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雄聊太極拳 40】練功習拳的實用語錄

《和美太極》中國專業太極微刊

   

陳雄老師聊太極

1、先姿勢自然的站立,腳跟吃勁大於腳掌,湧泉穴貼地,接著找出勁路(勁走身後陰面)走對的感覺,再坐下練樁,不是蹲樁哦。

2、從上往下松到腳底,是沉勢與地面相吸;從腳底往上松是地面反座彈力的相斥。

3、「二大爺」老師說:「練時有根,用時無根。」先練樁功的「落地生根」,後練「去除己根」,從「有根勝無根」到「無根勝有根」需要一段時間的單練站樁、對練守樁與身知體悟的過程。

4、松中有懈,是沒能節節貫穿,沒有拳意。

5、松腰合胯帶動扣膝又帶動腳內側吃勁於地,是增強腿勁腳地通根的練法,也是治腳內側掀起站得不夠穩的良方。

6、松腰塌胯的沉到實腳底,同時用沉勁上傳和地面反座力推動虛腿提起,這是沉提練法,有個松腰沉提功,是支撐腿腳動作輕靈也是下肢指揮上肢動作輕靈的基本功之一。

7、練功習拳要「松」是手段,其目的功夫具有四重性:一是肢體鬆了就能沉,有如沉甸甸的東西墜落下來;二是輕鬆自如的隨屈就伸,像嬰兒的柔軟;三是像鞭子打人那樣,柔中含剛;四是像繩子縛人,整個身體就像被繩索捆著,被勁道籠罩著,肢體各部處於挨打地位。

8、拳式開始動作先松腰是為了轉換拳勢而上下相隨,拳式定勢時松腰是為了松沉到實腳底。

9、微微著意去松虛腳所對應的肩,或者微微著意去松由實變虛的腳所對應的肩,是調節身體重心的動作,求得拳勢自身平衡,到達打拳重心的平穩轉移。

10、凡是下蹲動作,都要先松胯、松膝,再松腰、松踝的下蹲,松沉到實腳底,及時用沉勁上傳和地面反座力推動站起;倘若站起很費力,說明下沉勁轉換上傳勁時有僵滯,用起上傳勁和藉助地面反座力都不順達。

11、「輕」和「沉」都是不停運動的勢態,靜止獃滯的姿勢動作不是松之沉和松之輕。

    12、在盤拳轉腰胯時,不要把松沉與圓活分開,要一邊沉一邊轉,同步進行運勢。腳要乘沉而出,乘沉而回;腰胯要沉著轉,手要亦隨沉而動。從始至終,勢勢松沉。

   13、腰胯不松,即使膝蓋不超過腳尖也不行,還有導致膝蓋傷痛的可能,因為內在還是別著拙力或僵勁。

   14、身前鬆開腹股溝是松前胯,身後放鬆臀部是松後胯;胯根垂直於地面,。

   15、氣沉丹田時,身前松小腹、身後松腰骶骨(位於肚臍對面的腰部,也是臀部中央)。

   16、欲要靜態和動態拳勢都穩當,一是有松沉功夫;二是分清虛實;三是平衡對稱(左右、前後、上下的對拔鬆開)。

17、倘若把沉頂或沉領對拔勁各自分開,沉歸沉頂歸頂,那不是真的沉頂或沉領對拔勁;應是沉中頂或沉中領,往下的松沉推動了向上之頂勁或領起。

18、松肩而不能使肩關節、肩胛骨下沉的,不是符合太極拳運動的松肩,算是肩關節靈活而已;太極拳要求的松肩是既活又沉。沉肩墜肘有「二通」練法較為重要,一是肩井穴與曲池穴上下貫通,二是肩井穴與湧泉穴上下貫通;當松肩不到位時,自查腋窩能虛虛的鬆了沒有。

19、拳架「起勢」中的兩手往上抬起,是松腰松胯沉到兩腳底的上傳勁和地面反座彈力推動的。對類似的拳勢動作亦有指導意義。

20、拳架「起勢」中的兩小臂環狀收回胸前,是含胸拔背帶動的。對類似的拳勢動作亦有指導意義。

   21、拳架「起勢」中的兩手掌於胸前分別往外分開,是沉肩墜肘帶動的。對類似的拳勢動作亦有指導意義。

22、松腰一是命門適當的虛虛後撐使腰豎直(老練家稱為填腰),二是鬆了能產生下沉的勢態(老練家稱為腰塌)三是左右轉動(腰轉幅度要小於45°,最佳角度是大約25°)和上下相隨的靈活;四是具有預應力的彈性。

23、含胸拔背有兩個練法較為重要,一是在脊椎豎直之下去含胸拔背;二是含胸拔背之「含胸」是鬆開為虛的勢態,含胸拔背之「拔背」是松合為實的勢態,得分清虛實才好。

24、膝蓋不受力是鬆開為虛的勢態,膝窩吃勁是松合為實的勢態,沒分虛實的松膝,那是丟了練法的重點。

25、膝松的過程就是彎曲多少的過程,腰塌胯沉多少,膝松就彎多少,膝的彎曲度是由腰松胯松多少來決定的,是跟隨腰胯而動的從屬關係,切忌主動彎腿屈膝。如是膝彎較少,粗看不見其彎,有些老練家稱為「弧膝」;如是膝彎較多,粗看見其彎曲,有些拳師稱為「圓膝」。

