婦身上。他這個兒媳婦可不是一般人,她就是以後後周一代聖主柴榮的皇后——符後。符後一開始嫁的是李守貞的寶貝兒子李崇訓,有一天一個算命的一見到她,那是驚為天人啊,非要說她老人家那是母儀天下的命啊。李守貞一聽可就樂開了花,我兒媳婦都能母儀天下了,那我是不是就是該當皇帝了呢?於是李守貞也就糾集著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一同叛漢,派兵扼守潼關,李守貞自稱秦王,做起了他那「千秋家國夢」。可惜啊,符後那確實是皇后的命,可是這皇氣卻沒出在他河陽李家。

  李守貞打起了後漢的主意,當然也就忘不了趴在夏州的李彝殷了。他也知道李彝殷的脾氣,派人持重金到夏州,希望李彝殷出兵相助。李彝殷看了看形勢,覺得現在出手也能在中原撈一把了,這好事何樂不為啊,隨即率軍向潼關進發,跑到延州城下為李守貞搖旗吶喊來了。很可惜,李守貞這三個傢伙是「中看不中吃」,後漢隱帝派樞密使郭威率領大軍,很快就包圍了叛軍。李彝殷實一看風頭不對,我夏州可是從來是「有便宜就上,有困難就讓」的主兒,幹嘛要跟著你個倒霉的李守貞送死呢,一句話「收拾行李,回家」。

  回家歸回家了,可我也不能白出來一趟,怎麼也得帶點什麼回去吧。這樣吧,那個靜難從唐末就歸了我夏州了,可是他鳳翔李茂貞一直占著不給,現在怎麼也該還我了吧。這時的後漢小皇帝劉承佑一看,給就給吧,反正我也管不過來你。就這樣,夏州下轄由四州變成了五州,李彝殷也被加封了中書令,這個便宜算是又占上了。

  這次李彝殷伴隨「三鎮反漢」的出兵,是夏州政權第一次主動出兵中原。這次出兵是在「中原王朝多變故」的刺激下進行的,夏州已經對中原王朝充滿了輕視之心。雖然本次出兵沒有付諸什麼實際行動,還是在後面「搖旗吶喊」,但是卻第一次暴露了夏州李家對中原的野心。這也就意味著夏州李家終於準備放棄自李思恭以來就沿襲的「鴕鳥」政策,一個即將和中原王朝分庭抗禮的政權終於在蟄居百年之後蠢蠢欲動了。

歷史的車輪又向前邁出了一步,而邁出這一步的人就是幫著後漢平定了「三鎮之亂」的大名鼎鼎的「郭雀兒」——郭威。

  

  要說這郭威一開始那真的是一心一意地幫著後漢打天下,可是他越是這麼忠心,小皇帝劉承祐就越看著心裡不踏實。這也怪不得小劉皇帝,在五代那個時候,只要手裡有點兵權的人誰都想當幾天皇帝,更何況你個「功高蓋主」的郭威呢。但是,小皇帝也不會辦事,年輕畢竟是年輕,他不敢去找郭威的麻煩,就拿郭威在京城當人質的家人開了刀,把郭威來了個滿門抄斬。柴榮後來為啥娶了李守貞那個據說「母儀天下」的兒媳婦啊,就是因為他老婆也在京城裡掉了腦袋。小皇帝這麼對老郭,那他還不反等什麼啊。後漢乾祐四年(951年),後漢鄴都留守郭威在出兵契丹途中,被兵士「黃旗加身」,後與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實內外呼應,舉兵攻入汴梁,殺死隱帝。郭威即皇帝位,國號周,還是建都於汴梁,史稱後周。

  