26、弓步、馬步的合胯扣膝,不是懈軟的消極性扣膝,而是扣中有展勁的扣膝,謂之「扣中展」的練法。

27、如果立身中正沒有含胸拔背、松肩墜肘、虛領頂勁、松腰塌胯、氣沉丹田、尾閭下墜、開胯圓襠、松膝舒踝,腳底吸地,即便身體外形站得很中正,也是假的立身中正;身體架勢在靜態、動態都不失中定,才是真的立身中正。

    28、俗話說:「弓步怕橫衝,馬步怕打喉」,此話道出了兩腿所圍成支撐底面積的破綻,要知道人身重心投影線落在重心支撐面內,是穩定的重要條件,所以在練弓步、半馬步、川字步、仆步等步型時,兩腳不要站成一條線,而要有適中的橫向寬距,一般是10至25厘米,視身高腿長而定。

    29、弓步後腿微曲或伸直不用勁時為虛,後腿由微曲變伸直用勁時為實。

   30、半馬步和虛步的實腳要三尖相對,就是實腿的胯骨尖、膝蓋尖、腳尖上下對應;拳勢變化時,在膝蓋承載正常和松腰、松胯、松膝的前提之下,虛步、半馬步的實腳膝蓋適量的超過腳尖一點是沒有問題的;倘若腰胯不松,即使膝蓋不超過腳尖也不行,因為內在還是別著拙力或僵勁。

31、意氣和勁力經過脊背、腰、胯、襠、膝窩腳踝松沉與腳底的,是身後勁走陽面的練法。   

32、扣胯和咬胯是往外側轉動的胯根內收,對於意氣和沉勁而言,從腹腿相咬的姿勢動作可以看出,咬胯比扣胯厲害些。

33、松腰塌胯就是身體自然坐在板凳的坐勢,上身放鬆的大部分重量,通過骨盆的左右股骨尖沉澱淀的壓在凳子上,虛步、馬步、半馬步、弓步等都應有這樣的坐勢。

34、兩腿劈叉與開胯不能劃等號,劈叉只能練出柔軟的打開兩胯,但沒有練出松之沉勢,松沉是劈叉開胯與太極拳開胯的本質區別,開胯是太極拳松胯的手段之一,目的是胯開了能沉。還有在馬步、弓步開胯中練出沉中彈的腰腿功夫。

35、松胯帶來髖關節的鬆開,把腰腹部都掉入了兩腿之間,腰胯部分的肌肉不用力了,重力自然下沉。

36、先求沉肩墜肘、松腰塌胯、尾閭下垂等的肢體松沉,後求虛胸實腹、氣沉丹田等的意氣松沉;肢體松沉也好,意氣松沉也好,都是垂直方向的松沉,不是橫力橫氣。

37、不是以實腿、虛腿怎樣擺放的架勢來形成馬步、半馬步、弓步的,而是以松腰開胯圓襠來形成馬步、半馬步、弓步的。

38、弓步前實腿脛骨垂直於地面,是符合「直木頂千斤」的力學道理。半馬步後實腿之臀垂直於腳跟,不是錯誤姿勢,然而不是最佳姿勢,臀的垂直線與腳跟有一拳之距才是比較好,這樣有利於體現弓腿的優勢。

39、由半馬步變弓步,不是沉中有蹬也不是蹬中有沉的動作,而是一個下沉中帶轉動的動作,邊沉邊轉的形成弓步。

40、正弓步變換側半馬步的沉轉練法:以初始姿勢是站正身右弓步為例,前右腿松腰落胯的同時後左腿開胯展膝撐腳,接著以腰胯緩慢均勻的往左圓轉帶動左腳由虛逐漸變實,右腳自然跟隨由實逐漸變虛,最後邊沉邊轉的變成側身右半馬步。

41、半馬步步變換弓步的沉轉練法:以初始姿勢是站側身右半馬步為例,左後腿身後松腰塌胯的同時身前開胯圓襠,接著以腰胯緩慢均勻的往右圓轉帶動右腳由虛逐漸變實,左腳自然跟隨由實逐漸變虛,最後邊沉邊轉的變成正身右弓步。

42、正弓步變換側半馬步的後坐練法:以初始姿勢是站正身右弓步為例,前右腿松腰落胯的同時後左腿開胯展膝撐腳,接著以腰胯緩慢均勻的身勢往後坐帶動左腳由虛逐漸變實,右腳自然跟隨由實逐漸變虛,一邊一點一點的松沉又一邊一點一點的後坐,最後變成正身右半馬步。