  後周建立以後,對夏州李家還是採取一種安撫、拉攏的姿態,又把當初李仁福那個隴西郡王的帽子戴在了李彝殷的頭上。這麼做實指望李彝殷能像夏州前幾個主事的一樣,上個表喊聲哥,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可是沒料到我們李彝殷大哥這時候倒是耍起了性子,愣是沒理郭威這個茬。這性子從哪來的呢?我們前面說了,李彝殷那是跟著李守貞搞過暴動的,而鎮壓這場暴動的人就是郭威。這要是放在以前啊,李彝殷早就跑去給郭威送禮了。這次為什麼這麼大膽,原因有兩個:

  

  第一,「三鎮之亂「以後,劉承佑不但沒有怪罪李彝殷出兵幫著李守貞,還百般的拉攏。這就使得李彝殷對中原政權的輕視之心更加重了幾分。郭威雖然能輕而易舉地平定了」三鎮之亂「,那也只是沾了兵力上的優勢而已。

  

  第二,公元951年,就在郭威建立後周的這一年,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帶著後漢的殘兵敗將,就在太原邊上又建立起來一個漢朝,史稱北漢。一個中原,兩個政權。這是夏州李家以前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情況。在兩個政權之間,夏州李家必須審時度勢,仔細觀察一下兩邊的實力對比,保證自己選擇的隊伍對自己是絕對有利的。當時的北漢後面有著契丹的支持,實力上稍佔優勢。可是李彝殷又有著後晉亡國的教訓,生怕哪天北漢一不聽話也被契丹收拾了。李彝殷觀察了半天,權衡利弊,終於決定又做起了「牆頭草「,兩邊都不得罪,暗中表附劉崇,又和周朝保持關係,兩面討好,好不得意。後史上評價說李彝殷歸附北漢是「有可取焉」,說這是夏州李家不忘本,在五代時幹得唯一一件出彩的事。沒錯,這件事確實相當的精彩,但是卻跟什麼「忘本不忘本」沒有任何的關係,這同樣也是李家的一種求生之道而已。

  

  這樣的關係沒有維持多久,過了沒兩年,李彝殷把形式就給看清楚了。北漢這家姓劉的啊,估計是打不過姓郭的,於是,就慢慢地疏遠了北漢,歸附於後周了。而讓李彝殷下定這個決心的,就是五代時期唯一的一名千古英君——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郭威的內侄兼養子,公元954年(後周顯德元年)即位。在位五年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揭開了結束分裂,統一天下的序幕,稱得上是五代唯一一位英君。後周於北漢晉州(今山西臨汾)之戰後,李彝殷終於做出決定,正式歸附後周。柴榮也是看中李家在夏州的實力,對李彝殷不但既往不咎,還欣然地封了他一個西平王的稱號,這又比以前那個隴西郡王強了一步。

  

  因為這個「西平王「的稱號,史書上也就有了一些評價,認為應該從李仁福封隴西郡王開始就把夏州作為一個獨立的割據勢力而看待,這樣「五代十國」也就要變成「五代十一國」。其實如果真的那麼計算的話,這個稱呼好像也略有偏頗。所謂「十國」後皆被宋所滅,公元979年北宋滅了北漢,是為「五代十國」時代的終結。可如果將夏州也列入「十一國」的範疇的話,那它整個歷史還是幾乎貫穿了整個宋朝。這樣宋朝結束分裂的說法也就站不住腳了,而「五代十國」也該變成「六代十一國」了。所以,「五代十國」這種說法既然已經是定型了,那就讓他繼續吧,歷史有時候是經不起深究的。

  

  我們接著回來說李彝殷吧,柴榮封了他西平王,可是他還是心裡有點不舒服,這個時候又發生了一件非常堵心的事。柴榮歷來很看重夏州,對李彝殷也是百般的放縱,可是李彝殷的一個舉動卻把柴榮給惹火了。

  

  事情是這樣的,柴榮即位以後,文治武功,不同於以往的君主,所以歸附的人也就特別多。這其中有一個叫折德扆(讀「椅」,以後還是把這些字註上的好)的,史書上說他「世居雲中,為大族。父從阮,自晉、漢以來,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但是我們還是得提一句,上面說了這麼多,大家估計還是不知道他是誰,所以史書上也就又加了一句「其女嫁與楊業,即傳說和演義中著名的佘(折)老太君。」這下您記住了吧,這個折德扆就是那位百歲出征的佘老太君——佘賽花的親爹。這折德扆歸順以後呢,柴榮自然是好生款待,封其為靜難軍節度使,其鎮府州。也不知道是柴榮太忙忘了,還是他老人家有意為之,他就忘了這靜難可是李彝殷好不容易才從劉承祐那要過來的啊。李彝殷一聽折德扆做了什麼靜難節度使,一下子就急了。他要做了,那我幹嘛去啊。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這麼一個地方出了兩個節度使,到底算怎麼回事啊。李彝殷一生氣,帶著他的定難兒郎,就把府州和後周之間的道路給堵上了,就是不讓兩邊走動。

  

  消息傳到京城,柴榮便問滿朝文武,這事怎麼辦啊?滿朝文武那口徑是空前的一致啊,夏州好不容易才安撫下來,這些年李家養膘養的兵強馬壯的,能不惹還是不惹的好。府州彈丸之地,折德扆又是歸順不久,乾脆直接弄回來重新安排個地方得啦。於是眾臣紛紛要求柴榮趕緊安撫安撫李彝殷,生怕他再鬧出什麼更大的亂子來。

  

  可是柴榮卻不是那麼想的,我們上邊說了折德扆是「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這府州雖小,可是老同志在那一直幫咱們扛著北漢呢啊。李彝殷那是光吃不幹的主兒,不能再嬌慣著啦,要不然他就忘了自己是幹什麼的啦。他李彝殷有什麼了不起的,他夏州不就是產上幾匹馬嗎?衣食百貨還得咱們給啊,我要是斷了他的吃喝,我看他怎麼辦?嚇唬歸嚇唬,可是也不能讓李彝殷吃虧啊,總得給他的便宜吧。想通了這一點,柴榮當下決定,派人帶著一堆好東西去罵李彝殷「小心眼兒」去了,這叫「恩威並重」。李彝殷一看柴榮急了,也沒敢扎刺,他是真的挺怕柴榮的,反正柴榮送了這麼多東西,自己也不斷吃虧,於是也就把路讓開了,一場風波就這麼平息了。

  

  就憑這一點,柴榮就不虧一代英君的稱號。五代時期,中原本身亂的就是一塌糊塗,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力量來對付外來勢力,後晉那麼輕而易舉就被契丹滅了就是佐證。所以呢,五代歷朝歷代,都要在邊疆扶持幾股勢力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一方面讓他們獨佔一方,一方面我還不能讓你做大,你還得聽我的,恩威並施,力保自己的後院安全。

  

  五代到了後周的時候,在郭威和柴榮兩代的苦心經營下,統一的苗頭開始顯現。各方藩鎮心中都明白,尤其是象夏州李家這樣向來是看別人臉色行事的小軍閥,沒事千萬不要招惹柴榮,他南唐李璟如何,不照樣被柴榮給收拾了?想到這個,李彝殷也就再也不敢沒事找事了。天下的事就是這樣,怎麼服也不如從心裡服,想當初後漢的時候,李彝殷敢直接跟劉承祐「叫板」要靜難,現在他卻死活不敢對柴榮說個「不」字。

  

  就這樣,相安無事了幾年,直到數年後,大周朝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學著郭威的樣子發動了兵變,從柴榮幼子柴宗訓手中「禪」走了江山,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富有爭議的王朝——宋朝建立了,而李彝殷也就變成了李彝興了。


推薦閱讀:

西夏探秘之千古之謎:西夏後裔今何在? 中國民族宗教網 mzb
李元昊建西夏以後宣布棄漢姓,改姓嵬名。而為何西夏的其他皇帝仍為李姓?
遼金的漢化程度到底如何?
成吉思汗臨死前下令殺光所有党項人, 可是如今, 他們活得好好的!

TAG:西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