43、半馬步步變換弓步步的前弓練法:以初始姿勢是站正身右半馬步為例,左後腿身後松腰塌胯的同時身前開胯圓襠,接著以腰胯緩慢均勻的身勢向前弓帶動右腳由虛逐漸變實,左腳自然跟隨由實逐漸變虛,一邊一點一點的松沉又一邊一點一點的前弓,最後變成正身右弓步。

44、在練虛步、馬步、半馬步、川字步的拳勢時,找一下臀坐實腳跟上的感覺,這樣慢練細練有助於下盤穩固。

45、垂臀不等於塌胯,不一定有往下松的沉勢態,然而塌胯既有垂臀的姿勢又有腰胯的下沉勢態;塌胯是治翹臀拳病的良方。

46、有些太極拳初學者以為拳架的定勢才用上開胯圓襠,其實動態的拳勢也用上開胯圓襠的。

47、裹襠、扣胯系行拳走架中極短時間的松合動作,不宜形成僵滯的定勢。 

48、「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不是初學打拳先求架子開展、打熟了架子越練越小的意思,太極拳名家董英傑對此指明:「開展乃第一階段的搭架子,務求架勢正穩連貫,舒展鬆柔;緊湊是第二階段,以意導動,動作、呼吸、意識三者緊密結合,動靜相兼。」快練用架、小架原本就拳勢緊湊,不存在先開展後緊湊的問題。

49、拳式實腳的外撇或內扣,水平方向轉動不如碾轉的練法好,同樣是以腳跟為轉軸,內碾外碾在水平方向的轉動兼有垂直方向的松沉,要領是松腰、開胯的一邊沉一邊碾。  

  

50、拳式轉換中間,以松腰扣實腿之胯,帶動虛腳跟離地;垂實腿之臀、松虛腿之肩,帶動虛腳尖離地;松腰胯帶動虛腿上前一步,這是以腰胯帶動下肢的練法之一。

    51、在起腳分、踢、蹬時,實腿松腰塌胯的沉到腳底,同時脊頸往上松帶動提膝,接著松虛腿之肩,最後松膝的把腳蹬、踢出去,眼神往蹬、踢方向看,意念實腿之手同時後方伸去,這是神意不同位的練法。

52、掌不宜執意的推出去,拳也不宜重意的打出去,是含胸拔背、松肩墜肘、虛領頂勁、松腰塌胯、開胯圓襠的一邊沉一邊松出去。

53、傳統拳架的弓步後腿腳跟是不宜滑動的,要腳跟不動扣腳尖,正如老練家所說的「定根收腳尖」,否則叫「丟根」;倘若「丟根」,就會使勁力的傳遞打了折扣。

54、松腰合胯、裹襠也好,外三合(肩與胯合、肘與膝、手與腳合)也好,既有外面身法的技術要求又有內在意勁的技術要求,重在內把勁合住,注意體悟哦。

55、肢體的對拔鬆開有伸筋拔骨、抻筋拔骨兩種練法,「伸」是舒展開之意,「抻」是扯、拉長之意,練法上「伸」與「抻」與是有些差別的,抻筋拔骨比伸筋拔骨厲害一點,追求筋骨對拔鬆開的較大值。

56、一不過度用意用氣,意過氣過則滯;二不用力,用力則斷;三不著意用勁,勁過則僵。

57、虛胸實腹也好,氣沉丹田也好,都得一是氣要和順;二是能降低拳勢重心並與腳地通根;三是氣不能滯於小肚時間過長,氣該行去哪裡就行去哪裡。

58、談起腹式呼吸,其實人人都會,天天都用的,關鍵是怎樣融入拳勢。人的卧床呼吸同嬰兒呼吸一樣都是腹式呼吸,當你平卧睡在床上,那時的自然呼吸就是腹式呼吸。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人體最自然、最充分的放鬆狀態,腹肌和腰骨、腰肌都解放了,鼓、癟自由了。這就是說放鬆腹肌、腰骨、腰肌,無需用力,這是腹式呼吸的要領,部分人把腹式呼吸的要領只盯在一呼一吸中。老練家有言:「只要一松,氣就能通。」所以,行拳走架的一舉一動,都不能忘記「放鬆」與「行氣」的結合,也是「氣以直養而無害」的功效。

59、「鬆緊求中而沉,輕重求中而穩,曲直求中而彈,剛柔求中而韌,快慢求中而勻,內外求中而整,虛實求中而靈,有無求中而變。」就是處處求中,可以歸納為八個字:沉穩、彈韌、勻整、靈變,這八個字就是求中在太極拳修鍊中的具體體現,也就是求中之結果。

60、太極拳明師石明說:「練什麼扔什麼,練著扔著、練勁扔勁,練意扔意,從有形到無形,走向自如。」這是練習太極拳的真諦啊,關鍵是練出什麼才能扔什麼啊!

 

陳雄

                                  2018年5月5日

推薦閱讀:

經典語錄:想起我的時候,你會不會,好像我一樣,不能睡
代表內心迷茫的傷感語錄精選
特別的語句給最特別的人,唯一的語錄大全面
董卿個人語錄
絕對感傷的句子,無力感超強的語錄

TAG:語錄 | 太極拳 | 實用 | 太極 |